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最新六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精品

2024-02-13 23:40:22 六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实用文# #最新六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精品#】你知道如何撰写一篇富有思想的范文吗?我们经常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转化为文本途径,而许多时候,我们都需要范文来辅助我们的努力。优秀的范文能够引发我们对教育问题的关注。根据你的需求,好工具范文网为您搜集了一些优质的资讯“六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希望这些资料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取得成功!

六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篇1】

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为了方便以后的教学工作,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品社课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一、在教学中

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上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色、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辨析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辨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二、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借助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情感的评价标准。通过介绍一些英雄或老一辈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让学生真切感悟到什么叫高尚,什么是自己应该学习的榜样。在指导学生学习英雄人物时,不仅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而且让学生记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节。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伟大,从而产生热爱英雄人物之情。

三、动情用理,辨析导行

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例如,有道辨析题:“国产的东西都不如进口的东西好”。学生争论很激烈,最后教师从国产名优产品为国争光,假冒伪劣产品败坏名声,外国的东西并非样样都好,这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爱国产物品的情感,引导学生澄清思想,统一看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的认识,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目标。

六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篇2】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根据《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全学期依照教材内容和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现总结如下: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

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学

反映学生需要为根本。让生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如《齐心真好》这一课,我在教学时充分地让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自己,与时俱时,教学相长,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

六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篇3】

本学期,本人承担了六年级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1、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2、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让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对比实验体会集体的涵义、集体的作用。

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

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本学期我力争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六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篇4】

一、

本学期,我承担了六年级的品德教学工作。这个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他们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秉持着以德育人的原则,努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品德素养。以下是我对这一阶段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反思。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1. 课程设计:我根据《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涵盖公民素养、国家认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课程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

2. 强化实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我组织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家校合作:我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三、学生表现与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观察到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对品德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和反思,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通过课堂测验和期末考试,我发现学生在公民素养、国家认同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良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展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问题与反思

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我也意识到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对此,我认为应该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我发现部分学生在面对道德两难问题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产生价值观的冲突和迷茫。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道德两难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五、结语

本学期的品德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们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而应该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懈追求。

六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篇5】

一、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品德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六年级作为小学的最后一年,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本学期,我承担了六年级的品德教学工作,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回顾过去的工作,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反思。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1. 教学内容:本学期,我主要围绕“公民意识、团队合作、诚实守信”三大主题展开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诚信品质。

2. 教学方法:我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公民权利时,我引入了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发表观点;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与效果

1. 教学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课堂的互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同时,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例如,对于较为内向的学生,我鼓励他们在小组内发表观点,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 教学效果: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对于公民意识、团队合作和诚实守信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更为积极,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同时,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出更高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反思与展望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我认为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待提高:

1. 教学内容的更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品德教育的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未来,我将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最新的道德观念融入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教学方法的创新:虽然本学期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但仍有进一步创新的空间。未来,我将探索更多具有互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品德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未来,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

小编认为,六年级品德教学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工作。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得到学校和家长的更多支持与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品德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六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篇6】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河西小学

张晓红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工作,现结合所任年级的实际情况和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的内容,制定出本学期的个人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

2、教材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有机融合各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积极探索综合课教材编写的体系、途径和方法。教材内容的选材和呈现方式有助于启发教师的思维,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进而帮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3、教材编写的内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此外,教材编写还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城乡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体现出范例式教材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原有基础参差不齐,高低不一,而且对本门课程重视不够,学习态度不明确。而且六年级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 面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青春期,加上今年的班额比较大,让学生懂得珍惜和保护自己的生命,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一些社会事务和现象,珍视祖国及全人类的文明和历史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而作为一名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课教师更要端正思想,提高学生认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诚信在交往和处事中的重要价值,懂得讲诚信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拥护,不讲诚信会失去别人信任的道理。

2、了解青春期常识,知道自己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身体、心理和行为方面会发生哪些变化,初步形成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技文化与建筑的成果,感悟到作为一名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初步树立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4、了解中国近代史,了解列强的侵略行经,使学生牢记国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5、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救中国于水火的伟大过程,让学生养成爱党爱国的良好品德。

6、了解建国以后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而骄傲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诚信在交往和处事中的重要价值。

2、了解中国近代史,了解列强的侵略行经,使学生牢记国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了解建国以后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而骄傲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要注重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行。

六、提高质量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和各单元教学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各种实践、参与、辩论等形式的活动参与中体验道德情感。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多地呈现直观性的教学材料,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4、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引领儿童关注自己、关心社会、关爱家园。

六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篇7】

2017—2018学第一学期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六年级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这个期间人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在个性方面出现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成人感”的发展,表现在:期望自己能和成人一样独立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期望了解和参与成人的生活世界;对于成年人的刻意模仿。

为了使我们的新一代能够以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爱他们所居住的地球,爱周围的一草一木,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使少年儿童成长为地球上的新一代文明居民。

二、教材分析

教材以学生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为理念。教材安排了四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腾飞的中国》,了解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二单元《缤纷的世界》,从饮食、服饰、建筑、语言等方面来了解世界;第三单元《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知道我国所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及作用;第四单元《拒绝诱惑》,了解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简单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初步养成守法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的道德观、价值观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初步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状况、悠久历史以及祖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学会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初步形成正确的友谊观;学会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3.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懂得守信,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4.了解我国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发展状况,感受我国交通事业的古今变化,学习交通常识,遵守交通法规。

5.知道古今通信的种类和方式,了解通信的发展变化,认识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6.通过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运用资料的能力。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

2.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进度:

1.废墟上崛起的汽车城

2.春天的故事

3.盛开的紫荆花

4.“神舟”飞天5.2008相聚北京

6.风格各异看建筑7.妙趣横生话语言8.异彩纷呈说服饰9.丰富多彩谈饮食10.重走丝绸之路11.走进世贸组织12.蔬菜远航13.架起友谊的桥梁14.别吸烟了15.远离毒品16.抵制赌博17.小小法庭我的研究课题---“飞天”的足迹

六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篇8】

小学品社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品社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品社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这学期,我承担了六年级品社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我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做法

1、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比、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2、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借助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情感的评价标准。通过介绍一些英雄或老一辈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让学生真切感悟到什么叫高尚,什么是自己应该学习的榜样。在指导学生学习英雄人物时,不仅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而且让学生记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节。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伟大,从而产生热爱英雄人物之情。

3、动情用理,辩析导行。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例如,有道辩析题:“国产的东西都不如进口的东西好”。学生争论很激烈,最后教师从国产名优产品为国争光,假冒伪劣产品败坏名声,外国的东西并非样样都好,这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爱国产物品的情感,引导学生澄清思想,统一看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的认识,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目标。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推荐阅读

上一篇:服装业转正总结五篇 下一篇:设计实习月总结经典七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