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受(系列5篇)

2024-02-08 16:48:07 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 建军电影观后感

【#实用文# #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受(系列5篇)#】跟编辑一起深入了解“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受”从不一样的角度去看待它,你知道怎么书写优秀的范文吗?文档处理是我们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己胡乱写文章的话,很容易不符合要求。范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标准的写作框架,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的工作和生活增添一些色彩!

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受 篇1

既然不能打星时写评,就写日志吧。

引用一段柚子的影评作为开篇:

“优秀的战争片不会弱化对手来抬高自己,不会粉饰死亡,不会宣扬好战,主旋律电影做到这样,应该赞美。”个人觉得这个说法很客观。

战争之惨烈,血肉横飞、残肢断臂、哭爹喊娘、家破人亡… …这是电影里的战争场面,没有精致妆容、整齐发型、手撕敌人,只有灰头土脸、垂头丧气、鲜血淋淋。

对手之强大,三千对三万,大炮齐发、机枪扫射、前仆后继… …这是电影里的对抗,没有奇迹,没有天降奇兵,只有负隅顽抗、浴血奋战、千难万险、九死一生。断后队伍全部牺牲,换取主力部队撤退时间,然而争取到了吗?主力部队赢了吗?并没有,输的更惨,让人落泪的三河坝掩护部队巨大牺牲换来的消息是粟裕带着哭腔的那句“敌人太多了,我们的子弹全打完了”… …惨不忍睹。当年同是黄埔军校的同窗,如今各为其主,不得不在战场上生死对决,令人扼腕,双方都会向对方倒下的英雄默哀致敬,这种敢于承认我方弱势局限,敢于直面战争残酷现实,敢于正视不断失败事实,悲天悯人,激励吾辈,热血沸腾的良心之作,强烈推荐。

记最喜欢的三个情节。

其中两个都是来自欧豪版叶挺,第一段是骑马进南昌城,那英气逼人的骑马姿势,平静慵懒的抬鞭回礼,被陈锋询问来意,平静地甩出内容堪比炸弹的四个字“东征讨蒋”,大哥,你跟国民党的兵说,我来你家住着是为了去打你家老大,还真嚣张啊。被索要命令,不生气不发飙,大笔一挥写“命令”怼回去,见对方还要继续纠缠,索性吼一嗓子“立正”让对方立刻闭嘴,趁对方还在蒙圈中,直接拍马进城啊哈哈哈。一气呵成的几个点,战神形象立刻生动起来,非常帅气。

第二段是米粉摊上教训贺龙手下的副营长赵福生,也是后来导致南昌起义不得不提前开始的内奸,寥寥几语,啪啪几下,治军严明、维护下属的形象也生动起来,私下里的欧豪,是那种笑起来小酒窝小虎牙一露,一脸傻憨憨的样子,能驾驭这种将军的气场,看上去很自然不端着,应该是做足了功课的,点赞。

说起来第三个情节是比较搞笑的,就是张国焘在起义前夕开大会捣乱的时候,双方剑拔弩张,贺龙破门而入胡搅蛮缠,场面一度很紧张,接下来一句经典和稀泥的句式开头,加一句出人意料的“把你干掉”,哈哈哈哈,笑了好久。

此片子对我来说最大的教育意义就是让我感受到了小学写演讲征文时用过的一句话“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现在导演把一部分“抛头颅洒热血”的场景展现出来,让人直观感受到了革命的巨大代价和和平的来之不易。真是太惨了,太难了,关键那个时候,没人能看清未来,老蒋轻蔑的那句“毛泽东一个农民、ZD一个兵痞、ZEL一介书生,凭什么跟我斗… …”就说明了当时的局势,然而就是那么希望渺茫的星星之火,却有那么多人为之前仆后继、视死如归,这得多大的勇气和执着。

“千难万险,九死一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受 篇2

这两天看完了历史大片《建军大业》,内心深处极其震撼。《建军大业》是“建国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献礼建军90周年的历史片,讲述了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先驱们,积极开展创建中国人民军队的探索和实践红色经典故事。

在中国共产党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指出了共产党必须武装进行革命的道路,从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革命的胜利。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河坝战役的这个片段,战事持续了三天,三千人对战万人,鲜血都染红了人们脚下的土地,战士们的坚持与无畏更是让人动容。最后一天,当钱大钧的部队发起总攻的时候,朱德最后留下了两百人进行断后,两百人的断后留下的是其他人撤出的希望,也最终与钱大钧的部队同归于尽,为先行军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该影片生动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曲折而又顽强的战斗史,我们也更加的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安定富裕、社会的和谐发展都离不开人民军队的强大。兵事以民为本,强国必须强军。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强军梦。

我们现在能生活在和平年代,应该无比感激当年那些抛头颅洒热血拥有大无畏奉献精神的革命先烈们,应该致敬那些为了人民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战士们。我们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受 篇3

7月28日,全院观看了90周年献礼大片《建军大业》,看完之后,我内心颇为震撼。真实的历史,比电影更为残酷、艰难,英雄们的壮举更值得可歌可泣。

《建军大业》以1927年南昌起义这一事件为主线,秋收起义为辅线的形式呈现出来的,高度还原了当初中国共产党建立军队的困难,体现了老一辈革命者开创新中国的决心。

整部电影让人热血沸腾。其中有两处地方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其一是毛泽东临下湘西,与杨开慧的依依惜别,孩子们一声声“爸爸”,饱含沉甸甸的不舍之情,久别重逢,但是为了新中国这个“大家”只能忍痛舍弃自己的“小家”,再一次远离他乡。电影里,那一声声呼唤,催人泪下。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杨开慧微笑着含泪:“莫回头,一直走,莫回头。”义无反顾的把毛泽东腿上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的路上。其二就是朱德率领3000多人死守三河坝,抵抗钱大钧部队一万余人。在最后一天,钱大钧发动最后总攻时,为了让更多的人活着出去,留下革命的希望,自愿留下的200余人队伍最终与钱大钧部队同归于尽,这样的悲壮让人唏嘘,让我们对革命先烈肃然起敬,是他们的牺牲才换来了现在我们的和平。

影片中出现了很多的革命前辈,很多人的一声,在电影里就是短短几分钟,可是他们的一生都是用鲜血和生命抒写了信仰与国家热爱一生,值得后人千秋敬仰。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感激当年浴血奋战、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先烈,致敬为后代人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战士们,现在的我们更应该牢记历史、珍惜现在。

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受 篇4

电视剧《建军大业》讲述了192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为代表的先驱们,积极开展创建人民军队的探索和实践的红色经典故事,党伟在剧中出演的“张太雷”是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1927年12月12日在广州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身亡,献出自己29岁的年轻生命,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位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在拍摄张太雷牺牲的戏份时,党伟感触良多,他们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为国家民族的未来将生死置之度外,在烽火岁月中无悔地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这种感觉就是震撼,人物的一言一行都有一种威慑人心的力量”。

党伟去年收获颇丰,从《冰刃》里的侵华日官,到《杨家将》中驰骋疆场的罗华,再到《恋恋仙缘》里上演前世今生爱恨纠缠的“董永”,从古代到现代,从铁马疆场,到古今爱情,党伟凭借纯熟的演技,为观众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党伟直言,“自己想当一名纯粹的演员,用银幕上的百变形象,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

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受 篇5

来,大家说实话,你们有谁看剧照的时候多看了黄志忠两眼?

是不是觉得他就是个脸谱化的朱德最后的任务无非就是完成朱毛会师衬托一下?

你想过他会贡献出本片最壮烈的战役和最动人的演讲吗?

你想过他的演讲会碾压刘烨的吗?

《建军大业》里的朱德并不好演,因为他的戏套路太死板,脸谱化太明显。当然,以黄志忠的实力,演一个正常水平的主旋律朱德肯定没问题,但他在套路之内发挥到极致,完全超出了正常水平。在三河坝战役,我知道他会这样演,我知道他会这样煽情,但我还是哭了。

黄志忠的朱德是可以收入经典的。他让我又一次相信,真正的实力派演员,即使在有限的戏份里,在严苛的创作束缚下,也能塑造出动人的角色。带着镣铐起舞的美感,挺无奈,但依然是美。

说到这里,我要特别提一下三河坝战役,本片我的泪点之一。这部分除了朱德之外,杨佑宁的钱大钧和白宇的蔡晴川也十分耀眼。香港导演对于服装和男人的品味在这一场对战里显露无疑:同样款式的制服,朱德和钱大钧穿出了完全不同的风格。朱德双手背负,昂首而立,身姿挺拔刚毅,而钱大钧则显得阴沉戾气。不得不服啊!

另外,这一场戏更赞的是镜头的运用,从空中俯视的大场景到人物特写的切换,不断交错。你可以远远地看到战场上的个体多么渺小,但贴近他们时耳畔回响的又全是痛苦的嘶喊,满眼血肉横飞。你看到穿着同样制服的中国人在彼此仇杀,你死我活,炮火中你根本分不清他们谁是谁。最后钱大钧站在胜利的高处看着死在面前的敌人,同样也都是黄埔校友,临死决战前却撕下了青天白日的帽徽。这一幕我相信刘伟强的言外之意观众都体会得到。

推荐阅读

上一篇:最新小学生励志演讲稿3分钟七篇 下一篇:物业客服工作总结(汇总六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