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地理教学计划(通用9篇)

2024-02-07 10:45:07 地理教学计划

【#实用文# #地理教学计划(通用9篇)#】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您准备的“地理教学计划”会让您眼前一亮。希望您能够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您的朋友们一起学习成长。新学期即将开学,教师们需要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可以帮助老师进行客观冷静的教学设计,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序高效。

地理教学计划(篇1)

晋教版七上地理教学计划

一、课程目标

本学期地理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态、结构、运动规律、地理区划和人类活动等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使其具备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地球公民意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地理基础。

二、教学内容

1.地球形态与结构

2.地球的运动规律

3.地图制图基本知识

4.地理区划

5. 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6.人类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三、教学方式和方法

本学期地理教学将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进行,如听讲、讨论、实验、模拟演练、观察、调查等等,以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评价方式

1.日常学习成绩及活动表现

2.期中、期末考核

3.小组合作成果

五、教学计划

1.地球形态与结构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的形态、结构和成因

教学重点: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其特点

3) 地球的大气层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1) 地球内部结构的复杂性

2) 不同层次的大气特性差异

教学方法:

1) 视频播放

2) 模型制作

3) 讨论交流

2.地球的运动规律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其它运动规律

教学重点:

1) 地球的自转规律及其特征

2) 地球的公转规律及其特征

3) 地球的倾斜导致的气候带分布和季节变换

教学难点:

1) 各种运动规律的联系和作用

2) 各种运动带来的影响

教学方法:

1) 视频播放

2) 模拟演练

3.地图制图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了解地图的制图和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1) 地图的基本要素

2) 地图比例及其计算方法

3) 地图符号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1) 各种地形和地物的符号表示方法

2) 地图的测量和制图技巧

教学方法:

1) 注意观察

2) 练习模拟制图

4.地理区划

教学目标:了解地理区划与地球的关系和特点

教学重点:

1) 国际地理区划

2) 中国地理区划及其特点

3) 海洋地理区划

教学难点:

1) 区划的分类及其标准

2) 区划的变化与演化

教学方法:

1) 组织讨论

2) 观看图示

5.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

教学重点:

1) 中国的地形与气候

2) 中国的水文地理环境

3) 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

教学难点:

1) 不同地区的自然灾害

2) 不同地区的资源类型

教学方法:

1) 观看图示

2) 外出实地考察

6.人类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工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2) 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

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

1) 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

2) 环境保护的理念和作用

教学方法:

1) 组织讨论

2) 观看视频

七、总结

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的内容,学生将深入了解地球的形态、结构、运动、地理区划以及人类活动等基本知识,并且培养了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地理基础。

地理教学计划(篇2)

人文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探究人类社会与自然地理的相互影响。一本名为《人文地理下册》的教材被广泛引用于中学教育中,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一份《人文地理下册》的教学计划,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文地理基本概念,掌握相关基本知识,建立起对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解框架。


2. 发展学生地理思维和定量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


3. 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关注人文地理问题的意识,增强他们的全球视野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


人文地理下册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人口地理学:包括人口增长与减少、人口迁移与区域差异、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等内容。


2. 经济地理学:包括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等内容。


3. 文化地理学:包括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少数民族与民族地理文化、不同文化对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4. 社会地理学:包括城市社会问题与挑战、社会底层与社会团结、城市社会治理等内容。


教学方法:


1.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人文地理的学习对象和实际应用情境。


2. 问题导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地调研: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人文地理实地考察和调研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4.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评价:


1.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和考试进行知识技能的测评,检测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应用评价: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活动的报告、展示和讨论,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3. 创新意识评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习态度评价:通过平时表现和参与度的观察,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人文地理下册》教学计划致力于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文地理学科,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从而提高他们对人文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地理教学计划(篇3)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单元检测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合理使用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课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周:亚洲的位置和范围2课时

第二周:亚洲的自然环境2课时

第三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四周:日本2课时

第五周:一次月考2课时

第六周:东南亚2课时

第七周:印度2课时

第八周:俄罗斯2课时

第九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周:期中考试2课时

第十一周:中东2课时

第十二周:欧洲西部2课时

第十三周:撒哈拉以南非洲2课时

第十四周:澳大利亚2课时

第十五周:美国2课时

第十六周:巴西2课时

第十七周:极地地区2课时

地理教学计划(篇4)

七年级地理教材内容丰富,呈现形式多种多样,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生活体验,同时还有课外阅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七年级下册主要包括五章内容,分别为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八章《东半球其它的国家和地区》、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十章《极地地区》。

本期教学任务和目标

完成七年级下册各章节的教授,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

2、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3、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地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地理教学计划(篇5)

晋教版七上地理教学计划

地理是一门理科,研究的是地球和人类的关系。在晋教版七年级地理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地球、大气、水文、岩石、生物等各方面的知识,了解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系统、气候现象、地形地貌、资源分布等方面的情况,全面认识地球对人类的影响。

本教学计划根据教育规划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希望通过本次地理课程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爱好和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的竞争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地球的结构、地球运动、地球的大气、水文、岩石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科学知识。

2.通过了解和掌握全球气候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通过了解全球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球意识和资源保护意识。

4.通过地理实地考察、实验和图表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5.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和设计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共分为六个章节:

1.地球与地球运动

2.地球的大气和气候

3.地球的水文和水资源

4.地球的岩石和地质灾害

5.地球上的生物和生态系统

6.地球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在这些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地球的基本构成和运动规律,了解全球气候现象及其变化规律,掌握水文循环和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了解地质构造和地质灾害,认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了解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

本教学计划贯彻“学会自学,学会探究”的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1.参观实地考察

2.实验教学

3.课堂讲授

4.小组合作学习

5.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6.小组讨论

7.学习笔记和总结

四、教学评价: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旨在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际运用和综合素质。

1.日常评价

2.每章节测评

3.教学总评

4.调查问卷

5.实地考察报告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地球与地球运动

第二周:地球的大气和气候

第三周:地球的水文和水资源

第四周:地球的岩石和地质灾害

第五周:地球上的生物和生态系统

第六周:地球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七、教学与家校联系:

教师将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同时,鼓励家长与教师一同参与学生的学习,互相支持和配合,共同护航孩子的成长。

在晋教版七年级地理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地球、大气、水文、岩石、生物等各方面的知识,了解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系统、气候现象、地形地貌、资源分布等方面的情况,全面认识地球对人类的影响。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和自然现象,还能让他们培养出观察分析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将通过各种评测和互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多元化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地理教学计划(篇6)

八年级中图版地理教学计划

主题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本主题重点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对地球的影响和意义。

一、知识要点:

1. 自转:地球以自己的轴线为中心以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2. 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椭圆形轨道运动。

3. 赤道和极地:赤道是地球的最大圆周,经过地球中心,分为南北两极。

4. 季节的形成: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运动使得不同地方的太阳辐射量和气温不同,进而形成了四季。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 理解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球的影响和意义。

3. 掌握赤道和极地的位置和特征。

4. 理解季节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知识讲解和图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 实验法: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实验,让学生深刻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实际效果。

3. 观察法:通过观察实地天文现象,让学生理解季节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四、教学内容:

1. 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 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和意义。

3. 赤道和极地的位置和特征。

4. 季节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五、教学安排:

第一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第二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和意义。

第三课:赤道和极地的位置和特征。

第四课:季节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六、教学资料:

1.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教材。

2. 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实验器材。

3. 天文地理电子图表和观察工具。

主题二:气候与气象

本主题是基于气象和气候这一基础知识,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掌握不同气象现象,从而对不同气候产生了解。

一、知识要点:

1. 气候:长期的气象变化和平均状况。

2. 气象:短期的天气变化。

3. 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不同纬度的气候区分。

4. 气旋和气压:不同气象现象的产生和形成。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气候和气象的基本概念和区分。

2. 理解不同气象现象的产生和形成。

3. 了解和掌握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以及它们的特征。

4. 知道气象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知识讲解和图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象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和区分。

2. 比较法:通过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的比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它们的特征。

3. 观察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天气现象,让学生理解气象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影响。

四、教学内容:

1. 气候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和区分。

2. 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以及它们的特征。

3. 不同气象现象的产生和形成。

4. 气象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影响。

五、教学安排:

第一课:气候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和区分。

第二课: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以及它们的特征。

第三课:不同气象现象的产生和形成。

第四课:气象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影响。

六、教学资料:

1.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教材。

2. 天气观察记录表和气象测量仪器。

3. 气象地理电子图表和实际气象现象材料。

主题三: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本主题重点介绍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

一、知识要点:

1. 自然资源:自然界中供人类使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资源。

2. 能源: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所需的各种能量形式。

3. 环境污染:人类活动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类保护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理念和措施。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和不同能源的产生和利用。

2. 理解环境污染的影响和危害。

3. 知道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

4. 理解和掌握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知识讲解和实例介绍,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现状。

2. 观察法:通过实地探访和观察,了解环境污染的影响和危害。

3.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四、教学内容:

1. 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和不同能源的产生和利用。

2. 环境污染的影响和危害。

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

4. 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五、教学安排:

第一课: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和不同能源的产生和利用。

第二课:环境污染的影响和危害。

第三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

第四课: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六、教学资料:

1.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教材。

2. 网络资料和实地调研材料。

3. 环境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论的参考资料。

地理教学计划(篇7)

教学计划的安排有利于进一步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和推进素质教育,加大和进一步延伸对“有效教学模式”课题的探讨和实践力度,在“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反思”等方面进行完善和提升,切实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计划内容:包括

学情分析:

学科分析:地理学科是一门很贴近生活的学科,可以利用的资源也比较多,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的一些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了解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能简要阐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社会、人文、自然及其特点,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有关问题,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做合格的现代公民。

学生分析:通过多年的教学观察,发现以下情况并需多加注意:

(1)学生对地理的重视程度需进一步加强,认为地理学科的权重不如语数外和理化,在思想上轻视,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怠慢的情形。

(2)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中的热情还有待提高,

(3)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有别于初中,对学生的空间想象、综合分析,逻辑归纳等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需设计合理的教法。

达到目标:

每学期开学前要学习课标,通读全册教材,并借鉴比较上届教学计划,考虑这一学期进度安排,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的处理,明确本学期所要达到的基本教学目标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还能力争实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出现特殊情况需采取的措施等等。

具体实施:

(1)进度安排:一是总体划分,分为新授和总复习两大块。二是三级安排,依次分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三是细化,教学计划列出具体的一个表格,落实到具体日期的每一课时,细化到每节课应完成的课标及知识点。

(2)精心备课、上课,加强组内集体备课、讨论,认真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基本完成课堂教学所要达到各知识点的掌握、对地图的认知能力、对地理原理和问题的掌握等要求。经常和班主任联系,对班级学生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保障措施与可行性:

(1)要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教风。

(2)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对知识的讲解、章节的过关基本上能把握住。

(3)对平时的地理作业做到全批全改。

(4)注重每节课的课前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保证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5)最后模块考试检测,要根据考纲,设计试卷,强化训练,试卷的题目类型和考题型一致,让学生心中有数。

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这一平台上,不断创新,有自己的教学特色,要以新课改为契机,以有效教学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做好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结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计划篇11新的学期,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任务,特对本学期的教学定如下计划:一 、教材分析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二及部分区域地理内容,这部分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础,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选取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特别是能够对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二、学情分析从上期期末考试情况看,四个班的成绩都有较大提高,但学生的数学基础还是参次不齐。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欠缺,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而且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三 、教学措施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我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础知识梳理。发现问题,标记问题为课堂有针对性的“解惑”做好准备。②上课时,活跃思考,认真听讲,踊跃发言,使疑惑在分钟内真正排除,切实提高教学效果。③课后再次通读教材,整理课堂笔记,特别是对预习过程出现的问题要细致的做好记录。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测自评试题。(2)落实活动实践,激发学习兴趣。结合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大力推进教材活动实践。为此,将公布本学期的地理活动安排。学生分组做好活动项目的选择、准备、实施,特别是学生活动的指导和成果的展示工作,在一定层面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合作探究,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兴趣更浓厚。(3)注重知识小结和单元测试的讲练,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每单元结束后,将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重难点的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的网络化体系,并鼓励学生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精选单元测试题,结合学生学情反馈,做好试题的讲解和薄弱知识点的讲练。(4)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业务素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资源,不是必须严格遵循的标尺。立足课标,研究教材挖掘其有效性和分析活动、阅读的针对性,合理选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现有的知识体验层次,从学生身边寻找教学资源,从学生生活体验中寻找资源,有效补充是教材本地化、通俗化,与学生在学习和认识过程中达到共鸣。本学期我会通过网络学习,同行交流,师生讨论等多渠道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四、教学进度:(略)

地理教学计划(篇8)

晋教版七上地理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基本知识,如地球形状、构造、地表及大气环境等;

2.了解地球上的气候、水文、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3.掌握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的基本常识与技能;

4.了解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地球与地球之外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构造

3.地表与大气环境

4.从地球观察宇宙

第二章 地球上的气候和水文

1.气候与气候分类

2.气候的影响因素

3.水文的概念

4.地球上的水文循环

第三章 地球上的生态

1.生态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

3.地球上的生态环境

4.生态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第四章 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1.认识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2.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的基本常识与技能

3.地图上的符号和比例尺

4.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第五章 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人类社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全球化与地理环境

4.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师讲解、学生讲解、小组讨论、情景教学、参观实践等

2、启发性问题和情景引导,水平诊断与补救,学生之间学养互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地球形状、构造、地表及大气环境。地球的形状、构造之间的关系,以及大气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这些是了解地球基本知识的起点,也是整个教学内容的核心。

2. 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背景知识的引导和组织等方式有效地进行教学。

3. 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评价

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我们可以将教学教学效果分为三个层面: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实践水平。

知识水平:通过教学,学生将掌握与地球形状、构造、地表及大气环境等方面相关的基本知识;了解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的基本常识与技能;了解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能力水平:通过教学,学生将形成对于地球形状、构造、地表及大气环境等方面的基本认识;对于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的获取、利用以及相关技能;对于全球、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实践水平:通过教学,学生将掌握学生应该具有的掌握地理实践方法的基本能力,对于相关实践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六、教学资源

1、教学课件:包括教学ppt、课程图表等,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之外。

2、教学辅助材料:包括教学实验、访问和展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3、教学案例:包括地球环境、全球气候、水文和生态等相关活动。

4、课外阅读:包括地理学、生态学、环保及社会科学等相关专业领域的相关书籍。

地理教学计划(篇9)

如果说初二上册学习的是中国地理的整体,比如中国的资源,中国的气候,中国的疆域等等,那么下册学习的则是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第一章学习中国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工业、高技术产业、交通运输业;第二章沿海万里行,主要学习中国沿海的十五个省市: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第三章陆疆万里行,主要学习六个省区: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第四章黄河万里行,主要学习六个省区: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和海南省;第五章长江万里行,主要学习七个省区: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这些省区各有特色,上课时只要讲出每个省区的'特色即可。另外还要注意每个省区的形状及位置。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还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推荐阅读

上一篇:高中社会实践评语(精选240句) 下一篇:关于信息报送的通知10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