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1921电影观后感必备#】好工具范文网为您准备了一份关于“1921电影观后感”的详细解读。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作品名观后感记录下呢?欣赏优秀的作品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一场好的作品,通常会让我们有很多感悟。观后感是对电影的回顾和总结需要用心写作,观后感的主要内容是自己的感想和感悟,对于作品内容的描述不宜过长,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的工作和生活增添一些色彩!
1921电影观后感【篇1】
1921年的七月,一群当时怀揣救国理想的志士仁人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商量着当时看来似乎不会产生多大影响的事——建立中国共产党。转眼间,这个组织带领全中国人民在追逐中国梦的路上已然走过94载的光辉历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只有仅仅50几个党员,“就凭这全国50几个党员,12个全国代表,就想建立一个新中国?”这在当时,听上去真的很难。有三位参加了“一大”的代表,因为这条道路太难走了,背信弃义,叛党投敌;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在这条道路上,先后牺牲了六位至亲;而难以计数的共产党员,为了这个目标,前仆后继、献上一切,乃至生命。
最终,艰难险阻没能挡得住共产党人前进的步伐,一个崭新的中国冉冉升起,屹立东方,令世界侧目,而弓着腰,托举起这一切的,正是我们伟大的党!
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恩老师,教授我们知识,在这特殊的日子,我们更应该感恩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们平安出生,健康成长的社会;也就没有我们端坐教室,接受教育的环境;更不会有我们追寻理想,实现价值,圆中国梦的机会。
感谢先烈、志士仁人,我们今天不用再流血牺牲,生下来就泡在蜜罐里,过上幸福的生活,那如何表现自己爱党呢?
很简单,树立一个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直至实现。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掌握技能,学习知识,是实现自己个人理想的最优秀手段。假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我们的国家,就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实现“中国梦”正是我们党的当代使命,你为了这个使命添过砖,加过瓦,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体现你爱党,感恩党呢?
在此,我不会苦口婆心的规劝你们好好学习,我只想说,为了党、为了国家、为了父母亲人、为了老师、为了自己,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吧!
1921电影观后感【篇2】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这句响彻云霄的口号令我现在还沉浸在热血青年们的游行之中。
这是电影《1921》中的一幕,看完电影之后,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影片浓墨重彩集中描绘19xx的上海,在那个相对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之中,把故事讲得精彩感人,全面展现五四运动的发生、《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南陈北李”相约“开天辟地”、上海英美烟厂工人罢工、共产国际帮助中共建党、国际和国内反动势力对革命活动的围剿、中共一大召开及从上海石库门转战嘉兴南湖红船等重要场景,全景重现了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成立。
这部纪录片有这三个镜头令我十分震撼。
一个是李达先生发表文章抠字眼的场景。他要将“百姓”改成“人民”。这在那些所谓工人阶级当然不理解李达先生的良苦用心,他们只会疑惑:这两个词的意思相近有什么可替换的。可在李达的眼里,“人民”指的是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而“百姓”的应该广泛,可以指为了利益、钱财,当卖国贼的人,那么他们就和“人民”不一样。
还有一个是何叔衡先生被“逼问”为何要参加革命。他其实考中过秀才。这么一说,我们肯定认为他经历过皇帝的统治。没错,他确实经历过。他讲了他一个朋友的故事:这位朋友,他比何叔衡厉害。他不仅仅考中了秀才,还一步一步地进入了殿试,可以被皇后提问。一百多号人齐刷刷拜倒在皇后面前,头都不敢抬,跟个囚犯似的。后来这位朋友回到家中,何叔衡问他,“你见到皇后了,长什么样子,快跟我讲讲。”等了半天,那位朋友硬是没有回答,又过了一会,那位朋友慢吞吞地回答“没有!”何叔衡疑惑了,“那你考的什么试啊,连皇后的容貌都没看见?”“我们连头都不敢抬,怎么看清她的容貌?”何叔衡这才察觉到,这位朋友已经泪流满面了。“当时的读书人多么憋屈啊,连头都不能抬,是多么丢人啊。”何叔衡摘下眼睛,擦了擦泪水,“我参加革命的理由非常简单,就是改变制度,让社会公平些。”
历史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只有读书才能解放思想,解救人民,拯救国家,改变命运。
最后一个,也是最让人激动人心的当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当各个地区的共产党代表聚集起来召开了第一代表大会。开这次会议的时候也经历了许多波折,作文在家中开幕的时候,被密探打扰,会议只好转移别处。这里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上海嘉兴湖畔,在这条船上,传出了铿锵有力的歌声——“起来吧,被咒骂跟着的,全世界的恶人与奴隶;我们被扰乱的理性将要沸腾了!预备着去打死战吧!……”
就在这烟雨江南,水波轻漾的南湖,12双手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诞生。它宛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点亮了中国人民前行的道路。
岁月长河悠悠流淌,榜样精神代代相传。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感慨万千。面临科技发展的浪潮,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是21世经的真正主人,要勇敢地承担起世纪重托,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时代、人类命运联系起来,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1921电影观后感【篇3】
电影《1921》展现了影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有组织的工人罢工——x英美烟厂工人千人罢工场面的高度还原。
x英美烟厂仗着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中国反动势力,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榨取了大量的利润。由于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921年7月,英美烟厂老厂机车间100多工人反对洋监工克扣工资与殴辱工人,工人遂于7月20日愤而罢工。然而在寻求支援的过程中,老厂工人领袖被厂方勾结三区警署抓捕,激起新老两厂八千多工人愤慨而起,全体加入了罢工。百年前,游行现场“劳工神圣”的呐喊响彻云霄;百年后,他们奋力追求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已经实现。在建党百年之际,影片带我们回溯了百年前先辈们用血汗换来的这一切。
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畸形的社会环境下,国内工人遭到非人的待遇。不仅要在糟糕的环境下进行工作,还经常面临超负荷的工作任务,得不到约定的报酬。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深入,工人阶级思想日益觉醒。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工人阶级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为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影片中呈现的x英美烟厂工人罢工,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有组织的工人罢工。1921年7月20日,x英美烟厂工人不堪资方虐待,八千多工人参加了同盟罢工。当时正值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x召开,党组织得知消息后,即派党员李启汉到厂指导。这场罢工在持续20多天后终于取得胜利。
他们高举着公理的标语,高舞着信仰的赤旗,群情激昂,发出正义的呐喊。欧豪一声嘶哑而洪亮的“出发”令人印象深刻,这一幕也被收录在了此次发布的物料中。欧豪饰演的李启汉,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著名的早期工人运动领袖。1927年4月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29岁。直至死前,他仍坚持在指导工人运动的一线。王森饰演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工人党员李中,他在深入群众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还积极为工人刊物《劳动界》撰稿,以通俗明了的语言向工人宣扬马克思主义。俞灏明饰演的陆征章曾在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工会——x机器工会中任办事员。x机器工会的建立,在社会各界中,特别在工人中引起了较大反响,它使x工人运动面貌为之一新。张晓晨饰演的是x最早的工会组织之一x印刷工会发起人杨迪先,在他的演讲辞中指出大家的奋斗目标,要达到“无阶级,无役人,无人役”的时代。
随着一声声“劳工神圣”“工人阶级万岁”的嘹亮口号,特辑揭开了工人运动这场涉及上千名演员的大场面拍摄背后的艰辛。66岁的黄建新导演,在现场活力十足,奔跑穿梭在监视器与现场之间,丝毫看不到他疲惫的样子。一两千人的群演调控,繁杂的道具配合,黄导始终保持着高标准严要求,亲力亲为地把控每一个细节。演员俞灏明在幕后分享到,黄导对集会工人每一句口号的紧凑程度都有着非常精准的高要求,更会“关注到镜头里每个演员的状态,哪怕是群众演员,都要达到他在大环境里的状态。”另一位饰演罢工工人的演员叶筱玮分享道:“黄导一个眼神就能看出背景窗户边一个不起眼的笔筒摆放是否正确。”黄导负责把控全场,联合导演郑大圣则一丝不苟地严抠现场演员的表演。有群演喊口号的情绪不够高,郑导就带着群演一起声嘶力竭的喊;有群演挥舞拳头的力度不够大,他就亲自示范出拳动作。他会耐心地调整每位群众演员的声音、眼神,最终现场所有人的情绪都被他带动了起来。
《1921》让我们更加爱我们的国家。电影《1921》中呈现的先辈们是百年前的开拓者,“置自己安危于不顾,一直守着自己的信念”。一百年后,先辈们以自己作引线点燃的信仰之火早已照遍神州大地,为公理正义的怒吼仍在我们的耳畔回荡。电影《1921》致力给当代年轻人一个回顾先辈初心的机会,从1921年这群敢想敢为、敢拼敢闯的青年们手中接过接力棒,脚踏实地,顽强拼搏,继续奔赴在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道路上。
上x洋烟厂工人举行大罢工,掀开了工运史上波澜壮阔的一页。x滩风起云涌的罢工斗争让万千劳工发出觉醒的呐喊,工人阶级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能力也在此间得到锤炼和增强。
1921电影观后感【篇4】
献上一切,乃至生命。
最终,艰难险阻没能挡得住共产党人前进的步伐,一个崭新的中国冉冉升起,屹立东方,令世界侧目,而弓着腰,托举起这一切的,正是我们伟大的党!
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恩老师,教授我们知识,在这特殊的日子,我们更应该感恩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们平安出生,健康成长的社会;也就没有我们端坐教室,接受教育的环境;更不会有我们追寻理想,实现价值,圆中国梦的机会。
感谢先烈、志士仁人,我们今天不用再流血牺牲,生下来就泡在蜜罐里,过上幸福的生活,那如何表现自己爱党呢?
很简单,树立一个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直至实现。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掌握技能,学习知识,是实现自己个人理想的最优秀手段。假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我们的国家,就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实现“中国梦”正是我们党的当代使命,你为了这个使命添过砖,加过瓦,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体现你爱党,感恩党呢?
在此,我不会苦口婆心的规劝你们好好学习,我只想说,为了党、为了国家、为了父母亲人、为了老师、为了自己,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吧!
1921电影观后感【篇5】
《王仁君、倪妮、刘昊然等演员实力加盟。
影片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在国家风雨飘摇的日子中成立,并担当了救亡图存的重任,从此中国革命渐渐走上焕然一新的改变的故事。在1921年那个黑暗的时代的上海,到处都是租界,各方势力汇聚在此;而一批来自中国五湖四海的青年们,在当时各大国际势力的监视下,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开始走上了正轨,开始走入了新的历史篇章。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李达、李汉俊、刘仁静等在内的53名共产党员出席会议。而由于受到法租界当局的监视,会议被迫终止。后来,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继续举行。
这次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纲领草案;审议中国共产党宣言草案;选举中国共产党全国领导机构。还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从此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国共产党,它是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而电影制作方为了更好的贴近全国甚至海外,尤其在上海实地测绘了30余处相关旧址,并在上海车墩影视基地一比一实景搭建当时的中共一大会址建筑群,力争在电影上再现二十世纪20年代上海的文化风貌。更是在四年时间的准备中,参考大量历史古迹和文物,并和相关纪念馆和专家一起讨论研究,只为更好的再现当时的历史。
而电影还未上映,就已经备受关注,在重点指导、重点扶持的39项文艺创作项目中。
相信这样的电影不会让我们失望,只等明年建党100周年来共同见证!
1921电影观后感【篇6】
6月9日,央视一套热播剧《中国1921》研讨会在杭州举行,这部被专家们誉为“伟人版”《奋斗》的电视剧,截至目前在天涯论坛上的点击率已经突破120万人次。到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该剧最成功之处在于它作为革命历史题材的当代意义。
“它有非常强烈的历史观照性”
《中国1921》就是回答了两个问题: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诞生的,为什么会诞生。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认为,该剧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有非常强烈的历史观照性”。它用宏大时代背景下的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告诉今天的年轻人,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爱情、亲情、事业、理想是如何抉择的。
导演穆德远希望《中国1921》能给年轻人带来一些思考。“这些百年前的年轻人所走过和拥有的,与今天的80后、90后所崇尚追求的,到底隔着多大的距离?”
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吉象看来,这部剧的成功之处在于找到了与80后、90后一代年轻人的心理对接点:如何平衡和统一个人的奋斗与社会贡献,并用独特的青春视角,还原作为普通人的伟人,这成为对年轻人最大的吸引力。
“精心营造还原那个时代的历史氛围”
细雨泥泞中,一双穿着破布鞋、挂着鲜红伤口的脚匆匆穿行在小巷子里。这是32集电视剧《中国1921》的第一个镜头。就是这双脚带着25个湖南青年,走向北京,走向全国,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了开天辟地的共产主义道路。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饶曙光看完后的感觉是:“这样的开头,接地气,接人气。”
《中国1921》以“五四运动”、“反军阀独裁”、“中共成立”等几个重要时间为纵轴,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孙中山、徐世昌等人的时代选择与历史命运为横轴,将人物情感融于时代变革的历史进程中,编织出整个时代的全景。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前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认为,《中国1921》用一种高于叙事的手法精心营造和还原了当时的历史氛围和质感。
“我们结婚吧!我给你生孩子,即使你掉了脑袋,我把孩子养大……”剧中杨开慧对毛泽东的这段“雨中告白”成为许多观众议论的焦点。很多网友质疑,那个年代的爱是否有这么张扬。李京盛认为,这恰恰是那个革命战争年代人们特有的情怀和信仰,那是最真实的情感表达。观众有这种不理解,恰恰说明了今天的人们生活在一种平庸和物欲当中,逐渐退化了那个年代人所具有的纯粹的情感与朴素的信仰。
“创作新的红色经典是时代使命”
如何借用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学,完成红色资源的当代转化,承担起当下的文化使命?专家们充分肯定了《中国1921》在将红色资源转化成精神力量上取得的成绩。
今天的时代需要我们创作新的红色经典,这是一种时代使命。《中国1921》将众多的历史人物、事件、冲突编织到宏大的历史背景中,成功地塑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群像。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策划部主任、《中国1921》责任监制徐萌认为,将人物放到历史的纵深里面去展示,将整个时代放到历史长河里面去检验,是需要有相当的胸怀和气概的。“过去,红色题材和历史剧中间是隔着一面墙的,《中国1921》把这个墙打通了。”
至于该剧是否属于媒体所评论的红色偶像剧,李京盛表示这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和方法,从注重对新鲜史料的挖掘到现在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这才是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可贵之处。
1921电影观后感【篇7】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了“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重要指标,人民有信仰,信仰到底是什么?近期在集团工会组织观看电影《1921》的活动中我找到了答案。19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也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应当铭记的历史。影片《1921》以史实和人物为线索回顾了党成立的历史。提起建党的历史,人们最容易想起陈独秀、李大钊这些标志性人物,而通过观看影片,我们对李达、何叔衡、刘仁静、陈公博等进步人士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影片中的历史人物最大的何叔衡45岁,最小的刘仁静19岁,陈公博、李达30岁,其他人都在20多岁。在恐怖弥漫、缺衣少食、风雨如晦的年代里,是什么支撑这些年轻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推动了党的成立?又是什么让他们无畏无惧、毅然决然,乃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我想,最好的答案就是信仰,是对马克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理想,对民族家国的热爱。旧年代,对信仰的追求是沉重的,沉重到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它是对家国命运的思考,是人生大义的取舍,是生与死的抉择。新时代对信仰的追求是鲜亮的,鲜亮到指引每一名党员实现人生的价值。它是对党与国家忠诚;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爱岗敬业的坚守;信仰造就了榜样,榜样引领了时代。作为一名党员,只有心中有信仰,行动才会有力量。
信仰是对党与国家的忠诚。忠诚就是一种信仰。俗话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忠诚一词,从古至今就是一种品质、一种气节,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的文天祥,再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还有和平时期的焦裕禄、孔繁森,他们的模范事迹和先进思想无不闪耀着忠诚的光芒,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关于忠诚的故事。他们都用“忠诚”二字宣誓自己的信仰,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忠心耿耿,鞠躬尽瘁。
信仰是为民服务的宗旨。信仰必须深埋于祖国的每一寸土壤里,让它吸收大地的精华,充满着百姓的气息,这样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生生不息。每一名党员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服务于民。秉承自己的初心与使命,想人民之所想,为人民之所需,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当好人民勤务员,甘当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要有“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信念,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锤炼纯粹信仰。
信仰是爱岗敬业的坚守。实干担当是党员干部“真”信仰的最终归宿。作为一名党员,相信只要有真正用心去做好一份工作,那一定是信仰的力量。人民有了信仰,才能以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事业。正如人民的樵夫廖俊波同志,正是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把职业当事业,把责任当己任,把实干担当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在本职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干出党员干部应有的样子。
信仰造就了榜样,榜样引领了时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战争年代方志敏来说,是“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无悔坚守;但是对于和平年代来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2020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的张西京、张宏、杜云、达娃仓决、汪勇等优秀共产党员坚定信仰、担当作为、服务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这些优秀榜样的引领带动下,我们才能在一场又一场的伟大斗争中取得胜利,在一批又一批的伟大事业中创造辉煌。
“信仰是大海航行的灯塔,信念是破浪前进的引擎,信心是迎风蓄力的风帆”。作为一名党员,在这个安定的年代里,我们将跟随榜样足迹、汲取榜样力量,心中有信仰,在行动上担当时代使命,真抓实干、砥砺奋进,坚守“人民至上”理念,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果敢的措施、更扎实的作风,更加努力地为人民服务。践行自己的入党初心,履行一名党员的使命。
1921电影观后感【篇8】
“七一”节即将来临。100年前的7月,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华民族走上了救亡图存的强国之路。如今的新中国是党带领各族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换来的,是无数革命英烈不畏牺牲、浴血奋战拼来的。为了庆祝党的生日,全国各地党组织纷纷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走访慰问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召开表彰大会、重温入党誓词、演讲比赛、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让每一个共产党员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充满自豪感、荣耀感和归属感。
然而,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过“七一”不能是单纯举办一次走过场的“联欢会”,而是要通过深入思考探索新路子,在做好常规动作的基础上把活动内容加以丰富创新,想点子把“七一”节过得更加有党味、更值得回味。
重温誓词,传承红色基因。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这些红色节日的背后是革命先烈英勇奋战的丰功伟绩,传承着的是共产党人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就传承红色基因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七月一日这一天,不妨让党员干部重温一下入党誓词、聆听老党员红色宣讲、阅读红色基因教育读本、撰写学习体会,教育引导他们在学习历史、思考历史、感悟历史中,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艰苦卓绝历程,真正使红色基因入脑入心、融入血脉。
访贫思廉,感悟责任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党员最重要的党性表现。党员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只有沉下身子,与群众面对面交谈、心贴心交流,实现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才能了解社情民意。革命战争年代,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建立了深深的鱼水情。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增进群众感情的最好办法,也是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而现在,久居“庙堂”的党员干部,有没有“不闻民间疾苦声”的担忧?七月一日这一天,不妨让党员干部去基层“访贫思廉”,通过亲眼所见、亲身经历,让党员干部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洗礼。
广泛参与,浓厚节日氛围。在这个辉煌的日子里,能够直接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切身感受时代正能量的传递、时代主旋律的党员干部毕竟是少数。如何让更多党员干部切身参与、群众喜闻乐见,才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大多类似表彰大会的庆祝活动,都是只涉及少数党员干部的“内部活动”,很难让广大党员干部有切身的参与感,与群众的联系交流也比较少。可以鼓励基层党组织在传统动作之外,结合实际灵活创新,让活动更加接地气、更加振奋人心。七月一日这一天,不妨让党员干部们分别下基层跟群众一起过七一,给群众讲党课,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加强干群关系。
“七一”是党的生日,面对即将来临的特殊节日,党员干部们,你们想好怎么过了吗?
1921电影观后感【篇9】
此部纪录片以上海的城市特质为切入点,详细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解读了英雄城市上海的历史基因。通过追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之路,展现了上海革命圣地的不同风貌。
通篇五集,第1集《风起》,开篇以响应“五四”的“六三运动”为切入点,从上海特殊的城市地位和人文精神展现其孕育社会革命的天然气质。第2集《潮动》,深度剖析上海历史文化基因对成为党的诞生地的重要主导作用。第3集《选择》,陈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如何与改良主义者、折衷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分道扬镳,坚定的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过程。第4集《曙光》,详细描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时,外部的苏俄和共产国际对党的帮助的历史始末。第5集《星火》,讲述中国共产党从上海发起诞生后,先后推动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宣传、帮助各地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9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自此,中国共产党完成了独立建党进程。影片虽是讲建党以前的故事,实则对现代的年青人有着极大的学习和借荐作用。
观看此片后,我的内心无比震撼。《中国1921》很好反映了建党历程,反映了共产党如何建立、时代背景、历史渊源等问题。通过纪录片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都是从先的知识分子中发起,大学生群体一直是坚实的文持力量。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的奋斗史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我们党的奋斗史,是一部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领导人民群众富起来的历史,领导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史上一束最辉煌灿烂的画卷。我们党是执政党,那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作为当代大学生,新青年,入党积极分子,我认为我们有必要继口年前建党先驱的革命精神,始终积极的拥护党的领导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在经历了接近百年的磨练和低砺后,也成为领导中华民族奔赴现代化和全面小康会的核心和中轴力量。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虽然在思想和生活上发生该以大了深刻的变化,但是面对当前国内外的形势时仍然应该以大局为重,做生活和思想上的理智者。对于党内党外存在的各种矛盾,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对于党在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理性的云解决,而不能以此否定的伟大地位,脱离与党的关系。
当今时代强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不安定的主要根源。他们凭借实力的强大无端干涉别国内政,介入地区争端挑起战事,对世界和地区安全都带来了不利影响。其根本原因还是经济实力的差距。对中国来说,中国共产党肯定会多出台政策,来提高综合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服从党的命令,支持党的决定和政策。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出台的各项政策,永远是到支持者拥护者。我们必须要做到:忠于党、信党、护党,时刻高益党的大旗,献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
1921电影观后感【篇10】
电影《郑大圣联合导演,并将于在风雨如磐中担起民族救亡图存重任的担当。
该片导演黄建新,曾成功打造《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开创了中国电影的主旋律商业片时代。他在此前的《更电影化的叙事方式、以及充沛的生活情感”。他还表示,电影将集结一众青年实力派演员,重塑一群有血有肉的革命先驱,再现一个敢拼敢闯的黄金时代,传递“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坚定信念。
该片在参考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坚持创新求真、严谨细致的态度,历经四年时间深耕剧本,数易其稿。期间上海市委宣传部还组织召集党史专家、上海史专家、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资深研究员等专业人士,与主创团队一同召开多次剧本论证专题会议,听取意见,结合最新党史研究成果,反复打磨人物性格,挖掘历史细节,力求让这段观众耳熟能详的史实在银幕上绽放新意。
电影将首次以国际化视角来呈现这段热血历史,从欧洲开始进入故事,同时贯穿了一条完整的日本线,让格局更开阔宏大。在此前的发布会现场,制片人任宁透露,“剧组特意去全世界的档案馆寻找新鲜的角度和史料,耗时三年多才完成了最终的创作”。对此,导演郑大圣也表示,这是与现在的全球化语境有所呼应,用新的角度看待那段历史,相信能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当下的共鸣。
除此之外,影片也在拍摄取景上下了大功夫,主创团队勘景足迹遍布上海、全国乃至海外,特别是在上海实地测绘了30余处相关历史旧址,并在上海车墩影视基地一比一实景搭建当时的中共一大会址建筑群,力争在大银幕上再现上世纪20年代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城市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