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野外实习报告4篇

2024-01-30 10:36:04 野外实习报告

【#实用文# #野外实习报告4篇#】我们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为您呈现出这篇“野外实习报告”。古人曾说,力行而后知之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书写报告对我们来说是很普遍的,一个报告的好坏,其实框架很重要。本文仅作参考欢迎各位读者阅读!

野外实习报告(篇1)

一、实习概况:

时间:2010.01.06

地点:茶马古道、猪儿嘴、 陆王沟、老君岗、龙门溶洞、龙门乡红星村

时间:2010.01.07

地点:太平桥、太平电站、陇西大滑坡、白马泉、上里古镇二仙桥

二、实习内容:

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沿,处于成都平原向康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在此次实习历程中,我们对雅安的雨城区、芦山县、上里古镇等处所的特征地貌进行了观测,初步分析了这些地形地貌的形成起因以及其与农业生产利用的关系。根据对当地局部环境的光、温、水、气、热各方面的考虑进行环境规划布局,确定学校、工厂、居民点的布局,为人民提供优质生活条件。

雅安地层状况大都是下第三系名山群泥岩、砂岩。且为钙质,风化土壤容易形成中性及弱酸性土壤,滴盐酸能看到剧烈的反应。

1.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位于雅安向斜,南东翼部位周公山向斜,北西翼部为蒙山背斜,轴线为北东走向,地层状况为下第三系名山群,岩层为泥岩、页岩系红粉砂岩。

此地在青衣江下切、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可观察到的河漫滩及三级阶地。河漫滩为洪水淹没河床以为的谷底部分。阶地是散布在河床两侧呈阶梯状,具备一级或多级,已不受近代长年洪水吞没的地区,它是河谷演化过程中的产物,是由于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沿河谷两岸舒展,高出洪水期水位的阶梯状地形。每一级阶地都是由阶高空和阶地坎组成。

河漫滩容易与一级阶地混淆,一级阶地一般不会被洪水淹没,但是如果遇到特大洪水,同样会被洪水淹没,故可观察到在一级阶地上没有居民点的修建。一级阶地由于河流带来的肥沃的泥土在阶地上沉积,提供了良好的矿物质源,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是山区的“粮仓”。进河岸的地方受到堆积与风华作用强于远河岸的地方,故沉积物的性状出现“进粗远细”的现象。

二级阶地相对于一级阶地来说,堆积时间较长,沉积物更细腻,质地更适中,不易垮塌。故可以观察到在二级阶地上分散许多居民点。从地理位置上说二级阶地的地理位置不至于太低,而受洪水的袭击,也不至于太高,影响人们的出行及居住。一二级阶地均较宽阔,土壤肥沃,适宜耕作。

三级阶地由于形成时间更长,位置更高,受到的风化剥蚀作用越严重,形成白鳝泥。

四、五级阶地便成为适宜乔木生长的林地。

2.猪儿嘴

此地是标准的单面山,是下第三系名山群地层,泥岩夹薄层粉砂岩。其顺向坡长而缓,地质条件稳固,并且水系发育,合适农业生产开发利用。而其逆向坡土壤不稳固,受到风化严重,可以看见多个小山包,同时易发生垮塌和泥石流。从岩石中可以看到地下水出露,水流以逆向坡流向顺向坡的方向流动,在顺向坡可以很容易找到地下水,在逆向坡则难。

3.青衣江边

在青衣江转弯的地方观察到河水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作用,在靠近河边的地方A也同样有居民点。此地看不到一级阶地,是由于在B面有高山,其岩石坚硬,河流对B面的侵蚀作用不强烈,而河水环流对一级阶地有侵蚀。

4.陆王沟

在1979年曾发生过重大泥石流灾祸,造成300多户村民除一人外出幸免于难外,其余全体遇难的重大地质灾祸。灾难产生时,汽车大小的石头飞溅出100多米。

陆王沟三面环山,处在单面山的逆倾坡,有大量的松散物质,很不稳固,同时,在雅安这样一个雨城,降水是常见的,水这样一个润滑剂的作用下出发了泥石流的发生,造成了这次损失惨重的泥石流。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陆王沟已经修建了一系列工程措施,如可以拦阻地表水的环山沟,引流入河的顺沟,道路旁边的堡坎较其余地方也有所加固,另外这里还有泥石流监测器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生物措施,树林可以固定山体泥土。

在进行治理类似的地址灾害时,不仅仅是在治理,不顾其他诸如人文、社会、经济等方面,是不能取得由效的成果的,要多方面的考察,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确保在保护水土流失的大前提下,更多的应该考虑到百姓的生活,争取到百姓的支持,才能取得较好成绩,其措施才是长远的。

在陆王沟对面,我们可以看到蒙泉院断裂层的雅安向斜昂扬端,此地就是雅安向斜的末端。

5.老君岗

在老君岗可以看见裸露的下第三系名山群泥岩、粉砂岩。此地可以看到球状风化、碎屑风化以及泥岩风化。粉砂岩较泥岩硬度大,用锤头本别敲打粉砂岩和泥岩,可以看到泥岩非常容易形成碎屑而脱落,而粉砂岩更坚固,不容易形成碎屑。泥岩的组成更细腻,粉砂岩组成颗粒更粗糙,故泥岩更容易被风化形成粘重的适宜耕作的优质土壤。此地粉砂岩的厚层或块状构造,交叉裂隙的发育,难与溶解以及其等粒结构构成了球状风化的条件,形成了典型的球状风化。

同时在此地学习了地质罗盘的使用并且自己动手使用地质罗盘来对岩层的产状进行粗略测定,其产状分别为倾角:39°,倾向:184°,走向:81°。

6.龙门溶洞

在芦山龙门,形成一个周围高旁边低的围塔大漏斗地形。可以视察到山上的龙门溶洞群,此处的溶洞属于喀斯顺便貌。龙门溶洞地处东部平原西部丘陵低矮山区向青藏高原巨大山系的过渡带上,洞区正处于邛崃山脉南段与罗绳山脊间的河谷宽地的谷坡上。

雅安芦山龙门乡形成的溶洞不是石灰岩所形成的,是由砾岩形成的。并且此地是世界级上最大的砾岩溶洞。砾岩是岩石在风化剥蚀的过程中形成的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屑在胶结物(如硅质、钙质、泥质、铁质)的胶结作用下,使这些碎屑沉积物固结成岩。此地的砾岩便是在钙质的胶结作用下形成的,故易容于水。该处四面环山,以可溶性砾岩层为主,四周高中间低,尽管岩层坚挺,但可溶性和透水性极好,加上构造断层发育,地上水的羽状和树枝状水系发达,容易受水溶解,并形成通道,岩石在水的作用下,磨圆度也较高。岩石随水的搬运作用,形成了此最大的砾岩溶洞。

砾岩溶洞被称为“假溶洞”,其与石灰岩溶洞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胶结物质为碳酸钙沉积,无同心圆结构;

②、岩石里也有碳酸钙,不重结晶,无石笋、石柱,只有小的碳酸钙变晶;

③、地下水运动沉积,搬运砾岩、砂岩,地壳抬升,暗示原来的浅水面现形成溶洞;

④、有破裂带的地方都有漏洞,此地的漏斗有田地且是漏水田,需要客土改良之后方能耕作。 围塔所集纳的地表水渗漏到底部地层中,并逐渐形成溶蚀通道和崩塌空间,造成公开岩层中大范围零体塌陷,由于天上水的不断侵漏,所以围塔至今还是一个宏大的运动漏斗。整个漏

斗地区四周高出流水会集与中间低处为向心状水系,所以排水成为这个地区的主要问题,地表水会岩石的冲刷,地下水也渗透到岩石的内部,溶解大量的矿物质,使水体盐分含量重,地壳内部的温度低,水体温度相应的很低,这些都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了不不良影响。所以需营建与之相适应的排水工程,并留神农田的高灌低排,避免因积水和碱土状态造成深胶难泥潭,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由于受到地下河水的侵蚀河漫滩土质绝对蓬松,地基不稳,不合适在河流两岸营建屋宇,只合适发展农田。

7.龙门乡红星村

在龙门村红星村同样可以看见许多的砾岩,农作物在砾岩表面风化很浅的土壤上耕作。可以观察到围绕红星村的周围山体的岩层都是泥岩,而此处却有大量的砾岩沉积。因此,这些砾岩也被称为“飞来石”。对于这些飞来石,百姓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女娲娘娘补天时漏下的石块,也有说是火山爆发而喷出的火山岩。对于这些说法都只是老百姓的一种猜测或者是加以神话来解释。而在学习地质学这门课程之后,我们了解到这些岩石的成分与对面远山的成分分歧,极大可能是在数亿年前的造山活动时,地壳板块活动,使同一山体的二边向旁边挤压,在宏大的压力作用下山体断裂,山体两头的岩石在断裂霎时被伟大的推进力弹射进来,散降到到处,构成了我们看到的“飞来石”。这些砾岩大小不一,零星散落,最大的一块有客车般大小,还有雕像在上面。这些岩石是四川唯一有记录的“飞来石”,是常见的地质奇迹,对研讨古地质运动、结构活动以及古地壳运动有很大的证据价值。

这里的“飞来石”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我们都疑惑为什么没有开发成旅游景点,而老师给了我们解释:观看这些东西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否则是没有谁回来看这样一些石头的;同时也不存在人为破坏,没有谁会来平白无故敲打这些石头,只会存在自然的风化剥蚀现象,渐渐的这些石块也会被风化剥蚀掉,此地就再没有“飞来石”了。

虽然这些“飞来石”来历非凡,但也对土壤,农作物的生长起到了不良的影响。

(1)这些“飞来石”的零碎排布,打乱了土地的分歧性,由于其岩性坚硬,使原来“润滑”的土地名义不再平坦,不便于耕作;

(2)这些岩石属于钙质岩类,石灰岩含量很高,碱性偏高。在雨水的冲刷以及各种侵蚀作用下,钙质物资逐步合成溶解,并且在土壤中乏积,导致土壤碱性加强,对农作物耕作及其成长发生不良影响。

8.太平桥

在太平桥是在蒙泉院大石板断层和吴家山庙子岗断层独特作用下形成的,被陇西河下切,形成了陇西河高速路桥下的地堑地形。陇西河为幼年河,其弯曲程度大。我们在一级阶地上观察,该处的岩石偏向程度,地质条件稳定,所以可以在这里建筑高速路桥。在这里可以看到几级阶地,周围的农田修有排水沟,水利设施很好。稳定的地堑带给当地人牢靠的农业耕作环境,当地农田布设相当紧凑。

9.太平电站

来到太平电站,又一次看到了典型的下第三系泥岩夹粉砂岩层。可以看到岩层倾角相当大,接近垂直。通过地质罗盘的测定,大致了解到其倾角为77°,倾向为324°,走向为56°。这里有蒙泉院大石板断层和吴家山庙子岗断层二处断层,始终延长至青衣江,山体中的水系就沿断层裂隙带浸出,在断层口会集淌出。这里的地下水水质好,净化好,甘甜,冬暖夏凉,并且有陇西河的河水弥补,水流一直。并非是有神仙的帮助,而是由于水在岩层中渗透时,矿物质对水有过滤作用,溶解有益物质,大量的溪沟对地下水有补给作用,同时由于岩层中的多层裂隙作用,控制着水量,地温相对于大气温度来说,相对稳定,冬天时低温高于气温,夏天时,低温低于气温。所以这里的水喝起来滋味很好,而且温度合适,冬温夏凉。因为岩层对水体的作用,使水温保持在十几度,冬天比人体温度高,夏天比人体温度低,所以喝起来很爽口,并且也不会因为干旱而枯竭。

根据地层的产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地下水的质量,是否适宜人们饮用,会不会因为岩层中的某种物质使得人们饮用后产生某种不良反应,比如雅安的水资源富含钙质,就是因为地层中大量的钙质胶结,容易使人们患结石。同时了解地下水周边环境,地下水流经岩层会不会有工厂的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才能造福于百姓,促进经济发展。

10.陇西大滑坡

和陆王山一样,陇西大滑坡也是三面环山,有大量的松散物质,在雅雨的作用下会发生大面的滑坡和泥石流现象,对人民的生活、生产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而相比之前看到的陆王山对滑坡的治理来看,陆王山的治理不是很完善,在以后仍然会发生滑坡和泥石流,而陇西大滑坡作为滑坡治理的示范者,这些松散物质还是会在重力的作用下缓慢的向下移动,但滑坡的可能性大大减小,其滑坡治理的成功之处在于,这里建筑了适合当地雨量、排水量等具体情况的竖沟,工程措施实行得很好。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生物办法发展得很好,种植了大面积的川农大研发的优良竹子。此竹子的妙处有以下多少点:①竹子根系发达,对土体有很好的固定作用;②竹子是多年生动物,一年之内就能够长成林;③竹子可以用于造纸,存在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调动农民种植的踊跃性;④春天可以收获竹笋,为农民提供经济来源;⑤此竹子具有叶片多,叶片大的优点,有助于竹子迅速生长等等。这些措施改善了陇西大滑坡的情形,挽回了宏大的经济丧失。 而此地是去碧峰峡的必经之地,只有有效的治理了此地的滑坡现象,才能充分利用碧峰峡的旅游资源。

11.白马泉

在上里镇的白马泉景致维护区,我们尽管没能进入山里亲自感触山涧发出的“嗒嗒”的马蹄声,但是依然荣幸地观察到了会“吐”水的喷珠泉。白马泉是典型的虹吸泉,其形成是由于山体外部的破碎带形成的孔洞和裂隙中有浸透水流出,其中搀杂着大批的空气,液体与气体产生的共鸣便形成了“嗒嗒”的相似于马儿在奔驰的声音,人们将这种从山体破碎带流出的有声音的泉水形象地叫做“白马泉”。

喷珠泉的形成原理与白马泉类似,都是因为液体对空气的紧缩,使液体流出地表的瞬间受气流作用而收回声音或冒出气泡。喷珠泉因地势较低,长年有地上水积聚到此,因此终年不干枯。

12.上里古镇二仙桥

在上里古镇,我们看到了多个馒头似的小山丘,其形成是由于软硬岩层相间产生的差别风化,软岩层更容易被风化,而应岩层残留下来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整个连绵的群山和高下不一的山谷与山峰,看下来就像笔架,因此被称作“笔架山”。

此地为与单面山的裂倾坡,本不适宜耕作及居住,但仍能看到许多居民点为于山脚。总体来说,是由于山体有大量的植物覆盖,对水土的流失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得岩石不至于裸露在外,而且裂倾坡的坡度并不很大,相对比较缓。故居民点修建在山下能较好的调节室内环境,笔架山可以阻挡强烈的太阳光,减缓风的对流运动。于是,形成了非常有利于人们居住的“风水宝地”。正是由于光、温、水、气、热的协调,人们生活环境舒适,才有了“韩家大院”的状元郎。

这里是白垩纪贯口组地层,转红泥岩及钙质粉砂岩。这个区域的地质环境确实很好,位于一二级阶地之上,有丰盛的土地资源。四处高两头低的地形,适于高灌低排,使农业生产很是便利。

三、实习心得

在这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历程中,一路上走走停停观察了许多雅安的典型地貌及地质异景。这次地学野外实习丰富了我的眼界,看到了书本所讲内容,坚固了书本知识,还学到了当面对实际问题时,必须考虑到人文、社会、经济的各方面情况。要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在观察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大自然的运动,大自然在上百万年的运动中,或者悄无声息

或者剧烈的运动之中,改变着地球上的生物活动,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同时也创造了非常多的奇观为世人惊叹。从山体的褶皱、山体的断层,以及遗留下来的风化沉积物,我似乎看到了过去此地的地理形态,我似乎能想象到当时的情景。我想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只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前进,否则只能自取灭亡。同时,我也看到了人民的智慧,再世世代代的生活中,人们积累了许多经验,在没有谁告诉他什么地方适宜居住,什么地方适宜耕作的情况下,他们仍然会选对地方,继续着生活。然而由于没有专业知识,人民对这些自然现象不能很好的解释,只能将其神话,女娲补天遗留下的石块;有白马在此饮水;有山神的保佑等等。人民的想象力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文化。

实习之中,印象最深的地方有三处,分别是龙门溶洞、红星村的“飞来石”以及陇西大滑坡龙门溶洞的壮观不得不让我折服,红星村“飞来石”的来历让我惊叹,陇西大滑坡让我看到了山地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及在治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方面我们迷恋于大自然的神美奇幻,另一方面,我们贪心的从大自然索取,以为大自然已经臣服于我们脚下。然而,相比于大自然,我们是微小的,一次泥石流、一次地震就足以让我们付出惨重的代价。更何况现在环境的污染更加严重,大量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臭氧层被破坏,阳光直射我们;汽车带来的方便同样带来了光化学效应;滥砍滥伐、破坏生态;风沙袭来,无处可逃;疾病肆虐我们的身段??

大自然给与我们的生存的家园,同样可以毁灭这一切,我们要更多的去了解他,探明每个地理现象的原因,找到最有利于人类生活生产的方向。

野外实习报告(篇2)

实习地区构造概况:少华山在大一级地质构造中属于秦岭构造带,进一步划分属于东秦岭地质构造带。

少华山隶属于秦岭山系,是由于渭河地带地壳下陷同时又由于上古时期形成古地台时的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以及印支运动等,其中海西运动的影响之为明显:在晚古生代末期伴随着广泛的岩浆侵入活动秦岭及其周围山脉相继隆起。少华山山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少华山区域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断层构成复杂,背斜较易观察,向斜成山不明显。岩层层理较清晰。岩石表面风华严重,节理较为明显。

断裂是指地壳中的岩石,特别是脆性较大和靠近地表的岩石,在受力情况di下容易产生断裂和错动。节理即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断层即岩块沿着破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少华山属于秦岭山系的延伸,而秦岭是震旦纪时期的晋宁运动形成的,再经过长时间的侵蚀以及地质运动,就形成了现在的概况。少华山区域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既有褶皱.也有断裂,多处呈现背斜.向斜.节理.断层等构造形迹。岩石表面风化严重,节理明显。华山区的褶皱主要为倾斜褶曲和倒转褶曲并兼有少量的平卧褶曲和翻卷褶曲。其轴向斜向南北纵剖面由于常年的侵蚀作用而参差不齐, 其断层多为逆断层中的推覆构造以及平推断层和枢断层。

第四章:地质罗盘仪测定岩石的产状及测量结果。

岩层产状的测定

①测量岩层的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层面贴靠、放平、气泡居中后,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求的走向。

②侧倾向时用罗盘的n极指着层面的倾斜方向。使罗盘的短边与层面贴靠放平,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求的倾向。

③测倾角时将罗盘的长侧边顺倾斜线贴靠、层面竖起,并与走向线垂直,罗盘指针上挂的倾斜仪所指度数既是所求的倾角。

测量结果

观测点

测定项目

测量结果

观测点一

走向 倾向 倾角

观测点二

走向 倾向 倾角

观测点三

走向 倾向 倾角

第五章:实习感想。

虽然这次实习时间比较短,但是我还是有很多的感想和体会。

首先这次野外地质实习十分的有意义,我感到收获很大。它使我们获得了对实习区域地理现象,地质概貌的感性认识。一方面,通过野外实习,结合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灵活理解,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应用和记忆,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意义。另一方面,培养了野外实习方法和技能,学会了一定的观察要领和细节,以及提高分析周围自然环境形成原因和过程、各种地质地貌现象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同学们考察地理和各种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和热情,还有增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野外实习报告(篇3)

1.实习目的和意义

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和利用动物,使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同其它科学一样,动物学也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和意义在于: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用途,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预防;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实习地简介及实习准备工作

本次实习主要选地为崂山和青岛海滨。崂山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最高峰崂顶海拔草地、裸岩、川流等自然景观,而且有面积大小不等的果园、农田、池塘和居民点等人为景观,是比较理想的陆地动物实习地点。捕捉的动物以昆虫为主,也有部分两栖类,爬行类动物。我们准备的采集用具有:昆虫网、镊子、镐、盛水的塑料瓶、塑料袋以及捕虫袋等。还准备了蛇伤药等药物,以应急。

3.采集认识的动物种类简介

昆虫纲:异色灰蜻、半黄赤蜻、(蜻蜓目)螳螂、大刀螂(螳螂目)山东雏蝗、红褐斑腿蝗、笨蝗、中华负蝗、土蝈蝈、斗蟋、蟪蛄、寒蝉(同翅目)稻大蚊、牛虻、食蚜蝇(双翅目)硕蝽、菜蝽、谷蝽、环斑猛猎蝽、裙腹猎蝽(半翅目)中华草蛉(脉翅目)、铜绿丽金龟、亮绿彩丽金龟、白星花潜、栗山天牛、黄带蓝天牛、星天牛、光肩星天牛、桃红颈天牛、巨锯锹甲、中华长毛象、臭椿沟框象、谷象、七星瓢虫、二星瓢虫、双七瓢虫、异色瓢虫、茄二十八星瓢虫、中国虎甲、艳大步甲(鞘翅目)、蜜蜂(膜翅目)地鳖虫(蜚蠊目)中华斑鱼蛉(广翅目)。

4.详述数种半翅目昆虫的形态特征

半翅目,又称异翅目。前翅为半鞘翅,质部相互重叠;后翅膜质,短于前翅;静止时,翅平覆于腹部之上。刺吸式口器。渐变态。无尾须。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半翅目昆虫的特征:

1、环斑猛猎蝽:猎蝽科,简要特征为触角第一节最长,身体有两个浅色环形斑纹;

2、熊蜂:熊蜂科,体大粗壮,触角膝状,黑色密被杂毛;双斑圆臀大蜓:蜻蜓科,头顶触角黑,额黑,近前缘脊有黄白色横斑。

3、金绿宽盾蝽.体宽椭圆形;金绿色有光泽,体背有红褐色斑纹。前胸背板有1个近横置的日字形纹,小盾片几乎全覆盖腹部,背面隆起似龟背,有花纹。腹下侧缘金绿色,余部黄色。足黄褐色有金绿色光泽。

触角黑,额黑近前缘脊有圆形、接近合胸脊,下端尖、斜向两侧达合胸领端。翅透明,翅痣及翅脉黑色,翅下方黄色条纹宽而倾斜。足黑色,基节外侧具黄色长形斑。腹部第向后弯曲。栖息于近水岸边草丛中。

翅橙褐色。触角间及胸背两侧绿褐色。下唇须及胸部的腹面橙黄色。前足胫节外侧白色。前翅基部有1个小黑点,1条不显著的纹和上下2个褐绿色斑组成内线,褐绿色波状中线和外线不明显;顶角弓状下弯像鹰翅,端区有1个月牙形褐绿色大斑。后翅橙黄色。中带及外缘带棕褐色。危害枫杨等。

5.举例说明制作动物标本的过程和采用技术方法

手捏昆虫胸部,从体部慢慢注入足整理好,前翅成一条直线,对称摆好,置泡沫板上在通风出晾干。

为了使采集到的昆虫更好的保存,方便以后的观察和学习,我们将昆虫作成了简易标本。制作方法是:瓶中倒入适量足整理好,翅整平,注意前翅要成一直线,对称摆好。最后将其置于泡沫板上在通风处晾干即可。另外还要在标签纸上写清楚采集到动物的学名、俗名、实习地点、实习日期等。

6.举例说明观察到的动物行为或分布

昆虫栖居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相对而言,晚春和早秋是昆虫生长的旺盛季节;山地、湖泊及植物种类复杂的地方有较多的昆虫;温暖晴朗的天气更适宜昆虫活动。采集的时间,白天活动的昆虫在湖泊的沿岸可采到无翅目昆虫。倒下的禾苗基部或老树皮下,双翅目昆虫常生活在存水阴湿的地方。

7.对今后实习工作的建议

实习过程中的参考书籍资料有些不足,有些问题不能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此外,实习工具也应再充分些,无法保障每人都亲自动手参与。建议今后对资料和工具做相应补充。

8.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收获与心得体会

野外实习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加上老师在旁边的讲解,学习起来更轻松,对学过知识的印象也更深刻。经过这次实习,与自然有了比较深入的接触,既激发了对动物学的兴趣,让我对生物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收获颇丰。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更让对我今后学习方向的制定和学习方法的改进都大有帮助。总之,这次实习让我既难忘又受益匪浅。

野外实习报告(篇4)

芙蓉山矿山公园是第一批二十八家国家矿山公园,其目的`为了恢复原来开矿留下的矿业遗迹恢复破坏的生态,是具有矿山文化的矿山博物馆。

矿山公园属向斜下部一翼,此向斜形成于晚古生代石炭纪下统的石磴子组,是原本水平的地层由于褶皱导致层面向上倾斜形成,岩性为灰黑色中层石灰岩浅海相。用罗盘在出露岩层测产状,测得该岩层倾向为北东37度,倾角20度

在矿山公园内向斜剖面的矿层断层中,从断层面两侧,通过断层面两侧岩层是否延续性判断断层上下盘,断层面上部为上盘,断层面下部为下盘,正断层是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逆断层是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在该断层中找一个标准层,发现断层面两侧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所以为逆断层。剖面上还有些裂缝,不过由于有些裂面两端没有发生错动,因而不能是断层,只能称为节理。

在向斜核部的芙蓉湖区域,由于岩性变为白云岩和石灰岩,抗侵蚀能力下降,发育了地表和地下的喀斯特地貌,而芙蓉湖实际上就是一个受喀斯特溶蚀和侵蚀形成的洼地。

喀斯特地貌有三种组合,分别是峰林谷地,孤峰盆地和峰丛洼地,而芙蓉湖就是一个典型的峰丛洼地。在地表,湖对面有峰丛地貌,两侧还分布着不少石灰岩孤峰;()在地下,有许多溶蚀而成的喀斯特洞穴,有些洞穴被人工开挖成机耕道,而其中著名的芙蓉仙洞有三层结构,是喀斯特溶蚀洞穴的典型。

实习内容之二 丹霞山

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华县和浈江区交界地带,总面积约180km ?,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构成。早第三纪以后的喜山运动期中,丹霞盆地基本上继承了燕山晚期构造运动的特征,仍以较大规模的断块抬升为特征,而无明显的褶皱运动,因而丹霞组地层得以保持水平或近水平的产状,在地块抬升过程中,相对脆性的,主要由较坚硬的砾岩和砂砾岩组成的丹霞组形成了大量呈菱形的垂直节理。水流的不断切割侵蚀使节理深度加大,同时,在悬崖峭壁的底部由堆积着许多由崩积物组成的山麓堆积物,形成了典型的丹霞地貌。

丹霞山的丹霞组按岩性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从山下到山顶岩性由粗到细再到粗,分下、中、上三段。下段为下景观层,半山亭-锦石岩为主要景点,也是观察丹霞组下段粗碎屑岩组成的岩溶及悬崖峭壁等地貌景观的典型地点。上段为上景观层,在长老峰的观日亭不仅可以观赏日出和晚霞,还可以观赏丹霞组上段的砂砾岩。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 野外实习报告总结 | 动物野外实习报告 | 野外实践报告
上一篇:水果买卖合同模板精选 下一篇:混凝土工工作总结汇编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