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信仰者观后感(精华八篇)

2024-01-29 10:07:52 信仰者观后感

【#实用文# #信仰者观后感(精华八篇)#】我们已经整理好了一篇符合您要求的“信仰者观后感”,您是不是在考虑如何写出一篇完美的作品观后感呢?通过经常撰写观后感,您可以提升自己的文笔表达能力,我们希望这些创意能够在您的日常生活中带来更多有趣的灵感!

信仰者观后感 篇1

8月26日晚,贞白中学党总支组织全体教师观看胃电影《信仰者》。方志敏同志在赣东北创建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率领红十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向国民党的统治中心进军,在两个月的行动中,最终寡不敌众,在怀玉山区不幸被捕,继而在江西南昌殉难。

看完电影后,感动之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方志敏同志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首先,我们应该学习他勇于担当、顾全大局的工作作风。党中央当年要求红十军团作为留在江南地区唯一主力红军在国统区孤军奋战,尤其以区区8000余众,对抗国民党2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必然凶多吉少,如果他只顾自己的利益,可以找很多托辞,但他说:“党要我做的事,虽死不辞。”从而临危受命,终至身陷囹圄慷慨赴死。方志敏为了整个红军的利益,谱写了一曲舍家为国、舍己为人、惊天地泣鬼神的正气歌。

我们作为一线的人民教师,要好好学习这种迎难而上、舍弃小我顾全大局的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彻底转变作风,即使工作条件和环境简陋一点,也要踏踏实实教书育人。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斤斤计较,要顾全大局,集体利益优先,少纠结个人得失。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忠于信仰、为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他曾担任革命根据地的军政委员会主席,由他经手的钱财不计其数,但他两袖清风,从不谋个人私利,被捕入狱时,面对国民党高官厚禄的利诱,始终坚贞不屈,没有迷失自己,保持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为崇高信仰奉献了他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

近几年来,教师待遇得到了逐步提高,但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不可能大富大贵,与其它高收入行业相比,总还显得清贫。但我们要珍惜这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牢牢守住自己的职业道德底线,始终忠于我们教师的信仰。

信仰者观后感 篇2

8月26日晚,贞白中学党总支组织全体教师**胃电影《》。方志敏同志在赣东北创建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率领红十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向国民党的统治中心进军,在两个月的行动中,最终寡不敌众,在怀玉山区不幸**,继而在江西南昌殉难。

看完电影后,感动之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方志敏同志身上值得我们学***西太多了。

首先要学习负责任、顾全大局的工作作风。党**当年要求红十军团作为留在江南地区唯一主力红军在国统区孤军奋战,尤其以区区8000余众,对抗国民党2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必然凶多吉少,如果他只顾自己的利益,可以找很多托辞,但他说: 党要我做的事,虽死不辞。

从而临危受命,终至身陷囹圄慷慨赴死。方志敏为了整个红军的利益,谱写了一首为国舍家、为人舍身、哭鬼啼神的积极歌曲。

作为一线人民教师,要努力学习,迎难而上,摒弃个人顾全大局的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彻底转变作风。即使工作条件和环境有点简单,我们在教书育人方面也要实实求是。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不应该大惊小怪。要顾全大局,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少搞个人得失。

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甘于贫穷、忠于信仰、献身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革命精神。他曾担任革命根据地的军政委员会主席,由他经手的钱财不计其数,但他两袖清风,从不谋个人私利,**入狱时,面对国民党**厚禄的利诱,始终坚贞不屈,没有迷失自己,保持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为崇高信仰奉献了他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

近年来,教师待遇逐步提高,但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不可能富贵。与其它高收入行业相比,它仍然很穷。但我们要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职业道德底线,永远忠于教师的信念。

信仰者观后感 篇3

《可爱的中国》、《清贫》让我们常读常新,从中明白了方志敏精神;坐在电影《信仰者》的银屏前,我感受到了一个朴实而生动的伟人和英雄形象。方志敏是上饶干部群众的一座精神丰碑,也是我们人生的信仰之柱。

天下为公,是方志敏精神之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文化底蕴深厚,是位满腹经纶的儒将。方志敏被捕后,为民族之大义,在死亡与背叛面前,他坚贞不屈,选择“唯有一死”,以身殉志。刘畴西是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他的那些同学在蒋介石的军营里都过得有滋有味。在刘畴西看来,他不屑于过这样的好日子,也不愿与奢靡享乐的国民党军同流合污,他们大摆酒宴邀请他相聚,明为同学宴实为劝降宴,道不同不相为谋,刘畴西怒发冲冠,翻席而去。

当红十军接到北上抗日的命令时,方志敏和全体将士选择了义不容辞服从中央。为了稳定军心和保证行军速度,缪敏带头执行留守根据地的规矩,含泪将自己的夫君送上归期难料的北上之路,不想这一别竟是永诀。古人云:“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方志敏在政治上讲忠诚、在组织上讲纪律、在行动上讲规矩,对党中央绝对服从。

在保全大家与小家面前,在公义与私欲面前,在个人与集体面前,方志敏始终以大局为重。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首先要敬畏党章、党规,按照党章党规办事,以群众满意和欢迎作为工作的标准。多少腐化变质分子都是因为不守纪律、不讲规矩,淡化了党的观念,才开始慢慢腐化堕落,走岔了路、走偏了方向。

无私奉献,是方志敏精神之基。在水深火热的战乱年代,在面对凶残的敌人时,每一发喷射出的子弹,都能结束一条鲜活的生命,革命先烈们从未考虑过个人安危与得失。方志敏的叔父是地方乡绅,方家在当地有钱有势,方志敏也受过良好的教育,即使不参加革命,只要跟着叔父打理田地商铺,方志敏也能过上很富足的日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方志敏的心中有社会主义大道,为解救天下劳苦大众于水火,他揭竿而起,把五叔的粮食分给了穷苦人,在正义与私利面前,他把出卖红军的五叔送上了断头台。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方志敏奉命率领红十军团以大无畏的精神,义无反顾直插反动派腹地,为完成中央交给的任务,红十军将士直面困境无怨无悔。作为党内较早的农民运动革命家,方志敏忠诚担当,不仅组织实施农民运动和农民武装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还在党内最早实行对外贸易,发行红色股票,在物质匮乏的非常时期,他顾全大局,把缴获的银元和物资一担担送往中央苏区。

我们要学习方志敏心中装着群众和组织,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奉献精神,把敬业当成一种习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做好革命事业。计利当计天下利。共产党人讲奉献,甘于奉献就是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把对组织、对人民的感恩之情转化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转化为埋头苦干、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勇创佳绩、拼搏进取的工作劲头。

两袖清风,是方志敏精神之魅。方志敏虽身陷囹圄,仍坚持斗争,坚持写作,除去审讯、谈话、被监视,平均每天写一千多字,共留下十四万字的文稿。这些极其珍贵的革命历史档案是方志敏在牢狱中对革命经验教训的自我反思和总结。其中,《清贫》一书就鲜明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他用生命的绝唱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与富,人到底怎么活着才有价值,每每捧读是启示、是教育、更是警示。

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寻淮州牺牲后被敌军挖开土坑,站在土坑边看着仰面躺在土坑里的寻淮州,敌军将领王耀武脱下帽子感慨万千:这就是以一个团的兵力打胜我军一个精锐团、两个营的寻淮州?他一个军团长怎么没穿棉服?”影片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师长胡天桃,他被捕后,身上挂着一个破搪瓷碗,在敌军将士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一个堂堂的师长居然亲自携带饭碗,还是一个破烂不堪的碗,与方志敏被捕时敌军兵士未从他身上搜出金银财宝一样,国民党反动派永远也无法理解,一个红军高级将领怎么可能身无分文。“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革命的一生中,曾有百千万元的募集款项过手,他没有装一分钱进自己的口袋。现如今,一些党员干部在物质和私欲面前没有筑牢清贫之堤,甘愿腐化堕落,多少党员干部葬送在反腐风暴之中,令人扼腕叹息。

信仰之坚,是方志敏精神之柱。在狱中,反动派为了讨好方志敏,将其换到唯一一个优待房里,先是好言相告,再是酷刑警示,企图实施劝降,并许诺,只要他改变信仰,一定让他升官发财,荣华富贵。敌处长、监狱长、顾祝同、蒋介石相继前往劝说,方志敏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劝降者个个哑口无言,愤然离去。一向孤傲的国民党元老胡逸民,开始时对方志敏不屑一顾,经过狱中一段时间的接触,最终被方志敏的高尚人格魅力和坚定信仰感化,进而倍加敬重。刘畴西也说:男儿到死心如铁,让我放弃我的信仰,你们做不到。

有信仰者永远年轻。共产党人从小米加步枪到飞机大炮,从长征到遵义,从遵义到延安,到抗战前线,到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从五十多人的队伍到8700万之众,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之路就是坚守信仰之路。那些为信仰而牺牲的勇士,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尊重。如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率领中国共产党人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仍需一批又一批信仰者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励志弥坚,奋勇向前!

从《可爱的中国》到《清贫》再到《信仰者》,爱国、清贫、创造、奉献的方志敏精神已然融入我们的血脉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信仰之路在我们脑海中回放,成为我们的力量之源和前进之能。影片落幕,观影者陆续走出影厅,方志敏、刘畴西、王如痴、寻淮州、吴天来、胡天桃、缪敏、乔英……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在我们心里激荡,一股股信仰的暖流在可爱的中国大地上流淌。

以上是网小编精心帮大家整理的信仰者观后感1500字精选9篇,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信仰者观后感 篇4

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只要我在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不在了,或者是我瘗[yì]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朵,你们就看作是我精诚的寄托吧。

——方志敏

影片《信仰者》,观看之前,听友人说,拍得挺不错。于是,我就想,影片的镜头将如何表达漆工镇湖塘村,一个世代务农家庭,在上个世纪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经历。毕竟,湖塘,我已是到访多次,也一直还在寻找这位信仰者曾经奋斗过的足迹。

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塑造,不太容易成型成名。一是因为建国几十年来,以战争为背景的经典影视作品,已经牢牢地植入了几代人的内心深处。二是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试想让一群没有丝毫苦难经历的孩童去体验荧屏里的峥嵘岁月,撂在稚嫩双肩上的担当,都还需要经历一个了解、品读、接纳与融合的过程。

这段艰难的代际交付,正是因为融入了新生的革命力量,所以才需要当代人去追忆,去描摹,去渲染。

葛源的一个庭院,芭蕉树绿,队列森严。镜头前,一个十分破旧的搪瓷碗,在好几个镜头前面起起伏伏地闪现。在儿子胡天桃的眼里,这是母亲留给自己的唯一遗产,也是时刻不离腰身的一份精神寄托。英雄的儿子,需要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谋得生存,为了不让母亲挨饿,为了让中国所有的母亲不再挨饿,因而,在遭受“主义”的拷问面前,投身战火推翻一个枯朽的体制,也摆在了这位壮汉面前,一股新生的革命力量,由此聚集在劳苦大众的心底里开始发酵。

它如薪火一般,在黑暗的长夜里寻求光明的道路。

师长寻淮洲,这股新生力量的典型代表。他的壮烈之举在于,年仅22岁的生命在茂林的炮火中绚烂的绽放,敌人惧怕英烈的灵魂或许还会在赣东北这片赤化的土地里作祟,于是急不可耐地挖开了一方草草的尚存体温的墓茔。

“穷到这个份上,连件棉袄都穿不上,还有那么多人跟着他卖命。”一旁,敌人慌慌张张地躲在身后,一阵紧似一阵地自责。

穷吗?国破家亡,谁人不知。但就是有着这么一支从千千万万穷苦人家出发的军队,红十军团,却能够在短短的三天时间之内,筹集到十几万大洋的经费,而这些富足的银元正在源源不断地为抗日的革命熔炉里添薪加火。

谭家桥,新生的革命力量破土而出,正在准备先遣北上。国难当头,这支先遣队的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在电影里写有这么一段人生的独白:

由于生活拮据,主要想学习英文,这期间我读到了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我是一个光明的渴求者,新的思潮触动了我的内心,我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供人阅读,并开始探索解救中国的道路。

我们中国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内受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统治剥削,只有另起炉灶。

1924年我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于1927年底在弋阳横峰领导武装起义,建立了横跨闽浙赣皖四省边界的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我只是想,在苏维埃的土地上,人民可以真正地当家作主。

……

入狱后,上坐、缓杀、悔过、单间,不再需要威逼利诱之下的苟且,方志敏在自己36岁的生命线上,划下了一道大义凛然的符号。他只坚信:总有一天,一个可爱的中国终会到来。

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只要我在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或者是我瘗[yì]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朵,你们就看作是我精诚的寄托吧。

《信仰者》影片,观看之后,与友人言,需仰视才对。

信仰者观后感 篇5

观看由真实的人物故事改编的电影《信仰者》。印象中第一次接触到方志敏是读他的遗作《可爱的中国》,他在监狱中写的《可爱的中国》用最美好的语言描绘我们的祖国:“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身体魁伟、胸宽背阔的妇女,不像日本姑娘那样苗条瘦小。中国有许多有名的崇山峻岭,长江大河,以及大小湖泊。中国地底下蕴藏着无数的宝藏,我们的母亲有雄伟峨眉,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美丽的母亲,可爱的母亲!”一本薄薄的《可爱的中国》,让我印象深刻,深深地吸引了我,激励我。

今天能有机会观看这部电影,让我很是期待……随着剧情的推进出现了一幕幕令人揪心、感动的画面。方志敏为了能帮助贫苦农民减轻租金,带领贫苦农民与地主展开斗争,最后将农民革命团组织起来了。在北上抗日过程中方志敏率领部队冲出了包围圈,却发现大队没有跟上后,毫不犹豫不顾个人安危,又一次进入敌人的包围圈,找到了大队人马。他和他的同志们在不幸被捕后,并没有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屈服。而是坚定自己的信仰决不屈服,身陷囹圄依然坚持写作。心中所想的仍然是革命的胜利。

图片

影片为我们呈现了方志敏的这一生,他为信仰生,为信仰而站斗,也为自己信仰的事业而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是值得我们现代人铭记的。也正是因为他们那一代人的信仰,才换来了我们当下美好的生活。我们因做一个新时代有信仰的人,并且不忘信仰初心,牢记信仰使命!

信仰者观后感 篇6

8月6号单位组织观看了重大历史题材影片《信仰者》,电影取材方志敏烈士的人生最后一个阶段,通过倒叙、口述的方式带我们走近方志敏和他并肩作战的同志们,影片没有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而刻意铺排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也没有为了迎合年轻人喜好而使用浮夸演技。影片通过深入刻画细节还原那段革命者们栉风沐雨,初心永存的峥嵘岁月,再现方志敏等先烈抱定信仰不畏牺牲的英雄事迹。

电影中国民党高级将领王耀武在谭家桥战斗中打死了红十九师的师长寻淮洲,随后又在怀玉山中又捕获了红二十一师师长胡天桃,这位寒冬中衣衫褴褛、脚穿两只各异草鞋、干粮袋内只有一个破洋瓷碗的红军十张胡天桃面对王耀武的逼问,他的语言十分质朴,让对方折服。“为了天下的母亲不用再讨饭,我什么都不会告诉你!”胡天桃一群人被枪毙后,丢进土坑,那个瓷碗掉在一边,一个国军士兵一脚把它踢进土坑,正好落在胡天桃尸体边。镜头对准那个掉漆的瓷碗,音乐响起,这位红军青年将领,把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意志决心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部影片,不但要吸引六零后七零后的观众,还要征服八零后九零后的年轻人,它必须有笑,有泪,还要有惺惺相惜的剧情。电影中方志敏与夫人缪敏在共建苏区时在田间地头携手而行,分别在即时不忍言语的双泪暗垂,北上出征时在火炬中依依惜别,因革命而结缘,也因为革命尚未成功而要忍受妻离子散、阴阳相隔,这催人泪下的刻画,凸显出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大义而牺牲小家温情的无畏信念,也更加凸显出他们对信仰的忠贞和执着。

影片的最后引用了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的一段文字进行独白,话音一落,电影的镜头穿越时空来到了现代。和平温煦的阳光下,上千名学生身着校服,齐声诵读着。实现了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描述的美丽中国的景象。孩子们的任何幸福,一定是因为身后有个强大的祖国。而幸福的中国,是无数过去,现在,将来都有信仰的人共同支撑起来的.

信仰者观后感 篇7

虽说“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胡天桃同志身陷囹圄面对严刑拷打依然不改信仰,很让人敬佩,方志敏同志面对名利诱惑仍能坚守本心,亦让人景仰。然,观看完《信仰者》更让我震撼的是方淮洲接到纸条带领19师冲向前线力求挽回战局却损伤惨重的情景,让我更不能忘却的是方志敏抬头看天说“朔懊悔啊”,“方淮洲是个很好的指挥员”的画面,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的是红十军团几乎全军覆没的遗憾。方志敏率领的抗日先遣队转战闽浙皖赣四省几十个县,击退了无数次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却在与20师汤口会师后的首战——谭家桥一战中惨遭滑铁卢,可见团队的配合与协作,团队精神,对团队可起着决定生死的作用。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反应的是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决策者明晰团队的优缺点,制定决策时方能统筹规划发挥团队的最大优势,如田忌赛马,团队将每个成员的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绑在一起方能展现团队的最大力量,如巨鹿之战。虽说“人生如棋,落子无悔”,然棋局终为死物,再来一局亦无伤大雅,战场却大不相同,争意气、谋私利带来的可能是成片伤亡的修罗地狱。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的头衔确实值得骄傲,刘畴西对王耀武这个昔日店小二的轻视让自己由独臂将军,差点成了无臂将军,马谡出生兵法世家,熟读各类兵法,自认兵法无人能及,不听规劝选择登山据守导致街亭这一重要据点失守,蜀军第一次北伐因此以失败告终。“蚍蜉撼大树”已不是笑话,成千上万的蚂蚁组成的蚂蚁军团不仅可吞巨蟒,还可让成百上千的狮子与大象集体逃命,团队的力量无穷无尽、无坚不摧。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选择队伍很重要,历史证明方志敏选择红军队伍是正确的,方五叔担心的灭九族亦不会发生,但战场形势变化万千,没有哪个将军敢承诺长胜不败,也没有哪个团队敢保证决策都是明智最佳的,在影片的最后刘畴西就问过王如痴是否怨恨他,王如痴回答:“成功或失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和你一样信仰的人陪你走到最后”。相信自己的队伍,不应团队的一时失利就放弃自己的战队,如同科研,与其怀疑科研对象,不如改变科研方法。团队间彼此信赖,有如此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必将带领大家实现目标,何况相较于时间的长河,任何的失败都是暂时的。戊戌变法的失败没有斩断新思潮的涌动与繁衍,反而激励了更多有着共同爱国情操的同仁志士前仆后继,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没有摧毁国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反而提醒我党更加注重自身建设与国情,调整国家战——加快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我们的孩子将会生活在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度”,经过无数革命先烈的共同奋战,方志敏的期望已经实现,革命成功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更需要每个国民的共同努力。“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相信只要大家戮力同心,团结合作,众志成城,无论是单位党建还是国家建设,都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信仰者观后感 篇8

《信仰者》这部电影全程让我哭成了泪人,之后几天内心还是久久不能平静,想与人聊聊,又怕我浅薄的思考、笨拙的语言亵渎了他的圣洁。直至后来我才知道,8月6日是方志敏被害的日子,内心一颤,如今手机弹出的消息都是关于八卦新闻,内心又是一颤,娱乐当道,极平凡的日子里,还有多少人记得83年前那些不能忘却的纪念呢?图片

1935年8月6日,江西南昌下沙窝,风雨如晦。囚人拖着沉重的脚镣来到刑场,几声枪响,百鸟惊飞,山石陨落。此后二十多年里,没有人知道这里埋藏着什么。另一方,党中央在寻找,亲人在寻找,英烈忠骨埋何处?在DNA技术还未出现的上世纪50年代,鉴定英烈的骨骸成了一个难题。面对着深埋地下达22年之久的骨骸,男子双手托起那副在地下还套着两根胫骨的铁镣,掂掂它的分量,用手指抹去一些剥落的锈屑,仔细辨认镣铐。“就是这副脚镣!”男子不禁热泪滚落……

这是一位连对手也敬仰的英烈。自带光芒,照亮他人。在狱中,当年一度兼任看守所长的凌凤梧在与他的接触后,被他的坚定信仰、浩然正气所感动。冒着被处分的危险,多次请示军法处,得以将10斤重的脚镣换上一副轻脚镣。在狱中,革命中央政府监狱长胡逸民,监狱文书高家骏被他的坚贞品格所感动,对革命产生了同情,在他们的帮助下,把他在狱中6个月里写出的14万字的文稿辗转送出。在狱中,国民党警备司令兼第8军军长赵观涛、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国民政府蒋介石委员长等先后“劝说归诚”,劝降的条件很诱人,可是比起他坚定的信仰和革命的乐观而言却又显得苍白无力,劝降之后对手缄默不语。图片

这是一位让百姓无法忘记的领袖。解救疾苦,发展经济。在弋阳漆工,在横峰葛源,在被毛泽东盛赞“有很好创造的”闽浙皖赣革命广袤根据地上,他把革命的星火燎原,领导苏区军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进行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他把发展的种子播撒,创造、开拓地发展经济,进行党的建设。办银行、开工厂、建学校、建医院,成立消费合作社,发行红色股票,发展红色贸易。苏区人民喜悦地起了翻身歌:“从前开口唱山歌,没有甜歌唱苦歌;如今开口唱山歌,苦尽甘来山歌多……穷人翻身山歌多,唱了一歌又一歌,唱了恩人方志敏,再唱共产胜利歌。”

这是一位共和国不能忘记的勇者。忠诚担当、无私无畏。作为党内较早的农民运动革命家,组织实施农民运动和农民武装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为中国革命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党内最早实行对外贸易,发行红色股票,增加苏区财政收入。在物质匮乏的非常时期,他把缴获的银洋,苏区的物资一担担送往中央苏区。在党内“左”倾错误路线下,第五次反“围剿”败局已定。

这是一位是具有革命乐观主义,浪漫情怀的预言家。纯洁纯粹、可敬可爱。他在他的著作中预言,“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就看作是我的精诚的寄托吧!”这些文字充盈着他革命的豪情,伟大的品格,坚定的信仰。他所预言的中国梦正一个个成为现实。

在英烈故里——江西弋阳,“弘扬方志敏精神”的方志敏干部学院成为方志敏精神的重要阵地,方志敏心中的佳山水-龟峰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华东师范大学方志敏基础教育园区,新建人民医院拔地而起,秀美乡村各具特色。从城市到乡村,从景区到园区,到处是呈现他预言的美好场景……

这就是他要呈现出中国人民的精神,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通过他接受了一场精神的洗礼,这是一种信仰传承的感动,也是一种情感深处的共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向革命先烈学习,弘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四个意识”,立足本质,真抓实干,为高速公路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不断推动高速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推荐阅读

上一篇:长津湖的观后感(范本八篇) 下一篇:安全视频观后感6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