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读后感 篇1
《梅岭三章》一气呵成,有机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表现的主题是抒发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不熄的顽强战斗意志,气势压倒敌人蔑视敌人,相信革命一定胜利的乐观主义的坚定信念。三首诗里各有侧重又互相配合:第一首着重表现的是革命英雄主义的雄伟气魄,显示出死为鬼雄的执着斗争精神;第二首进一步体现诗人对敌人的大恨,突出了不消灭敌人不眠目的强烈无产阶级感情,并勉励生者继续战斗,去夺取革命胜利;第三首正面抒发对于革命队伍的无限眷恋和对于革命前景的展望,并集中表达对于献身共-产主义理想的热烈向往的感情。是前两首所表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无产阶级生死观的思想基矗
艺术上的第三个特点:语言精练,含蓄蕴籍,善用古词和古典,化平淡为神奇,使人回味无穷。
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说:隐之为体,义主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宋朝的梅圣俞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苏东坡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就要求诗的语言精练含蓄,用最少语言表达最丰富最完美的内容。使人读后感到诗意深厚,有无穷回味。《梅岭三章》仅仅八十四字,就表达了与党与人民诀别时刻,心头潮涌起的澎湃仇恨敌人,热爱革命的丰富感情;表现了忠于党忠于革命的赤胆之心;追忆他一生投身革命驰骋沙场的战斗历程;反映出诗人坚定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生死观。这样复杂而广泛的内容,就这样被泛泛八十四字而包揽,没有炽热的革命热情,没有高超的驾御文字功底,没有高超的艺术技巧是绝不能够表达出来的;组诗语言精练主要得力于诗人善于吸收运用古代词语和典故。这些词语和典故到了陈毅的手里,经过再创造就能够焕发出活力,一经进到陈毅的诗词里,便光彩夺目,成为化平淡为神奇的佳句。如有伍子胥的故事,写出此头应向国门悬的诗句,表达的是不灭敌人死不泯目的强烈感情,显得十分的含蓄,生动活泼,鲜活有力,也是陈毅元帅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一个典范。
梅岭三章读后感 篇2
陈毅元帅的诗词是文学艺术的珍品、国之瑰宝。《梅岭三章》是他的代表作,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艺术第一个特点:构思新颖神奇、想象奇伟、合理夸张、巧妙大胆、激-情磅礴、音调昂扬、不落俗套。
诗中反映出的是诗人强烈的感情活动,飞驰着丰富奇伟的想象。在短短十二句里,古往今来,日月风云、地上阴间,神仙鬼嵬,都通过诗人激动的感情而联系到一起。第一首的后两句,诗人大胆而巧妙地以地府来写人间,把死后写得跟活着一样,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从局部战场来看,梅山被围,虑不得脱,完全居于劣势。被动的地位,但是诗人放眼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全局特别是革命战争发展前景,充满着信心。诗人发挥着大胆合理的想象,以瑰丽的色彩来描绘悲壮的特定场面,借用神话,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把被动写成主动,不因暂时的失利而灰心,写出革命终必胜利;诗人没有去写孤军残部,瘦马空壕的不利局面,而是凸显旌旗十万,军威赫赫的革命声势;诗句没有写敌人一时猖獗,把红军赶尽杀绝的狰狞,而是写重招旧部,誓斩阎罗的伟大进军。这奇伟壮烈的想象,传达了诗人的炽热磅礴激-情,给作品带来了勾魂夺魄,荡人胸怀、鼓舞人心的伟大力量,使人荡气回肠!
就其诗的本质而言,在于给不具体的思想以生动感性的,鲜活而美丽的形象。在组诗里,陈毅元帅正是借助于奇伟壮美的想象,生动鲜活的写出了自己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战斗不熄顽强意志,充满革命乐观主义。显示出了崇高的革命思想和品质。在我国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中,运用神话传说故事描写死后化为厉鬼进行复仇,但是没有一个象陈毅元帅这样构思新颖奇特,想象出死后组成一支声势浩大的战斗集体,仍然在他的指挥之下,威风凛凛,荡平地府,直捣阎罗。这种技高一筹的创作方法,属于革命浪漫主义的范畴。
梅岭三章读后感 篇3
夏贵良(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430079)
红色经典图书源于红色历史的折射和汇聚,是一部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是一个时代的先锋。我喜欢读红色经典书籍,喜欢英雄,喜欢英雄为民族大义所表现的英雄精神。从红色漫画书、老课本、黑白电影,到现代多元**,红色经典书籍和故事广泛流传。
特别是《梅岭三章》的诗句,每次诵读,总能给人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与感动!
重读《梅岭三章》这部红色经典诗句,使我仿佛在诗人英雄的引领下又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与诗词背景:1934年**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的红24师和地方武装共1.6万人,遭到敌人残酷围剿,大部损失。
何叔衡、毛泽东等党和红军高级干部在突围中牺牲。瞿秋白、刘伯坚被抓获杀害。敌人占领苏区后,革命干部和群众惨遭杀害。面对高压的白色恐怖, 突围出来的少数部队会同地方武装和敌人打起了游击,项英、陈毅经过转战,于1935年2月来到了位于赣南的油山地区和梅岭,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梅岭三章》是1936年冬天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写下的三首诗。当时,陈毅在莽丛中潜伏了20多天。敌人因搜捕不到,恼羞成怒放火烧山,在身陷重围,在几乎葬身火海之时因担心不能脱险,陈毅同志视死如归、危机时刻写下豪气冲天、千古传颂的《梅岭三章》藏于棉衣内层。
陈毅虽然身处危机,但他投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胜利的信心没有变。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令人钦佩!
童年时背诵过这首红色诗词,少年时代又看到《梅岭星火》电影,青年时代系统地学过中国近代史,让我加深了对革命英雄陈毅的理解。在困难面前,在恐怖面前,在生死面前,革命英雄不退缩,不绝望,不屈服。但要冷静地总结过去,面对现实,展望未来。
陈毅早年投身革命,从此就成了共产主义事业的马前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英勇奋进,义无反顾。十年国内征战,无产阶级大业未成,英雄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面对死亡, 陈毅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至死不渝的心迹,即使化作鬼魂,也要在九泉之下带领雄兵十万,将反动的统治者彻底埋葬!
一个视死如归,正气凛然、追求真理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在红色经典革命书籍中闪耀。
《红色经典》英雄人物陈毅将军具有不同层次的鲜明特征。一是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投身革命即为家”,陈毅将军从加入红军的第一天起,就把革命当成自己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在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历经“百战”、“血雨腥风”,陈毅将军和无数红军战士深深地体会到了革命道路的曲折,特别是在陈毅将军写此诗时,革命正处于低潮,**苏区红军被迫转移,留守的红军正遭到国民党军队的疯狂围追堵截,但这种敌众我寡的逆境、艰苦卓绝的战斗、如影随形的死亡威胁并没有改变陈毅将军对革命的忠诚,而是坚信“血雨腥风应有涯”,战斗一定会结束,自由之花一定会遍种人间,在即将牺牲的那一刻(后解围),毅然决然选择了取义成仁。这种对革命的忠诚是坚如磐石,不可动摇的。红军取得了革命的最后胜利,这是陈毅将军的政治信念。二是大气。
毋庸置疑,革命的道路是何等曲折,但陈毅将军仅用“创业艰难百战多”七个字轻描淡写,将现实的沉重深埋,呈现给自己的,战友的,传递给老百姓的是一派灿烂春光。“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已抱定必死决心的陈毅将军,表示自己一旦牺牲,就要到黄泉之下去招集先前死难的战友,组织起十万浩浩荡荡的大军,直捣阴间地府,去斩下阎罗的首级。“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也十分具有想象色彩,想象着自己牺牲以后,同仁战斗胜利的捷报像纸钱一般漫天飞舞,这种革命浪漫主义情怀,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视敌人如草芥,视困难如粪土,始终顽强不屈,始终积极向上的高尚情怀,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大气!
三是奉献。这三首诗都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令人震惊。陈毅将军的一生是为革命奉献的一生,在陈毅将军眼中,生命的终结不等于奉献的终结,自己还可以头颅高悬,注视战友取得胜利,还可以在泉台召集旧部,继续与黑恶势力作斗争。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英雄陈毅这种为革命流血牺牲而无怨无悔的强烈奉献精神,是革命从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自发地投身建设,赢得祖国自立自强的精神财富。
追求自由与正义,敢于与敌人战斗到底,做民族英雄,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英雄气概就是为了正义、为了祖国,可以奉献个人的一切、牺牲个人的生命的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是这种崇高精神的集中表现。
正是因为讲求 “英雄气概”,有着这样的思想境界,中华民族才饱经沧桑而不亡,历尽磨难而新生,无论面临怎样的艰难险阻,都未曾失去自信,而是愈挫愈奋,愈阻愈坚。也正是因为讲求“英雄气概”,有着这样的思想境界,中华民族才英雄辈出。英雄气概是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民族正气的结晶。
为了保卫祖国,我们需要英雄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需要英雄主义。
时代的要求在不断变化。英雄是一个时代民族价值的外在体现。英雄精神是一个民族价值内涵的体现,它既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悠久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弘扬民族英雄主义,必须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惜和平,创造未来!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向各行各业涌现的英雄人物学习,继承和培育民族英雄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领导下,在红色经典书籍的导引下,牢固树立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 推崇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更快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要求下,民族英雄精神的新篇章不断谱写。
让红色经典的书、故事、英雄们在新时期对我们有一个新的认识。
红色经典是一定时期文化的精华。读红色书籍的关键是坚定信念,让红色经典的精髓锻造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员的精神动力,是党员的理性意识,是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继承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的教育事业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当好一名高校政治辅导员。读红皮书很贵。让红色经典之光照亮我们的行动。不断传承和发扬红色经典书籍所体现的英雄气概、民族精神,并使之与所担负的实际工作相结合,迎难而上、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坚持“投身革命即为家”的信念,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尽心尽力。
读红色经典书籍是重要的思考,让红色经典露水渗透我们的思想。读《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长征》,读《敌后武工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由读到思,由思到悟,由悟到行,不断审视我们的思想与时代精神是否相悖,不断检视我们的理想信念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可曾动摇,不断审察我们做每一件事情是否真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多次拜读《梅岭三章》,我的领悟也是多方面的的,《梅岭三章》是大气磅礴的无产阶级诗作,是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可以说,它是共产党革命家生死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体现。目前我们中华民族在***为首的党**领导下,经济飞速发展举世瞩目,已经屹立于世界之林.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继续学习革命家陈毅将军《梅岭三章》,具有新的历史意义,在我们面对社会多元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信念、面对社会新的挑战的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梅岭三章》中的英雄气概影响了我的性格的塑造,让我不轻易放弃追求,成为一个喜欢读红色经典书籍而又朴实向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