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简单电路课件#】以下是编辑为您搜集整理的“简单电路课件”。每位教师为了上好课程,都需要编写教案和制作课件,只要我们教师在进行这些工作时认真负责,就能达到目的。教案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有效途径。希望以下内容能够给您提供启示和帮助,供您借鉴和参考!
简单电路课件(篇1)
集成电路课件
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集成电路作为电子行业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集成电路的课件,作为集成电路课程的教学辅助工具,在培养学生对集成电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集成电路课件的内容、设计原则以及教学应用等方面,以期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集成电路课件的内容主要包括集成电路的概念、分类、制造工艺以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首先,课件应该对集成电路的概念进行详细而生动的解释,引导学生了解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其次,课件还应该介绍集成电路的分类,包括数字集成电路和模拟集成电路,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等。再次,针对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课件可以通过图片、动画和实例等方式,生动形象地演示集成电路的制造过程,使学生对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有所了解。最后,课件还应该介绍集成电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如计算机、通信、医疗和智能家居等,以便学生对集成电路所涉及的领域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设计集成电路课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使课件的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课件的设计要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文字和冗长的解释,以便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同时,通过图表、动画、实例等多种方式来展示课件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增加学习的乐趣。此外,还应该注意课件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使内容之间能够有机地衔接,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集成电路课件在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首先,它可以作为教师辅助讲解的工具,通过图像、动画等形式来具体展示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各个部分的组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其次,课件还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资料,学生可以通过课件进行预习、复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另外,集成电路课件还可以用于实验教学,通过课件演示实验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此外,课件还可以辅助学生进行项目设计和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集成电路课件在集成电路课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详细、具体且生动的内容设计,遵循基本原则,实现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和合作,集成电路课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集成电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集成电路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改进和创新集成电路课件的设计与应用,为培养高素质的电子人才做出贡献。
简单电路课件(篇2)
教学目标
认识变化的电路,准确找出变化前后两电路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动态电路的连接方式,动态电路的电阻、电流和电压
知识回顾:
串联分压、并联分流
电路动态分析
知识点 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的变化引起电路中电学物理量的变化
1.串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的变化引起的变化
[例1]如图1,是典型的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请你判断A表和V表的变化。
分析:本题中,为了分析表达的简洁,我们约定一套符号:“→”表示引起电路变化;“↑”表示物理量增大或电表示数增大;“↓”表示物理量减小或电表示数减小。
P右移→R2↑→R总↑→I↓→A表↓。
R1不变→IR1↓→U1↓→V表↓。
(判断V表的变化还可以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来分析:R
扩展: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滑动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 U2 将 ↑。推论:如果滑动变阻器R2 足够大,当滑片P向右一直滑动时,电阻将不断增大,那么U2 将不断增大,U1 将不断减小,I将不断减小。假设 R2 无限大,这时U2 将增大到电源电压,U1 将变为0,I也将变为0,这时的电路就相当于断路。这就是用电压表来判断电路断路和短路的道理。
[变式训练题]参考上图,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若由于各种原因,电压表改接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请判断A表和V表的变化。
图1 图2 图3
[例2]如图2,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A表和V表将如何变化。
分析:首先要确定电路的类型,此电路属于串联电路呢还是并联电路。我们可以将电流表简化成导线,将电压表简化成断开的电键或干脆拿掉。此时可以容易地看出,这是一个串联电路。而且发现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已经悬空,滑动变阻器接成了定值电阻,所以A表示数不变。
电压表在本电路中,是测量R1和R2部分电阻之和的电压,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被跨接在电压表内的电阻随着变小,根据分压原理:V表示数减小。
[变式训练题] 如图3,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A表和V表将如何变化。
[例
(A)安培表示数变大,灯变暗。 (B)安培表示数变小,灯变亮。
(C)伏特表示数不变,灯变亮。 (D)伏特表示数不变,灯变暗。
分析:将电流表等效为一根导线,可以看到电压表直接测量电源电压,因此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将不会变化;而电阻R的阻值变大,小灯的电阻RL大小不变(注意:在初中阶段,小灯的电阻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的变化往往忽略不计),因此总电阻变大,电流变小,所以电流表示数变小。从串联电路的分压角度分析,小灯两端的电压也将变小,小灯的功率P=ULI也将变小,所以小灯的发光将变暗。
[变式训练题] 在如图
(A)伏特表示数变大,灯变暗。 (B)伏特表示数变小,灯变亮。
(C)安培表示数变小,灯变亮。 (D)安培表示数不变,灯变暗。
图4 图5 图6 图7
2.并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的变化引起的变化
[例A2表和V表将如何变化?
分析: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等于电源电压,故电压表V示数不变。
由于并联电路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干扰,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对R1这条支路没有影响,所以电流表A1示数不变。
滑片P右移,R2变大,两端电压不变,故电流变小,干路中电流也随之变小,所以A2示数也会变小。
[变式训练题] 如图A2表和V表将如何变化?
二、电键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电路中电学物理量的变化
1.串联电路中电键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的变化
[例“变小”或“不变”)。
分析:在电键尚未闭合前,两个电阻组成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R1两端的电压,电键K闭合后,电阻R2被局部短路,电压表变成测量电源两端的电压了,因此电压表的示数将变大。在电键尚未闭合前,电流表测量的是串联电路的电流值,由于此时电阻较大,故电流较小;电键K闭合后,电阻R2被局部短路,电路中的电阻只有R1了,因此电流表的示数将变大。
[变式训练题]在如图“不变”或“变大”)。
图8 图9 图10
2.并联电路中电键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的变化
[例“不变”或“减小”)。
分析:本题的难度首先在电路的识别,我们可以将电流表看作导线,将电压表拿去,就容易看出这个电路是“并”联电路。电流表是串联在小灯L1的支路中的,所以电键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从0变到有读数,应该选填“增大”。电压表是测量电源电压,而且不受电键控制,所以示数“不变”。
[变式训练题] 在图“不变”或“减小”)。
图11 图12 图13
三、电路的故障引起电路中电学物理量的变化及故障原因分析
[例7]在图12中,当电键 K闭合后,两只小灯泡发光,电压表示数为4伏。过了2分钟,电压表示数为0,经检查除小灯泡外其余器材的连接良好,请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电压表示数为0,其原因有三:1.电压表没有接好或电压表损坏;2.小灯L2短路;3.小灯L1断路。起先,电压表有示数,说明不存在原因1的情况。那么还有两种情况都是可能的。答案为:小灯L2短路;小灯L1断路。
[变式训练题] 在如图1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6伏,合上电键后电压表示数为6伏。经分析得出,电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A)灯L1短路。 (B)灯L2短路。 (C)灯L1断路。 (D)灯L2断路。
分析:可以采用排除法。小灯L电流表示数变大;小灯L2断路,会导致电流表示数变0;小灯L1短路,会导致两灯都不亮;一灯熄灭而电表示数都不变,只有小灯L1发生断路时才有此可能。本题正确答案为C。
[变式训练题] 在图
(A)灯L可能变亮。(B)灯L亮度可能不变。(C)电阻R可能断路。(D)电阻R可能短路。
图14 图15 图16
[例L2都发光,—段时间后,其中的一盏灯突然变亮,而电压表Vl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灯L1断路。 (B)灯Ll短路。
(C)灯L2断路。 (D)灯L2短路。
分析:属于电路故障分析题。“—段时间后,其中的一盏灯突然变亮”排除了电路出现断路的情况,那么,故障现象只有发生短路了。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是小灯变亮的原因,一定是小灯L2突然变亮;电压表Vl的示数变小说明小灯L1发生了短路。
随堂练习:
B、C、D是滑动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若将A、C分别与图中电路的导线头M、N相连接,闭合电键后,当滑动片P向右移动时,安培表的示数将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若将D与N相连接,接线柱______与M相连接,则闭合电键后,滑动片P向左移动时,伏特表的示数增大。
图17 图18 图19
(A)整个电路发生短路。(B)电流表示数变小。
(C)电流表示数不变化。(D)电流表示数变大。
L2均不亮。某同学用一根导线去查找电路的故障。他将导线先并接在灯L1两端时发现灯L2亮,灯L1不亮,然后并接在灯L2两端时发现两灯均不亮。由此可以判断 ( )
(A)灯L1断路。 (B)灯L1短路。 (C)灯L2断路。 (D)灯L2短路。
4.如图20所示,电阻R1的阻值为20欧,R2为40欧,当电键K断开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1安,则电源电压为______伏。若电键K闭合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______安。
图20 图21 图22
5.在图2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当电键K闭合时,只有一只灯泡发光,且电压表V的示数为6伏。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
(A)灯L1短路。 (B)灯L2短路。 (C)灯L1断路。 (D)灯L2断路。
6.如图22所示,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 ( )
(A)电流表A示数不变,电压表V示数不变。
(B)电流表A示数不变,电压表V示数变大。
(C)电流表A示数变小,电压表V示数变大。
(D)电流表A示数变小,电压表V示数不变。
“不变”或“变大”)。
图23 图24
电压表、电流表,在不拆开电路的情况下,请挑选合适的器材判断电路的故障,写出两种判断方法,包括所用器材、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姆定律精练
1如图105所示,电源电压为36伏特,灯泡L1电阻为10欧姆,闭合电键后,通过L2灯泡的电流强度是0.9安培,求干路中的电流强度和电路的总电阻。
2.如图106所示,已知电阻R1=6欧姆,通过R2的电流强度I2=0.5安培,通过R1和R2的电流强度之比为I1:I2=2:3求R2的阻值和总电压U。
R2的值。
4.如图108所示,电源电压为15伏特,电阻R1=R2=10欧姆,求下列情况安培表和伏特表的示数。
(1)当K接通时;(2)当K断开时。
5.在图109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U,电路中的电阻为R1,通过安培表的电流为I1。若想得到通过安培表的电流为3I1,需要和R1并联一个多大的电阻R2?
6.在图110所示,R1=20欧姆,R2=60欧姆,电源电压为12伏特。
(1)当电键K1断开,电键K2与B端接通时,求R2两端的电压。
(2)当电键K1与C端接通,电键K2与A端接通时,求安培表中通过的电流强度。
7.将2欧姆的电阻和6欧姆的电阻并联,如果2欧姆电阻上的电压为6伏特,那么通过每个电阻里的电流强度和并联部分的总电流强度各是多少?
。所用的安培表量程是伏特表都不会损坏,那么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至少多大?
9.在图113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是5欧姆,干路中的电流强度I是0.5安培,电阻R2两端的电压是2伏特。求:
(1)通过R1的电流强度;
(2)通过R2的电流强度;
(3)R2的电阻值。
R2和滑动变阻R串联,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和U2,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向右滑动过程中[ ]
A. U1变小,U1/U2也变小 B. U1变小,U1/U2不变
简单电路课件(篇3)
一、引入
方法1 :提问引入
牛顿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引导: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可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方法2 : 现象引入
演示: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匀速行驶的电动汽车
或录像片段: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步行的学生、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
提出问题:上述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和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否受到外力?请你再举出几个静止和做匀速直线的物体,分析它们受到的力。
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 平衡状态
由上面学生举出的例子定义平衡状态。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
过渡: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
2. 条件
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的条件。
介绍实验装置如图9-3-1所示,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下面问题。
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
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
任选其它两个孔重复上述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可在引导下由多名同学互相补充使其完善。
方法2:学生探究性(学生分组实验,研究的条件)。
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同上。
教师明确实验目的:观察分析总结满足什么条件木板静止?
学生探究性实验
学生讨论、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根据力的合成的知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
3. 条件的应用
方法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条件的应用
请学生画出图9-3-2中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分析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
1) 静止悬挂的电灯。
2) 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
3) 匀速运动的拖车。
方法2: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由学生自己举例自己分析受力情况。
应用的条件解决问题,首先要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才可以应用这个条件。对于能够应用条件的物体,要分析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如水平面上拖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竖直方向的,水平方向的二力也平衡。在学生分析中要注意纠正学生认识上的简单化和片面性。
简单电路课件(篇4)
集成电路是现代电子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将大量电子元件、电子器件和其他电气元件集成到单个芯片上的技术。
首先,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当时的电子设备主要是由大量的离散元件组成的。这些元件包括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等。由于这些元件的数量众多,其尺寸庞大,不能满足先进电子设备追求小型化和高性能的要求。因此,人们开始探索将这些元件集成在单个芯片上的方法。
集成电路的发展进程中,有两个里程碑性的事件,对于集成电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首先是于1958年由杰克·基尔比和罗伯特·诺伊斯创造出的第一块集成电路。这块集成电路采用了晶体管技术,整合了几十个晶体管,实现了一个能够进行逻辑运算的电路。这一技术的诞生,开创了集成电路的时代。接下来,是于1965年由戈登·摩尔提出的著名的“摩尔定律”。摩尔定律预测了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每隔大约18至24个月,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量将增加一倍,性能将提升一倍,而成本将减半。这一定律成为了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方向的指导,至今仍然被广泛引用。
随着技术和人们需求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在过去几十年中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如今的集成电路可以包含上亿的晶体管,可以完成非常复杂的计算和控制任务。集成电路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涵盖了计算机、通信、汽车、工业控制等领域。无论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还是人工智能芯片、自动驾驶控制器,都离不开集成电路的支持。
在集成电路行业中,芯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芯片设计师负责将电路图转化为实际的芯片布局,他们需要深入理解电路原理和器件特性,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布局和验证。此外,芯片制造工艺也是集成电路的关键环节。制造工艺包括多道工序,如晶圆制备、光刻、离子注入、薄膜沉积等。这些工艺的优化和精细控制,直接决定了芯片的质量和性能。
然而,随着集成电路尺寸的不断缩小,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芯片制造工艺的逼近物理极限,如何进一步提高集成度和性能成为了难题。另一方面,集成电路的能耗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人们致力于研发新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如硅碳化物、氮化镓等,以及新的器件结构和电路设计方法,如三维堆叠技术、自旋电子学等。
总结起来,集成电路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现代科技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它不仅在技术上推动了电子设备的小型化、高性能化和功能多样化,而且在经济和社会层面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行业将继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简单电路课件(篇5)
电路基础课件
导入篇
电路是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在工业、通信、计算机和生活等领域,我们都离不开电路的应用。而要深入了解电路的原理和设计,就需要掌握电路基础知识。本课程将通过详细、具体且生动的教学课件,帮助大家全面掌握电路基础。
第一章 电路基础概述
本章重点介绍了电路的定义、分类和基本模型。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学生们可以了解到电路的概念和电流、电压、电阻以及功率等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同时,通过引入电路的分类,如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等,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类型电路的应用场景。
第二章 基本电路元件
本章详细介绍了电路中常见的基本元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和电源等。通过生动的图示,学生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这些元件是如何构成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掌握它们的基本特性和符号表示法。
第三章 电路定律
本章重点介绍了电路中的基本定律,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功率定律等。通过详细解析各个定律的含义和应用场景,并配以具体的电路实例,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电路中电流、电压和功率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电路分析方法
本章重点介绍了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引入等效电路和串并联电路的简化,学生们能够学会用等效电路替代复杂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简化复杂问题的求解过程。而通过引入基尔霍夫定律和戴维南定理,学生们可以掌握更多的电路分析手段。
第五章 交流电路分析
本章重点介绍了交流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引入交流电路中的复数电流和电压概念,并结合频率和相位的影响,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交流电路的行为。同时,学生们还将学习交流电路中的复数阻抗和耦合电路的分析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电路设计奠定基础。
第六章 电路设计与实践
本章将重点介绍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巧。通过详细讲解电路的设计流程和注意事项,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如何根据具体需求来设计电路,并通过电路仿真软件进行验证。同时,学生们还将进行一些实际电路的设计和搭建,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
结语
电路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入门必修课,也是后续学习电路设计、电子技术和通信原理等课程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全面掌握电路基础知识,为深入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生动的课件教学,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电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同时,配以详细的图示和实例,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路基础知识,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让我们一起开启电路世界的大门,迎接未来的挑战!
简单电路课件(篇6)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说明与建议
想想做做
本节可以直接通过想想做做引入新课。
课本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小灯泡和玩具电风扇等,是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电动玩具中都有。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怎样连接,可以控制小灯泡、小电动机、音乐门铃……"这样的问题提出以后,学生想动手试一试的欲望会很强烈。
这节课应该在实验室上,两人一套实验器材。
学生开始实验前,务必阅读课本中的实验警钟!
实验警钟!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目前不必深入说明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的原因,只需简要说明其危害,并要严格遵守。
电流和电路
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同时,在学生完成三次闭合电路的连接后,启发学生思考三次电路的共同特征。
学生会发现,导线将电池、开关、灯泡(或电动机、音乐门铃)逐次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后,闭合开关,小灯泡就会亮。他会说这是由于电池中的"电"有了可以流淌的路径。教师在这里要强调电路的闭合性。
小学阶段的电路学习,仅仅限于实物的连接;初中阶段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在研究一些具体问题时,为了方便,往往是要把具体问题抽象、概括,使其简洁明了,电路图便是其中的一例。也可以说这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
课本中的几个常用元件及其符号不必在此让学生多练,认识就行,可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使用来逐渐掌握。
想想议议
作为电路知识的巩固,教材设置了栏目中的问题。让学生检查有错误的电路,使学生再次感受到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电路不闭合就不会有电流。课本图5.1—4的错误在于电池没有接在闭合的电路中,被"甩"在了外面。
电源和用电器关于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按《标准》的要求是从能量的角度讲的,即"电源是在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这里,深层次的含义是引导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如,灯泡是将电能转化成了光能;小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成了动能;音乐门铃是将电能转化成了声能……只是由于学生关于能量转化的认识还很粗浅,这里没有强调"转化",但教学中可以讲"转化"。
可以在课堂上演示"电池消耗"的实验,让学生从电池的消耗来体会能量的相互转化。
由一节电池、小电动机、开关组成电路,观察小电动机的转速随着时间逐渐变慢。这可以说明电池中的电能减少了,而这部分电能正是提供给了小电动机,维持了它的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实验中电动机转速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电极的极化使得电池内阻增加,从而输出电压降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后输出电压还能有所提高。不过,从根本上讲,这也确实可以看做电池容量减小的表现,所以以上的解释也不错。不过教师应该注意,这里不要说得过多,否则可能出现科学性错误。
导体和绝缘体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将各种物体(硬币、金属的剪子、塑料尺、橡皮……)连接到小灯泡的电路中,通过观察小灯泡的亮与不亮来判断物体是容易导电还是不容易导电。根据物体导电性能的这种差别,知道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初中阶段,学生在了解这一特性之后,必然会产生了解其原因的愿望。课本只是直接说出"金属中有自由电子,所以能够导电;食盐水溶液中也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所以也是导体。
实际教学中,可以将这段内容具体化,用较形象的板画(如图或动画类的计算机课件进行演示,这样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电流的方向
教材中没有以"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这种方式给出电流方向的定义,而是回避了实际规定的电流方向与金属中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教学难点。这样处理的目的是让初中学生在"电流和电路"的学习中侧重其应用,而不拘泥于那些难于理解的物理学概念。这样处理,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由电子的实际运动方式跟我们头脑中"定向运动"这种经典模式其实也是相差很远的。这里只要求学生知道电流是有方向的,其方向就是沿着"正极→用电器→负极"的方向。这里特别应该强调的是,最好不要简单地说电流沿着"正极到负极"的方向,因为在电源内部电流是从负极到正极的。也不必让学生区分电源"内部"和"外部",在谈到方向时只要不把"用电器"一词忘掉就不会错了。
教材中提到发光二极管,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这种既有单向导电性,又有发光功能的电子元件。生活中利用发光二极管的实例很多,电视机和收录机上的指示灯、城市街道上的红绿灯、火车站上的布告牌、广场上的大屏幕电视,都有用到发光二极管的。教师在这里结合当地的实际多做些介绍可以扩大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动手、动脑设计小玩具、小仪器的兴趣。
动手动脑学物理
不怕重复、不厌其烦。
不仅要在纸面上"根据电路图连电路"和"根据电路画电路图",还一定要在实验室进行多次这样的练习。要多练。在成年人看来,连小灯泡跟连小电机、连音乐门铃好像是一回事,但对初中学生来说,换一个新的用电器就是一次新的练习。对于知识,一般说来知道了就会了,但是对于技能,"知"和"行"之间往往还有一段距离。所以,电路图和电路的对应关系,只作课本上的练习远远不够,要在实验室里多动手练。
2、这是一个设计题,比较简单,连成一个闭合电路就行了。可以和第1题结合,在实验室里进行训练。
负极这两个名词告诉学生,学生会把它们和电源的正负极混淆。只说让学生判断,他们手中的二极管允许电流从哪条接线流入,不允许从哪条接线流入,就行了。
有的发光二极管需两节电池串联起来才能发光,使用时要注意给学生配备合适的电池组。
简单电路课件(篇7)
电路基础课件
电路,作为电子学的基本概念,是指由电子元器件组成的导电路径。电路基础课程作为电子工程师培养的重要一环,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详细地介绍电路基础课件,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了解。
第一章:电路基础概念
在电路基础课件的第一章,学生将学习电路的基本概念。首先,课件会介绍电流、电压、电阻三个基本元素,并通过生动的图示和实例来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接着,课件会引入电路图的概念,让学生能够理解和绘制常见的电路图。最后,课件会教授欧姆定律和功率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功率。
第二章:电路基本定律
电路基础课件的第二章将介绍电路的基本定律。首先,课件会讲解基尔霍夫定律,包括节点电流定律和回路电压定律,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运用这些定律解决电路问题的方法。接着,课件会介绍电阻的串并联关系,以及计算等效电阻的方法。最后,课件会引入独立电压源和电流源的概念,让学生能够利用它们解决复杂电路问题。
第三章:电路分析方法
在电路基础课件的第三章,学生将学习不同的电路分析方法。首先,课件会讲解基本法则法,通过建立和求解基尔霍夫方程组来分析电路。接着,课件会介绍戴维南定理和叠加原理,帮助学生将复杂电路简化为简单电路进行分析。最后,课件会引入相量法和复数法,让学生能够用简洁的方式分析交流电路。
第四章:基本电路元件
第四章将介绍电路中的基本元件。课件会详细介绍电阻、电容和电感的性质和特点,包括它们的单位、计算和应用。此外,课件还会讲解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原理和特性,让学生能够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第五章:交流电路分析
电路基础课件的最后一章将介绍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课件会讲解交流电压和电流的特点,引入复数表示法和频率响应的概念。接着,课件会介绍交流电路的基本定律和方法,包括复数电流和电压的计算。最后,课件还会讲解谐振电路和滤波器的原理和应用。
总结
电路基础课件是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对于学习电子技术和电路设计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详细的讲解和生动的图示,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分析方法和元件特性。相信通过学习电路基础课件,学生们将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稳固的基础。
简单电路课件(篇8)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背景和目标:
学生已经可以自己建立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简单电路。在这一课中,他们将学会使用新的装置一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的建立电路的经验。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对于如何点亮小灯泡,学生已获得了一定的经验。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就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在活动中更多的建立电路的经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过程与方法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环节
一、复习前课,引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某一个学生上讲台点亮一个小灯泡。
2、教师提问:谁能说说为什么小灯泡被点亮了?(电是怎么流动的?)
3、故意问用手拿着小灯泡的同学:你觉得这样用手按着小灯泡,方便吗?那你有什么好建议?
4、引入新课,用灯座等电器元件连接简单电路。
设计意图:学生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并顺利地引入本课的知识点,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探究简单电路兴趣。
二、连接一个电池和一个灯座的电路
1、教师给每一个小组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以及两根导线。
2、教师:我们一起来点亮一个带灯座的小灯泡,你们可以跟我一起来安装。记录员请你在记录纸上把你们小组的电路实物图画起来。
①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
②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③把小灯泡安装在小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
3、指导不能点亮小灯泡的小组点亮小灯泡。
4、教师投影出示两份从学生那里得到的电路图,一份是实物图,一份是符号图(事先安排),介绍简单电路上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让其他记录员再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快速地画一个简单的电路图。设计意图:
学生跟着教师示范的安装方法进行安装保证了安装的成功率。第二步的操作是为了强化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理解。
学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对更复杂的电路的认识。逐步提高难度,也是教学的一种策略和教育的规律。先动手后画符合小学生认知的认知特点。
串联和并联相对来说串联较容易,学生容易想到。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提问:如果现在我再给你一个小灯泡和一些导线你能也一起把它点亮吗?
2、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个小灯泡、一个灯座和几根导线,让学生尝试使两个小灯泡都被点亮。并要求记录员画出他们小组的电路图。
3、请一个小组上来演示他们的连接方法和电路图,说明电是怎么流动的。(串联的方法比较简单,学生一般都会先用这种方法连接。)
4、提问:是不是只有这一种方法呢?有没有不同的?提示:刚才是两个小灯泡是在同一条电路上的,我们能不能试着把它们连接在不同的电路上。
5、再请一个小组上来演示他们的并联连接方法和电路图,说明电是怎么流动的。
6、不会连接的小组再尝试。并做适当指导。设计意图:
提示学生,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如果都不会的情况出现就由教师演示和说明。各小组可以与教师同时进行连接。
四、结束
1、教师:今天我们成功地用一节电池点亮了两个小灯泡,同学们真的是很了不起。
2、教师:我们下节课好好来找下这个没有亮的原因。
设计意图:
经历了一节课的学习后,学生对电路的知识必然有了更好的认识,最后教师出示这个“坏”掉的电路既是本课的延伸,更是下节课的铺垫!
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动手实践,亲身体验的科学课,让学生了解有关电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做,亲身去感受,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想:“电是什么?电器工作的原理是怎样的?”,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在学科课程中某些知识与技能、情感和态度以及价值观是通过“告诉”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的,但是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它必须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历体验,生成新的知识及技能。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学生在了解电路的连接时,我并没有细讲,而是让学生用开始掌握的知识,在自己的操作与观察中去发现新的问题,并自己找出原因。如果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找资料,找到答案,这样学生的知识就能得到不断的积累、更新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