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说课稿课件范文十四篇#】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说课稿课件”进行分析和探索,并感谢您的喜爱和支持。希望您能将这篇文章分享给周围的朋友们。通常,在上课之前,老师会准备好教案和课件,他们会认真负责地设计好。一个周全的教学教案和课件有助于老师进行有序的教学活动。
说课稿课件 篇1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初步建立自主收集、梳理材料的意识,掌握一定的梳理材料的方法,尝试以做课题(写小论文)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
2、让学生了解文字的起源,理解汉字的形体与构成的相关知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提前1~2周的时间,布置学生预习,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要求分组(每组5~6名学生)以“趣话汉字”为题,写一小论文稿:可以细化为“趣话谜语”、“欣赏名家名帖”、“趣话名字”,或找出某些字的本义、引申义及相关典故,或找出与十二生肖有关的词语及相关的文化现象……
二、上成讨论交流课
指定几名学生代表发言、讨论、交流。
三、测试评价
1、由学生现场评价,给各小组打分。
2、收上研究成果,教师给予评价。
说课稿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与罗贯中。
2、掌握本文的生字的正确读音和一些文言字词的意思。
3、理解小说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以及杨修的死因和启示。
4、明确历史人物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区别。
教学重点
目标2、3。
教学难点
目标3、4。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与图片。(5分钟)
导语的设计是为了复习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从而引出本课。课前音乐的欣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气氛。同时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和历史人物。
二、教学步骤
分8块内容,分别是:
1、说一说:
《三国演义》与作者罗贯中。(2分钟)
2、做一做:
注音与解释。(3分钟)
这些是检查预习情况的。从检查来看,字的读音掌握不够,词语的意思掌握较好。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面较广。
3、讲一讲:
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4分钟)
这个环节重在检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训练找关键句和概括能力。为后文的研讨曹操、杨修的思想性格做理论准备。
4、议一议:(10分钟)
⑴杨修因犯何罪被杀?
⑵若没有这一事件,杨修是不是就不会被曹操所杀?
⑶杨修死后,曹操进兵,兵败,曹操受伤回营做了什么?为什么?
5、论一论:(3分钟)
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以上二个环节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发表自己的见解,更好的进行个性解读文本。
6、析一析:(3分钟)
曹操、杨修的形象:
曹操:虚伪奸诈残忍多疑嫉贤妒能老谋深算
杨修:才思敏捷恃才放旷卖弄聪明轻率大意
这个环节训练学生概括能力以及分析小说的人物刻画的方法,明确人物思想性格。
7、谈一谈:(3分钟)
杨修才华横溢,因其才受曹操赏识,也因其才被曹操杀害。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应该明白些什么?
联系实际,从小说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指导我们今后的做人原则。
8、练一练:(10分钟)
⑴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
⑵(选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该环节是学以致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利用课外或第二节课完成。
三、结束(2分钟)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尾曲声中小结本课。
呼应开头,放松心情,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课中插入一个视频,是为了学生能感知影视作品的人物形象,从而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还有一点,“七步诗”的插入,是个临时发挥,也恰到好处。
当然,本课也存在着不足,我竭诚地希望大家能够指出,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做得更好,谢谢大家。
说课稿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等13个生字,会写“问、间”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教育学生乐于助人。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进入校园已经快一年了,在朝夕相处的生活中,你们一定结识了不少的好朋友,谁愿意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呢?(学生发言)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小伙伴》。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在一次春游中,小伙伴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带有拼音的字:餐、丢、矿、糟、糕、粗、概、共、汽、记、保、管、夹(每桌都有一套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自由认读后,同桌互读。)
3、离开了朋友的字宝宝,你也能认识吗?赶快想好办法记住它。(同桌、小组交流记字方法。)
4、以开火车的方式快速认读生字。
5、利用水果图片认读生词,老师这里有一些水果图片,每个图片后面藏着一个生词,你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读出生词,下面的同学注意,如果前面的同学读对了,那么大家就跟着读一遍。
6、文中的生字、生词我们已经认识了,老师相信你们再读课文时一定会读得通顺、流利,同学们轻轻朗读课文,读后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指名分段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几个小伙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读后集体交流)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检测字词:
出示挂满苹果的苹果树课件。(每个苹果上都有一个生字)圆圆的苹果多可爱呀,你们想得到它吗?要想得到苹果得先过生字这一关,谁能把生字读正确,苹果就属于谁。
二、品读课文,加深理解:
1、导读1~3自然段。
⑴轻声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玛莎遇到了什么困难?
⑵维加和玛莎的话应该怎样读?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维加的话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玛莎同学丢了东西,没吃的了,心里一定很难过,因此她的话声音要小一些。
2、图文结合,学习4~8自然段。
⑴出示插图课件,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先同桌互相交流,再集体交流。)
⑵课文中又是怎样写的?轻声朗读4~8自然段。
⑶边读边想,玛莎的午餐丢失了,维加、安娜、安东分别说了什么,把相关的语句用“──”画出来。安东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来。(学生先独立阅读,再进行集体交流)
⑷小伙伴的态度不同,说话时的语气也不同,谁能试着读一读呢?指名读、评读(要读出小伙伴的询问、责备、教育和关心玛莎的不同语气来。)练读、赛读。
⑸玛莎的午餐丢了,三个小伙伴对玛莎的关心是不同的,你认为谁做得最好呢?为什么?(板书)
⑹设问导思:安东看到玛莎丢了吃的,又听了小伙伴们的话之后,他决定把自己的面包分一半给玛莎吃,当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呢?
三、指导书写:
指导写“问、间、伙、伴”四个字,“问”和“间”“伙”和“伴”结构两两相同,可各指导写一个,另一个由学生独立练习描红、临写。
教学案例(二)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课间你最喜欢和谁在一起玩耍?遇到困难你常向谁倾诉?
2、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外国小朋友,她很想和你们成为好伙伴,你们愿意吗?(愿意)
播放课件:外国小女孩玛莎高兴地走出来说:Hi!大家好!我是玛莎,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我们要去春游,和我一块去好吗?
3、让我们一同与玛莎春游吧,在那儿我们可以认识她的几位小伙伴。(板书:小伙伴)齐读课题。
二、自主读书,合作探究:
1、师范读课文。
2、你觉得我读得怎么样,想和我比赛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想怎么读,就怎么读,遇到生字画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认读带拼音的字:餐、丢、矿、糟、糕、粗、概、共、汽、记、保、管、夹(每人都有一套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同桌互读。)
4、离开了拼音朋友的生字宝宝,你也能认识吗?赶快想办法记住它,在小组里说一说。(识字方法很多:基本字加偏旁识字,如:“气──汽”、“已──记”熟字换一换:姐──粗;形近字比较识字:去──丢等。学生自主选择识字方法。)
5、检查自主合作学习情况。
⑴汇报、交流识记字形的好方法。
⑵以“开火车”的方式认读生字。
⑶生字你已经认识了,那带有生字的词你也能读好吗?哪位小朋友能试一试?
①“台阶台阶谁来上?(“台阶台阶我来上”)
②“台阶台阶谁来下”(“台阶台阶我来下”)
认读生词:午餐、丢了、矿泉水、糟糕、粗心、大概、公共汽车、忘记、保护、管理、夹心
三、图文对照,感知内容:
生字认得这么好,相信课文一定会读得更流利了,哪一位同学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序号标出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中的小伙伴指的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简单叙述。)
四、指导书写:“问、间、伙、伴”四个字:
1、(出示课件)又到了“我会写”的时间了,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2、你认为哪个字不好写?要老师指导?
3、重点指导“伙”字。
4、学生先描红后写字,把自己认为写的好的字展示给小组同学看,互相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分层复习:
1、(出示课件)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记得课文中的小伙伴分别叫什么名字吗?(学生通过回忆课件中的四个人物,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同学们可真棒,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些小伙伴的名字。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乘上春游的客车,一起出发吧!(课件:公共汽车)
3、啊!这里风景太美了,到处盛开着桃花,有的花上还有字呢!你想得到它吗?只要你把桃花上的字读好,就能得到它,同桌互相读一读吧!
4、摘桃花,检测生字。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导学第一自然段(课件:课文插图)
小伙伴们都去春游了,一路上,他们说着,笑着,欣赏着春天的美景,玩得很开心。到了中午,小伙伴们都在吃午餐,只有玛莎一个人呆在一旁。
2、玛莎怎么了?她会想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指导朗读)(课件出示:我把背包丢了,里面装着面包和矿泉水……)
3、小伙伴们是怎样关心玛莎的?读课文的2~8自然段。教师抓住对话,随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维加关心询问的语气,安娜关心、责怪的语气,玛莎难过委屈声音要小一些。(小声一点)(板书:玛莎丢)
三、小组合作学习,感悟升华:
1、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对话部分,进一步读懂三个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谁做的最好?为什么?(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用行动去关心,玛莎很感动。)
2、小组同学编排课本剧,尝试表演。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小伙伴的不同表现。(板书:维加:问,说;安娜:说,说;安东:掰,放,说。)想象安东当时是怎样想的,懂得安东的帮助,在当时来说是最有用的关心。
四、创设情境,拓展延伸:
1、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呢?这样吧,现在老师就是丢了午餐的玛莎,你们就是我的小伙伴。你们发现了会怎么做呢?为什么这样做呢?
2、在生活中,我们的小伙伴也会遇到困难,你帮助过谁呢?或者你接受过谁的关心和帮助呢?
五、书写指导“共”“汽”两个字:
小朋友们的课文学得非常棒,想不想把你们漂亮的字展示给大家呢?要想写好字,首先要学会观察,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呢?
“共”的第五笔是“撇”不是“点”。汽的最后一笔是“横斜钩”,不是“横折弯钩”。
教师重点指导“汽”字的写法,学生先描红,再写字。
学生互相展示交流书写的字。
板书设计
28、小伙伴
↑
用实际行动
↑
掰、放、说←安东
玛莎:丢
维加:问、说
安娜:说、说
说课稿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积累、交流课内外书中的重点语句及受到的启示,回顾其他方面的学习收获。
2、读背谚语、名言警句,积累生活中的座右铭。
3、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理解其本义和比喻义。
课前准备
1、搜集平时在书中和生活中接触到的让自己受启发的句子。
2、搜集生活中的座右铭。
3、搜集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导入。
2.学生自读交流平台,了解其内容。
3、回顾课文,选择一篇印象深或者感兴趣的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读一读,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感受:
⑴小组交流。
⑵全班交流。
4、把平时从课外书中积累的使自己受到启发的句子和同学进行交流。
5、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如对作者的了解、所引起的联想、对课文表达上的感悟……
6、把课文、课外书中让自己受到启发的语句,摘抄在本上。
二、日积月累
1、在生活中,能给我们启示的,还有许多谚语和名言警句。
(出示抄有这些句子的小黑板。)
2、自由读句子,注意读准字音。
3、指读,正音。
4、自由读,齐读。
5、交流从这些句子中受到的启发。
6、交流自己收集的让自己受到启发的谚语、名言警句。
7、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的句子。
8、课外摘抄自己感兴趣的格言警句。
三、成语故事
1、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2、自由读“水滴石穿”,注意读准字音,想想其由来、本义、比喻义。
3、指读,正音。
4、交流。
5、联系实际谈体会。
6、齐读第二自然段。
7、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8、课外阅读其他成语故事。
说课稿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诗通过幻想和想像,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合作中识字八个,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这首诗充满童趣,且琅琅上口,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依照课文第三节编写一段。
4、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像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教学过程:
一、引思,目标定向
师:同学们,今天和我们一起来到这个课堂上的还有一位小女孩,你们想认识她吗?(想)出示图片,贴在黑板上,谁能说说这位小女孩想干什么?
生:她在想问题。
师:那么你想知道这位小女孩的愿望吗?(想)
师:那好,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单元幻想和想像第一课《我想》(板题)。
师:大家齐读一遍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她在想什么我想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想法和小女孩一起去想像吧!
二、自主实践,互动感知
师: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请同学们快轻轻地把课文打开到85页,平放好,现在同学们是愿意让老师先给你们范读一遍,还是你们自己来尝试读一遍?(生试读)
师:那好,现在由你们自由试着来读,老师想念你们能行,如果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你喜欢的办法解决,开始读吧!
生:试读。
师:刚才,都有谁遇到了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生:我字形怎么记。
师:同学们的识字办法可真多,现在可能还有些同学读起课文来有困难,没关系,下面我们再同桌之间互相读一遍。这一回老师要看看,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会怎么办?
生:同桌互读。
师:刚才读的时候,哪些同桌互相帮助了,站起来让大家看看。得到帮助的同学,你想对同桌说些什么?(组个词,说句话)
生:谢谢!
三、合作交流,探究体验
师:接下来,请今天各组的组长站起来,老师交给你们一个任务,请你们组织小组里的同学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有感情,一会儿读给大家听(读时借助插图,想像画面内容)
生:小组练读。
师:哪个小组愿意读给大家听,我们请这个小组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一会要请你们评评。
生:小组读。
师:同学们评评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
师:你们评得都不错,咱们奖励他们吧!每人颗星,就称为合作星吧,希望你们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也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师:到现在为止,你们没用老师帮什么忙,自己就把课文读得很好了,很不简单呢?那你们生字掌握得怎么样?现在请小组长组织生字过关活动,一会向老师汇报。
生:生字过关(方法,怎样读的)
师:谁能汇报汇报(指名说)看来,同学们对这些生字掌握得不错。现在回到刚才提出的问题,(指黑板)这位小女孩杨到了什么?通过这么多遍的读,你是否能自己解决问题,现在请大家快点默读一遍课文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默读。
师:谁愿意来说?
生:她想把手儿1、2、3。
师:我杨把眼睛装在风筝上,飞上高高的蓝天,望啊望,她会望到什么?
生:星星,月亮,太阳等。
师:她还想到了什么?
生:回答,师板书:自己种土地上
四、引申再造,感悟升华
师:课文中后有一句话,老师不理解,你们愿意帮助老师解决吗?飞到遥远的地方,想想:那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
生:我要飞翔到宇宙里,探索宇宙的奥秘
师:如果是你飞到那遥远的地方,你会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呢?小组讨论讨论。
生:让不让去,我要坐飞船,神州五号
师:所以我们平时外出时,要和父母打招呼,同时也要学独立。
师:想像是创新的翅膀,让我们张开想像的翅膀,依照课文第三节的内容试着编一节,开始。
生:编诗歌。
师:谁愿意把你编的说给大家听听。(生说)
师:同学们想像力真丰富,老师奖励你一枚智慧星,希望你们以后能有所创新,大胆想像,课后把你们编的诗歌写下来,装入你们的成长袋里。好,这节课我们说到这,下课!
说课稿课件 篇6
教学目标:完成对本诗的创造性解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问题导入:你们是怎样独处的呢?
学生自由交流一下自己的经历,由此话题引入对此诗的解读:同学们,诗人王维是怎样独处的。
1、读。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古典诗歌的学习第一步是读,按照古诗节奏教师范读一次,学生齐读。
2、品。你感觉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为什么?
学生自己揣摩,回答自己的感觉。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3、析。教师展开联想,拓展诗中的内容(程度高的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口头拓展,教师补充):这是夜深人静之时,竹里馆里寂静幽深,明月皎洁,王维一个人一时睡不着觉,于是起来弹琴,抒发自己的情感。你们品一品,王维究竟是抒发宁静致远的淡泊心境呢,还是抒发个人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其实也是对课文注释提出的质疑,让学生懂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让思辨的习惯常常在学习中养成。
4、悟。学生在讨论自己的看法时,常常会悟到一点什么,让他们多讲出来已形成思想交流的氛围。
5、诵。学生有了自己的阐释后一起诵读,或者用自己的体会和感情把这首诗昂扬顿挫地朗读给大家听,以加深认识的目的。
译文: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无《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者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傭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说课稿课件 篇7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的热爱、赞美与向往。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朴实而有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学生分析
家在农村的同学,因为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学时,可让学生联系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总结当地生活的变化,回忆和小伙伴之间的趣事,引导体会田园生活之美,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家在城市的同学,可以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去体验乡村生活,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等渠道增强对田园生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读文、感悟。
教学设想
1、充分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朴实而有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师生共同查找资料,多方面了解田园风情。
教学目标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2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蚕桑、风趣”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培养学生热爱田园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能展现田园风光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学习本单元之前,让学生查找展示田园风情的图、文资料,查找与荷兰的风土人情有关的资料,加深对田园风情的了解,初步感受田园风光之美,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
二、教学建议
本文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教学本文,重点要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可以采用“读中想象画面、读中体会情味”的方式展开教学。1、通过反复读文,把握文章所写的内容,梳理概括文中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场景细致阅读,想象画面,并进行批划,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在交流感受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深入感悟,体会田园风光之美。
4、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5、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仔细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以“作者是怎样写出乡村风景的优美的”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如,抓住了和农人关系最密切的普通的事物,仔细观察,采用对比、拟人的手法等。
6、延伸拓展:
阅读“链接”中
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阅读本文,学生在被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染之时,更可以充分领略到浓浓的异国风情。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课前,动员学生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有关资料,以便使学生对荷兰有整体的了解。
1、学生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及课前查找到的图文资料,自由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荷兰”。
2、多媒体课件展示荷兰的民俗风情。
3、自读“阅读提示”,从中找出阅读要求: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带着这个问题自主读文。
4、讨论交流对该问题的见解。
5、质疑答疑。
6、有感情地读文,背诵、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淳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1、自由读文,讨论交流:
课文所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画出自己喜欢的句段,说说喜欢的理由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引导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的好处及本文语言的生动优美)。
3、背诵、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
三、整理展示
1、召开一次朗诵会,从本单元积累的优美句段中任选一段,有感情地背诵出来。
2、整理一下自己在课内、外所收集的图文资料,办一期以“美丽的田园风光”为主题的墙报。
说课稿课件 篇8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戴嵩身为著名的画家,地位十分崇高,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他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能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虚心的美德令人感动。小小的一个牧童,面对地位崇高的大画家出现的错误,竟然“挤”进赞叹着的人群大喊:“画错了”,是何等的率真!不盲从,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虚心、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虚心、勇敢的品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那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画家?知道他们画过什么画吗?把你课前搜集的画家作品拿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师:今天老师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位画家,他就是戴嵩.他和一位小牧童之间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故事想看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21课,老师板书课题,:画家和牧童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师:请小朋友认真读课文,你们说说有什么读书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出示课件:本课生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
(出示词组指名读跟读。)
三、自读自悟品读课文1~4自然段
1、师:戴嵩是一个著名的画家。(板书“著名”)你们知道什么是著名吗?
师:从哪可以看出戴嵩是一位著名得画家呢?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戴嵩是位著名画家得句子。
2、画好的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汇报A句:“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听老师读“他的画挂出来,有许多人观赏”,有什么不同吗?
师:这就是关联词“一…就…”的作用,你能用“一…就…”说一句话吗?
汇报B句:“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戴嵩的画好?
师:你能把理解到的意思读出来吗?
汇报C句: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师:“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画家的技术多高超呀!谁还愿意读?
(学生自由读,学生互评)
(相机鼓励评价:你这样读,我们好象看见了大画家在那儿认真的画画,大家都试着读读。)
汇报D句:“围观的人纷纷夸赞”
⑴请学生读商人的话:
师评价:这样读大家好象看见了这幅画,画得太像了!老师听出来了,你这位商人都要买画了是吗?
这样读才是称赞别人!把这个词语画下来(学生画出“称赞”一词)
⑵请学生读教书先生的话: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心里想些什么?
教师随机评价:听了这位教书先生的话,让我们感到这幅画真的画活了!这样才是赞扬别人!
(学生画出“赞扬”一词)
⑶师:你看了画下来的两个词有什么发现?
(是一对近义词)
师:文中还有一个他们的近义词,你找到了吗?
(夸赞)
师:这就是作者在用词上的讲究,避免了重复,希望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推敲用词好吗?
4、说话练习,理解“纷纷夸赞”一词:
师:上文说“纷纷夸赞”啊,老师怎么就听见教书先生和商人两个人在夸赞呀?你还能想象出有其他人会怎样夸赞吗?
(学生说)
师:对,这才叫纷纷夸赞!
四、图文结合,品读课文5、6段
1、师:就在人们的纷纷夸赞声中,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出示课文插图)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谁还愿意读牧童的话?
(生读)
师指导:牧童“挤”进来“大声喊”,他多么迫不及待呀!谁还想读?
(生再读互评)
师评价:你读得真好,人们都在夸赞他,你这么一读,我们就知道了,人们肯定惊呆了,真像炸雷一样。
2、师:再看看图,人们有什么表现?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师:你想想,他们会在想什么呢?
3、师:面对小牧童的批评,其他人都惊呆了,而大画家戴嵩是怎样做的呢?
生读:他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的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
(互评,读出和蔼的语气。)
师:你们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戴嵩很虚心,真心实意地接受批评。
(板书“虚心”)
4、师:人们都在想“哪错了呢?”大画家戴嵩也急于知道哪错了,你们知道吗?
生读牧童的话──互评──再读
5、你认为牧童是个怎样的孩子?
指导学生体会牧童面对大人物直言不讳的勇敢品质,并板书“勇敢”
6、你想对牧童说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7、这时,戴嵩听了小牧童的话,他怎么说,怎么做呢?你认为画家是个怎样的人?
生读第6段──互评──再读。
读出画家的谦虚。
8、这么著名的大画家却这么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多么令人敬佩呀!你想对大画家说些什么吗?
9、正是这著名的画家虚心接受了小牧童的批评,最后他才画出了真正的《斗牛图》。你们愿意看吗?
(课件展示《斗牛图》)教师讲解,并说明此图收藏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馆。
五、小结全文,拓展延伸
1、这位虚心的画家戴嵩以画牛为擅长,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观察之精微,技巧之高超。请同学们欣赏他的《三牛图》、《归牧图》。
(课件展示)
2、小结:同学们,有句话说的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老夫子也有不能解答“两小儿辩日”的尴尬。可是这些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伟大,今天我们又认识了这样一位谦虚、知错就改的画家戴嵩。无论是戴嵩的虚心、还是小牧童面对大人物直言不讳的勇敢,事实求是的态度,都是我们做人应具备的优秀品质。老师希望大家学完这篇课文能够有所收获。
六、作业
小组合作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并表演课文。
说课稿课件 篇9
设计意图
体现新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和谐课堂氛围。体现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的教育理念,由于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因此昔日的景观及被毁灭的过程可以借助具有良好交互性的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加以再现,加强语言训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课件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教师的教学服务。
课件及资源运用
运用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文字。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文章。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经的无比仇恨。文章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由于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因此昔日的景观及被毁灭的过程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加以再现,加强语言训练,激发学生的情感。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性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文章表达的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的图片,问:同学们知道这几幅图片是哪里吗?
师:是呀这就是圆明园的遗址,昔日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它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课题。提示“圆”“园”的不同以及“毁”的写法。
齐读课题。通过读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可以提出来。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音。
3、课文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文中有三句话高度评价了圆明园的价值,你能通过默读课文,很快地找出来吗?生默读课文。
2、生读三句话。
课件出示三句话: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②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③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指名再读这三句话。
3、举世闻名什么意思?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
板书:
建筑宏伟,珍贵文物。
4、哪个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精巧的布局: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众星拱月……。”
播放圆明园布局的效果视频,让学生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从而对众星拱月的布局及这个词语有进一步的理解。
5、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并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找到一个圈一个,不要漏下一个啊,漏下一个就是漏掉了一处著名的景点,漏掉了一个著名的园林啊!
6、师生合作读这部分内容。谈谈自己读了这部分内容的体会。
7、想看看这些雄伟的建筑,美丽的景观吗?
课件播放:
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厅台楼阁,买卖街,平湖秋月,雷峰夕照……看完这些景观你还想说些什么呢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吧。教师学生及时评价朗读。
8、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抓住其中的一个景点,结合你们搜集的资料,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9、小结:
圆明园布局精妙,风格各异,当然称得上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0、读第四自然读。想不想开开眼界,目睹一下这些奇珍异宝:
(课件展示生肖铜像等奇珍异宝并结合资料介绍,老师出示的这些奇珍异宝只是圆明园内奇珍异宝的九牛一毛呀!)
11、可是这么好的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这两个强盗的一把火给烧了。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视频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电影片段。)
12、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带着你们的痛惜,带着你们的仇恨,读好这段话吧。
13、理解重点语句:
课件出示:
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统统掠走是怎样掠走?他们是怎样破坏,怎样毁掉?你对这些强盗想说些什么?
14、这把大火少毁的是什么?什么没有了?
师:宏伟的建筑没有了,珍贵的文物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
15、小结:
这把火可以烧毁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四、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1、文章写圆明园的毁灭,那作者为什么却花费了这么大的篇幅写它昔日的辉煌呢?
2、学习完全文,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3、交流。
4、圆明园美得让人心醉,而毁得让人心碎。如今,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说课稿课件 篇10
《戏曲大舞台》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课。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网页使用,活动方法及活动环节等七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教学思路。
教材分析
教材对中国戏曲作了概括介绍,比较简单。上好这堂活动课,教师必须查找并整理大量资料,以备学生参考。
学生分析
多数学生对中国戏曲缺乏基本了解,但也有个别学生能摹唱名段,此外,对本土的二人转略知一二。因此,应找好切入点,让他们在兴趣中开始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中国戏曲常识(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情感目标);训练学生的动手、写作、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及克服困难的能力(能力目标)。
教学重难点
这堂活动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定位在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资料。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人文素养,锻炼克服困难的能力。
网页使用
本次活动课,我制作专题网页的原因有三:
1、中国戏曲,博大精深,在课前制作戏曲专题网页,让学生在浏览过程中了解戏曲、积累知识。
2、我帮助学生将前期准备的汇报材料制作成分页,链到网页中来,这使学生有种莫大的成就感,增加动力,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3、网页能以其特有的功能展示戏曲这一独特的文艺形式,满足课堂各个环节的需要,使课堂异彩纷呈,令学生耳目一新。
活动方法
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此,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用小组竞赛法激起孩子们的斗志。运用实践表演法,鼓励有特长的孩子学唱段,收集或制作脸谱,这样会使他们从兴趣出发,成为十足的小戏迷。走出课堂法,我帮学生联系剧院,让他们以小记者的身份去参观采访,还录制了短片。一想到在课堂上能与全体同学一起观看自己的影音成果,孩子们就兴奋得不得了,这份热情也感染了我,对这节活动堂课异常期待。
活动环节
本节活动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成果展示、开心辞典、票友论坛(课后延伸)。活动内容的设计突出了层次性,力求做到随着学生课堂接受能力的发展,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也步步推进。我现在就三个版块,具体说说教学过程:
1、成果展示由四个小组分别派出代表对本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写、说、画、唱相结合的展示。
⑴“戏曲知识”,其中自制脸谱,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⑵“戏曲与文学名著”,这一展示,拉近了学生与戏曲的距离。《谁说女子不如男》唱段的表演,更能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浓厚兴趣。
⑶“北国春城,梨园飘香”,简介长春戏曲文化的发展情况,播放参观各大剧院的短片,推介家乡戏——二人转。同时,也呈现出戏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树立爱我家乡、发扬民族艺术的强烈责任感。
⑷“当咖啡遇到茶”,即戏曲与流行音乐,让同学在时尚的蓝调、RB中品味戏曲。总结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就是永恒的。
2、开心辞典即戏曲知识竞赛,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巩固了戏曲知识又提高了口语交际及快速写作能力。此外,竞赛结束后,由优胜组派代表谈感受。这既是本次活动的主旨又是难点,即表达训练和人生观的引导。此时,学生一定会感悟到,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付出努力。所以,在这里,我会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在生活中团结协作、迎难而上的道理。
3、票友论坛本节活动课,是同学们前一阶段准备活动的成果展示,但决非最后的结果,在最后票友论坛中,我设计了几个话题,让学生课后完成作文,为下节的作文点评课做准备。
说课稿课件 篇11
课前准备
1、重新阅读本组几篇课文。
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
3、阅读成语故事书。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
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2、体会范例:
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3、迁移练习:
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4、拓展练习:
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方法。
二、日积月累
1、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
2、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3、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
4、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
5、当堂检查背诵情况。
6、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三、成语故事
1、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
2、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3、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
4、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两篇文章,供学生阅读。
说课稿课件 篇12
⑴字面谜:
①一条黑狗。
②兄弟二人差点当上兵。
③一条虫唱着歌。
④有水能养鱼,有土可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走遍天下。
⑵肢体谜:
(闪、闻、闭、看)
组员:祖国的汉字是多么有趣呀,它为我们的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刚才我们用文字制造谜语,我们还能利用人的身子、四肢来编字谜呢,有请我们组的×××同学为大家展示,大家可要认真观察,看看谁的脑子最灵活!
⑶图画谜:
组员: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意义深远,一幅图画也能隐藏着汉字,请看──(汕、雷、露、则)
⑷教师小结猜谜方法:
师: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个谜,大家敢来挑战吗?
图画:一次明朝的唐伯虎邀请了朋友祝枝山和文征明到他家做客,他们饮酒做谜。看──,唐伯虎出了这个谜让大家猜一个成语,同学们敢来接受挑战吗?
师把一只纸老虎贴到画有山的黑板上。──放虎归山
师从黑板上把老虎取下来。──调虎离山
字面谜:老师这还有几个谜,大家还有信心来接受挑战吗?
①一点一横长,一撇向西方,并排两棵树,栽在石头上。(磨)
②河边一蜻蜓,天上双雁飞。(汗、丛)
③再会(观)
(教师相机归纳三种猜字方法:组合法、象形法、会意法。)
2、趣味谐音。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几个特点:一、教师不仅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同时还关注活动的过程。二、多种方式猜谜法使这一环节的内容更加丰富,有反映出学生活动的成效。
三、教师的作用很好地发挥(如:归纳猜谜法、教师编制谜语让学生猜等)
组员:大家好,我们是趣味谐音小组,我们的成员有×××,我们小组收集了谐音对联与古诗。(小组读)
请同学们找出谐音字。
1、对联、古诗:
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
横批:缺一少十(衣食)
上联:刘伶饮尽不留零;下联:贾岛醉来非假倒。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师:不错,这些对联、古诗找得好,读得也有感情,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谐音笑话:
组员:听了我们的谐音对联,再来听听我们小组收集到的谐音笑话。
(生读。)
⑴一天,张兰在日记中写道:昨天我去赶鸭,在路上踩到一堆狗屎,我大吃一斤……老师给他写评语:海量、海量,没人拦你。
⑵那天在树下军训,教官对同学们说:第一排报数。他惊讶地看着教官,教官又大声说了一遍:报数!于是,他极不情愿地转过身去抱住了树。
组员:你们能说说你们发笑的原因吗?
3、歇后语:
组员:同学们,你们会接歇后语吗?谁敢来接受挑战,可以从中选择自己会的、喜欢的歇后语接一接。
飞机上做梦──()想入飞飞
老九的兄弟──()老十
梁山的军师──()吴用
一二三五六──()没四
组员:我再来考考大家,你们能从中找出运用了谐音的字吗?它应写为什么?(非、实、无、事)
4、歇后语运用:
师:老师也收集了这样的句子,大家读一读,看他们运用得如何?
⑴华强是我们班的乒乓球高手,我与他比赛,只能是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⑵张兰上课不再迟到了,真是新鞋换旧鞋──改鞋(邪)归正。
师:是呀,歇后语一般产生俏皮、风趣的效果,所以我们要注意在适当的场所才能运用,否则就会闹笑话。
评析:谐音字的运用确实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无限乐趣,学生收集的对联、古诗、歇后语、笑话让课堂增添了不少色彩。但是,如何运用是需要引导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用“读”让学生分享活动成果,突显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并把如何运用作为指导的重点,说明教师不忘“语文”。
⑶汉字医生:
师:谐音小组为大家展示了无穷尽的汉字奥秘,现在该把机会让给其他小组了吧,看汉字医院里的错别字医生已经迫不及待了。我们请他们展示。
组员:大家好!我们是错别字医生,我们的成员有×××我们的分工是×××。现在街道上和商店的广告、招牌,一些报刊等等出现错别字,污染了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小组在课外收集了一些街头、广告、作业中的别字,针对这些病例,我们进行了医治,可是我们也遇到了一些疑难杂症,那位同学来帮我们医治。
①出示街头、广告、作业中的错别字让学生修改。
②编顺口溜:
组员:为了防止写错别字,我们小组有高招,瞧,我们编了许多的顺口溜:
(快板)汉字汉字真奇怪,一笔一画很简单,一不小心就变样,怎样分得清听我唱一唱:辩辨辫瓣,有心能辨别,有言能辩论,有丝能扎辫,有瓜能开花。巳已己,全封巳,半封已,不封是自己。栽裁载,有木要用栽,有衣要用裁,有车要用载。同学们,写错字,小则闹笑话,大则毁千军,咱们千万要小心,要小心!
评析:一、语文学习要与生活、社会紧密联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错别字不仅说明教师在指导时有效地将活动引向生活、社会。同时,也很好地开发了课程资源。二、教师也注意到学生在书写时出现“别”字,往往是受谐音字的影响,因此,通过让学生当“错别字医生”、编顺口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不仅让“乐趣”得到充分体现,也让学生感受到规范用字的重要性。
⑷书法殿堂:
①古今书法名家展示:
师:的确,用错字,小则闹笑话,大则毁千军,所以我们不仅要写对汉字,还要写好汉字。它是祖先智慧的结晶。让我们再来欣赏这一小组给大家带来的书法作品。
组员:大家好欢迎到书法殿堂来,我们的分工是:×××
汉字的演变是一个悠久的过程,它凝聚着我们祖国5000年来的文化结晶,有着丰富的内涵。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感受汉字无穷魅力吧。
学生介绍收集到的古代书法家作品。
②认识欧、颜、柳、赵等古代书法家:
师:中国的文字历史悠久,在古代涌现了许许多多的书法家,他们为丰富祖国语言文字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是这边的几个书法家更应认识并记住他们。
初唐:欧阳修,他的字笔画纤细得中,给人爽利之感。
盛唐:颜真卿,他的字笔画丰满,横细竖粗、雍容壮伟,有大气磅礴之势。
晚唐:柳公权,他的字笔画细劲,棱角俊厉,结构严紧,然而他也是一位有骨气、一丝不苟之人,他曾被封为直谏大人。
宋朝:赵孟俯,他的字结构秀美,笔画圆润、温文典雅。
东晋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好友谢安等人相聚在浙江绍兴的兰亭饮酒赋诗,酣畅之余,一挥而就写下了这旷世佳作《兰亭序》。《兰亭序》的文笔清新、幽雅,行笔飘逸、秀美、精妙绝伦,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他堪称“天下第一行书”。
③展示本村书法爱好者的作品:
(区别、了解各种书法的字体。)
师:听了各个小组的成果展示,大家有什么疑问欢迎提出来。
(交流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有什么收获。)
评析:一、让学生欣赏书法作品不仅是美的享受,也让学生感受到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喜爱之情。二、展示本村书法爱好者的作品,又是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让学生交流活动过程中的感受、收获这是成果展示交流时应予积极关注的,因为,学生的体验、感受往往比其他“成果更重要”
三、畅谈感受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汉字王国尽情地遨游了一番,现在你有什么感受想与大家交流吗?
学生交流。
师:老师从你们的回答中深深地感受到你们对祖国汉字的赞美与喜欢,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出我们的心声吧,请打开课本88页,一起美美地读《赞汉字》。
四、拓展延伸
师:经历这次的活动,同学们的收获、感受、体验进一步丰富了,尤其是领略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也激发了同学们对汉字的热爱之情,现在,老师想听听活动之后,你们想做什么?
说课稿课件 篇13
学习目标
1、巩固本组学习本组课文的所得,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比如,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够被感动。
2、积累20个成语。
3、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朗读对话,畅谈发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师:请学生们自由大声的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想想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对话:
师:谁愿意说说自己的发现吗?
3、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
教师将学生发言归纳为:
⑴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设身处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读。
⑵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⑶要注意表达的方式。
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
⑴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人》)──直接抒发感情。
⑵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桥》)──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
4、回忆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
5、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给出实例体会,比如借景抒情,咏物抒情……
二、总结学法,课外拓展
1、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听说大家在课外也收集了一些感人的文章,请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学生出示自己平时阅读是比较喜欢的文章),老师提两点建议:
⑴朗读文章时,要入情入境地读,用自己的朗读打动听者。
⑵听的同学要边听边思考,这篇文章什么地方令你感动?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2、学生小组交流:
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朗读文章,学生交流听后感受与体会。
说课稿课件 篇14
昨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了神笔马良的故事,你们喜欢吗?
神笔神在哪里?你们听了故事有什么想法?
是呀,我们都想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来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有一首小诗表达了我们的愿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假如》
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小诗。
好,让我们来帮助小树吧。
出示: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朗读。
有了太阳,小树怎么样了?
出示:有了太阳,小树 -----------------。
4.在阳光里,小树笑了。让我们再为快乐地朗读第一段。
5.小树得到了帮助,下面我们来帮助谁?
朗读。读出遥远的感觉。
读这一句,小朋友们明白什么?想到什么?它为什么要飞这么远呢?
4.鸟妈妈飞呀飞,天黑了还没找到食物,还没回来,小鸟在家里怎么样?
朗读。
想象,小鸟在家里会怎样等待?
5.如果我们有一支神笔,会怎么做?
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6.许多有多少?鸟窝有多大?那么这里的许多能画多少?
对呀,鸟窝太小,其实画不了多少谷粒?可能一次就吃完了,或者二次就吃完了。那么怎么办呢?你们能不能想个更好的办法,让小鸟天天有吃不完的谷粒,鸟妈妈再也不用去寻食。(画一棵神稻,吃了会自己长出来。或者一棵神稻,只要说芝麻芝麻,我要谷粒,它就会长出来。或者画一个聚宝盘似的鸟窝,盘里会自动长出谷粒。)
7.小朋友们真有办法。下面我们再来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1.自由读,谁来说说西西的不幸?
它为什么失去双腿呢?
当西西看到小伙伴们……西西多么希望自己……多么希望自己……
2.我们忍心看着他天天流眼泪吗?
让我们来帮助他吧,读前五行。有感情朗读。
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还会帮助哪些人?
放苦难的画面。世界上有太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让爱心洒满这个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