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4篇

2024-01-09 15:54:17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下册数学教案

【#实用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4篇#】我为您特别挑选的“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期待给您带来惊喜。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编写教案课件时不能草率应付。如果教案课件写得好,可以避免教师遗漏重要内容。希望您能从中获益!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1.独立解答。

体育老师买了3个排球,每个40元,还买了2个篮球,每个62元,小学数学教案《三步计算应用题(一)》。一共用了多少元?(先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

解答后,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并订正。

2.比较题。

(1)菜场运来黄瓜8筐,每筐25千克,茄子12筐,每筐20千克,运来的黄瓜和茄子共有多少千克?

(2)如果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茄子12筐,改为8筐,其余条件和问题不变,应该怎样解答?

学生会出现的两种解法:

25×8+20×8 (25+20)×8

=200+160 =45×8

=360(千克) =360(千克)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哪种解法比较简便?

通过讨论明确,有些应用题,由于解题思路不同,解题方法就不同,而且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有的三步计算题可以用两步计算,这样使得计算比较简便。

同学们想一想,(1)题能否用两步计算?为什么?(从而明确由于两种蔬菜的筐数不一样,也就是当求两个积的和(或差)时,没有相同的因数,就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3.粮店运来25包大米,共重2500千克,运来40袋面粉,共重20xx千克,一包大米比一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1.新课引入。

复习题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如果问题不变,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使其为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怎样表示?(学生可能想到,四年级人数不直接给出,改为四年级比三年级少46人。这样改是合理的,但它不是三步计算题了,因此只能改成: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

教师点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应用题。(板书课题:三步应用题)

2.出示例3。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审题、理解题意。

学生读题后,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

每班40人

三年级:

每班38人共?人

四年级:

(2)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自己分析,并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交流,说出解题思路和过程。

分析:从最后的问题入手分析,要求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三、四年级各有多少人。但题中这两个条件都没有直接告诉,因此第一步先算三年级有多少人?40×4=160(人);第二步算四年级有多少人?38×3=114(人);第三步再把这两个年级人数合并起来,160+114=274(人)。就是要求的问题,即三、四年级的总人数。

教师板书:

①三年级有多少人? 40×4=160(人)

②四年级有多少人? 38×3=114(人)

③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274人。

刚才的思考方法是从问题入手,找出所需要的条件,然后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大家想一想,如果从题目的条件入手分析,那么题目中哪两个条件有密切关系?可以得到什么新的数量?

(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可以求出三年级有40×4=16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可以求出四年级有38×3=114(人);最后把两个年级人数合起来,160+114=274(人)就是题中要求的问题。)

3.反馈练习。

如果例3的已知条件不变,把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应该怎样解答?

全班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订正时说明是怎样想的。

小结:

我们解答应用题时,在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既要根据条件想问题,得到新的已知数量,也可以根据问题找条件,哪个条件是已知的,哪个条件是未知的,因此要先把未知的条件求出来。这两种分析方法是要经常用到的所以要切实掌握。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会正确判断2、3、5的倍数。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吗?你都喜欢些什么花?学生回答。

师: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马蹄莲10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习三第12页第7题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10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

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

那么:2的倍数的和(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和(还是3的倍数)。

师:同学们灵活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

板书课题: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

【归纳提高】

1.2、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3、5的倍数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

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

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

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 ),偶数有( ),是3的倍数有( ),是5的倍数有( ),同时是2、5、3的倍数有( )。

(2)的三位偶数是( ),最小的二位奇数是( )。

(3)同时是2、3、5的倍数的三位数是( ),最小三位数是( )。

【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做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8~12题。

【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3、5倍数的特征进行了练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实际上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课后作业】

1.阅读了解教材第13页练习三后面“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第114页的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和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的口算以及接近整百数的数乘接近整十的数的估算,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能应用这些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里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能力,会求出字母式子的值,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在计算中的应用,能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在计算中的应用,以及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在计算中的应用,以及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转眼又到了期末,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们的知识一定丰富了不少吧!你们能回顾一下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

2、请同学们先独立填写书上113页上的表格,填好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

3、小组交流。

4、班内交流:你学得最好的内容是什么?

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

你觉得有困难的内容是什么?

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吗?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先来复习“乘法和除法”的计算及“用字母表示数”。

二、复习乘法和除法的计算

1、整理与复习第1题。

(1)学生任选一组题独立进行计算,并在计算后组织比较;

(2)整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有关乘除法的简便笔算方法,巩固对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2、整理与复习第2题。

让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估算的意义和方法,并沟通估算方法与笔算方法的联系,提高计算能力。

3、整理与复习第3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每道题的特征,说说分别打算用什么方法进行 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3)集体核对,纠错并说明原因。

三、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整理与复习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交流各自的思考过程。其中,第(1)题要鼓励学生列出不同的式子,第(2)题要提示求字母式子值的书写规范。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困难吗?

教学内容:第115页5-8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乘法分配律,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这一节课,我们来复习混合运算和运算律,以及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

小组交流:在这几个单元中学会了什么?

班内介绍┄┄

提问:在这些单元中,哪些内容你们觉得有困难呢?(自由发言)

引入:希望大家认真复习,大胆提问,克服所遇到的困难。

二、复习混合运算

整理与复习第5题:

1、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集体核对

4、小结: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注意点。

三、复习乘法分配律

整理与复习第6题:

(1)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指名板演;

(2)集体核对,指名学生说说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3)小结:乘法分配律及其字母表示规律的方法(a+b)×c=a×c+b×c。

四、复习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

1、整理与复习第7题

(1)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2)集体核对,说说列式的想法;

2、整理与复习第8题: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扳演;

(2)集体核对。

3、小结。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在复习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吗?

推荐阅读

上一篇:个人辞职报告十三篇 下一篇:公司年度报告(锦集13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