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特洛伊电影观后感推荐12篇

2024-01-09 10:03:16 特洛伊电影观后感

【#实用文# #特洛伊电影观后感推荐12篇#】写起作品名观后感来就毫无头绪?我们可以将深深感受抒写在观后感中,写观后感是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重要手段,推荐一篇与“特洛伊电影观后感”有关的文章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请认真了解以下内容! 灵感来源于热门电视剧《爱情公寓》的作者田真真先生最新创作的小说《回忆式爱情公寓》,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这部小说通过对人际关系的刻画和对爱情的探索,让人深思人生和情感的价值。 首先,小说通过刻画不同个性的角色,展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你可以看到朋友之间的真诚相待、彼此鼓励和支持的情景;也可以看到争执和冲突的矛盾,甚至是背叛和嫉妒的阴暗面。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们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们反思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 其次,小说以情感为线索,揭示了爱情的多面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情观,小说中的角色们也各自经历了不同类型的爱情。大胆而激情的爱情、温暖而恩爱的婚姻、亲情和友情的情感,每一种爱情都有其独特的真挚和价值。通过小说,我们可以反思和审视自己对爱情的态度和追求。 最后,小说中的情节曲折有致,引人入胜。作者巧妙地布置情节,让读者一直保持着紧张、好奇的心情。同时,小说也在情节的发展中逐渐揭示出一些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让我们思考生活和人性的本质。 总之,《回忆式爱情公寓》是一部值得我们读后产生观后感的小说。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爱情的意义以及人生的价值。希望大家能够抽出时间读一读这本小说,与作者一同思考和感悟。

特洛伊电影观后感【篇1】

刚看完《特洛伊》,不错,推荐。每个人都刻画的个性鲜明,有血有肉,也去除了《荷马史诗》中神话的部分,使整部电影更为当代观众所接受。

海伦,斯巴达国王梅利内劳斯的妻子,古希腊第一美女,也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所谓的红颜祸水吧。她被来访的年轻英俊的特洛斯小王子帕里斯吸引,跟着他跑到了特洛伊,直接导致了这场战争。其实她也是无辜的,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只是她的身份比较特殊。梅利内劳斯表面上看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实际上他一直就想吞并特洛伊,海伦的出走正好给了他一个借口。

阿客琉斯,希腊第一勇士,没有人可以抵挡他,他参加特洛伊战争不为攻城掠地,不为金钱美女,只为青史留名,正如电影中他自己所说,他一生下来就是斗士。如果没有他,希腊军队早就被特洛伊人打跑了。就是这样一个人人敬畏的勇士,也有十分细腻的感情。他可以为布里塞伊斯(阿波罗神庙的女仆)而与梅利内劳斯翻脸,退出战争;可以为堂弟帕特洛克罗斯去和赫克托耳(特洛伊的大王子,帕里斯的哥哥)决斗,杀死赫克托耳后将其尸体托在战车后拉回营地;可以为普里阿摩斯(特洛伊国王)深夜独访军营的勇气而感动,把赫克托耳的尸体还给了特洛伊人。但他最后还是难逃宿命,在用木马计攻破特洛伊城之后,被帕里斯用箭射中脚踝而亡(希腊神话中,阿客琉斯是海之女神茜蒂斯与凡人的私生子,出生之后她就把阿克琉斯放在冥河中洗澡,成就金刚不坏之身,然而她一只手提着阿克琉斯的脚踝,所以没有洗到脚踝,从而成了阿克琉斯的命门)。

赫克托耳,特洛伊大王子,特洛伊第一勇士,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角色。在知道帕里斯私自带着海伦出逃斯巴达时,他就劝帕里斯把海伦送回去,他知道这会给特洛伊人民带来灾难;当帕里斯与梅利内劳斯在战场上决斗失利仓惶而逃时,他出手救了帕里斯,自己承担了责任;当他把帕特洛克罗斯错当作阿克琉斯杀死后,眼神充满了愧疚,并把尸体还给了希腊人;当阿克琉斯来复仇时,他明知自己不是阿克琉斯的对手,仍然出城迎战,最后被阿克琉斯刺死,充满了悲剧色彩。

还有布里塞伊斯、帕里斯、普里阿摩斯、奥德修、帕特洛克罗斯等等,都刻画的淋漓尽致。建议先了解一下希腊神话中关于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中的任务和情节。

特洛伊电影观后感【篇2】

“人们不断追求永恒的生命,于是我们问自己,我们的所作所为会名垂千古吗?在我们消失很久以后,会有陌生人听过我们的名字后好奇我们是谁吗? 会知道我们战斗时多么勇猛吗? 会知道我们的爱情多么伟大吗?“ 开篇的自问许是这场战争中每一个战士的疑问,许是阿基里斯的疑问,许是赫克托耳的疑问,许是我们的疑问。 这一生,选择安逸平淡的一生还是为了荣誉而战? 我想如果阿基里斯自问自己,心里回荡着的只有五个字:为荣誉而战!

阿基里斯和赫克托耳无疑是这部剧的两大主角,在两个都知道自己的命运之后仍选择直面命运。阿基里斯在出发前去见了自己的母亲忒提斯,虽然知道自己在这场战争中将会殒命,但攻下特洛伊城,将会是留下千古之名,就更加坚定了出战的信念。阿基里斯的执着、对荣誉的渴望和我国传统的听天由命不同,阿基里斯不信命运、不信众神,甚至在影片中不止一次地贬低众神,攻占特洛伊的庙祇,一剑斩断太阳之神阿波罗的金身塑身的头颅。这让我不禁想起《悟空传》的悟空——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就像前面大佬说的, 如果命运真的存在,如果改变不了那场命运,那为何不忘了那个结局呢?阿基里斯出发了,但他遇到了自己的软肋——布里塞伊斯,阿基里斯这一生杀戮无数,终于遇到了一位让自己平静下来的人,也许布里塞伊斯是阿基里斯的又一个“阿基里斯之踵”,阿基里斯在特洛伊城破之时,为了去寻找布里塞伊斯才被二王子帕里斯射中脚踝。

阿基里斯傲慢自大,说出了“Do not waste your life following some fool is orders.”(别为了一个蠢国王搭上性命)这种话,但就像国王阿伽门农所说:”阿基里斯目空一切,不会为任何国家效忠。“但阿基里斯的骄傲和野心让他心甘情愿戴上盔甲,对荣誉的追求和名垂千古的渴望难道不是另一个”阿基里斯之踵“吗?

最后,阿基里斯被王子帕里斯射死,其实,他也是被自己射死的,阿基里斯想要射向帕里斯的长枪举起又放下,布里塞伊斯教会他什么是活着,而他自己也走向了救赎。

特洛伊电影观后感【篇3】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古以来,爱情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经》开篇即言爱情。遍观古今中外,无论诗词曲赋,还是神话传说都少不了爱情的影子。或暗恋不得,或幸福相守,或轰轰烈烈,或平平淡淡,无论结局是好是坏,爱情都作为一种美而存在着。

《特洛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既是一部历史史诗,又是一个神话故事,更是一个爱情悲剧。当帕里斯和海伦相遇,或者更早以前,当帕里斯选择用“最美丽的新娘”换走“不和的金苹果”,命运的齿轮就已经转动。家国天下,爱情与责任,国家与个人都在这命运的齿轮中纠缠在一起,若想运行下去就必须舍弃一个,是爱情,还是责任?

海伦与帕丽斯的爱情虽然是凄美的,但他们的相识、相知、相许直至“死亡”,都是因责任而起。因为墨涅拉俄斯的不负责任,导致海伦的“出轨”。自始至终墨涅拉俄斯都没有尽到做丈夫的责任他没有把海伦真正的当作妻子,给与她一个妻子应有的尊严与宠爱,因此海伦爱上帕丽斯无可厚非。海伦也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王后,在爱情与国家之间,她选择了爱情,选择抛弃自己的国家子民跟帕里斯走。因为她一个不负责任的决定致使希腊有了与特洛伊开战的理由,致使万千人民失去家园,失去亲人,她的爱情代价太大。至于帕里斯,更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他风流多情,任性妄为,他招惹海伦,勾起海伦内心深处对爱情和自由的渴望,却忘了海伦不止是个有夫之妇,更是一个国家的王后,是一个不允许自己的尊严被挑战的人的妻子。他不负责任的将海伦带走,却将两个国家的人民置于战火之中。而他自以为是的将自己的国家与未来托付于一场与墨涅拉俄斯的必输的战争之中,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也许有人认为他为爱奋斗勇气可嘉,但建立在一个错误立场上的英勇却代表的是莽撞与失败。

有人说,帕里斯与海伦之间那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那么,他们的爱情所付出的代价该由谁来承担呢?是那些无辜的人民吗?

中国历史上也有无数牵扯到爱情与责任的故事,像纣王与妲己、周幽王与褒姒、唐明皇与杨贵妃,他们两两之间或许也存在着爱情,但却失了责任。人们记住的并不只是他们的爱情,更多的是那场爱情带来的灾难。当一个人的身上背负着更多的人的命运时,他的爱情就不纯粹了,在大爱与小爱之间,他们必须做出一个选择,而这个选择亦关系着不止两个人的命运。

爱情并没有错,错的是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海伦就错在爱上帕里斯。一场错误的爱恋,造成一个历史的悲剧,是命运的捉弄,还是上天的惩罚?

特洛伊电影观后感【篇4】

昨天晚上偶然间看到电视里播放电影《特洛伊木马屠城》,并被这部影片中反映的人类原始的崇尚真善美的情感所感染。也不由得由衷感叹,此片不愧为好莱乌巨资打造的史诗大片。

连我自己也记不清,几年前为什么会错过这部大片的放映,以至于昨天晚上是我第一次完整的看完这部影片,心中不免有一种“观看恨晚”的遗憾。

尽管特洛伊以再现当年希腊与特洛伊进行的旷世战争为背景,但此片导演却很巧妙的将这部影片区别于以往的战争片,因为在这部影片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血淋淋的战争场面,更有感人至深的爱国情、充满温暖的亲情和至死不渝的爱情,还有勇士间惺惺相惜的英雄气慨。让人不仅为宏大的战争场面所震撼,更为战争中人们在危难时刻表达的真挚情感所感动。

其实史书中记载的特洛伊战争是因众神间的争斗引进的,导火索是特洛伊小王子岶里斯拐走斯巴达王妃海伦,最初误以为影片会以这两个人物为核心展开。但出乎意料的是,影片抛开这些人们熟悉的情节,而从两个真正的勇士入手。一位是希腊战神--阿喀琉斯,一位是特洛伊大王子--赫克托尔。阿喀琉斯,个天生的勇士,在希腊享有不死战士之称,从未打过败仗,从不屈从于任何人,只为自己的心而战,为自己的名誉而战。但他在特洛伊战争中表现出的睿智、勇敢,对勇敢女祭祀坚贞的爱情,对表弟的疼爱与保护,对侍从的体恤。特别是最后他因赫克托尔杀死了表弟而与其决斗,将赫杀死,并将赫绑在战车后面拖回军营,后又因特洛伊老国王的请求归还赫的尸体,同时承诺,在赫大葬期间,12日不进攻特洛伊。这一切的一切,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旷世勇士,一个盖世的大英雄形象。完美的人物形象设计加上布拉德皮特的上乘演出,相信在所有观众心中都塑造了一个让人欣赏敬佩崇拜的大英雄阿喀琉斯。 赫克托尔,特洛伊的大王子,也是特洛伊最伟大的勇士。为保卫特洛伊和孝敬自己的父亲战斗到最后一刻。赫克托尔是冷静和智慧的,如果他那自私的弟弟听从他的劝告,尽早把海伦送回斯巴达,也许特洛伊就不会发生战争;如果特洛伊国王,也就是他的父亲不盲目相信什么神的旨意,而是听从他的劝告,不去主动进攻希腊联军,也许特洛不会遭受毁灭之灾。赫克托尔每次都能准确的判断局势,但他却因对父亲与弟弟的爱而任由他们将特洛伊带向了灭亡,自己也为特洛伊,为他的父亲和弟弟而战死。如果赫克托尔没有死,他将会成为特洛伊最伟大、最英明的国王。

一部经典的影片应该是,每当你想起它的时候,会有一些人或事让你回味,并且这些人或事会久久地萦绕在你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特洛伊》做到了,因为它让人们记住了那场旷世的战争,记住了两位旷世的英雄。

特洛伊电影观后感【篇5】

碧蓝色的海面上千万只军舰进发,高大坚固城墙的神殿门前用黄金铸就的太阳神阿波罗雕像,巨大的特洛伊木马,在火光中被烧毁的特洛伊古城,美丽的海伦以及英俊的特洛伊小王子帕尔斯,即英勇善战又似水柔情的英雄阿客琉斯,以及具有责任感和远大理想与胸怀的特洛伊的大王子郝斯托尔,这一切都是电影《特洛伊》的看点。

影片开始,第一个场景挺抓人的,弥漫着肃杀气氛的古战场,两军对垒,剑拔弩张。背景音乐是一个女声的吟唱,婉转悠扬,一种空旷辽远的味道。

紧接着主要人物一个个登场,阿喀琉斯、海伦、赫克托尔、帕里斯、特洛伊国王。

特洛伊国王是我觉得最出彩的角色。最初的打动是在海伦返回特洛伊时,老国王用春风般的笑容迎接了这个他明知将会给特洛伊带来巨大灾难的被儿子引诱到走投无路的可怜女人,只是淡淡说了一句:“这是神的旨意。”那份善良和笃定实在让人钦佩。在小儿子帕里斯不顾尊严从海伦丈夫的刀下逃生时,他表现出的是一种焦虑,他渴望的是儿子站着死去,而不是跪着求生,人的尊严和特洛伊的荣誉比生命更值得捍卫,这时他是一个国家伟大的君主。而在深夜跪在阿喀琉斯面前祈求要回赫克托尔的尸体时,他却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父亲,平静的话语让人更能真切体会到他的肝肠寸断,这种外表平静和内心痛苦的巨大反差制造出了很强烈的悲剧效果。而给人留下最深印象还是在特洛伊覆灭时,他目光中喷射出的绝望、悲愤和自责,这样一个戏剧化的眼神似乎比火海中正遭受希腊人屠戮的特洛伊更让人心碎。

电影艺术运用精彩的画面、丰富的语言来讲述故事,运用先进的技术记录人类成长的历史。然而在人类童年期的荷马时代,正是像荷马这样的流浪艺人,将史诗与音乐艺术相结合,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记录人类成长的历史。电影《特洛伊》整体充满了史诗的艺术感,一方面,以画面语言展示着古希腊人所创造的璀璨文化——建筑、服饰、国家。另一方面,则以音乐作为贯穿整段历史的灵魂,昭示着古希腊人的信念、审美以及他们的命运观。

影片中巧妙的运用女声哼鸣的音乐主题贯穿影片始末,营造了一种悲剧性的气氛。四声调式的运用及多次转调,形成了特殊的希腊式和声。灵巧的转音充满了异域风情,又如天籁之音。在电影的开场及片中每一位英雄面临死亡的时候,主题音乐的哼鸣便会响起,犹如命运之神的无奈叹息,又如无辜的女人们对战争的控诉。这样的设计相当巧妙,也非常符合古希腊文化中的悲剧情结。

与之对应,影片中还有一个激昂的英雄主题,而这一音乐主题又集中的运用在阿喀琉斯身上。从开端到阿喀琉斯征战,一直到阿喀琉斯走向死亡,这种激昂的音乐主题一直伴随着他,充分的表现了英雄的英勇无畏和无上的光荣。他象征着古希腊人对命运的抗争。

《特洛伊》中的场景音乐是以一种音乐交响诗的形式展现给我们的。其中尤其精彩的是表现战争场面的几处配乐。选用交响乐来表现气势恢宏的大场面再合适不过。

阿喀琉斯带领希腊联军与特洛伊人的首次交锋是影片中最精彩的部分。这段音乐是运用奏鸣曲式的交响诗。以阿喀琉斯的个人主题音乐作为引子,进而发展为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在配乐上以铜管乐器做为铺垫,营造整体气氛,以木管和弦乐奏出主题,表现希腊人必胜的信心和英勇。副部主题以尖锐的管乐呈现,表现赫柯托耳带领特洛伊人准备迎战的紧张气氛。在两军交锋时,音乐进一步展开,两个主题交织在一起,表现了双方大军都英勇作战,奋勇抗敌。希腊人步步逼近,特洛伊人则紧张而有序地抵抗。两个主题难分难解,经过一番较量后,阿喀琉斯的主题越演越烈,明显压过了特洛伊人的音乐主题。最终以阿喀琉斯的英雄主题结束,暗示希腊人初战告捷。

管乐器在这里充分展示了男性的勇敢之美。交响诗向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壮观场面。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力量和激情,就像战争中英雄的每一次挥剑。

有人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盲人的眼睛是最好的,他们是用心看人,能看穿世间的一切本质,能够参透上帝的思想。古希腊的荷马正是这样的盲人,他命运悲苦,背着里拉流浪一生,脑子里却装满了古希腊和爱琴海伟大而渊博的文明,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音乐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让我们透过电影,透过网络,透过一切现代技术,用心欣赏这份上天的恩赐,用心去感悟生命。

这部片子使我对荷马史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好好看看的冲动,呵呵,至少以前记不住的名字分不清的人物现在搞得差不多了,这也许是最大的收获了吧。

特洛伊电影观后感【篇6】

《特洛伊》是由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执导,由美国 / 马耳他 / 英国制片,片长163分钟 / 196分钟(导演剪辑版),2004-06-12(中国大陆) / 2004-05-14(美国)上映。

在浪漫壮观、引人遐思的古希腊,奥林匹亚众神与人类之间的爱恨传奇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而在这其中,荷马史诗《伊里亚特》所记录的特洛伊之战更是后世剧作家与观者反复演绎的经典作品。当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奥兰多·布鲁姆 饰)受希腊斯巴达国王之邀赴宴之际,却迷恋上了国王的妻子海伦(黛安·克鲁格 饰),对方倾国倾城的容貌让他不能自已,遂将海伦带回自己的国家。此举引发了希腊诸国的愤怒,在迈锡尼国王阿伽门侬(布莱恩·考克斯 饰)的号召下,一支强大的联军浩浩荡荡向特洛伊挺进。在随后长达十年的战争中,阿喀琉斯(布拉德·皮特 饰)、奥德修斯(肖恩·宾 饰)、赫克托尔(艾瑞克·巴纳 饰)等英雄各逞英豪,谱写了荡气回肠却又令人扼腕唏嘘的传奇史诗……

本片荣获2004年青年选择奖最佳男主角奖(Brad Pitt)。

荡气回肠,史诗大片,再次重温。刚刚看过了斯巴达300勇士,再看这部片子也和斯巴达有点关系。不过,角色已经从保卫国土转换为进攻别国。原因是斯巴达的王后被人家带走了。这就是著名的特洛伊的故事。

小时候,我很迷古希腊的神话人物,总是幻想能成为战神阿瑞斯,念念不忘女神雅典娜。虽然我一直搞不清楚众神的关系,只是大概知道宙斯类似玉皇大帝,赫拉类似王母娘娘,诸如爱神、太阳神阿波罗、海神波塞冬等等。大学时想好好研究一下,于是买了一本古希腊神话传说,结果翻开就是看不下去。于是这么多年就拖下来了。还是通过电视电影观看诸多希腊神话的题材,才有了多一些的了解。

阿喀琉斯一直最能打的战士,唯一的弱点就是脚踝,最后就是死在这一点上。如同我国武侠小说中描绘的某高手天下无敌就是有一个弱点,最后被对方知道,死在这一点上。赫克托耳是真正的男子汉,是真英雄,有情有义,有胆有识,是非常好的国王接班人,非常遗憾的与阿喀琉斯决斗而死。

美丽的海伦不知所踪,十年战争为她而起,红颜祸水是发动战争很好的借口。想想吴三桂冲发一怒为红颜,也不失英雄气概。

永远不能放松警惕,即使在胜利之后,特洛伊木马屠城教训要牢记。

特洛伊电影观后感【篇7】

希腊神话故事既美妙神秘,又丰富有趣。这些极具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的故事中,很大一部分是关于英雄的传说。可就是,各位神仙的名字实在让人犯晕,更别提神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了。

本片删繁就简,将故事中的“神”变成了有七情六欲的人类,将长达十年的战争浓缩成几个经典片段,展现了一部悲壮又感人的史诗般巨作。

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由外入内的震撼力。

场景恢宏壮阔,万军鏖战画面惊心动魄。尤其是最后特洛伊的屠城镜头:婴儿被无情抛下、妇女惨遭蹂躏、无数百姓瞬间失去性命、整座城市化为火海⋯⋯将视觉震慑发挥到了极致。

让我由内心深深受到震动的,是特洛伊老国王深夜独自来到敌军营帐,跪求阿喀琉斯还回爱子尸体的那场戏。虽然一直认为“可怜人必有其可恨之处”,但这段戏在老戏骨彼德·奥图的演绎下,真切感人。大王子赫克托耳在剧中的形象本就完美出色,令人肃然起敬。在这里,观众积压了许久的悲伤情绪,随着老国王的一跪,达到了顶峰,不知不觉中泪水已满眶。

本片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显然不是那个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小王子,而是布拉德·皮特扮演的阿喀琉斯。皮特那个时候真年轻呀!俊美的脸庞配上健硕的肌肉,浑身如散发着金色的光芒。阿喀琉斯英勇善战,却有着与生俱来的悲剧气质。他遇到自己真正爱的人后,曾一度也想回归故土,曾也想过平凡人的生活,却最终难逃宿命。他说:“每一刻都稍纵即逝,生命因为有限而显得更加美好。”

人呐,有时候如此强大,有时候又这么脆弱。

特洛伊电影观后感【篇8】

当事实变成了传说,那我们就出版传说把·····

这将是一段史诗,如果将它幻化为传说,那么就赋予它一段符合传说的评论把。

是否可以简单的将这首悲歌的启奏交给一个女人呢,名为海伦的美女,由她奏响,演奏了这曲恢弘壮丽的悲歌。一个女人让世界为之疯狂,为之颠覆。这样的世界是如此的浪漫,不免单纯,纯粹的有些可爱。

美女是上帝的创造物,不懂得欣赏的人是要遭到天谴的。即使是因此招来无端祸乱的特洛伊人民,在见到海伦的那一刻,也为她的美貌及高贵的气质而倾倒,将她奉为圣女。海伦,你究竟有多美,我愿一睹你的芳容,即使从此万劫不复。

海伦看到了百花斗艳,蝴蝶双飞;也看到了流莹点点,蝉鸣声声;她看到了黄叶纷纷,落花阵阵;也看到了冻雨连连,霰雪飘飘····你在惊叹四季的美,岂知我在留恋你的美。

试想谁能预料十年征战,死伤无数,一个简单的木马就成功的让特洛伊人民在热情的怂恿下,丧失理智,自己凿开了城墙。

一部恢宏的史诗竟然是这样的结局!英雄丧失斗志,美人孤独恐慌·····不管是胜者还是败者,这段史诗的落幕都太荒凉了。

即使爱让人罪恶滔天,如此万劫不复,仍将爱下去。

特洛伊电影观后感【篇9】

助荷马那传奇的的史诗《伊利亚特》发生在那遥远的年代光荣而又伟大的特洛伊之战还在人类的记忆之中流传。江山美人的美丽故事总是人们的最爱,爱美人不爱江山不只是东方的专利。那浪漫的血液在西方也是代代流传。从那英俊的特洛伊王子多情的帕里斯到日不落帝国的君王爱德华,无不是多情的种子。也许在美丽的童话中最后的结局肯定是王子与公主永远幸福生活在一起,永永远远的的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不幸的现实却是就算王子与公主没有外力的干扰的,王子也会慢慢发福不复往日的英俊,而公主也会红颜逝去,不再青春年华。无情的岁月会摧毁一切美丽,带走一切的美好,人世间谁又是岁月的对手。岁月呀!多少帝国化为灰烬,多少英雄成为冢中枯骨。何况是浪漫了,然而更何况,英雄与美人不得见白头。

那不屈的意志在特洛伊的城头飘荡,那豪迈英勇的风云又是希腊联军不愿放弃的荣誉,血与火的征途注定着一方的灭亡。英雄们注定在战争中陨落,因为这场战争注定名垂千古。正如阿喀琉斯的母亲说道“如果你不去,我可以给你找个妻子,然后生个儿子。等你死后你的儿子还能记的你,可是等你亲近的人都死后你注定会淹没在历史的红尘中。而你去了特洛伊虽然你会死亡,但是那无尽的荣誉会让人们世世代代记住阿喀琉斯的英名。”是呀,雁过留声,人死留名。是英雄男儿就不得不走向战场,那才是男儿驰骋的舞台。哪个男儿有希望默默无闻。不正是功名马上得,那就去吧!

战争注定是英雄们的舞台,无论政治家有多少阴谋诡计,战争的胜利总要英雄们一刀一枪的拼杀出来的,决定战争的因素也许很多,但是绝对实力肯定是决定性因素。特洛伊战争双方的男子汉都不亏是男子汉的称呼,那么谁又是他们之中最杰出的英雄了。是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吗?我想应该是的,两个渎神着,然而两个人性格又截然相反,更是在不同的阵营。这是两个有着瑜亮情结的人物,然而两个人命运有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赫克托耳死,阿喀琉斯也活不成。

赫克托耳无疑是英雄,一个完美的英雄一个坚强不屈的热血男儿。“敬奉你的神明,保卫你的土地,热爱你的女人。”这是这个王子的准则,这位特洛伊王位的继承人,特洛子的城墙,特洛伊第一勇士无疑是一个完美的人物。他敬重他的父亲,热爱他的人民,忠诚于他的妻子。就算对他那个浪荡子兄弟他也是爱的真诚。一句“you are my brother"是电影中最让我动情的一句话。虽然帕里斯是一个浪荡子,给特洛伊带来了灾难但是赫克托耳并没有责怪他,一句你是我的兄弟生活千言万语。尽管这是朴实的一句话,但却是时间最动人的一句话。

赫克托耳无疑是个悲剧英雄,连死后的尸体都被敌人侮辱。在与阿喀琉斯的战斗中,明知道自己不是阿喀琉斯的对手,但是为了特洛伊人的荣誉,为了自己男人的尊严,毅然走上了战场。大概正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反。为了家国而舍弃生命,赫克托耳无愧英雄的称号。特洛伊的王子,尽管岁月流逝,却没有带走你的名字与英雄的事迹。

如果说赫克托耳上战场是为了责任,阿伽门农上战场是为了利益。那你又是为了什么了?我的战士阿喀琉斯,请允许我用战士而不是英雄来称呼你。你是天生的战士,天生你就属于战场,属于不甘于寂寞的战士。你为的是什么了,荣誉,对荣誉。作为希腊最杰出的战士你需要荣誉。那就让特洛伊战场来给你荣誉。有人说温柔乡是英雄冢,当你在那美丽的特洛伊公主的哭诉中打算返回希腊时。你的挚友阵亡了,你不的不拿出披挂继续走上战场。你打算复仇后带着心爱的姑娘远离尘世,可是除了战场你还能去哪里。于是神收走了,你的生命。你死于帕里斯之手。

这是一个远去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的时代,尽管远去了,但是英雄的实际还在时间飞扬,我们还在谈着他们的事迹。

特洛伊电影观后感【篇10】

在希腊神话里,为什么“阿喀琉斯”这个人物会这么有名。今天就来剖析一下这个原因。

首先,他是特洛伊战役一个重要人物,而特洛伊战役又是一个类似于封神榜一样,是神与神之间对抗,人与人之间战争的代表战役,特洛伊木马这个故事又是家喻户晓。归功于这样一个有名的战役。

他有一个有名的典故。“阿喀琉斯之踵”任何一个强者都会有自己的致命伤,没有不死的战神,

他是一个人和神的产物,不管是古今中外的神话故事,总是把凡人和神的结合,作为重中之重,传为佳话。好似这样的结合,人就有了神的能量,也兼备了人的特质。

这个根源是这样的,一个神格不怎么样的宇宙大帝宙斯,把自己的情人海洋女神忒提斯嫁给了希腊其中一个国王泊琉斯,因为预言说过,女神的儿子将会超越自己的父亲,而宙斯自己包括其父亲都是杀父夺位之人,所以害怕自己儿子也来这一事,所以把情人海洋女神忒提斯嫁给了凡人,所以她的儿子再强,也只是凡人。

关于阿喀琉斯的刀枪不入,有两种说法:她母亲把儿子放在天火中燃烧,要把父亲遗传给他的人类成分烧掉,使他圣洁。因为母亲手提着他的脚踵,所以除脚踵之外全身刀枪不入,这个孙悟空有点像。另外的一种说法是,阿喀琉斯的母亲在他小的时候把他拿到冥河里涮,由于他母亲是拿着他的脚踵倒着涮,因此阿喀琉斯除了脚踵之外全身刀枪不入。

所以他刀枪不入又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这就是作为一个英雄人物最必要的一个特征。

有弱点就显得更接近与人类,感觉好莱坞最喜欢这个题材,好像觉得这样的就有了神的强大也有了人性化的弱点,有了喜怒哀乐,有了七情六欲,也有了衰老和死亡。又保留了神对人类的向往。好像中西神界都有向往人类的例子。

阿喀琉斯也是希腊战场上最伟大的英雄之一,所以他的半人半神,他的致命弱点让他成了最有名的英雄。

在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无疑是塑造的最成功的一个英雄人物。有血有肉,桀骜不驯。

他骁勇善战,重视友谊,有情有义,重视荣耀与尊严,希望名垂千古。

他也冲动傲慢,残暴鲁莽。

不得不提他的对手,另一个英雄人物和他一样有王子身份,都是本国第一勇士的赫克托尔,

与为了荣誉,为了友情,为了永垂不朽而战的阿喀琉斯不一样

赫克托尔确是为自己的国家名族而战,他爱戴自己父亲,保护自己的弟弟,更爱护自己的妻儿,守护自己的国家,虔诚自己的信仰,他尊重对手。而赫克托尔好似更大义凛然,接近于完美的暖男形象,也是希腊故事中最为专情的男子。

赫克托和阿喀琉斯都是英雄,都是悲剧英雄,阿喀琉斯明知自己会在特洛伊战争中战亡,依旧参战。而赫克多尔明知是场不能赢的战争,依旧奋战。

关于阿喀琉斯的文学作品已经不缺乏,因为他本身就有鲜明而又复杂特征。他是一种人物传奇。

而赫克多尔又是代表另一种价值观的英雄主义。更像是一种形象,一种精神领袖。

文学色彩的下的英雄主义特色,总是带着我们个人品味的喜爱,源远流长,喜闻乐道。

特洛伊电影观后感【篇11】

在浪漫壮观、引人遐思的古希腊,奥林匹亚众神与人类之间的爱恨传奇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而在这其中,荷马史诗《伊里亚特》所记录的特洛伊之战更是后世剧作家与观者反复演绎的经典作品。当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受希腊斯巴达国王之邀赴宴之际,却迷恋上了国王的妻子海伦,对方倾国倾城的容貌让他不能自已,遂将海伦带回自己的国家。此举引发了希腊诸国的愤怒,在迈锡尼国王阿伽门侬的号召下,一支强大的联军浩浩荡荡向特洛伊挺进。在随后长达十年的战争中,阿喀琉斯、奥德修斯、赫克托尔等英雄各逞英豪,谱写了荡气回肠却又令人扼腕唏嘘的传奇史诗……

爱情带来了战争也结束了战争!在最后阿喀琉斯奋不顾身的去找那个女人着实感人啊。在恶毒的人也有心软的地方。只是纠结为什么那个女人不去为阿喀琉

斯挡一箭呢?好像期待他们能在一起,或者那个女人跟阿喀琉斯一起死去。观看电影《特洛伊》始终是一个平静的过程。没有悬念,没有巧合,甚至没有过多的出人意料。究其原因,我想是由于对《荷马史诗》的内容和情节早已耳熟能详。特洛伊战争几乎完全来自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女神忒提斯的婚礼没有邀请离间女神厄里斯,怀恨在新的她将一个刻有"赏给最美者"的苹果丢在婚宴上,这引起了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阿西娜,爱与美神阿佛洛狄忒只的争吵,为他们评判的帕里斯将苹果给了爱神,于是,另外两个女神发誓要向特洛伊人抱负。希腊的皇后海伦被特洛伊王子夺走,这成了双方交战的导火索,除了1000只战舰和双方的20万大军之外,奥林匹斯众神都加入到这场大战之中,战争持续了10年,双方都损失巨大,在最后阶段希腊方面的奥德修斯设"木马计"攻破了特洛伊的城池,海伦又被带回希腊。

就像荷马自己说的那样,阿喀琉斯的愤怒是整部史诗的主线,影片的第一主角仍然是阿喀琉斯。电影也是以阿喀琉斯的出场而掀开帷幕的。这是典型的好莱坞式的开端。两军交锋,势均力敌,各不相让,恰恰需要一个超人式的人物出现来打破僵局。而阿喀琉斯正是这个创造奇迹的关键人物。当主帅传令召他出阵时方知他并未在队伍中,便火速令人回去请他出战。孰料我们的英雄此刻却在自家的纬帐中睡眠正酣。闻听前线有难后仍不慌不忙地更衣披挂,搬鞍认镫。通过这一系列的铺垫已经在观众的心里营造出了一种强烈的期待和渴望。到这里,导演已经很成功地完成了对阿喀琉斯这一英雄人物的初步塑造。这样一个开头尽管充斥着强烈的美国风格,但却很好地避免了史诗中众神争夺金苹果的冗赘的开篇。此之谓编剧的聪明之处。这个开头真是相当精彩。但是若再想影片中寻找类似的精彩之处却寥寥无几了。

用电影手段重新诠释经典历来是件不讨好的事情,稍有不慎便会招致失败。影史上成功的例子虽然不少但失败的例子也有很多。这部史诗巨片《特洛伊》是否真的重现了史诗应有的恢弘魅力和气质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史诗原作中一切皆由神安排,人类逃不脱神的掌控。其实整个特洛伊传说的悲剧色彩,也正在于此。但是在电影中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把布拉德·彼特扮演的阿喀琉斯以及奥兰多·布鲁姆扮演的帕里斯视为神而不是人。他们的一举一动,言谈举止无一不体现出人类的特质。因此在影片中,所有的神都已经人化了。这个问题不知是否应该归咎于导演。

此外,影片中的众多人物也有许多问题。首先是特洛伊皇后海伦。原作中把她形容为天下第一的美人,但是到了电影中,演员本身的气质不足以表现出美女海伦的全部风采,相貌平平不说,单是寥寥的几句平庸台词就让人感到希腊与特洛伊两个国家因为她而发动持续十年的战争是多么荒唐无比的事情。其次是我们的第一英雄阿喀琉斯。阿伽门农要想胜利,只有依靠勇士阿喀琉斯——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士。傲慢、反叛又不可战胜的阿喀琉斯向来只是为了自己的荣誉而战,他对名声的追逐永不厌倦,这是他才是高举阿伽门农的旗帜攻打特洛伊的真正原因,然而突然降临的爱情决定了他的命运。阿喀琉斯给我的感觉总好像是前后判若两人,人物性格发展得有些太过突兀了。为了国家的纷争而退隐山林,为了兄弟的惨死而怒向刀丛。虽然原作如此但剧情发展得总是显得突然而缺乏条理。褪去神话的光环,单纯表现阿喀琉斯的英勇,一个四肢发达,头脑极度简单的形象便取代了原作中真正的、核心的英雄,同时削弱了他的悲剧英雄色彩。

总体而言,影片有些穷途末路之感。这也是好莱坞电影发展所必须要面对的`关键问题。但是荷马的巨作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影片的不足。希腊不仅仅在思想及科学领域点燃了西方文明的火花,那个人神共存的世界,同样为艺术奠定了根基。尼采用一本书,论述了艺术的根源便是悲剧性,而这悲剧性恰恰来自于希腊的文化。那些传说,那些被诗人们所吟唱的神与英雄的悲壮事迹,成为整个希腊乃至世界的财富。显然,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特洛伊电影观后感【篇12】

看完这部电影,也许很多人都为着阿里客斯的死而伤心悲愤,可是Hector的死亡则更具有悲壮的色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着国家的安定,为了臣民的尊严,为了他身上担负着地太重太大的责任,明知结局已定,却还愿拼尽一己之力,一人之躯,战斗到最后一刻。

Hector,人慈心善,勇敢与谋略并存,爱护妻儿,保护兄弟,守卫国家。

他既是妻子的丈夫,儿子的父亲,又是弟弟的兄长,父亲的儿子,更是国家的捍卫者,国民心中最坚固的城墙。他既不像阿里客斯是一个半人半神,除了死门刀枪不入,也不像渥波锡是一国之王,坐拥精兵强将,幅员辽阔,他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有感情,有弱点,血肉之躯没有一点独天的优厚,身为一个大王子,既没有什么特权还要背负着更大的责任,可是他无怨亦无悔。他的特洛依第一勇士的称呼,远比别人来的要艰辛,他不似阿里客斯从小被天神庇佑,一路顺畅的取得各种荣誉,而他呢,为着这么个结果一次次受伤,咬着牙,流着血,被肩上担负着的责任鞭笞着成长。谁也不知道为了这个结果,他付出了多少努力,流了多少血与汗。他仅仅是为了这样一个称谓吗?这可笑又单薄的称谓吗?不!当然不是。 他只是想要变得强大一点,再强大一点,强大的可以保护自己的国家与臣民免受战争之苦,俘虏之辱为的是孩子可以快乐无忧地成长,妇女老人可以安全稳定地生活,国泰民安,不只是说说而已,它需要的,他都去努力了。

一想到他的死都会觉得特别心疼,“你可以不去的啊!”,他的妻子问,他的孩子哭,是的啊,他本可以不去的啊,不去那一场必败无疑的决斗,和妻儿在一起,可是他是Hector,他从来不是为自己而活,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不得不战。

若一直安定下去,他必将成为一个好的国王,带领着他的子民们幸福安稳地生活下去,可是他死了,他的城他的国家也没了。

推荐阅读

上一篇:期末家长会班主任主持词(通用5篇) 下一篇:蜗牛教案范例六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