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化学教案(范例15篇)

2024-01-07 10:21:14 化学教案

【#实用文# #化学教案(范例15篇)#】制作教案课件是我们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每天我们都会准时准质地完成。无论是用于教学还是教案制作,教案课件都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下面编辑为大家整理了精心准备的“化学教案”,快来看看吧!

化学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能力目标: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二,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五,实验准备

药品:铁片、铜片、铝片、黄铜、铜

仪器: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内容

1,【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得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 2,【新授课】

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

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

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

化学教案(篇2)

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概览: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及其单位——mol,了解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及其单位。

教学过程 :

[引入] 复习C + O2 =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取12gC和32gO2反应,而无法只取1个C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那么12gC中含多少个C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习“第三章  ”。

物质的组成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怎样与宏观的便于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呢?科学上采用将它们联系的。

[板书]第一节 

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板书]一

1.  及其单位——mol

基本物理量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强度

热力学温度

发光强度

单      位

千克

安培

摩尔

开尔文

坎德拉

符      号

m

kg

s

A

mol

K

cd

[讲述]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表中分别列出了它们的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从中可以看出,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强调:1、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用符号“n”表示。

[设问]正如1kg有多重,1mol有多少个微粒呢?

[板书]  2,的基准

请大家从教材45页的第二段中找出答案。

[投影] 阅读提纲:

1、0.    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多少?

2、多少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与1mol粒子中的粒子数目相同?

3、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        常数的值,该常数的符号为       ,其近似值为         mol-1。

[讲述]规定: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A,通常使用6.02×1023

mol-1这个近似值。

[投影]:做以下几个练习

1.0.5 mol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

2.2 mol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        个氢原子。

3.1 mol H2SO4中含有        个H2SO4分子,        个硫酸根离子。

4.1 mol HCl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它们的各是多少?

5.1个水分子中有        个电子,1 mol H2O中呢?

讲述:使用摩尔表示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

[讨论] 通过上述练习能否总结出(n),粒子数目(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三者之间的关系?

[板书] 3、与粒子数目之间的换算

n=N / NA

[投影练习]

1、1mol H2O含      个H2O;      mol H       mol 质子。

2、0.5 mol H2SO4中含      个H,      molO,       mol 电子。

3、0.2mol H3PO4有相同H原子数的HNO3为            mol,有相同氧原子数的H2SO4有             个 ,有相同的分子数的HCl 有           mol,有相同原子总数的NH3              mol。

4、0.2molNaOH含Na+           mol, 含OH-            mol, 与        mol  Ba(OH)2所含OH- 相同。

5、在MnO2 + 4HCl =MnCl2 + Cl2 + 2H2O中制取2molCl2,需        molHCl,  其中有         molHCl被氧化。

化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2)了解合成氨生产的一般流程和反应原理、反应条件等。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合成氨生产条件的分析和选择,使学生了解应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2)通过用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化学平衡理论选择合成氨反应条件,培养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归纳能力。

(3)通过合成氨对工业、农业等领域的重要作用的教育,让学生理解化学对于改善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

1.在现代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生物化工等生产中,大多数产品的合成往往需要使用的主要化学反应条件是()。

(A)高温(B)高压(C)催化剂(D)高温、高压、催化剂

2.将 V 1 L的H 2和 V 2 L的N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总体积为 V 3 L(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生成NH 3的体积是()。

(A)( V 1 + V 2 -V 3)L(B)( V 1 +V 2 +V 3)L

(C)( V 1 + V 2 -2 V 3)L(D)[ V 3 -( V 1 + V 2)]L

3.在某合成氨厂合成氨的反应中,测得合成塔入口处气体N 2 、 H 2 、 NH 3的体积比为6:18:1,出口处气体N 2 、 H 2 、 NH 3的体积比为9:27:8,则氮的转化率为()。

(A)5%(B)50%(C)25%(D)20%

4.下面是合成氨的简要流程示意图(如图2-4-1):

沿x路线回去的物质的是()。

(A)N 2和H 2(B)催化剂(C)N 2(D)H 2

5.工业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反应合成尿素。已知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水反应产生H 2和CO 2,H 2是合成氨的原料,CO 2供合成尿素用。若从充分利用原料的角度考虑,选用____物质作原料较好。

(A)CO(B)石油脑(C 5 H 12 、 C 6 H 14)(C)CH 4(D)焦炭

6.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NH 3的体积分数为25% 。若反应前后条件保持不变,则反应后缩小的气体体积与原反应物体积之比是()。

(A)1:5(B)1:4(C)1:3(D)1:2

7.在3H 2 + N 22NH 3反应中,使用催化剂的理由是()。

(A)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没有催化剂该反应不能发生

(C)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遏止逆反应的发生

8.总压强为3.0 × 10 7 Pa时,氮氢混合气体(体积比为1:3)通入合成塔,反应达平衡时的压强降为2.5 × 10 7 Pa 。则平衡时混合气体中氨的体积分数为()。

(A)35%(B)30%(C)25%(D)20%

9.将2LN 2和6 LH 2充入密闭容器里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2L,计算:

(1)平衡时,混合气体里各气体物质的质量分数。

(2)N 2转化为NH 3的转化率。

(3)混合气体中NH 3全部被0.005L水吸收,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氨水的密度为0.96g/mL,气体在标况下)质量分数是多少?

10.某温度下,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 2和3molH 2,使合成氨反应达平衡,平衡混合物中N 2 、 H 2和NH 3的物质的量分别用 m 、 n 、 g mol表示,如果温度不变,只改变初始物质的加入量,而要求 m 、 n 、 g 的值不变,如果用 x 、 y 、 z 表示所加入的N 2 、 H 2和NH 3的量,那么 x 、 y 、 z 应满足:

(1)若 x =0, y =0,则 z =-____mol 。

(2)若 x =0.75mol,则 y =____mol, z =-____mol 。

(3) x 、 y 、 z 应满足的一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用 x 、 y 、 z 的代数式表示)。

1D,2A,3C,4A,5B,6A,7C,8D 。

9.(1)H 2 14.11%;N 2 65.79%;NH 3 20.06%;(2)20%;(3)7.2 mol 。 L -1;12.8% 。

10.(1)2;

(2)2.25,0.5;

(3) x +=1,2 y +3 z =6 。

化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常识性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及性质上的一些共同特点,能够判断生活中的有机物;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物理性质及其可燃性。

2、了解酒精学名、化学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重要应用;分辨甲醇及乙醇性质的异同,认识甲醇的毒性;常识性介绍醋酸。

3、常识性介绍煤和石油既是重要的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能力目标  1、学生探究甲烷的元素组成化学式的过程中,了解科学发明的过程和方法: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实施方案—结果分析—得出成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技能。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古代对天然气、沼气的利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联系甲烷燃烧放热,说明甲烷可作重要能源以及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

2、通过介绍我国在酿酒造醋工艺方面的重大发明和悠久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树立环保意识、能源意识。

教学建议

关于甲烷的教材分析:  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某些化学现象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甲烷是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含碳化合物以后又一种含碳化合物,所不同的是,甲烷属于有机物。有机物知识的增加,是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特点。

甲烷作为一种简单的有机物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但学生却未必注意到它的存在、它在生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更难与化学联系在一起。因此经过提示,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甲烷的广泛存在,使学生容易收集到相关资料,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本节教材分成“有机化合物”、“甲烷”两部分,甲烷是重点,有机物的应用是选学材料。前一部分着重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教材在列举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含碳化合物后,又列举了蔗糖、淀粉、蛋白质等另一类含碳化合物,使学生对这两类含碳化合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给后一类有机化合物下了定义。在初中化学里简单介绍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有利于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为学生参加社会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化学基础。教材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列举了甲烷的自然存在,对于这些内容,只需要学生有个粗略的了解,在教学中不宜引申扩展。教材通过甲烷的燃烧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甲烷包含哪些元素,进而确定甲烷的化学式,这样有助于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而且有益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做甲烷验纯点燃的实验,并联系氢气、一氧化碳也要验纯的知识,说明甲烷在点燃前也要验纯。联系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热量来说明甲烷可作为重要能源。

本节教学可采用自学、讨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关于甲烷的教法建议:  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甲烷的元素组成,通过甲烷燃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查找有关有机物和甲烷的资料来使学生对有机物有一定的认识,并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组织材料、信息加工的能力。

关于煤和石油的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常识性介绍内容。

强调煤和石油是重要的能源,接着又阐述了煤和石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教材的图片使学生对“煤是工业的粮食”及“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形成较为具体的认识。结合实际介绍我国的煤炭工业和石油工业的发展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并教育学生养成节约能源的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

可在课上播放VCD视频“煤的综合利用”、“石油化工产品”等增加直观性,使学生更易于接受。

关于乙醇醋酸的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分为乙醇和醋酸两部分,乙醇属于了解内容,甲醇和醋酸属于常识性介绍内容。

乙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物,可以制造醋酸、饮料、染料、香精,还可以做绿色能源——燃料。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了解乙醇。对我国的酿酒工艺做介绍,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酒文化历史。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强调甲醇的毒性,并熟练掌握甲醇、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常识性介绍的醋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调料——醋的主要成分,学生对醋酸并不陌生,醋酸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唯一一种有机酸,教材介绍了醋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对醋酸的化学性质只涉及了使指示剂石蕊试液变色,建议增加课外家庭小实验:醋与苏打或小苏打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还可用制得的二氧化碳进行灭火实验。

对课后选学内容的学习,因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较紧密,建议利用课上时间组织学生学习为好。

甲烷的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可燃性及其用途

难点:常见有机物的判断、甲烷组成的确定

教学过程():

【引入】

1、百慕大三角洲之谜(教师趣味导学)

2、时事新闻分布(学生生活所闻)

【屏幕显示】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针对学习目标,制订了三个主题:

1、奇妙的有机物世界 2、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3、甲烷的元素组成

一、奇妙的有机物:

通过阅读教材和查询资料,你知道什么是有机物吗?你能举出有机物的例子吗?

【学生汇报】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有趣的有机物的知识和现象。

【分组实验】

1、面粉是否溶于水;2、食盐水和酒精溶液是否导电;3、点燃一团毛线,观察现象;4、加热蔗糖。

【讨论】

面粉、酒精、毛线、蔗糖均是含碳的化合物,我们将其称为有机化合物。通过实验,你能总结出有机物的哪些特性?

【家庭小实验】

1、想一想:你的衣服、头发、你吃的水果、蔬菜溶于水吗?所有这些物质都是有机物,这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你能在课堂上用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吗?

2、酒精灯内燃烧的是什么?你想试验它的导电性吗?(老师有装置,你可以来试一试)比较酒精和无机物食盐的水溶液的导电性。酒精也是有机物,这个实验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

3、点燃一张纸,观察现象,纸也是有机物,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

4、妈妈在做拔丝地瓜时,你观察过蔗糖的熔化过程吗?如果温度太高会怎样?这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

【屏幕显示】有机物的共性:熔点较低、难溶于水、受热容易分解、容易燃烧、不易导电等。

【收集资料】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有机物的奇妙功效?讲给大家听好吗?

总结一篇关于有机物的文章,要求包括有机物的概念、有机物的特性、有机物的奇闻轶事。将以上的家庭小实验带进课堂,更能增加说服力。限时5分钟。要求汇报时脱稿、自然。最后出一道有关有机物的习题,测评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小结】

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如蔗糖、淀粉、塑料、油脂等。不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如氯酸钾、高锰酸钾、水等。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因此属于无机物。有机物的物质种类占物质种类的80%以上,是生命产生、存在、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类物质。大多数有机物一般具有难溶于水,不易导电,易燃烧,熔点低,易分解等特性。你能将这些性质与上面的家庭小实验对号入座吗?

激烈的足球比赛中,常常可以看到运动员受伤倒在地上打滚,医生跑过去,用药水对准球员的伤口喷射,不用多久,运动员便马上站起来奔跑了。医生用的是什么妙药,能够这样迅速地治疗伤痛?这是球场?quot;化学大夫的功劳,它的名称叫氯乙烷,是一种在常温下呈气体的有机物,负伤的皮肤在氯乙烷的作用下像被冷冻了一样,暂时失去感觉,痛感也消失了。

【过渡】

有机物的.种类远超过无机物,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要想更好地利用它,需要了解它,让我们由最简单入手--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二、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思考回忆】

通过你收集的资料、了解的信息,你看到的甲烷是什么样的物质。通过阅读教材,查询资料,你知道甲烷有哪些存在形式吗?甲烷的俗名有哪些?

【屏幕显示】

甲烷俗称沼气,是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主要由植物残体分解而成的。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的重要燃料,我国是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

甲烷的性质:

1、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2、可燃性:点燃前要先验纯。

以上内容你能以《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为题总结成一个文字、图象结合的报告吗?(有关图片老师的计算机中有一些资料,可做参考)限时7分钟,给大家汇报的时候要求脱稿,自然。最后设计一道与你的主题有关的习题,对大家的掌握情况做测评。

【过渡】甲烷作为有机物,其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为了探究有机物的元素组成,我们由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的组成入手。

三、甲烷的组成

【自主学习】你知道甲烷的元素组成吗?通过所学的有关甲烷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实质)你能设计一个证明甲烷组成的实验吗?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完成。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有关实验用品老师给予提供。

【引发探究】甲烷中是否有氧元素的探究: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也不变,由此你是否可以探究出甲烷中是否含氧元素的方法。

【学生展示成果】实验目的、实验依据、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烷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小结】 比较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的物理性质和燃烧的产物。乙醇醋酸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式、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及应用

教学难点:甲醇、乙醇的化学式及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过程():

【讲解引入】

在世界面临能源危机的今天,开发利用乙醇(即酒精)作动力燃料,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的国家把乙醇掺进汽油里混合使用,称为醇汽油,效率甚至比单用汽油还高。产糖量居世界第一的巴西,完全用乙醇开动的汽车,已经在 圣保罗的大街上奔驰了。所以人们把乙醇称之为“绿色能源”。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们称之为“绿色能源”的乙醇。

【板书】 第七节    乙醇  醋酸

一、乙醇  (俗称酒精)

1、化学式:C2H5OH  

2、乙醇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乙醇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并闻气味。

学生总结后板书:乙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气味,易挥发,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

3、乙醇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正是乙醇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人们把乙醇称之为“绿色能源”。

【讨论】怎样证明乙醇的成分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4、介绍乙醇的用途

【阅读教材】总结:燃料、消毒剂、化工原料、饮料。

介绍各种饮用酒中的乙醇含量及我国在酿酒方面的重大发明和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甲醇  CH3OH   有毒!饮用少量能使人失明,多量则使人丧命。

可燃性:

二、醋酸

1、化学式:CH3COOH 学名:乙酸

【讲解】醋酸就是因食醋中约含3—5%的乙酸而得名。

展示一瓶醋酸,让学生观察它的色、态、味。

2、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与水和酒精。

[实验]5—13

3、化学性质:醋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具有酸性。

[阅读]  总结醋酸的用途。

布置家庭小实验:醋与苏打或小苏打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制得的二氧化碳进行灭火实验。

【板书设计】

第七节    乙醇  醋酸

一、乙醇  (俗称酒精)

1、化学式:C2H5OH  

2、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气味,易挥发,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

3、乙醇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绿色能源”

4、乙醇的用途

燃料、消毒剂、化工原料、饮料。

5、甲醇  CH3OH   有毒!

二、醋酸

1、化学式:CH3COOH 学名:乙酸

2、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与水和酒精。

3、化学性质:醋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具有酸性。

4、用途

煤和石油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阅读教材】思考题:

1、 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能源是什么?

2、 为什么说煤是工业的粮食及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3、 煤是怎样形成的,将煤进行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的产品及用途是什么?

4、 石油是怎样形成的,石油炼制的产品及其用途是什么?

【视频】煤的综合利用、石油化工产品

【板书设计】

第八节 煤和石油

一、 煤和石油是重要的能源,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 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

2、 石油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

3、 石油产品概述:

二、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探究活动

1、想一想:你的衣服、头发、你吃的水果、蔬菜溶于水吗?所有这些物质都是有机物,这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吗?

2、酒精灯内燃烧的是什么?你想试验它的导电性吗?比较酒精和无机物食盐的水溶液的导电性。酒精也是有机物,这个实验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

3、点燃一张纸,观察现象,纸也是有机物,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

4、妈妈在做“拔丝地瓜”时,你观察过蔗糖的熔化过程吗?如果温度太高会怎样?这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

5、实验探究: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化学教案(篇5)

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HClO======2HCl+O2↑

有强氧化性,可用来漂白、杀菌、消毒。

HClO是具有强氧化性的弱酸,可用来杀菌消毒:HClO====H++ClO-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Ca(ClO)2+CO2+H2O====CaCO3↓+2HClO

[教学说明]

把Cl2的实验室制法以信息题的形式提到前面讲,一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二是讲Cl2与水和碱的反应时,可一气呵成;三是对下节课Cl2的物理性质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在讲本节课以前,若能有时间讲一节有关实验设计的专题,效果会更理想。

化学教案(篇6)

化学教学案

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目的:1、了解常见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2、了解常见化学肥料施用注意事项教学重点:1、常见化学肥料的种类2、氮肥的特效及施用注意事项教学难点 :1、常见化学肥料化学式的书写2、各种化学肥料的使用方法实验准备1、展示化肥样品(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氨水、尿素等)2、铵盐与碱混合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写出氯化铵、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铵、碳酸氢铵、氨水、硝酸钾、磷酸二氢铵的化学式引入新课:植物生长主要需要哪些元素?上述哪些物质含氮、磷、钾元素?今天我们讲化学肥料。化学肥料的种类有以下几种: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料等讲授新课:一、化学肥料学生分组看样品并计算含氮分数常见氮肥的俗名(简称)及含氮的质量分数名称       氨水       碳酸氢铵               硝酸铵   硫酸铵   氯化铵   尿素俗名       气肥       硝铵       硫铵化学式  NH4HCO3   NH4NO3(NH4)2SO4  NH4Cl  CO(NH2)2含氮量   15%-17%       17.7%         35%        21.2%  26.2%  46.7%1、氮肥的特性(1)     铵态氮肥与氢氧化钠反应实验:铵盐遇氢氧化钠起反应,生成氨气。如:NH4NO4+NaOH=NaNO3+NH3+H2O氨气遇水生成氨水,氨水是一种碱,显碱性,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此方法可以检验铵根离子。(1)操作:取少量化肥放入试管再加入NaOH,微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证明含NH4+离子。(2)原理:NH4Cl+NaOH=NaCl+NH3 +H2ONH3+H2O=NH3•H2O(碱性,使石蕊变蓝。)铵盐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否则会失效。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所以俗称“气肥”。2、磷肥:常见的磷肥(磷矿粉、重过磷酸钙)              Ca3(PO4)2  Ca(H2PO4)23、钾肥:KCl、K2SO4复合肥料:KNO3、KH2PO4、NH4H2PO4含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二、化肥的简易鉴别氮肥:氨水是液态,碳酸氢铵有氨气味。都易溶于水,加碱有刺激性气味、(尿素除外)磷肥:灰色一般不溶于水、无味钾肥:白色、无味易溶于水练习1、为使作物叶色浓绿应施用  为使子粒饱满应施用     为促进茎杆粗壮应施用     肥。2、一溶液含有KCl、K2CO3、K2SO4三种化学肥料怎样鉴别本节小结:(1)     化肥的种类(2)     氮肥、磷肥、钾肥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3)氮肥的特性

布置作业 :书P83页1-3题。目标P71-76页

课后记:内容简单,进行顺利,但应提醒学生需记忆的知识点。

化学教案(篇7)

氯气是黄绿色的刺激性气体,其比重为空气的2.5倍,引起呼吸道的严重损伤,对眼睛黏膜和皮肤有高度刺激性。在化学和塑料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造纸和纺织业用其作漂白剂,液态氯广泛用于日常生活消毒和清洁剂。

接触氯引起,大部分氯气中毒发生于工业事故。氯和组织中的水发生反应形成盐酸和次氯酸同时还有氯元素及氧自由基,更有意思的是,氯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作用是盐酸的10~30倍,这取决于接触的浓度和时间,使整个呼吸道均可受累。工业上接触氯的机会有:氯的制造或使用过程中若设备管道密闭不严或检修时均可接触到氯。液氯灌注、运输和贮存时,若钢瓶密封不良或有故障,亦可发生大量氯气逸散。主要见于电解食盐溶液,制造各种含氯化合物、造纸、印染及自来水消毒等工业。

主要是支持性治疗,应特别注意保证氧合与通气。如存在喉头水肿,根据需要进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宜采用较大直径的插管,有时需将气管内炎性渗出物和碎片吸出。呼吸衰竭和肺水肿的病人可进行机械通气,一般采用容量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可改善因非心源性肺水肿引起的严重低氧血症。需吸入高浓度氧,注意湿化以稀释黏稠的分泌物,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以扩张阻塞气道。在排出支气管栓子时体位引流可能有用。皮质激素在严重的气流受阻病人可能有效。不主张预防性抗菌治疗。

1、一般处理:立即将患者撤离现场,送至新鲜空气处,如眼部或皮肤污染,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给予0.5%可的松眼药水及抗生素眼药水;皮肤酸灼伤用2%~3%碳酸氢钠溶液湿敷。接触一定量氯气的患者应留在医院观察,监护内容包括呼吸、脉搏、血压变化,争取早期作血气分析及动态胸部X线拍片观察。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1、加强安全教育,健全操作规程,定期检查生产设备,防止跑,冒,滴,漏,加强通风。

2、更应注意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个人防护等。

3、把好就业前体检关,凡有气管和心肺疾病健康搜索不宜从事此类作业。

化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概览:

(一)知识目标

1、进一步加深理解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2、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式量的区别和联系。

3、能熟练运用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概念计算。

4、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通过对解题格式的规范要求,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懂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概念计算。

教学难点 :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 1、1 mol物质所含粒子的个数是以什么为标准得出来的?

2、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粒子总个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新课引入]教师取一杯水,对同学说:“老师这儿有一杯水,老师想知道这杯水里有多少个水分子,现在让你们来数,能数得清吗?”

回忆初中有关水分子的知识:10亿人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清。

很显然,靠我们在座的大家一个一个来数,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是完不成任务的。那么,能否有其他的方法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只要称一下这杯水的质量,就可以很轻易地知道!

连接水分子这种粒子与水的质量之间的桥梁,就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物质的量。

“下面,就让我们来导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推导并板书] 二、1mol物质的质量

微观        一个C原子        一个O原子        一个Fe原子

↓扩大6.02×1023                  ↓扩大6.02×102                  ↓扩大6.02×1023

1 mol C 原子      1 mol O 原子      1 mol Fe 原子

↓                 ↓                ↓

质量        0.012 kg=12 g        x g                y g

相对原子质量         12              16                 56

[讲解] 因为任何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若以12C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所以,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比。由此我们可求出x值和y值。

[学生计算]得出x=16  y=56

[设问] 要是1molNa原子或1molH原子的质量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若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

[设问]那么,对于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1 mol的质量是多少呢?离子呢?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 mol 任何原子的质量以g 为单位,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

1 mol 任何分子的质量以g 为单位,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

1 mol 任何离子的质量以g 为单位,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板书] 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就等于该物质的原子(分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投影练习]

1molH2O的质量是        g;1molNaCl的质量是        g

1molNa+的质量是        g;1molS的质量是        g

2mol NaOH的质量为      g,其中Na+为      g

[讲解] 由以上我们的分析讨论可知,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我们将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也就是说,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比。

[板书]三、摩尔质量

概念:1mol 物质的质量叫做物质的摩尔质量。

符号:M     单位:g·mol-1或  kg·mol-1

m

n

关系式:M=

两种方法:H2O的摩尔质量为12 g·mol-1;1mol H2O的质量为18g

[讲解] 依据此式,我们可以把物质的质量与构成物质的粒子集体联系起来。

÷M

×M

÷NA

×NA

小结:

质量                物质的量               微粒数

(g)                (mol)                (个)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47 例1和例2

练习:

1.       0.4gH2在O2中燃烧能生成多少molH2O?

2.       20gA和14.6gB完全反应生成12.4gC和0.2molD,则D的摩尔质量为多少?

3.       2g AO32-中核外电子数比质子数多了3.01×1023个,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多少?(32)

4.       某固体仅由一种元素组成,其密度为5g·cm-3,用X射线研究该固体的结果表明:在棱长为1×10-7cm 的立方体中含有20个原子,则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32        B.65.            C.120      D.15

化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⒈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⒉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4.培养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装置及收集方法。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装置的选择

课型:新授课(学生实验探究活动课)

教法:对比法、分组实验法、实验探究法。

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用品

实验室制CO2所需仪器一套、碳酸钠、大理石、浓HCl、稀HCl、稀H2SO4

教学过程()

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装置。

引入新课    实验室如何制取CO2?

一、学生交流“活动与探究报告册”上的参考信息

二、学生进行活动与探究

〔板书〕1.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后讨论

总结:

〔板书〕(1)理想药品: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2) 化学反应原理: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讨论:  补充实验:

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

小结:

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 H2SO4 =CaSO4 + H2O + CO2↑

其中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大理石与硫酸的接触,反应慢慢停止了,故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板书〕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要求学生从给定的仪器(见书上111页)中选择适当仪器,设计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也可用其它仪器)

讨论: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采用的最佳装置(见书上111页、图6-10)

〔 板书〕(1)气体发生装置  

固~液反应,不需加热制取气体

展示实验装置

讨论:⑴能否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

⑵锥形瓶能否用别的仪器代替?

小结:  ⑴不能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漏斗处逸出。用长颈漏斗时,下端管口必须在液面以下才能起到密封的作用。

⑵锥形瓶可以用大试管、广口瓶、平底烧瓶等玻璃仪器代替(展示实    验装置)

提问:实验室里如何收集CO2气体?能否采用排水法收集?为什么?

〔板书〕(2)气体收集方法

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板书〕三、制取二氧化碳

学生实验: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气体

总结:

〔板书〕1.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提问: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

〔板书〕2. 验满方法 ── 将燃着的木条或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证明已满

提问:怎样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板书〕3. 检验方法 ──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四、比较与归纳

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见书上110页、活动与探究报告册

本节课小结: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课堂练习  P112第1、5题

家庭作业 (1) P112第2、3、4题    

(2)写出探究活动报告


化学教案(篇10)

教学设计方案二

课题第一节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3.  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和摩尔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摩尔质量的概念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式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什么是摩尔?它们的使用范围是什么?

[回答]是表示物质所含粒子多少的物理量,摩尔是的单位。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 。和摩尔都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于宏观物体。在使用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引言]既然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那么如何通过求出物质的质量呢?也就是说1mol物质的质量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先填写下面的表格,看是否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得出有用的结论。

粒子符号

物质的

式量

每个粒子的质量

(g/个)

1摩尔物质含有的

粒子数(个)

1摩尔物质质量

(g)

[答案]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mol碳原子含有 个碳原子,1mol碳原子的质量为 个 。同理Fe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1mol铁原子含 个铁原子,是56g。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8,1mol硫酸含 个硫酸分子,是98g。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1mol水含 个水分子,质量是18g。电子质量过于微小,因此失去或得到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所以 的式量是23。1mol钠离子含有 个钠离子,是23g。 的式量为17。1mol氢氧根离子含 个氢氧根离子,是17g。

[学生思考]由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规律?

[结论]①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③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离子的式量。

(此处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引入得出结论。例如:通过推导得出

[讲解]因为任何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以12C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所以,1 mol任何原子的质量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比。由此我们可求出x值和y值。

计算得出x=16g  y=32g

[得出结论]1 mol任何原子的质量,若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那么由原子构成的分子,1mol分子的质量应该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而对于离子,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离子的式量。)

[板书]二、摩尔质量

1.1mol物质质量

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讨论]为什么1mol任何物质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以 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如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一个碳原子的质量跟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之比是12:16,因1mol碳原子与1mol氧原子含有的原子数相等,都约为 ,所以1摩尔碳原子质量跟1摩尔氧原子质量之比也应该是12:16。1mol碳原子质量是12g,那么1mol氧原子质量就是16g,同理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就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各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因此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就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离子是通过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的,电子质量微小,可忽略不计,所以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离子的式量。根据以上分析得出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投影]课堂练习

1.填写下列空白

(1) 原子质量是        克

(2) 分子质量是        克

(3) 分子质量是        克

(4) 离子质量是        克

(5) 离子质量是        克

(6) 质量是        克

[回答] 原子是64g; 分子是32g; 分子是44g; 离子为35.5g; 离子是23g; 质量为58.5g。

[设问]能否说一说什么是摩尔质量?它的单位是什么?数值怎样确定?

[讲述]我们将单位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也就是说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之比。摩尔质量的符号是M,常用的单位为g/mol或kg/mol。

[板书]2.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M。

(2)单位:g/mol或kg/mol。

(3)数值:等于物质或粒子的式量。

[投影]课堂练习

2.回答下列问题

(1) 的摩尔质量是多少?

(2) 的摩尔质量是多少?

回答:(1) ;

(2)

[投影]课堂练习

3.下列物质各多少克?含粒子数多少个?

(1)      (2)

回答:(1) 质量是1800g,含有 个 分子。

(2) 质量是1.7g,含 个

4.下列物质的是多少?含有多少个粒子?

(1)90g水     (2)56g氮气

[回答](1)90g水为5mol,含 个 分子

(2)56g氮气为2mol,含 个 分子

[设问]通过以上练习,能不能总结出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三者间的关系?

[回答]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之比。

[讲述]根据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可求出,反之根据和摩尔质量也可求出物质的质量。

[板书]三、关于的计算

(-)依据

[板书]1.准确掌握、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

2.掌握好有关物质的质量(m)、(n)和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

(二)类型

1.物质的质量、和粒子数之间的相互换算。

[投影]例1  的是多少?

[分析]我们可以通过 的相对分子质量,得知 的摩尔质量。然后利用关系式 计算出 的。

解: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摩尔质量为 。

答: 的为0.25mol

[投影]例2  中含有 和 的各是多少?

[分析] 的电离方程式为:

从 的电离方程式中我们可以看出, 可以电离出 和 。

我们可以利用 的关系,首先计算出 的,然后再计算出 和 的。

解: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摩尔质量为 。

则 的为1mol, 的为0.5mol。

答: 中含有 的为1mol, 的为0.5mol。

[讲述]通过以上例题,明确了解这类型题的步骤和方法。在今后的计算中应该注意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投影]练习1. 中,氧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

[分析]氧元素是所有氧原子的总称。由已知条件可先求出 的,再根据如下关系: 求出氧原子的,进而求出氧元素的质量。

参考答案: 中,氧元素的质量是12.8g。

[投影]练习2.含有 个分子的物质,其质量为0.7g,求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根据所给粒子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首先求出,再根据已有的质量和求摩尔质量,因为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通过求算出摩尔质量即可知道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参考答案: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

[板书]2.不同物质中,某粒子数相当的计算

[投影]例3 多少克硫酸所含的分子数与3.65g 10%盐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

分析:要满足二者分子数相等,只要满足二者的相等即可。

解:设质量为 的硫酸所含分子数与3.65g 10%盐酸所含分子数相等。

(硫酸) (盐酸)

答:0.98克硫酸所含的分子数与3.65g 10%盐酸所含分子数相等。

[讲述]解此类型题的思路是:找准不同物质间的关系,然后列方程求解。

[投影]课堂检测题

中所含的 原子数与多少克 中所含的 离子个数相等?

(参考答案: )

板书设计

二、摩尔质量

1.1mol物质的质量

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2.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M。

(2)单位:g/mol或kg/mol

(3)数值:等于物质或粒子的式量

符号表示:

三、关于的计算

(-)依据

1.准确掌握、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

2.掌握好有关物质质量(m)、(n)和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

(二)类型

1.物质的质量,和粒子数之间的相互换算。

2.不同物质中,某粒子数相当的计算。

化学教案(篇11)

一、简介

《燃烧与灭火》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本课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化学变化-燃烧,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爆炸等有关知识;根据日常生活中熄灭火的方法和燃烧条件,让学生分析、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

本章是学生在用实验和探究的方法认识、研究生活中的常见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并对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的组成的表示方法等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学习这些新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燃烧特别是不完全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火失控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在此过程中,形成“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探究实验、欣赏图片等活动,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培养其创造性。

三、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通过本课,将实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如下方面:

1.认识燃烧、爆炸条件,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

2.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爆炸的现象和原因。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形成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求知欲。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教学中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对于“物质为什么会燃烧?”“氧气的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燃烧现象吗?”“如何灭火和科学用火?”这些根据内容提出的问题可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获取素材;燃烧条件、蜡烛的不完全燃烧、灭火的方法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探究。

要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学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信息量增大、内容丰富、设计面广,课堂中可用多媒体技术来达到展示实验步骤的目的,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化、形象化。

化学教案(篇12)

第六章 铁

第一节 铁的性质

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常识性介绍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的方法。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受国主义教育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教育。

重点难点 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讲授与实验、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 仪器:试管、镊子。

药品:新铁钉、铁粉、细铁丝、薄铁片、锌粒、镁条、铜片、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其它:投影仪、投影片、一周前做的铁生锈的三个实验。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投影]彩色图片;钢铁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如:车、船、机械、桥梁、房屋等,人体中也含铁。

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进行识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我国钢铁发展简史引入课题

阅读课本117~118页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展示]新的细铁丝、薄铁片的样品

[介绍]铁的密度、熔点、沸点

[板书]一、铁的物理性质

观察:纯铁的颜色、光泽、状态、硬度、思考、铁的延性、展性及导电、导热性、学习铁的物理性质。

通过对铁的实验观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投影] 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练习

做练习一

巩固铁的物理性质的知识

[提问]在已学过的知识中,哪些涉及了铁的化学性质?

[提问]上述瓜的条件、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化学方程式

[板书]二、铁的化学性质

1.       铁跟氧气的反应

(1)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回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思考并回答问题

书写化学方程式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展示]一周前做的铁生锈的三个试管实验

[提问]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

[板书]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跟氧气反应,生成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比较]铁燃烧和铁生锈的条件

观察:铁在干燥的空气中;铁在纯水中;铁同时与水和空气接触的三种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事实,分析讨论铁生锈的原因。

领悟:铁与氧气的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的产物不同。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能力

进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思想教育。

[引导讨论] 根据铁生锈的原因,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呢?

列举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防锈措施。

培养理论联系实验学风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做练习

做练习二

巩固铁与氧气的反应及铁的氧化物的知识

[演示实验] 投影实验6-2

两个表面皿中分别放入铁钉,再分别倒入稀盐酸、稀硫酸。

[演示实验]投影实验

另取三个表面皿,分别放入锌粒、镁条、铜片,再分别倒入稀盐酸。

[引导讨论] 实验室制氢气选用哪种金属与酸反应最适宜?为什么?

观察铁钉表面有什么变化?反应后溶液的颜色有何变化?

观察:锌粒、镁条、铜片的变化。

通过不同金属与酸反应速率不同,做出判断。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并为今后学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打下基础

[板书]2.铁跟酸的反应

[提示]铁元素在置换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

书写两个化学议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标出铁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提高原有知识的水平

[投影] 课堂练习三 (见附3)

指导学生做练习

做练习三

巩固铁与酸的反应和置换反应的知识

[演示实验]实验6-3

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两个试管里分别放入洁净的铁钉和铁粉。

[板书] 3.铁跟硫酸铜的反应。

观察:铁钉和铁粉表面有何变化?

观察:反应前、后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认识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提高分析问题和书写方程式的能力

[指导阅读]介绍湿法治金

阅读课本120页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投影] 课堂练习四(见附4) 指导学生做练习

做练习四

巩固知识

[课后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

小结: 铁的物理性质和三点化学性质,理解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提高学习归纳总结的能力

[投影] 随堂检测

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       下列关于铁的物理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      铁是热和电的导体(B)纯铁是银白色的固体(C)纯铁的'硬度很大(D)铁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

2.盛放在油罐车内的石油产品,震荡时可产生静电,易引起火灾,所以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地的铁链,这是利用铁的

A.      延展性(B)导电性(C)硬度小(D)熔点高

3.纯铁不适合制造机器,因为纯铁

A.      铁的密度为7.86克/厘米3(B)纯铁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C)纯铁的硬度很小(D)铁的熔点和沸点都很高

附2:课堂练习二

4.铁在 的条件下易生锈,为防止铁器生锈,应保持铁制品表面的 ;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铁制品的表面 .

5.铁在氧化物有 、 、 ,其中 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多。

6.某+3价的金属R在其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是70%,则R的原子量为 。

附3:课堂练习三

7.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指出不产生可燃性气体的反应是

(A)铁与稀硫酸

(B)铁与稀盐酸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大理石与稀盐酸

(E)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木炭层

(F)加热高锰酸钾

8.将 m克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铁粉,瓜后得到溶液质量 (大于、小于、等于)m克。

9.等质量的锌、铁、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附4:课堂练习四

10.除去硫酸严铁溶液中混有的硫酸铜杂质,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充分反应后,再用 方法除去。

11.11.2克的铁粉与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反应,可得到铜 克。

12.将4根质量相同的铁钉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稀硫酸(B)稀盐酸(C)硫酸铜溶液(D)纯水并隔绝空气

13.7克含杂质的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0.2克,则铁中所含的杂质可能是下列金属中的

(A)镁(B)铝(C)锌(D)铜

14.含相同质量的铁元素的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为

(A)1:1(B)2:3(C)160:232(D)30:29

附5:课堂练习答案

1.(C) 2(B) 3(C)

4.潮湿的空气 清洁干燥 涂上一层保护膜 5.FeO、Fe2O3、Fe3O4 FeO

6.56

7.化学方程式略 (C)(D)(F)8.大于 9.镁、铁、锌

10.铁粉 边滤 11.12.8 .12(A)(B) 13、(D)14(D)

附6:随堂检测

1.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 的金属,铁元素在地壳在地壳中都以 形式存在

2.完成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化学教案(篇13)

一、教学设计思路

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内容,它们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双基”的重要部分。化学式的书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尤其是要能够应用元素或根的化合价来推求化合物的化学式,这是教学中的重点。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和组成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初中学生应掌握的基本计算,也是教学中的重点,这些基本计算必须建立在对化学式涵义的理解透彻的基础之上,因此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设计思路

第一部分是化学式及其涵义。教学时采取游戏加上讨论来完成该内容的教学,以便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利于突破化学式的涵义这个教学难点。

第二部分是化合价与化学式。教学中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竞赛记忆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来突破记忆化合价的难点;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合物的化学式主要是反复多次训练便可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部分是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中主要采取讲练结合以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和组成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初中学生应掌握的基本计算。课后分小组到商店去调查几种氮肥的价格,并通过计算得出购买哪种氮肥最划算,以达到学以致用的功效。

二、教案设计

课 题

化学教案(篇14)

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教案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2、二氧化碳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合作实验,加深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理解和应用;

2、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探究,实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异同点并从中总结出一般气体的制备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但我们并没有亲手做过这个实验,今天我们就要亲手在实验室里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在正式开始动手之前,先让我们来热一下身。

【学生活动】:完成学案上的“热热身”中的5个练习

1、实验室通常用什么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下列哪些装置可以作为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

3、若选择C为发生装置,该如何检验装置气密性?

4、可以用哪些方法收集二氧化碳?采用这些方法收集时又该如何验满?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收集气体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用燃着的木条验满⑤向锥形瓶中放入几小块石灰石。请写出其正确的排列顺序。

【备注】1、练习的答案通过ppT课件投影。

2、在讲到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时候,准备好注射器,教师演示另外一种检查方法。

【教师】:好,通过刚才的热身,我想大家已经准备好了,甚至有点迫不及待的想要开始动手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今天要做哪些实验?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然后,我们就开始动手实验。

【备注】:带领学生一起将学案上的“动动手”读一遍,并且强调一下做好准备工作以后再开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完成相关性质实验。

【学生实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以“实验准备”中C装置作为气体发生装置,组装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2、在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在长颈漏斗中加稀盐酸。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并验满。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试剂的小试管中,观察现象,片刻后加热该试管

4、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试管中,观察现象

5、将收集到的一瓶二氧化碳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备注】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有没有错误的实验操作,并将其拍摄下来,等学生实验结束以后与学生一起讨论。

【教师】:好,刚才大家实验都完成的非常好。接下来,就需要大家动动脑筋了。我们已经学过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也初步了解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流程,接下来就请大家解决以下几个小问题。

【学生练习】

1、请根据所给信息,选择合适的气体制取和收集装置

化学教案(篇15)

作为初中最后一门接触的学科:化学,总是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初步接触化学这个学科,会有很多的概念和知识点需要记忆和理解,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而这正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只有认真学习化学语言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化学理论、利用化学的思想去学习去思考我们遇到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考试成绩的目的。

初中化学所学习的知识贴近生活,知识点比较零散,这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其中的联系并进行归纳总结。这里为大家总结了九年级化学上册的考试要求和考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架构。

考点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考试要求:

1、能记得常用仪器的名称、认识图样、了解用途及使用请注意事项(试管、烧杯、酒精灯、水槽、量筒、托盘天平、锥形瓶、长颈漏斗等)

2、能进行药品的取及(包括物质的称量、液体的量取)、连接仪器、给物质加热等

考试要求:

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

考点一、水、纯净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都是纯净物;自然界的水、矿泉水、盐水、糖水都是混合物。

初步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或根据质量比求化学式、计算指定元素的质量分数。

考点一、依据: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且质量比呈正比例关系。

考点二、步骤:①设未知数;②根据题意写出方程式;③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质量比;④列出比例式,并求出未知数;⑤答

认识燃料燃烧的重要性;

了解氢气、酒精、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汽油、和煤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这些是他们以前积累的知识,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课前应了解学生有关的具体知识情况,以便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外理教材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课的开始,建议除检查学生对绪言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之外,还应检查他们掌握的有关空气常识的情况,以针对性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演示实验时,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术,还要指导锻炼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此外,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并把它推广到其它实验。即把验证性的实验改成探究性的实验。先不把结果告诉学生,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然后通过设计实验来研究此问题,并逐渐的解开疑点,找出答案。

在通过实验推断空气组成成分的基础上,对于2来,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历史过程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当时的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这研究的,应介绍他们所具有的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做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使学生受到对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同时也应叙述一下,从那时起,科学家把“天平”用于研究工作,使化学研究走向定量化。

教材通过讲述空气对人类的危害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介绍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教师应该有意齐全的积累一些有关大气污染事件的报道资料,尤其应对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作些调节器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关大气污染的防治可作为课外讨论专题。

在讲述过程中,也应介绍大气的自净作用。启发学生在各自的岗位承担起环保的义务。

对稀有气体,通过简史介绍,启发学生科学研究新领域总是在不断发展,科学思维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就接受新事物,在学习中适当发展求异思维,而不能盲目的接受甚至产生僵死或孤立片面的思想。在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时,可以演示稀有气体在放电管中的放电现象,以增另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后,可介绍几种元素符号,以分散元素一节的教学难点。

关于空气成分的教学:

在知道空气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气体杂质组成的后,在本节中需注意,关于氧气,将在下一节学习,氮气将到高二学习,二氧化碳在本册第五章学习,本节不做深入学习。

关于稀有气体,要指出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叫它们“惰性气体”,但科技的发展,例这种“惰性”也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稀有气体也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联系它的化学不活动性,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

关于污染的形成,介绍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整个大气本身有自净作用,但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杂质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就形成了污染。

目的:

1. 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2. 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 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

4.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和才干的机会。

在本课前2~3周动员学生多方面搜集有关空气的素材,包括课外读物、科普书籍、杂志、报纸、照片、录像、漫画、实物等。例如:

照片:风景地的蓝天、本地的晴天和污染天气、学生外出旅游、交通堵塞、工厂烟囱冒烟

剪 报:某一期的《大气质量周报》或《大气质量日报》、大气污染报道等

结合搜集的素材,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为在课堂上介绍有关知识做准备。

(1)[观察]烟气观测活动。

(2) [小实验] 哪儿的尘土多?

(3)[调查活动]交通流量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4. 布置教学环境 组织学生编写环境墙报、图片、漫画、小论文等,布置教室。

教师用简明的语言说明本节课的意义及教学活动的方法。

学生按自选专题,根据课前的准备发言、讨论(一人中心发言,其他人补充)。

● 你愿意在树林里还是愿意在室内活动?

● 吸烟会不会污染空气?

● 焚烧树叶、庄稼秸秆会不会污染空气?

● 有哪些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 家庭最主要的空气污染来自哪些活动?

● 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有什么好处?

● 新装修的居室有没有刺激性气味?

● 你能为保护空气质量做哪些事?

5. 专题讨论“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6. 课堂小结 教师对学生发言及讨论作必要的补充,鼓励、表扬学生认真自学,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勤于实践态度和方法。 实验的结果和结论并不重要,不要求有统一的结论,重要的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及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7. 布置作业 指导举办关于大气的环境专刊、演讲比赛,组织野外活动、参观等。

推荐阅读

上一篇:高中军训日记第一天收藏九篇 下一篇:普通话周记锦集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