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党的光辉历史读后感四篇

2023-12-17 21:10:22 党的光辉历史读后感

【#实用文# #党的光辉历史读后感四篇#】图书是学问的泉源,阅读完某本作品后,我感到心智得到了充实,知识也得到了扩展。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读后感写得更真实呢?为了更好地满足您的需求,我们编辑了《党的光辉历史读后感》。

党的光辉历史读后感【篇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历程,是光荣辉煌的一百年,也是艰苦卓绝的一百年;是奠基立业的一百年,也是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一百年的接续奋斗中,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伟大历史,铸就了伟大精神,形成了宝贵经验,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的伟大奇迹。我们党作为世界上长期执政的最大政党,最有资格也最有底气向世人讲清楚党的过去、现在、未来,引导干部群众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人民日报》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领导中国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改革开放,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们党的历史,不仅是党组织自身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富裕的奋斗史,更是一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建设道路的历史。我们党从领导根据地内的政治经济建设到解放后领导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学习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创造明天。从革命前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代人要做好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胜利成果。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学习党的历史,必须深刻领会,用心思考,不仅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脑入心。学习党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不忘,始终以真心待之。作为党员干部,初心不忘、激情不褪、学习不滞、勤奋不减,方有益于自身、有助于工作,也方才能完成使命。守初心”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强调永远不能脱离、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担使命”则是要牢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并且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

学习党的历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100年艰辛的奋斗历史中,积累了党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完成伟大艰巨任务的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是几代中共党人的智慧结晶,是我们治党、治国、治军、理政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过程中,只要认真地学习、吸取和借鉴党史的智慧,扬长避短,勇于创新,我们就能够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提高我们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真正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党的光辉历史读后感【篇2】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百年奋斗历史,对于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更加坚定自觉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在湖南考察时,要求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在最近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又鲜明提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号召全党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湖南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湖南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一往无前、舍生忘死,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熔铸在这段历史之中的红色血脉永不褪色,已成为湖湘大地永恒的精神底色。回家乡湖南工作这些年,利用周末节假日和下基层调研的机会,我瞻仰了不少湘籍革命家、军事家故居或生平事迹陈列室。每走进一处红色故地,无不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深刻的精神洗礼。

湖南这片热土,遍布着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足迹,从这里走向历史舞台的共产党人灿若群星、光彩夺目。在党成立前的8个地方组织中,湘籍革命家参与发起成立的有5个;出席党的一大13名代表中,湘籍占4名;党的“五大书记”中,有3名是湖南籍;10位开国元帅,湖南有彭德怀、贺龙、罗荣桓3位;10位开国大将,湖南有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6位;57位开国上将,湖南有19位;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五位司令员都是湖南战将;中央军委认定的36名中国当代军事家中,湖南籍占15名。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调研时深情讲到,开国的这一批革命家在湖南这片土地上,就好像形成了一个星阵星群,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湖南这片热土,矗立着中国革命星火燎原的红色丰碑,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军、建政的重要策源地。在中国革命各个历史阶段,三湘大地风雷激荡,革命浪潮汹涌澎湃。大革命时期,湖南工农运动风起云涌、狂飙突起,毛泽东考察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农民运动后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水口山铅锌矿工人大罢工掀起湖南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南境内燃起了工农武装革命的熊熊烈焰,秋收起义打出第一面工农革命军旗号,湘南暴动打响中国土地革命第一枪,茶陵建立了最早的工农兵政府,桂东见证了我军第一条军规的诞生,通道转兵是红军长征中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转折。抗日战争时期,湖南党组织和边境地区的新四军、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在部分日占区建立起抗日根据地,成立了平江、岳阳等抗日民主政权。解放战争时期,湖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坚持与国民党反动政权进行各种抗争的同时,积极团结争取各界进步人士和国民党爱国将领,推动湖南实现和平解放,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

湖南这片热土,浸润着以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历史荣光,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断肠将军”陈树湘烈士,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被俘后宁可断肠也不断“脊梁”;夏明翰烈士临刑前,挥笔写下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工人运动领袖郭亮烈士兑现了他早年立下的“雪耻需倾洞庭水,爱国岂能怕挂头”的誓言;杰出女党员何宝珍被捕后,面对敌人一次又一次的酷刑拷打,只有斩钉截铁的一句话“要口供,没有;要命,有一条”……这样的英雄故事数不胜数。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湖南查明在册的革命烈士达15万名,牺牲后没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达100多万人。可以这么说,“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是湖南革命年代作出巨大牺牲的生动诠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是流淌在湖南革命史中的精神血脉。

经由革命之栉风沐雨,全省2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三湘大地宛若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全省拥有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58处,其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9处;拥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70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藏品8万余件套。每一座基地、每一处文物、每一件藏品,都是一部历史教科书、一个信仰熔铸点、一座红色基因库,承载着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政治本色和信念追求。

寻访这些星罗棋布在三湘四水的红色故地或遗存,向历史回眸,向过往凝望,能够从中感悟党的初心和使命,汲取前行智慧和力量。徜徉新民学会旧址,那些凹凸不平的青石板和阅尽沧桑的白墙青瓦,回荡着毛泽东、蔡和森等革命先驱“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铮铮誓言。置身苍翠古朴的岳麓书院,仰望至今悬挂的“实事求是”匾,不禁想到青年毛泽东多次寓居书院半学斋的场景,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的重要命题。走进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陈列其中的斑驳的“没收土豪家里谷米油盐给贫苦工农”等标语,印证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不懈追求。瞻仰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雕塑,仿佛聆听到“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的铿锵之音,对习近平总书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论断产生强烈共鸣。

寻访中亦有机会听到或重温老一辈革命家感人至深且引人深思的故事。在夏明翰烈士故居,讲解员会告诉你,夏明翰在狱中用敌人给他写“自白书”的半截铅笔,给亲人留下三封诀别信,一封写给妻子,让妻女“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一封写给姐姐,“我一生无遗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一封写给母亲,“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洋溢着对信仰的执着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在湘潭、长沙等地瞻仰老一辈革命家故居时,我了解到,毛泽东同志要求子女亲属拥有四项“特权”:为革命牺牲的特权、饱受苦难的特权、被执行纪律的特权、艰苦奋斗的特权;被誉为“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的任弼时,一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徐特立同志始终站在劳动人民一边,毛泽东同志评价他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林伯渠同志“为人民服务、为世界工作”;谢觉哉同志“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罗荣桓元帅要求家人亲属“永远做老实人、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不要搞特殊”;许光达大将“让衔、让级、让位”;黄克诚大将有“三不准”:“不准动用公家的汽车,不准找工作人员帮自己办事,不准靠我的什么关系、后门”,等等。他们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坚如磐石、牢不可破的信仰信念,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襟怀坦荡、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道德操守,永远激励我们不忘本色、不懈进取、不负人民。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湖南这片革命圣土在这个特殊重要节点,更应该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用党的奋斗历史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把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风范和优良传统发扬下去,把他们开创并为之奋斗的事业接力进行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明确提出了“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的新使命、新要求,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省上下正在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我们要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始终高举旗帜不动摇,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导航前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更加坚定的信念信心把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要求,在打造“三个高地”上勇担当,在践行“四新”使命上善作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不偏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始终发扬革命精神不懈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办好湖南自己的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湖南应有的贡献。

百年党史镌刻着奋斗的辉煌,也昭示着未来的方向。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力量,从我们脚下这片红土地吸收深厚养分,我们对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美好愿景充满自信,我们前进的道路必将更加行稳致远!

党的光辉历史读后感【篇3】

看了《党课开讲啦》第1期,感触非常多。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有100年历史。100年来,她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惧风雨兼程,勇于砥砺奋进;100年来,她保持初心不改,接连创造辉煌,谋取民族复兴;100年来,她时刻把责任扛在肩,炼就了坚韧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私奉献的精神、奋勇当先的冲劲、艰苦奋斗的作风。作为大学生专职村干,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继承党的这些优秀传统,才能更好地开展基层工作,服务好“三农”。

脚踏实地学进去。在农村,学历有优势并不代表能力就占上风,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全新的人际关系、繁杂的工作内容,处理起来我们远不及经验丰富的村干部。还记得到村的第一个月,镇蹲点领导对我说:“小王啊,我们村的宣传板面都是去年的内容,急需更新,你来负责吧。”当时我的脑海有点空白,因为情况不熟悉,顿感无从下手。后经过镇蹲点领导的指导,一遍遍的阅读村志,浏览森林公园设计方案,并多次向村干部和南炉小学教师请教相关数据、搜集相关图片,最终两块宣传板面如期完成制作。所以要想做好基层事,一定要像脚踏实地,多学多问。

锲而不舍啃下来。党课中讲到精准扶贫后固原市的变化,从一开始苦甲天下、非常糟糕的艰苦环境,到现在房屋排排做、到处生机勃勃的优美生态环境,一批批人不怕困难险阻,持之以恒,将精准扶贫精准落地。在农村,服务对象文化程度不一,遇到难以沟通的村民,工作极易遇阻。还记得春节前夕,返乡人员逐渐增多,疫情防控形势也严峻起来。在排查过程中,曾遇到一位涉及中高风险地区但又极其不配合的对象刁难质疑,联系其家人做工作,也依旧不肯配合。眼看上级在催促,这边又排查无果,大家心急如焚。其后我尝试着用心平气和的语气向该对象发了条短信,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及配合防疫排查的义务。功夫不负有心人,该对象电话回拨过来,对我询问的情况一一进行了回答。所以要想做好基层事,一定要锲而不舍,迎难而上。

不畏艰苦干出来。农村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记得刚到村的第二个星期天气骤冷,当时村部无烤火器、无空调,损坏的电灯还未来得及修护,光线阴暗,双脚冻得瑟瑟发抖,对久了电脑的眼睛花白一片。当时心里有点难过,闭着眼朝着天花板,冒出了想要放弃的苗头,但想想红军冰天雪地啃土豆,二万五千里长征不言弃,我有什么理由埋怨如今好上十万八千里的工作环境,于是收拾心情,继续工作。有了第一次的克服,后面再遇到困难、心里动摇的时候,我就会通过学习党的历程和无数先辈的奋斗史来激励自己,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所以要想做好基层事,一定要不怕吃苦、不畏艰辛。

党的光辉历史读后感【篇4】

在《党课开讲啦》特别节目中,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谢春涛带领我们循着历史发展的轨迹,回顾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讲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当被问到过去几年中哪一个瞬间或者哪一件事情让他最受震撼时,谢校长回答道疫情防控。疫情防控期间,中国人民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能够充满自信和底气,其根源就是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担负起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时代在改变,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始终没有改变。而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关键就在于我们党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为什么要抓党建?一百年来,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始终保持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党敢于刀刃向内,以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全党凝心聚力抓党建。党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这些天我跟随镇党委书记下乡检查各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时,我看到了红色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优秀的党员同志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时,我对推进党的建设又有了更深的认识。抓党建,就是抓关键。凡党建强的村支部,发展氛围就浓,人民群众就安居乐业,党的执政基础就稳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就能取得显著的成效。基层党组织的党建过硬,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工作推进才能迅速落到实处。

怎样抓好党建?一是必须思想上重视,坚持思想建党。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好思想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二是必须注重“可持续性”。持续性越强,老百姓的认同度就越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就越强。要做到可持续性,就要具体经验系统化,特色做法制度化,持之以恒地推进党的建设。三是要做到敢于斗争“动真格”。所谓动真格,就是要动真碰硬,不仅要伤筋动骨,而且要触及灵魂。党的建设不能浮于表面,必须深入骨髓,对于“苍蝇”、“老虎”,必须狠打严抓,一个不放过。要坚持不懈整治“四风”,坚决抵制“七个有之”,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我们该如何做?节目中有谈到功利性入党的问题,谢校长表示这种现象肯定是存在的,不光今天存在,很早以前就有。因此,在今后发展党员的工作中,我们要充分考察入党申请人的入党动机。对于已经入党的同志,我们也要通过狠抓党建,端正好每一位党员的入党动机,扣好思想上第一粒扣子,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抓党建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要常抓要严抓。

奋斗未有穷期,赶考仍在路上。不忘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持之以恒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严管党治党,我们党就一定能永葆青春活力,就一定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赶考之路上行稳致远。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党的光辉照我心读后感 | 光辉的旗帜读后感 | 《人性的光辉》读后感 | 历史读后感
上一篇:2024礼仪班会主持稿14篇 下一篇:人生的价值演讲稿十四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