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十三篇

2023-12-15 10:31:21 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带回祖国教案 带回教案

【#实用文#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十三篇#】教案课件是教师上课之前事先准备好的,但课件内容需要教师自行设计完善。优秀的教案需兼顾学生的身心健康。切勿放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这是一篇不错的文章,阅读后您将获得全新的思维方式!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或根据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语、句子的品析感悟课文内容,丰富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感受肖邦至死不忘祖国爱国情怀。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生字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下面这些词语,相信你能读正确,读出词的情义。

2.出示:悲 愤 悲愤欲绝 忧愤

不得不 彻夜 长眠

四处奔波

3.指名读。要求:正确 有感情

4.你能用这些词语大致说说文章的内容吗?

5.再读词语,体会情感。

(意图:这组词语,不但是文本内容高度浓缩,而且体现了文章的情感脉络.此环节既复习词语,又回顾文本,同时促进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二、走近肖邦,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一)探究激动原因。

1.默读第二段,谁能把这段话读成两个字?

(离别 送别等)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许多送别诗,你能背一背吗?

3.汪伦借踏歌表达对李白不舍深情,高适以敬酒表达厚重的义。埃斯内尔通过哪些方式来表达心中真情?默读第二段,思考。

(咏唱送别曲 言语叮嘱 赠送银杯)

4.感情朗读本段。(扣“特殊”“紧紧”“深情” 指点,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送别诗,联系旧知,唤醒学生情感体验,抓住“特殊”“紧紧”“深情”等词语诵读,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深情和期望。“泪水溢满眼眶”的原因水到渠成。一个情真意切的肖邦走进学生的心田。]

(二)扣“疾驰”,悟报国志。

1.上勾下连,悟“疾驰”内涵。

⑴泪水溢满眼眶的肖邦回首华沙城,不舍、留恋之情在同学们读中涌动, 既然肖邦如此留恋祖国,为什么不是依依不舍地离开,而是疾驰而去?“疾驰”似乎不合情理呀。

⑵仅仅如此吗?请大家默读课文三、四段。想一想,离别的18年是怎样的18年?

⑶他为什么而奔波、工作?肖邦真的没有时间概念了吗?

⑷这看似不合情理的“疾驰”还告诉我们什么?

(肖邦想尽快投入到为国家解放而斗争的新的战斗中去,一刻也不能耽搁等)

⑸那在“回首”和“疾驰”之间你现在感受到什么?

(肖邦对祖国和亲人的爱,为国而战的志向、决心。)

⑹好一腔爱国情,好一个报国志。读这句话!

[意图:此环节先将“疾驰”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再联系上下文,拓宽学生整体领悟语言文字内涵的背景,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触摸到词语内涵的质地。最后“回首”“疾驰”之间你感受到什么的追问,从整体上去把脉词语间内在的微言大义、言中之情,又为下文学生引导学生走进肖邦,感悟其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做铺垫。一个胸怀报国之志的肖邦跃然纸上。

三、走进肖邦,感悟爱国情怀。

1.一个彻夜工作的肖邦。

⑴走进肖邦的一夜。

出示: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

①默读这句话,哪个词深深打动了你?为什么?

(彻夜)

②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情景?

③出示华沙起义失败后肖邦回国失败的一段文字资料。生读谈感受。

出示:现在时晚上八点,肖邦在

时针指向夜里十点,肖邦在

铛铛,多么疲惫的钟声。已经是凌晨一点了,可肖邦还在

疲倦的时针指向凌晨三点,而我们的肖邦仍在

④创设对话情境:师:肖邦你不困吗?生(略)

师:肖邦你休息会呀!哪怕是一分一秒。生(略)

⑤感情朗读读这句话。

⑥这个夜是殚精竭力的夜,这个夜是废寝忘食的夜呀。18年呀,肖邦仅仅渡过一个这样的夜吗?(常常)让你真切的感受到什么?

⑦是呀,这也是肖邦内心深处的最强音-----播放《革命进行曲》

⑧感情朗读3-4自然段。

2.一个四处奔波的肖邦。

①出示:为了生计,为了祖国,他四处奔波。

②读句子,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出示:

清晨,当人民还沉浸在睡梦中时,此刻的肖邦

中午,当人们吃着特腾腾的饭菜时,这时的肖邦

晚上,当一家人享受灯光的温馨时,劳累一整天的肖邦却

③生说(略)

④师生对话:师:肖邦呀肖邦,请你停一下你匆忙的脚步好吗?生(略)

师:肖邦呀肖邦,能否驻足你行色匆匆的身影?生(略)

⑤18年呀,六千多个日子,肖邦度过了多少这样废寝忘食、殚精竭力的夜呀;18年呀,六千多个日子,肖邦度过多少这样四处奔波的日子,再细细读这些句子你分明感受到肖邦一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呀?

⑥读第五第1-3句。

[评析:本环节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悟中想像,在想像中表达,并通过对话方式模拟情境,一个为祖国而殚精竭虑工作的肖邦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逐渐丰盈起来。

3.一个要“长眠”于祖国的肖邦。

出示:弥留之际,肖邦仅仅握着姐姐路的维卡的手,喃喃的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⑴读这句话,那些词让你感动,为什么?

(紧紧 喃喃 长眠)

⑵紧紧握表达的是爱国情,喃喃地说表达的是爱国心,长眠更表达了回归故里的愿望。短短的一句话45个字,但肖邦爱国的心声响起三次,作者让你更深刻地感受到什么?

⑶读第五自然段,读出肖邦的心声。

四、回读前文,抒写升华。

1.肖邦离去了,带着亡国之恨,带着对祖国,对故乡深深的眷恋。18年呀,18年前分别的情境时时萦绕在他的心头:

生读:1830年……《即使你远在他乡》;

师:18年呀,恩师的嘱托时时萦绕在他的心头:

生读:埃斯内尔紧紧地握着肖邦的手说:“孩子……请收下吧。);

师:肖邦疾驰而去的情境永远会定格在你我的心中:

生读:肖邦在也忍不住了……疾驰而去。

2.此刻,你的内心肯定涌动许多感触,写下来吧。

3.生写后交流。(在《革命进行曲中》交流结束本节课教学)

[意图:本环节既巧妙地完成背诵任务,又使得课堂教学整体性强,同时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也为学生的抒写打开思维大门,做到言意兼得。]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篇2】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三

教材分析:

热爱祖国的感情贯穿全文,这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色。由于列强瓜分了波兰,使肖邦不得不满怀悲愤之情忍痛离开祖国;师友送别时,无论咏唱《即使你远在他乡》,无论叮嘱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也无论赠送泥土这一特殊礼物,都是以爱国为核心的;肖邦身处异国他乡,日夜思念祖国,忘我进行音乐创作;即使弥留之际也请求死后把他的心脏带回去,他要长眠祖国地下――这是多么炽烈执着的爱国之情啊!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一种对话,阅读教学更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广泛而深入的对话过程。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疑问和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尝试解决问题;在上下文意的疏通中抓住课文的空白点,展开联想与想象,以创新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重点段,第二自然段的阅读是对学生情感体验、文本感悟诸多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的问题的一次集中性的对话。所以我在学生理清了本段的基本脉络后,重点放在阅读、体验、对话这样的三步骤训练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新课文,题目是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呀?

学生汇报,可从字词、肖邦身世、课文内容、读后感受等方面谈。

引导学生回到课题上,肖邦的这句话是他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的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指名读句子,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肖邦对祖国的热爱至死不渝)

再读课题(读出感情)

二、继续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同学们,既然肖邦很爱自己的祖国的,死后还要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那么,他又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祖国呢?引导学生去体会第一段的内容,了解肖邦离开祖国时的悲愤。

师:肖邦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展现在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音乐家面前的是一条铺满鲜花的大道。但就在这时,波兰遭到了欧洲列强的瓜分。引读:有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手里。波兰人民从此陷入了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什么叫不得不?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

自读课文,思考:在城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这件事中哪些情节最令你感动?

(1)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

同学和老师站在路边,咏唱着老师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如果你是埃斯内尔,你会通过歌声对肖邦说什么呢?同桌讨论歌词。

(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永远会心心相印。

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母亲。

出示: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歌词:

不论你在哪里逗留/不论你在哪里流浪/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愿你怀着一颗温暖至诚的心/永远不停对祖国的热爱。

教师深情朗诵。学生诵读。

引导学生抓住紧紧、无论、都不要等词语体会老师对肖邦的期盼和叮嘱。指导有感情读好第一句。

(2)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3)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了马车,疾驰而去。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

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这是肖邦的根,这是生他养他的土地

老师要肖邦知道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指名读,齐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已经理解、体会了老师的一片心意,我们从他的泪水中可以看出他有千言万语想要诉说,想一想,肖邦在心里会说些什么?你能帮他说一说吗?出示小训练: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诚说:

(祖国再见了!老师再见了!同学们,朋友们再见了!

祖国,我会为你而奋斗的!

自由背诵这一段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个别背。

3、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流落法国巴黎的肖邦,他在异乡都干了些什么?

⑴得知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写下了著名的《革命进行曲》

理解悲愤欲绝

听《革命进行曲》,说印象,感受音乐的巨大作用。(播放音乐)

师:起义失败的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后,又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英勇斗争。

从肖邦的这一举动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什么?(肖邦有着炽热的爱国之情,身在异国,心系祖国,祖国的每一点变化都被他所密切地关注)

⑵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引导学生抓住全部、再工作、彻夜等词语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

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段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⑶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

寒来暑往,xx年过去了。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原来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引读:课件再次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朗读肖邦的话,加深体会(注意微弱的声音与强烈的感情要协调好)

引出第6自然段,理解与世长辞,抓住亡国之恨和异国他乡、才来再次感受肖邦命运的坎坷与他未能活着回到祖国,未能看到祖国解放的那种死不瞑目的深深遗憾。

齐读第六自然段

三、总结

之后,波兰人民又多次举行争取独立的武装起义,终于在1918年11月11日恢复独立,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遗憾的是,肖邦再也看不到祖国恢复独立的那一天了。

但是他留下的《革命进行曲》却激励着全世界人民,他炽热的爱国情怀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篇3】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我们精读了文章前三段,说说分别写了什么。

2、读读你最喜欢的一段,说说为什么。

3、学生齐背第二段。

二、继续精读训练第四段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1、指名读。

2、(投影或者小黑板)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什么叫弥留之际

(2)肖邦为何病得这样重

(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呀,整整xx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您,努力做着一个赤子应该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边,死后也要长眠于你的怀抱)

4、齐读第6自然段。

(1)出示与世长辞:

①查字典,解释辞。(告别)

②说说它的意思。(永远离开人世)

(2)读一读,比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交流,小结: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并对肖邦英年早逝的惋惜。

5、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再次齐读第6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指课题)把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播放肖邦的《革命进行曲》,朗读全文(或者听课文录音),进一步体会。

四、作业布置:

1、抄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完这课,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肖邦说______________

对他的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他的同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出三个音乐家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两句有关爱国方面的古诗或名言。

板书设计: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波兰

日夜思念忘我工作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篇4】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段,巩固背诵第二段。

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段,巩固背诵第二段。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巩固背诵第二段,交流记忆方法

讨论记忆线索:告别亲人离华沙,

师生咏唱送别曲。

老师叮嘱送礼物,

肖邦接杯登车去。

同桌互背,指名背。

二、继续精读训练第四段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1.指名读。

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什么叫弥留之际?

(2)肖邦为何病得这样重?

(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

(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4.引读第6自然段。

(1)出示与世长辞:

①查字典,解释辞。(告别)②说说它的意思。(永远离开人世)

(2)读一读,比-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交流,小结: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5.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1.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把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2.播放肖邦的《革命进行曲》,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

板书设计: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告别亲人离华沙,

师生咏唱送别曲。

老师叮嘱送礼物,

肖邦接杯登车去。

文献摘录:

肖邦(1810-1849),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教学反思: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篇5】

一、 播放音乐,导入新课

1、 播放肖邦的《革命进行曲》,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2、 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课件出示肖邦的画像,简介肖邦。

3、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肖邦有关,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肖邦”两个字。

4、 从这个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说明]在催人奋起的《革命进行曲》中开始新课,并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能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跨越时空,仿佛身处战争年代,营造了一个学习的氛围,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轻声或默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边读边思考刚才所提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3) 读完文章后,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想说什么?

2、 讨论、交流:

(1) 讨论揭题时的问题答案在文中哪一部分,并指导分段。

(2) 说说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想说什么。

[设计说明]初读课文时,便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让学生在发现中品尝到探究的乐趣,为下文的愿学、乐学打下基础。

三、 精读指导,因文悟道。

1、 分小组学习讨论:从文章的哪些内容可以体会到肖邦十分爱国。

2、 交流、学习。

(一)指导学习第一段

(1) 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学生自由畅谈自己的感受。(“不得不”说明肖邦是舍不得离开自己的祖国,而且,离开时他满怀悲愤,说明他心忧国家。)

(2) 指名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祖国。

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理解:瓜分、深渊。

(3) 指导朗读。

(二)指导学习第三段

学生交流找到的最能体现肖邦热爱祖国的句子。

(1) 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进行曲》。

是什么消息使肖邦悲愤欲绝?

(2) 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理解“彻夜”。

引读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3) 指导读好第四段。

三、 总结全文,延伸巩固

1、 总结:课文讲述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把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2、 延伸交流

古今中外,无论是浴血奋战的勇士或是文人墨客、艺术家,无一不是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故事与诗歌。

3、 再次播放《革命进行曲》,同时出示波兰是人维特维斯基的诗《战士》。齐声朗读,结束新课。

[设计说明]爱国总让学生认为太高尚、太伟大,通过故事中人物的榜样作用,让学生明白爱国并不都表现为辉煌而壮烈的行动,一些小事有时更能体现这种伟大的精神。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篇6】

【语段一】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中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1、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意思。

弥漫()咏唱()溢满()疾驰()

2、这段文字对所写的事情交代得很清楚,你一定能从中找出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以及所写的事情________。这件事中又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送别场景。

老师赠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作者在文中借景抒发了肖邦________的心情。

4、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临别赠言的含义及前后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填充句子。

因为我们希望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所以________________。

我们之所以把祖国波兰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你,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5、课文写出了埃斯内尔说话时的动作________和神态表情________,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

6、想一想,回答问题:

⑴、根据这段文字写的送别内容,你认为埃斯内尔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中,会有________的词句。

⑵、读着课文中送别的感人场面的文字,你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二】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xx年。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原来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用下列字各组两个词语。

弥()()眠()()奔()()愤()()

辞()()复()()疲()()逝()()

2、根据拼音组词。

脏zāng()盛chng()发fā()

zng()shng()f()

3、认真读懂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含义。

⑴、从为了生计这个词组,你可以想象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四处奔波这个词组,你会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肖邦疲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肖邦忧愤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肖邦弥留之际说的话,表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紧握着和喃喃地这两个词同时用来形容弥留之际的人,表面上看是矛盾的,作者这样用词的用意是________

4、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写法上,这段文字对全文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泥土为什么是特殊的礼物,肖邦为什么要把心脏带回祖国,两者之间有什么必要的联系。

2、深刻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挚爱。

教学准备:小黑板摘抄两段话:一是肖邦的遗言,二是老师的临别嘱咐。

教学时间:两教时

1、审题自学,初步明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肖邦外出原因。(是战斗还是逃避)(英雄懦夫)

2、深入体会老师对肖邦的嘱咐,泥土为什么是特殊礼物,肖邦在国外的工作有无价值?为什么要把心脏带回祖国?

教学设计: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义

1、自学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疾弛、勉励、特殊、悲愤欲绝、四处奔波、与世长辞、弥留之际、异国他乡

2、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将课文读正确。

3、分节读课文,在归纳节意的基础上,练习分段、合并段意。

(1)不得不离开祖国(2)带着泥土,离开祖国

(3)思念祖国,忘我工作(4)与世长辞,请求将心脏带回祖国。

4、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波兰被列强侵占(沧陷),音乐家肖邦流落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以奋工作,弥留之际请求姐姐把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5、默读质疑(疑是学习进程的推进器,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1)国难当头,肖邦选择离开,到底是英雄还是懦夫?

(2)埃斯内尔老师把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到底是什么用意?

(3)肖邦弥留之际,为什么请求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

二、围绕小专题,展开学习讨论

1、国难当头,肖邦选择离开,这是为什么呢?

(1)列强瓜分十分之九陷入深渊

(2)满怀悲愤不得不

简介肖邦。他是如何发挥才华,为祖国工作的经历。

2、老师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赠送给肖邦呢?

(1)通读第二自然段,划分场景

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泥土接受礼物登车疾驰

(2)理解老师的话

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祖国呀!

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3)此情此景,肖邦的表现是什么呢?

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

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郑重地

(4)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什么呢?

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老师对肖邦的厚望:虽然离开了祖国。但不能忘记祖国。

波兰人民对祖国的挚爱。

3、起义失败,肖邦为什么会悲愤欲绝?他是怎么做的?(想到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肖邦呢?)从中体会到什么?

一腔热血化作了音符

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时间在消逝,可是他已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爱国之情与爱国之曲《革命进行曲》

4、肖邦弥留之际,为什么要请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呢?

(1)什么时候是弥留之际?此时为什么能紧紧地握住姐姐的手?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

(2)肖邦为什么要求把心脏带回祖国?其用意是什么?

(3)出示老师的临别嘱咐(读)

体会肖邦临终遗言,能体会到什么?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4)补充阅读陆游的《示儿》临终遗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体会古今中外爱国志士的共同心愿:渴望和平、统一。

三、指导背诵,体会感情,积累语言

1、熟读第二自然段,准备背诵(交流记忆方法)

(告别送行叮嘱送礼受礼)

2、按自己的记忆方法练习背诵

(背诵能加深课文的理解,是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有效结合。这里不是机械地强记,而是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创造性地记忆背诵。)

板书设计

不得不离开

肩负祖国人民的嘱托

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废寝忘食地工作

(肖邦的心愿)临终寄托心愿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篇8】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

2、读课题,自由谈谈感受。

二、自读课文: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读后交流:

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埃斯内尔会以泥土作为礼物送给肖邦?

2、面对盛在金杯里的泥土,肖邦为何会流下激动的泪水?

3、肖邦那么爱祖国,可他为何不留下来反抗?

四、再读课文,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要求学生边读边批注。

五、采用多种形式读懂、读好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1、第一自然段,理解瓜分的含义。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最后一句,注意重点词满怀悲痛、不得不的含义?

2、第二小节(重点指导)

(1)指导阅读埃斯内儿的两句话,感受师生情深,爱国情浓。(采用评读、议读的方法)

(2)最后一句,在朗读时指导学生从肖邦的动作、神情郑重地、回首、望了望,理解肖邦对祖国的牵挂与难舍之情。

3、第3、4小节,引导学生认识肖邦用深爱的音乐表达内心的抗争。

4、第5、6小节,抓重点句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与祖国的地下。激发学生理解肖邦对祖国的赤忱之爱。

六、轻声自由再读全文,检查对问题的理解,交流。

老师相机评论,总结。

七、默读,感悟。

八、交流感悟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篇9】

一:

把我的心脏带回》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爱国主义者肖邦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波兰来到了巴黎,他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在巴黎的xx年中创作了许多爱国歌曲。他终于在1849年10月离开了人世。弥留之际,他还嘱托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波兰。

读完课文,我便被肖邦那颗炽热的爱国心所感动。由这篇课文,我便想到了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陆游85岁时,他仍然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的身体已十分虚弱了,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神失去了光彩,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他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当他的儿子把纸、笔捧到他跟前时,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眼睛,与世长辞了。

他们的故事不得不让我们受到这样一个启发:我们必须从小勤奋学习,长大后为祖国作出贡献。

二:

读毕此文,我的心像被撞击过一样,我再一次感受到肖邦万分浓烈的爱国之情,让人感动,又让人惋惜,更让人觉得这可贵难得的精神,伟大之至。

文中多处情节令人觉得出乎意料但又合乎情理,回味无穷。

当我读埃斯内尔向肖邦赠送泥土时,体会到了埃斯内尔的深切用意与殷切的希望,让我想到了唐僧出行前,皇帝赠的一杯带有泥土的茶与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常记祖国一寸土,莫恋他乡万两金!是呀,埃斯内尔又怎么不希望肖邦不忘祖国早日回国呢?这上演了几百年的一幕又怎不令人感动呢?!

特别是读到肖邦死前最后一句时,读到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我不禁惊叹:世上竟有如此爱国之人!虽远在他乡,虽濒临死亡,但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不是亲人,而是祖国!肖邦把自己短暂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来报答祖国,实在让人敬佩!

从肖邦身上,我又想到屈原岳飞等那些精忠报国的壮士,他们是人民的榜样,是民族的英雄,是祖国的骄傲!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篇10】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三段,背诵课文第二段。

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三段,背诵课文第二段。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人

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读第一段。

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定是令人难忘的。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

①咏唱送别曲②老师的叮嘱③赠送银杯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并指导朗读。

①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

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

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

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神情。

自由读、女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殷切。

③老师把祖国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

a.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b.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巴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

(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6)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

2.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

①查字典,解释绝:气息中止。②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

(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

(6)交流。理解彻夜。(通宵,整夜)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

自由读、指名读。

(7)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交流,出示: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朗读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

(8)引读:所以,他......时间......可是他......

看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三、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篇11】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送别时老师的叮嘱以及肖邦的情感变化,教学时,要通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等方法带领学生质疑、理解体会。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2、 学生读题。教师设疑:课文讲述的是波兰钢琴诗人、杰出的音乐家肖邦的故事,肖邦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他又在哪里呢?

3、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文中生字词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 小组内自读课文(朗读方式由组长策划)

2、 组内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词语的意思)

3、 组内完成一个小任务:找一个与课题意思相近的句子(记录在本子上)

4、 教师检测生字词的学习,出示投影

肖邦 维斯瓦河 疾弛而去 催人奋起

蜡烛 亡国之恨 消逝 肺结核

深渊 雾霭 盛满 呐喊

5、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说词语的意思

(三) 质疑讨论,学习全文

1、 交流小任务,各小组找了哪个句子?各组汇报。

2、 出示投影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的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3、 谁来读一下这句话,原来课题是由肖邦的一句话压缩而来的。

这句话是肖邦在什么时候说的?(弥留之际)在投影上划线。

“弥留之际”是什么意思?(重病将死)

4、肖邦是怎样说这句话的? 圈点词语“紧紧握着”“喃喃地”,谁来试读这句话(比较指导)。

5、一句话你可以体会到什么?(他深深地爱着祖国)

6、 那么,他为什么会离开自己的国家呢?小组学习课文,试给课文各段加一小标题(组长记录,准备交流)

7、 指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肖邦离国的原因。(小标题:忍痛离国)

8、 就在肖邦离国的那天,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自读课文,注意肖邦情感的变化。(小标题:深情送别)

9、 出示重点句子

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

读读这句话,体会老师的期盼和叮嘱。

10、 引读句子。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的对肖邦说。听了他的话,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从肖邦的泪水中我们看到其实他已经理解、体会了老师的一片心意,此时的肖邦什么也没说,但从他的泪水中,他有千言万语,想一想,肖邦心里在说些什么?(小练笔)

11、 小练笔交流。

(四)布置作业。

1、 抄写词语。

2、 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忍痛离国

深情送别

肖邦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一、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依据是什么?

2、交流,理清文章线索:

满怀悲愤,离开祖国——化热血为音符,鼓舞斗争——弥留之际,嘱托姐姐

二、再读课文,感知爱国情感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读出感情。

2、交流朗读,评议,指导。

三、精讲课文,品味语言,升华情感

过渡:为什么三部分都有人喜欢呢?(它们都体现了肖邦对祖国强烈的爱。)

(一)、第一部分

1、自由读,说说那些地方写出了肖邦对祖国的爱,将自己的理解写在相关语句后面。

2、交流:(着重理解有关句子及肖邦的感情变化)

3、练习感情朗读,练习背诵第2自然段(可抓住咏唱——叮嘱——赠杯给学生记忆的支撑)。

(二)、第二部分

1、自由朗读,将自己的理解写在书上。

2、交流,并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着重理解好以下句子:

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呐喊与抗争。

他把在亡国的痛苦和……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时间在消逝,……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3、小结。

(三)、第三部分

1、指名朗读。

2、说说自己读(听)后的感想。

(1)理解肖邦弥留之际的话;

(2)当时他才39岁。(理解“才”的多重意思)

3、练习有感情朗读,加强体验。

四、总结

1、总结,煽情

2、播放《革命进行曲》,朗读全文,体会肖邦“把心脏带回祖国”至极的爱国情怀。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篇12】

基础练习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1.绝:①断掉;②尽,没有了;③极,最;④气息停止,死亡。

悲愤欲绝()滔滔不绝()

2.辞:①告别;②请除解除自己职务;③解雇;④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

与世长辞()辞职()

3.际:①边;②相互之间;③时候。④

弥留之际()无边无际()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着重描写了三个镜头:、

、。

2.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送别曲《》。埃斯内尔紧紧地说:孩子,

,!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深情地对肖邦说:,它是,请收下吧!肖邦再也,激动的。

从这段送别的场面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作简要叙述。

发展练习

一、肖邦简介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生于教师家庭。18xx年开始学习钢琴,18xx年开始作曲。1828年起先后赴柏林、维也纳、慕尼黑、巴黎等地举行演奏会。自1830年离开波兰后,流亡国外,直至病逝巴黎。

肖邦的主要作品有:两首钢琴协奏曲(e小调、f小调);三首钢琴奏鸣曲(c小调、降b小调、b小调);二十四首钢琴练习曲(包括著名的《革命练习曲》等);五十一首玛祖卡舞曲;二十四首前奏曲;四首谐谑曲;四首叙事曲;十余首波兰舞曲以及圆舞曲、即兴曲、夜曲、幻想曲等。

肖邦对以波兰民族音乐体裁作为重要创作手段和表达方式。其结构既严谨洗练、又大大发展和扩充了传统的曲式规则;旋律起伏跌宕、深挚动人;和声丰富、清晰。

肖邦钢琴作品中,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完美的技巧相结合,使钢琴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秩闻趣事

猫和狗的圆舞曲

肖邦养着一头猫,有一次在钢琴键盘上跳来跳去,奏出了一个跳跃的音程和许多轻快的碎音来。据说肖邦所作《F大调圆舞曲》(作品34之3)后半部分的旋律,是由此得到启发的。这个曲子也就得到了猫的圆舞曲的别号。

又有一次,肖邦看见乔治桑的狗在地上旋转不息,追逐着自己的尾巴;肖邦由此获得灵感,创作了《bD大调圆舞曲》(作品64之1),开头一段旋律翻来复去重复着四个音,好象转圈子一样。因此,这个曲子被称为狗的圆舞曲。但据俄国钢琴家帕赫曼(18481933)说,狗的圆舞曲也是指上述的《F大调圆舞曲》,其中也有一段像转圈子一般的旋律。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书。

1、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

2、读题,自由发问。

(我是谁?祖国指的是什么地方?我为什么会离开祖国?又为什么要把心脏带回祖国呢?)

3、带着问题读书。

【第一,继续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第二,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可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读书的效率。】

4、交流收获,读好课题。

【课题就是文眼,有时就是文章关键所在,读好课题往往能把握好全文的感情基调。】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3)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通过刚刚的朗读,你有什么收获呢?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3、(1)检查生字,理解意思,指导书写。

(2)师结合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原因)离开祖国思念祖国想回祖国根据这一感情主线理清文章脉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关注的侧重点也不一样。通过交流,可以取长补短,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多的信息。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与他人分享自己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三、读文质疑

1、出示要求:默读课文,提出不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埃斯内尔会以泥土作为礼物送给肖邦?

2、面对盛在金杯里的泥土,肖邦为何会流下激动的泪水?

3、肖邦那么爱祖国,可他为何不留下来反抗?

4、《即使你远在他乡》歌词写的是什么?

2、再读课文,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学生在重点句后面写上批注。

【以读促疑,以疑促思,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现,从而深刻地理解、感悟学习内容。】

四、交流感悟。

1、第一自然段,理解瓜分的含义。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最后一句,注意重点词满怀悲痛、不得不的含义?

2、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

①出示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歌词:

不论你在哪里逗留/不论你在哪里流浪/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愿你怀着一颗温暖志诚的心/永远不停对祖国的热爱。

②指名读,接着指导阅读埃斯内儿的两句话,感受师生情深,爱国情浓。(采用评读、议读的方法)。

③老师偏偏送上祖国的泥土,你能明白老师的用意吗?再读老师的话。

④面对此情此景,肖邦很感动也很激动,划出有关语句,在朗读时指导学生从肖邦的动作、神情郑重地、回首、望了望,理解肖邦对祖国的牵挂与难舍之情。

3、第3、4、5自然段,引导学生从三方面体会肖邦对祖国的赤忱之爱。

抓重点句:1、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进行曲》。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

2、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3、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的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与祖国的地下。

通过议读、评读的方式深入领会激发学生理解肖邦对祖国的赤忱之爱。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这两小节。

5、引读最后一节,指导学生读好才所包含的谴责和惋惜之情。

【这一环节在学生自主选择要理解的阅读材料,运用他们原有的经验作为滤波器来解释和建构所读文章的意思,不强求学生对每一句都理解透彻,而是让其在老师的点拨指引,学生的交流感悟中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三、升华情感。

1、沙皇俄国曾授予肖邦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他严辞拒绝。肖邦临终时,姐姐、姐夫和波兰的同胞们,都聚集在他身旁.应他的要求波托茨卡伯爵夫人为他唱了一首波兰歌曲,这是他最后听到的音乐.他的遗嘱是要求把心脏送回祖国,最后的一句话是以微弱的声调说出的:妈妈,可怜的妈妈!他把他的一生的才华都献给了他的祖国,他的人民,象一只泣血的天鹅,为祖国奉献了一切。

2、这位爱国音乐家曾受到世人无数赞美之词。但我想这些都无以表达我们此时此该我们的心情。也许我们可以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带着感情朗读全文,结合三种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写一首诗,倾诉对肖邦的深深的赞颂之情。并认真朗读。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带回教案 | 我的祖国作文 | 音乐法国教案 | 感恩祖国教育活动总结
上一篇:公益发言稿 下一篇:2024银行客服实习报告范例12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