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观后感 篇1
《天河》这部影片是对现实的写照,不但呈现出南水北调工程中所有参与者的奉献精神,也反映出社会在人的推动下不断推动历史的车轮前进;不但有历史事件的回顾,更多的是在这些历史事件中情感的涌动和体会,让我们在感动和敬佩中进行了一次情感和精神的洗礼。
影片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主线,将这段历史浓缩在一个家庭的发展中。当家庭发展与促进社会发展发生冲突时,个人应该如何选择?是什么让这些人牺牲自己,献身于社会?正是无数小我的牺牲才促成了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完工,北京人民才能喝上幸福的甘泉。
半个世纪前,南水北调只是一个宏伟的构想。当时,由于技术、人力等诸多因素,这一宏伟工程难以实施。如今,南水北调已成为现实,但谁能想到有多少名不见经传的水利工程师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他们几代人努力实现这一理念,从而实现了这项惠及亿万人民的水利工程。
电影《天河》正是反映南水北调的艰难与曲折,同时也展现了水利工程人员的艰辛付出。
《天河》虽然展现的一项水利工程壮举,而且还是赞颂水利工作人员,但这部电影和以往的主旋律影片有很多不同之处。首先,影片汇集了李幼斌、段奕宏、俞飞鸿、王若心、林永健、高明等众多著名演员。明星般的演员阵容足以吸引眼球。其次来看,电影的故事主要集中在李幼斌和段奕宏两位水利工程指挥人员身上,特别是段奕宏饰演的江浩,这个角色没有刻意高大全,而且还是一个因物质条件等原因从水利部门出走的人,但这样的角色反而更贴近于现实了。
影片中,南水北调工程已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李幼斌饰演的董望川被任命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工程师。以董望川为中心,辐射出江浩(段奕宏)、周晓丹(俞飞鸿)、林子彤(王若心)等人物。他们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密切相关。在影片中,董望川是一个不屈不挠的人。为了顺利完成南水北调工程,他不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还让从事水利工程的妻子周晓丹帮助他。
然而,周晓丹是一个照顾家庭的人。夫妻矛盾一度激化。
但真正让人惊讶的是,江浩离开了董望川的南水北调工程指挥部,拿了高薪。江浩去了一家私营企业。那么,问题来了,江浩是见利忘义吗?《天河》这部电影里塑造特别出彩的人物,江浩作为一名水利工程师,在企事业单位上班,但他的女儿无法进京读书,他还有年迈多病的父亲需要照顾,他的妻子也几年前过世了。
江浩的处境与许多北漂人相似。当父亲身患重病,需要10万元的手术费时,他不得不选择一个在私营企业高薪的职位,以挽救他颓费的家庭。
江浩这样的人物角色以及他的处境,都说明《天河》在主旋律电影中也在寻求很大的突破。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即使是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也难以避免经济困难。换岗,虽然是迫于环境的压力,但也能做出应有的贡献。江浩虽然离开了董望川的指挥部,但仍在水利工程中工作,一举两得。
《天河》为观众展示的不仅是水利工程人员的辛劳付出,还有南水北调工程的诸多技术难关,还有在移民上遇到的诸多问题,这部电影基本就是全景式展现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艰难过程。这项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宏大工程构想,到今天切合实际成为了现实,未来,当人们喝到南水之时,这部影片就留下了宝贵的记忆。
男主人公望川的妻子在医院做手术的时候依然坚守在工作的前线,到医院跟家人了解情况后纵使心情百般复杂,仍然坚持回到岗位上,电梯门开的一刹那,女儿的一声“爸爸,早点儿回来”,望川心酸和无奈的眼泪,远在紧急岗位上艰苦奋战的同事们都定格在那个时间和空间里。是的,水利专业根植于望川的血脉之中,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远远大于其他专业。只有完成水利人的使命,才能真正照顾好家里的喜怒哀乐。
在非常危急的关键时刻,所有的水利工人在奋斗的第一线,努力工作着,他们不怕苦,不喊累,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危不乱,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那个时刻,最重要的是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心理素质,而这些需要我们包括教育自己的学生在学***努力学习、**我们的专业知识,并通过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来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和临危处事能力。
这是一部感人的教育片,值得一看。
天河观后感 篇2
张思宇一股清水中承载的艰辛和震撼如果没有看过《天河》我恐怕永远不会知道。天河是一个横跨半个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在这样一个巨大而艰难的时期,更多的是关于水利人的感情。
他们无私的精神贯穿了整部影片。无数个默默奉献着的水利人为了南水北调这个巨大的工程不得不放下家庭,一放就是十几年,他们在山川江河间奔波,也许偶然间抬头看见的一架飞机在头顶上几百米的高空无声飞过时,一个水利人翻开企划案,一个学生翻开作业本。他们的时光在彼此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某个时刻悄然重合。
在学生的身上,看到了水利人的未来。
在水利人的身体里,我们看到了他们为之奋斗的岁月。
也许在某个时候,我们经过了这些伟大但闻所未闻的人。
——我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听到时并没有觉得有太多隐喻。嗯,大概是很无趣的人生吧。
两点一线来回奔波,为的是什么?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为了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能圆世世代代为水利事业奠基的水利人的梦。
我们说有些人是无私的,因为他们可以为家人和朋友牺牲自己。
我们说水利人是无私的,因为他们可以为所有人牺牲自己。
在我们看不见的岁月里,有些人在黑暗的洞穴里一遍一遍调试水压,也许只是因为一个细小的漏洞就会有人丧命。而我们却毫不知情。在洞穴里日日夜夜穿行的人们值得岁月铭记。
可是他们却选择了隐身于黑暗。
他们把荣耀藏在天河之水里,用南水北调四个字盖住自己的名字。
天河观后感 篇3
“感动中国的大情小意”是我看完《天河》最直接的感受。影片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为背景,将千千万万建设者们的“牺牲”浓缩在董望川、江浩、周晓丹身上,讲述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移民搬迁和河水治污等重要环节中的感人故事,通过董望川等水利人和家庭的命运,折射出“南水北调”建设的艰辛与伟大。
说实话,对于“南水北调”印象一直都停留在课本上,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只知道有这个项目的存在,并不知道南水北调这一举世瞩目的调水工程建设背后的故事。将这一重大现实题材搬上银幕,必将难逃主旋律的标签,我在没有观影前也认为这又是一部主旋律的宣传片,但看过影片以后,发现影片主旋律只是个皮,客观的说这只是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
《天河》没有像以往中国主旋律电影一样,人物全部高大全,也没有对白多情节少,反而角色形象十分饱满,情节环环相扣,同时加入了爱情、明星等商业元素,将主旋律和商业完美结合,可以说拍出了美国主旋律电影的味道。有拆迁、环保、移民等超现实的话题,有人文、社会、经济的深刻内涵,有家庭的力量,这些都不可能非同寻常。以小人物带出整个国家、整个时代的变化。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天河》可以媲美中国好最的主旋律商业电影《集结号》,影片的经典性毋庸置疑。
何为“大情小意”呢?首先大情是指历时十一年,世界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圆了我们的中国梦,同时要表达的就是董望川、江浩、周晓丹等为代表的水利人,歌颂那些可歌可泣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以及他们为国家建设所做出的贡献,这也是影片创作的根本,但大情只是一个背景,只是支撑起全片故事的一个支点。就如同《中国合伙人》一样,有一个现实题材,用商业的模式进行包装,用不同的情怀打动人。
我们用以往的中国主旋律来看待《天河》,那只能说您目光太短浅了。
真正吸引我进入剧情的却是“小意”,“小意”很简单,就是爱情、亲情、师徒情、人狗情四种情意,这才是影片所要阐述真正的中国好故事。不论是董望川和周晓丹夫妻感情,还是江浩与女博士的爱情,他们也会浪漫,他们也会争吵,他们也会疯狂,他们也会闹脾气,他们都只是个平凡人,只不过他们的工作不平凡而已,片中可谓是大篇幅展现了爱情, 说这是爱情片也不为过。
片中对于亲情的表达最为细腻,董望川和周晓丹两个大家庭,周父是老一代水利人,与董望川惺惺相惜,在工作方面绝对是支持,周母就是退休在家的家庭主妇,跟周父对待女儿的问题也有分起。董父虽然不是水利人,曾经是一名村长,在南水北调拆迁、移坟问题有着突出的贡献,并且为有市长儿媳妇下跪的惊人举动,更与他的爱犬上演一段人狗情。董母是全片主要人物中塑造的最单薄人物,而董望川周晓丹的女儿,青春叛逆期的她偶尔也会小调皮一下,在看到周晓丹诊断书后,一场催泪的大戏在所难免,相比以上几位,董望川的表弟则塑造的更加丰满,作为大老板、污染大户,市长嫂子周晓丹上任自然后拿他开刀,一场场斗智斗勇的好戏不断上演。
对于围绕董望川和周晓丹的亲情,的确算得上是“高大全”,主角嘛全家总动员亦很正常。而片中让我流下泪水最多的却是江浩一家的亲情,江浩早年丧偶,生病在闲的老父亲,年幼上学的女儿,再加上工作的性质常年在外,家中上一老一小相互扶持着过日子,当父亲的身体出现了问题的时候,这个家就完全撑不下去了。在一次参加完紧急抢险之后,作为领导他没有管善后的工作,在这么重要的关头离开了,让人很是意外,更让人惊讶的是,抢险过后他竟然是回宿舍为老父亲煎药,原来无暇照顾病重的老父亲就将父亲接到工地宿舍,同时江浩不得不将女儿一人送去北京读书。
影片中江浩一家除了展现了这三位主要家庭成员亲情外,女儿与女博士“后妈”的故事也有延伸。一代水利人看似十分风光,但每个人在的背后付出了多少并没有人知道。
这其中也包括与他关系最近的师董望川,江浩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有责任为父亲与女儿撑起这个家。因此,他会毫不犹豫地与跟随他多年的主人争吵。这种难得的师生之爱,被父亲高昂的医疗费用打败了,正是董万川最需要他的时候。因为他没有董望川美满的家庭,董望川可以不顾一切参加工作,但他不行所有问题都要自己搞,当他发现自己与师傅越来越像时,他决定改变自己,但江浩作为南水北调的主力军,为了不让自己的师傅为难,也能支付起父亲的高昂医疗费,一边是父亲一边是师傅,他也算做到忠孝两全。
江浩又换了一种方式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更重要的是,他离不开自己热爱的水利事业。
为什么会说这么多,因为我被这部电影所打动了,但也会有人说没有什么可点评的点才会拿剧情说事,其实不然,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感人之作。作为一部献礼并不以盈利为目标的影片,不论是爱情还是亲情,完全都可以将这些摒弃掉,但《天河》并没有,反而将“小意”进行了无限放大。这是以往主旋律电影中少有的,因为这种家庭的亲情扩展一般更多的会选择电视剧而不会选择电影,拍不好以点盖面反而令人反感,而《天河》却做到了,以小见大的手法来拍摄显得极为巧妙,将“大情”“小意”诠释的非常完美。
天河观后感 篇4
11:50:40天河观后感大全1重大现实题材之作《天河》讲述了中线工程从具体规划到竣工通水共11年的历史,再现了国家意志与人民渴望在漫长的岁月里攻克难题的勇气、智慧与大爱。
用“南水北调”这一大背景下的人物与家庭的命运来折射出举世瞩目工程的“险”和“辛”、移民搬迁的“情”和“痛”、环保治污的“艰”和“难”,真实还原出“南水北调”工程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也引发了我关于这一工程镜像世界中的“饮水思源”问题的思考。
南水北调,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实现了其更高的价值。水利人,历时十一年,用世界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了他们的个人价值,圆了我们的中国梦。南水北调是中国集体思想的集中体现,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当前文字中崛起的一股大国洪流。
影片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为背景,将千千万万建设者们的“牺牲”浓缩在董望川、江浩、周晓丹等人物身上,让我们真实的看到了水利人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以及他们为国家建设所做出的贡献,折射出这一工程背后是一个有爱的世界,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中国。
这部影片感动了当天观影的所有人,让我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因为南水北调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是南水北调的受益都,南水北调,看似简简单单的四个汉字,其实却包含有很多伟大的生命意义!南水北调不仅仅是一个工程,更是一次生命活动。这部影片让更多人感受到南水北调工程的动人故事,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为了解决北方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丹江口库区移民所做出的牺牲和奉献,让节约用水这个非常简单但足以致命的道理铭刻在所有人的心上。
饮水思源,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只是不要浪费凝聚心血的工程。经过这么多年的准备和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终于接近了它的梦想,让我们拭目以待天河的流淌吧。
《天河》生动再现了南水北调工程中那些感人的情景,让我们对为南水北调工程作出巨大牺牲的施工人员,移民百姓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也反映了中华民族非常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李幼斌和俞飞鸿饰演的夫妻,两人都是南水北调工程里的核心,李幼斌饰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副总指挥董望川,俞飞鸿饰演的周晓丹则是挂职负责移民搬迁工作,段奕宏饰演的江浩既是董望川的学生兼得力干将,但在工程最为关键的时候,江浩却近乎决裂般背弃了恩师,而后两人的再次相遇是在南水北调的一个招标会上,中标民营企业的代表江浩再一次站在了恩师和老上司的面前。
作为水利工程师,江浩在企事业单位工作,但女儿不能去北京读书。他有一个年老多病的父亲要照顾,他的妻子几年前去世了。江浩的情况和很多北漂的情况相似。当父亲身患重病,需要10万元的手术费时,他不得不选择在一家私营企业谋求高薪职位,以挽救他颓费的家庭。江浩这样的人物角色以及他的处境,都说明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即使是企事业单位的员工也很难避免有经济上的困难,换一个岗位,虽然是环境所迫,但同样也能做出应有的贡献。
江浩虽然离开了董望川的指挥部,但仍在水利工程中工作,一举两得。
搬迁的冲突也在持续发酵,周晓丹那一摊的工作也是焦头烂额,不但和自己的小叔子到翻脸之境地,更是一口堵住了前来说情的公公,家务事和工作似乎各自撇清而又剪不断,她的委屈和抱怨能向谁倾吐。牙齿碎了她也只能自己往下吞咽。 耗费巨资和十几年时间的南水北调工程,其中的故事又何止这些。
将这样的题材搬上银幕,将主角设置为工程的一个高管和他的同事亲友之间纷纭复杂的关联为主要线索,在董望川这个角色身上,浓缩了千千万万为南水北调工程付出无数心血的水利人的身影。大禹当年治水为了泄洪“改堵为疏”,使万千民众免于洪水灾害,而今的南水北调的“大禹”们同样为了万千民众饮水,既是惠民工程,也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超采地下水而做出适度补救。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这一宏伟工程已成为现实。今后,当人们喝南水时,这部电影是历史留下的珍贵记忆。
“天上的河,地上的河。天地大爱谁懂得,一个是神仙的故事,一个是英雄的传说??”。
电影《天河》伴随主题曲缓缓落幕,这部电影就是以修建这条地上河为主线,讲述了南水北调工程的艰辛建造过程。南水北调是把我国南方丰富的水资源一部分调往北方。它可以促进我国南北经济和资源的协调发展,缓解自古以来南方水旱的自然灾害。
在中国北方的北京、天津、山东、河南、河北等9个省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警戒线。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缺水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南水北调是唯一的最好的解决方法。1952年,毛主席站在河南开封的黄河岸边,曾这样说: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用也是可以的。”这一宏伟的战略构想现今正慢慢实现。南水北调工程分为西线、中线、东线三部分。
《天河》就讲述了南水北调中线的建造过程。中线始于2003年,至今已持续11年。丹江口的水已经转移到北京团城湖,这个湖的跨度为1276.41公里,牺牲了159名建筑工人的生命。
在这11年里,建设者放弃了自己的家园,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在工程的第一线。
“天河”的修建难度系数特别的高,需要跨越大大小小十几条河流,其中最难跨越的就是黄河,困难阻止不了前进的步伐,工程师们大胆的提出了一个设想,在黄河底部开挖两条超过3公里的隧道,穿越黄河的底部,这就是不见天日的水底隧道,电影《天河》就是取材于这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工程,《天河》真实的向观众再现了修建南水北调时的艰难过程,让北方人民铭记这水的来之不易,懂得饮水思源。南水北调工程除了建设者的努力外,还得益于丹江口人民的合作,他们帮助老人和年轻人离开家园,为工程的顺利建设腾出空间。
南水北调的总工程师叫董望川,在电影《天河》里由李幼斌饰演,周晓丹是南水北调总工程师董望川的妻子,同时也是丹江市副市长,负责环境保护和拆迁安置的工作,由俞飞鸿饰演。江浩是董望川的学生,也是他的得力助手,由段奕宏扮演。在《天河》里围绕这几个角色展开一系列生动的故事,以小见大,展现了南水北调工程的“艰”与“险”,移民搬迁的“情”与“痛”。
“天河”这一伟大工程的完工,是由多少建设者的汗水与泪水所铸造,是舍家迁移的百姓所促成,更是以董望川和周晓丹为代表的这些国家干部所造就,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天河》向观众展现了人间大爱。也是作为礼物献给南水北调工程辛勤付出的建设者们,让他们知道全中国人民感谢他们为国家修建了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俗话说吃水不忘打井人,让我们永远铭记南水北调的建设者们所做出的贡献于牺牲。
天河观后感 篇5
观影人:肖洒
“天上的河,地上的河。天地大爱谁懂得,一个是神仙的故事,一个是英雄的传说……”。电影《天河》伴随主题曲缓缓落幕,这部电影就是以修建这条地上河为主线,讲述了南水北调工程的艰辛建造过程。
南水北调是把我国南方丰富的水资源一部分调往北方。它可以促进我国南北经济和资源的协调发展,缓解自古以来南方水旱的自然灾害。
在中国北方的北京、天津、山东、河南、河北等9个省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警戒线。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缺水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南水北调是唯一的最好的解决方法。1952年,毛主席站在河南开封的黄河岸边,曾这样说: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用也是可以的。”这一宏伟的战略构想现今正慢慢实现。
南水北调分三部分,即西线、中线、东线。《天河》就讲述了南水北调中线的建造过程。中线始于2003年,已持续11年。从丹江口到北京团城湖,跨度1276米
41公里,牺牲了159个建设者的生命。在这11年里,建设者放弃了自己的家园,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在工程的第一线。
“天河”的修建难度系数特别的高,需要跨越大大小小十几条河流,其中最难跨越的就是黄河,困难阻止不了前进的步伐,工程师们大胆的提出了一个设想,在黄河底部开挖两条超过3公里的隧道,穿越黄河的底部,这就是不见天日的水底隧道,电影《天河》就是取材于这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工程,《天河》真实的向观众再现了修建南水北调时的艰难过程,让北方人民铭记这水的来之不易,懂得饮水思源。南水北调工程除了建设者的努力外,还得益于丹江口人民的合作,他们帮助老人和年轻人离开家园,为工程的顺利建设腾出空间。
南水北调的总工程师叫董望川,在电影《天河》里由李幼斌饰演,周晓丹是南水北调总工程师董望川的妻子,同时也是丹江市副市长,负责环境保护和拆迁安置的工作,由俞飞鸿饰演。江浩是董望川的学生,也是他的得力助手,由段奕宏扮演。在《天河》里围绕这几个角色展开一系列生动的故事,以小见大,展现了南水北调工程的“艰”与“险”,移民搬迁的“情”与“痛”。
“天河”这一伟大工程的完工,是由多少建设者的汗水与泪水所铸造,是舍家迁移的百姓所促成,更是以董望川和周晓丹为代表的这些国家干部所造就,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天河》向观众展现了人间大爱。也是作为礼物献给南水北调工程辛勤付出的建设者们,让他们知道全中国人民感谢他们为国家修建了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俗话说吃水不忘打井人,让我们永远铭记南水北调的建设者们所做出的贡献于牺牲。
天河观后感 篇6
2014年11月25日,我们单位组织**以南水北调为题材的电影《天河》。记得早在隋唐年代,,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工程虽然浩大,但在那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又有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呢?又有多少人心甘情愿客死他乡呢?
历史将永远离开京杭大运河,但它不能留住真正付出辛勤劳动甚至生命的人来修建它。同样电影《天河》的背景讲述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河南南阳淅川九重)陶岔闸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省郑州市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天津。干渠全长1273公里,距天津154公里。
年调水规模13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大工程,要想通过100多分钟的电影全景式细致展现显然不可能。
李幼斌、俞飞鸿、段奕宏主演、高明、小香玉、濮存昕、陈宝国郭达、姜昆、郁钧剑、黄宏、宋春丽等联袂出演的当代现实题材的电影《天河》,聚焦当代中国最为重要的水利工程之南水北调,要将如此宏大的题材搬上大银幕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电影的切入点很重要,和以往主旋律电影相比,《天河》在人物设置及塑造上有了很大的改变,摒弃了高大上的“完人”典范,而是试图通过关联人物生活的细节延伸出戏剧的冲突,借此映衬人性的高尚和自私的两种极致,还特别呈现了人情世故——这数千年中国文化里最值得说道和玩味的部分,最终导入“饮水思源”这一真正表达的主旨。
影片聚焦了工程形成过程中最牵动人心也最触及人利害关系的冲突矛盾极点——搬迁,以此为重点,再现国家大家与小家的多重关系。以情动人,以爱暖人,爱感苍天,情涌大河,《天河》紧紧围绕“情”与“爱”,深动再现党民鱼水之情,官民船水之爱的感人一幕幕。影片最能触及心底的移民戏份。
为做好移民工作,李幼斌搬出最能以情动人却又不失魄力手腕的老婆俞飞鸿,关键是,要搬迁移民中既有广大乡亲朋友,又有李幼斌片中的老父老母,胞兄胞弟。由于牵涉到赔偿、移祖坟等重大事宜,党民关系、官民冲突被至于千钧一发之地。影片对移民高潮大戏环节的冲突设置极具戏剧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升扬了影片可视性。
《天河》为观众展示的不仅是水利工程人员的辛劳付出,还有南水北调工程的诸多技术难关,还有在移民上遇到的诸多问题,这部电影基本就是全景式展现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艰难过程。这项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宏大工程构想,到今天切合实际成为了现实,未来,当人们喝到南水之时,这部影片就留下了宝贵的记忆。
影评人: 陈远
2014年11月26日
天河观后感 篇7
原创: 水墨流裳
昨晚打开cctv6,在放《天河》,看了两眼发现这是讴歌南水北调工程的主旋律电影。此类影片歌颂有余而真情不足,往往都是用力过猛。正要换台,女主俞飞鸿优雅知性地出镜了,她一个眼神我便在板凳上坐稳了。
本片汇集了李幼斌、段奕宏、濮存希、陈宝国、林永健等。无论是客串明星还是主角,这些人深邃的演技都让我丧命。我是沉了心地认真看,红旗渠前的讲话、老段照顾他爹、小女孩开口认妈,这些情节虽老套,但不生硬,已经击中我的软肋,几乎润湿眼眶,但偏偏要安排一段雨中老百姓给市长集体下跪**这样的桥段,好像这才更感人一样。且不说公公给儿媳下跪违背伦常,这编剧就这么希望老百姓动不动就长跪不起?
还有,地底下挖暗涵,都是赤着背的汉子挥舞铁锹,挥洒汗水,偏偏安排个凹凸有致的美女穿着修身白衬衣在帮忙推车,差她这点力气?李幼斌独自一人站在地铁站当监督员,身边没有任何工作人员,甚至被保安当成小偷。这是项目总指挥的人吗?万一出事,他靠**和嗓子指挥?
这是与现实的严重脱节,属于生产不好、工作辛苦。
南水北调,从我老家村口经过,这工程浩大,人所共知。多少建设者、水利人付出了汗水,甚至忽视了自己的生命,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电影主题,但据说是这样的。
现代社会里,好像大家都在谈钱,上至某某某**腐败,下到谁谁谁吃拿卡要,没有人再提奉献精神了,觉得奉献精神只剩出现在领导的讲话稿里这唯一的场合了。其实不然,如果你的身边没人奉献,只是因为你的圈子太low。我记得今年台风来袭时,为了保护国家重要装备平台,几名党员英勇牺牲。
我们不缺乏团结起来为大家做大事、放弃家庭的感人现实主题,但我们就是讲不出一个好故事。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有一点激情的,歌颂类电影并不因其天生的题材和主旨而低人一等。有的人喜欢冷静地旁观,永远用理智和高人一等的智商凌驾在普通老百姓上,做一个片叶不沾身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人不会去看歌颂类电影,诺兰来拍也不行,他们会说诺兰是缺钱了。但我会看到,我相信有很多这样的我,愿意在某个时候冷静下来,享受精神的洗礼和加油。
事实是,现在的年轻人,没多少人看了,看见就换台,多看一眼都是折磨。造成今天这个局面,跟一些电影工作者动不动就安排老百姓下跪有莫大干系,他们表面上是在创作主旋律电影,实际上居心叵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