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韶山观后感

2023-11-27 09:06:59 韶山观后感

【#实用文# #韶山观后感#】如果您正在寻找“韶山观后感”相关内容,请看看下面的推荐。如何撰写一篇能够真实表达内心感受的观后感呢?如今,观影已经成为了都市人放松身心的一种非常时尚的方式,电影中令人难以忘怀的情节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撰写一篇观后感,在其中将短暂的视听感官刺激转变为自己的理性思考,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韶山观后感 篇1

当我来到毛主席故居时,那是湖南一套普通的两户人家的房子。1893年12月26日,毛主席在这里出生。屋前水塘和南岸水塘相毗邻,绿水莹莹,微风过处荡起缕缕涟漪,几只鸭子正悠闲、惬意地拍打着翅膀。

趁着排队正酣时,我和班上的同学来到了故居对面的展览亭欣赏**,无意中看到了**主要领导人几乎都来过这里,甚为惊喜,更觉自己不枉此行。然而,主席故居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我们不得不放弃欣赏,甘愿加入如巨龙般的长队。我们一点也不累,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对伟人的崇拜。

好不容易到了故居内,但是人数太多,我们便只有走马观花了。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毛主席纪念馆,依旧是长长的队伍,在展厅里,我看到毛主席为了革命牺牲了六位亲人的解说,毛主席有儿女情长,却更深刻地知道革命的任重而道远,他舍小家为大家,成就了新中国的辉煌,建立了不朽的功业。我们将永远铭记他坚苦奋斗的历史,指出江山的谋略和风度,平易近人、关心人民疾苦的慈善胸怀。在参观完“中国出了个毛泽东(1)—(10)”后,我再次感受到了以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为赢得民族独立,人民富强所经历的艰难历程,感悟到了主席人格的魅力。

这里有中共一大,开国大典的模拟片段,有集主席所有的诗词展,也记录了旧中国腐朽,新中国成长的点点滴滴。我们都有同样的感受:这是中国百年历史的见证,这是中国近代史!

从纪念馆后门出来,已经12点多了,由于下午还要到刘少奇故居,我们就不顾劳累又来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的故居所在地,刚下车我们同学基本上肚子很饿了。所以晚饭后我去了刘少奇故居。导游告诉我们,刘少奇故居是邓小平同志1982年冬天写的。我们走进故居,可以看到这个院子里有“刘少奇同志旧居”的门匾,这块门匾是1959年故居开放时悬挂在槽门上的。

刘少奇故居与毛主席故居非常相似,毛主席故居是南方常见的农舍。背靠松临荷青竹,面朝荷塘,有小木床、煤油灯、土炉、农具等,一切都朴素安静。而这栋普通农舍不同的是它也同少奇同志一起经历了辉煌而坎坷的岁月,可它依然基本保持着120多年前的原始风貌。参观了刘少奇的纪念馆和故居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气质、他的修养和他为提高党员修养所作的不懈努力。

刘少奇毕生致力于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巩固和发展党的队伍。他对党的建设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有重要建树,特别是他的关于党员修养的理论,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毛泽东建党思想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而且也教育了整整一代共产党人。

通过参观两位**故居,我不仅对共和国两位伟大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印象深刻,而且感受到了共产党实事求是、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性。作为一个追求进步的年轻人,我将不断学习,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更好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实践中提高自己。所以我要努力,加油p>

韶山观后感 篇2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湖南省,也是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家乡。今年的国庆节,也就是建党62周年。爸爸妈妈带我参观了毛主席的故乡。

一路上,我都很期待,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养育出了一个这么了不起的伟人领袖?

天空下着毛毛雨。父亲的车一停,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跳下车。我面前有一个大广场。“啊,毛主席,我看到了毛主席。”我兴奋地叫着跑过去。

毛主席握手微笑,仿佛他对我们的祖国今天感到非常高兴,仿佛他在告诉我们,他将永远注视着我们的变化。多么高大、多么慈祥!我戴着红军帽,背着红军书包,跟着父母在毛主席铜像前深深鞠躬三躬。我心中充满了激动和钦佩。

我默默地说:“毛爷爷,你放心,等我长大了,我一定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富强。”然后,我们跟着卫兵绕着毛主席的铜像走了一圈。

接着,我们参观了毛主席的纪念馆,看了毛主席的生平事迹,枪、炮、战略方案以及一片片攻下的国土,多么地不可思议。在战场上,他是如此的乐于冒险,不怕吃苦,在生活中,他是如此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据说主席有一次回家乡,还特意请家乡的乡亲吃饭和他们谈家常。

参观完纪念馆,我更加钦佩我们的**。他是一个多么强大和善良的领袖。

“发什么呆,走,带你去看毛主席的故居,你就知道今天你在祖国的怀抱里是多么的幸福,这是毛爷爷给你的,没有他老人家就没有你今天的幸福生活。要记住,人,要懂得感恩,还要懂得回报。”爸爸说。

我们来到董事长故居,三间泥房子,盖上稻草,家里比较简陋,不知道那能不能算家具。我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我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简朴”,再想想我的生活,我的家,我告诉我自已,我还有什么不能好好学习的理由呢?

回家的路上,我睡着了,但我似乎看到毛爷爷在那简陋的环境里努力学习

湖南长沙天心区红卫小学

四(4)班刘祺伟

韶山观后感 篇3

今天,我特别的高兴,早早的起了床,赶到学校集合。你们知道是干什么去的吗?因为今天学校组织每个班一个同学去毛主席的故乡韶山旅行呢!因此,我无比地兴奋。

全体同学集合后,大家有秩序地上了老师安排的车。开车了,我们怀着激动和探索的心情开始了韶山之旅。在四个小时的车程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韶山。

下车后,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首先参观的是“毛泽东同志故居”。到故居旁,最让我想不到是在茅草房和油灯下,年少的毛主席竞然是那么刻苦地学习,孜孜不倦地吸取书中的营养,为他在以后的革命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接着大家参观的下一个景点是“毛泽东铜像广场”,一走到广场旁,远远地便望见了毛主席的铜像,那伟岸的身躯高高地矗立在广场中央,不禁使人肃然起敬。

然后,导游带我们参观了“毛泽东纪念馆”和“毛泽东遗物馆”,让我见识到毛主席是多么的伟大,令人敬佩。

最后,我们一天的旅行结束了,在回家的路上,我深深地感悟到: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应该以毛主席少年时为榜样,刻苦学习,努力向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为祖国出力、争光。

韶山观后感 篇4

去年六月一日,我们全校师生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毛主席的故居——韶山。

那天,天空晴朗,阳光明媚,几辆满载着全校师生的大巴车,快速的向毛主席的故居——韶山开去。一路上,一片片黄澄澄的稻田从我们的身边一晃而过,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叫个不听,好像也在为我们高兴。这时,车内忽然响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嘹亮歌声。此时此刻,我恨不得马上飞到心仰已久的地方——韶山。中午,我们终于来到了韶山,下了车,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向毛主席的故居走去。我们跟着讲解员来到了毛主席童年时代读书、学习的房间,看到了毛主席童年时代刻苦学习用过的书桌、笔墨、灯盏。我站在房间中央,凝视着这些东西,听着讲解员地讲解,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毛主席童年时代勤奋努力学习的身影;仿佛看到了小小年纪的他心中就埋下了为了推翻那黑暗的社会,那吃人的制度,为了天下的贫苦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仿佛看到了少年时代的他为了求学、寻求真理而四处奔波劳累的身影。此时我心里充满了对毛主席的敬佩和热爱之情。当讲解员把我带到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的六位亲人铜像前时,讲解员地声音哽咽了,这六位烈士他们都是被敌人杀害的,他们牺牲时都很年轻,特别是他的儿子毛岸英,被彭德怀称为“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8岁时,跟随母亲被捕入狱。

1950年11月25日,为了保家为国,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我站在铜像前用手轻轻的抚摸着他们的铜像,听着讲解员地讲解,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低着头看着胸前的红领巾。眼前仿佛出现了那炮火纷纷的战争年代,看到了成千上万的先烈们,为了我们今天能吃得饱穿得暖,有书读,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鲜艳的红领巾啊!

你分明就是用他们的鲜血染红的。参观完了毛主席的故居,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家中条件优越,如果不努力学习,能对得起这些死去的先烈们吗?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学好过硬的本领,将来才能完成先烈们未完成的事业。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韶山观后感 篇5

3月31日,学校说每个班上选一名学生去韶山扫墓,我被老师选上了,因为我的日记写的非常好,老师就选我了,我心里美滋滋的,我觉得真光荣,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早晨6点,我们就出发了,路上风景优美,绿树成荫,树林茂盛。我们到了韶山——毛泽东的故乡。

我们先去了毛泽东的故居,毛泽东的房子非常简单,有木桌子、木床都是木头做的东西。故居外面是池塘,池塘里面有一群小鸭子,房子里还有牛,外面还有一座座高大的山,我好象看见毛泽东在山上放牛,那就是毛泽东度过的童年。

还有那里为什么叫韶山,因为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皇帝在山上放音乐,韶山这个韶左边有一个音字,韶山因此得名。

我们又去了纪念馆,那里有许多毛泽东用过的东西。中午我们要去吃饭了,有好多好吃的菜,特别是毛氏红烧肉,美味极了,我很快就吃完了。我还给妈妈买了一个纪念品,妈妈一定会很高兴吧!

我们还去了广场,广场中间有个巨大的毛主席像,我们在那里唱国歌,敬队礼!心情无比激动!

我们要回去了,我依依不舍的跟毛泽东说了一声再见!我们终于到家了,天已经很暗了!我们要向毛主席学习!

毛主席,我们永远爱你!

韶山观后感 篇6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呀,他是人民大救星……”每当听到这首让人热血沸腾的歌,我就会想起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主席,当时,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站起来了。我崇拜毛主席已久,而在今天,我有幸瞻仰了他幼年生活过的地方——毛主席的故乡,韶山。

“今天,我就要到达这位伟人的故乡了。”我心想。在路上,我们看到了毛主席词中所说的“橘子洲头”,在那个湘江中心的神秘的地方,有一座毛主席的头像,那个头像的高度为一米八三,而主席的真实身高正好是183厘米。由于保护的好,所以头像没有丝毫损坏,可见人们对毛主席的尊敬。“一米八三,”我心想,“好高的个子,而主席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和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远远比这还要高!”

来到了铜像广场,我很荣幸地成为了为毛主席的铜像献花篮的队伍中的一员。我挺起小胸脯,迈着大步子,向毛主席的铜像走去。虽然花篮本身并不沉,加上我的体质不错,并由两个人抬着,我所用的力气本来不多,但我却觉得它比一座山还要沉重——里面的分量都是我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佩戴上印着毛主席头像和“为人民服务”的胸章,我感到自己任务重大的、光荣的就像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一样。

走进了毛主席的故居,更是让我惊诧不已:他家有13间半青瓦房,一间茅草屋,20亩田地,屋内摆设井然有序,看得出当时房屋的主人是多么的勤奋与热爱生活。故居的后面就是毛家的私塾,墙上记载着,毛主席幼年熟读四书五经,是位勤奋好学的学生。据导游阿姨讲,毛家当时是方圆百里的富庶之户。而就是这样一个出生在这么优越的家庭里的人,却能心怀天下,为穷苦人打天下,这也是史无前例的。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忘记伟人,要吸取国外的历史教训,某些国家之所以四分五裂,与他们忘本,忘记了他们国家的伟人,不无关系。忘记伟人,是一个民族的悲哀!而现在,我们国家纪念毛主席的人源源不断,生生不息,毛主席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不仅毛主席,十里长街送总理,也是能体现人民对周恩来总理,对所有领袖的热爱。为什么中华民族经久不衰,这也是回答这条问题的一种方案:

我们不能忘记伟人!

一些西方学者说:“为什么中国人不信奉上帝?因为在他们心中,毛泽东是他们上帝的上帝!”

我爱毛主席!

韶山观后感 篇7

眼前,是人潮涌动的韶山冲,心中,是激情涌动和澎湃感动。这个寒假,难忘的韶山之行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屋前,一池碧水映衬土屋,屋后,一抹青山掩映青瓦,面临绿水,背依青山,刚到韶山冲,我就被山乡秀丽的景色深深吸引。环顾群山,脉脉回环,恍惚间产生时光倒流的错觉,仿佛只身入得山中,但见炊烟袅袅,蓦然回首,不见来时路,若置身世外桃源。

几乎是屏住呼吸,我开始参观毛主席故居。缓步走进光线略暗的堂屋、退堂屋、厨房、横屋、卧室、碓屋等处一一瞻仰,站在烙印着伟人足迹的土地上,心潮澎湃,唯恐错过一物一景,退堂屋、碓屋、横屋这些新鲜的名词很自然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这里是伟人的家。

遥想当年,伟人也曾年少,伟人故里多少一同成长在山乡的孩子,一生闭锁终老在这青山绿水间。但是在伟人眼中,池水虽小却闪耀着日月星辰的光芒,只要心中装着天下,一抹青山怎么能挡住眺望世界的目光?伟人自小发愤读书,“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后求学长沙,接受共产主义,橘子洲头指点江山“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在滴水洞,我看到,主席曾经用过的床与众不同,在床的一侧加装一条长长的挡板,因为主席的习惯在床的一侧摆放书籍卧床阅读,据导游介绍,床板一侧略有倾斜,为的是当主席伴书入眠后让书自然滑落到一旁。遥想伟人当年戎马倥偬,行万里路,破万卷书,熟读丹青,俯仰古今,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踏上回程的汽车,我心中思绪万千,望着宽敞的公路、高耸的高架桥、一个个隧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果,感谢伟人对祖国作出的贡献和牺牲,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学生必须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遗志,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韶山观后感 篇8

三月,阳光烘烤着湘中大地,一群年轻的少年走在路上,有幸撞见两棵白花满枝的栀子花树,纷纷拍照留念,那洁白的花瓣印上少年的脸,那是懵懂的无知且无畏。

学校突如其来的研学计划,让我平淡的心掀起阵阵波涛,有多久没有出去了?我记不清了,家门前的栀子花树被锯掉后,生活也就这样贫乏如水,只留一缕栀子花香封存在心底,那浓郁单纯的芬芳,仿佛也就这样从我的生活中散去。

闪光灯的时现时灭拉回我的思绪,眼前却又是一棵高大的树,那一瓣瓣的花似黑夜中皎洁的月光,只是它比月光灿烂,比月光热烈,比月光纯洁,那浓郁的花香,宛若孩儿身上的乳香,让人想扑上去好好端详着不染世俗的香从何飘来,是少年?是主席?还是那一颗颗忠于人民的心?

带领我们班进行研学的是一位退役了特种兵战士——谭教官,20多岁的教官与十多岁的少年打成一片。树上是绿叶白花,树下是花香和未来,教官则更像是一座石拱桥,诚恳地弯下腰,引领着少年们走向花香的源头,摘择雪白的“月光”。

“红色信仰薪火相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作为新中国的未来,我们要从毛主席那在革命人手上接下革命的旗帜,将它立在世界的山巅,风吹扬起红旗,夹杂着栀子花香,留一缕余香在风中给少年细细品味。

走在韶山的荫间小路上,绿叶遮蔽着阳光,留下凉爽的草坪,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为何栽树?因为他们收到过烈日的烘烤,感受过阳光烧灼皮肤的痛苦。他们为了让子孙后代过上更好的日子,栽下这颗大树。尽管有人等不到乘凉的那天,但是他们却给后人留下一片树荫,一片庇护,就像他们未曾消失那样,以别样的方式照顾自己所热爱的那一片热土,和那片热土上与自己相同血脉的人。那一朵一朵盛开的栀子花,是不是他们欣慰的笑容?那花香是不是他们给后人的恩泽?白色的花瓣啊,炙热的心啊,可亲的人啊,可爱的树啊,请你们留下,留下那一朵栀子花,别让这树只剩下枯黄的叶,别让这花凋零灭绝。

花上绣着毛主席和蔼的笑,眉眼弯弯,隔着一代的历史,再来回首,依旧有着领导者的气势,有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自信。

随着那朵绣花,我又看见主席的故居,有碎花小被,有独特的土灶,有兄弟三的卧室,花香似乎都要溢出来了一般,格外浓郁,这是主席生活多年之所,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生的地方,怎不让人为之动容?

栀子花香溢满了小园,少年笑着,闹着,当年也如这般,如如今这般热闹,只不过早已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罢。

沐浴着栀子花香,少年奔向远方……

推荐阅读

上一篇:酒店员工辞职报告通用 下一篇:大学教师活动总结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