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篇1
全书大部分内容都让人看起来欲罢不能,惊叹于作者广阔的视野、丰富的学科背景、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深入浅出的叙事能力。提出的一些观点,如“想象的现实”,对金钱、资本主义与帝国的关系的讨论,对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的讨论及与前现代文化的对比等,以及用认知革命、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等将人类的历史进行串联,讨论了几大革命的.重要意义和对其的不同看法(比如农业革命实际上是一场“骗局”),并以此将人类历史划分成不同阶段进行分析,使人能够以“置身事外”的“他者”视角来审视人类发展的历史,反观自身。书的末尾谈到了对于“快乐”或者“幸福”(作者好像并没对二者进行区分)的认识以及可能的历史发展,这是以往的历史学从不会讨论的内容,而这也与作者写作此书的初衷密切相关,即引起“智人”对自身发展和行为的反思,希望“智人”能够认真思考和把握自身的发展方向。不过,可能正如作者所说,大部分的历史学家更擅长做“事后诸葛”,所以,总体来讲,作者对于目前为止人类历史发展的分析确实更趣味十足,更耐人寻味,而对未来人类发展方向的思考可能让我稍感无趣(大概是因为没有提出比较新颖的观点,或者说并没有提炼出完整的理论问题?)或者说不能认同。
总之,这本书虽然内容庞杂,涵盖各个学科,还间插不少故事,但并不会感到凌乱。在作者精心的设计安排和严密的逻辑框架下,反而显得全书深入浅出,丰富有趣,可读性极强。对于翻译者也不得不特别提出来点个赞,一句话就是,这本书完全不像翻译过来的,感觉就是一个中国人用中国话写成的,可以想见翻译的水平之高!
强烈推荐阅读!
读后感 篇2
在书中,他强烈强调教育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
只有爱孩子你才能俯下身去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关注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生活点滴,才能与他们的心一起跳动,才能理解与倾听他们的苦恼与困惑,爱而后育,正是因为有了爱,你的呕心沥血,你的殚精竭虑,才有了意义,才得以升华。当然,***也认为,教育不是有爱就有一切,爱教育不放弃严格的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的真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生活负责。这种爱必然包括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必要的惩罚。
通过书中生动的例子,我看到了老师对教育的不懈追求,也看到了老师的爱心、耐心和自信。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富有爱心的老师,读完这本书,我对教育中的“爱心”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教育中的爱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做出的姿态,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情感、一种氛围、一种恰当的运用,它自然会产生爱
纵观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它也会悄悄地反映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中。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这段朴实的话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哲理。
读了这样一本书,感受到这样的智慧,我想:只要我们每天都有一点进步,每天都比前一天做得更好,我想信会有很大的进步。正如同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每天进步一点是同样的道理,只要自己肯付出,认真地去想,努力地去做,使自己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一次次地超越自己,那么每天都会新的快乐。
[第二部分:优秀小学教师寒假阅读笔记]
《友善用脑——加速学***法》读后感
读后感 篇3
《热爱生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最著名的短篇小说,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他的伙伴抛弃了,他独自在荒原上寻找着出路。
冬天逼近了,环境十分恶劣,他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重伤不停的流血。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狼。他发现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人与狼的较量也许是最残酷的一种境界,为了维持彼此的性命必须要猎取另一方的性命,这就是代价,血淋淋的现实,最终淘金者终于赢了,他靠得是他发挥超常的勇气和机智,我想我们应该佩服他,学习他,学习他逆境求生的壮举,佩服他勇于挑战的精神!
读后感 篇4
每次看完一本书之后,没有什么语言文字的整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所以打算从现在开始,每次看完一本书都写点读后感神马的,好歹给自己个念想吧。
花了断断续续两三个月的时间看完了但丁的名作《神曲》。这本书大概在小学还是初中就知道了,但只是知道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产物,具体讲什么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老实说,看完之后,依然十分迷茫的……
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终于知道原来欧洲的中世纪,宗教是王道啊……神曲分为三部分:地狱、炼狱、天堂,一听就像是要讲点跟上帝有关的事情。里面讲了很多种罪,类似七宗罪那种。但丁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他所知道的已故名人或同时代的人安排在各个不同的地方,代表着他们犯着不同的罪,接受不同的惩罚。领导他走过前两部分的则是古罗马的一位叫维吉尔的诗人,也是但丁很钦佩的一位人物。
所以说,里面人物的安排多少也是但丁个人喜恶的表现,也是他所在党派的表现(佛罗伦萨当时分为两大党派,叫什么记不清了,反正相互之间有竞争跟迫害神马的……)
看完《神曲》的另一大感触即是——但丁看的书真多。东西方文化差距真大!他每首诗基本都要用到大量的隐喻、类比什么的,引用的都是意大利本国文化或者是其他西方古代文化,像我这种肚子里没多少货色的人基本是看啥啥不明白。比如说他会经常引用希腊神话的典故,但是他的诗句里不会具体指名道姓,而是把那件事或者那个人描述一下,然后引申一下神马的。如果没有下面长篇长篇的注释,估计我那些精彩的段落引用都会直接被我忽略……没文化,真可怕……
最后总结下,虽然整本书看下来没有那么理解透彻,好歹我也看过一回了,就当开开眼,知道个大概。等以后有机会有兴趣了再回来好好钻研钻研。起码我知道了欧洲中世纪跟宗教之间的密切关系,之后再看到些。
读后感 篇5
今天看了文学作品《骆驼祥子》。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个叫祥子的年轻人。祥子来自农村。他用诚实的劳动创造了新的生活。他尝试了各种工作,最终选择了拉阳车。这一职业选择表明,尽管祥子离开了土地,但他的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思维方式。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渴望一辆像土地一样可靠的汽车。
买车做独立劳动者,“这是他的心愿、希望,甚至是信仰。”这座城市似乎给了祥子一个实现愿望的机会。经过三年的奋斗,他买了一辆汽车,但不到半年,就被军阀抢走了;但祥子依然不肯放弃拥有汽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产生了怀疑,几次动摇,但他还是继续坚持,再次挣扎。
应该说,祥子以顽强的性格和倔强的态度与生命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斗争以祥子的失败告终。他最终未能实现拥有汽车的梦想。这部小说深刻的现实主义在于,它不仅描写了祥子因恶劣的生活环境而遭受的物质匮乏,也描写了祥子在人生理想破灭后的精神蜕变。 “他失去了他的心,他的心被别人夺走了。”一个勤劳善良的乡下小伙子就这样被毁了,变成了行尸走肉般的失业者。
看完祥子的故事,心里很沉重,觉得祥子真是可怜。祥子善良淳朴,有着骆驼般积极顽强的精神。经过三年的努力,我终于用血汗钱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没过多久,祥子就被士兵迷糊的抓住了,车子也被带走了。然后反动政府的侦探骗取了他的积蓄,而这些积蓄是他节俭的。后来,他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汽车。因为虎妞死于难产,不得不卖掉车子准备葬礼。最终,祥子变成了一个堕落自私的人。我真的为他感到难过,也为他的良心如此没落感到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