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2023仓央嘉措读后感(分享四篇)#】你知道我们该怎么写读后感吗?每个人对于一本书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更好地记住阅读的印象,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今天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篇与“仓央嘉措读后感”相关的文章,请在浏览器收藏夹中添加此页,以免遗忘!
仓央嘉措读后感 篇1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能让我想起,便心跳加速的话,那这个人一定便是仓央嘉措。他笔下那彪悍、狂野、不羁的西藏,雪山寒风之外。还有那最温柔细腻的心思都让人人怦然心动。
我想生于那个宝座应该是这个一生追求爱情的男子最大的枷锁。和玛吉阿米的爱情让他平静的人生掀起阵阵涟漪。夜里相会情人留下脚印在雪上,迫与爱人分开。仓央嘉措的一生是如诗如画的一生,更是令人悲泣的一生。在《那一夜,那湖水》中写仓央嘉措与最爱的人玛吉阿米,青海湖畔最后的诀别,其中一段是这样的:他找到了爱的真谛,那是不执着,不放弃,他感谢他的爱人。原来一个男人的成长和圣人的悟道都离不开一个睿智而伟大的女人。
感悟最多的就是一个爱字。爱是修行最好的老师,在《我问佛》中是我给最大的震撼。我感受到来自我内心的虔诚。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佛曰那只是昙花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么可以比过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带着这种残缺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听在耳中,恍在心上。仓央嘉措就是有这种力量,孤寂而又深情。
一位伟大的法王,动情的诗人不能拥有完美的人生,不断被误解,被批评。他的爱情,他的情诗,他的宝座,它的孤寂,他的流浪,以及不被世人所理解的深情。正如学者桑田吉美诺布所说:仓央嘉措最根本的教诲,就在于生命本身,不管它以什么样子显现在我们眼前,都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他的诗歌里蕴藏着冷静缠绵,《那一世》里的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见与不见》里坚如磐石的深情,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我不会打扰你的生活,就只是这样默默的喜欢着你,爱你让等待成为一种习惯,明知道太多的东西阻隔在我们之间,我仍执着在希望的边缘,等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这样静静等下去吧,我的爱不会因为你的回不回眸,转不转身,留不留恋而或增或减,你念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来我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只要心中有对方,不在一起又何妨?思念与等待是另一种幸福,是一种美丽的心情,是心中的那一份美好与欢喜。感情就应该是这样淡雅如水,静默相守。每一个读过仓央嘉措的诗的人都会深深爱上它。世上真的有这么一个柔情又充满感性的男子,无论外貌如何,但他的才行性格,无法阻止我对他的喜欢。有人说:纳兰容若是生在天堂,而向往地狱。而我想:仓央嘉措应该就是生在地狱,而向往天堂的人。
仓央嘉措读后感 篇2
佛经上说,世间一切皆苦。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与所爱的人别离是苦,与所憎的人相会是苦。仓央嘉措若是选择那条自己不得不走完的活佛之路,也就不得不割舍自己的爱人,承受着与所爱之人的别离之苦;不得不失去属于自己的自由,整日陷入那些烦琐的宗教事务与政治事务中。佛法是要普度众生的,为何独独让我如此痛苦的活着,难道这就是佛法所要追求的结果吗?于是,仓央嘉措困惑了,他思考:既然是美,为什么不该勇敢的追求?既然是束缚,为什么不该勇敢的摆脱?终于,他在一个重要的场合里做出了一件最惊世骇俗的事情……
自由的代价太高,路途也太险恶。一个普通人追寻自由或许还容易一些,一个宝塔尖上的大人物若要追求个人的一点点自由,往往难上加难。可是,为了自由,仓央嘉措甘愿忍受世人的非议,在二十岁那年,他的第一次叛逆,便惊得世人瞠目结舌:拒绝受戒。我不知道他用了多大的勇气,才敢在万众瞩目的受戒仪式上公然拒绝,才敢为了自己的自由做出如此惊世骇俗的抗争。他可以不要金钱,不要权利,不要社会地位,只想要回属于自己的自由。我们付出了自由,把自己束缚在每天十一二个课时的课堂里,以换取进入大学的门票;我们付出了自由,把自己束缚在磨灭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学习生涯里,以换取将来谋生的一技之长。我们付出了自由,以换取学历、金钱、权利、社会地位,还视这一切为理所当然。殊不知,学历、金钱、权利、社会地位和自由比起来,我们是舍大求小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也许,世间只有仓央嘉措做到了。
年轻的仓央嘉措要求还俗,不过是为了脱掉身上的重重束缚,从此海阔天空,浪迹天涯,随性去爱,随性去恨。可是,他是活佛转世(世人的说法),他的自由、他的责任,从他被确定为活佛转世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不能两全,“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人活一世,就注定了要在矛盾中成长挣扎,我们向往自由,却又有推卸不了的责任;我们向往安逸,却又不得不在混乱的社会摸爬滚打;我们想摆脱世俗,却又时时为世俗所扰。或许,布达拉宫就是一座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当繁华落尽时间破碎,红尘一梦醉千年。前世回眸,今生结缘;一宿梵唱,缭绕经殿;飞羽成仙,佑你平安;一世长情,来生与还。这一世,我为佛法而生,却为自由而逝;我若再来,必脚踏莲花,弹指流年,拂歌尘散,用尽我的一生,为爱情,为自由。
仓央嘉措读后感 篇3
纳兰容若如茶,入口苦涩;
仓央嘉措如酒,醉后黯然。
纳兰容若太冷,仓央嘉措太孤。
纳兰容若说:
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
不是人间富贵花。
仓央嘉措说: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一个是浑身锦绣的贵公子,却纯净如雪;
一个是万人跪拜的活佛,却向往俗世。
纳兰容若太执,仓央嘉措太痴。
纳兰容若说:
一生一代一双人,
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
天为谁春。
仓央嘉措说:
好多年了,
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
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
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
任你一一告别。
世间事,除了生死,
哪一件不是闲事。
一个执着于前尘往事,
一个放不下心底红颜。
区区情字,
掩于唇齿,融于笔墨,
是同样的肝肠寸断。
纳兰容若太苦,仓央嘉措太辛。
纳兰容若说: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仓央嘉措说: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一个孤帆自赏无人问,
落寞如照花临水;
一个明知不可为而为,
孤勇如飞蛾扑火。
纳兰容若太悲,仓央嘉措太伤。
纳兰容若说:
回廊一寸相思地,
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
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仓央嘉措说:
我是佛前的一朵莲花,
我到人世来,
被世人所误。
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
我不是普度众生的佛,
我来寻找我今生的情。
悲莫过于生离死别,
雕栏玉砌在,但朱颜不再;
伤莫过于无能为力,
爱众生,却不能爱她。
纳兰容若太哀,仓央嘉措太痛。
纳兰容若说: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仓央嘉措说:
但曾相见便相知,
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
免教生死作相思。
一个千帆过尽,
开始怀念最初的美好;
一个繁华阅遍,
宁可没有最初的相遇。
仓央嘉措读后感 篇4
本以为这本书是收集仓央嘉措诗歌的,谁知是讲述了仓央嘉措生平。了解了一下仓央嘉措这个人。读完之后,心中五味杂陈。我越来越发现,现在读完书的感觉,不像以前那样对错分明、非黑即白了,里面多种情绪错综复杂,竟一时说不上来准确的感受。
仓央嘉措,该怎样评论呢?多情,善良,同时又软弱,无能(很喜欢他的诗歌,极其不情愿用这两个贬义词。在当时的政治、宗教体制下,好像一般人没有权势、没有家族支撑很难抗争)。
他本是个普通的孩子,拥有凡人的'家庭、凡人的友情和爱情,可是却被认定是“活佛转世”的灵童。在权力与自由面前,任何人都难逃权力的枷锁。但被动的接受这些权力,是悲剧源头。
他本与卓玛青梅竹马,却因是灵童被硬生生拆散;在酒馆遇到美丽动人的拉则,不料却是个贪钱不念爱的俗气女子;再到最后的仁增旺姆,他们住在彼此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如若是普通人,这便是王子与公主的完美结合,以“过上了幸福生活”作为结束语了。然而,他的身份造就了他的悲剧。他也曾想“不负如来不负卿”,可最终不能实现。
面对桑吉嘉措的控制,他也想挣脱,但终究是势单力薄,或者说他压根就不屑于对权力的争夺(书中对此描写甚少,不能妄下结论)。他想摆脱这种束缚,他向往自由,于是他在面对爱人时,勇敢的去追求,他甚至蓄起了长发,在拉萨街头流连,潇洒于人间。但是这种反抗却是多么苍白无力。读完这本书,总有一种隐隐的伤痛,是惋惜?是悲悯?还是对制度的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