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2023天窗的课件六篇

2023-11-13 17:18:45 天窗课件

天窗的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体会孩子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世界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的童真童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语句“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2、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板书课题)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什么是天窗?)

2、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疑问读课文。(学生的回答可不局限于课本)

3、天窗虽小,却给大文学家茅盾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他的童年充满了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1)学习生字。

藉:也读jí,如狼藉。蝙:不要误读为biǎn。瞥:读piē,不要误读为piě。

(2)词语解释。

慰藉:安慰。霸气十足:专横的气势。

4、齐读全文,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脉络结构。

(课文主要讲了与天窗有关的一些往事,表达了作者对天窗的赞美与留恋之情。)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天窗的由来。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从天窗中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5、默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用课本原话概括。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1、个别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余学生听,并思考:为什么不直接写“天窗”,而要写两段跟“天窗”毫不相干的文字?

(学生反馈,教师点拨:为引出“天窗”作铺垫。)

2、小组交流讨论问题。

过渡:是啊,这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课件出示这句话)什么叫“唯一的慰藉”呢?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是“神奇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乡下人家为了采光而在屋顶开了一个小方洞,装块玻璃,成了天窗。这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这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自由读第4—7自然段。找一找“唯一的慰藉”出现了几次?(两次)

2、读第4—5自然段,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

小结:我们知道了夏天阵雨来时,天窗成了孩子们的唯一慰藉。

3、在夏天阵雨天时,为什么天窗会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相关语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2)理解文中的“偏就不许”,体会孩子们不愉快的心情。

(3)出示句子:随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①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②这个比喻好不好,为什么?(好,写出了屋子的静和黑)

(4)教师读第5自然段。请同学们听着音乐,闭着眼睛,想象一下,当时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是怎样扫荡这世界的(学生交流)

4、过渡:当夜幕降临,孩子们被逼上床休息的时候,天窗又是怎样安慰孩子们的呢?默读第6、7自然段,用“”画出孩子们看到的,用“”画出孩子们想到的。

5、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抓住“一粒星,一朵云”“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奇幻的云彩”帮助学生体会孩子们想象的大胆;抓住由“一条黑影”想象到“蝙蝠”“夜莺”“猫头鹰”,体会孩子们想象的新奇。)

6、师生合作读。教师读看到的,学生读想到的。

师小结:课文从下雨时、晚上两个时间,写孩子们被关进了黑压压的屋子时,他们十分孤独、寂寞,天窗给他们带来了唯一的慰藉。

7、读第8自然段,为什么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1)出示句子,填空。

因为有了天窗,你才看见,才会联想到。

(2)师:天窗虽小,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却很多,实在是太神奇了!所以,作者动情地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生:是应得感谢的)

三、总结全文,深化情感

同学们,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一扇属于自己的天窗,愿它带着大家的童心,自由放飞,让有“天窗”相伴的生活,永不孤独、永不寂寞。

[教学板书]

3、天窗

天窗来历

唯一的慰藉(阵雨来临、被逼上床)

神奇

[教学反思]

《天窗》是茅盾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课文语言优美,内容通俗易懂但意蕴深刻。在教学中,我着重体现了“以学定教,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解决问题。一堂课书声琅琅,效果较好。课文中的“想象”部分是本课的重点,但大部分学生只是理解了表层,其实应该在此基础上增加练笔的环节,让学生思考:通过天窗还可以看到哪些景物?由此你能想到什么?由于时间没能合理分配,导致缺失这一环节,今后我会更加注意。

天窗的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2. 誊写佳段佳句。

教学准备

师生一起搜集有关天窗的资料。

公开课教案参考

一、引入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相信大家学习后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二、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

(2)画出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字词和句子,提出自身不明白的问题。

三、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中心质疑

1、完成练习,出示填空:

乡下人在屋间开了一个小方洞,装了一块玻璃,叫做。时,时,在黑洞似的屋里,小小的天窗是小朋友唯一的慰藉,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

学生讨论、推荐,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

2、 质疑

(1)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

“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小朋友们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四、学习重点段,解疑

1、 看看插图,结合课文内容,为什么说天窗是小朋友们唯一的慰藉?

2、“慰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天窗是慰藉呢?(读4~6段)

3、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和“”在文中找出。

看到想到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个世界。

带子似的闪电一瞥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

一粒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掠过的一条黑影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我们把小朋友所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

4、 讨论问题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小朋友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小组讨论,推荐。

五、学习想象的方法

1、 看文中小朋友是如何想象的。

课文中怎样描写他看到的事物的?怎么会写得那么具体?(仔细观察)

还有哪些地方?

板书:仔细观察

2、 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他又是怎样展开想象的?(齐读)

从数量上展开想象,从形状上展开想象。(齐读)

男女声对读。

3、 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文章根据看到的事物想到相关的事物,根据看到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展开想象,这就告诉我们想象要从各个角度开展,这样多角度的想象才会丰富多彩。

出示:合理想象

4、 大家来想象一下。

看窗外,仔细观察,想象一下,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再说一段话。

六、总结

刚才同学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会想的人一定是有发明力的人。希望大家能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天窗的课件 篇3

一、引入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相信大家学习后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二、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

(2)画出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字词和句子,提出自身不明白的问题。

三、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中心质疑

1、完成练习,出示填空:

乡下人在屋间开了一个小方洞,装了一块玻璃,叫做。时,时,在黑洞似的屋里,小小的天窗是小朋友唯一的慰藉,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

学生讨论、推荐,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

2、质疑

(1)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

“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小朋友们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四、学习重点段,解疑

1、看看插图,结合课文内容,为什么说天窗是小朋友们唯一的慰藉?

2、“慰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天窗是慰藉呢?(读4~6段)

3、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和“”在文中找出。

看到想到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个世界。

带子似的闪电一瞥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

一粒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掠过的一条黑影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我们把小朋友所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

4、讨论问题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小朋友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小组讨论,推荐。

五、学习想象的方法

1、看文中小朋友是如何想象的。

课文中怎样描写他看到的事物的?怎么会写得那么具体?(仔细观察)

还有哪些地方?

板书:仔细观察

2、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他又是怎样展开想象的?(齐读)

从数量上展开想象,从形状上展开想象。(齐读)

男女声对读。

3、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文章根据看到的事物想到相关的事物,根据看到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展开想象,这就告诉我们想象要从各个角度开展,这样多角度的想象才会丰富多彩。

出示:合理想象

4、大家来想象一下。

看窗外,仔细观察,想象一下,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再说一段话。

六、总结

刚才同学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会想的人一定是有发明力的人。希望大家能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天窗的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帐、玻、扇、偏、璃、鹰、烁、莺、蝠、蝙”等10个生字。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天窗》。(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什么是天窗?)

3、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什么是天窗?这个问题读课文。

4、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疑问读课文。(学生可说说课文的描述:“在房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也可以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天窗。)

5、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互相纠错正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4、自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学生读,读后交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5.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回忆: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2.问:慰藉什么意思?(安慰、抚慰)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呢?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体会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记录。

2.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慰藉”安慰。也就是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惟一的心灵寄托,惟一的自我安慰。进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时的失落,(也可以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情)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回了失去的快乐。过程中要结合有感情的朗读。如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体会孩子当时的无奈。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片光明,抚慰了孩子们的心灵。从而理解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3.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三、拓展积累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天窗的课件 篇5

【教材分析】

《天窗》是语文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为“名著之旅”。课文选自茅盾的一篇抒情散文,描写的是乡下的孩子在夏日里下雨或夜晚时,被关在屋里,透过天窗展开想象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好奇与向往,表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具备了阅读感悟的基础。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不深,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很难把握。因此,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在品读中理解课文、学习阅读的方法;在品读中感悟情趣、放飞自己的想象;在品读中培养语感、欣赏名家的语言;在品读中积累语言、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引导质疑、创设情境等来深化学生的感悟,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要让学生有充分朗读、默读和思考时间,优化、活用教材,加强听说读写的联系,在愉快的学习旅程中爱上阅读,并乐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

【教学目标】

1蓖ü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感悟“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2毖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感悟学习方法,积累好词佳句,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慰藉”,唤起共鸣,突破难懂语句的难点,体会想象的神奇。

【教学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预习课文,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理解不懂的词语,搜集有关作者茅盾的资料。

教师教学准备:①制作多媒体课件。②在课前交流中,了解学情,沟通师生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笔ι交流对窗的了解,说说见过什么窗,它们有什么作用?

2苯樯芴齑暗亩捞匾约八的奥妙与神奇,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师:《天窗》是茅盾先生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题材撰写的抒情散文。这里有对天窗的介绍与赞美,有乡下孩子的生活与快乐,有想象的放飞与神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弊远量挝摹⒔饩錾字新词。

2狈蠢∽匝Ы峁。

(1)检查生字新词。

慰藉蝙蝠恶霸宇宙猛厉扫荡掠过阔达

(2)理解词语。

慰藉、神奇、阔达、宇宙、奇幻、猛厉、扫荡

(3)指名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3币导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梳理问题。

4痹俣量挝睦砬逦恼侣雎纭

第一段:(1—3自然段)天窗的来历。

第二段:(4—7自然段)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第三段:(8—9自然段)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

三、学习第一段

1蹦读并说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鼻胩钌虾鲜实牧看省

一()天窗。

3毙∽樘致郏“方”与你们填的其他量词哪个更合适,为什么?

4卑烟齑坝胫诓煌的特点概括地批注在书上。

5庇懈星榈乩识痢

四、布置作业

1背写字词。

2崩识量挝模把课文读流利。

第二课时

(现场展示)

一、复习引入,质疑导学

1被毓松辖诳窝习内容。

2被匾渖辖诳蔚拇嬉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与思考走进阅读中。

二、品读课文,解决问题

(一)梳理第二部分的层次,揭示品读的方法。

1变览课文4—7自然段,了解本段主要内容。

2币导学生关注“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归纳“抓住关键语句进行阅读”的方法。

3苯淌σ导运用“品读”的方法,来阅读内涵丰富、深刻的文章。

(二)指导学生用品读的`方法学习课文4、5自然段。

1逼范恋4自然段。

(1)指导学生品读本段,将品出的情感进行批注。

(2)指导朗读本段,重点指导学生读出从高兴到难过的情感变化。

(3)通过联系上下文,让学生理解“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准与简练。

2逼范恋5自然段。

(1)默读本段,了解大意。

(2)引导继续品读。

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划出作者看到和想到的景物,并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将品读的结果批注下来。

(3)汇报交流,相机指导。在朗读中融入感情,心灵得到陶冶。

①理解新词“卜落卜落”。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窗外的雨和作者透过天窗感受到的雨是截然不同的,顺势引导,读出细小、轻微、欢快的滋味。

②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运用朗读的技巧,提高表达的能力。

指导“这雨、这风、这雷、这电……”的朗读。

③师生小结,体会“慰藉”一词的含义。

3绷系这两段的学习,归纳利用过渡句阅读的方法。讨论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

(三)引导学生运用品读的方法,自学第6、7自然段。

1毖生自学6、7自然段,重点品读:什么情况下得到慰藉?怎样慰藉?

2毖生汇报。

(1)品读汇报中,重点说说“这时候”指的什么时候。

(2)通过对读,体会看到和想到的事物有什么不同。相机解决课初质疑的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究竟是什么意思,从而感受到天窗是神奇的。

(四)联系上下文,突破难点,解决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

1崩斫獾诎恕⒕哦巍

(1)引导学生把长句子读成短句子,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把握主要信息的方法。

(2)通过变换句式的语言训练,体会双重否定句式的强调作用,从而感受作者语言的精妙。

2绷系4—7段和第8段的学习,感悟、品味并解决: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

(五)激活想象,练习表达。

1毙椿傲废啊

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想象到这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

从天窗上还能看到什么,会想到什么?

2被惚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书上第8、9自然段的句子进行评价。

3苯岷仙活实际,读写结合,借助表达训练,解决最初质疑的问题。

三、总结归纳,升华情感

1彼邓刀“天窗”的认识,感悟天窗的意义。

2迸淅掷识炼“天窗”感悟的句子,升华情感。

3苯淌ψ芙崽富埃勾勒板书。

四、拓展阅读、完成笔记

1笨炖炙鸭阅读:搜集茅盾及有关“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读其中的一部作品。

天窗的课件 篇6

【内容简析】

本文是著名作家茅盾的散文。描写的是乡下的孩子透过天窗看外界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课文先写天窗的特点,接着重点讲述雨天和夜晚,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雨脚落跳、闪电划过、星云流动的情景以及由此展现的美丽而神奇的想象世界,最后赞美了天窗开启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课文插图描绘的是夜晚,蚊帐里的孩子探出头,仰着脸,透过天窗看星星、看云朵的情景。插图与课文第六自然段相符,引导学生看图,帮助学生了解天窗的样子与特点,让学生对天窗的概念从抽象变具体。

本文结构清晰,语言朴实,没有多少雕琢,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童稚的真情。虽然《天窗》中描写的天窗是当今学生陌生的,那“被逼着去睡觉,屋里黑洞洞的,屋顶上小小天窗便成了唯一的.蔚籍”的生活离学生较远,不易理解,但这篇文章所体现的孩子们对自由和光明的追求和小读者是相通的,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共存的。所以课文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激发兴趣,沟通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实现有效的对话;能从中品味并欣赏散文的文采之美。

【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努力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他们主动参与读、想、说、写的语文实践的机会,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丰富的形式中,进行了多功能、大密度的语文活动,提高了质疑的能力、积累的能力、感悟的能力、品味的能力、评价语言的能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也因此充满了活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天窗给人们带来的无限遐想,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体会文中想象内容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辅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精彩语句和段落,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

3.引导学生自学本课2个要求认读的字,会写5个生字,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重点难点】

感受天窗给人们带来的无限遐想,体会文中想象内容的作用。

【教具准备】

有关天窗、云雨星空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由“窗”契入,理解“窗”的内涵,打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1)教师板书“窗”字,请学生认读,并用“窗”字组词。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学生先组成的词语可能多是有关窗的名称,如:窗户、窗口、窗帘……可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材料的窗,如:纱窗、木窗、铁窗……还可引导学生思考围绕窗发生的动作,如:开窗、关窗、擦窗……也可引导学生思考其它,如:窗明几净、窗花、窗口学校……

(2)说说你对窗的理解。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教师在学生谈话的基础上可及时提示,让学生对窗的外形、材料、作用、引申意义等方面有所感悟。)

(3)教师小结:窗打通室内外的联系,把空气、阳光、外面世界的精彩无私地奉献出来。

2.导入新课,激起阅读期待。

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是与窗有关的内容。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窗?有什么奇妙的作用,或非凡之处,作者为什么要写天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词。

自学提示:(1)认识生字的字形、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利用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词语的意思。

2.充分读书,感知内容。

3.汇报自学的成果。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

(2)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及断句。

4.整体感知课文,交流初读的收获。

(1)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答案见《教参》)

(2)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答案见《教参》)

(3)交流自己初读课文的收获。

学情预设:学生们可能从课文中获得的表层信息谈收获。如:了解天窗的样子、作用。结合看图,认识天窗,了解乡下的孩子

雨天、夜晚百无聊赖,只有把小小的天窗当作是唯一的慰藉。了解到作者由天窗而引发的丰富想象。了解到作者对天窗的感情以及对发明天窗的人的感谢……

三、质疑问难,培养问题意识。

1.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或提出疑问,标注在书上。

2.提出问题。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

(1)学生质疑大多局限在词语上,教师一边引导学生用互助的方法解决,一边引导学生关注有关思想内容深层的探究性问题;

(2)还可引导学生提出有关表达形式的鉴赏问题;

(3)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对问题的不同看法。

3.梳理问题。

(1)词语类有:慰藉、宇宙……

(2)其他归纳为:

①为什么题目是天窗,却用大量的文字写想象?

②为什么说“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个句子在文章中出现两次,是否重复罗嗦?

③最后一段里的“天窗”为什么加引号?“无”“有”“虚”“实”为什么也加引号?

④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四、回顾课文,解疑存疑。

1.反思归纳的共同问题。想一想,哪些问题自己也不懂,哪些问题有价值。可以猜想问题的答案。

2.再读书,自己解决问题,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存疑”。

3.请你用铅笔把问题批注在自己的书上。

五、积累与运用词语。

1.抄写生字词。

“藉”“霸”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但书写时要注意这两个字上下两部分所占的位置的大小不同;“藉”字还要注意横画之间距离均匀;“霸”字更要注意“雨”字头的横折钩变化以及四点方向、轻重和位置。努力把字写匀称、写好看。

2.摘抄优美词语。

3.用词造句。提示:“也许”表示不确定。学生造这个句子要同时符合三种不确定的情况。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收集、了解有关作者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聚焦问题。

1.听写生字。

2.快速浏览课文,并回忆课文内容。天窗的样子作用是什么?作者与天窗有什么关联?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天窗?

3.回忆上节课的问题,按学生提出的顺序一一解决。

二、潜心会文,探究问题。

出示语句: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一)抓词语理解句子。

1.抓重点词,理解意思。

(1)找出有关“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的内容,读一读。思考。

“慰藉”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安慰?为什么说“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天窗”怎么会是慰藉?带着这些问题读这一段。如果还不理解,可以继续存疑,随着阅读的展开,你们会慢慢地理解。

(2)“这时候”指什么?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

学生在反复读书中能陆续找到答案。“这时候”是雨天,是夜晚、是被迫关在黑洞似的屋子里,是想在雨里跑跳,在月光下的草地河滩玩耍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忽视“这时候”是大人们不让他们玩,“逼”他们上床去休息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

(3)欣赏词语,感受语言的魅力。

①“关”什么意思?“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中的两个“关”字的意思一样吗?(第一个“关”字意思是:使开着的物体合拢;第二个“关”字意思是:放在里面不让出来)换一个近义词读一读。比较用哪个词语好,为什么?从“关”这个字中你体会出什么?

②“逼”什么意思?(逼迫,给人以威胁。)请把这个词去掉,再读一读。比较哪个句子好,为什么?从这个字中你体会出什么?

③带着自己的体会读有关的段落。

2.理解内容,练习说话。

①联系1—3自然段内容、对窗的理解以及生活实际,想象“这时候”屋里是怎样的情景?

提供句式,练习说话。

A.大雨来了,我们兴奋、欢呼,在雨地里尽情地

B.夏夜,我们在草地河滩上

推荐阅读

上一篇:个人考核自我评价经典十五篇 下一篇:未写作业的检讨书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