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燕歌行课件优选#】好工具范文网编辑为大家推荐一篇题目为“教案课件的重要性与参考价值”的精品文章。教案课件作为老师上课的重要工具,对于教学质量的控制和保障起着重要作用。在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希望以下内容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燕歌行课件 篇1
学习目标:认知目标:会读会写生字葵字。
情意目标:体会古诗中告诉我们的惜时的道理,激发努力学习做事的情感。技能目标:体会诗句的感情,有感情地读诗。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板书古诗两字)同学们,看到古诗一词,你想到了什么?
生:可能想起学过的古诗,就让其背诵;或想起学诗的方法,引导学生补充,教师板书;或问本节学哪首诗,板书课题——长歌行。
师:是呀,古诗语言凝练,有许多千古流传的名句,告诉我们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前面没有提到,这里引出我们今天又要学习古诗了,还记得学古诗的方法吗?说自己学诗的方法,师适时板书学诗要点)二、学习师:请同学们各自放声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生:读课文。(教师关注读的不好的学生)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他们读得怎样?(指名几个学生读,大家评价)师:诗中还出现了一个我觉得不好写,不好记的生字。谁来提示大家哪里容易出错?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读通)师:能把诗句读通了,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诗读得更好,还得理解诗的意思。请同学们默读,或根据注释,或查字典,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你有哪些字句的意思不明白?
生:说不懂的字句。师:请你和同桌议议这些字句的意思。
师:这首诗写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读懂)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请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交流。
生:讨论交流。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好,诗人由看到的景象,想到一去不复的时间。我们能通过读读出这种感受吗?老师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可以吗?(指名有感情读诗)(悟情)同学们,你发现了这首诗和我们学过的其它古诗的区别了吗?对,这是汉代的乐府民歌,是可以和曲而唱的,这些乐府民歌唱出了人民的心声,千古流传。你们想听听吗?配乐唱。
三、总结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生:或是从中获得的道理;或是别的惜时名言诗句。(根据情况出示今日歌和明日歌,选择你喜欢的背诵)(延伸)师:同学们的收获不少,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明白了道理,你想把这首诗送给谁?为什么?师总结:是呀,燕子去了,会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日子,却是一去不复返的。“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希望我们少壮多努力,老大不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2、反复品读古诗,品析诗歌借物喻人的艺术手法,理解全诗主旨。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相关链接】
“乐府” 作为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武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行,古诗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
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第六单元将学习杜甫的《兵车行》。
【写作背景】
东汉后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的本来价值。许多人生问题,成为人们探讨的目标。同时,人们也再度感慨人生短促。在对待人生的这一问题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以《西门行》为代表的及时行乐的消极态度;一种是以《长歌行》为代表的奋发有为、有所建树的积极态度。
【自主探究】
一、了解感知
1、大声朗读两遍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
2、听读录音,听准字音和节奏,并把节奏划在书上。
3、默读诗歌,结合注释和背景资料,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所展现的画面。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葵: 晞:
翻译: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布德泽:
翻译: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秋节: 焜黄:
翻译: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翻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徒伤悲:
翻译:
二、深入学习
1、诗中前四句借物喻人,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五六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3、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作者用流水比喻什么?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三、迁移运用
请再写出一句劝勉人们珍惜时光的名句。:
【相关知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 《短歌行》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早晨的露水转眼就消失了,逝去的年华苦于太多。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孔子在河岸上看着浩浩荡荡、汹涌向前的河水说: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会读会写生字葵字。
情意目标:体会古诗中告诉我们的惜时的道理,激发努力学习做事的情感。
技能目标:体会诗句的感情,有感情地读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板书古诗两字)同学们,看到古诗一词,你想到了什么? 生:可能想起学过的古诗,就让其背诵;或想起学诗的方法,引导学生补充,教师板书;或问本节学哪首诗,板书课题——长歌行。 师:是呀,古诗语言凝练,有许多千古流传的名句,告诉我们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前面没有提到,这里引出我们今天又要学习古诗了,还记得学古诗的方法吗?说自己学诗的方法,师适时板书学诗要点)
二、学习 师:请同学们各自放声读 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生:读课文。(教师关注读的不好的学生)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他们读得怎样? (指名几个学生读,大家评价) 师:诗中还出现了一个我觉得不好写,不好记的.生字。谁来提示大家哪里容易出错?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读通) 师:能把诗句读通了,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诗读得更好,还得理解诗的意思。请同学们默读,或根据注释,或查字典,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你有哪些字句的意思不明白? 生:说不懂的字句。 师:请你和同桌议议这些字句的意思。 师:这首诗写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读懂) 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请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交流。 生: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好,诗人由看到的景象,想到一去不复的时间。我们能通过读读出这种感受吗?老师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可以吗? (指名有感情读诗)(悟情) 同学们,你发现了这首诗和我们学过的其它古诗的区别了吗?对,这是汉代的乐府民歌,是可以和曲而唱的,这些乐府民歌唱出了人民的心声,千古流传。你们想听听吗? 配乐唱。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生:或是从中获得的道理;或是别的惜时名言诗句。 (根据情况出示今日歌和明日歌,选择你喜欢的背诵)(延伸) 师:同学们的收获不少,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明白了道理,你想把这首诗送给谁?为什么? 师总结:是呀,燕子去了,会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日子,却是一去不复返的。“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希望我们少壮多努力,老大不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呀。
《长歌行》课堂教学实录
创新课设计《长歌行》课堂实录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问题的提出
本题目是在品味《长歌行》所表现的意境基础上,运用吟诗、画诗、唱诗、改诗、舞诗、演诗等形式,进行创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探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从艺术的角度表现这首诗的情感。
二、要求
1、揣摩《长歌行》的情感,有感情地吟诵,探讨在声调上的表现力,可以集体或个人各种形式吟诵。
2、根据《长歌行》的意境充分发挥想象力作画,可以是单幅,也可以画成多幅。
3、选用熟知的乐曲为《长歌行》配乐,演唱这首诗。
4、根据《长歌行》的意境充分发挥想象力,改写成记叙文、童话等其他体裁文章。
5、编排舞蹈动作,表现《长歌行》的意境。
6、将自己的理解、感悟融入表演中,进行《长歌行》的表演。
7、确定活动的组织形式,每小组几人,再按任务分派任务,每组完成1-6项的数项内容,也可共同创编所有作品。分组创编,再合成。
课堂实录:
一、导入,揭示活动主题。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祖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古诗就是我国文化领域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长歌行》。
多种形式朗读这首古诗
师:先人常常为诗配画表现诗的意境,今天,老师想让大家用更多,更新颖的表现形式来表现这首诗,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生:有(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各个神情激动)
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今天这节课的任务。(分发任务条,小组了解有哪些任务,交流)这些形式中有我们做过的,也有没有做过的演诗、唱诗,你们要开动脑筋好好准备呦!最后展示之后,老师要为各组打分,评选出明日的“希望之星”。有问题吗?
生:没有!
二、学生小组活动
小组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决定选择几种表现形式来准备展示。小组同学讨论用什么曲调来演唱这首诗,由谁来进行表演编排等等,开始了积极地排练。教师做巡回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活动。
三、活动展示
师:刚才老师看到了大家都在积极地准备,相信大家的展示一定很精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生:是的,老师我们组先来展示。(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要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
师:这一组的同学都在举手,让她们先来吧!
生:同学们,我们学习古诗总是老套路,今天我们进行了改革。这里有歌有舞,真是一片诗情画意,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学生用黄梅戏的曲调来唱这首诗,也别有一番风味。
表演的情境是古人好友三人一起吟诗,发现露珠易逝等自然现象,对出这首《长歌行》。
吟诗的同学模仿古人吟诗的样子,踱步吟诗,深深理解诗中的含义,不禁长叹一声。
师:你觉得刚才的同学表现得怎么样啊?
生:老师,我觉得刚才他们模仿诗人吟诗的样子很好,就像我在电视里看到的古人吟诗一样呢!
生:是啊,老师,他们吟的是挺好的,但是我还觉得他们改用黄梅戏的曲调演唱这首诗,想法很好啊。我只想到了用流行歌曲的曲调来唱,他们比我想得好。
师:确实都是很棒的,老师迫不及待地想欣赏其他组同学的展示呢!
生:我用线条勾勒出了这首诗的意境,选择的是用四幅图,第一幅展现了朝露易逝,第二幅表现的是树木到了秋天就枯萎了,第三幅表现的是百川归海,第四幅是诗人看到、想到这些容易流逝的事物,不禁深有感触。在颜色搭配上我才用灰色调,这样更能将诗人那种对时间易逝,要好好地珍惜光阴的心情表达出来。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充分肯定了这组同学的绘画。
师:这一组同学真是表现得不错,同学的掌声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二组展示:第二组选择的是他们认为最好的一项——唱诗作为展示的内容。他们选用的是《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调,获得了成功,而且站好了队形,分为了男女两个声部进行演唱。
第三组有四个小组进行了综合汇编,他们表演组的同学的表演迎来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将诗改为了课本剧:一个小男孩不好好学习,整天玩玩乐乐荒废了学业,几十年过去了,小男孩长大了,可是他一事无成,不禁感慨万千。他突然患上了绝症,在临死之前教育子女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不要像他一般后悔莫及。虽然他没有说完,但是子女们为他补充上了最后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四、总结、评价
师:看到大家的表演,我真是很激动。大家真是各个有才华。张笑这一组同学不仅会唱,还会跳,不仅会吟,还会演,让我们为他们送上一颗“明日之星”。第二组同学的展示内容经过他们的精心准备,也同样精彩,也让我们为他们送上一颗“明日之星”。表演组的同学表演得真是太好了,他们用更新的形式演绎这首诗,让我们送他们每一个同学一颗“希望之星”。
师给各组打分
师:今天,我们用很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诠释着这首《长歌行》,每一位同学的才华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其实,我们不必墨守成规,不必循规蹈矩,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拥有这种创新精神,永远跳动着智慧的火花,托起明天的太阳。
《长歌行》赏析
汉乐府《长歌行》赏析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著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著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燕歌行课件 篇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短歌行》,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二第三单元。
一、 说教材:
《短歌行》是在《诗经》、《离骚》和《涉水采芙蓉》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首诗继承了虽然汉代乐府的传统,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
二、说学情:
学生虽然对诗歌已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在品读书诗歌的底子比较薄弱,对诗歌的感悟能力有待加强。
三、 课标解读及定位:
“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体。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本课的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2)、理解诗人积极向上,追求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精神风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设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比较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积极进取、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形成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感受诗人积极向上,追求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创作风格。
五、说教法和学法: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朗读品味法等。
1、体验法: 结合情境,通过诵读,深刻的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2、质疑释疑法: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
3、拓展研究法: 语文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升华学生的语文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比较。
导入:三国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多少风流人物在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又有多少盖世英雄在这里叱咤风云,曹操就是其中典型的一员。同学们,你们试想一下,在这个风云变幻,战火纷飞的年代,曹操的应景之作应具有怎样的感情?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短歌行。
使用《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及图片作为背景。 创设语境,激趣入学,为诗歌鉴赏作好情感铺垫。
1、朗读诗歌,
2、围绕“忧”设疑讨论。
(1)诗歌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
(2)哪些诗句体现了诗人的忧?诗人为何而忧?
学生讨论,抢答发言,教师使用多媒体出示答案。
1、正音,初步感知诗味。
2、通过设疑讨论,学生能初步理解曹操“忧”的内涵。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情感变化, 设疑讨论:
(1)除了“忧”诗中还有哪些情感? 谈谈诗歌的情感变化。
(3)观看《三国演义》中的《短歌行》吟唱视频。
将学生分组讨论举手回答,教师总结,多媒体出示诗歌的.情感发展脉络。学生观看视频,发挥想象,加深对诗歌情感起伏变化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及变化,落实本课的教学重点。使用多媒体播放《短歌行》吟唱片段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落实本课重点,同时教学难点的突破服务。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学生配乐范读。
3、评价范读效果。
4、播放范读音频。
学生根据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自由尝试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学生自我推荐配乐朗读。
学生结合诗歌情感及节奏等内容对范读进行评价,。
通过自由朗读,个读和评价等多种形式,在把握诗歌情感的基础上品读诗歌,读出诗味。
使用背景音乐及精美画面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品读的爱好,深化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1.人生苦短,生命无常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试比较《短歌行》和《西门行》,说说两者对于生命短暂的忧叹有何不同。
2.全班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将学生分成八组,分组讨论。教师先启发学生,再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表各自观点,教师给予评价总结。
通过对两首不同风格的诗歌进行鉴赏比较,学生感受到面对人生苦短时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种是及时享乐,另一种是把握时间,实现人生价值。加深对曹操积极进取、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精神风貌的理解,突破本课的难点。
通过鉴赏比较,学生自觉形成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燕歌行课件 篇3
短歌行课件
短歌行是古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感人的情感而备受瞩目。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知教学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因而我特别准备了一份名为“短歌行课件”的教学资料,旨在通过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短歌行的内涵,并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短歌行的背景和特点。短歌行是一种典型的五言绝句诗,诗中记录了作者在长安途中所见所闻,以及对自己的情感、处境的描绘。既有对壮美自然景色的歌颂,又有对人世沧桑的感号,给人一种豪情万丈的感受。我在课件中通过图片展示了长安城的壮美、黄河的波涛,以及街头巷尾的繁华景象,增强了学生对于诗歌背景的直观感受。
接着,课件的重点内容是对短歌行的逐句解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句诗的含义,我设计了多个互动环节。比如,在“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这句中,我引入了互动游戏,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猜测“朝露待日晞”的意思。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每一句诗的隐含意义。
除了文本解读,课件还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诗中的“折花处、塞雁声断、怨别离”等片段都是作者情感流露的有力表达,而学生往往会对其中的含义感到好奇。通过提出问题,我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词语的意义,并在课件中给出了通俗易懂的解释。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主动思考,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李白的才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不仅让学生观看精美图片,还通过音频,让学生欣赏到短歌行的诵读和演唱。特别是在课件最后,我安排了学生们现场朗诵的环节,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短歌行的诗意和美感。课件中还包括了让学生自己创作短歌行的环节,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份名为“短歌行课件”的教学资料,我希望能够让学生真正领略到短歌行的魅力,并在欣赏中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通过图文并茂的介绍,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短歌行的背景和特点;通过逐句解读和问题引导,学生们可以深入理解其中的意义和情感;通过多媒体互动和现场朗诵,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诗歌的美感和表达的乐趣。最终,我相信学生们能够通过这个课件,真正掌握短歌行这一艺术形式,并能够运用自如。
总结起来,我编制的“短歌行课件”是一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理解短歌行的教学资料。通过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形式,结合互动游戏和问题引导,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在欣赏和创作短歌行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这份特殊的课件将为学生们打开一扇文学的大门,带领他们走进李白的诗境,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美好与深邃。
燕歌行课件 篇4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晚上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是《短歌行》。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内容包括:《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
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体。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
(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3)、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习者特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1、体验法:学生结合情境,通过诵读,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2、质疑释疑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
3、小组合作与对话交流法: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
4、拓展研究法:运用新旧知识进行拓展迁移,丰富诗的文化内涵。
①《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
1、导语:历史是任人涂抹打扮的小姑娘,千年烟尘后,历史人物的模样难免模糊。现在,请你谈谈,你所知道的曹操是怎样一个人物?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当年他亲率八十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
从说曹操开始,看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阅读面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诗歌,走进曹操的内心。
2、正音。教师使用多媒体出示对此诗预设的重要字的读音。
3、情境感染:播放《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
燕歌行课件 篇5
《短歌行》是建安文学开创者曹操的著名作品,也是汉魏诗歌的杰出代表。这是一首曹乐府诗歌,全诗运用比兴、典故等艺术手法,抒情与言志相结合,表现了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一首,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会欣赏诗歌意象,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的基本特征是意象明朗、语言精炼、情感真挚。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教师应以点拨为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汉魏诗歌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忽视对诗歌大意的疏通以及对重点知识的讲解。
中国古典诗歌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从小学到初中都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许多著名作品学生都能吟诵,所以都有一定的古典诗歌学习基础。但是,汉魏诗歌时代久远,语言精炼,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时不仅要熟读、背诵,还要了解诗歌特点,领悟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新课标就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的功能。”
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新课标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大意、掌握诗歌意象、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依据]:单元要求: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意象的意义,把握诗歌的情感,初步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新课标》要求:在阅读鉴赏古典诗歌中,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表现手法,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教学重点: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依据]:新课标“诗歌教学应注重意象、意境以及诗歌的语言美。”(只有加深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才能更好的领悟作者的情感,只有加强对诗歌艺术手法的学习才能更好地领会诗歌的语言美。)
[依据]《新课标》要求:诗歌教学要以朗读指导为基础,努力提高学生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境界。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主导,学生积极参与,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熟读涵咏,乘着歌声的翅膀远觞,超越时空,于千载之下和诗人达成心灵的默契,方乃培养读诗鉴诗的正确途径。)
“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叶圣陶
2)品读诗歌,领会感情;
3)欣赏意象,体会语言;
4)结合小结,拓展训练。
2、导入:话题讨论——中国古代帝王不同的“人才观”。
(通过对古代帝王“人才观”的讨论引出魏武帝曹操的对人才的重视,导入课文。)
[依据]《新课标》要求:“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
学生边听边小声跟着朗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全诗的感情基调——“忧”。
2)在初步感知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后,带着“忧”的情感再齐读课文。
燕歌行课件 篇6
《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大型声乐套曲。它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视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心中彭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1、 欣赏黄河大合唱第四乐章《黄水谣》,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感受作品内涵。
2、 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光辉的一生,知道他的代表作。
1、知识与能力:聆听史诗性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了解《黄河大合唱》创作的年代、背景、作者,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选曲,感受作品中磅礴的气势,了解旋律、速度、力度、节奏等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听一段、唱几句、议一阵,启发感受 参与 陶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教学重点】《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作品赏析。
【教学难点】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的内涵,使之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黄河大合唱》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的内容,本节我选取了《黄水谣》、《保卫黄河》为重点欣赏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1、从“炎黄子孙”
一词导入。
师生交流,展示课前准备成果。
课前查阅有关黄河资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乐曲使你联想到什么样的画面?你知道乐曲的名字和作者吗?
聆听、感受音乐的同时思考问题,展开讨论。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用音乐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围绕《黄河大合唱》,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与老师展开讨论。
1、与初中音乐教学合理链接,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引导学生掌握《黄河大合唱》的内容、作者及其创作经过。
1、作品中有哪些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
2、作品可分为几部分?
2、讨论与交流。
3、逐段分析,加深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4、感受音乐情感的变化,正确划分乐段。
5、教唱每部分有代表性的句子。
1、以教师的演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不同情感的对比,培养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
2、体验作品要表达的真实情感。
进一步聆听感受音乐。
对作品深刻理解后再次聆听,体会作品,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1、教师:同学们对《保卫黄河》这首曲子已经很熟悉了,下面我们集体来演唱一遍这首歌。
2、让学生欣赏一遍《保卫黄河》原唱。
2、聆听并与自己的演唱进行对比,找出差距。
1、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做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通过演唱让学生感知到对作品的演绎存在哪些不足,并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4、全曲的主题旋律一共演唱了几遍?
5、每一遍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演唱形式?
1、聆听、感受作品并思考问题。
2、师生交流。
边听边看边思考,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探讨歌曲为什么要采用齐唱、二部轮唱、三部轮唱的演唱形式中,理解歌曲的时代内涵,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有激情地演唱。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后进行再次演唱,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教师:通过对《黄水谣》《保卫黄河》的学习后,同学们有何感受?
总结本课,点明课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师:请同学们课后聆听《黄河大合唱》的其它乐章。
课后完整聆听《黄河大合唱》。
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感受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