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第一书记电影观后感集合七篇#】我们在观看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观后感不仅让我们通过作品更深入地了解文化内涵,经常写观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内容创作能力。您是否正在思考如何写出好的作品观后感呢?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篇网络上的好文《第一书记电影观后感》,读完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受。如果这篇文章对你也有启发,请务必保存下来!
第一书记电影观后感 篇1
他——沈浩谱写了为人民服务的光辉!他上有九旬老母,又有爱妻幼女,他本可以享受着平凡人应该拥有的平凡的感动与温馨,但是他为了人民,为了小岗村的村民,他舍弃小家,选择大家,摒弃小我,演绎大我。他离家六载,不曾享受到回家过年的温馨,他选择了与村民一起享受着那份与民同乐的快乐。
当大年三十村民轮流用手机给他妻子发祝福短信的时候,我想沈浩他是幸福的,虽然他不曾拥有来自小家的那份平凡的温馨,但他却收获了来自大家的那份不平凡的感动!沈浩骄傲而不悔。他洒下的是汗水,他从为人民服务中获的的是无限的光辉!
沈浩同志始终坚持权为民、爱为民、利为民的宗旨和信念,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全体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普通的人物,平凡的故事,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没有惊天壮举,没有枪林弹雨,有的只是来自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感动。
一时间,沈浩的生命虽然有限,但他给我们的启示却是无穷的。我们要按着沈浩的事迹,问生活问题,深刻思考人生价值观:我们每个人都要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努力为人民服务,深刻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追求名利,不把金钱权利作为人生最重要的目标,而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把追求人民最大利益作为我们的最高行为。
然而,这是一个诡异的社会,一个充满变数和浮躁的时代。紫路世界名利双收,**比比皆是。许多人向往一种以物质财富为目标的生活,特别是许多本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党员,却在利益的驱使下,走上了不归路,令人痛心。因此我们更应该强化对每个人,尤其是党员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修正与引导,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建设,号召每个人,尤其是党员学习沈浩的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体会沈浩展现给我们的另外一种简单的、纯粹的人生,以及这种人生可以有的高度和境界
鲁迅在《中国的脊梁》一文中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沈浩就是这样的人,而我们每一个人也应该心系民众,为民请命,用我们平凡的人生撑起中国不平凡的未来!
第一书记电影观后感 篇2
“第一书记”,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我怀着一颗期待的心,走进这个曾经熟悉却又令人感动的艺术作品中。
沈浩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并不平凡。他不甘于平庸,渴望荣誉和成功。出生在农村的他对土地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才真正改变了小岗村,让小岗村走出了困境,从温饱走向繁荣。沈浩书记在小岗村的6年,全身心的投入到小村庄的建设发展中,来到基层,首先是走访农户、摸清家底,即便是最困难的残疾智障家庭(作为同村人的村干部都不愿意去的人家),他都要去访,他深知:
只有全面了解群众,走近群众,才能同群众一道发展,凝聚群众力量,改变小岗村的落后局面。那是什么样的人才能赢来的大爱,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凝聚的力量,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源于人民无限需求的动力;是沈浩,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是60年代的大学生,是一名普通的国家公务人员,是响应组织部门号召的一名机关干部。也许他和沈浩有着同样的工作背景,同样的感情,总之,一切都是那么的期待和亲切。
我看到了一个好人和一个真正的基层干部的影子。
要把向沈浩学习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加快安徽崛起的具体行动。学习沈浩科学发展的坚定性、加快发展的追求和对人民群众的奉献精神。
要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强化“不发展最不科学、抓发展必须科学”的理念,聚精会神搞建设,奋发有为促崛起。坚持发展不动摇,把发展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以心无旁骛的执着、咬定青山的坚韧、永不放弃的顽强,加速发展不懈怠,树立强烈的争先进位意识,拓展视野、抬升标杆,坚定信心、奋力赶超,努力在中部崛起中走在前列。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着力扩大有效需求,调整经济结构,推进自主创新,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要大力弘扬敢为人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不停步、永不僵化、敢于尝试、勇于担当的精神。要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积极研究新情况,敢于解决新问题,努力在解放思想中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观,在更新观念中理清发展思路,激活发展势头。切实做好“结合”文章,把中央精神与自身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发展所需与群众所求紧密结合起来,找准切入点,寻求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崛起之路。
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蓬勃朝气,把心思放到促发展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多干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多做利和谐、促崛起的实事,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实绩。要始终保持勇、勇、信、险、难的精神,切实化解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积极应对前进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努力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取的新的胜利。
尽管崛起道路上还存在困难和风险,尽管还面临着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挑战和压力,以沈浩事迹为榜样,以沈浩精神为动力,我们就能始终保持一股迎难而上的勇气,始终保持一股敢为人先的锐气,始终保持一股干不上去誓不罢休的志气,就能振奋崛起精神、凝聚发展合力,不断创造推进科学发展、加速新疆崛起的新业绩!
第一书记电影观后感 篇3
看了电影《第一书记》,被沈浩同志的事迹和精神深深打动。在小岗工作6年的沈浩,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体现出的是一种为理想奋斗不止的大情怀、大精神。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与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重新凝聚了108户村民的心,改变了流传多年的俗语,先修路,再盖房,后架桥,事事关注百姓,件件贴近民心,沈浩用实干感动了同学、用真诚感动了村民、用业绩赢得领导的赞誉,他全心全意践行党的宗旨,尽心尽力为群众谋福利。他深入群众,埋头苦干,在广阔天地中锻炼成长,在艰苦磨炼中增长才干。沈浩同志始终坚持权为民、情为民、利为民的宗旨和信念。他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全体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光明磊落、豁达进取的领导者。
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我用自己的黄金岁月为小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也许我的行动能给小岗村带来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没有遗憾!
沈浩——一个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在他身上既有传统的牺牲奉献精神,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性。他离我们是那样的近,因为他如我们每个人一样的平凡,他却又离我们那么的远,因为他做到了普通人无法做到的坚守和奉献。平淡中见真情,平淡中发抖,这种震撼源于沈浩同志言行中的责任感,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不计个人得失的政治品格。
他将有限的生命化为对人民、对事业无尽的奋斗,他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的同时,也使他的名字在我们心中永远不会离去。
沈浩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值的每一位党员思考和学习。为什么这样一个科级干部要毫不动摇地把青春奉献给农村事业?看到小岗村的现实和它强劲的发展势头,我明白这是一种爱,一种信仰,一种人生的价值体现!
在这个充满变数和人心浮躁的时代,很多人向往的是一种以物质财富为目标的人生,而沈浩则展示了另外一种简单的、纯粹的人生,以及这种人生可以有的高度和境界,他勇于超越传统价值观,把小岗村做为自己人生的平台,用新的价值观实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可以说是沈浩改造了小岗村,也是小岗村造就了沈浩。
我们要向他学习,始终围绕党和人民的事业,勤勉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作出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对陕西的交通事业。
第一书记电影观后感 篇4
近日,带着崇敬的心情,看完了第一书记,有几点感受:
首先,沈浩书记给我最大的冲击是,他有着深深的危机感,在省财政局这样许多人羡慕的单位中,有着深深的危机感,不满足于现状,下到了小岗村这样一个较偏僻的村庄任职。
其次,是沈浩书记对工作执着追求的精神。在小岗村能一干就是三年又三年,只要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只要是老百姓的需求,就不顾一切的去做,这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追求,但这样的追求很多人做不到,沈浩做到了。
另外,沈书记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在单位进行领导提拔了,没有他的份之后,没有一丝怨言,一门心思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小岗村搞好,看似平凡,实则非常高尚,非常难得。
学了《第一书记》之后,我们都要真正的向沈浩同志学习,学习他的不求个人得失,一心扑在工作上,把老百姓始终放在心中的精神,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能够做到无愧于自己的良心,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
第一书记电影观后感 篇5
关于《第一书记》的体会与感悟
12月14日,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组织我们观看了《第一书记》的电影。看完电影,我被故事中的英雄事迹和精神深深打动。我对中国优秀共产党员沈浩同志充满敬意,对成为预备党员感到非常自豪。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深深体会到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更加意识到,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必须始终努力为当地认民服务!
作为电影主角原型的安徽省财政厅普通干部沈浩,按照现代人的标准,有车有房,有好工作,有温暖的家庭,有稳定的生活。他本可以一步一步地工作和享受生活。但是,他没有。2004年,他积极响应安徽省委号召,作为第二批选派到农村工作的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岗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
在小岗村任职6年来,他始终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舍小家、顾大家,尽职尽责,辛勤耕耘,生动展示了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充分彰显了对人民群众的无私大爱。
小岗村任职的头三年,他为群众做了好事,带领小岗村修路致富。他深入一线,观察民情,走访全村108户群众。他为小岗村争取50万的资金,亲自带领村民修路。无论是村里修公路、修房顶,还是雨天看望低保户,他都身体力行、亲历亲为。
在沈浩同志的努力下,全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村里人民一块摁下红手印请求沈浩同志能留任。这是又一个红色手印,是改革开放后改变中国的又一个感动之举。
这这只是因为他,第一书记沈浩。在他的第二个任期中,为保护大包干的精神遗产,他新建了新的纪念馆,为小岗村开启了新的旅游资源;为顺利架桥,他大胆“先斩后奏”,三番五次赴北京铁道部恳求火车停运45分钟;为让美国glg厂房落户小岗村,他想尽办法,发动村民集体大规模迁坟……他所做的这些,没有一样是为了他自己;没有一样,不是为了小岗村。
正是这样的艰辛和付出,把他和小岗村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与小岗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把赤诚的心捧给群众,把无限的爱献给百姓,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以模范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真谛所在。鲁迅在《中国的脊梁》一文中曾写道“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沈浩书记正是这种埋头苦干的人,他在小岗村任职期间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正是中华民族脊梁的真切体现。
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很有生命,有血有肉,有爱有义;没有惊人的壮举,没有子弹,也没有高大全。虽然是小事,是家事,但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需要和关心,实事事求是的好事,不容易解决。沈浩同志始终坚持权为民、情为民、利为民的宗旨和信念。他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全体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光明磊落、豁达进取的领导者。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很值得我们学习。
一撇一捺写出个人
“一生一世才做成个人,红手印按出个大写的人,万事根本是做人,做人做大写的人
清清白白勤勤恳恳,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
做人做大写的人,平平常常认认真真,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只愿做一个大写的人“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主题曲。是的,清清白白勤勤恳恳,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在当今日益浮躁的时代中,很多人向往的是一种以物质财富为目标的人生,不知什么时候“富二代”、“官二代”这些带有金钱腐蚀味道的代名词充斥着我们90后这一代人的耳朵;不知什么时候“宁愿坐在宝马里哭泣,也不愿骑着单车微笑”这样自以为独具一格的话语常常被我们挂在嘴边;不知什么时候我们会为自己不知道爱马仕、古琦、香奈儿这些名牌而感到自惭形秽。
按照现代人的看法,沈浩有车有房,工作好,生活安定舒适。他本可以随波逐流,一步步享受生活。但沈浩同志选择了小刚,这意味着压力和责任。猝然离去的沈浩书记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和思考,这并不是90分钟的电影所能完全承载的,也不是我寥寥几字就能道尽的。
沈浩书记以他短暂的生命,用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和对事业的无私奉献,写下了生动的教科书,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沈浩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简单纯净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所能拥有的高度和境界。沈浩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对我们的启示是无穷的。
作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干点事业不难,难在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把这个事业干好,这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为大家,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激动人心的影视,激动人心的瞬间,让每一位观众的灵魂都得到了净化,精神得到了洗礼!臧克家先生曾经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虽然沈浩同志已离我们远去,但从他身上学到的,为人民服务,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作为一名大学生,他投身社会,学习沈浩同志无私奉献、敢为人先的精神。社会就像一个大舞台。沈浩书记无疑在小岗村的舞台上展现了他一生中最壮丽的一幕。但是,我们没有理由撤退。我们将坚守沈书记的道路!
第一书记电影观后感 篇6
“第一书记”,沈浩同志,一个平凡的人,一个为群众办实事的村委书记,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他怀着理想和抱负,选择了下放到基层,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勤勉踏实地工作,用实际行动忠实地履行了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小岗村,并“献身于这项任务“晚死”准确地描述了他短暂的一生。
当片头的音乐响起,凤阳县的古城墙的写意镜头中出现时,"万世根本"四个字格外引人注目。影片以沈浩的猝死开始,以女儿深情而强烈的忏悔结束。两个小时来,故事情节紧凑真实;没有口号,没有口号,没有布道,充满人情,符合常理。总之,这是一部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好片子。
有一幕让我很感动。沈浩刚到小岗村时,能清楚地了解村民的情况,说出他们的名字和家庭信息。由此可见,这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他提前做了多少工作。之后,沈浩开始挨家挨户地了解每各家庭的具体困难和村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他通过收回村集体财产、帮助贫困户、为小岗村修路、修建包干纪念馆、动员村民迁坟投资等一系列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支持和爱戴。
影片非常真实。电影中的故事可以在我们的现实中找到,不必特别去寻找。比如,在沈浩去小岗村之前,他在省财政厅工作的时候,每年的考核基本上都是称职的,和全国大多数公职人员没有什么区别,电影也没有让他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人。
当沈浩为给小岗村修通乡亲们期盼30多年的公路,要在繁忙的京沪铁路线上架桥,必须到北京铁道部找人特批时,照样拿着大包小包礼品,符合现实中的人之常情。
影片结尾,沈浩书记的女儿在弹钢琴前说了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其中一句“大家都在这里,我在这里”透露了女孩坚强勇敢的性格,延续了沈浩书记的伟大精神,并激励了我。我们学习沈浩同志,就要像他一样,不计名利,不谋私利,扎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人民百姓,更不辜负组织对于自己的期望,真正做到为人民务实、清廉、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实现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作风。
沈浩书记是一个尽心竭力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始终做到以人民的事情为第一,无论村民们有任何困难,他都以最大的力量投入饱满的热情,一心想着群众,一心为了群众,为村民们争取时间,帮助小岗村铺修了公路,更促进了农业发展,提高了小岗村民们的收入水平,作为一名选派干部克服了种种困难,心系群众,提高农村群众自身素质,带动村民走上富裕的道路,努力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业,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干点事业不难,难在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把这个事业干好,这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为大家,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小岗村给沈浩同志的信,已经连续多次用手工印制,是对他的最大肯定。沈浩同志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第一书记电影观后感 篇7
听一位党员朋友讲,他们组织观看了《第一书记》这部影片,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抽噎声不断,走出影院,多数人第一任务都是去垃圾箱前,将刚刚用过的卫生纸丢掉。我还戏谑他:你这个铁石心肠也有落泪的时候?
在我心中,我不禁要质疑他说的话:还有这样感人的电影,一定是人物原型和艺术情节感人。
上网一搜,影片《第一书记》的原型是小岗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沈浩,想起来了,2009年底沈浩因积劳成疾殉职于他致爱的工作岗位上——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中央新闻媒体当时就长时间地对其做了专题报道,虽没有走进小岗村,当时我看过报道就被沈书记看似简单而不平凡的一生所深深的打动,每每听到有关他的事迹报告,我的眼泪都会不由自主地往下流。也许是因为我出生在农村,对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印象深刻。雨后,泥泞的乡间小路总有一尺深一尺浅。鞋底总是不干净,街上到处都是垃圾。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垃圾满天飞,垃圾的味道就像调味品,永远伴随着你。吃的、喝的也没有充足的保障。
心里渴望早日脱贫并改变生活条件。心底里盼望有个好的带头人实现梦想。
赶紧上网看了《第一书记》的电影情节,这部电影改变原来弘扬主旋律影片大而全的模式,以情感人,以事服人,使观者产生强大共鸣。在沈浩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性。
沈浩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并不平凡。他不甘于平庸,渴望荣誉和成功。出生在农村的他对土地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才真正改变了小岗村,让小岗村走出了困境,从温饱走向繁荣。沈浩书记在小岗村的6年,全身心的投入到小村庄的建设发展中,来到基层,首先是走访农户、摸清家底,即便是最困难的残疾智障家庭(作为同村人的村干部都不愿意去的人家),他都要去访,他深知:
只有全面了解群众,走近群众,才能同群众一道发展,凝聚群众力量,改变小岗村的落后局面。
小岗村1978年成为改革开放的领头羊,是因为18个勇士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按了红手印。因此,它闻名全国。当时的18位勇士对小村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现在健在的人对村子的建设发展一样充满热情,沈书记与这些人更是成了朋友,18勇士之一的严宏昌道出了“没有路,谈什么发展”的看法,道出了小岗村落后的根本。沈浩书记就以修路为突破口,村里的集体财产——二十几间平房被少数人占用多年,一直没人敢过问,沈书记敢于碰硬,通过法律手段使房子物归原主,什么事情都是说着简单,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但这是正义与邪恶的对抗,正义得到伸张,对大多数百姓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小岗村的百姓看到了小村发展的希望,在他们心里,沈浩书记被当成了救星。
沈浩书记不仅为小岗村铺了一条农村对外道路,还用省下来的钱修了两条支路。路通了,通过沈浩的不屑追求,在他的带领下,小岗村还建立了“大包干”纪念馆,卫生院,村里的招商引资也成功了,科学种植也有了规模,乡亲们的钱包鼓了起来,干劲儿也越来越足。沈浩书记不仅对修路这样的大事亲自跑,亲自干,像困难家庭有什么“所谓的小事”他也从不放过。
“大包干”带头人关廷珠的遗孀、86岁的邱世兰老人,至今还拄着沈浩送的拐杖。第五名担保人韩庆江当天突然生病。沈浩拿出所有的钱,把他送去营救。后来又安排他去当门卫,如今一月能挣500多元;困难户韩德国的孙子刚出世,母乳不够,家里又买不起奶粉,沈浩掏出1000元钱送去;关友林全家6口人,4人有残疾,沈浩逢年过节都要送去慰问金和年货……
沈浩成了全天候“村官”。他住的那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床头贴着村民联系电话。大门从不上锁,谁都能推门而入。
“村里的大事小情、百姓疾苦他都知道。”房东说。在办公室里,他习惯坐在沙发上和村民平起平坐商量事儿,从不坐老板椅给人居高临下的感觉。
用他的话讲:“坐沙发,和大家交流"零距离",这样老百姓才会亲近你。”
转眼间,沈浩在小岗村的三年任期就要到了。小岗村的村民真的不愿意放弃干部。他们用自己简单的联名按红手印写给省会救沈浩。省会同意。有什么比百姓的信任、支持更高的荣誉呢?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沈浩留在小岗村继续他的乡村设计和规划。虽然他有一个80岁的母亲要照顾,小岗村离不开他。
干了近三年,小岗村走上快车道,村民们悄悄地按着红色的指纹,沈书记的身体却亮起了红灯,他的心累得受不了了,他静静地躺下。他的家人不能接受,他的人民也不能接受。他们需要保存沈浩的灵魂,他的精神,并用三个指纹来表达他们真诚的心。
三按手印留沈浩,这是农民最质朴的表达,你的一生虽短暂,所做的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然而对百姓来说又是最重要的事,你全心全意为人民,和百姓鱼水情深,一心为民谋幸福,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就是你的伟大和崇高,你是党员的骄傲,党员的榜样,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坚定信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从沈浩身上,我们看到这不是一句口号,在电影中我再次被感动,各行各业,只要你付出努力就会有所收获。朋友们,放下浮躁的心,投身到广袤的实践中去吧,明天的生活一定更加充实、美满!
观《第一书记》后感:我们需要更多的沈浩书记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派驻小岗村的选派干部,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沈浩的颁奖词是“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起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