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句子

王阳明心学名言名句精选(40条)

2023-11-28 11:25:03 王阳明名言名句

【#句子# #王阳明心学名言名句精选(40条)#】“未种根,何枝叶之可得?体用一源,体未立,用安从生?”下面我们为您整理了关于“王阳明心学名言名句”的全面分析,我们希望这些句子能够让您对相关内容有更全面的认知。名人经典语句可以为我们的内心注入更多的力量,阅读名人格言能让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世界和自我。

王阳明心学名言名句(1--20条)

1、天地间生动活泼无非因为一个天理,天理就是此心良知的自然体现和不停变化。致良知就是必有事焉的功夫。天理不仅不可被脱离,也脱离不了。环宇世间的一切没有什么不是道,没有什么不是功夫。

2、与其为数顷无源之塘水,不若为数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穷。

3、人要随才成就,才是其所能为。

4、功夫与本体也都是一回事,本体原本就没有内外可分。只是后来做功夫的人把功夫分了内外两种,反而是失去本体了。如今正是要讲清楚的,功夫不要分内外,才是本体功夫。

5、人不用功,莫不自以为已知为学,只循而行之是矣。殊不知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便又有一层。着实用功,便见道无终穷,愈探愈深,必使精白无一毫不彻方可。

6、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若无有物欲牵蔽,但循着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

7、为学大病在好名……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功夫好名?

8、有一属官,因久听讲先生之学,日:此学甚好,只是簿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先生闻之日:我何尝教尔离了簿书讼狱,悬空去讲学?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上为学,才是真‘格物’。如问一词讼,不可因其应付无状,起个怒心:不可因他言语圆转,生个喜心;不可恶其嘱托,加意治之;不可因其请求,屈意从之;不可因自己事务烦冗,随意苟且断之:不可因旁人谮毁罗织,随人意思处之。这许多意思皆私,只尔自知,须精细省察克治,惟恐此心有一毫偏倚,枉人是非。这便是‘格物’‘致知’。簿书讼狱之间,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着空。

9、人是天地的心,天地万物与人同为一体。

10、妄心是动的,照心是不动的。良知永恒照耀万物,万物永远运动但也永远处于宁静的状态,天地万物因此而恒久不止。照心的本体是良知,妄心的本体也是良知。

11、日:先生致知之旨发尽精蕴,看来这里再去不得。先生日:何言之易也!再用功半年看如何?又用功一年看如何?功夫愈久,愈觉不同。此难口说。

12、博学只是在每件事上学习存此天理.笃行就是不间断地学习的意思。

13、好古敏求者,好古人之学而敏求此心之理耳。心即理也,学者学此心也,求者求此心也。

14、不可以理解为静是心的本体、动是心的运用。动静只是相对时间而言的。就本体而言,运用在本体之中;就运用而言,本体也在运用之中。所以说是体用一源。如果说静时可以察觉到本体,动时可以看得见本体的运用,倒也无妨。

15、知行功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失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

16、越是用功到了精妙的地方,越是无法用语言表达,越难用语言说清道理。如果太执着于精妙的地方,反而整体的功夫会受影响。

17、未种根,何枝叶之可得?体用一源,体未立,用安从生?

18、有仁爱的人是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如果不能与万物成为一体,就是没有忘掉自己的私欲。

19、戒慎恐惧即是独自思诚,独知、自知、真实自省,近勿自欺而观自在。而能使人真正戒慎恐惧的,非良知莫属。戒慎恐惧语出《中庸》: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20、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王阳明心学名言名句(21--40条)

21、知是行的主导思想,行是知的落实功夫;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说到知,已包含有行。说到行,已包含有知。

22、与诸公讲致知格物,日日是此,讲一二十年俱是如此。诸君听吾言实去用功,见吾讲一番,自觉长进一次。否则只作一场话说,虽听之亦何用?

23、善恶都是天理,所谓的恶,原本不是恶,只是就本性或天理本体而言,有过分或不足罢了。

24、人循得良知不来自见闻,但见闻均为良知的运用。良知不滞留于见闻,但也不离见闻。

25、问:乐是心之本体,不知遇大故,于哀哭时,此乐还在否?先生日:须是大哭一番了方乐,不哭便不乐矣。虽哭,此心安处即是乐也。本体未尝有动。

26、未发之中,即良知也,无前后内外而浑然—体者也。

27、须是平日好色、好利、好名等项一应私心扫除荡涤,无复纤毫留滞,而此心全然廓然,纯是天理,方可谓之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方是天下之大本。

28、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日至善。止之,是复其本然而已。

29、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语出《孟子》。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即心之良知更无障碍,得以充塞流行,便是致其知,知致则意诚。

30、所恶于上是良知,毋以使下即是致知。

31、良知自然分辨善恶,哪还省什么善恶可想?

32、谈论性的人,往往都在争论各种不同观点,其实这样都只是在说性,而不是见性。见性的人没有这样那样好争论的。

33、学者一念为善之志,如树之种,但勿助勿忘,只管培植将去,自然日夜滋长,生气日完,枝叶日茂。树初生时,便抽繁枝,亦须刊落,然后根千能大。初学时亦然,故立志贵专一。

34、语言表达混乱无序、没有条理,也足以说明其没有存养本心。

35、天理是固定不动的,动就是私欲。

36、心之本体原是不动的,只为所行有不合义便动了。孟子不论心之动与不动,只是集义,所行无不是义,此心自然无可动处。

37、谦利满招损,本装置空,实不收,恒。

38、学、问、思、辨、行,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

39、专求本心,遂遗物理,此盖失其本心者也。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

40、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王阳明名言 | 数学名言名句 | 王阳明的厉害之处 | 励志国学名言名句
上一篇:悲伤心情的句子69句 下一篇:助人为乐的名言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