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赵氏孤儿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5-02-09
1

赵氏孤儿观后感

赵氏孤儿观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赵氏孤儿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赵氏孤儿观后感 篇1

都说《赵氏孤儿》是一出悲剧,我曾想那结局“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又好像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大团圆式的结尾。却不想今日翻书读来,也几欲落泪,原来这样一出“喜剧”中间沉淀了二十年来好多滚烫的眼泪和热血,张扬着千年来下层人民的控诉。

正所谓“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在这一出剧里,好人和坏人是那么泾渭分明,不可相容。元杂剧里的感情都是山洪爆发一般的激烈暴露,撕心裂肺的呐喊不公,所以读来心怀激荡,久久不能平静。

剧情一开始便是剑拔弩张的:晋国大将屠岸贾因为与宰辅赵盾不和,想法设法要置赵盾于死地,却不想派出的杀手鉏麑触树而死也不愿迫害忠良、殿前太尉提弥明与神獒搏杀放走赵盾、饿夫灵辄为报赠食之恩于是扶轮策马,救出赵盾。而屠岸贾并不就此罢休,紧接着要将赵盾三百口满门良贱,诛尽杀绝。于是诈传灵公的命,差一使臣将弓弦、药酒、短刀三般朝典赐给赵盾的儿子驸马赵朔自己了断,而公主则囚禁在府,断绝亲疏,不许往来。赵朔临死前嘱咐怀孕的妻子:“待他长立成人,与俺父母雪冤报仇也。”赵氏孤儿尚未出生,世道便已然腥风血雨、虎狼盘踞。

而赵氏孤儿出生一月后,屠岸贾秉着斩草除根的念头派军守住府门并下令:“不搜进去的,只搜出来的。若有盗出赵氏孤儿者,全家处斩,九族不留。”于是公主唤来程婴临危托孤求他救出赵家唯一血脉,随后自缢而死。至此,“赵氏孤儿”只独独一人存活于世。接下来如何藏住这孩子又是惊险无比。守军头领韩厥为掩护程婴出去自刎而死,屠岸贾闻此消息又发出追杀令:“晋国内但是半岁之下,一月之上,新添的.小厮,都拘刷到我帅府中来听令。违者全家处斩,九族不留。”此时情况陷入危局,不仅仅是赵氏孤儿,全国小婴孩都面临着性命之忧。面对烫手山芋“赵氏孤儿”,程婴又找到旧时忠臣公孙杵臼商议以自家孩儿换得赵氏孤儿性命,公孙杵臼又以年老为由甘愿代替程婴赴死。读到此处,内心为之一荡!是怎样的动力驱使着他们拼命护住这孩子?是赵盾一家所受命运太过惨烈,是只手遮天的屠岸贾惨无人道,是这世道太黑暗,是这良心难以忍受的煎熬。

韩厥自刎前对程婴道:“将孤儿好去深山深处隐,那其间教训成人,演武修文;重掌三军,拿住贼臣;碎首分身,报答亡魂,也不负了我和你硬踹着是非门,担危困”;公孙杵臼叹道:“老夫一死,何足道哉”;屠岸贾拿着那假的赵氏孤儿“拔出这剑来。一剑,两剑,三剑。”而程婴就在一旁眼看着自己的亲生孩儿卧在血泊之中,只能心里悲痛偷掩垂泪。也许真要读一读这些原文里的话才能体会得到这个故事的悲痛。

后来屠岸贾觉得程婴举报有功,将程婴的儿子认为义子,共同教养长大,赵盾一家的冤案被历史的灰尘紧紧蒙着。

剧里人物再一出场,唱的是“自从杀了赵氏孤儿,可早二十年光景也。”二十...

查看详情>>
2

赵氏孤儿观后感(范例六篇)

赵氏孤儿观后感

赵氏孤儿观后感(篇1)

无限忠诚

忠诚是人格中最美的状态。诚信作为我国民族信仰图腾最重要的象征,已经传承了几千年。近期,**电视台一套节目**时段把千古奇谈“赵氏孤儿”奉上荧屏,让我们再度回味那个令人心痛、带人反思的故事。

《赵氏孤儿案》开篇就通过宏大的战争场面迅速调准焦距,让程婴闯入观众的视野。在人们还对剧情懵懂之际,程婴已经奔上了去晋国送信的路途。

那古老的战车、颠簸的石路载程婴一路逃亡。在报信途中,程婴为了完成使命,舍弃了怀有身孕的妻子;生死未卜之际,程婴坚守自己的信念,要活着把令牌交给赵克托付的人。因为,他承诺过,就要实现它。

正是这种信念使他急智;正是这种信念使他无所畏惧;正是这种信念使他令人敬畏。不由得,我想起了《没有任何借口》一书中提到的“把信送到加西亚”。是啊,程婴可以选择放弃的借口太多了,然而,他选择了践行!

完成使命,程婴拒绝了赵朔所有的感谢、恩赐,决意回到原来普通的生活,与妻子相依为命、行医养家。这时,剧情又让我们认识了另一个愿一位忠贞而死的勇士公孙杵臼。

我不知道古代人们的信仰到底怎样诠释,但是透过荧屏,我看到了一张张铮铮男儿的坚定面孔,感受到他们以身守诺的铁骨侠义、赤胆忠心!《赵氏孤儿案》是一首忠诚的合奏,是一群义士的史诗、一群男儿的绝唱!

《世说新语·期行》一文中,说陈太丘与友人相约正午一同出发,正午过后友人还没有来,太丘便不再等候自己走了。客人到后,遇到七岁的元方在门外玩耍。客人问他:

“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了您很久您却没有来,已经走了。

”太丘的朋友便很生气,说:“真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抛下别人自己走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出行。正午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无比惭愧,忙下车拉元方。元方走入家门,不再回头。这是儿时我接受的关于诚实守信的第一课。

如今,重温“赵氏孤儿”的历史故事,我仿佛又看到了我们祖先对于诚信的训诫。

程婴的忠心是从抛下怀孕的妻子开始的。为了晋国的安全,他屡次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与屠岸贾、公孙杵臼、韩厥发生争执。最催人泪下的是他奉上自己的亲生骨肉,换取赵氏血脉,苟且偷生,担负重托,抚养遗孤。当赵氏冤情昭雪,程婴以死明志,成为千古奇谈。

公孙杵臼的忠心,从放弃到挽救妻子的生命,打开了扉页。为了许下诺言,他悲伤地向前走,用剑割断了感情。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他坦然相对,用“立孤与死孰难?”的诘问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朋友。

定格荧屏,感受《赵氏孤儿案》那古朴壮观的场面、感人至深的场景,那一幕幕泣血蓄泪的故事为我们拨开迷雾,找到信念的支点。在时下人们对忠诚、对信念的充满疑惑、失去方向的时候,当人们互相询问关于幸福、信仰、追求的时候,《赵氏孤儿案》帮我们的心找到了归宿,为我们正迷茫着、动摇着的信念找到了支点。

《赵氏孤儿案》这曲由无数忠诚志士的生命谱写的无限忠诚的凯歌,为我们翻开...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