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网>

人教版下册教案

人教版下册教案

发布时间:2023-11-08
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热门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作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正确地编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8例2及“做一做”,完成p50~51“练习十一”第5、6题。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德育教育:爱是什么?(爱可以是一个拥抱;可以是一次感动;爱也可以是一件礼物;一声问候;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最真真实实的爱,最看得见,摸得着的爱,爱还可以事一个动作,一句话语。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练习题

指名学生回答。

师: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呢?

【学情预设】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师:刚才这几道题,我们都采用了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板书课题: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掌握算法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48例2主题图。

【学情预设】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能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吗?谁来说一说?

【学情预设】预设1: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预设2:坐跷跷板的比没坐跷跷板的多多少人?

预设3:没坐跷跷板的比坐跷跷板的少多少人?

2.解决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出示课件)

师:想一想,要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情预设】先求坐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再把坐跷跷板的人数和没坐跷跷板的人数加起来。

师:请列式解答。

教师巡视,注意案例收集。

【学情预设】

预设1:3×4=12(人)12+7=19(人)

预设2:3×4+7=19(人)

预设3:7+3×4=19(人)

预设4:7+(3×4)=19(人)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你能尝试用递等式来计算上面的综合算式吗?

指名学生板演。

在集体评析计算过程中,教师用下划线和箭头进一步标注运算顺序。

【学情预设】

脱离情境后会有学生仅仅看算式,出现不同的答案的情况。作为错误案例,教师正好可以引用,追问:“这个解答先算的是什么?”“符合我们解题的要求吗?”……从而引出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师:不同的综合算式,有什么联系?

【学情预设】都要先算“坐跷跷板的一共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师:也就是不管乘法算式写在哪里,和加法在一起的时候,都要先算乘法。如果没有规定这样的顺序会出现什么样的结...

查看更多
2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集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9、11页。

教学目标:

1、在辨认8个方向基础上,学会看简单平面的线路图。并能用恰当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在双休日都喜欢和家长去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去呢?

生:乘公交车。

师:每路公交车都有一定的行车路线,我们在乘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看车是不是经过我们要去的地方。

生:看车开的方向是不是和我们要去的方向一致。

生:看我们要坐几站才下车……

师:大家提的这些都很有必要了解清楚。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泛洋嘉年华游玩,可以乘坐几路车?首先要学习如何认识路线。(出示课题:认识路线)

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引入:师出示路线图。

北会展中心(嘉年华)

椰风寨

厦大

厦大西村

黄厝

厦大医院胡里山曾厝安小学白石炮台

2、认识29路车的行车路线。

师:有了这张路线图,你们一定能很快知道各个站点在学校的哪个方向,谁来说一说?

生:胡里山站在学校的西面……

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你能在小组内说一说29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从厦大出发向行驶……

先引导学生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师:谁还能说一说你想从哪个站点出发到哪个站点的路线?

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行车路线。

3、出示泛洋嘉年华的导游图。

4、师:我们乘坐29路车来到泛洋嘉年华,这里的游乐项目可真不少,谁来说一说有哪些游乐项目?

5、你最喜欢哪个游乐项目,它在游乐园的.什么位置?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问:奇遇木马在奇趣谜宫的什么方向?

动感电影在惊天动地的什么方向?学生指名回答。

接下来由学生提问,学生指名回答。

6、小朋友真聪明,我这儿还有一个要求:我想从入口出发去玩惊天动地、奇趣谜宫、海盗船、奇遇木马,再从出口回家,我应该先去哪儿,再去哪,请帮我安排一条路线吧。

a)同桌合作完成路线图。

b)指名介绍路线图。

c)集体评价。

三、巩固练习:

1、自己阅读课本第9页,对书上提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让小组内同学评一评。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新的知识,说一说今天最感兴趣的什么?为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搭配(2)(教材第102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1.(课件出示)同学们,元旦快要到了,小红代表我们学校去参加县里面举办的跳棋比赛。可是,小红遇到了麻烦事,为穿哪套衣服而烦恼,她左选右选,...

查看更多
3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实用十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下册
人教版下册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教案是为提高学校治理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供的必要手段,对于写教案课件有哪些疑问呢?经过我们的耐心整理和精挑细选我们呈现最新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希望这些想法和技巧能够为你提供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重叠问题》说课稿

高山中心小学游雪玲

一、说教材

1、说内容:《重叠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广角”例1。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内容,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是属于集合思想一个数学体系。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如学习数数时,把2个三角形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而以后学习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都要用到集合的思想。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我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3、教学目标:综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在实际调查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

(2)能利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4、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是对重复部份的理解。

二、说教法

重叠问题属现代小学数学第六册的智力游戏,非教学内容,所以学生对它的掌握程度允许有差异性,即学生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所以设计的重叠问题有较简单的,也有一题多果的,一题多法的,还有课后让学生继续研究重叠问题的实践题目,使每个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各有所乐,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由于重叠问题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较复杂和抽象,所以设计让学生在操作学具中领会重叠问题的基本结构,并让他们借助实物图、等帮助思考;根据确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我将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用脑筋急转弯引入:出示两位爸爸和两位儿子一同去看电影,她们要买几张票?

2、设置认知冲突,感知体验集合图。脑筋急转弯的这一问题冲突为线索,让学生提出问题,

当学生解答时出现分歧时,进而引导学生借助一种图(集合图)来理解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到集合图的作用。

三、说教学程序,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引入重叠

先让学生猜脑筋急转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讲集合论,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一个情境,使他们在模拟的生活中有所感悟。

(二)探究新知感悟重叠

1、分析、整理数据

根据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名单,让学生自己去看名单,分析并整理数据。

2、重新排列

通过讨论,学生的思路已初步打开,...

查看更多
4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精选(11篇)
人教版下册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

请看以下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您收集的“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相关内容,再次感谢您的光顾也希望您能多多留意我们的网站。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教师需要全面考虑教学内容来制定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篇1)

本课实际上就是“会动的玩具”系列,通过设计与应用的课程培养学生善于综合运用各种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废弃材料,设计制作简易的玩具。

2.运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一种游动的原理设计并制作会游的玩具。

难点:巧用游动的原理设计会游的玩具,并进行造型美的修饰

教学准备:

师:“会游的玩具”的范作、游动原理的课件或范图

生:包装纸盒、三合板、旧tk板、彩色纸、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

课前让学生观察会游物体的原理并进行交流

一、 初步感知游动物体的原理及其工艺。

课前让学生了解游动物体的原理,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的交流和讨论。

1.组长汇报:该组讨论探究游动物体的原理的制作报告。

2.师对学生汇报的结果进行小结。

3.欣赏图片:多方位感知会游的玩具的造型特点。

二、利用游动的原理制作会游的玩具。

1.让学生说说游动的物体游动的原理及其造型特点。

2.师出示范例—会游的玩具

3.师小结会游的玩具的制作技巧和方法:

a.制作玩具的模型

b.安装游动的设备

c.进行造型的修饰,注意颜色的搭配。

4.生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游动的原理来制作玩具。

5.让学生利用游动的原理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出玩具。

三、提升对会游的玩具装饰性的认知。

a.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

b.将作品进行再装饰(小组内互提意见进行修改)。

c.学生展示、评议作品。

d.教师小结,及时指出问题。

e.拓展:“游一游”比赛游戏

札记:

课前,师生应准备一些废弃的材料。教学中,教师应展示一些会游的玩具,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制作过程中,重点应启发学生,如何使玩具游起来。

课堂的组织形式,可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商讨、制作。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并提醒学生要认真画好草图,并注明设计的意图。作业完成后,可将玩具放在水中游动,比比谁的玩具设计、制作得更好。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带有条件判断的红外检测

2、学会使用“条件判断”模块优化程序结构,把传感器模块和“条件判断”模块结合使用。

教学重点:如何使用“条件判断”模块优化程序结构。

教学难点:调整数据参数。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红外检测”模块,我们的智能机器人在没有人干预的情况下能够自由的行走,真有意思。

这有什么,利用“红外检测”模块,我们的智能机器人还能表演许多项目呢?今天我们就看看我们的智能朋友为我们表演绕木行走。

一、绕左木行走

想一想:机器人是怎样实现绕木行走的?

其实很简单。我们利用红外检测的功能,当机器人...

查看更多
5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12篇
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数学教案

我们热情推荐一篇精彩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文章。教案课件是教师课堂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工具,需要教师用心设计好教案课件。教案作为课程展开的指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重点在于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的例2.第12页的例3和第1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4~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探究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以及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1.理解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意义,正确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师生各备一易拉罐,并把上下面用彩纸包好,剪刀、胶水、圆规、白纸一张、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渗透思想

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老师这儿有一张长方形纸,我想让它站起来,你有什么办法吗?

小结:原来在一定条件下平面可以“化直为曲”。

⒉把这个圆柱形的纸筒打开后是什么形状?

小结:同样地,在一定条件下曲面可以“化曲为直”。

⒊揭题:这节课将运用这个知识来研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板: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

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爱喝饮料,今天我们共同带来了一瓶椰子汁,看到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来?

师引导:我们就来先来解决这位同学提出的商标纸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圆柱的侧面积)

1.引导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①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商标纸的面积呢?

②全班交流:沿着接缝把商标纸剪开,再展平。

③小组合作探究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听清要求:先独立剪开商标纸展开,再观察展开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接头处忽略不计。

④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指名上台拿着学具汇报,生。(师再追问:通过刚才同学的汇报,我们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呀?学生回答,师适时板书)

⑤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再次追问:为什么?(补充板书)

⑥小结:你们真不错,巧妙地运用化曲为直,探讨发现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①现在请你计算一下这罐椰子汁所用商标纸的面积(出示椰奶罐的底面周长约是 厘米,高约是 厘米)你是怎样算的?

②解决例2

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直接告诉你底面周长,例如怎么算?学生独立做在书上,指名一生板演,集体反馈。

③思考:要求一个圆柱的侧面积,通常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④小结:如果没有直接...

查看更多
6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品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下册
人教版下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合作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2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构建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练习,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及其算法。

2.2 教学难点:

理解并用平均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6.1情境导入

师:

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都接触过哪些数呢?有没有听说过平均数?

生:

应该有整数、小数等。

师:

晓丽期中考试语文考了92分,数学考了94分,成绩单上写着平均分为93分,你知道平均分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

师:

现在我们分成3各小组,第一个个小组分给√白话文★√了8只蝴蝶,第二个小组分了4只蝴蝶,第三个小组分了1只蝴蝶,你觉得公平吗?如果不公平怎样才能公平呢?

生:

不公平。

师:现在来看看我这样分公平吗?(多媒体播放动画)

第一步:把发出去的蝴蝶先收回来。

第二步:每个组一只挨一只发,直到发完为止。

生:这个方法很公平。

师:这里面我们把12个蝴蝶平均分成了三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均数。

6.2探究新知

一、求平均数

师:现在我们回头看看刚才的问题?(出示示意图)

师:知道了总数量和总分数,根据(平均数=总数量÷总分数)即可求出。

生:举手发言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问题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学生通过这个简单的问题,提高了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问题解析:

解: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186÷2

=93

答:晓丽的平均分为93分。

师:

结论:平均数=总数量÷总分数

二、求总数量

师:如果我们知道平均数和总分数能不能求出总数量呢?

题目:班里有5个小朋友,老师给每人都发了2个苹果,老师一共带来了多少苹果?

师:现在我们来集体解决这个问题。

生:独立思考

师:

讲解计算原理(多媒体展示)

问题解析:

解:2×5=10

结论: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

二、求总份数

师:现在同学们分小组来探索一下下面的这个问题?

题目:

现在有16个苹果,如果每人拿2个,可以分给多少人?

师:同学们分三个小组进行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生:

学生分组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

问题解析:

解:16÷2=8

结论: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6.3巩固提高

师:现在我们分小组来看看平均数的应用? (课件出示题目)

题目:

1、我们班有12名男生,8名女生,男生的平均体重为50kg,女生平均体重为45kg,那么整个班级学生的平均体重为多少?

师:要找出题目的关键,理清思路,细心解题。

生:学生互相探讨交流,完成整个题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解析:

总数量=12×50+8×45

=600+360

=960

总份数=12+8

=20

解: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960÷20

=48kg...

查看更多
7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篇
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数学教案

教案课件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因此要注意不能随便书写。教案是教学过程规范化的体现,大家对于编写教案课件是否担心呢?为此,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您提供了一份简单易懂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学习资料,我们建议您关注我们网站的最新信息,以便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知道约数和倍数以整除为前提及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建立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3、应用概念正确作出判断.

教学难点

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课件演示:数的整除下载)

1、口算

6÷515÷323÷7

1.2÷0.324÷231÷3

2、观察算式和结果并将算式分类.

除尽

除不尽

6÷5=1.215÷3=15

1.2÷0.3=424÷2=12

23÷7=3......2

31÷3=10......1

3、引导学生回忆:研究整数除法时,一个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4、寻找具有整除关系的算式.

板书:15÷3=515能被3整除

5、分类除尽

除不尽

不能整除

整除

6÷5=1.2

1.2÷0.3=4

15÷3=15

24÷2=12

23÷7=3......2

31÷3=10......1

二、探究新知

(一)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1、整除所需的条件.

(1)分析:24能被2整除,15能被3整除;

23不能被7整除,31不能被3整除;(商有余数)

6不能被5整除;(商是小数)

1.2不能被0.3整除;(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小数)

(2)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a、被除数和除数(0除外)都是整数;

b、商是整数;

c、商后没有余数.

板书:整数整数整数(没有余数)

15÷3=5

2、用字母表示相除的两个数,理解整除的意义.

(1)讨论: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数相除,那么必须满足几个条件才能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b)

学生明确:a和b都是整数,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能被b整除)

(2)继续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a能被b整除?(板书:b≠0)

学生明确: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

3、反馈练习.

(1)下面的数,哪一组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29和336和121.2和0.4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36能被12整除.()

b.19能被3整除.()

c.3.2能被0.4整除.()

d.0能被5整除.()

e.29能整除29.()

4、”整除“与”除尽“的联系和区别.

讨论:综合以上所学知识讨论,”整除“和”除尽“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举例说明)

(二)约数、倍数的意义

1、类推约数、倍数的意义.

(1)教师讲解:15能被3整除,我们就说1...

查看更多
8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下册
人教版下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

笔者觉得“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是一篇非常出色的文章,绝对值得大家读一读。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教案和课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写教案和制作课件时教师绝不能敷衍了事。学生的反馈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想要了解更多细节,请一直关注我们的网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

表内除法(一) 课本p13~36页。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包括下面一些教学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

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材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从让学生认识“平均分”开始,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动学习活动,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既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又促使学生对“除法”产生亲切感。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按被除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分成两段。第一段,被除数不超过12,第二段,被除数不超过36.

第一段,被除数不超过12,即所用的乘法口诀中积不超过12.第二段,被除数不超过36。这部分教材,突出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是用乘法口诀求积的逆思考。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教材对解决问题的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编排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再编排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内容,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的资源。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难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

1、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认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动学习活动,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注重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

查看更多
9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经典7篇
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数学教案

好工具范文网给大家分享的是一篇关于“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的文章。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只要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工作,这样才能避免实际教学中应对不足的情况。此资料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同学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同学通过观察.丈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同学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同学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沛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同学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同学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比方: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同学借助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战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身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同学感悟解决问题的战略多样化;说说自身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和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战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和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和时反思,使同学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认知过程。比方,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同学注意战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同学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同学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

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学习新课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

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

查看更多
1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九篇
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数学教案

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师编写教案课件时不能马虎处理。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是密不可分的。经过整理,本文作者为你编辑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你能将这个信息分享给你的朋友,让更多的人知道。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的例2.第12页的例3和第1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4~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探究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以及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1.理解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意义,正确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师生各备一易拉罐,并把上下面用彩纸包好,剪刀、胶水、圆规、白纸一张、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渗透思想

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老师这儿有一张长方形纸,我想让它站起来,你有什么办法吗?

小结:原来在一定条件下平面可以“化直为曲”。

⒉把这个圆柱形的纸筒打开后是什么形状?

小结:同样地,在一定条件下曲面可以“化曲为直”。

⒊揭题:这节课将运用这个知识来研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板: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

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爱喝饮料,今天我们共同带来了一瓶椰子汁,看到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来?

师引导:我们就来先来解决这位同学提出的商标纸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圆柱的侧面积)

1.引导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①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商标纸的面积呢?

②全班交流:沿着接缝把商标纸剪开,再展平。

③小组合作探究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听清要求:先独立剪开商标纸展开,再观察展开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接头处忽略不计。

④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指名上台拿着学具汇报,生。(师再追问:通过刚才同学的汇报,我们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呀?学生回答,师适时板书)

⑤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再次追问:为什么?(补充板书)

⑥小结:你们真不错,巧妙地运用化曲为直,探讨发现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①现在请你计算一下这罐椰子汁所用商标纸的面积(出示椰奶罐的底面周长约是 厘米,高约是 厘米)你是怎样算的?

②解决例2

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直接告诉你底面周长,例如怎么算?学生独立做在书上,指名一生板演,集体反馈。

③思考:要求一个圆柱的侧面积,通常需要知道哪些...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实用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句子
作文
自我鉴定
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