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设计范本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读”为主,重视感悟,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演”中悟。把自主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一个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解放其思想和个性;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美性服务,“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获得审美的重塑和提高。现以鲁迅的《风筝》(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21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说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精神,同时对新课标教材教学的一般流程进行初探。
【教材分析】
鲁迅先生的《风筝》是一篇以表现手足亲情为主题的散文诗,选材角度新颖,与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所体现出来的亲情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要通过社会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严厉的自责精神充塞在字里行间,这更是文章的动人之处。理解部分句子的深刻含义是教学难点。文章的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的多向性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教学设计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 准确理解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兄弟间的情感。
⑵ 用科学的态度来分析这种情感的`真实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
⑶ 结合实际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亲情观,学习作者敢于承认错误及严厉的自责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课前诵读】
1、“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哭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清·孔尚任)
2、“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回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象蝴蝶斗春归。”(郑板桥·《怀淮县》)
3、本篇课文。
【课堂教学流程】
1、导语设计:
风筝,又叫纸鸢,在我国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历代诗人谱写了不少形象生动的风筝诗令人赏趣,象刚才同学们背的这两首诗,孔尚任在诗中描写儿童风筝飞不上天,急得怒骂天公,使一个天真而又刚健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呼出欲出。可见,儿童对风筝的喜爱程度,可是有个孩子却无端的被剥夺了玩风筝的权利,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风筝》。
2、自主学习:
⑴ 根据你掌握的资料介绍本文作者。
⑵ 整体感悟: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全文始终笼罩着的一个词语是?──(悲哀)
3、局部挖掘:
⑴ 在文中找出在事件中体现作者内心活动的句子;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
⑵ 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
4、合作探究:
围绕“悲哀”可以设计一些问题:
⑴ 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
查看更多与“风筝教学课件”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