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网>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03-09
1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4篇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应该怎样入手?阅读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令人感慨良多。 不妨写下你的阅读体验,与其他读者分享,现在为您提供的是栏目小编整理的“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篇1】

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不管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荒凉”的村庄,每个人都可能会被身外的声、色、名、利所牵引,做出违背自己本心意愿的事情。

在为了解除自身的困惑也避免自己在当下、以后、《知行合一王阳明》度阴山版。

首先,王守仁出生于1472年。因为他曾在会稽山阳明洞造房,所以被学者称为阳明子,又称王阳明。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作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他是陆王心学的大师。他精通儒、道、佛。《知行合一王阳明》这本书讲述的就是王阳明的生平和他创造心学的经历过程故事的一本书。

无论是在古代的生活中还是在资源、情感丰富的现代,都要做到知行合一

1、 良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只有懂得了知易行难的道理,才能深刻认识道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只有坚持要成为自己的主人,才有意识先修身养性,修养先于自己的思想。多读好书,多向好人学习,以免被是非、名利所困扰。

当感觉自己身处是非之中,坚持修身修心,不慌不燥,听从自己的良知的指引,听从自己的内心的声音(第一感觉,不被杂念干扰过的第一丝良知心声)。

在王阳明的《大学问》中,有这么一段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从这个角度讲,止于至善,坚持中庸之道,才是行为准则。

在《知行合一王阳明》这本书中也道出了体现王阳明三观的他所留下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无善无恶心之体——阳明心学世界观

1. 心是万物的尺度

2. 心即世界

3. 善恶只是一物

有善有恶意之动——阳明心学人生观

1. 人人皆可为尧舜

2. 意志独立方有自尊

3. 内圣外王

4. 不过度,不执着

5. 有善有恶是习气所染

知善知恶是良知——阳明心学价值观

1良心是道德和智慧的直觉

2知行合一是提高效率的法宝

为善去恶是格物——阳明心学方**

1. 四事规: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2. 静坐:独处时的自我管理

3. 事上练,就是练心,知行合一的去事上磨练,就是要到人情事变上去练心。

王阳明在最后要离世时有人问他还有什么遗言他也只留下了这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如果你看完这本书能达到王阳明的心境:

工作即修行,这也正如稻盛和夫所说的,工作中修行是帮助我们提升心性和培养人格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我们用心去工作,就是用工作来磨练我们的心,提升我们的灵魂层次,光明我们的良知;放下“我”,简言来说就是“别把自己太当回事”遇事要懂得用身处事外的态度思想来考虑问题;责人与责己,责人与责己是中国传统道德的老话题,在古人看来,圣贤和普通人的重要的一点区别就是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其实就是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还有他那由知行合一的致良知所修炼来的“此心不动,随机而...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