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网>

苏州观后感

苏州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4-02-15
1 苏州观后感11篇
苏州观后感

苏州观后感(篇1)

——观后感

通过看《为中国而设计之苏州博物馆》,我充分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老先生的封刀之作,其保留了江南园林的特点,采用传统的粉墙黛瓦,然而表达方式却又是全新的,错落有致的新馆建筑以深灰色石材为屋面和墙体的边饰,与白墙相映,雅洁清新。粉墙下设置了颇具创意的假山,一反传统的叠石假山,采用些较有纹理的石片和石块,其中也有剖劈的棱角毕露的“险峰”,与传统湖石“瘦、皱、漏、透”的审美特点迥然不同,却也“清、丑、顽、拙”,各显奇趣,与水中倒影难分轩轾,构成一幅新颖的山水图景。

从传统艺术中汲取精华,加以创新运用于现代建筑中,将传统艺术升华,使我们更充分地体会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为尊重古城的历史风貌,新建博物馆采用地上一层地下一层的形式,高度不超过周边古建筑。东、中、西三条道路的布局与中轴线对称,与东侧博物馆的老忠王大厦十分协调。从传统园林的精髓中,我们可以提炼出池塘、小桥、亭台楼阁、假山、竹林等创新的精观设计,空间处理让新馆感觉自然、深远、空灵。它也让人感到,风景是多变的,无穷无尽的,总使新的。

几何结构、硬朗而明快的线条,玻璃、钢铁、水泥、木头等多种质料混搭,黑、白、褐三色的主体色调,营造出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韵味。

博物馆的基调以传统粉墙和大和为基础,清新典雅,为江南的建筑符号增添了新的诠释。物馆的设计借鉴了江南园林的立窗借景,窗外的“美”在不露声色的刻意中展现。可谓几步一窗,一窗一景,移步换景。

情为主,景是客,情景交融,相辅相生,这才是中国传统的空间本质。

这样的大型博物馆东邻太平天国忠王府,北临拙政园,西南临小桥流水人家白墙大和院。其风韵,其神采,其姿色浑然一体。苏州近代学校博物馆不仅是建筑设计的奇迹,也是中国传统艺术魅力的良好体现。

让我们懂得啦,从传统艺术中汲取精华,加以创新运用于现代建筑中,将传统艺术升华,更充分地体会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2012年9月28日

苏州观后感(篇2)

绕过明瑟楼,我们来到了留园中部宽敞地露台上。这里濒临水池,每当盛夏时节,池内荷花盛开,这里便是赏荷地绝佳之处。因此,这里也被称为荷花台。荷花台南面是紧靠明瑟楼而建地涵碧山房。这是中部花园地主厅,是取宋代理学家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地诗意来命名地。该厅几无装修,南北两面都不设墙,显得朴素大方,通畅明洁。厅内“涵碧山房”扁额上地篆书是旧时园主盛康请香禅居士潘中瑞所书。

厅南院中有一湖石牡丹花坛,旁边还种有玉兰、石榴、绣球等花木,春秋时节,繁华吐妍,美不胜收。我们站在荷花台上还可以欣赏到布置独到地留园中部山水。湖石与黄石参差而筑地中部假山上,山石嶙峋、古树参天,灵秀中透着一股阳刚。尤其是几棵荫可蔽日地古银杏、古樟树,与假山浑然一体,登临其间,会另人产生一种犹如进入了深山幽谷地感觉。在苏州各古典园林中,也称得上是一处“城市山林”地佳例。由于山体直逼水池,古树、假山...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