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网>

1120

1120

发布时间:2024-01-03
1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20各数
1120各数教案
1120各数认识教案
11各数

请您细心阅读一篇精选文章——“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真实有益。希望您不要错过收藏。每位教师在上课前务必准备好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如未完成的老师应尽快完成。教案是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初步培养数感。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习惯。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写数,体验计数单位十。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1、谈话引入

教师(课件出示主题图情境):我们熟悉的学具和水果卡片来和我们做游戏了。

(1)引导观察。

教师:这幅图中有什么?试着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个。

教师:图中学具的数量有的超过10了,是哪一种?它们各是多少个?

(2)引入新课。

教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10多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2、初步感知

教师:请你想一想,这些学具卡片放置散乱,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后得出:所数的物品超过10个时,把10个看作一份更清楚。

教师:下面我们通过数小棒来继续研究11~20各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11~20各数的数法和读法

(1)教学11.

教师指导学生先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教师:捆成一搁,10个一就变成了1个十。接着该怎么数呢?

教师指导学生在1捆小棒的基础上再添加1根。

教师: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1个十,读十;1根小棒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

(2)教学12.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数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1个十和2个一,是12,读作十二。

(3)教学13~19.

教师指导学生在11的基础上1根1根地继续添加小棒,学生边数边说:1个十和3个一,是13,读作十三;1个十和4个一,是14,读作十四;1个十和5个一,是15,读作十五1个十和9个一,是19,读作十九。

数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再添加几根小棒,合起来就是十几。11~20各数都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教学20.

教师: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样能更清楚地看出是20根?

学生讨论后明确: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散着的小棒又够10根,把这10根再捆成1捆,就有2捆小棒,是2个十,即20.读作二十。

教师:够10根就捆成1捆,这样表示数更清楚(渗透以十为新的计数单位)。

2、教学11~20各数的数序

(1)教学20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师(出示标有0~10各数的直尺):请同...

查看更多
2 11-20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6篇)
1120
1120教学反思
1120认识教学反思

请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11-20的认识教学反思”。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学之中所必须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您想要更深入了解这个话题请您关注我们的主页!

11-20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1

背景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对于11—20的数数,读写11—20的数,学生并不陌生,已经具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对于为什么这样读、这样写,或者对一个具体的数,用数的组成加以解释说明它的意思,会感到困难,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师必须把握的教学重点。我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出发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构建教学思路。为此,我把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划分为11—20的数数、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及读写数三大块。采用“学生操作—反馈展示—评价讨论—归纳点拔”这样的基本步骤,展开教学过程。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才能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为了符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各环节的设计,我安排了大量的游戏。如“考眼力”游戏、排队游戏、猜数游戏等,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做到“玩中学”。另外,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我觉得让学生获得有关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数感的培养尤其重要。

1、“考眼力”游戏:分别出示四种动物,要求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数出各种小动物的个数,并把数填在方框里。

师:是啊,比10大的数多得数也数不完,今天我们先来认识11—20各数。

师:快乐的周末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李奶奶家帮忙做好事。(电脑出示主题图)

师:它提醒人们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这样才能保证人身安全。

师:你们看,这位老师正带着几个学生过马路,他们多遵守交通规则啊!赶快数一数过马路的有几人?生:(异口同声)10人。

师:我们接着10的后面继续数,看看一共有多少人?(提示:数的时候可以先数马路这边,再数马路那边)接着师生一起数。

师: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现在我们进行第二次“考眼力”游戏,看看这一次谁的眼睛最亮?

师:小朋友猜得都不一样,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怎么验证呢?

师:怎么摆能让别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一眼看出有11根小棒?

师:小朋友可以自己摆一摆,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小朋友自由摆)

反馈: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出示画面,然后消失。(学生有一根一根摆、两根两根摆、十根一捆的摆……)

师:(小结)对,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师:那么1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1个十和7个一能组成几?再加一根是多少?(18)1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再加一根呢?(19)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师:19再加一根...

查看更多
3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经典
1120各数
1120各数教案
1120各数认识教案
11各数

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很重要的工作。老师在制作教案课件时不能草率从事。只有精心编制的教学教案才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课程的重点。那么,怎样的教案才会被认为是好的课件呢?下面是我们为您提供的关于“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相关的重要信息。我们致力于为您提供更多的财务规划和风险控制方案!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篇1)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习10以内的认识与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为以

后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作准备。而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读、书写、大小比较不存在任何困难,而对于以“十”为计数单位及11——20数的组成认识不多,但这个知识却是后续学习的关键。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以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十”这个概念为起点,逐步学会掌握11——20数的组成,并能够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正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直尺、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今天老师请了一位朋友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他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铅笔)谁来猜猜大约有多少枝呢? 每人心里猜一个数。到底谁猜对了?怎么办呢?(让我们数一数)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探索过程。

1、摆一摆,说一说:我们用数一数的方法,知道老师有12枝铅笔,可每次都这样数一数多麻烦呀!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我有12枝铅笔?请你用12根小棒代替铅笔在桌子上摆一摆。

2、学习12的组成。

(1)操作反馈。把学生摆的情形展示出来,说说你觉得最好的是哪种摆法,为什么?这种方法是怎么摆的?

(2)课件演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3)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是多少根?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4)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2根?

板书:12里面有1个十和2个一。

(还可以说)1个十和2个一组成12。

3、学习十几的数的组成。

(1)现在米老鼠来考考小朋友们的眼力,你能很快地看出他摆了多少根小棒吗?用卡片来表示。

演示课件:依次出示13、11、16根小棒,说一说:()个十和( )个一是( )

(2)我们也来很快摆出小棒,行吗?出示数字。(14、15、18、17、19) 你是怎么摆小棒的。说一说:()里面()有个十和( )个一...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