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作文

论科举制度作文

2024-06-07 14:13:21 论科举制度作文

【#作文# #论科举制度作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举的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科举制度作文 篇1

8月21号,我和妈妈去了夫子庙的科举博物馆。

科举博物馆分南馆和北馆,我们先去南馆参观,进了南馆,走到了长廊里,我们看见了状元牌上刻着密密麻麻的状元名单,如我们熟悉的诗人杜牧、白居易、王安石、文天祥等状元。走进长廊我们看到了“一路连科”糕模、“状元跨马”糕模、“状元及第”铜镜、“五子连科”银饰、“连升三级”银饰等等。参观完南馆我们又到了北馆,在北馆我看了一个视频,那个视频是讲怎样审音,审音是通过口音来检查有没有人中国的科举考试检查很严,考前要仔细搜身,带去吃的食物要切成薄片,以免里面有夹带,毛笔不能太粗,砚台不准太厚、带进去的篮子要用竹子编成,必须编的是一个方格一个方格不能太密,防止夹带……仔细搜查完后,考生们就提着考篮进入贡院,篮内放着各种用品和食品。这时贡院的大门就关上了,考生对号入座。考期结束前不能离开,就是失火也不能离开。我们参观完室内来到了室外,只看见有一排排小屋子妈妈告诉我这就是号舍是考生考试的地方,南京的江南贡院有2万多间号舍,这个号舍长5尺,宽4尺,高8尺,它是完全敞开的。

参观完科举博物馆让我对中国的科举制度有所了解,知道了南京的江南贡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场,清代中国的状元有一半以上是从这个考场里走出来的。

论科举制度作文 篇2

今天,我读了一本讽刺小说,那就是在清代远近闻名的《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主要说了在旧时代时,各类人士对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不良的世俗风气。

在《儒林外史》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吝啬鬼—严监生。他是一个胆小而有钱的人。他最令人深刻的那件事就是严监生疾终正寝。这件事充分表现严监生吝啬,爱钱如命,我觉得这样的`人不值得我们去学习。相反,我们在生活中学会大方,如果不大方,下场就是和严监生一样。而严监生的另外一件事——悼念亡妻中知道,严监生吝啬到连给亲人花一点钱都不肯,充分得体现出严监生爱钱如命。而《儒林外史》开篇词中一个生于乡村的王冕,因家里没钱,就去放牛。但他喜欢读书,所以每天赚的钱都去买书看。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成了县内的名人,许多人聘他做官,他都不接受,他逃到山中,过着隐居的生活。说明他讨厌做官的昏晦的生活。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官员为了钱和权力,不顾人民利益,而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最终和严监生的下场一样。这些现实的事情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贪小便宜,要大方,不能爱钱如命。

《儒林外史》教会了我要大方,不能贪小便宜。

论科举制度作文 篇3

农家的气息

昨天,我带着儿子、女儿去了大姐家。没有了父母,姐姐家成了我唯一走亲戚的地方。尽管常去,但每一次他们的小院儿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气息!

这次正是盛夏时节,小院儿的每个角落都能让我感觉到夏的繁盛!

方寸大的地方种了有十几样蔬菜。南北小路把小院儿分成东西两块儿。

小路的西边,最显眼的是葡萄架,离北屋门儿仅有两米远。虽然葡萄还不到成熟的时候,黄豆粒大小的葡萄已挂满了枝架。那高高架起的、牢固的葡萄架下颗颗绿色的珍珠,都凝聚着主人的勤劳与汗水!葡萄架南有两行大葱,北面是??菜。我们乡下人都爱吃馏??菜。

小路的东边是这个小院儿的主菜场。最北边是一畦韭菜。平时,蒸饱子和包饺子,韭菜就派上用场了。曾记得多少次,我们一家四口去了,姐姐知道玉成爱吃饺子,就说:“到菜地里割韭菜,包饺子。”太方便了!这才叫新鲜的绿色蔬菜呢!韭菜南边是高高架起的`黄瓜与豆角。它们可是这片菜地的主角。进屋,我一眼看见地上放着有十几斤的黄瓜:根根修长,碧绿,身上长满了刺儿,头上顶着花儿。我惊奇地问:“黄瓜长这么多?”姐夫说:“早吃了一个多月了!”走到豆角架前,那条条足有一尺来长的、水晶晶的绿豆角,确实招人喜爱!豆角的西边是三短行茄子,看上去,茄子棵长得可精神了。紧挨着小路的东边,自北向南依次种着西红柿、青椒、尖椒、大葱……小院儿的蔬菜,五颜六色,我看得简直眼花缭乱!这可能还会有我遗露的角色呢。 一阵风儿吹来,小院飘满了了各种新鲜蔬菜清新的味道!

小院儿往南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棉花地了,有十亩大。棉花地里栽着两行果树,果树从小院儿的南头一直伸到棉花地的南头。果树品种有杏树、梨树、桃树,还有零星的几棵山楂树。每年从四,五月开始,姐姐家就可以尝到鲜果了,一直能延续到十月份儿。地里除了果树,就是棉花了。这可是姐姐家主要的经济来源。站在屋门口,往南尽眼望去,满眼的碧绿的棉花。由于今年的雨水多,棉花早就长到了胸口高。看着像蒜便一样的棉桃.我仿佛看到了秋后那朵朵雪白的丰收!

昨天,我只带着女儿回家了.儿子要留下摸地扭。每天晚饭后,姐夫都要到院南地里的果树上摸地扭。.一是看着自己的棉花地,怕别人因摸地扭而踩坏了自己心爱的棉花;二是自己也可以摸地扭解馋。有时,一个晚上可以摸到百十来个,吃够了,还可以卖。这就是那大饭店的货源哪!听说这东西在饭店吃,可是特贵的哟!

姐姐说:“咱农村人只要勤劳,什么都不缺。”姐姐的话让我陷入了深思!

姐姐家还有许许多多让我羡慕的地方,一时难以说尽。他们忙忙碌碌的生活是那样平凡而充实!

农家小院儿虽小却祥和! 小院儿的气息,是那样的清新!让人心旷神怡!

……

论科举制度作文 篇4

“生活流”式像歌曲串烧,一首首动人的曲目依次演唱,没有所谓的主旋律,每一首都震撼人心,每一首都别具一格。

又像成语接龙,故事与故事之间相互串接,既相互区别,相互独立,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还像是一个个人画展,每一幅作品都出自同一个画家之手,风格相似,但是每一幅画都有它自己的灵魂和独特之处。

鲁迅先生称这种艺术形式为“生活流”式。“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如前言所说:“没有一个或几个贯穿全书的主角,也没有起讫完整的情节。”《儒林外史》通过人物之间的辐射,以及前后人物和事件的呼应,让一股股生活之流纷沓而至,展示着当时社会的风貌,剖析着时代的主旋律,向读者展现了如《清明上河图》这般的巨幅生活图卷,又像《人间喜剧》那般的宏大短篇小说集合。

吴敬梓超高的人物形象塑造能力让《儒林外史》在浩若星海的中国古典小说中独树一帜,而这样的章回体在让人耳目一新之时,更让小说如虎添翼。所以,鲁迅先生冠以“伟大”二字,而我也对这部经典之作怀着沉沉的敬意。当然,鲁迅先生也许更倾服于这部小说的批判性和揭露功力,而我不过觉得“生活流”式有着无限的神力。

乘着《儒林外史》这艘船,我飘荡在明朝士林之海中,看尽小人物和大人物的悲喜人生,无限感叹着作为一个读书人,若像“楔子”中的王冕一般逍遥于官场之外,快活于隐逸田园之中,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

这些人,这些事,这些人生在《儒林外史》里,有令人深恶痛绝的卑鄙小人,如严贡生(严致中),也有让人为之恸然的善良小民,如卜老;有以势利眼光看人的人物,如胡屠户,也有敬才爱贤的.大老爷,如杜文卿;有贪图名利、妄自冒名顶替之徒,如牛浦郎,也有淡泊名利、臻于学问的高尚雅士,如王玉辉。在吴敬梓的笔下,各色人物栩栩如生,仿若真人一般,在我们的面前走演人生。几十载春秋,可以细水流长,也可以翻云覆雨。然而,吴敬梓并没有给予人物完整的人生,只有片段而精彩的生活。他笔下的故事,可以像诗一般,高雅而不媚俗;也可以像画一般,炫彩而返璞归真;当然,还可以如现实生活一样,柴米油盐酱醋茶,五味杂陈,悲欢离合。

周进和范进是两个被科举制度玩弄得既可怜又可笑的人物。周进应考到60岁,胡子花白之时,还是个老童生。为了生存,到薛家集去做私塾先生,备受冷嘲热讽不说,最后连教书饭碗也保不住,只能随人从商,饱经辛酸。去参观省城的贡院时,满腔的酸苦让他无法面对科场的折磨,“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苏醒之后满地打滚,嚎啕大哭不止。可是,当他中了举,成了进士,又做了国子监习业之后,当初对他奚落和卑视的人却又百般恭维,对他无限敬奉起来。要想到,一个人到了60岁以后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过上梦寐以求的生活,而韶光又易逝,这是一件多么可怜又可笑的事情。而范进呢,从20岁起就开始应考,直到垂老才得到周进的赏识,成秀才做举人。于是,原本对他百般奚落、千般凌辱的胡屠户,一下变憎恶为谄谀。如此世态炎凉,在作者的笔下,真可谓表现得淋漓尽致。

八股文成了世人追求名利的敲门砖,而社会的乌烟瘴气也由此昭然于世。面对如此生存环境,吴敬梓除了讽刺和揭露,更有追求平淡、褒扬友善的赤子之心。甘露寺老僧为旅居无依的牛布衣尽心料理丧事;鲍文卿怜恤落魄的倪霜峰,并收养了倪廷玺;郭孝子千山万水寻父亲,克尽人子之责;还有杜文卿和虞搏士等仗义疏财之举,淡泊名利之行都表现了作者对善良人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此外,《儒林外史》更有那些官场之外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士聚会场面跃然纸上。莺脰湖名士盛会,娄玉亭三公子和娄瑟亭四公子会四方客;莫愁湖湖亭大会,杜慎卿和季苇萧定优伶榜;泰伯祠大祭,众名贤上演复古礼乐大事……这些流传于儒林的才子佳话成了许多附庸风雅之人的谈资。于是,《儒林外史》通过人物之间的辐射,有机联合,成了一幅割不断的人物图景。

我们很难想象,吴敬梓先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叙写这些人,这些事,这些人生的。有人说,《儒林外史》里的人物是当时实有的人物,而金和更是指出杜少卿即作者的自况。然而不管是否如此,我们都必须相信,《儒林外史》是吴敬梓先生融理想与现实于一体的杰作。他将自己的人生感受赋予了他笔下的人物,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见闻,以及学识赐予了书中人物。于是,这样一部有灵性的经典就赫然于世了。

作者借各色人物形象述说了当时人们的心声,也用独特的艺术手法营造了他完满的小说世界。于读者而言,品一杯茶,看一段《儒林外史》,懂得一种人生,这真的很美妙。

沈琼枝是《儒林外史》里唯一一个能被称得上“儒士”的女子。被盐商宋为富骗婚,不甘于为其妾的沈琼枝勇敢逃婚,到南京卖诗为生,可怜受尽凌辱,被视为娼妓。然而她一身铁骨,傲然于世,不受世俗眼光的毒害,绝对是一个奇女子。可赞可叹!

论科举制度作文 篇5

一谈到科举制,我们就想到考试。不错,从隋朝开辟科举,使社会中的平民知识者有了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也有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社会荣耀的出路。

科举制就像是一把双仞剑,既有它的利,自然也有它的弊端。

科举制是属于开放性的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

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

科举制不仅改善用人制度,还所坚持“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统治阶层,并被皇帝笼络、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社会、国家繁荣安定,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使出身卑微而又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去做官,获得利益;使人读书之风盛行,促使社会形成努力读书求学的社会风气,促进刺激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有利后来唐诗的繁荣,促进的文学艺术的'发展;缓解了不少社会矛盾;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也许这正如我们所说,科举制是害人的凶器、格式化的考试。因此,废除科举制又成了历史的必然。

当然,废除科举制有利于教育的近代化,也推动了洋务运动后兴办近代学堂的高潮和新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初步完善;其次有利于思想的近代化,更有利于新兴知识分子群体接受自由民权思想,日益获得独立的人格和开放的思想。辛亥革命的兴起有赖于这一点。

但是不可避免地,科举制度的废除也给中国社会与文化造成了断层,正如黄仁宇所言:“科举制度的废除,从此上下两层社会被打成两截,无法得到有效的沟通。”

总的来说,科举制度废除是有利于社会现代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导致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断层。

论科举制度作文 篇6

今天我跟爷爷一起去参观科举博物馆。

一进科举博物馆就看见一个巨大的“墨池”,里面的水乌黑乌黑的。听说以前的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用过毛笔后会来这里洗毛笔,时间久了,这个水池就变成了黑色。

继续往下走是一个长长的走廊,导游介绍这个走廊可以通往4楼,正好形成一个“回”字形。到了4楼,我看到了许多古代的学习用具。有笔架、纸张、墨水等,令我最感兴趣的是砚台,因为用它可以磨出墨水来,真的很神奇。

接着导游和老师带领我们走到一个明亮的屋子里,那里有很多书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有一股古色古香的味道。老师从包里拿出了手工制作的材料并发给了我们。我拆开袋子,里面有:针、线、书皮和宣纸。老师教用针线把书皮和纸张缝在一起,一本古代的书就制作好啦。

最后是寻宝环节,老师发给我们几张图,上面写着要求我们找到图中的物品并说出它的由来。老师发令说开始,我们就开始寻宝了,我东找找西看看,终于发现了图中的古城图和笔架子,顺利完成了寻宝任务。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看到了魁星爷,听说他的笔点到谁,谁就可以一路登科。我希望能被魁星爷的笔点到,以后我就再也不怕考试啦!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科举制度 | 明朝科举制度 | 元朝科举制度 | 宋朝科举制度
上一篇:军训第一天作文 下一篇:可爱的小学作文十一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