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家乡习俗作文8篇#】小时候,语文课堂讲的最多的就是作文了,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组织语言的能力。一篇好的作文具体该怎么写呢?栏目小编特别编辑了“家乡习俗作文”,希望您阅读后有所收获!
家乡习俗作文【篇1】
家乡的风俗,老是披发发着一种认识而又目生的味道。
我的家乡上高,是一座锦绣的小县城,算不上大,但在我心中的分量却很足,它的一些风俗你知道吗?
在上高,人们建屋子都极为讲究,从选择地址、破土开工、上梁,直到乔迁,都遵循着一套极为严谨的传统风俗。
首先是选择屋址。在定地基时,通常要请一位风水巨匠来看风水,大门一定不能对着山沟深壑、开阔大道以及直冲江河,屋址一定取顺势,并要前低后高,立一块带有“福”字的壁照,可以“辟邪去煞”。正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左可比右高,右不比左高,显然,这是古代崇龙尚左的风俗。
其次是破土开工。人们在开工前,先打好房基,然后在木桩上端裹上红纸或红布,由主家家长挖第一锹土,俗称“破土”,再在四角撒上太平铜钱,俗称“镇邪”。开工多选双日,尤是“逢六”“逢八”,最忌“十四”。有些人还会贴对联,以示喜庆。
再次是上梁。上梁一定要选黄道吉日,乘太阳高高升起,吹唢呐。并按老幼次序拜梁,让工匠们把梁升起,摆正后,在梁的两端压上麻糍。那场景,热闹不凡,大家伙聚在一起,欢欢庆庆,一醉方休。这种酒,就称之为上梁酒。据传统风俗,一席木、二席泥、唯有三四席。此风俗一直沿袭至今未变,唱彩调,放鞭炮,说吉利话,抛酒麻糍,糖果……
最后是乔迁。人们在乔迁时,对小孩一定要辑穆,在搬家的过程中,不可多与他人打招呼,切忌昼寝,而且一定不能打破东西。在搬家当天,因在新宅煮一些开水及将电风扇在家中四方吹拨,以求“风生水起”,晚餐可煮一些汤圆,甜品,全家共食,表示团团聚圆之意。
看到乔迁之喜的场景,再思这一连串的过程种种,应该是上高的祖辈们的经验积累,更是前辈对糊口更好更美的追求。
至今,有些风俗已被改革掉了,但仍是流传下来了一些风俗。那是家乡认识而又目生的味道。
家乡习俗作文【篇2】
世界各地都有自己本地的风俗,都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例如白族、蒙古族、傣族……我家乡的风俗也绝不逊色。
过年啦,家家户户都要吃厚味的腊八粥和吃那鲜美的饺子。腊八粥有许许多多的干果熬成的,就像呢璀璨的星空,豆、米、花生、核桃……那都是锦绣星星,在汤汁这个锦绣的“宇宙”中闪烁着。当然,还要吃祭灶神,吃祭灶火烧。祭灶神当然要用十八个祭灶火烧和一些菜,给灶神当上天路上当干粮吃。祭完灶神,就要把这些食品瓜分。过年了,串门可是少不了的啊,到了亲戚家,小的都给老的拜年,还能得压岁钱。过年娱乐也少不了,家家户户都在放鞭炮,城市里也有人舞龙。在锦绣的夜晚看烟花,在繁华的城市看舞龙,那是多么夸姣的一件事呀!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你记住了吗?
家乡习俗作文【篇3】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风俗。有些地方过年吃饺子,有些则吃汤圆;有些地方端午吃咸粽子,有些则吃甜粽子;有些地方中秋吃广式月饼,有些则吃苏式月饼。可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各有各的特色。而我的家乡就有这么一种独特的风俗。
这种独特的风俗便是“熏腊肉”。说起腊肉,并不罕见,全国各地都有,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保存食物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有的地方是腌制的、比如上饶的坛子肉;有的地方是晒制的,比如南昌的晒腊肉;而我家乡的腊肉却是熏制的,并且所使用的材料和方法也极有讲究,各家不同,独具特色。
每年大约过年前一两个月,奶奶都会准备好熏制当年的腊肉。首先选材就特别讲究,肉的部位最好挑选猪的后腿肉,肉质紧实,瘦多肥少,也是制作火腿的上好材料。选好肉后第二步就是腌制,用食盐均匀地涂抹在表面,还要加上白酒、花椒、大料、桂皮、五香粉等,以增加腊肉独特的香味,也可去腥杀菌,利于保存。腊肉要腌制四五天至六七天不等,各家秘方不一,配料不一,时间也不一。但大致相差不大。腌制好的腊肉就可以取出来熏制了。
家乡的腊肉是不晒的,而是直接挂在铁钩上,悬于熏房里或灶膛上,接受炊烟的洗礼。说起熏房,那可是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几乎每家都有自己的熏房。熏房并不需要新房或专门的房子,灶房,柴房,老房都可以。实在不行,用几块塑料布加几根竹木棍子临时搭建一个简易的茅草房也行,只要能够堆放柴火熏制腊肉就可以。腊肉之所以要悬挂起来,除了便于接受烟火之气,也是为了防止猫和老鼠的偷吃。
熏腊肉的柴火也颇有讲究。如果赶时间,就选用稻壳、秸秆、杂草、树叶等生烟快出烟大的燃料,用塑料布一围,可快速熏制,但烟味较重。如果不赶时间,一般选用木材,这样既可熏制腊肉,也不耽误人们坐在旁边烤火。但若想熏制出上乘的腊肉,则需选用茶油木,这样熏制出的成品色泽鲜亮,口感醇香,品相上佳,是馈赠亲友的首选农家特产。
每年腊肉熏制好的时候,也是年关将近的时候。打工的亲人们都陆续地回家了,一家人畅叙亲情,一边烤着火呷着茶,一边聊着山南海北的见闻,家长里短的趣事,过去一年的总结,未来一年的打算。如果有客人来了,主人会赶紧让出最佳的烤火位置,再端上一杯香茶,递上一根香烟,摆上一个果盘,唠上几句家常,扯上几句闲篇,更显家乡风俗之淳朴。
傍晚,切下熏好的腊肉,或蒸或炒,或熘或爆,做上几道颇具风味的农家小菜,伴着当年新打的喷香的米饭,我能一口气吃上三大碗,那叫一个香哟。晚上茶足饭饱,躺在母亲铺好的温暖的被窝里,不知不觉,又梦到了儿时跟奶奶一起守年夜烤炭火吃零食看春晚的情景。
家乡习俗作文【篇4】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山西正月初一要吃饺子,吃饺子时还要鸣放鞭炮;厦门的人们元旦出门前还要用素果祭神;苏州的人们元旦一早开门要放三炮,叫作“高升三级”。而我,还是最喜欢我们家乡的习俗——捣年糕。
还记得几年前,我就体验过一次捣年糕。那天过年,我与爷爷奶奶一起去了乡下的村子里。我好奇的问爷爷:“爷爷,我们这里要去哪里呀?”
爷爷笑着告诉我:“我们去捣年糕!”
当时我全然不知捣年糕是什么。于是我怀着疑惑和好奇,跟着爷爷奶奶来到了一个跟寺庙似的地方,爷爷告诉我这是祠堂。
来到门口,就看见围了一堆人,我从人群里往前挤,挤到最前面,终于看到了:一个人拿着大锤子往一个放在有凹面的大石头上的米团用力一打,紧接着又有人快速伸过蘸过水的手把米团一翻个儿,拿着大锤子的人又打了一下,那人再把米团翻个儿……
看到这场景,我生怕他们配合不好那个大锤子打到另一个人手上。
爷爷告诉我,这就是捣年糕。于是我与几个小伙伴一起上前也要打,可我们力气小极了,连那锤子也拿不起来。
终于到了我最喜欢的环节,吃年糕。年糕端上来,冒着热气,我拿了一个,咬上一口,味道香甜软糯,香气在口中四溢。
我爱我家乡的风俗,更爱我的家乡。
家乡习俗作文【篇5】
我的家乡是一个不足为人道也的“桃花源”,她安静地伫立在江畔,却因着她的风俗,吸引了许多千山万水赶来只为见她一面的游客。
家乡的风俗很多,然而最吸引人的,要数故事会。每年到了家乡故事会开始的时节,慕名而来的游客便会挤满家乡的小巷子里,让我们这些小孩子只好跑到高高的城楼上去看,若是谁家带了一个望远镜去了,我们便都围着那个小孩,希望他也能借望远镜给我们也看看故事会的盛况。
家乡的故事会,我们从妈妈的襁褓里看到现在,却还是没有看腻,每到故事会要开始的时节,我们便像是过大年一样欢闹。故事会,一般会在早上十点整开始,但在十点之前,甚至是在凌晨三四点,那些故事会的演员们便都会聚集在一起,化妆,打扮成故事会里该有的模样。
故事会里面的演员,大的有五六十岁的老大爷老大娘,小的也有三四岁的小娃娃,他们一个个都那么的不一样,却一样有着一颗热爱故事会的心。故事会里面有许多故事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比如八仙过海、哪吒闹海,还有的则是我们不怎么熟悉,却还是非常好看的。
故事会一旦开始,我们所有人的目光都会被故事会的演员们吸引住,他们有的踩了高脚,变成了高我们好几个头的巨人,有的在背上还塞了枕头,变成矮得比两岁小孩还矮的驼子,不过他们一个个都认认真真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使我们在城楼上也看得入迷,谁要是挡住了自己的视线,那毫不客气地推开,空气里都是“别挡着我看戏”的气息。
家乡的这一风俗,怎么说也不如亲自来看,如果你有机会来,不管是千山万水,你都要来见她一面,好了解她的精彩和有趣。
家乡习俗作文【篇6】
我的家乡每年都要过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而每一个节日都有它传统的风俗习惯。
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中秋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有登高、赏菊花、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的风俗等。重阳节也是尊老敬老的为老年人过的节日。这些节日都非常有意义,但是我最想给大家介绍的是我国的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当过了农历腊八节后,新年就快到了。每年的农历腊月三十是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喜气洋洋,门口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人人脸上都满面春风的,到处都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就先说除夕夜吧,这是个团圆的夜晚,一家人无论是在天南海北,都要赶回到家里,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年夜饭。大家边看春节晚会,边聊天可幸福了。吃完晚饭,我们小孩儿便可以拿着烟花在院子里或街上尽情地玩耍,而大人们也会聚在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我们把这叫做守岁。到了夜里十二点的时候,天空中便会响起了烟花爆竹声,此起彼伏,响彻天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在天空中竞相开放,这五彩缤纷的天空真是太美了。直到很晚,我们才慢慢地回去睡觉。第二天一大早,你就会听到“新年快乐,红包拿来!“的欢声笑语。这就是大年初一,这天才是真正的春节。而“新年快乐”这句话是我在春节里说的最多的语言。早晨起来,我就跟着爸爸去各处的亲朋好友家登门拜访,俗称“拜年”。有的亲戚还会给我一个大大的红包,这是长辈给小辈的,俗称”压岁钱“。对我来说,在新年里收红包才是最快乐的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临了,家乡的风俗也就在这一代代的传承中延续!它如烟花般绚丽,不停地在我脑海中浮现……
家乡习俗作文【篇7】
每逢过节,我们家乡都会举行摔跤比赛,我很喜欢看摔跤那激烈的场面。
摔跤古称“角力”、“角抵”,既是强身之术,又是军事锻炼手段。忻定盆地摔跤兴起于南宋。当时,著名抗金将领岳飞在军中设“角抵”训练士兵。岳飞被害后,其部下一位忻州籍老兵程效婴回到故乡,为寄托岳飞抗金意愿,将军中所学跤术传给乡亲,深受乡人喜爱,故一传十十传百,世代相延,终成习俗,在长期发展中演变成了“挠羊赛”。明末清初,摔跤在忻定盆地广泛开展,经久不衰。
忻州的摔跤,不但在逢古会、唱大戏时,有村与村、县与县的比赛。去年八月十五,我就在古城看了一场精彩的摔跤比赛。在古城南门广场上,只见两个赤身大汉盯着对方,裁判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他们像两只被激怒的雄狮猛扑过去,于是两个人扭在一起,头抵着头,像牛顶架一样互不相让。两人踢、挑、钩、抱,变化多端,真是你用计谋我攻破绽。你争我夺,互不示弱,不断巧用绝技。一刹那,那台上的一个胖子使出一招,来了个“顺手牵羊”,右手一把将对方左手用力一拉,左手紧抱其右腿,“啊”的大吼一声,将对方扛在了肩上,随后将他摔倒在地上。顿时,台下一阵喝彩,我也猛劲的鼓掌。
摔跤是我的家乡忻州独有的风俗,也是受大众喜爱的运动。我喜欢我家乡的风俗。
家乡习俗作文【篇8】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风俗,而我的家乡的风俗习惯也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处处显示着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的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在四川省隆昌县,我们这里的风俗习惯是舞龙,在每年最热闹的时候,也就是正月初八,家乡的舞龙表演特别隆重,也极有特色。
这一天是县城出大龙的日子。全县十八个乡镇,就有十八条彩绸做成的大龙,游行于县城大街。四面八方。城里乡下,就连临近的市县的人们,都纷纷闻名赶来一睹热闹。
随着鞭炮声和锣鼓声,龙灯翩翩起舞,大家扶老携幼,源源不断地赶来。街道两旁的人欢呼着,簇拥着,赞叹着,有些人迫不及待,或是觉得不过瘾,居然向龙跑去,用手触摸着龙体,有的在龙腹下穿行,跳跃。据说摸了龙体可以让人免去病痛,给人带来好运。
舞龙用的拜龙台建在城中心的人民广场。台后有两条十几米的彩龙相拥而成的柱子,更显得气势不凡。台上站着一排领导、贵宾,专门等着五彩龙来,给它们点睛。据说龙眼都由最高领导亲自点画。这足见画龙点睛的意义。
演出最先是双凤的两条凤,最后的龙市镇的大彩龙,先凤后龙,可见其龙凤呈祥的蕴意。
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无不体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无不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建设家园,把家乡的民风民俗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