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收藏八篇

2024-10-30 17:15:03 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收藏八篇#】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10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1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行各业都需要以“工匠精神”来寻求发展与突破,党员干部作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更当深入践行,将“工匠精神”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

新的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党员干部只有把“工匠精神”融入干事创业、责任担当、信念追求各个方面,才能将自己磨炼成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在学习工作中要做到一丝不苟,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式方法,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要坚决摒弃“过得去就好”“差不多就行”的心态和“不拘小节”的思维陋习,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把高标准、严要求的态度体现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论是技艺精湛的“木工匠鼻祖”鲁班,还是试验万种药方提炼的屠呦呦,都用实践证明:只有实干才是的出路。所以,党员干部要将“工匠精神”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小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大到在国家发展当中,都要处处体现出“工匠精神”。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把岗位作为干事创业的大舞台,传承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做干一行、爱一行,为发展打开新局面、为百姓带来实惠。

党员干部要坚持理想信念,不搞形式主义,始终发扬“工匠精神”,保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一颗钉子钉到底的精神,真正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2

梦想是驱动进步的动力,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国家都需要有自己的梦想。靠什么来支撑和实现我们的梦想呢?工作之余,我阅读了付守永著的《工匠精神》,也许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线索和答案。

一、用工匠品质照亮前行的道路。

坚持、乐观、勇敢、目标明确并为之努力,这就是工匠品质。前行的道路上,从来都是布满荆棘,从一开始的勇往直前,迎风奔跑,到路上的跌倒和周遭的嘲笑,工匠们都会接受,他们用耐心化解忧伤,用坚持战胜孤单,用快乐笑对过往,用忍耐支撑梦想。因为他们明白,不管经历快乐还是痛苦,都只为在通往梦想的路上多一些风景欣赏。

工匠的品质告诉我们,要始终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不论是生活上的还是事业上的,我们要将懦弱和胆怯遗忘,用坚强的身躯和无穷的力量去飞翔。当我们身心疲惫时,找个僻静的角落细细思量,将喧嚣纷扰暂忘。“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跌倒最多的人;世界上最勇敢的人,是每次跌倒都能爬起来的人。”当我们实现梦想时,会发现所经历的一切其实就是我们实现梦想的翅膀,我们所有承受过的痛,会换来实现梦想时的硕果馨香。

二、用工匠精神传承经典的厚重。

急于求成。但要做一个好的“匠人”,恰恰应该少些浮躁,甘于沉潜。沉潜下去,静下心来才能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不求立刻去获益,而只求做出的东西无愧我心。电影大师王家卫就是很好的一例。在现代追求短平快的影视行业,王家卫却在近30年内只产出了10部电影。而《一代宗师》前后筹备13年,拍摄了3年才做好,最终以完美的细节、极具张力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等大获好评。对于花费这么长时间做一部电影究竟是否值得,王家卫自己是这么说的:“功夫都不是白花的,要达到一定的.水准,慢和时间都是必须的。”

不慕名利。不慕名利才能不计得失,才能经得住诱惑,将更多的心思和精力用到做事上,用到打造更好的产品上。莫言就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曾经有杂志找莫言写一篇杂文,莫言却淡定地以“我就是写小说的”拒绝了。他始终坚守在严肃文学阵地,秉持工匠精神,拒绝去写“来钱快”的文章,却在文学创作中字斟句酌,力求更好地传达自己的心声。最终他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赢得了国内外专业评论家和大众的认可。

勇于创新。做一名合格的“工匠”,还需要有一份创新精神。他人的成功无法复制,做一些山寨产品只能引来别人的否定与嘲笑。而即便对于自创品牌来讲,也要不断向前,一旦自满自足,势必很快就被他人超越。《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保持创新意识,每天进步一点点,才能厚积薄发,最终将事情做到极致,不论风云如何变幻,我自走在最前沿。

“工匠精神”,知易行难。但不论从事什么行业,每一个从业者都时时审视自己是否做到了这几点,终将会养成“工匠精神”,用自己的专业与专注、执着与创新去做出大众最满意的精品,赢得广泛认可。

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3

梦想是驱动进步的动力,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国家都需要有自己的梦想。靠什么来支撑和实现我们的梦想呢?工作之余,我阅读了付守永著的《工匠精神》,也许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线索和答案。

一、用工匠品质照亮前行的道路。

坚持、乐观、勇敢、目标明确并为之努力,这就是工匠品质。前行的道路上,从来都是布满荆棘,从一开始的勇往直前,迎风奔跑,到路上的跌倒和周遭的嘲笑,工匠们都会接受,他们用耐心化解忧伤,用坚持战胜孤单,用快乐笑对过往,用忍耐支撑梦想。因为他们明白,不管经历快乐还是痛苦,都只为在通往梦想的路上多一些风景欣赏。

工匠的品质告诉我们,要始终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不论是生活上的还是事业上的,我们要将懦弱和胆怯遗忘,用坚强的身躯和无穷的力量去飞翔。当我们身心疲惫时,找个僻静的角落细细思量,将喧嚣纷扰暂忘。“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跌倒最多的人;世界上最勇敢的人,是每次跌倒都能爬起来的人。”当我们实现梦想时,会发现所经历的一切其实就是我们实现梦想的翅膀,我们所有承受过的痛,会换来实现梦想时的硕果馨香。

二、用工匠精神传承经典的厚重。

很多人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个很机械的阶段,其实工匠精神有着更深远的意义。也许,现在我们正在戴着瑞士的手表,开着德国的汽车,回家时享用着日本的家用电器。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产品是如何传承至今的呢?我想答案每个人都应该很明了,这些产品的生产企业多是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员工大多具有工匠精神。

其实,我们也能具备工匠精神的品质。我们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更要热爱自己的企业,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不能单纯地把工作当作是一种赚钱的工具,而是要树立一种对工作的热情和执着精神,对所从事的事业和生产出的产品及服务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要形成一种与企业文化想匹配的价值观,并由此更深层次地推动企业的内在动力,不断超越自己,将自己与所从事的事业、企业建立起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4

八个劳工,八个工匠。热爱自己的工作,脚踏实地,勤奋认真,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他们的成功之路就是追求自己专业技能的完美和完善。通过继承和学习,通过专注和坚持,他们成为了国宝级的顶尖技师和某一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1、钳工胡双倩,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老胡工作30多年,创造了抛光零件100%合格的惊人记录。在中国新一代大型飞机c919的第一架原型机上,有许多“前所未有”的由老胡亲自打磨的新零件。

2、纸钓工周东红是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他用手捞出晒干的宣纸后,每张纸的重量误差不到1克。30年来,周东红始终坚持100%良品率的记录,他加工的纸张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和国家画院的`“皇家画纸”。

3、港珠澳大桥贯穿延安。工作时,严观安应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头处的间隙误差应该小于一毫米,但他可以做到零间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通过自学成为了这份工作的第一人。他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海底隧道16次对接。

4、孟剑锋,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在北京APEC会议上,——“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我国赠送外国领导人及其夫人的国礼之一,是孟大师经过百万次精雕细刻,在仅0、6毫米的银片上创作的“丝巾”。太空英雄、奥林匹克运动员和汶川地震纪念馆的奖牌都来自孟剑锋。

5、张东伟,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银瓦焊接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银瓦板薄如牛皮纸。液化天然气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针眼大小的泄漏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张东伟的焊接工艺不仅质量100%有保证,而且外观完美。

6、他是CRH380A的首席磨床,也是国内第一个从事高速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磨削的工人。他被同龄人称为“鼻祖”。中国从事这一过程的工人不超过10人。他磨的转向架上装有644辆高速动车组,运行8、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000圈。他是中国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宁

7、高凤林,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特种熔焊机。焊工高凤林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已有35年,被称为焊接火箭的“心脏”。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的焊接发动机的推动下顺利飞入太空,其中长征3A系列火箭将嫦娥卫星送上了月球。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中挑战的最薄记录。

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5

有幸品读了罗永浩先生力荐湛庐文化的《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一书,读后使我眼前一亮,对工匠精神本质有很深的感触。本书没有采用教科书的讲法来定义工匠精神是什么,如何培养工匠精神,而是采用了讲故事的方法,以美国在20世纪的崛起和21世纪发展的时间轴为主线,以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为核心,从他们身上的故事和性格来探究工匠精神的本质,更适合工匠精神发展的土壤是什么。下面是我读此书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共勉。

此书讲解的工匠精神与我之前认为的工匠职责有很大的区别。之前认为工匠就是手艺人,用固定的工具使用固定的技能做出可预见的产品,属于熟练工种,而本书定义的工匠是使用现成的技术工具利用创新精神解决各种问题的发现者和发明家。他们不是一成不变的生产线上的工人。本书中介绍的大多数工匠都有这样一种精神: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极大的热情,永远在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办求更精,利用现有的技术工具进行资源整合,所以作者说工匠精神是一种思维状态,是一种信仰。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像技术这种硬技能方面,也体现在各种软技能上,比如在人际沟通、纳税服务等;不仅在实体行业内,在金融这些虚拟行业内也有体现。

工匠精神,是美国家族企业历经百年倒的秘诀,是瑞士品牌屹立世界之巅的利器,更是生命的态度。其价值在于精益求精,对匠心、精品的坚持和追求,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发明家迪恩.卡门曾说:“工匠的本质— 收集改装可利用的技术来解决问题或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创造财富,并不仅仅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更是让这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简单地来说,任何人只要有好点子并且去努力实现,他就可以被称为工匠。书中精彩的案例告诉我们什么表人是真正的工匠,并提示了美国的工匠们如何影响了整个国家的产业和社会环境,以及未来他们将扮演怎样的角色。从历史上看,美国的'工匠们是一帮不拘一格,依靠纯粹的意志和拼搏的劲头,搞出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发明创新的人。工匠精神中的典型代表人物中有单打独斗的英雄,也有共同协作的团队,甚至产生了资助发明家的专门企业,企业的核心就是寻找并创造一批发明家,吸引风投资金,以出售专利获取专利费为盈利模式,可以想见这种企业 的利润必定比不上自己使用专利生产出产品的企业利润,有些利润比例甚至达不到万分之一,正是因为对利润的追逐,规模性企业或者说大型企业并不是培养工匠精神的良好土壤。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它更是一种信仰,一种力量,这种精神和力量会催人奋进助人成长,直到造就我们事业的成功,这就是每一个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人应该具备的一种精神。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的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如果你希望改变现状,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成为被需要、被尊重、众望所归的成功者,就从当下的事情做起,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工匠,拥有工匠精神,拥有内外丰盛的人生。我的体会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把领导当老师。工作是我们自己的事,不是领导的事,工作的目的不是向领导交差,而是提升自己能力,领导只是你学习和求助的对象。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这种心态让人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力量,只有知道工作是为自己做的,我们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缕建奇功,成为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

二是把岗位当舞台。把自己的全部能量用到本职工作中去,珍惜每一个当下,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一个人的工作只有做到别人无法替代的程度,才能算是工作成功。工作岗位就是你的人生舞台,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人生最优秀的演员。

三是把任务当作品。在工作中,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发挥自己最大能量。工匠精神强调要把工作品质看作生命,把每一次的任务都当做生命中的作品,要相信自己,随着能力的提高,机会总会来到你身边;随着能力的积累,属于你的回报总会降临在你身边。我们每个人无论身处任何环境,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懈追求,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才会实现完美的人生。

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6

当我翻开那一本用烫金色印刷字体一位名叫付守永大师写的工匠精神的时候,几乎是一气呵成看过了这一部著作,似乎它并不深奥,但中间的故事直入主题,顿时让我明白了许多。

我不仅仅在问自我,自我真的很迷茫,我们为什么工作,需要的是什么,一开始我个人觉得这不切实际,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人大部分都是自私的,有一句古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然而当我静下心从新翻阅这么书的时候,我才慢慢发现,这种精神是多么的高尚与执着。是的,这不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本书,这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信仰,一种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会催人奋进助人成长,直至造就职场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每一个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人就应具备的一种精神——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人有时候都是会累的,都会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都喜欢自由,喜欢家,因为在家觉得简单自在不受束缚,于是我们越是抱怨,越是觉得累。越是觉得这简直就是在受罪。从而我们会慢慢变的迟到早退偷懒服务态度不好等等对工作不认真负责的状况屡屡发生,然而我们就应问问自我,这是不付职责的。

只有员工将企业的事情当作自我的事业来做,将企业当作自我的家,才能够造就一个充满生机,具有活力的企业。

敬业会让你出类拔萃。不要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现,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你才能成为企业里不可或缺的人物。超越平庸,选取完善。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一生追求的格言。有无数人因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的习惯,以及对待工作敷衍了事的态度,终致一生处于社会底层,不能出人头地。你工作的质量往往会决定你生活的质量。

我深刻领会到,使自我由浮躁变为脚踏实地,由随波逐流,循规蹈矩变为用心主动工作,真正把热爱企业、热爱岗位、全心全意履行岗位职责落在实处。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只有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工作,才能在自我的领域里出类拔萃,这也是敬业精神的直接表现。不论你的工资是高还是低,你都就应持续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

其实工作就是一种修行,在修炼的道路上我们就应披荆斩剌,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冷讽热嘲,使自我变的强大。

“用心做事”是一种人生原则,它能使自我在生活中学到更多,做得更好,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出色。“用心做事”是对工作强烈的职责感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态度决定一切。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的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

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7

工匠精神这本书,以一种通俗而又严谨的语言告诉人们,什么样的工匠才是一个合格工匠,做一个合格工匠的基本素养和他需要怎么样的付出,合格工匠的心态怎样保持平衡以及怎样才能发挥出优秀的工匠精神。

作者从中外大量的事实中阐述了他的观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工匠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是赚钱的工具时,他用一位大提琴师下岗后做一名葬仪师和家喻户晓的庖丁解牛的故事来说明普通工匠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事情和生产的产品喜欢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以稻盛和夫、乔布斯等为代表的一代巨匠的故事来这说明他们所具有的非同寻常的品质和毅力,以及他们努力影响和带动了一批批优秀团队的品质和精神。不管是普通的、在各自岗位上勤劳、敬业投入和全身心奉献的普通工匠,还是巨匠,他们的一举一动不仅表现出高超的技艺,还融合了他们骨子里的一种职业精神。

“工匠精神”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究竟。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眼中,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

作为员工,我们更应该学习工匠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以工作为乐趣,把服务各方面都做到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我们自己才能有机会成长,单位会因为我们而发展,最终达到单位与员工双赢的完美结果。那么如何才能把每个当下的事情做到极致?

一、必须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是每个人都无法反驳的道理,但是为什么在工作中,我们总是疏忽细节?其实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注重。所谓细节,往往都是那些我们觉得差不多、无所谓的地方。而到最后,往往问题都是产生在这些地方。所以,注重细节要先反省在工作中被忽略的地方。

二、持续、专注地工作。

无论什么工作,只有天天持续努力才会进步。即使最简单的工作,在持续的过程中也会有所收益。这就是把当下做到极致的基本做法。

人活在当下,难免纠结于昨天,又难免为了明天奔忙。但是人生只有一次,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错过不会重来的唯一,所以,活在当下,就是对得起此刻的每分每秒。这就是工匠的修行态度。

我们每个人都应使自己由浮躁变为脚踏实地,由随波逐流,循规蹈矩变为积极主动工作,真正把热爱岗位、全心全意履行岗位职责落在实处。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只有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工作,才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出类拔萃,这也是敬业精神的直接表现。不论你的工资是高还是低,你都应该保持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其实工作就是一种修行,在修炼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披荆斩剌,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冷讽热嘲,使自己变的强大。“用心做事”是一种人生原则,它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学到更多,做得更好,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出色。人有时候都是会累的,都会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都喜欢自由,喜欢家,因为在家觉得轻松自在不受束缚,于是我们越是抱怨,越是觉得累。越是觉得这简直就是在受罪。从而我们会慢慢变的迟到早退、偷懒、服务态度不好等等,对工作不认真负责的状况屡屡发生,然而我们应该问问自己,这是不负责任的。我们只有将单位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将单位当作自己的家,才可以造就一个充满生机,具有活力的单位。

“用心做事”是对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的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才之路崎岖坎坷,组织发展之途充满荆棘。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更让基业长青成为凤毛麟角,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我们每个人、每个单位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8

重拾工匠精神,对教师教育的启示有四。

一是尊重教育经验。

教育经验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对每个教师而言都带着自己的生命温度,而且不少经验还是以教师或学生的某种牺牲为代价的,因而弥足珍贵。优秀的教育经验是教育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将其全都视为低级、片面、肤浅的,认为他们需要被理论知识覆盖和替换。

尊重教育经验,首先要培育教育经验。教师要坚守育人为本的职业精神,各项工作都应该以育人为目标。尊重教育经验,还要延长教育实习时间。教育实习的定位主要不是基于技术理性的将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不是杜威所言的“理论教学的工具”,而是通过实践形成教育经验。教育经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教育实习时间要延长,让准教师逐步从边缘到中心,从依赖到独立,从而在上岗前积累其独当一面的经验。

二是推行师徒制。

教育经验弥足珍贵,但作为个人经验,它却依赖教师的肉体,会随着某个教师的离职或离世而消失,“人亡艺绝。”因此,教师教育必须重视教育经验传承。教育经验内含缄默知识,其传承要靠“传、帮、带”,要落实到师徒制。

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经验传承是否有价值?回答这个问题,关键看我们坚持何种改革观。如若我们认为改革是“大破大立”,甚至“全破全立”,那么经验传承当然是改革阻力。可是,教育改革其实是渐进和连续的,从一定意义而言,是不断地“穿新鞋走老路”。教育改革中,教育传统、教育现实与理想的教育之间虽有差异,也有共性。因此,即使是在改革,哪怕是转型性改革的背景下,我们都不能忽视和轻视教育经验传承。

积极倡导共享的氛围,努力构建共赢的机制,师徒制才能发挥最大价值。现实中确实有部分教师对公开教育经验有顾虑,害怕“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不愿跟同行分享“干货”。有位教师曾跟笔者说,她找到了一个教化学某个知识点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很快理解,而且在考试过程中也极少遇到问题。可是,她不会将其用于公开课,也不会告诉其他同行。可见,师徒制价值的发挥,在于共享的氛围和共赢的机制。

三是彰显能力本位。

教师教育要重视(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要建构“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和评价观。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的核心技艺。其要义,简言之,就是会教且教会。可是,当前教师教育课程与评价偏离了教师核心技艺。

这种偏离在职前教育阶段的表现是,教育理论课程重过实践课程,导致准教师只是为考而学而不是为教而学;在职后教育阶段的表现是,“研究”重过“教学”,导致教师只是为发表而研究而不是为教学而研究。

建构能力本位的教师教育课程观和评价观,就是教师教育的课程和评价都以核心技艺为中心。这意味着,教师教育课程不仅要强化实践课程,而且理论课程也要紧紧围绕实践展开,指向教师的核心技艺。教师教育评价应该以教师核心技艺为基准,重点考查其“应会”,而不是“应知”。

四是强调“技进乎道”。

我国职前教师教育的基本思路是先理念,后技艺,试图让准教师在还没有足够的教育教学经验的情况下掌握科学概念,树立先进理念。这个思路,只能让准教师形成了“关于教育的观念”而非“教育的观念”。因为,正如杜威所言,“思想、观念不可能以观念的形式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当一个人把观念告诉别人时,对听到的人来说,不再是观念,而是另一个已知的事实。”

其实,正确的思路是先技艺,后理念,“技进乎道”。技艺固然包含缄默知识,但也有可明言的规则,即技法。技艺学习要从技法开始。教师教育中的技法,如操作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教师教育的起点,是教师教育理念生成和创新的基础。所谓教学有法,指教学是有特定方法的,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这些方法。

当然,教学有法无定法。所谓无定法,基于维特根斯坦的视角,即对规则的使用本身无法还原为规则。换言之,教学本身虽有各种原则和方法,但是这些原则与方法在特定情景的具体运用,却无法还原为一定的原则与方法,必须借助教师的判断力。

教师熟练掌握各种具体方法后,才能有更多时间与精力提升关注层次,这时就要推动他们从对技法的关注提升到对艺术的关注,达到“技进乎道”的境界。

推荐阅读

上一篇:雷锋心得体会800字(精选12篇) 下一篇:劳动节心得感悟100字(精品11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