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必备十二篇#】如果您想要看一篇较好的文章不妨看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希望本文能够引领您走向正确的方向。每一个感悟的背后,总是存在着一个个反思,不如来好好的做个总结,将感悟形成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展现了一个人在思想上的成长轨迹。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篇1
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宣传思想部门“主阵地”正确导向的积极作用,宣传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笔者认为,对于广大宣传干部来讲,需要进一步增强党性,真正成为学习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
一 、宣传干部的党性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保障。党的十七大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这就需要加强广大宣传干部的党性修养,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与政治性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发展观研究的是发展问题,回答的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基本问题,是指导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之所在。如果我们再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就可以发现它具有双重的科学性。一重科学性,是它的主题词“发展”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反映和要求;另一重科学性,是它强调发展必须是能够解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科学发展”。但是,正是这样一种双重的科学性,使得它同政治性联系了起来。因为,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认识基础上的“发展”,正是我们党现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建立在解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基础上的“科学发展”,正是执政党的执政使命。这就决定了是否正确对待科学发展观,能否坚定贯彻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一个科学性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政治态度的问题。
二是科学发展观指向的是党和政府的领导工作。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初,强调的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如何领导经济发展,如何领导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贯彻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对改革开放的科学协调;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促进各个方面的统筹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这一切,都是对党委和政府领导工作的要求。这是科学发展观在指向性上的一个重要的不容忽视的特点。
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起关键作用的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宣传干部。
同科学发展观在指向性上的特点相联系,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实施者也有其特殊性。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无论从其宏观性的决策要求看,还是从其协调性的操作特点看,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宣传干部起着关键作用。这是别人无法承担的任务。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候,必须正视这一极其重要的特点。
总的来看,提出并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一个是否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办事的科学问题,而且是一个能否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工作中,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重大政治问题,尤其是宣传干部的党性问题。这几年的实践证明,各级宣传部门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来自于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宣传干部的坚强党性。因此,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进一步全面提高广大宣传干部的党性修养作为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之一。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宣传干部的党性提出了新要求。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广大宣传干部的党性修养,应该解决哪些问题呢?笔者认为要着力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正确处理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由于起关键作用的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宣传干部,更要强化群众观念。在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就是最大限度地为人民谋实惠的发展观,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正因为这一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具有鲜明的党性。所以,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候,必须时时处处想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并且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让人民群众真正获得实惠。不能因为科学发展的决策者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宣传干部,而忽视乃至于无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能因为科学发展的协调者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宣传干部而忽视乃至于无视人民群众的参与;不能因为科学发展的执行者是下属的党委和政府及其领导干部而忽视乃至于无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总之,实践证明,只有心中装着人民群众的宣传干部,才能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发挥正确导向作用,积极鼓与呼,真正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大局观念。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宣传干部尤其要树立讲大局的思想,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的就是发展要着眼于全局、着眼于长远,即着眼于大局。有许多事情,从局部讲,从眼前讲,都是对的,但是从全局看,从长远看,却是不宜实行的;有的事情虽然是局部问题,但又是对全局有重大影响乃至于有决定性影响的局部,又必须作为大局来看待。这是我们宣传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面对这种新情况,作为宣传干部,就要讲大局,讲党性。要善于从大局上讲清问题,要坚持从大局上理解问题,要讲大局、讲党性。
三是,要进一步在宣传干部中强化统筹观念。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时候,要树立讲群众观念,要讲大局观念的思想,但是这两个观念之间既有同一性,也有这样那样的矛盾性。比如,在宣传工作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各地群众的利益诉求,有的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完全一致,有的则不完全一致。对此,如何化解这方面矛盾呢?作为宣传干部就要在服从大局的前提下,学会用统筹的方法化解此类矛盾,实现各方互利或共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要学会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宣传领导艺术和统筹方法。积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大局服务,努力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把群众利益同党和国家的大局更好地统一起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宣传干部要把树立统筹观念、掌握统筹方法,作为增强宣传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使宣传干部真正成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篇2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学校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关注的应该是发展,是学生的发展。一所学校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注重学生的发展,那只能是空谈,只能是形式。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人。那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学生发展观呢?结合自己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体会,有如下认识:
学校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得到终身发展是学校办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对学生一生的关怀,这应该是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如果我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就不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短视行为,就不会急功近利,就不会把目光只盯着学生的分数,就不会漠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这既是一种教育的视野,也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更是一种教育的责任。小学虽然只有六年,但应该想学生六十年。
学校要着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学校办学的核心内容。一个美好的健康的人,必然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是身体和心理和谐发展的人,是充满生命活力而又幸福美满的人。因此,从学生活动的人文环境到课程计划的执行,从学校各科教学到各项管理工作,都必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追求。如果我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就不会出现课程计划不能得到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不能得到落实。
学校要着力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得到主动发展是学校教育的奋斗目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是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学校必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与自我完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要着力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在自身成长中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学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关注学生主动发展,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建立高效课堂,倡导有效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学习。
学校要着意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是学校的办学追求,尊重学生个性,优化学生个性,应该是教育努力的方向和不懈追求。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历史上凡有所建树、有所创造的人,大都是个性独特、与众不同的人。有人说,天才就是怪才,所谓怪,就是独特个性的表现。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在保护学生的创造力。泯灭学生的个性,就是扼杀学生的发展,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个性发展,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价值的尊重。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个性,让每一位学生的智力潜能和个性特长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为学生创造一个无限光明和幸福美满的人生奠基,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教育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矢志不渝,孜孜以求。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篇3
通过认真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刻地体会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深入研究、不断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前进、不断形成共识和凝聚力的一个过程。作为教师,就是要求我们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和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激情、学习气氛浓烈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就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真正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排头兵,最大限度地凝聚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学习科学发展观,就要深入研究我们要怎样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使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出来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我们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无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只有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班级的这个大集体中,才能发挥班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有长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二、科学发展观对于教师来说使站在最前沿的我们传授的就是“科学”知识。那么我就懂得什么是科学的什么是不科学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追求素质教育的时代我们要充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要关心学生,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方法。我们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不能一味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来控制学生的一切行为。教师应该最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着,学生才是学习的主题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习,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教师应该是导演的角色,学生是演员,只有演员入戏才能把戏演好。学习就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摒弃其他的坏习惯,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教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现在社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而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争做教学改革的领导者和示范者。
四、教育发展,德育先行。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反映了学生的心里特征。教书育人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他们最终要走向社会,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思想是最主要的因素。我们要加强知识中渗透德育,要努力成为教学与德育并举的多功能型教师。德育需要教师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还要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成功的教师。才能成为创新型教师。
五、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很大的位置,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及处境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良好的师德在学生和家长心中都是受到十分的钦佩和尊敬的。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接受教育,我们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教师还要有奉献精神,要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教师这一职业只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把科学发展观和奉献精神结合在一起,那么就是一个成功的、高尚的、受人尊敬的教师。
总之,作为教师,通过学习,要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这一难得机遇,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开拓思路,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我校的贯彻落实,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篇4
通过前一阶段支部组织的学习和##副院长对我所的专题辅导研讨,重点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学好科学发展观重在实践。以下结合情报所的发展历程和情报所的实际,谈谈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的认识。
回顾我所的历史,我深有感触,能否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在我进所前,我所曾经有过令人骄傲的辉煌。建所之初,我所的实力在全国农科院情报系统中居于前列。我进所时,我所已经从高峰开始回落,我亲身经历了情报所从下坡到谷底,在谷底挣扎,再努力地上坡的过程。什么是影响情报所发展的内因呢?我认为情报所发展滞后首先在于思想落后于时代的进步。以前情报所敢为人先,做了许多国内同行没有做过的事。后来遭遇了一些挫折,思想趋于保守,没有找出通过发展克服困难的办法,实践证明靠守是没有出路的。其次,在坚持科学发展上走了弯路。办刊方向不适应现实需求,失去了发展的时机。开发思路没有很好地结合自身优势,原有的开发模式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又无法形成新的开发手段和模式。对人才队伍建设、平台建设重视不够、投入太少。这样我所逐渐迷失去了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优势,所以才走了多年的下坡路。好在穷则思变,我所从调整办刊方向入手,逐渐走出了迷局,重新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这里的关键是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
现在我所的发展上了一个台阶,但不能忘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上是如此,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如果不能做到与时俱进,靠死守的话再辉煌的事业也守不住,更谈不上去创造更大的辉煌。因此,我们要长期坚持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认为当前我所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定位。我所定位于从事农业科技信息收集、研究与服务的专业机构,担负着为全省农业科研和生产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职能。本质上讲我所是一个专业的信息服务机构,要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着重解决好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的问题。服务的内容、方式要因时而变,因地制宜。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我所来说,人力资源与其他各种资源相比,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和保持我所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是关系到我所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所里要舍得投入,并且长抓不懈。要在所内形成重视、关心、爱护人才的氛围,合理使用各种人才,使得人尽其才。要敢于提拔重用表现突出的青年人才,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团队,并且利用各种手段提高核心团队的战斗力。
3.完善制度、机制。坚持、并进一步完善我所的激励机制,鼓励职工在各人的岗位上多作贡献,鼓励多劳多得。建立岗位竞争机制,鼓励职工公平竞争,做到人员流动规范、有序。
4.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建设信息平台是搞好信息服务的基础,也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信息平台建设的重要性,统一思想,把信息平台列入工作重点。要提高主动性,通过各种渠道促进、加快信息平台建设的步伐。
5.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搞好开发。搞好开发是提高职工收入,促进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开发中也要注意坚持科学发展。我认为判断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开发项目是否结合和我所的优势,是否可持续,能否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促进我所自身的发展。我所在开发方面已经有所突破,好的、有效的就要继续坚持下去。同时仍要进一步挖掘我所的优势,不断地培养、建立新的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篇5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经济社会方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已有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高校的发展实际,如何理解高校的科学发展,高校在发展中存在哪些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观念和做法,如何实现高校的科学发展,这些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是必然遇到的,也是高校教育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人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思考,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第一要义是发展,首先必须有发展,才谈得上科学发展,胡锦涛同志讲“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离开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意义了”,因此,不考虑如何实现发展,而大谈科学发展是没有价值的。那么,什么是高校的发展,或者说怎么样才能说高校是发展了?我们应首先分析什么是发展。发展是哲学术语,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即是发展。现在大学排行榜、高校教学水平评估,评价高校发展无非是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考察,但具体落实起来却是一些数字化指标,如,学位点的数量、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数量,论文、课题经费数量等等,围绕这些数字化指标,各高校展开了竞争,谁达到了相关指标,就说明这所高校有了发展。不可否认这些数字化指标可以从一定方面反应该高校或单位的发展情况,但一定就能说明该高校或单位确实发展了吗。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思考,我认为,一个单位的发展应分为显形的发展和隐性的发展,所谓显性的发展,就是指标志该单位发展的一些显性的数字化指标,隐性的发展是指不能用数字和指标显示出来的发展,一个单位的发展应该是显性发展和隐性发展的整合,应该是整体的发展、全面的发展,才是实实在在的发展和真实的发展。一个单位的发展是这样,个人的发展也是这样,我们经常评价一个教师或一个干部的发展现状,主要以他个人职称职务是否晋升、工资津贴是否提高、有无荣誉称号、有无获奖等等,这些在一定方面反应了他的发展情况,但决不是他的全部,甚至有的并不名副其实,平时我们看到某一个人是教授职称,但他的个人水平真的与教授相符吗,平时我们看到某一个领导干部,他的真实水平与其职务相称吗?可以做这样的比喻,就像一座海中的冰山,海平面上是显露的冰山,海平面以下则是未显露的冰山,要想知道这座冰山的全貌或真实大小,就要清楚海平面上下所有冰山的情况。而在实际工作中,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一味追求单位和个人的显性发展,甚至把实现显性发展作为终极的目的去追求,这样的现象相当普遍,由此就会造成急功近利、作风浮躁、学术腐败等不良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不可否认,单位和个人的显性发展是相当重要的,它可以从某些方面反应发展的程度,在实现真实发展的前提下,追求显示发展的一些外在数字、指标和荣誉是必须的,特别在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的激烈使机会比黄金还重要,实现了显性的发展,争得别人的认可以和尊重以及取得相应的地位,就等于把握了机遇,你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发展也会越来越快,从这个角度说,实现显性的发展是我们实现真实发展的手段,而决不是目的。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决不能忽视手段的重要,一个单位或个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有一种争先创优的精神,在脚踏实地工作的同时,还要善于推销自己,让别人认可自己,决不可保守和固步自封。因此,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高校的发展和教师个人的发展都有一个全面发展的问题,都要避免两种极端倾向,一是蔑视追求显性的发展,二是一味追求显性的发展。在当前,重要的是我们要警惕把追求显性发展作为终极目的,忽视单位和个人真实的发展。所以,当前强调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是非常正确和及时的,我们在追求外延扩张和显性发展时,一定更要重视内涵和真实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大学如何体现?现在形成共识的是大学培养以育人为本,学生为中心;大学教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因此,以人为本在大学实际上是围绕两个主体进行的,一是学生,二是教师,做到两个“实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实现、教师发展主体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我个人认为,在当前,重要的和紧迫的是如何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知识的“满堂灌”。如今我国的基础教育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学教学的理念、方法、师生关系已悄然发生着根本性变化,而大学却还在固守着自己多年的教学培养模式,重在灌输知识的现象很普遍,应该来一次大学的“新课程”改革。因此,要真正落实学习过程中的“以学生为主体”,就要下力气进行大学教学的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机制。以学生为中心,还要有效落实大学以培养人才为根本的办学理念,大学的本质或生存价值是培养人才,当然还有其它功能,如,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者不可偏废,但三者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个人认为三者不应是并列的关系,培养人是中心、是目的,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围绕实现培养高质量人才而进行的,相对于前者,它们应是手段而非目的。我们假设一个高校如果没有了培养人才这一功能,只进行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那么它就不能是高等学校,而只能是研究所或公司,而如果一个高校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功能体现的不理想,但重视了如何培养人,那么,该高校的本质就不会发生变化,只能说不是很理想的高校。现在的情况是,在大学的办学理念上,虽然理论上和口头上认识到了大学应该以育人为本,但实际工作中,往往更强调了科研和如何服务社会,原因一是没有从根本上深刻认识大学功能,二是大学的评价体制和机制再作怪。评价大学的办学好坏,科研的指标和服务社会的指标更是显性和容易实现的,而大学培养学生的质量则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指标,这样就会导致大学把科研的指标和服务社会的指标和评价作为目的。由此,造成这样的现象,大学以完成多少科研论文、课题数量、经费数量为最终目的,而很少思考如何把完成这些工作与培养学生对接,高校的教师以完成多少教学任务、科研论文、申请课题数量和拿到多少经费为最终目的,很少考虑自己教学的效果和如何把科研成果和服务社会的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实际上,我们深入思考一下大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目的是什么?大学出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是知识的创新,为国家和社会科技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如果仅限于此,该机构就是一个科研院所,大学更重要的目的是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从而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那么就需要把进行科研的方法、手段以及前沿成果等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科研的过程中来,要大力推进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使高校的科研成果恰当的内化和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去,形成教学中有科研,科研中有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社会服务也是这样一个目的,让学生学会如何把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而不仅仅把为企业和社会作出多少贡献作为终极目的,否则的话,就与公司没有差异了。因此,高校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对科研和服务社会如何与培养学生对接进行研究和探讨,实现通过高水平科研和高质量的社会服务推进教师创新素质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
如何使教师成为发展的主体?现在大学热议的话题是大学的分类评价和管理,高质量的大学是一个模式吗?中国有几千所大学,每一所大学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和特色,不应“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高校,如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等等,由于其功能有不同侧重,不应是一个评价标准和体系。实际上针对每一所大学内部,也有一个教师分类和评价问题,高校中教师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之间学历背景有差异,个性、特长和兴趣有差异,职称有差异,发展条件有差异等等,有的教师可能擅长教学,有的擅长基础研究,有的擅长应用开发等等,要体现教师发展的主体性,就要有“人人能成才、人人是人才”的观念,应该使每位教师发展成为他们所能够成为的最出色的人,教师成功的模式应是多元化的,学校的评价标准不应是单一的。当然,这里说的教师的分类评价与管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概念,即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社会都应有所涉及,只是教师有所侧重,而不是只搞一方面,而不涉及其它方面,高校单纯搞某一方面的教师是不存在的,否则就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这里强调的是尽量突出教师的某一方面特长,同时要兼顾其它。另外,要有效落实教师发展的主体,还要转变观念,即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观念,强调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是以教师的发展为前提的,在观念上要剔除教师的工具理性,树立教师的价值理性。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如何在高校有效落实?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加强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和学院应有比较具体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方案,应定期分析师资队伍现状,目前应加强师资队伍的有计划培养。要统筹兼顾教学与科研、服务社会,统筹兼顾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统筹兼顾重点与一般,统筹兼顾教师与学生。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篇6
信息技术人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对我们信息技术人员把握大局、做好本职工作、指导我们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对我们信息技术人员把握大局、做好本职工作、指导我们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它既能指导我们当前工作,又能指导我们长远工作;既能解决我们理论问题,又能解决我们实践问题。通过学习,具有以下心得。
一、科学发展要登高望远求发展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通过对信息化客观规律的认识,以及自身的工作实践,信息化发展在我市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信息化的支撑,同样需要通过信息化推动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各机构各部门也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支持。如######发布、信息流通、城市管理网络化、企业生产自动化等等。
当前我们要做好我市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利用木桶理论以科学发展观的观点不断找出短板,利用控制论结合科学发展观滚动对年、季、月、周计划不断进行调整。
二、科学发展要以人为本
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宏观上讲,科学发展观强调和坚持了发展是为了人民,是依靠人民,是由人民来分享成果的。微观上讲,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是为了促进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是依靠广大群众和基层工作者,其成果为广大群众和基层工作者共享。更进一步的分析,我市信息化又好又快的发展是为了我们下一代能够更好的发展,依靠各级各层领导、干部和职工,尽职尽责、全力以赴、依法合规地工作,按贡献、按劳动成绩分享劳动成果。
三、科学发展的方法是统筹兼顾
我理解统筹兼顾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方法,也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统筹兼顾就是要求办及中心又好又快的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加强我市政府机构的管理机制、强化我市的资源整合力度、提高我市信息化整体水平。在各具体部门,要做好统筹兼顾,要具有四个提高和四个增强,即:
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增强发展的全面性。不仅有市政府还要有信息办及中心,不仅要有成绩还要有技术。
提高战略思维的能力,增强发展的前瞻性。要围绕我市信息化发展战略,来考虑信息化发展的发展战略,要有依托有独立,有放有收,有眼前有长远。
提高宏观把控的能力,增强发展的针对性。要处理信息化发展的固定与灵活、全国与地区、整体与个别的关系。
提高构建和谐的能力,增强发展的目的性。要处理好当前人手少任务多、时间紧任务急、情绪燥服务升的关系。
四、科学发展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终是要解决问题特别是突出问题。当前我市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是需要我们解决的突出问题。
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也对信息化发展提出应用需求;信息化通过工业化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加速,同时带动工业转型升级。工业化和信息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双重任务。我们必须从工作全局出发,发挥信息化在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在传统产业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通过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通过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形成健康向上和谐的网络环境;通过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信息化,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通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通过提高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
推进两化融合,必须找准工作的切入点。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从长远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推进两化融合的切入点放在促进工业发展上。
以上是我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我相信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的学习心得会不断加深和丰富。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篇7
十七大召开以来,学校组织了多次学习十七大报告的会议和讲座,使我思考、收获了很多,对教育教学我有些粗浅的认识。
在我看来,所谓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发展是第一要务,以人为本是其核心内容,而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其基本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最终的目的。
科学的发展观归根到底是指导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来说就是指导教育教学的理论指南。
首先,我认为应该要换位思考,也就是从学生的角度上来思考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对无论是教学、学生管理还是活动的组织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而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要从学生和老师两个角度来分析。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首先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会有无意识的叛逆行为和心理,而且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家里他们是被家长宠坏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讲,他们的内心世界有时却是十分孤独、封闭的。而作为一名教师,其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其间的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所以换位思考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其次,用发展的观点,解放思想,创新思路。
我认为任何实践、理论都离不开发展,都需要创新,而这就需要我们来解放思想,不走寻常路。现在这个时代是信息文化多元的时代,在讲课的过程中,有时课本上的知识和信息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作为老师,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更新更具有代表性的资料来充实课堂,也是对教材、知识的更深层的挖掘,在这个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最后,我认为一切的理论还是要回归指导实践的。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只有工作的热情和想法是远远不够的,怎样能够尽快地进入教师的职业角色,怎样能够把思想和理论付诸于实际的教学当中,确实需要一个量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对最初想法的反复修正以及向有经验的老师们学习,以便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更符合新课改的需要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篇8
今年以来,县镇社区基层党校工作在上级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党员培训、主题教育活动等相配套,形成了形式多样、功能良好的基层党员教育模式,使社区党员的教育工作落到了实处,对于提高广大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发挥了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把社区基层党员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强化阵地意识,夯实办学基础
搞好党员教育,必须有固定的教育阵地作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党员头脑中的想法也不同以往,党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坚定对党的信念,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基层党校建设中,社区做到了“三个有”,即“投入有保障,管理有秩序,指导有力度”。
1、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原来“一桌一椅办党校”越来越不能吸引党员,要使党校适应新形势,提高教育档次,吸引党员积极接受教育,首先必须改善办学条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势在必行。去年,对社区党员活动室进行装修,先后添置了桌椅、彩电、dvd、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等教育硬件,完善了藏书近3000套的“农家书屋”,大大增添了基层党校对学员的吸引力。为社区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2、规范管理,完善基层党校制度。办好基层党校要有一套规范的教学管理体制。我们从制订计划、健全制度入手,制定了《年度培训计划》。做到职责分明,分工落实,教学计划、课程提纲、学习总结规范完整。建立健全学习考勤和年终考核制度;3、精配强将,保证教学质量。要真正提高社区党员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校务人员的配备上,我们成立了支部书记及支部委员组成的校务委员会,其中支部书记担任社区党校校长负总责,支部副书记抓落实。聘请县委党校教师、镇领导干部担任党校兼职教师,使党员比较系统的学习到了理论业务知识,基层党校自身也不断得到完善。
二、强化创新意识,拓宽办学思路
社区不断拓宽基层党校办学思路,更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之成为党员心目中的“长青树”,从而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的目的。
1、教育内容上把握“两个重点”。一是学习中的疑点。以“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为目的,我们在社区开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坚定了党员对党的信念;结合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重点篇目的学习,我们组织党员开展了“学党章,谈体会”、“学党章,见行动”等专题讨论,同时紧跟社会动态,让党员群众及时了解、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时解除党员思想上的疑惑。二是生活中的热点。除党的基本知识、方针政策等知识的讲解外,我们还注意针对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一些讲座,讨论。以现实问题为中心,我们组织了“如何搞好基层社区服务”“土地的合理利用”等知识讲座,使党员增强了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广大党员群众对社会热点问题有了正确认识。
2
、教育形式上注重“三个结合”。一是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除定期的培训、专题讲座、讨论外,我们还组织举办一些参与性较强的活动,如开展观看录像、专题调研、外出参观等,创造了生动活泼、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二是典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镇基层党校专门组织党员观看了《李连成先进事迹报告会》和《河南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村——刘庄》,并开展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大讨论,比照先进典型,找出了自己不足,增强了党员的先进性意识。三是办班培训与支部生活相结合:支部通过每月一次的支部学习生活,巩固学到的内容,加强了党组织和党员的凝聚力。三种教育形式,创造出了党校生动活泼、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党员群众学习积极性很高,80多岁的老党员,在眼花、耳背、身体不便的情况下,坚持参加培训学习,并以自己对新旧社会变迁的切身感受,教育自己的家人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社区还以党建博客等形式开展网络教育,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公开学习开展情况,收集党员意见建议。社区党支部主要通过支部生活、党建活动、例会学习、电化教育、每月一谈等方式,要求全体党员正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并在社区中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文明现象劝一劝,不卫生地方扫一扫,邻里间纠纷劝一劝,有困难邻居帮一帮,积极支持配合社区建设。同时通过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增强党组织之间的协调和共建意识。根据上述方式,有效保证了党员教育的覆盖面和教育质量。去年,社区共举办了党员培训班12期,参加学习培训受教育人数达300余人次,参训面达95%以上。三、注重实效,基层党校办学出成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篇9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什么样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这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回答的问题。结合测绘工作来说,测绘事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我体会,要实现测绘事业的科学发展并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贯穿于测绘工作的方方面面。结合这一段时间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体会,结合在工作中的一些思考,谈谈我对测绘标准与质量管理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点初步认识和想法。
1、把发展作为测绘标准与质量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是建立在发展基础上的。只有把握发展这个主题,才能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测绘工作要紧紧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就是要把推进测绘自身发展,支持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测绘工作的首要任务。
2、把以人为本作为测绘标准与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包含三层意思: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人是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回答了发展成果“归谁所有”的问题。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
测绘标准质量工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一是开放标准的形成机制。标准使用者是标准化发展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调动基层、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有技术实力的基层测绘单位参加标准制修订,充分听取一线技术人员对标准使用情况的反馈意见,就是尊重广大测绘从业人员在标准宣贯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维护并发展好测绘项目参与各方主体的质量权益。测绘质量是测绘成果生产过程、成果本身及后续服务质量的总和,贯穿于测绘生产服务的全过程,只有通过对测绘过程的规范化控制才能保障成果和服务的可靠性。只有对《测绘法》三十四条测绘单位对测绘成果质量负责的规定进行细化,明确设计、施测、监理、质检等各参与主体应负有与所承担工作相应的责任,才能保证最终成果质量,也是对执政宗旨的体现和对公平正义的保障。
3、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测绘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全面发展,是指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各个环节的发展要有机衔接,各个阶段各个步骤的发展要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可再生性。
测绘标准质量工作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一是增强全局意识。标准工作特别强调全局意识。要统筹地理信息标准工作,要站在全面发展的高度,打破部门意识,不能就测绘论测绘,就标准论标准,不仅要算眼前帐,更要算长远帐。统筹就是要统筹标准的规划、计划、立项和审查,使全国在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体系下做标准,使标准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比如近来标准制修订方面我们吸收了一些地理信息企业参与进来,虽然从短期看他们的标准编写能力有待提高,需要花更大的气力去指导,拉长了制修订周期,但从长远来看是有利的。二是增强协调意识。比如,标准的制修订与标准宣贯如何增进协调,标准执行与质量管理如何增进协调,国家级质量专项检查与地方年度质量检查如何增进协调,质量管理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与国家层面的相关规定如何进一步协调,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工作深入思考、研究。
4、把统筹兼顾作为测绘标准与质量管理工作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就是要善于把握发展全局,处理发展关系,兼顾各方利益,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各方面的协调运转、促进良性发展。
测绘质量工作贯彻落实统筹兼顾的方法,一是要统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积极发挥政府作用,适当运用行政手段,又要尊重和遵循市场规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如随着测绘成果形式、服务模式、测绘用户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测绘监理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市场需求。需要政府避免对测绘监理活动的直接干预,而是通过明确财政投资测绘项目的强制监理范围、监理单位资质、监理技术依据等方面的政策,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界限,最终达到引导规范测绘监理行为、营造健康有序的测绘监理市场的目的。二是要统筹处理好加强重点成果质量监管与扩大监管覆盖面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要提高检查覆盖面,制定科学合理的覆盖周期,确保不留死角;另一方面要抓好重点工程、重点领域测绘成果的质量监管。十七大报告指出,公共性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和属性,强调将公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重要地理信息系统、房产测绘、导航电子地图、重大建设工程测量等测绘成果质量与国家、人民利益密切相关。因此要着力重点开展涉及国家主权和安全、关系人身和财产安全、社会反映强烈的重点项目的质量的监督检查,同时要充分发挥国家和地方两级监督作用,各有侧重,协同配合。国家测绘局通过国家检查,摸清全国质量状况和薄弱环节,把更多精力转到制定测绘质量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上,重点加强宏观管理;地方加强本地区测绘质量的统筹协调,确保监管覆盖面。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篇10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我台如火如荼地开展。越学习我越觉得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意蕴无穷,学好、学精、学透了大有益于工作。我认为,学习科学发展观贵在实践、贵在落实。
一是全员学习、全员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所谓“统领”、所谓“全局”,就是“东南西北中、工农商学兵”、“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要学习、都要贯彻。所谓“方针”,就是“全国千条线、中央一根针”。我们台全台员工都要认真学习,做到充分理解、融会贯通、坚决贯彻。
二是学以致用、全面落实。我认为,学习科学发展观必须和我台的工作实际、每个人的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找好结合点、着力点,坚持边学边用、在用中学、学以致用,把是否推动工作作为检验学习实践成效的最重要标准。特别要把自身的工作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较,查找不足、分析原因、整改落实,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单纯就理论谈理论,而是以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比如我们人事工作者,就要真正认识到我台的网络优势和多语种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就要真正认识到新媒体是未来媒体的发展方向,就要真正认识到人事工作者在构建现代国际广播体系中所担负的重任,使我台的干部配备、人才培养、教育培训、分配制度改革等各项人事工作都能为发挥这两种优势服务,通过人事工作促进我台尽快实现“三个转变”。
三是活学活用、具体落实。我认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该以提高思想认识为基础,以解决我台实际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为关键,以提高业务本领为核心,以推动本职工作和增强我台传播力和影响力为目标。应当认识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我台事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双重需要,应当把学习从被动式学习、外在式学习、任务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内生式学习、发展式学习。作为年轻同志,我们更要积极主动思考如何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工作,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就我个人而言,应当尽快实现个人的三个转变:由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由知识型人才向智慧型人才转变,由思辨型知识分子向操作型知识分子转变,进一步认识国际台、融入国际台,更加努力建设国际台。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篇11
医为您精心挑选医务人员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参考。当前,我院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而我们在深刻的践行着科学发展观的点点滴滴。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归宿点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广大医务工作者要着眼于卫生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好人民的健康。尤其是要把医德医风建设作为突破口,让群众感受到医疗卫生行业的新气象。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是,看病难、看病贵仍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群众对医德医风的满意度不高,医患之间还有很多不和谐因素。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而且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医院是一个服务单位,医务活动除接触病人外,还与病人的家属、亲友及同事密切接触,为此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风貌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和疾病的治疗,同时也对社会人群产生影响,医务人员的服务形象实质上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为此,抓好医德医风建设,督促医务人员讲究医德,文明行医、礼貌服务,既是医院作风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自身贡献。
医疗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两方面的因素,其中服务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的作用,同样的技术,同样的设备,由于医务人员的医德修养不同,在医疗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带来的后果也大不相同。有的医务人员技术水平虽不是很高,但对病人认真负责,遇到问题虚心求教,认真钻研,拟定的每一项诊疗措施都经过深思熟虑,治疗效果就好,相反,若医务人员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粗心大意,敷衍塞责,虽然水平较高,但常常出现差错事故,就谈不上有好的诊疗效果。同时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心理状况,对疾病的转归产生密切影响。为此,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增强医务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以细心诊治,热情服务,为病人创造出一个心情舒畅的环境,增强战胜疾病信心,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可靠保证。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我们要求人才德才兼备,德是第一位的。医德、医风要求提供医疗服务的人具有良好的道德和工作作风。医德、医风的起码要求是职业道德,即尊重病人,对病人负责,医疗行为自始至终认真、规范。高标准的医德、医风要求做到对病人极端地热忱,对工作极端地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医德、医风与人道主义和仁爱紧密相连,英国的南丁格尔女士耗尽家产和自己的生命创建了护理事业;白求恩精神更是家喻户晓。我国几十年来涌现了吕士才、赵雪芳、吴登云和俞卓伟等无数医德、医风高尚的人民好医生。还有一大批医德高尚、成果卓著的医学家,这些典范为社会树立了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推动和加快了医德医风的建设。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就是要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从管理细节入手,用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医德医风建设作为塑造医务人员的品质和灵魂的活动,是一个十分复
杂的过程。应注重加强领导,强化教育,健全制度,综合治理。要贯彻医德规范,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德认识,培养高尚的医德情感,锻炼坚定的医德信念,养成良好的医德习惯。要搞好经常性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此作为职业道德养成的基础。
医德规范是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它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在工作中能时刻对照自己的一举一动,让我们积极加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以全新的姿态投身于医疗事业当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篇12
20xx年3月13日,我参加了同仁医院召开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在会上,韩德民院长传达了我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提出了“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提高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促进医院医疗质量、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更好地体现党组织的先进性,提高战斗力、凝聚力,充分发挥党员的下能模范作用,努力建设一流的学院型医院,实现医院三区的统筹发展,创建人民满意医院”的要求。现结合工作岗位谈几点自身体会。
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关键是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坚持科学发展,牢固树立必胜的信念。医疗卫生行业也同样面临着挑战与机{}遇,“把握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协调好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关系,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是将科学发展观运用于实践的具体要求。
作为从事医疗卫生单位科研管理工作的一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结合具体工作的实际,一切科研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放在服务上;结合岗位特点,重点做好对基层的服务工作,保证一切工作扎实有序进行;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整体水平上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