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范文# #腊八节心得体会50字(收藏八篇)#】我们受到启发时,应记录心得体会,不断更新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统节日腊八节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腊八节心得体会50字 篇1
夜晚的小城舒适而又宁静,只有车流与路面摩擦的哗哗声。紧张的一天结束后,做完作业的短暂时间,成为了放松的时机。他正坐在沙发上,抬头望向墙上的日历,明天就是腊八节了,他暗暗提醒道。
父母此刻也正在谈论明天的计划,本想又在家里吃,他却执意要回太太家。几番斟酌,望着儿子期待的眼神,最后应允了,随即拨了太太家的电话。
久违的通话,传到了太太的家中。叮铃铃,乡下太太家的电话响了起来,她猛地一惊:自己的孙子一向甚忙,怎么主动打电话来了?按了接听键,城里的父亲开了口:明天晚上我们想到你们家吃饭,儿子很想吃你烧的腊八粥。
她先是一愣,随即欢欣不已:好的,她爽快地答应了。
腊八节,这一天,他乘公交赶回了家。转过小区拐角,上了楼梯,门已为他虚掩着。他轻轻开了门,生怕惊动了其中和睦的氛围。此时,氤氲的热气轻柔地向他飘飘迎来,热流瞬间充溢全身。他望向餐桌,一家人正围坐桌旁,谈笑风生。太太见他回来,打住了话头,拿起准备好的海碗,舀了一碗热腾腾的粥,递与落座的他。
此刻,她又享受到了天伦之乐,望着阖家团圆的一家人,她欣慰的笑了。
她是喜悦的,亦有不舍与留恋。日思夜想的儿孙们飞回来了,腊八节是契机。她擦了擦因激动而微微湿润的眼眶,与一旁略带神秘的他悄悄咬着耳朵
吃完饭,她怀着不舍,将他们送至门口。他们又回到城里,父亲问他跟太太说了什么悄悄话。他自豪地说:上次去太太家,她说要让我找机会让你多来一来,她很想我们,这次他在表扬我哩!
父亲听到这话,很惭愧未能多关心自己的奶奶,默默走到一旁,擦了擦他湿润的眼眸
此后,父母与他便常去看望太太,太太的日常,也开始变得精神活力起来
腊八节心得体会50字 篇2
无论何种解读,一碗腊八粥,五味香糁入,七宝美调和,品的是丰富细腻的滋味,传的是正直良善的美德。古朴的味道之中,寄托着和谐并蓄的包容,爱人惜物的朴实,扶贫济弱的恤悯,家给人足的心愿。在这样的`腊八佳节,大家一起来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踏实勤恳的劳动者们,送去温馨和煦的暖意,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不仅可以收获奉献的快乐,也能更好地体会传统节日的内涵。
如今节日虽多,但多数在商业文化的冲击下,都变成了“买买买节”,看上去热闹鼎盛,其实空虚乏味。我们常常说,要焕发传统节日的生命力,寻回中国节俗的神圣感和仪式感,具体要怎么做呢,众说纷纭。其实,的状态,是让特殊节日融入日常生活,让传统文化走进时代语境,在有意义的日子,做记得住的事情。形式无需庞杂,气氛也未必喧闹,重在精神体会和心灵沟通。
在提倡仁人爱物,感恩怀德的腊八节,组织或参与一场爱心接力,便是良好的范例,若你在这天走上街头,给户外工作者带碗热粥,或是道声感谢,相信于人于己定是美好而难忘的节日记忆。腊八节的与意义,便也会深种于你心中。
同样的,重阳节陪家人来一次登山捡垃圾的环保行动,中秋节与社区老人一起赏月联欢,端午节参与慈善龙舟赛……让传统节日带着真善美的光芒,与家庭生活、公共生活相衔接,只要坚持推动,积极参与,即便脱离了农业社会的土壤,有了浓浓人情味,暖暖烟火香的中国节日,也一定能过得多情多彩,有滋有味。
腊八节心得体会50字 篇3
腊月初八是进入腊月的第一个农历节日,在这一天,各地均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在我国,腊八节喝腊八粥和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是同等重要的风俗习惯,是千百年来流传的习俗,代表着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希冀与渴望,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近年来,腊八正与其他许多民俗节日一样,渐渐淡出现代人的生活,成为远去的记忆……
这天,以及这天的前前后后,都应该是雪花的节日。它们像少女一样干净质朴,在这个时候轻盈地飘落人间,来了就把一切抱在怀里:村庄、田野、小院、柴草堆、麦秸垛……
这天的炊烟是年底盛事开始的标志,袅袅地蜿蜒在房顶上的天空里,延续着几千年的乡俗。在醇香的气息里,游子想起了母亲的呼唤,想起了老屋的温暖,泛起了归家的情思。
铁锅下火苗跳跃,像一群好动的精灵拉扯着柴草,红色的.锦绸消解了乡亲们四季辛劳的酸痛,化作母亲们脸上止不住的笑意。水花沸腾中,清香飘逸。阳光的味道被各样杂粮吸收,又在氤氲的水汽中化作一缕清香,散发出来。
这清香带给我们腊月里第一丝清清淡淡的幸福。锅边那口盛满清清山泉水的石瓮还笨重地立着吗?大黑还在翘着尾巴绕着石瓮打转吗?瓮里那把厚厚实实的水瓢还悠闲地漂着吗?那只陈旧的木盆还在工作吗?木盆里还有五彩的粮食吗?金黄的小米,鲜红的大枣,白的莲子,各色各样的豆子,核桃仁,花生米……那么多的色彩,那么浓的甜香,吸引着孩子们热切的目光,传达着乡亲们对土地的感激。
那个脸蛋红扑扑、扎着小辫的“爱哭虫”哪儿去了?呼呼的风箱声里还有妈妈那好听的老故事吗?还有妈妈那每年都说的话吗?她说:过日子就像熬粥,总是要经过时间的烟熏火燎,香甜才会慢慢酝酿而成。收获总需要用心情的水去浸润,去蒸腾,去熬煮,才会在心中留下智慧的营养……
在腊八粥的醇香里,是赶赴新春的欢欣与忙碌。
在腊八节的记忆里,是家的温暖与舒心。
进了腊月的门坎儿,年就越来越近了。在我的家乡鄂东北,腊月初八是庄户人家头一个年节,称之为“腊八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煮腊八粥。
在所有的粥食中,乡下孩子最盼望的便是香喷喷的腊八粥。之所以好吃,是因为腊八粥的原料很多,杂七杂八的有十多二十种,大多是我们平日里很少能吃到的东西。干果类的有红枣、杏干、花生米、香酥核桃仁、莲子,鲜果片儿有鸭梨、山楂、橘子瓣儿,杂粮类的更齐全,有江米、大麦仁、豌豆、大刀豆,除了这些,还有秋日里晾晒的一些干菜,有白萝卜干、胡萝卜条、扁豆角儿,有的人家还会放上冰糖、青红丝。
腊八节心得体会50字 篇4
记忆是一朵花,每年都会开得不同。腊八时节,家家都该吃上一碗粥吧。虽然,在我对粥的回忆里,这朵记忆之花起初是那么的孱弱而迷离,似乎一不小心,就会被迷雾给遮离住了。可是,再对往事的渐渐追溯过程中,它却慢慢的盛开了。
确实,湿冷的寒夜,吃上一碗腊八粥是再好不过了,那温暖,是会从心底笃笃实实的漾出来。
可,最初知道腊八粥,是从冰心的一篇怀人文章中。她说:腊八粥中须有十八种干果,代表十八罗汉,是纪念先人的一种祥和食品。她的母亲是1930年腊八逝世的,所以,每年要熬腊八粥以示缅怀。从老人那冰清温婉的笔调叙述中,我似乎能品咂出那份香甜与回忆之美。
其实,即使不用十八种干果,腊八粥的主料和辅料也甚为复杂,包括大米、糯米、小米、黄米,赤豆,粟子,红枣,粥成后还需有染红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葡萄干,这样丰富的搭配,在小时的家里,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寻觅得到的。即使现在,做这样一碗粥也常需费一番心力。
当我提起腊八粥时,是站在一种别致的角度,置身于一个完全笃实的环境之中。于是,一时间,我的记忆里弥漫着一股甜糯的香味。其实,印象中,家境清寒,似乎从没有过过腊八节的'。所谓的粥,就是最简单的白米粥,而那米,过来人都知道,得经过好一阵挑拣,慢慢挑去里面的砂子、石子,洗净,才会上锅。所就菜,不过是一些咸菜、酱菜之类的。再好一些,不过是粥里加些红豆、赤豆之类的辅料,调节一下。但是这种简单,却是能见出寒苦度日的功力。
腊八节心得体会50字 篇5
1月20日,在这天寒地冻的腊月里,记者在华埠镇枫树底社区门口感受到的是粥香飘远,人来人往,暖意融融。在社区门口长长的餐桌前,坐满了来品粥的市民,还拉起了“红红火火过腊八欢欢喜喜迎元旦”的大幅标语。这是由枫树底社区党支部、“银龄互助”志愿者工作站联合举办的腊八节派粥活动。这项活动宣扬了传统文化,促进了社区和谐,一碗小小的腊八粥,寄托了枫树底社区的.浓浓邻里情。
据社区居委会主任张爱凤告知,凌晨1点,服务组的“银龄互助”志愿者工作者们就早早赶到社区,将前一天准备的糯米、黑米、薏仁、莲子、籼米、红豆、红枣、花生、白糖、木糖醇等原料熬制出了热气腾腾、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大家根据居民口味和身体状况的不同,熬制了白糖、无糖腊八粥,还专门为老人特制了木糖醇腊八粥。早晨6点,“银龄互助”志愿者首先给华埠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了腊八粥,让老人们在这寒冷的季节里也感受到邻里间亲人般的温暖。从早晨6点至9点,共给社区居民派送腊八粥近5000碗,给人们送去了春天般的温暖。
“我今天在这里吃到了枫树底社区派送的腊八粥,不仅驱寒充饥,还能祛疫迎祥。在最寒冷的冬月,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营养可口,身暖,也让我们更心暖……”
腊八节心得体会50字 篇6
乐清原本并无过腊八节的习俗。虽然是中国传统节日,但腊八节主要流行于北方。北方这一天除了喝腊八粥,一些地区还有吃腊八面、腊八饭和泡腊八蒜、吃冰等习俗。乐清兴起吃腊八粥不过近年的事,所以老人们称之为“从外面传来的”。不过,腊八粥在乐清流行的速度却很快,几年间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规模、影响也一年甚于一年。在传统节日普遍式微的背景下,腊八节这一北方节日在乐清这个南方小城成功“逆袭”,的确不容易,让人既感意外又觉惊喜。
目前,除了国家规定放假的四大传统节日,我国其他一些传统节日已到了被遗忘的边缘。好在近几年,一些基层机构、民间团体等在部分传统节日里组织开展活动成了惯例,像二月二炒芥菜饭、冬至做汤糍等,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出资出力,免费送给附近居民品尝分享,每次都搞得热热闹闹。这些有组织的公益活动,既拉近了基层机构与居民的距离,更对传统节日的传承起了重大作用。腊八粥,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走进乐清的。有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即使没有吃应节食品,大家也会记住这些节日。
不过,传统节日的传承,不应止于形式,还应关注内涵,而后者尚待重视。比如,送腊八粥活动现场悬挂的标语大多数用的是“情暖腊八”“送爱心粥”之类的词句,赠粥的地点则被说成“施粥点”,这便远离腊八的节日内涵。施即施舍,历逢战争或灾年,官府或富户有搭粥棚赈济灾民的传统,这才叫施粥,而腊八节绝非赈灾献爱心的.节日,施粥之说便显怪异。
追根溯源,腊八节是我国古代庆祝丰收的节日,根据史料,从先秦起,我国就有腊日祭祀农神、驱疫迎祥的习俗,祭祀仪式上将五谷杂粮混合在一起煮成粥敬献神灵,然后众人食用,是腊八粥最早的起源。
现在北方一些地方还有吃腊八粥不能过午、否则会影响来年收成的说法,流传着腊八“早吃粥,来年粮食早收”的俗语。与中国大多数的传统节日一样,腊八节也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将腊八粥与救济灾民的粥混淆,或将其与佛教挂钩,都是对这一节日文化的误读。
当然,一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但有些节日的内涵是不容易变化的,因为正是寄托着人类共同的情感和期待,这些节日才得以世代相传。腊八节也一样,虽然现在已不是农耕社会,但民以食为天,人类对大地丰收的祈盼永远不会过时。既然我们过这个节日,尊重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就很有必要。
从传统节日的传承方面来说,无论如何,腊八节的逆袭是一件好事。至于如何让诸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得以更好地弘扬,让华夏文明的悠久厚重不在简单的过节形式中迷失,还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腊八节心得体会50字 篇7
农历十二月八日为中国腊八节,民间有食腊八粥的习惯。腊八粥也叫八宝粥,相传腊八节是佛祖“成道”之日,佛寺要仿效牧女献糜的故事,取八种香谷和果实制粥供佛,故名八宝粥,腊八粥制法简单,营养丰富,味道香甜。到了宋代,民间争相效仿,广为流传,成为一道深受人民喜爱的美食。
腊月初八被佛教界奉为佛成道日,寺中僧尼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红枣、香菇、莲子等8种食物合煮“八宝粥”,邀请周围山民共进圣餐,并施舍给民家老幼分食,以示对佛祖的敬奉。其后渐成民间自煮八宝粥(称腊八粥)食用。形成了吃“腊八粥”风俗。
每逢农历十二月八日,古代寺院要取香谷和果实等杂煮成粥糜敬佛,民间也效法在腊月初八煮这样的粥吃,以消灾除病。宋代杭州民间的腊八粥是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和米煮成的。明清时各地盛行吃腊八粥。
腊八粥名义上要凑满八样原料,但也不拘泥,少者四五样,多者十几样均可。有些地方的腊八粥,是糯米、红糖和18种干果、豆子掺在一起熬煮的,十分隆重。用莲子、银杏、花生、红枣、松子加上姜桂等调料掺入大米煮成腊八粥,取其有温暖手足、滋补身体的功效。也有用豇豆、金针、木耳、豆腐、茨菇等煮成的腊八粥,这些是“细腊八”。普通人家吃的'腊八粥,在米中掺入青菜、黄豆、蚕豆、豆腐、胡萝卜,荸荠煮成,是所谓“粗腊八”。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有些产玉米的山区,逢到腊八,以玉米代替稻米,做成“腊八麦仁儿”吃。农家风俗是每到腊八这天,都要做一顿腊八粥吃。腊八粥,就是尽家中所有,凡是好吃、能吃的东西,都可适量地放一点在锅里,黄豆、绿豆、豇豆、豌豆、地蛋、山芋、胡萝卜及小麦粉、玉米粉、高梁粉、大麦粉等,杂七杂八煮成一锅粥。常说吃得全,长得全。
腊月,就是一年到了,一年到头一定要把五谷杂粮、各种蔬菜吃全了,这样才能有全面的营养。这是祈求人体安康,合家兴旺之意!其次是吃得全,收得全,过了腊月,就到了新的一年,吃腊八粥时,把当年地里长出来的五谷杂粮,各种蔬菜都吃到,什么都不嫌弃,表明农家对土地上收获到的一切都是爱惜的,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什么庄稼都能长得好,都能获得丰富。
腊八节心得体会50字 篇8
每年到腊八节,坊间家家户户都为在熬煮美味的腊八粥而忙碌着,准备这一天的中午时分能全家其乐融融地吃到色香味俱佳的腊八粥。
母亲也在每次我回乡下探亲前特意交代腊八那天别忘了吃腊八粥,如果有空儿,最好回乡下吃她亲手做的腊八粥。其实,她不知道如今吃这样的粥是不分时节的,一年四季都有,远不像老家只在腊八节时才隆重推出。
家乡在我遥远的记忆里就是母亲精心熬煮的一碗腊八粥,充满着浓浓的温情。在“腊七腊八出门冻煞”的寒冬腊月,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美味飘香的腊八粥,既是暖意盈怀的消寒佳品,又是滋养身体的优质补品。
小时候,中午放学回家,远远地就闻到那慢慢氤氲而来的腊八粥的.香味。在喝腊八粥的时候,家的温情全在这一碗热气腾腾的粥里了,一冬的寒冷也似乎在这温暖的流动中消逝了。母亲曾给我讲过关于“腊八粥”的来历和传说,因为各地说法不一,所以母亲讲的很多内容我几乎忘记了。时过境迁,沿习成俗千年的腊八粥已不再是救济的食品,人们也逐渐淡漠原本的祭祀含义。
想什么时候来一碗,随时随地到超市买一罐甜稠的八宝粥就搞定了。现在超市里也有已经配好的腊八粥原料,买回家一煮就行。一些饭店也天天有类似腊八粥的咸粥甜羹供应。可是我更怀念母亲亲手熬煮的腊八粥,那亲情、爱和血脉相连的感觉如同腊八粥一样糅合在一起,同热同香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