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论述摘编心得体会(范文十四篇)

2023-10-09 16:00:04 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摘编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论述摘编心得体会(范文十四篇)#】本文将侧重于"论述摘编心得体会"的运用和实践,期望能为您带来一些启迪,无需有任何顾虑,文中必定包含您需要的信息。我们的头脑中总会跃出许多思考和领悟,撰写一篇反思总结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反思总结,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近期的生活状况。

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篇1

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核心关键。在脱贫攻坚中,我们认识到一个地区的贫困除了自然条件、社会因素制约外,更主要的还是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深度贫困这根硬骨头迟迟难以啃下,有一定程度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山远沟深,各方面基础条件差,都是造成贫困的客观原因。尽管社会各界给予了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很大的扶持和帮助,但如果只靠这些外力,缺少贫困群众自身的动力,即便一时解决了问题,也会因为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贫困的深根得不到铲除。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智和志就是内力、内因。因此,解决贫困归根结底还是要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通过认真学习《摘编》,我对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激发内生动力,首先要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贫困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不在于嘴上说说,而在于他们自己真正树立主体意识,坚定脱贫志向。农发行上饶市分行在结对帮扶贫困村余干县黄金埠镇塘湾村100户贫困户的工作中,就始终坚持一根本遵循,班子成员带头,定期走访谈心,察实际困难,谋发展之策,因户制宜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激发他们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鼓励他们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激发内生动力,二是要着力支持贫困群众就业。总书记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攻坚越往后越难,靠简单发钱发物不但不能扶贫,却很可能越扶越懒,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一幕才会在多地上演。当务之急就是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的双手和顽强的意志实现脱贫致富,用贫困群众的自身能力和内心动力完成脱贫大业。因此,产业扶贫作为最重要的扶贫方式被一再强调和推广。农发行上饶市分行就对这一路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在江西省系统内率先投放了首笔产业扶贫项目贷款3亿元上饶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贷款,大力支持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激发内生动力,三是要大力提高贫困群众文化水平。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对山区、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困难群众普遍存在文化教育水平较低、职业技能欠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自我脱贫的成效。因此,光有脱贫意向还不够,还必须有扎实的能力来支撑。正所谓,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人只要掌握了知识和技术,不论走到哪里都能养活自己。尤其对贫困家庭的下一代,只有抓好教育这一根本大计,才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重要手段。因为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于渔。上饶市辖11个县,其中曾有4个是国定贫困县,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大,为让贫困乡镇的孩子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农发行上饶市分行积极对接支持市、县重点教育扶贫项目,切实扛起政策性金融服务脱贫攻坚根本大计的责任担当。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使七亿多人摆脱贫困,占全球减贫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此时此刻,赢战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倒计时,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这项中华民族甚至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以来最大的伟业定将夺取全面的胜利!

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篇2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两个挂钩点,德钦县霞若乡粗卡通村和维西县塔城镇塔城村。自2020年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保护区共派出5人入驻村工作组,脱产到村开展扶贫工作,坚持实施因地制宜的精准扶贫方略,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能力素质提升。在贫困村开展资源保护创新示范项目,举办替代生计技能培训10期,资源管理培训3期,通过培训提高当地居民药材种植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从而减轻对辖区内林业资源的依赖。开展6期养蜂培训,组织村内致富带头人和贫困户代表到维西塔城启别村、巴朱村、丽江鲁甸、石鼓考察学习养蜂技能和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发放养蜂活框400余箱。安排村代表和妇女小组代表到昆明、西双版纳、奔子栏玉杰村等进行社区学习交流,提升他们的使命感。

二是发展产业扶持。投入7.08万元为粗卡通3个村民小组共45户农户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开展桔梗产业种植示范,共推广桔梗种植示范45亩,目前桔梗长势良好;为响古箐高半山区提供7.4万多株滇重楼种苗,折合人民币37.6万元。此批种苗为2年期,成活率较高。

三是推进教育扶持。保护区多方筹措资金,共发放6.5万元支持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通过持续的教育资金支持有效缓解了部分贫困户学生的就学压力。

四是改善人居环境。由于挂钩村地处偏远,为培养农户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保护区投入16万元,在村内建设6个垃圾集中处理池;投入14万元,选定13户农户,捐赠9所活动卫生间和4所卫生厕所;投入6万元,开展垃圾不落地行动,加大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做好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提高农户环境保护意识。

五是提高生活水平。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用于各村民小组党员活动中心修缮及桌椅、厨具等设备配置;投入10万元为45户农户改造老化电力线路,为农户提供了安全的生活环境,切实解决用电安全问题;投入6.4万元解决4户农户房屋漏雨、隔整、修建问题;投入1.8万元,向6户易地搬迁贫困户发放电磁炉、炊具等生活用品;

六是开展生态扶贫。保护区聘请贫困户护林员为清山助理人员组织开展保护区清山行动,实际解决就地打工问题,共发放劳务费6.3万元;组织40名护林员和党员开展粗卡通村下归神山白色垃圾清理活动,共清理垃圾约13吨,通过此次垃圾清理活动,不仅让新晋护林员身体力行地感受到护林重担,也对社区居民起到良好带头示范作用。

七是联合社会力量精准扶贫。联合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壹基金、绿色营等社会爱心组织,为挂钩村提供68台节柴火炉、18杆太阳能路灯;给74名儿童发放温暖包,包内有文具、衣物、玩偶、生活用品;为32名护林员、42名学生捐赠过冬保暖衣物;向困难党员和群众捐赠10万余元的爱心物资60箱。

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到一年时间,党中央已经把脱贫攻坚明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决定意义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并向全社会做出了动员。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政治任务,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注重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让我们更加关注、支持,并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并通过学习《摘编》,涵养为民情怀,领悟精准方略,在历史性的脱贫攻坚事业中扬起人生的风帆,乘风,远航!

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篇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并号召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共同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解决好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凡是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党委和政府,都必须倒排工期、落实责任,抓紧施工、强力推进。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高度出发,保持顽强的工作作风和拼劲,满腔热情地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抓好脱贫攻坚工作。要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要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要建立和严格执行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查制度,兑现庄严承诺。对党政班子的考核,对干部的培养、考核和选拔任用,要更多与脱贫攻坚工作挂钩。对贫困县县级领导班子,要保持相对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开发,要给钱给物,更要建个好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扶贫攻坚的第一线核心力量。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贫困乡镇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为贫困村精准选配第一书记、选派驻村工作队。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探索各类党组织结对共建,为扶贫带去新资源、输入新血液。

人心齐,泰山移。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强化举措,扩大成果。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完善省际结对关系,推动县与县精准对接。进一步细化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人民团体、中央企业的定点帮扶责任,建立考核评价机制。贫困具有多元性,客观上要求社会力量加入反贫困的阵营中。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鼓励支持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

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篇4

认真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后,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扶贫事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肩上的责任非常重,决胜脱贫攻坚的道路困难还不少。这就要求我们要继续把服务脱贫的责任扛在肩上,把支持脱贫的措施落到实处,以更强的使命感、更急的紧迫感和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服务脱贫攻坚。

要做心中有党的明白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把扶贫开发同党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围绕中心抓党建,发展业务助脱贫。作为扶贫业务处室的负责人,做到心中有党,我想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行和省行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精力和能力落实到服务脱贫攻坚的具体工作中去,切实提高服务江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不断树牢扶贫银行的品牌形象。

做精准扶贫的践行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新时期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也是农业政策性金融扶贫的生命线。要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扶贫积极作用,就必须坚持精准方略,做精准扶贫的践行人,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和怎么扶的问题,把重点贫困地区和支持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作为主要支持对象,以服务脱贫攻坚为统揽,强化各级行党委(党支部)金融扶贫主体责任,举全行之力持续加大精准支持力度。

做扶贫有方的开路人。当前,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脱贫攻坚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政府隐性债务管理政策调整,使农业政策性金融更好服务脱贫攻坚的难度和压力加大。不少扶贫项目,比如教育扶贫项目,公益性强,项目自身并无明显的现金流,离不开财政方面的支持,采取原有的方式支持教育扶贫项目就可能与国家政策文件精神相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创新金融服务方式,运用新的金融服务产品,探索新的信贷支持模式,做扶贫有方的开路人。

做作风优良的带头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搞运动、一阵风,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这就要求我们要持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的始终。党中央明确把今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集中力量解决脱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等突出问题。今年以来,我行从严要求、扎实推进扶贫领域作风等问题专项治理活动,进一步改进金融扶贫作风。作为扶贫业务条线工作人员,我们要带头改进工作作风,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以更强的信念、更优的作风、更有力的举措服务脱贫攻坚,精准支持江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篇5

《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20年12月28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说明、答问等60多篇重要文献,分7个专题,共计107段论述。这些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充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摘编》多次强调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优良家风,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忠报国、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予以高度肯定。《摘编》提及的家风故事,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家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

纵观《摘编》,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科学地回答了正确看待和处理家与国、家与人、家与社会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释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基础性地位。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一个家庭能否做到源远流长、薪火相传,其关键性的因素就是这个家庭里面的家风相传问题。

在家风的传承问题上,家训、家规和家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家教的作用更不可替代。这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那样,“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因此,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他还以个人为例来说明家教对于自己成长的影响。在他看来,在一个家庭或者家族里面,只要家庭成员或者家族成员能够长期按照家训、家规、家教发语行事,那么,久而久之,这个家庭或者家族就会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家风”。这样的家风既“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它用之于家庭,不仅使其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得以顺利地成长,而且也使家庭之中的孩子在长大之后能够顺利地“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在11部门近日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给予了更明确的家庭教育指导,逐步形成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育人机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推动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应积极传播正能量的家风家教建设理念,并找到与之相融合的场景,进行宣传,同时积极进入到千家万户中,探寻他们家庭的风气,教育理念,对于不良的风气,给予指正,对于优良的风气,积极宣传和发扬,传播我们这个时代普通人家的家风建设。

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篇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许多重要论述。他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确,好的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关乎国风国运,唯有以好家风正行、肃纪、善行,滋养为民、担当、廉政的大情怀,才能在以小我成就大我中凝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家风涉及的范围和内容较为广泛,如家中长辈任劳任怨的付出与爱、勤俭节约、勤劳勇敢、帮贫扶困的善举、廉、孝、德、诚信、仁义和厚道等等,今天我想用几个身边人发生的身边事浅谈一下对家风的理解和感受。

一、乐于奉献,以实际行动给子女做好榜样。

今年七一前夕,我们几个正在搬运桌凳准备布置开大会的现场,这时来了一男一女两位矿里的内退员工,他们二话不说,就加入了干活的行列,完了,连支矿泉水都没喝就不见了人影,我好奇地问了一下身边的老同志,刚刚帮忙的人是谁呀?他们告诉我,这是赖观云的儿子和儿媳妇。噢,赖观云,那个70多岁了仍工作在为民服务工作队伍中的片长,那个连续几年被评为我们单位优秀共产党员的老同志。记得去年刚把老干楼那个办事点撤销时,走路都有点气喘吁吁的赖观云每周往返市区到二公里二三次,帮助市区片行动不便的老人报销药费及发放慰问品,我跟他说,您年纪大了,不用跑那么勤,打电话告诉办公室工作人员,让他们代办就好了。他腼腆地说:“能为退休员工做点什么,过得很充实,整个人很有劲!”言传不如身教!赖观云用实际行动给家属子女留下了“真诚为民,乐于奉献”的家风!他这份坚持和付出,感染着周围的人,当然受益最深的还是他的子孙们,家风是最有价值的“传家宝”,他的子孙为人善良厚道、热心助人,而且都非常孝顺,让我们看到了优良品质代代传的可喜局面。

二、忠诚厚道,以实干担当滋养爱企情怀。

在凡口,人人都知道“老黄牛”罗彩威有一个工作习惯,那就是每天上班会提前半个小时到单位,这个习惯伴随了他几十年,在生产单位工作时先到调度室了解生产安全状况,以便及时解决问题或调整当日生产安排,早到必是有理由的。可调离到了后勤服务的离退办了,这个习惯仍没变,他每天几乎都是最早到单位上班的,法定节日也会抽时间到社区看看,只要退休员工和矿山需要他,查工资、问补助、填表格、办退休、找复印、处理维稳问题,无论多小的事,他总是有求必应,身体力行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家风。更难得的是,据说他刚来退休办做一把手时,这里没有请清洁工,各自搞各自的卫生,他来了以后,并没有只扫门前雪,而是为办公室义务做了一年多的清洁工,厕所、办公室、会议室处处留下了他干活的身影……

忠厚的人不善张扬,把人做在心里,而不是做在嘴上;忠厚的人就是心地单纯,化复杂的人生为简单的处事;就是心存感恩,少长刺,多栽花,虽然低调,但能像雁阵那样,把大大的人字写在天上,无论身处何处都能问心无愧。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能够做一个明白的人,做一个快乐的人,做一个忠厚的人,也算是一种大境界了。近朱者赤,如今,受他影响多年的刘志伟同志,也从他手里接过了这个“好习惯”的接力棒,好作风得到了传承与延续。

三、乐善好施,以扶贫济困彰显大爱风范。

有一对老夫妻,每次他们两口子来退管办坐,我总是会笑大姐:“您这衣服该有二十年了吧?”李大哥忙抢话:“我这身行装也二十几年了。”“我们不赶时髦的,能穿就行。”大姐一脸笑意淡淡地回答。我在心里感叹:“这真是有这称还必须要配这样的砣才行呀!”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一对简朴的夫妇,三十几年来,在平凡的人生中书写着一篇篇感人至深的人间大爱。自1975年首次献血以来,他先后40多次参与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达15000毫升,用自己的血液挽救了无数人生命;他靠两口子不高的工资收入先后为30多名失学儿童及多地的受灾群众捐款捐物近20万元;他以己范人,带动妻儿老小安于简朴,甘于清贫,满足于吃饱穿暖,不攀比不羡慕,倡导乐善好施,扶贫济困,以已之力帮助更多更困难的人分担忧愁,减轻痛苦!

在反腐倡廉的道路上,公而忘私、乐善好施是我们扛起廉洁之责的动力和榜样!李世希是我们矿里的退休员工,是韶关市首届道德模范,是韶关市无偿献血形象大使!他家这样的家风,感动了大众,影响了后人。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良好的家风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细胞和基础。培植健康、正派、清廉、向上向善的家风,既关系到每个党员干部的家庭幸福,也关系到社会大风气的形成,从严治家,你我有责,让我们共筑良好家风,同守和谐和睦、互助友爱、勤俭清廉的良好社会风气!

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篇7

近日,《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在全国出版发行,让我想起了自己很喜欢的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的话:“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这段话就形象地表达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作为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可谓无形又深远。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许多论述,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在“树立良好家风方面”具有“独特作用”,领导干部的家风“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等。学习这些论述,对于科学把握和有力推进党关于党风政风民风根本性好转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我们在“大秦之水”的工作中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一、百年党史,红色家风,光照后人,激励后辈

回顾我们党百年历史,我们无不叹服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家风。对待亲情,毛泽东一直倡导“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周恩来夫妇没有给亲属留下一砖一瓦、一线一物,却留下了淡泊名利、自立自强的“十条家规”。刘少奇坚持“不要因为是我的孩子,就迁就他们”。陈云教导孩子,“千万不可以革命功臣的子弟自居”。彭德怀对待亲友,奉行“近水楼台不得月”……这样的家风,全党为之敬仰,百姓为之钦佩。

我们党一步步发展壮大,优良家风也在传承中光大。在党的历史上,很多先进模范人物创造了清正廉洁的家风。有人曾追问:“‘焦门家风’为何历久弥新?”那是因为焦裕禄以勤政廉政的一生,传递给孩子们三个核心理念:付出才能有收获、孩子要比学习和艰苦朴素、懂得平等的真正含义。这些理念,看似朴素,却意味深长。谷文昌坚持“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给子女留下两袖清风。杨善洲坚持权为民所用,他说“我手中是有权力,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从未为子女谋私利。廖俊波坚持一尘不染,他多次对妻子说,“清清白白做人,就可以安安稳稳睡觉”……如此家风,光照后人,激励后辈。

二、家风影响社会、塑造党风

家风是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源头。积小流而成江河,积家风而成社风。家风正不正,不仅关系家族荣辱兴衰、家庭幸福与否,还直接关系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良好家风的培育,不仅能熏陶自身及家庭成员的思想、行为方式,还能带动他人养成良好品质,从而使文明的社会风尚源远流长。反之,家风不正,很容易造成老人赡养无着、子女教育缺失、亲人情感淡漠等家庭问题,还会对社会风尚、社会文明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安定;只有家庭幸福,社会才会祥和;只有家庭文明,社会才会和谐。

家风是塑造党风的重要切口。党员干部的家风影响党风,特别是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其家风家教不仅关系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而且关系一个地方、一个领域、一个单位的党风,是当地政治生态的晴雨表。综观已查处的大案要案,很多腐败分子的违纪违法行为中,往往有“家族腐败”因素。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迫切需要把加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作为重要切入口,从源头上正家风促党风,以良好家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三、家风无声,化“和美”、“规矩”、“力量”

每当读起“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家风故事,无不为古人家风所感动,感佩家风里诠释的品德品质,感喟家风家训中对后代的警醒和鞭策。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年少时,捧读那些流传已久的故事,总感觉家风是名门显贵之家特有的精神符号。随着年龄增长,在回望时方醒悟,原来,家风在自己的生活中,以一种不经意、不张扬、不显眼的方式,默默地陪伴着自己的成长路。那些藏在父母言传身教中的言行,以及形成的“不成文的规矩”、为人处世的准则和要求,正是我们寻常百姓的家风,在潜移默化指引着我们前行。

家风无声化“和美”,滋润我们和善待人、美美与共。罗曼罗兰曾说,“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老一辈每天都充满生活的激情,充满对改变生活的追求,充满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善待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些做法,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为人处事的一部分。这些待人之道,也在我的生活中延续,并成为与世界、与社会美美与共的秘诀。

家风无声化“规矩”,老一辈约束我们严于律己、清白做人。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育我们,借别人的东西不但要还,还要记得别人的好;教育我们不要惹是生非,不能倚强凌弱,更不能做偷鸡摸狗、违法犯罪和违背公秩良俗之事。点点滴滴的教诲中,是父母立下的做人规矩、成事规范,是指引我们成长成人的“指针”。

家风无声化“力量”,激励我们增长才干、担当前行。小时候,特别喜欢听大人讲故事,记忆最深的就是古人捉萤火虫当“灯”读书的故事,以及把头发绑在梁上读书的故事。父母在我们成长路上,用自己理解的道理,引导我们不断学习,用厚实的担当扛起促进我们成长成人的重担。这些于无声处的引导、于无声处展示出来的力量,教育、激励我们不断奋力前行。

“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家风是一个家的一种道德标准,就如同粮食一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成分。家风,是一句话中蕴藏的道理;家风,是一件事中潜藏的规范;家风,是时时处处自身言行中展示的形象;家风,是一生一世传承和守望的精神,是激励我们成长的力量。家风,就是父母的谆谆告诫,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家风看似朴质,看似简略,不高深、不精美,但却受用,却能滋润我们心田,让我们感受到无限的力量,激励我们去开拓自己人生蓝海,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篇8

一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理解: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中心,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深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从面成为我们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并以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

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科学依据

理解:首先要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准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主要有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比较突出。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国外发展缀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以是发展

理解:我国正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坚持又好又快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各类生产要素潜力的有效途径,是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高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补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篇9

土牛村驻村第一书记

打赢三年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将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作为一名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能够身处脱贫攻坚一线,参与到这项伟业中来,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思想引领行动,xx年8月,《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以下称《摘编》)在全国发行,为新时代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同时,让我们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坚定了信念,开阔了思路,掌握了方法。强化责任担当,践行实干作风,在扶贫一线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绽放无悔的青春。

一、沉下心来识真贫

《摘编》第三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精准扶贫,关键的关键是要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把家底盘清,这是前提”,只有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才能解决好“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全村几十户贫困户,家庭居住条件,生产生活情况,有无劳动力情况,致贫原因等,都要心中有本账,做个明白人,只有找准“贫根”,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才能采取不同的脱贫举措,因人因户因村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将总书记说的“精准”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我们沉下心来,深入群众,到群众中去,把底数摸清,把情况搞明,把问题查实。

二、带着真情扶真贫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在xx年新年贺词中,总书记说到“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的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悠悠爱民之心让人动容。身为扶贫干部,要关切困难群众的现实需求,积极回应遇到的现实困难,视群众为亲人,带着真情做事,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暖民心,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说过“我们贫困地区经济落后,家底薄落,群众有许多困难要解决,只能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地为群众办实事。有许多问题,不可能尽如人愿。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实实在在地每年为群众办几件实事,群众是会真心实意地拥护我们,会自觉自愿地和我们同心同德,共渡难关的”。很多时候,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作为,但是能设身处地为老百姓解决一些生活生产上的小困难、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哪怕是陪着留守的老人唠唠嗑,拉拉家常,他们的心也是暖的,也能感受到帮扶干部带来的温暖。许许多多点滴的事情虽小,但架起的是帮扶干部与贫困户之间的爱心桥梁,汇聚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三、扑下身子真扶贫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尤其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作。结合村实际,户实际,采取相应的扶贫举措,做到因户施策,因村施策,才能取得相应的实效。不能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要做攻坚克难的奋斗者,积极落实各项扶贫举措,坚持发挥单位、行业优势,立足村实际情况,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帮扶举措,提高扶贫成效。同时,扶贫必先“扶志”、“扶智”,激发其内生动力,做好贫困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组织工作,引导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出水才见两腿泥”,只有扑下身子,花一番“绣花”的功夫,才能实干出实效,让脱贫攻坚工作赢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作为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更要强化责任担当,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有效地发挥作用,在脱贫攻坚中让青春充满奋斗的底色,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厚实和丰富。

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篇10

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解决的,全党在思想上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脱贫攻坚战是一场不能输的硬仗,作为监察处负责人,更需以身作则,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久久为功,监督落实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举措。

(一)以身作则,深入调研广泛约谈。通过实地调研、约谈、提出建议等方式,督促二级分行党委自觉履行脱贫攻坚责任,推动主要负责同志既当好脱贫攻坚的指挥员战斗员,又当好管党治党的施工队长。今年以来,开展不打招呼的飞行监督12次,实现对辖内二级分行全覆盖,累计延伸检查贫困县所属支行7次,持续释放监督压力。辖内各二级分行纪委按照走出办公室、开门搞监督的工作要求,共开展飞行监督63次,为全面准确贯彻落实总行和省分行脱贫攻坚工作部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教育,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扶贫队伍。坚持把加强教育引导,强化理想信念宗旨作为治理扶贫领域不正之风的治本之策,奋力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一是制定教育计划。印发了《2020年江西省分行廉政教育计划》,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学习重点,按月分解,逐步推进。二是深化教育内容。将中央、总行领导有关廉政方面的论述、党内法规以及内部规章制度汇编成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手册》供全行干部员工参阅,每年定期补充更新。将系统内违规违纪案例汇编成《农发行系统违规违纪案例手册》,确保全行干部做到手中有册,心中有戒。三是营造廉政氛围。坚持每周五、节假日在省分行微信公众号《清风廉韵》专栏定期推送工作信息、廉洁提示、廉政警语、廉政故事、政策解读和案例分析,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对全行员工的系统性教育。今年来共推送42期,累计推送82期。

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篇11

做好三多帮扶:一是多走访交流。行领导以及定点扶贫工作队要经常性走访贫困户,经常性与贫困人员交流了解情况,第一时间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2020年修水县爆发山洪第二天,市分行领导不顾安危,来到定点扶贫村修水县岗上村走访慰问贫困户,帮助并鼓励他们进行灾后重建。每逢佳节,行领导上门走访慰问,让贫困户也能过上欢乐愉快的节日。二是多支援帮扶。自挂点扶贫工作以来,市分行通过多种方式,对挂点扶贫村和贫困户进行了支援帮扶。按照贫困村的切实需求,向贫困村捐献了办公桌椅、办公电脑等一批用品;组织了员工捐款,平均年支援帮扶资金3万元以上。三是多牵线搭桥。积极主动帮助贫困人员寻找介绍合适的工作岗位,增强他们的劳动脱贫能力,使他们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

脱贫攻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服务脱贫攻坚,我们义不容辞、全力以赴。九江市分行将以更大的担当、更大的作为,努力在服务脱贫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效。

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篇12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廉洁齐家,党员干部须以身作则,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既是家事,也是国事,关系个人健康成长、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繁荣发展,对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一代代共产党人秉承奉公守法、廉洁自律的优良传统,为党员干部树立起了价值典范和行为标杆。毛泽东同志就教导子女要坚持原则、不搞特殊化。他曾说:“靠毛泽东不行,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去努力、去奋斗。”周恩来同志为家人定下“不许请客送礼”等“十条家规”,告诫进京做事的亲属“完全做一个普通人”。焦裕禄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看“白戏”。谷文昌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让女儿做临时工。老一辈革命家们都是身体力行、一丝不苟,值得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和借鉴。

“身教重于言教。”领导干部在家庭教育中,更要多一分克勤克俭、崇俭抑奢的主动,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建设优良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廉洁自律、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的港湾,成为廉政肃风的重要阵地,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上面这些就是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心得体会精选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篇13

通过学习《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以下简称“《论述摘编》”,深刻理解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通过学习,有以下体会:

一是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通过学习让文明知道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简单的说,每个家庭好,到全国的所有家庭好,国家才能好,反之,国家好、国家强,全国的所有家庭,每个家庭才能好。

所以,做好家庭工作非常重要,家是最小国,我们如何将家这个小国建设好,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的家风,以小家庭的和谐共建大社会的和谐。国是千万家组成,我们将每个小国建设好了,自然国家就好了,就强大了。反之,国家是第一位的,没有国就没有家,我们要把党和国家确定的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要有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高尚的家国情怀。

二是要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要从小抓起,首先要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观念从小传递给孩子,帮助他们形成美好的心灵。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那样,“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因此,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青少年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他们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

三是注重家风建设。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的好,社会风气才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许多论述,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在“树立良好家风方面”具有“独特作用”,领导干部的家风“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等。

在一个家庭里面,只要家庭成员能够长期按照家训、家规、家教发语行事,那么,久而久之,这个家庭就会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家风”。这样的家风既“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它用之于家庭,不仅使其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得以顺利地成长,而且也使家庭之中的孩子在长大之后能够顺利地“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把家风建设作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要学习焦裕禄同志生活简朴、勤俭办事,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严于利己、洁身自好,体现出他对从严治党的自觉性。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以老一辈革命家作为我们的榜样,做到廉以修身、廉以持家,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把党风廉政和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同志。

四是家风与社会密切关系。要把家风建设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大力倡导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习近平明确指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以此唤起人们对于家风的记忆与温暖。因为,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即“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作风上不检点、不正派,在道德情操上打开了缺口,出现了滑坡”,那就很难“对社会风气起到正面引导和促进作用”。“如果你在家教育儿子,就是在教育公民了,如果你在家培养女儿,那就是在培养整个民族。”由此可见,一个民族的兴衰,一个社会的和谐,在家庭家教家风美德建设中发挥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学习习近平这些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的论述,得到深刻的体会,家风教育对国家和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是个大课堂,社会就是教科书,这就是唯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整个社会风气才有好的基础;也唯有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好,千千万万个家庭才能“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篇1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何巩固脱贫成效,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正视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我们在实践中,按照总书记关于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扶贫机制和扶贫方式的要求,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将创新发展融入到常态化、制度化的专项治理工作中。2020年,我们创新实施三直快办县纪委书记直查快办组案件审理室直通、直批、直查、快结链条式线索处置机制,开设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信访举报绿色通道,成立专门办公室,接听举报电话,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实行报批处置、核实审查直批直查快结。针对扶贫资金、项目,采取台账式+点穴式工作法,要求各乡镇党委和相关部门建立台账,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农村危房改造、低保、库区移民补贴,以及落实扶贫政策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进行点穴式排查梳理。对发现的问题线索建立台账,加强督办催办,要求逐个解决、逐个了结。下一步,我们要探索依托科技支撑,利用微信公众号、二维码推行掌上监督和码上举报,进一步提高受理扶贫领域信访举报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同时,坚持宣传发动和警示震慑并重,利用文艺汇演、一周通报、村屯小喇叭广播等形式,推动脱贫攻坚和专项治理双线宣传到镇、进村、入户,深化专项治理成果,巩固脱贫成效,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进一步落到实处。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心得体会范文7篇 | 心得体会范文8篇 | 心得体会范文 | 群众路线摘编心得体会
上一篇:案例分析心得(精选九篇) 下一篇:警察工作心得体会(精品十五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