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范文# #历史讲座心得(范例18篇)#】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往往会写18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历史课学习心得感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历史讲座心得 篇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通过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及对《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本人对高一新课程有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在课程的指导思想上,彰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全面发展。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与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比较看,有一点值得提醒的,就是课程目标有明显的不同,在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分为: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而在新课程标准中,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里的“过程与方法”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主要有七个环节:一是学习动机的确立;二是历史知识的积累;三是对历史的体验与感受;四是相关能力的培养;五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评价与理解;六是对历史线索、历史规律的概括与总结;七是对相关历史知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
第二,在课程目标上,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强调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提高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既体现了对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的重视,也突破了以往单纯注重政治教育的层面。并且,在每一学习模块和学习专题下每一学习内容都有具体的目标,从而使学生不仅明白自己所学的历史内容,而且明白对这些内容应学到何种程度。这样,课程目标明确而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在课程结构上,充分体现了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发展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把高中历史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部分。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模块,共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领域发展的重要内容。选修课分为六个模块,分别是《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学习模块的设置,既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也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个性化的课程学习计划。此外,学习模块的设置,是对历史知识体系的重新整合,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确定了专题型的教学体系,这既避免了与初中历史课程的简单重复,也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更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第四,在课程内容上,具有时代性。首先,关注社会进步,如必修课程《历史Ⅱ》增加了“国有企业改革”、“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及“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内容,必修课程《历史Ⅲ》增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内容。其次,课程内容的取舍贴近时代,有所侧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并能从世界文明发展的角度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以及对历史的宏观整体的认识,必修历史不仅弥补了现行高中历史课程没有世界古代史的缺陷,而且增加了世界史内容的比重,世界史的内容约占高中历史课程内容总量的40%。如必修《历史Ⅰ》中增加了“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等内容。第三,及时反映历史学科研究的新趋势和新成果,关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如在重视政治史内容的同时,加强了社会生活史、科学技术史和文化思想史的内容等。第四,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如关注社会生活是当代史学的重要特征,必修课程增加了“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专题,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变化来感悟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第五,在课程观念上,注重全球意识。世界意识,又称全球意识、国际意识,指的是站在世界的高度了解世界历史、当今国际社会和我国与世界的关系。邓小平早就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与缺憾或不同程度影响着世界历史,或不同程度地受到世界历史发展诸因素的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课程改革,高一学中国近现代历史、高二学世界近现代历史,高三安排“选修课”学习中国古代史。可见,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是分开学习的,新的课程结构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并列,以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教学的新体系。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候能把目光放到世界的高度,进行全面而客观的分析和认识。作为高中历史教学,在中国入世的视野下,只有将中国历史之舟置于世界历史汪洋大海之中,用更宽阔的视野、全新的理念去理解分析历史,才能与时俱进,在引导学生学好历史,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在世界范围内既有合作理念又能应对各种挑战,实现互补性竞争的高素质人才。
第六,在教学评价上,《课程标准》改变了过于强调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体现灵活、变通的特色,探索符合课改精神的公正、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建立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和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1.评价对象和参与者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和教师,而且包括学校、家长、教育主管部门等对历史教学起作用的各种因素,当然,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学生。
2.学习评价目标和内容多元化,不再局限于知识及能力领域,还包括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学习评价方法多元化,有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考试等,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突出地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的理念,寓学生的学习活动于平常的生活活动中,将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然而,新课程也有它给教学带来的一些不利的问题。虽然我还没有实践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但是从和高一部分学生谈话及参加高一历史阅卷的情况看,新课程在实践中又存在诸多问题。
一、历史学科的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其中内容的衔接带有重叠性和反复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对照初高中课标和教材,寻找内容上的异同点,对于初中学过的内容可根据高中课标的要求决定所学内容的深度和光度,对于初中没有学习的内容要适度地为学生“补课”,要补充内容以便于学生深入学习。这就增加了教师教学备课和学生学习的负担。
二、新课程教材打破了原来的通史体系,这种体系和结构在体现新史观、适应学生需要和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容易给学生造成知识支离破碎的感觉,不利于学生完整历史概念的形成。同时也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三、由于教材编排体系是全球通史,目的是让学生把握全球发展脉络,掌握不同地区和国家在全球体系下的发展情况,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整体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正由于是全球通史,学生在学习中必然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尤其是对于古代史的学习,要想让学生深刻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渐进和发展,不是用一节课就能说清楚的,比如对分封制的理解。而如果学生对某一问题理解不透,那么在以后的学习和练习中会问题更多。而这种问题积累的越多,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增加学习历史的压力。而如要明确理解,教师的教学任务会增加,学生也要在课外更多的学习,以扩充知识面,积累基础知识。同时学生还要面对其他科目的新课程,他们的负担会更重。如果是这样学习的话,无疑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学生还怎么去提高能力,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任何成功的改革都是对传统的扬弃,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寻求发展。新课程还将要面临很多问题,不过在适应形势变化的同时,历史教学还需要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上进行不断的探索。通过对发现的问题的探讨和解决不断提高历史新课程的实践性,把理论真正与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历史新课标和体会历史给我们带来的无穷魅力。
历史讲座心得 篇2
对于一个定岗实习的学生来说,要很好的完成教育实习和把课程标准吃透有很大的关系。为了全面了解新课标和更好的完成历史的教育实习,在来实习之初,我便认真阅读了《新课标》和《新课标阅读》通过学习,使我受益良多。
一,对历史新课标的认识,原来的材料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一直是传承为主”,内容多,程度深,观念陈旧等问题突出,而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新教材,围绕三维目标情感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我从教材的使用情况认识到,新课标历史教材确实把”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为整套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新教材和旧教材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课文设计独具特色,突出了以学生为主的主体的教育理念。这套教材在课文设计和编写体例上独具特色,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纠正了教材只是教师“教本”的片面做法,而把教材变成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术”。
(2)倡导探究性学习,这套教材切实贯彻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法。
(3)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续性,在注意课程内容的改革的同时,本套教材在课文的呈现方式上,注意图表的有效应用,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续性。适合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大幅度增加历史知识的表述中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对遥远的历史有一种切实的感受。
(4)历史主线清晰,学习主题明确,七年级的上册内容,每个单元的题就是本单元朝代的典型特点;
二,使用新教材带来的变化。新教材的课标体系给教师留出了充分的驾驭教材的空间和余地。而新课标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收到很好的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格。因此教师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观念,行为,角色也都随之发生变化。
(1)教师的变化从准备情况讲,教师现在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不研究,不更新就适应了新的教学。从引导新课导入看,引入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有问题引入,故事引入,图片引入,甚至有视频引入等。从教学方法和方式来看,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利用上多媒体教学。
(2)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生活性的增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个: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可以看出这些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经过了这三个月的学习实践,我深刻感受到如上这么多的变化,随着教师教学行为角色的变化,学生们也变得敢于提问题,敢于主动回答问题,也愿意学历史了。这是新课标改革带来的好处。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新课标改革对老师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的要求都很高,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一边使自己适应新课标改革下对教师的要求。
历史讲座心得 篇3
在暑假期间农垦总局组织我们历史教师在农垦教育学院进行了集中培训,我有幸参加,感觉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当我们的老师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作出表率时,也同时给学生指明了行动的方向。如果教师说得天花乱坠,而成为行动的矮子,那所说的也无异于对牛弹琴。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榜样”意识,榜样的行动,会让我们坦然面对每一个学生,更会提升教师的自我形象。
二、拓展了视野,把握最新教学动态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的业务素质。还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我坚信通过这次培训,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因为每一天都能面对不同风格的教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但要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所困却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走得很累,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会走下去,也能走下去。前边的路很长,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
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历史讲座心得 篇4
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而逝,站在20xx年的起跑线上,回首本学期年的点点滴滴,桩桩件件,思古而忆今,追忆以求自励。
本学期任高三15、16班历史,且任15班班主任。因为年轻资浅,故不敢有任何懈怠,学习、生活、工作中仍以工作为重。德育方面:深知,教育育人,以德为先,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热爱祖国,爱人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党的有关决议,政策法规,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
一、能力方面:
作为一名年轻的历史教师,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松懈。工作放在首位,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与研究。认真专研教材,研读近四年高考文综试题,紧根高考试题节奏,把握高考脉搏。每周共5个教案,10节课,8个自习辅导。工作量很大。虽工作压力增大,同时也也是学校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肯定。明知任重而道远,努力学习,多方查找资料,以充实教学内容;课上锤炼语言,旁征博引,注意相关知识的结合,在重点知识上多方设置新情境,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在讲授知识的同时,结合当前的`社会现状,对学生进行世界观、生观的教育。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做到以学生为邻,以学生为伴,以学生为友。学生说:“上郭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是对历史的理性回顾,是一次能力的升华。”这有一些言过其实了,但也体现学生对我的认可。
二、出勤方面:
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强化时间观念,深信:“业精于勤而荒于戏”的道理,以工作为第一大事,学习为当前之重任,严把时间关,不早退,不迟到,不旷辅。工作放在平时,积极主动完成当天的教学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自学考试,并积极学习专研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活动,积极发言,结合本组教研课题,组织教学。
三、成绩方面:
由于工作努力本学期取得了一些成绩。班级管理方面:确立“严”字当先,“责任”为重的原则,加大管理育人的力度,本学期全班秩序根本改观,学习氛围良好,同学们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在学生评教评学活动中我个人成绩名列榜首。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回首本学期,心中有了一些经历,多了一些理性。时间再慢慢流逝,我们再慢慢变老,但人是要发展的,成绩也好,失误也罢,只代表了过去,现时就在眼前,我还得努力。
历史讲座心得 篇5
(一)一个平台
今天,学习培训换了展示平台,各单位在展示的原有基础上,还需要抽一名年轻老师起来回答问题,随机抽取,不能有丝毫的准备,现场回答,要不是对教材特别熟悉的话,真的是很难回答全面、看着很多抽到的老师对答如流,各有特点,有的讲得有广度,有的讲得有深度,共同点是来自课本,高于课本,体现了他们的学识渊博,平时善于积累、魏老师的点评甚是精彩,其深度和高度更是令我敬佩不已、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不仅收获更多知识,而且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在这个平台上,没有世俗的争斗,有的只是一个个渴望得到欣赏的心;在这个平台,拭去往昔的烦恼,增添了久违的舒适、可以说是“一棵树,四粒果”。
(二)两种感受
在培训的过程中,精神有点紧张,但是每个单位的发言精彩部分和自己随时产生灵感,我都如获至宝的做了记录,每分每秒都不敢懈怠生怕丢失了珍贵的东西、今天,是我收获最多的一天,在研讨过程中,很多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分析,真的是“献出自己的想法,取得集体共赢”,今天的感觉是紧张并收获着。
回想以前也参加过不少各类培训,但今天最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它的实用性,这也许就是理论的重要性吧、只有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才拥有生命!
(三)三粒收获
一、良师:在这次培训中,孙雪峰、张齐庆等老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次培训为年轻教师提供一个成长的舞台。
二、益友:在这个舞台我们有了共同奋斗的经历,我们互相辩论,互相欣赏,彼此相识,共同提高、在课间休息时并结识了很多的同仁,为以后的专业成长储备了人脉资源。
三、成长,为了秋的收获,我们不断的劳作着,人们都说炎炎的夏日是庄稼生长最快的季节、在这个七月,我们吸足了养分也不断的成长着。
(四)四个“多”
人们常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今天的培训更多的使自己有了更清理的定位,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努力的做到:
一、多读书,增加自己知识库的深度和广度。
二、多交流,与全县的历史老师多交流、沟通丰富自己。
三、多用心,要想做好教育工作你必须用心的喜欢这项事业、通过培训我发现凡是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们都已经把教育工作作为了一项事业,用真心去呵护自己的事业。
四、多展示,不管自己的水平有多差,只要敢于展示,就会有更多的“空瓶”反思自己,以容纳更多信息。
历史讲座心得 篇6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两个月的培训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时间虽短,但对于我来说却有莫大的收获:
一、通过本轮国培,我的传统教学观念受到冲击,教育教学理论得到提升。
本次培训中,专家们引领我们走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源头活水,再次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落伍,让我们走出老式教育的误区。
在聆听教授们的讲座、观摩诸多名师的精彩课例过程中,从他们身上我发现了自己本身存在的缺陷,专业技术知识不足。在自己平时历史课教学中,仅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兴趣、能力、情感、历史观、社会意识等的培养。本次培训中,专家们引领我们走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源头活水,再次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落伍,让我们走出老式教育的误区。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深刻的感受到来自历史教师身上的压力。
其实,任何一种教育,其终极目标都应该指向人的发展,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中心的人的全面发展,历史教育也不应例外。我们传授历史知识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应付考试,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能力。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都有所收获。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我们历史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要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整合教学技巧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整合教学对激发学生探究学习中学历史很有帮助。教师要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做到深入浅出;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把历史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处,学生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要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三个“延伸“:
一是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
二是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延伸“、三是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延伸“。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技巧,引导学生实践,达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效。
三、要不断把学习理论知识用之于教育教学实践。
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使之为我的'教学工作服务。在培训中,我把自身对历史学科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班级内的老师交流,验证着收获;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不断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规律、总结成败;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变得更加有心。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次培训,给我思想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让我懂得要以“情”为纽带,让感情走进课堂,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与学生互动,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成长;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比如在授课中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习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历史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里面的知识丰富多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非常有必要,让他们自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影响,形成新的历史史观,从而认识社会,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培训马上就要结束,学习仍会将继续!“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通过本次学习我更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更坚定了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的信念!
历史讲座心得 篇7
在20xx年这个热情的8月份我们历史教研组在我校敬知楼进行了面向高三的系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自主高考题训练、小组讨论高考取向以及最关键的聆听专家讲座。
通过对于七位历史教学专家们的教授内容的学习。使我对课改中历史专题式教学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进一步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时代的教师,也使我充分认识到一些以往没有认识到的东西,感触颇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1、扩展自己的空间,突破自己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要充实
主要指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要把历史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处,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要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同时教学过程中做到三个"延伸"。一是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二是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延伸"。三是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延伸"。
3、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会不断涌现,教育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主动地研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变革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4、教育资源、课程资源的整合
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这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网络、科技成果。认识并开发这些资源,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
通过培训,让我感受到:作为教师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同样就选择了付出奉献,更要终身学习,更新观念,脚踏实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完善自己,我们更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进步,更要不断地从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课改先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营养,我们也许无权选择自己的工作环境,但我们可以自己选择我们的工作方式,用自己的独特去演绎精彩,使自己的课堂永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
历史讲座心得 篇8
20xx年初中历史远程教育培训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收看视频,聆听专家们的讲解,以及和有经验的教师们的交流,使我感触颇多。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倍感喜悦和欣慰,也引导着自己不断思考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下面,简单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转变教学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学会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二、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更新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把自己变为一个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过课堂教学,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自身发展。
对于学生而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法逐渐进入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提供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1、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到的这张图片(屏幕显示)是福煦车厢,这节火车虽然不在了,但非常著名,它曾经是一战德国签订停战协定、正式投降的地方,
回顾一战的历史思考:
如此大的战争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它的性质、结果如何?战争结束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否也随之烟消云散了呢?(战后由于德奥成为战败国,英法虽然实力削弱但仍是欧洲强国,美日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它们企图依据变化的各国实力来重新分割世界,所以他们的矛盾斗争又从战场上转移到会议桌上),为了结束厮杀,共谋对策,一场会议上、谈判桌前的唇枪舌战开幕了。
2、简介会议的基本情况。出示巴黎和会三巨头图片
讲述苏维埃俄国被剥夺了参加和会的权利,德国及其盟国则成为受审者等候发落。
组织讨论,探究:“参加和会的27个国家是否有平等的权利?”认识:帝国主义召开巴黎和会的目的是掠夺战败国和弱小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会议由少数几个帝国主义大国所操纵。
3、展示图片:《凡尔赛和约》。指出《凡尔赛和约》是巴黎和会签署的最重要的条约,有关内容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这个条约不论哪方面对德国进行了压制,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德国的实力进行了保留,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牵制法国,保持欧洲大陆的均势)
4、中国山东问题:①回顾山东问题的由来。②视频播放:《五四运动》。③联系史实,设问总结:巴黎和会关于中国山东问题的规定对中国历史有何重要影响?④分析和约对中国主权的践踏,增强情感体验,激发民族情感。
5、(出示地图)总结一下“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怎样看待凡尔赛体系?
6、组织学生讨论
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关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讨论提示因为依靠《凡尔赛和约》所建立的一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是极不稳固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7、为维护这一体系,根据《凡尔赛和约》还建立了什么样的国际组织?(被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1946年宣告结束。
历史讲座心得 篇9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再教20年,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遍的重复”他同时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人对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观自照,反思是一种态度,一种思考,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是当前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保持主动学习、反思的态度去参加这次难得的研修,一点点揣摩同仁的每一句话,认真推敲每一个教师的发言,认真思考每一项研修内容,并与自己的教学经验联系,思维驰骋、观点碰撞,智慧加盟,我们才会体验研修的快乐,获得教育的真谛。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踏上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之路,我们才能真正健康地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通过我的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的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反思”给我们带来的多多益处。
1、回顾经历,积累经验
(1)赏识的目光象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有一次,我在给八(2)班上完历史课后,感觉非常惬意与喜悦,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很爱说话的徐亚和常金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保持积极状态,后来,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不禁豁然开朗: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哪位同学帮老师把投影准备好?” 关鹏和石畅就不约而同主动去做了,我在课上对他们热爱劳动和乐于助人进行了表扬,学生报以鼓励的掌声。关鹏和石畅脸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课上的表现与以往也就大相径庭了:潜心贯注的听讲,争先恐后的发言,面红耳赤的讨论。针对他们的变化课堂上共响起5次掌声,它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就象润滑剂一样,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感觉象做游戏一样,在愉快中获得了知识。寻找闪光点真诚赞美、赏识激励,这一条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灯,指引教育迈向成功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识记的知识很多,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很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我采取的措施是,每节课在讲新授课前,总是进行小测验,不合格的同学要受到一定的惩罚。记得有一次测验时,有一名同学早做了“准备”,当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动”时,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边,轻轻的在她的桌上点了三下,这三下既有对她行为的提醒,又有对她行为的“包庇”,公布于众与尊重暗示中我选择了后者。她当时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从这件小事之后,楼道中擦肩而过中多了一双真诚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后的测验中没有再发生过作弊现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学反思中写下:“即便学生有错,也要给学生留面子,也要丝毫不怀疑他们自省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2、发现问题,寻找方法
有一次,在八(3)班课上,我有意识地贯彻新课标,上了一节以“讨论”和“学生编演课本剧”为主线的历史课。课前,由于我做了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课堂设计,所以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谁知那堂课上得乱七八糟,课堂秩序混乱不堪,课本剧的节目还没上演就草草收场从讲台上我灰头土脸地下来之后,在反思记录上我这样写到:“这节课我耗费的精力最多,但却上得最失败,究竟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请教八(3)班的几位同学,他们告诉我说:“老师,分组讨论可有学问了。首先,你得选一个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组长;其次,不能自由结组,平时混得不错的哥们儿姐们儿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谈天说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后,在课堂组织的问题上,我更加注意细节问题,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这一进步,不得不归功于课堂反思的驱动力。
3、沟通心灵,为了更好
为了体现民主、平等,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我让每一位同学写一下心目中的好老师形象,他们写好后,我给予了总结和整理,学生的心声如下:“具有幽默感,和蔼可亲,走进学生的生活,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成为朋友。学生需要鼓励,不讽刺挖苦。尊重学生,给学生留面子,不乱发脾气,不使用武力,不体罚学生,不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不要动不动找家长,不要每天都板着脸,不要让我们总学习,不以分数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以理服人,应该用心去了解学生,对每位学生一视同仁。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工作认真负责,善良、有爱心,人品好,像《十八岁的天空》中的古越涛一样,相信学生,帮助学生。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耐心帮我们解决问题,发自内心的和同学交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及时鼓励。课上是师生,课下如朋友,双方以诚相待。”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更好的为历史教学服务,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所以我把学生的心声放在办公桌玻璃板下面,每天都看一遍,以便使自己做得更好。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大浪淘沙,回顾反思我不再一味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尝试中变化、改进。你想跑得更快吗?你想从众多的竞争者之中脱颖而出吗?那么,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请抽出一点点宝贵的时间来“反思”吧!
历史讲座心得 篇10
金秋十月,很幸运参加了市教育局举办的高中历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由衷感谢教育局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平台。13天的培训中,听了好几位教授专家的专题讲座,并且在长沙两所中学听了两节历史课,课后大家细致地做了交流和评课。现在细细翻看记录的笔记,回顾曾经接受培训时的情景,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学生时代,耳目一新,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对本人的学科专业发展、对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对历史教科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等,真是受益匪浅,一言难尽,现做一个具体的学习总结,以便自我鼓励与他人分享。
一、进一步领悟“高效课堂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追求高效课堂
新课程由于教材版本不统一,所以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必须取舍对待教材。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与学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现行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知识涵盖广,外延大,需要教师去挖掘、去领悟、并创造性地使用。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引领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所以每一堂课后要及时反思,及时写下心得体会,总结“成功亮点”,考虑“失误不足”,思考“创意闪光点”,不仅要善待“生成的问题”,还要会鼓励、期待甚至帮助学生去“生成”问题,不要害怕自己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只要培养自己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就可能将这些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难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骨干教师应将专业再发展是作为终身追求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更新,需要可持续性地发展。教师之路该如何走?作为骨干教师又该如何做?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创新,这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的生命力所在。面对飞速发展的教育,要使自己在专业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就应努力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学术道路。这一点对我的启发很深,的确,面对不断更新的教育观念,面对发展的时代,面对变化的学生,教育需要不断更新,教育需要研究型的教师,只有不断地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才能提高工作效益,才能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在讲座中指出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通道、是教师个人知识的改造与升华;既要重视实践、勤于实践,又要专于理论学习。作为骨干教师更要强调反思学习,提出自我学习、自我专业发展的计划,撰写教育笔记,经验总结或论文等,全方位提升自己。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只有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开拓进取,努力创新,勇立潮头。只有不断加强理论、业务学习和继续教育,才能经受住“极限”的考验,在超越自我的同时,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三、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学科素养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个又一个“社会人”的重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就应当正其身,作好学生的榜样。教师作为当今社会的“文化人”,更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
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做出回答的问题。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工作中。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宽,接受的信息广,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和教育技巧,做一个复合型的教师。
要提高自己的人文学科素养,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骨干教师的必备条件,是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
历史讲座心得 篇11
20xx 年9月13日至9月14日, 我参加了部编本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培训。虽然只有两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聆听了卢晓荣等各位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及具体的指导,自己才对一年级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点体会:
1.在本次培训中,专家教师主要从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刚开始我对教材的认识没有那么的精深,不过听了专家老师的详细分析,从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编排特点。并且要注意把握本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这一点,让我在潜意识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拉近课本与学生的关系,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如:识字课。我们要了解它的编写形式、特点。1)、内容与专题紧密联系。2)形式多样,体现出要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3)采取韵文的形式编写,易于朗读。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我们要充分地发挥课文中的插图作用,借助图画猜识生字,读通句子。必要时,我们可以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老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而是加强引导学生注意发现的层次性,将发现的识字方法迁移到学习中,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和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不过要时时对生字进行复习和巩固。
2. 结合拼音认识汉字、学习词语和儿歌, 提倡学以致用,强调拼音的实用价值。教材倡导学用结合,在运用中学习。教材中安排了词语和儿歌,并且结合词语和儿歌的学习认识几个汉字。这些词语,都是由学生学过的音节组成的常用词语,每课的几个词语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语言特点。所选的儿歌也都包含本课新学的音节。这些词语和儿歌,为学生巩固拼音、复习本课和前面学过的字母和音节提供了语境,体现了拼音学习的工具价值,同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形成初步的语感。
3.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把学生课余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学生便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空间,窒息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4.重视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的培养。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考虑学生起点,着力改进学生日常交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缺少交际意识、不考虑对象场合等不良交际习惯。教材中的几次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实践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相互尊重。这是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点,是需要从一开始就着力培养的交际习惯。
总之,这次小学语文教材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一定会认真阅读笔记,结合实际,把本学期教学开展得更好。
历史讲座心得 篇12
不知不觉中,为期6天的研修培训学习结束了。本着提升自己教学能力、新课程理念、理论水平等,因此我非常珍惜这次的培训机会,在这次的培训过程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
在这次的培训中,我认真收看视频,并做好笔记;写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反思。
二、积极的查阅各种资料,进行培训。
我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上网查阅一些资料先对专题的内容、外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学习时旁边总有几本书以便及时的进行查阅。
三、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进行反思。
在培训的过程中,对于各位教授的专题讲座内容联系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案例等积极的进行及时的反思;并将自己的反思写成文章上网与各位同仁进交流,以提高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
四、积极的参与学习互动。
在培训的过程中,每天我都用一定的时间去阅读别人的文章,发表自己的评论。通过阅读来学习别人的.教学方法,“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五、积极参与每一培训课程结束后的集体反思活动。
随着远程研修尾声的到来,满心都是深深的不舍,这些天来,享受着远程研修的智慧大餐,方才明白,教育原来可以如此精彩,梦想与智慧的相逢原来可以如此激情澎湃!研修的日子里我们思考着,成长着,收获着,快乐着!然纵有千般留恋万般不舍,我们终要分手,只能在心灵一隅,在三尺讲台,在每一寸教育的土地把远程研修珍藏!虽然再学习使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但更让我看到我自己的更多不足,这将督促我必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学生共同成长。
历史讲座心得 篇13
为期一周的历史新课程远程培训就要结束了,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让我收获了许多。在培训学习专家和其他老师理念的过程中,也引导着自己不断思考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此,简单概述本次学习的体会。
首先,作为新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这是课改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而新课改是要改变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育除了要教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的选择,并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我们老师应该做到: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应该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要认真钻研课标,重新审视教材,研究教材教法。以往的历史课教学是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只有全国统一的一本历史教材,教师上课只需要一本书而已。而新课改中,我们实行的是一标多材,共有四个版本的教材,且每种教材的内容会有些许的不同,而高考却是依据课标而非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牢牢树立一个观点:历史的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是讲授增减的唯一依据。在备课中,应深入研究课标内涵,把握课标的各项具体要求,针对课标的不同要求制定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决定每节课之前,将课标内容首先在黑板上标出,让学生第一时间去把握课标,从而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从备课到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时时处处将课标理念贯彻进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第三,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的培养。新课标应时下,学生的思维活跃和批判精神应作为新课改下的首要问题来探索。老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陈述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并应该敢于质疑老师的教学。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民主气氛。所以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上课先由学生阅读,各个小组之间可以就课文内容互相提问,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对于有争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学生参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动手查找资料,制作资料册或小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总之,教师的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将学生置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之中。
不过,在这次的远程培训中,我和其他一些教师一样有着不少的疑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难度颇大的挑战。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已经根深蒂固的原有的教学观念,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这个过程必定是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磨合期。同时,新课改一切都是新的,缺乏足够实施案例,因此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不断的探索与提高。
第二、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课外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养成了被动接受、不会积极动脑的习惯,要改变他们的惰性,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同时,对于学生基础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动起来,但对于我们普通高中的学生,提出问题往往是一问三不知,怎么开展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其三、新课改过程中,新课标相应的配套体系还不完善,评价制度无法统一。对于一线的教师怎么教没有明确的指导要求,这都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只是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而已。真正要解决,那还需要广大历史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学生的认知心理,扬长避短,力图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同样就选择了付出奉献,更要终身学习,更新观念,脚踏实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完善自己,我们更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进步,更要不断地从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课改先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营养,我们也许无权选择自己的工作环境,但我们可以自己选择我们的工作方式,用自己的独特去演绎精彩,使自己的课堂永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
历史讲座心得 篇14
教学设计是为了支持有效的学习而预先对教学所进行的规划与组织,是对学生学习业绩的解决方案或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它是一种改进教学的艺术,也可称为“教学策划”。本文谈点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体会。本人认为教学设计大体可分为四个过程:备课—授课—提问—反思。
一、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备课
1、备课时应认真研读课标,对教材进行有针对性地整合与处理,主语也应以学生为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采用“体会、体验、认同、感悟、感受”等心态词汇。在课堂教学中,更要能始终贯穿目标,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不仅包括学生知识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应包含学习方法与情感体验等方面。
3、教学开始时首先展示单元或本课总体结构。
4、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层次性强,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及开放性的问题。
二、教学设计的第二点任务——讲授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选择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讲授法、情景复现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法等等。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具体来说比如“讲授法”是一种最传统最基本的历史教学方式了,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方式仍然有它的特点和优点。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根据教师的特点和可行性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步骤,而科学的教学设计则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选择适合学习任务和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和媒体,因此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学设计的第三点任务——提问
“提问”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渠道,要想成为学生主动参和的、交互的、和谐的、高效的、完整的学习过程,“提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新问题是联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纽带,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手段之一,因为许多教师仅仅将提问看作是一种很简单而随意的教学方式,没有深入地思索运用时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在提问的科学性、启发性、目的性、交互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失误。结合高中历史课程的特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心理差异和教师教学的个人素质,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出发,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出发,教师亟待对课堂提问的策略加以探究。
四、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任务——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作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教学反思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任何教学设计,都有“纸上谈兵”“理论脱离实际”之嫌。因为课堂是动态的,“每一堂课都是一条不同的河”。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后对课堂教学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行为、学习有效性等方面,全面地总结和反思教与学的得与失。因此可以说,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没有反思的教学设计是不完整、不科学、不合理的设计,从此层意义上讲,反思教学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以重视。
历史讲座心得 篇15
20xx年初冬,我有幸参加了肇庆市历史学科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来到了湖南这个在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地方。这次学习主要是针对新课标的学习,湖南毕竟是全国高考强省,在传统课和新课改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历史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实施已有好年多的时间了。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相信“课改”这一名词在我们的脑海里以不再陌生,他悄悄地走进我们的课堂,走进千万师生的真实生活。为完成这一光辉而艰巨的任务,不让自己被历史潮流淘汰,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这样,我们才能永远做个新老师,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这次研修班的目的就是要更新我们的传统观念,更多的了解新的史学动态,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研修班是和湖南师大合作,这次学习请来了很多专家,有学识深厚的知名教授,也有力图创新的一线知名教师,每天都可以接受不同风格的思想洗礼。在这次学习期间总共听了12场专题讲座,2节教学实例,两次考察地方课程资源,课程虽紧凑,但学习内容丰富,总的来说这次学习给了我很多想法和感触。
我在学习中深刻的体会到了新理念和旧观点的对撞冲击。余柏青老师的《历史知识的传播与培训》,瞿建湘老师的《广东〈新课标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胡续伯老师的讲座都是从理论上说明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中国的教育现状出发,让我们了解课改的必要性,为结合教学实际,有老师给我们展示了美国的教学模式。对于理论学习来说,我更希望是一线教师来给我们讲授教学经验,因为如何把理论结合进实践,还是真正上课的人最有说服力。新旧的对撞在于,在一线教师的课堂中,有老师指出了新课改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其实我个人更喜欢一线教师的讲课或者去学校里听课,这样才符合真正的教学学习。韩湘萍老师讲座,雷建军老师的《努力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王强山老师的《史家四长与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等等一线名家教师的讲座真正的切入到了教学实践中,指出了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也教了我们具体的解决方法。几个一线教师对于以时间衡量学生为主题的形式提出了质疑,这也是我们历史教学中遇到的很大的问题。我很赞同这些老师的看法,我们山区教育,以历史学习而言,除非所有的学生都有深厚的历史知识为功底,不然盲目的以学生讨论为主,学生没有观点的讨论,一节课下来精彩纷呈,热闹非凡,但是实际教学效果很差,很多同学都没有学到具体的知识,当然,该放手的也要放手,适当的让学生讨论,既开阔思维也提高兴趣,问题的深浅,讨论的时间控制,关键在于针对学生整体水平的度的把握。培训还给我们安排了湖南师大的教授来讲课,邹水杰教授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莫志斌教授的《新史观、新动态、新评价》,刘大明教授的《世界历史》等等,丰富了我们的史学知识,让我了解了更多的史学新动态,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库也是老师必须要做的。
这次学习真的学到了很多,回学校之后一定要重在落实,把学到的东西放到课堂上,做到学到做到。
历史讲座心得 篇16
一、加强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学习
我们必须真正的了解、理解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教师只有通过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才能了解本课程标的程标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本课程的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估建议等,只有了解了这些内容,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的过程就是教与学的过程,它包含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如何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历史课的成功与否。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学生历史学习方法改进的前提,教学方法的改进是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服务的,教法改进是手段,学法改进是目的和目标。在教学中逐步推进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
三、转变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不改变,仅仅是内容、手段、方法的先进,是不可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历史课堂的。比如,我们的许多教师现在已经在课堂上使用了一些教学软件,但其作用仅仅是辅助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讲授,而较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这种多年来统治我们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转变,历史教学的现状就不可能真正的改变。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等特点,促进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构。
四、更多地关注学生历史学习方式改变
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采用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征的方式学习历史。这种历史学习方式消磨了广大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影响了历史学习的质量,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实现历史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并形成习惯,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
历史讲座心得 篇17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学校教育要成为“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所以,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当务之急。如果还是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那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今,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层次上,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再是培养只会考试的“书呆子”了。
2、更新备课方式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可以备一些学生的活动,某些课中,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高一历史集备组曾用过如下方法进行备课:
(一)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
(二)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
(三)改变以往手抄式备课为电子备课,这样不但提高了备课效率,也提高了备课质量。
(四)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
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该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本课怎样导入效果较好,一开始就能激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通过集体备课,得出本节课的施教框架,然后教师再根据个人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二次备课。这样,备出来的一节课,既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活”字。
3、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填鸭式”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在课堂教学中假设活动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也是我们目前使用过的两种较好的方法。
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和声音于一体,模拟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样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由感而发,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从而记住历史。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②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活动情境
常用的课堂活动形式,如:分组讨论、分组辩论、小组搜集资料竞赛、课堂表演及其它课堂活动形式。有时,还可以把几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使用,那样效果更佳。例如:在教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一的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就设计了一个活动内容。一场对是采用郡县制还是分封制的朝议的模拟表演。通过活动,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并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对历史课枯燥无味的看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4、更新教学评价机制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正在更新教学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我们更加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业成绩,更多的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评价方法上,既注重量的评价,又注重质的评价。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地评价,使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从而使得新教材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历史讲座心得 篇18
11月7—9日,山东省初中历史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在德州9中举行。3天时间共听了19节课,参赛教师们的精彩表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最佩服的也是最值得我去学习的是各位老师站在讲台上的展示自己的那份勇气。面对整个拥挤大教室听课老师和评委,上课的老师虽然看得出有所紧张,但是并没有慌乱,面对突发的问题,各位老师都能泰然自若,各个环节处理的恰到好处,体现了教学能手驾驭课堂的能力。其次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们自然的教态,而且我相信那决非是装出来的,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平和。有的老师课堂语言虽然带点地方口音但是带有表演性质的感召魅力还是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动力。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这是我与王伟老师共同的感受也是我们以后加以修炼自己提高课堂形象的地方。下面我就把所有听讲的课总结汇报如下
一、都非常注重教学设计的整合
1、新颖、巧妙而又实用的导入。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可以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新闻资料作为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如青岛的宋丽华在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把有关西安申请丝绸之路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段新闻作为开始,还有马少华老师的视频内容是天宫一号和神八的对接镜头,新闻内容引入《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本节课,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很自然进入本课的主题;如临沂韩继香老师把本地视频资料:从临沂到德州文化作为导入,使学生既了解临沂又加深了对德州本地的认识;很多老师以歌曲资料《十送红军》导入《红军不怕远征难》这节课;《毕业歌》导入《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这节课,活泼生动的歌曲学生容易接受,也吸引了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整合教材内容使其有体系。几乎所有的讲课老师都把教材内容根据一条主线整合教材内容,突出重点。如在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两位老师同出一辙,以丝绸之路为主线进行整合如丝路沧桑、丝路再现、丝路展望。再如讲世界史两位老师在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对列宁和斯大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整合为:复兴之路、强国之路和发展之路三大板块,加以联系中国改革开放,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艰难和曲折。这一点应该是我们这次听课最为欣赏的地方,也是我们今后学习借鉴的地方。
3、注重内容板块的过渡。环节之间的衔接紧密流畅,揭示了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这是教师基本功体现,省级教学能手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大多教师的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语气亲切自然,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思维开阔活跃,积极性和参与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所有老师上课感觉像朋友之间的友好交谈。
二、合作学习成为课堂的主导
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首先应该调动学生地积极性。在这次优质课比赛活动中,我看到了每一位教师都体现到了这一点。前后位或者一排为一小组。纪晓宁老师在上课时用语言和物质奖励如有的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准备葡萄和石榴。有的准备了她本地的资料片鼓励学生,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学生在课堂中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比赛课堂上所有教师都体现出来了。在学生学习、合作的过程中,老师也在巡回点拨、提示、交流。当问题提出后,先把权力交给学生,由学生回答,学生解决不了的,由老师通过讲解,来帮助解决。
三、高效使用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视频、图片等资源拓展知识,培养历史思维
在这次历史优质课评选中,许多老师的视频运用到位。在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的同时,用文字、图片、视频等不同方式补充了大量的史料,然后以这些史料为切入点,提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中得出结论,这样使学生在学到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即有效的回扣了课本主题,又大大开扩了眼界,拓展了思维。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
三天19节课听下来,体会和感悟首先是我们能够设计好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但是我们并不能去设计一节课中出现的突发问题,遇到问题如何处理,如何处理好,如何处理的“出彩”,这是我需要努力提高的方面,因为精彩处理突发问题需要有很高地课堂驾驭能力,具备吃透课文内容本质联系的经验还要掌握大量历史资料,才能出现对突发问题的应对自如的潇洒。其次是探索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的形式,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能力。因此平时的教学还应该继续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扎实的基本功,独特的教学风格离不开长期的教学实践。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除了苦练基本功之外,同时根据我们学校学生的特点不断探索实践,在自己教学风格基本形成的情况下再加以改进,关键是探索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模式,这是我当前应该反思、改进、实践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