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范文# #2024高中物理心得体会简短#】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写16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1高中物理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心得体会简短 篇1
在西南大学的这几天的高物理骨干教师培训,虽然时间短,但是内容丰富,感受很深,收益匪浅。既有专家的讲座,得到理念的提升,又有中学同行的表演,感受新课改的精神,同时还有领导的鼓舞和鞭策,让我们一线教师得到理论与实践的充实。我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心灵上得到隆重的洗礼,大脑从繁忙的工作中得到解脱,细思回想导师、教授的精彩讲课,他们的声音、形象久久回荡在脑海,永不退却。教授的思想教育了我,导师的思想影响了我,使我充分认识到学习和掌握一种重要的思想,比学习和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更重要。
第一天是廖伯琴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地引领我们走进高中物理新课程。通过为什么需要改革课堂教学以及新课程新在哪里这两个主题。并结合一些很具体案例对新课程改革做了生动地、具体地介绍。我们听后有收获,也有思考。在将要新课程改革的前夜,我们怎么把新课程的理念一步一步地带进课堂。怎么在课堂中有机的整合三维目标。
第二天是查有梁教授的讲座,让我感受到我们中学物理界的老前辈对教育教学的关心和教师职业的执着追求,他幽默、风趣的讲解让我们不知不觉就度过了一下午,既有理论知识,更有实战的经验。
这种经验上升为他对教育的四条信念:
信念一:教育强调和谐:健康第一,以德育人,开发智慧,贯穿审美(系统性)。
信念二:教育追求有效:让师生们用较少时间,能得到较大收获(科学性)。
信念三:教育需要激发:用榜样和实例去激励,用问题和交流去启发(艺术性)。
信念四:教育要求行动: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技能,经验出智慧(技术性)。
他把他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20条经验毫无保留地教与我们,难能可贵,可以领略其人格魅力。
唐果南教授等其他几个专家的讲座给我们展示了新课改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新课改给我们基础教育的老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但无论多么好的课程理念,如果没有教师的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都将无法得以落实。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我们自身的素质的高低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这必然要求我们既要加强理论素养的学习,可以是集中学习,更多的是自己学习,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和准备,以满足学生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同时可以走出去看看别人的做法,听听别人的课堂,吸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不足。在物理课中,怎么把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把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很好运用在课堂中,把教和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在导学。教比导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把握教学的节奏和环节,除了有很好的掌握教材以为,更多的是有掌握学生,了解学生。教师的教不是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更不是电视屏幕上的节目,是师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沟通。
这样的学习机会是难得的,是很宝贵的,我希望通过这个培训班的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和专家型的中学教师,“学以致用,研学并进”,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广泛交流,资源共享”。
最后祝我们这个培训班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高中物理心得体会简短 篇2
时间过得总是毫不客气,一溜烟,我们给学生线上授课也已经快两个多月了。在这两个多月里,本人也从不太适应走到了现在这个适应得非常好的阶段,可以说,已经把线上授课完全接受并且应用下去了。如果要给我们班的学生现在做测试的话,我相信我教授的线上课程一定也可以有一个非常好的结果。
线上授课,这四个字在最开始,对我来说是一个令人头大的事情。我们学校也不是没有进行过线上授课,但这样长时间的线上授课,可以说还是第一次,这不仅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有基本的授课技能,还要我们每一位老师有现在流行的网络主播的技能,这样才可以在线上授课的过程中,始终带着学生们走,也始终让学生们跟着我们走,不然一节课45分钟下来,大家都会在对互联网的适应过程中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值得庆幸的是,在一种为了把教学做好,为了把工作做好,也为了让学生们学到知识的责任感中,我习得了这两项技能。第一项我们老师都有的基本的授课技能是一开始就已经具备了的,第二项技能是我为了不让教育从此走下坡路,努力提升的。为了吸引我的学生们在一节网课里始终保持兴趣,我还是做了很多功课的。最后既没有把网上授课上成了主播在线直播,也没有把学生们对学习的求知当成是一种对八卦的好奇。这是我自己感到非常庆幸以及荣幸的事情。
在这两个多月的线上授课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并不是我们过去想的那么稀少。也许是学生们都关在家里很无聊也是一个原因吧,总之在这一次的线上授课过程中,我发现我的学生们都变得热爱学习了。有很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能够学得非常认真,而且他们在课下也经常在教学软件里面向我提问,这让我发现了学生们还是非常爱好学习的,这在过去线下的教学过程中是没有的,至少是没有这么多的`。过去线下学习,问问题的学生虽然有,但没有现在这个时期的多。这也算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吧!
两个多月的线上授课经历,让我初尝了线上授课的收获吧!如果以后正式开学了,这种线上授课的方式也可以一并纳入教学过程中的话,或许也是可以提高学生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的。
高中物理心得体会简短 篇3
新课程改革从去年新学期开始到现在已将近一个学年,在教学工作中,我通读教材,查资料,听课,请教,精心编写教案,落实教学目标,上好每一节课,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新课上下来,常感觉效率比较低,很是困惑。如今再回过头教高一,翻开以前的教案,反思当初的教育教学方式,感触颇深。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高校要求选考物理学科的专业占的比例相对较多固然是个有力条件,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客观地分析,教学的起点过高,“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物理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大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例如,关于“力的正交分解”这一基本方法的教学就是通过分期渗透,逐步提高的。这不仅是一个遵循认知规律的需要,其意义还在于不要因为抽象的模型、繁琐的数学运算冲淡物理学科的主题,通过降低台阶,减少障碍,真正能够把学生吸引过来,而不是把学生吓跑了,或者教师一味的强调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学生就硬着头皮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甚至变成了物理学习的“奴隶”。如果我们老师有意识地降低门槛,一旦学生顺利的跨上的这个台阶,形成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再提高并不晚。可是,一般新老师并没有很快领会这种意图,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课本,不注意加强实验教学,不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只靠生硬的讲解,只重视告诉结论,讲解题目,这怎么能怪学生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呢?学生如果对物理失去兴趣,对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对知识掌握不牢也就不足为怪了!我们不妨再举一个例子,有的老师在教完“力的分解”后,马山就去讲解大量的静力学问题,甚至去讲动态平衡问题,试想这时学生对合力的几个效果尚难以完全理解,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这种由于教师的引导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物理如此之难,怎么能怪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呢?我们教师不应该把教学目标选择不当的责任推向学校的考试,推向市场上的参考书,这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应该多从自身的教学思想以及从对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
如果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知识前,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而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辩证思维还不发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考虑问题容易产生表面性,且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质.所以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这些错误概念对物理概念的正确形成极为不利,它排斥了科学概念的建立,是物理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伽利略和牛顿以前,人们对生活经验缺乏科学分析,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所不可缺少的.由此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错误命题: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会停下来.这个错误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由此可见前概念对人们认识影响是巨大的.
在物理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大脑中形成的前概念,对正确的应加以利用,对错误的要认真引导消除,否则正确概念难以形成.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支持.因此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实际,通过实物演示消除错误概念.
太阳曝晒下的木块和金属块的温度如何?学生最容易根据自己的感觉,认为金属块温度高,形成错误认识.所以只有通过实验测定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感觉的错误,才能消除错误前概念,否则任何讲授都是苍白无力的.
由于学生思维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往往以物质外部的非本质的属性作为依据,形成错误认识.如学生认为马拉车前进是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从而对牛顿第三定律产生怀疑.所以教学中针对这种问题设计一个实验:2个滑块,2个轻质弹簧秤,使一个弹簧秤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滑块上,用另一弹簧秤拉动连在一起的木块,去演示使一物块前进时,另一物块同时前进,通过弹簧秤显示两物块之间相互作用力,这样就可以排除学生形成的错误认识,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在“自由落体”一节教学中,学生对任何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同一高度竖直落下时,不同的物体将同时落地很难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强调“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竖直下落运动,但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等阻力影响,结果当然不会完美.当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实验也就是要重复“伽利略斜塔实验”,使学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从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几乎一样的事实,然后对自由落体运动加以分析、研究.
所以,抓住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实物演示及创造条件进行实物演示,积极消除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对提高物理学习效果是重要的.
物理模型是物理学中对实际问题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通过运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点,抓住本质特征和属性,可以消除学生思维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自己从生活中形成的朴素物理概念分析区别,抛弃错误概念,形成科学概念.如: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原因并指出,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时,设想的“理想实验”就是建立了一个没有摩擦的光滑轨道的物理模型.在建立物理模型后,问题便简洁多了。
这是我在新教材教学工作中对以上三点的一点教学反思。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继续坚持与写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这半年的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在新课程下,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继往开来,做好教学反思,写好课后心得,促使自己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的物理教师。
高中物理心得体会简短 篇4
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做完实验,然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测试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应变片的实验,你要清楚电桥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倍功半。
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你的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
通过这次测试技术的实验,使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实验的过程,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与做其他的实验是通用的,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
高中物理心得体会简短 篇5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学生喜欢物理这门学科,可是在教学中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教书好象就是在教学生做题目,并且题目越难越好,越是能把学生考倒的题目就越是好题,同时与生活的联系也不紧,理论性比较强。我一直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们的学生是被教笨,当然这笨并不是指学生的智商而是指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背景,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气力钻研教材,对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对教材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资料.要弄清所给的问题可向哪些方面探索.
2、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有利的情境
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时间、器材、组织、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做好学具、教具、音像、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机会.
3、应对学生的探索给予引导和帮助
所谓自主探索,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动性,表明学生是主动地学习,即“我要学”;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独立性,表明学生是独立地学习,即“我能学”.但学生主动地、独立地探索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的逐步转化的过程.而这种转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积极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
高中物理心得体会简短 篇6
在上半个学期,我完成了大学物理实验这门课程的学习。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础,虽然在很多物理实验中我们只是复现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的原理与结果,但这一过程与物理家进行研究分子和物质变化的科学研究中的物理实验是一致的。在物理实验中,影响物理实验现象的因素很多,产生的物理实验现象也错综复杂。
大学的物理实验和高中有许多不同。大学物理实验之前,老师不会再花1,2节课帮助我们熟悉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甚至一些在实验中有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以上的所有任务都由我们自己在实验前完成,并写出实验的预习报告。这样的实验方式才更接近于真正的实验,也让我们增强探索意识,也增加了实验不确定性同时培养我们面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这样的实验降低了千篇一律的机械化,增强了个性化。
我通过努力能够顺利地解决物理实验呈现的问题,考验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加深了我对有关物理知识的理解。通过一学期的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实验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预习。做大学物理实验时,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高效率地完成实验,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必须要课前认真地预习。首先是根据实验题目复习所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根据实验教材的相关内容,弄清楚所要进行的实验的总体过程,弄懂实验的目的、基本原理,了解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并对关键的步骤做勾画,以便在实验中提醒自己。熟悉实验仪器,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正确操作步骤,特别是要注意那些可能对仪器造成损坏的事项。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理论上的现象不符,当然刚开始会有些茫然,毕竟实验是有时间限制的,但也许会发现新的问题。对于一般的意外情况,首先应认真思考并检查实验仪器使用以及线路连接是否正确,不正确的及时进行改正,若自己不能解决,应及时请老师来指导,切不可敷衍过关,草草了事,甚至是编造数据。对于数据的纪录,则要求我们要有原始的数据纪录,它是记载物理实验全部操作过程的基础性资料。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如实的记录。如果发现实验现象与实验理论不符合,或者测试结果出现异常,就应该认真检查原因,并细心重做实验。
高中物理心得体会简短 篇7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是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过去的培养目标着重知识与技能。但由于学生不可能学会所有的知识,教师也不可能预见学生今后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单纯的知识学习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必须学会学习,以便能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科学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科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因此课程目标由原来的一维目标转向三维目标的培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基本理念:
理念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过分强调学科中心或学科本位,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学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难、繁、偏、旧等,并且物理教学也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为难的情绪。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理念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综合科学课程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物理分学科课程,因此,该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即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理念三: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成功的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要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式、自学式、探究式等。已有证据证明,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新课标从过去单纯强调知识的传承变为全面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于是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性相对提高。
理念四: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传统科学教育强调科学的万能、神圣以及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也正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欠缺深思熟虑,我们的星球正面临着如像放射性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等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类开始客观地评价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理智的思考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而肩负培养学生科学观的科学教育应重视及时反应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使学生在涉及科学技术问题时,能有意识地从它对社会的正反两反面的影响去考虑,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理念五: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有关评价指标单一,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评价结果则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果,而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因此不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新一轮课改中,为实现课程目标,必须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如:
1、进行发展性评价。例如建立成长手册(也称档案式评价)。
2、积极探索书面考试题型的改革。
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的文明古国,但现在国民的整体科学素养需要提高。没有全体国民科学素养的整体提升就不可能有21世纪中华民族的腾飞。国家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本国国民素质,尤其是本国国民科学素质的高低。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物理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适应物理新课程的实施。
高中物理心得体会简短 篇8
10月13日~10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青岛市求真中学(第21中学)举行的山东省物理优质课评选活动,本次听课活动共听了二十余位教师所讲授的“杠杆”和“其他简单的机械”二节课题。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深刻认识到:在新课标深入实行的当今,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鲜营养,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些课总体来说,有如下共同的特点:
一、上课教师“带着课标上路,依据课本上课。”
给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任课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对课程标准把握深刻到位,运用教材合理有度。应该说,新课标对传统教学方式是一种极大的颠覆,过去是讲究“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现在老师更像一名策划,看上去是解放了教师,真正发动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他们学会读书、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发言。而实际上很多工作都还需要老师去引导、点拨。即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在对课标、教材深刻理解的同时,还要求老师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在学生面前展示的是老师渊博的知识面、敏锐的洞察力、教强的课堂驾驭能力,相信这样的老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爱戴。
二、注重教学的启发性、主动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注重教学方式多样化,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注意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教师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采用自主探究性实验、边教边实验、学生参与的演示实验和观察演示实验等不同的实验方法,共同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而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之中,逐步对现象进行分析,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对实验数据实事求是的进行分析,也能帮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误差产生原因的分析又可提学生改进实验设计的能力。
三、教学环节丰富多样,可操作性强
我注意到,本次讲课大部分参评教师都采用了丰富的教学环节,亮点特别多。有的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实验新颖,有的教师在新课进行中有自己的设计实验,这样既增加了课堂容量,趣味性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老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热情,一但他们真正激发出对学习活动的激情,物理课上不好都难!
四、课件制作精美,实用性强
本次优质课有一个镜头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每当老师讲完课后便有很多人围上前去要这位老师的联系方式并复制课件以做参考。既体现出大家积极学习的'劲头,更说明参评老师的课确实有过人之处。课件制作画面精美,有的用网页形式,有的用flash形式,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又与当前生活实际相连接,体现物理课的特色: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又走向生活。
通过听他们的讲课,我对新课程的认识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1)一堂好课应该顺畅、自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活动充分,时时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无论听课教师还是上课的学生,都让人感觉轻快、活泼、愉悦。
(2)引入对于上好一堂非常重要。引入以各种方式创设情景,通过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入要新、奇、趣。如“杆杠”这节课中有老师准备了一个大箱子,让同学们上台用工具箱中各种杆杠工具打开箱子,引入新课。
(3)物理实验设计要合理。教材上的实验不一定是最合理的,要求教师能够自己设计一些实验。实验设计要求新颖、有趣,具有创新性,能够更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如“杆杠”课中有的老师自制翘翘板,生动形象。
(4)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问——学生思考、探究——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研究的问题的过程和结论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也不是学生念出来的,而是学生“悟”出来的。只有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过程和结论,才是学生真正理解的,学生才会设计实验,才会明白研究方法,才会去应用。教师引导时提出的问题要适当,逐步深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如遇到较难的问题,则需要教师的点拨。即“引导是关键,点拨是辅助”。
高中物理心得体会简短 篇9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这些关于书籍的名言,我从小学起就能朗朗上口、心领神会。是呀,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书籍,它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们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在这个喧嚣的尘世间更加纯净,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一本本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语文书如同一位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学者,温情脉脉地陪伴着我,让我欣喜,让我感动。它宛如一幅意境深远、构思巧妙的水墨丹青,让亿万渴求知识的莘莘学子流连忘返,孜孜以求。翻开装帧精美的语文书,我领略到了趣味无穷的中国汉字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是它教会了我如何驾驭语言,遣词造句,描写人物,叙事抒情,写景状物……读着一篇篇文质兼美、声情并茂的文章,我一次次陶醉在书山翰海之中。
读鲁迅的《故乡》,我从闰土和杨二嫂的身上,看到了封建专制社会对人民的摧残与压迫,一声声血泪,一声声呐喊,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诗句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昔日“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绵延不绝的愁思与岁月流逝的感叹;读了苏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词句,我不禁被他那豁达乐观的心境所感染;连环画《西游记》中神奇大胆的想象夸张与天马行空的神奇故事,不但丰富了我的童年生活,还让我的心在神奇浪漫的想象世界中不断地跳跃而乐趣无穷;品读古装线本《三国演义》,我仿佛目睹了大江南北,赤壁之上,巴山蜀水间,硝烟四起,鼓声阵阵,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壮观场景;读《水浒传》,我体味到梁山108位好汉的独特个性与不懈抗争,我津津乐道之后,又不免几声叹息……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我的生活不能一日无书。一本本形形色色的书籍,为我步入知识的殿堂提供了便利。它总能从字里行间陶冶我的情操,丰富我的想象,它总能在每一个步履维艰的时刻,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为我打开知识的天窗。它像一位位良师益友,总是在一个个时光流转的轮回之中安静地陪伴着我,呵护着我,激励着我,它让我喜悦,它让我激动,它让我奋发。
抚摸着一本本心爱的书籍,我想大声地对自己说:开卷有益,书籍让生活更美好。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在谈话。我读书,我快乐!
高中物理心得体会简短 篇10
本学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课程标准》,并努力把《物理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相互协作、积极探索,大胆改革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学理念。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已经全面铺开,因此,对任何一个高中的物理教师而言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物理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体现《标准》的原则和精神,已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新课程教学,我也深深感知,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与旧课标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具使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以下是本人在学习物理新课标以及一学期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1、教学理念上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因此,在新教材中,非常注重设置问题的情境化。在必修
①必修2、选修3—1中的增加了很多学生实验。首先通过思考题,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能动探究,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通过思考题“实验观察填写下列表格,并得出自己的结论”,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可以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然后再由教师加以引导,归纳出最终的结论。
②教学过程上的差异。新课程标准下,要求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从而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习的教育观转变,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串并联电路”时,电表的改装不再是一节新的知识点而是以串并联电路的应用学生自主分析,以例题的方式,学生探究,教师只是引导得出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这一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不断的训练和提高。
③教学方式、方法上差异。长期以来,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的逻辑,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无一变动地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师生互动少,学生的.潜能没有充分得到发挥。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用打点计时器打的纸带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加速度的大小。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学生在实验探索中发现规律,学到方法,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对所学的规律有了可信度,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创设实验探究的情景,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难点。新课标也注重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及各种软件使学生更能直观的理解、认识物理的本质,并且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例如:思考与讨论、STS、做一做、科学漫步、科学足迹、课题研究等等是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角度去考虑,注重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探究性学习
④物理知识应用的实践化和生活化。新课标要求物理知识应用的实践化和生活化,要求物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即为“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物理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物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物理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物理,能使学生对物理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物理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发现物理的热望。总之,通过本人一学期的新课程的物理教学,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对物理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教学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探究、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不断进步。
在课程改革情景下,如何有效进行物理教学?《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备课组活动或者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交流。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对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处理“强化基础”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如何向学生展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人学有用的物理,让不同的人在物理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⑤以智能为核心,以情感为动力。课堂教学是体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课程紧,任务重”这个矛盾永远存在。关键是一抓上课效率,做到上一节课有一节课的收益;二要精心安排课上45分钟,抓好知识规律的落实;三是用集体的智慧,依托现在多版本教科书共存的优势,精选优秀的习题。这样,优化教学过程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取得点滴成绩的重要原则更是坚定的实践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人格需要人格的陶冶,爱是最好的教育”。其实我想,如果我们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诚心关爱每一位学生,他们心中自然会有一杆秤,才能赢得每一位学生。要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一位好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上好自己的课我觉得这是最关键的。你的课上的好,内容精要、方法精巧、语言精练,学生就会被你渊博的知识所折服,被你精彩的讲课艺术所吸引,被你对工作的一丝不苟所感染,用自己的精神和人格魅力树立威信和榜样,他们喜欢你,佩服你,才能敬重你,相信你,心甘情愿的跟你学。学生的发展潜能是巨大的,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追求进步和成功的愿望,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他们不仅具备学好知识的智慧,而且潜存着很强的人格力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特长的时间和空间。
二、大力抓好课堂教学,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不想办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从而使其厌倦。所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的教学艺术是教师知识、智慧、口才、情感的综合体现,精心设计的课堂情景教学做到开卷之初就能引人入胜,抓住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这方面,我做了许多探索。例如,在学习“电场”时,利用实验,运用形象化的三个演示实验展示抽象的“场”,演示一:悬挂小球的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场);演示二:磁铁靠近小磁针偏转(磁场);演示三:用丝绸摩擦玻璃棒靠近通草球,通过观察现象并类比思考,建立起抽象的“电场”概念,这样将概念呈现给学生,就为学生搭建起思维起飞的平台。
2、创设探究活动,体验学习乐趣。在课堂教学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非常类似于科学家研究的方式,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使学生得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在合作、表达和倾听中,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交流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更深层次的理解,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探索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他们认清所依据的物理事实和来龙去脉,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先让学生成为明白人,才能使其成为聪明人。 “探究活动”不是都要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还有思维探究的形式。例如,在学习“电场强度”时,目前我们不能应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过去的老教法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所以现在需要从一个新的角度,因地制宜,采用逻辑思维推理的方法来加以突破。对这节课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通过猜想讨论和设计方案,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其一,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例如,用演示实验和类比方法引入抽象的电场。其二,将复杂的问题层次化简单化。例如,研究电场强度时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层教学,化简难点。其三,将生疏的规律熟悉化。例如,研究电场的叠加原理时从熟悉的力的合成法则迁移到电场的矢量叠加。通过思维的探究,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学习和研究,掌握对新教材学习活动的指导技巧和策略;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必须面对学生实际,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耐心培养探究习惯,逐项训练逐步提高;拓展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时间有限,但体验和探究无限。例如,学生在生活中可以体验和探究物体的平衡,在体育课上可以体验和探究力与运动,在上学的路上可以体验和探究路程和位移等等;还要有选择性的进行探究,并不是每一项知识都适合用探究的方法来教学,也不是每一项知识都需要用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而且不同的知识内容,探究的方式也应合理选择,突出知识本身的特点来安排学习过程中探究的重点。例如,“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则在实验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合理的猜想和推理探究其结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些小小的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索,这样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参与了发现的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学生将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且终生受益。
三、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通过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教师们的备课水平。本学期中,我们物理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先让每一位任教老师独立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然后备课组再组织全体物理教师开展研讨活动,从板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态、课堂的“应急预案”等全方位的进行研讨,努力提高了每位教师个人的综合授课能力。
四、不断创新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已从单一的终结性考试发展为考试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为适应这一转变,本学期,我校物理组在继续大力推进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同时,把新的教学评价观(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三维度的有机结合、开拓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立足于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等)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分年级制定了物理学科分类评价标准,从物理思维品质,物理概念与原理的理解、表达和应用,物理运算能力,物理活动与课外学习,物理与日常生活、其他学科等五个方面对学生的物理学。我们采用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灵活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更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最后,新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新课程改革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新课程给教与学都留有发展的空间,如何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还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
1、由于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是较难的,如何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达到模块学习的学分要求,有待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探索。
2、新教材虽然降低了难度,但增加了广度,提高了能力要求,可是新课程安排的时间却相对减少了,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和研讨没有充足的时间,如何解决这个冲突,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继续摸索。
3、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发展,如何让学生在新的高考改革制度下取得成功,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这是对我们的挑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是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动力,我们在今后的物理教学工作中,将不断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并努力吸收、借鉴其他老师的成功做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为全面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努力。
高中物理心得体会简短 篇11
要学好任何一门课程,都要有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会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要学好物理课,首先要重视各学科的横向关联作用,比如:语文的阅读能力就直接影响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数学知识在物理课中有目的迁移应用就是物理学习中的计算能力。第二要重视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要有意识、有目标的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第三要重视在群体学习过程中树立独立思考、分析、归纳结论的意识,要自我培养良好的独立作业能力。第四要重视探索自己学习道路上的未知领域,学会科学的探索,严谨的分析是打开未知领域之门的金钥匙。
下面就如何学好物理提出几项建议:
1.学会使用物理课本初中物理课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是什么?初二物理课要学习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哪些部分?物理课上老师会先讲些什么、后讲些什么?对新开的一门课程,同学们的脑海中会有一连串的问号,并且很想知道答案。这并不难,随着学习进程每个问题都会得到答案。关键是作为学生,是被动地等待答案,还是主动地探求去寻找答案,对!当然是做后者。开学初,每位同学都会得到各学科的课本,初二的学生手中自然就会比初一时多出我们需要的《物理》课本。打开课本,同学们的某些浅显问题的答案就在眼前。物理课本是我们学习物理的依据,是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向导。同学们要学会通过课前看物理课本而了解上物理课时老师要讲的内容,知道上物理课时,针对所学环节听什么,使学习过程是有目的的行为。通过课中随着老师的引导看物理课本,达到认知知识、理解知识要点的目的。通过课后看物理课本,达到复习巩固知识,学会初步应用知识解答问题的目的。物理课本中有大量的依据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推论物理结论的课文,同学们认真阅读后会发现,这些课文不仅能使你们浅显地认识物理知识,还会使你们很好地组织出解答物理问题的论述语言,这是解答物理简述题的语言之源。在我们学习了一些可用数学表达式书写的物理规律之后,同学们会在物理课本中阅读到一些典型例题的解题分析、解题过程。这是解答物理计算题的范例,要很好地阅读、细心地反复阅读,这是分析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良好培养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使同学们对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能力提高,书写格式掌握,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物理课本中有一些引导同学们思考的小标题和小实验的课题,在学习时间宽松时不妨读一读,它会使你们眼前一亮。同学们的物理思维会得到扩展,对知识的理解会深化。
2.明确学习目标,注重理解物理概念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预期目标和要达到的目的,否则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学习知识亦如此。青少年时期的初二学生有着广泛的好奇心,但好奇心再多、再强也无法取代学习目标。每位同学要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好奇情感,使之转化为求知的欲望,然后理智地确定全学期的总体学习目标,针对物理课各章节的局部学习目标和平时各节课、各知识点的细节学习目标,使自己的学习过程是有序而行。在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是重要的,也是困难的。因为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建立,每一条物理规律的认知,都需要由知道上升为理解,才能达到应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解答问题的目的,这在学习过程中是非一日能完成的。同学们在学习每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时,要使自己由“机械记忆”转为“意义记忆”,最终上升为“逻辑记忆”。俗话说得好:概念通了,一通百通。就是说:知识的学习中,概念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因此,同学们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各章节中物理概念的学习,要特别注重理解每一个物理概念,每一条物理规律。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探寻好的学习方法。在初中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良好学习习惯的自我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近期作用是可以使自己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中,远期作用是使自己具有自主的继续学习能力。初中物理课的学习,同学们第一要学会“预习”,并且有意识地培养预习习惯。预习要达到的目的有:知道未来要学习的内容;明确将要学习的知识中,哪些部分已基本明白,哪些知识要在上课时聆听老师的讲解。第二要学会“有目标、有重点的听课”,这一点是跟预习密不可分的,只有预习的目的真正达到了,才能使听课时做到“有目标、有重点”。第三要学会独立完成作业,这里所讲的独立完成作业,不单纯指不抄他人的作业,而且是指做作业时不对照课本、不对照课堂笔记写作业。是指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是要在同学们在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信。在不断培养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寻找一种优良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同学们不能忽视的。所谓好的学习方法,要有两个适合:一适合所学的学科;二适合使用学习方法的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现象为基础的学科,这就要求学习物理的同学要学会观察物理现象,善于有目标地观察物理现象,并学会依据物理现象,结合已有的物理知识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具体的学习方法会因人而异,每个同学要在认真的'学习过程中去探求。基本原则是:学会有意识、有目标地观察,丰富个人的感性认知;把握好学习过的“预习、听课、作业”的三个环节;定期进行所学习知识的小结或总结。
4.加强训练,掌握物理基本技能在物理课的学习中,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有两方面,一是用物理用语表述问题和规范书写物理公式、解题格式的能力;二是物理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物理用语是学习物理的语言工具,必须学好。物理用语中专用词、专用符号需要一定的记忆,例如,每个物理量都有它的名称和表示字母;每一个物理规律或定律所有它的陈述原则。但是这些内容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每个物理量的表示字母,多数都是用物理名称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物理规律或定律的陈述,一般都是条件式陈述或因果关系式陈述。灵活运用上述规律,正确使用物理用语,记忆物理概念,陈述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就无需死记硬背,也不用担心表述不自如的尴尬。同样,物理公式的书写、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都要做到规范和熟练。它们是学好物理的基础。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亲自动手做实验才能熟练掌握,在掌握的基础上才能找到操作技巧。实验操作时要手脑并用,照章操作,要多向自己提问题。对每一个物理实验,都要要求自己知道实验原理,明确操作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这样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问题的辨析能力。逐步达到依据实验课题,提出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步骤:通过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结论的水平。同学们,希望你们在上述学习方法启示下,能很好地设计你们的物理学习进程,为提高你们的学习能力而努力。
高中物理心得体会简短 篇12
参加了在延边教育学院举行的高中物理新课程视频讲座,对此我深有体会,通过这些天的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现在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1.体现了基础性: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老问题,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
2.注重物理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核心概念的建立。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强调可操作性注重继承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
5.高中物理课程新课改最大的困难是:第一,教师的观念要改变;第二,现有的教学资源要改变;第三,教学制度要改变;第四,教学评价,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要跟随课改的变化。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就是从学生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
总之,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当成是一种创新活动,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去构建创新学习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习观念,推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学习为代表的创新学习方式,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满足学习需求,体验学习兴趣,发展学习个性,实现学习上的大飞跃。我想,经过我们教师不断摸索、不断尝试,定会将教学工作做的更好,也使自己在教学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物理心得体会简短 篇13
暑假中一起去津参加了由新教材编写者之一苏明义老师讲解《北师大版物理》修订说明的讲座。通过学习我深深认识到在初中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的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对课程性质的重新认识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初中学习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教育。而新课标更强调了探究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初中学习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
(2)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应用基本规律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3)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来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的研究。
(4)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基本的推理分析概括能力。
二、对课程基本理念的新认识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在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差异教学。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解题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物理课程改变了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多采用新方法、新途径进行教学,多样化地教学。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结合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构建新的物理课程体系,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物理课程应该改革单一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体系。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
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物理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适应物理新课程的.实施。
高中物理心得体会简短 篇14
高中物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很难学的,这是毋庸质疑的整个高中物理是比较抽象的,而且都是定量的,计算要求比较高。所以要学好高中物理,正确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致命的,对此一个高考物理满分者结合自身学习物理心得,奉上关于怎样学好高中物理的几点浅陋看法,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若有不当,恳请指正。
1、全面、深入、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例如: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包括对具体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仑兹力等)的概念的理解,也包括对一般、抽象的力的概念的理解,还包括力作用于物体产生不同的效果的理解等。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力的概念,我们在繁杂的力学问题中,在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运动问题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力,通过这些问题不断加深对不同性质的力的理解,也不断加深对抽象的普遍的力的概念的理解。如:静摩擦力可以使物体加速,也可以使物体减速,可以做正功、做负功、不做功,但一对静摩擦力总不做功(做功代数和为零)。洛仑兹力的方向总跟速度垂直,总不做功,它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这是洛仑兹力的最大特点,其它的力都不具有这一特点。力产生加速度,反之如果发现物体有加速度就判定一定是力产生的等等
2、注意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的分析。
对一道物理题在弄清题意确定应用的物理规律和研究对象后,就要对对象进行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的分析,对问题形成鲜明的物理图像。这样才容易排除一些错误观念的干扰,找准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尤其是对一些较难的、灵活性较大、情景较新的问题,分析清楚物理过程才容易找到解题的关键条件或问题中的隐蔽条件。如,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球A,B,电量分别为+Q,+2Q,它们以一定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相向运动,速度大小分别为V,2V,相撞后分别沿与原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当A速度大小重新回到V时,则B的速度大小应该()
A等于2V B小于2V C大于2V D无法确定
很多情况下,一般我们都会根据经验,这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很简单答案就是A等于2V,我们再仔细想想整个物理状态和过程,相撞过程中发生了电荷的转移,相撞后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力变大了,所以此题答案应为C大于2V
3、正确对待解题
高考是通过物理试题的求解成绩来区分考生能力的高低、优劣,理解和掌握物理理论当然应该表现为求解各种物理题方面,所以,解一定数量的较多类型的问题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解题的能力。但是,我们在解一道物理题时心里要清楚,解这道题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检查我们对概念、规律掌握的程度,培养和提高独立地、灵活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物理习题是不可穷尽的,现在流传的高中物理习题已经在万题以上,每年的高考试题又出现不少新题,对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考查可以从许多角度、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只有紧紧抓住解题的根本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1)精解少量典型题、浏览较多的习题。
对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习题,要深入地重点求解,真正把问题弄懂。怎样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习题呢?首先要选择高考试题,高考试题概念性强,对概念、规律的考查深入、灵活,有的题立意新、情景新、设问角度新,有的题综合性强,有的题含义深刻,非常值得我们深入钻研。其次要选择应用概念、规律重要内容、要领性强、比较灵活的习题,也选择在解题方法、技巧上有一定代表性的习题。怎样才是真正弄懂这些精选的习题呢?这只有通过自己独立的反复思考才能达到,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清楚地体会到应用了概念、规律的'那些方面的内容来分析问题、建立关系,解这道题有几条思路,应该选择哪条思路解题,解题的关键在哪里,怎样求解解题方程,解得的结论有什么物理意义,解这道题对概念、规律有什么新的体会、认识,如果题目条件发生变化或已知和待求的倒过来问题是否能解等等。
对其他的一些问题也要经过一定的选择,对这些题如果想一下就很清楚怎样求解,就不一定花太多时间去做。有的题想一下不知道怎样做就要认真对待,解出后要回头想想当初卡在什么地方解不出来,怎样突破的。利用这种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触较多的习题。只要我们抓住解题的根本。我们会发现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题并不很多,许多题都是大同小异的。盲目地追求解题的数量没有多大效果,流传的有的题概念上模糊或错误,这种题解了后会起不良作用,要注意避免。
(2)以物理概念、规律、方法为核心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解题能力。
物理习题数量多、灵活性大,物理概念、规律、方法是解题的依据、出发点、灵魂,只有抓住这个根本,不断归纳总结才能提高解题能力。对习题的分类应从基本概念、规律上看。如从牛顿定律看把动力学问题分为:已知力求运动和已知运动求力两种基本类型是很有用的,还可细分为:在恒力作用下的运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天体运动,在弹性恢复力作用下的简谐运动等。但从形式上把问题分为:斜面问题、竖直问题、水平问题等没有什么用处。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我们能够从我们的错误中学习。""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只能通过纠正我们的错误而增长。"所以,我们应该抓住错误不放。发现错误是我们进步、提高的起点,许多错误是由于我们没有真正理解概念、规律造成的,找到错误的根源就使我们对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一步,这是根本上的提高,极为有用。常常有这种情况:一个概念性错误会在多道题目中一犯再犯,这说明这个概念较难、又很重要,我们还没有找到错误的根源。应该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可与同学讨论或问老师受到启发,但一定要通过自己独立的反复思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有的较难的题我们一时解不出来,后来解出来了,但过了一段时间再看这道题又不会解了,这说明这道题没有真正搞懂。我们经过反复思考找出症结所在,对提高解题能力很有好处。
通过一定量习题的求解,我们会发现在理解概念、规律方面的许多问题,也会发现解题方法、技巧方面的许多问题,还会积累不少的解题技巧、经验,这些都要求我们及时地归纳总结。总而言之,学习物理主要是要理解,不要认为听老师讲解就会懂得物理,物理是想懂的,只有反复思考、探索问题的实质,不断地独立思考才能真正懂得,才会求解各种各样的物理习题。
高中物理心得体会简短 篇15
一、观察的几种方法
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二、过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4、区分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条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的问题混为一谈。
三、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如R=U/R、E=F/q等。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例关系的。但学生在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2、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果常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
3、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
四、原型启发法
原型启发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来源于生活、生产和实验。如鱼的体型是创造船体的原型。原型启发能否实现取决于头脑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与头脑中的表象储备有关,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
三种途径:
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争取用学到的知识予以初步解释;
2、通过课外书、电视、科教电影的观看来得到;
3、要重视实验。
高中物理心得体会简短 篇16
在暑期期间,我参加了xxx省xxxx年普通高中物理课暑期关于“有效评价”远程培训。经过接近两个月有序的培训学习,我除了收看了关于“有效评价”的专题讲座视频,还进行了网上交流与评论。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标准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让我对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从这次远程物理的培训中,给了我许多的思考,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的付出和感悟,在这次的培训中得到了更好的指导。不仅使我清楚能整体把握高中物理新教材的重要性和常用方法,还能认识到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脉络,站在更高层次上来面对高中的物理课程。课堂是实施课改的主要阵地,新的课程理念如何在课堂中完美体现,如何评价好一节课,这个假期的学习让我解决了很多的问题。
再者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情境,淡化了课堂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距离,扩展了教师的学习空间,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师与真实世界的接触与联系。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论坛或者是平台去探讨。还可以为整理与分析学生的批判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搭建平台,有利于建构新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为我们教师提供了这么个学习补充能量的平台,使我们的业余生活趣味化,充实了我们自己。所以我们要通过这么好的一个平台把知识学到手,完善自己,铺设一条能使自己成为合格人民教师的道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