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关于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3篇

2024-03-18 19:30:06 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新课标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关于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3篇#】编辑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关于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随着时间的改变感悟也就不一样了,可以通过撰写心得体会的方式这些体会保留下来。养成写心得体会的良好习惯,也是加强学习效果的方法之一。这份指南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根据实际情况定制!

关于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1

学生的主观能动就是指在教学过程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导致这种差异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一。因此,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已成为一项教师所面对的重要课题。

关于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2

工作之余我读了《数学新课标自主教学》一书,其中开放性教学对我的启发较大。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爱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这是一种多么有生机与活力的境界啊。我们的数学课堂就应该充满活力。下面我就从书中“开放教学”这个角度谈谈如何带领学生进入这个“活”的课堂。

一、在教材处理上开放,让学生学有动力。

叶谰教授说过:“像以往那样把继承和掌人类历史上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基础教育的最重要价值的判断,显然是不够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拘泥于教材,要大胆突破教材的编排,在教材的处理上进行灵活的开放,把生活的素材、生活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引力,萌发求知欲。浓厚的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如在教学两位数进位加时,结合当时班中正在开展“看谁红星多”的活动引入:小明这学期在作业方面夺得34颗星星,在守纪方面夺得28颗星星,这学期小明一共夺得几颗学习星星?从而引出教学内容3428。又如:从新房地面的装修,要计算买多少地板,引出面积的计算等。把教材设计成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去,学生就能带着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望和对学习材料的浓厚兴趣,愉快地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去。这样,课堂上人人学得主动,就会出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在感悟新知的过程上开放,让学生学有自主。

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立体的、开放的过程。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用不同语言表达形式去观察、分析、猜测数学问题,让多种答案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学生在感悟答案的过程中,学有自主,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灵性,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比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时,教材先把被减数分成一个十几和一个整十数,然后用十几减一位数,再与剩下的整十数相加得出结果。如:43-8=35先算13-8=5,再算305=35。用这种方法统一学生的思维过程,对于形成“算法多样化”是不利的。从新的教学理念看,它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缩少了探索空间。学习这题时,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探索出多种方法,让他们探索出多种方法,使他们的自主学习得以体现。由于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很多学生除了想到前面的方法外,还想到第二种方法:先算10-8=2,再算332=35。有的学生想到用加想减的方法:因为358=43,所以43-8=35。有的学生甚至提出用第二种方法更好。我没有局限学生的思维,而是鼓励他们:只要能又对又快地想到答案,用哪一种方法都可以。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自主学习,符合他们的求知、求参与的心理需要,符合儿童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既长了知识,又长了智慧。

三、在练习设计上开放,让学生学有创见。

数学课堂应该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挖掘,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在课堂练习中,经常把习题设计成“问题答案不唯一,条件多余或缺少”等具有开放性练习,并且使习题的叙述方式多样化,问题情境生活化,解题策略灵活性,这是非常有教育价值的。不仅可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迪思维,使学生学有创见,充满个性化。如在学完“元、角、分”知识后,设计小组合作练习:一本故事书需要11元8角,应怎样付钱?由于答案的不唯一,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挑战性,不管学生付钱方法简便与否,只要合理,就予与肯定。这样才能为学生创设创新思维的空间,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

四、在作业设计上开放,让学生学有乐趣。

开放式教学提倡课堂教学要打破课堂时空的局限,在课末拓展延伸。创设课外情景,布置一些开放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校外调查、访问、测量等实践活动。只有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现实生活,才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产生学的乐趣。如在学习了长度的知识后,让学生回家测量爸爸、妈妈的身高,房间的长、宽,门的高,一步、一柞的长度等。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作业充满“活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创造。

总之,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使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师通过在教材、新知学习、练习设计、作业设计上进行灵活开放,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活的流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的机会,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开放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效的教学手段。

关于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3

坚强的意志不会建立在虚弱的躯壳上。

在姚明的一则专访中,他提出,体育就是玩,体育不该被扭曲成技能教育;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不能简单地通过分数去证明。

姚明还认为,学生的健康是国民整体体质水平的基础,通过增强身体素质,可以拓宽生命的意义。他一直坚信体育的力量。

“视力最低、体重最大,身材高高、体质最差”成为我国青少年的典型特征。从现实看,也确实如此,比如军队征兵的体检标准在逐渐放宽。当然,现代战争需要的更多的是文化高、电脑技术高等综合素质人才,但是无论战争发展到什么阶段,身体素质永远是基础。

有人认为学生体质健康下降,长期看不是问题,因为人的寿命事实上在延长而不是缩短。虽然现在人的寿命在延长,但是质量如何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有9700万,是世界糖尿病发病第一重灾区,并且糖尿病发病呈现低龄化、加速化发展趋势。

学生体质状况下降导致的最大危害,肯定是健康。体质下降对于意志的影响更值得注意。一名肥胖的青少年,耐力弱、肌肉不发达,长久来看,不仅易得病、易受伤,还会造成自信心下降,容易受到同伴的歧视,还会造成性格孤僻、与人沟通能力下降等问题。这样的孩子在意志力方面令人担忧,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很多类似的亚健康状态的孩子身上。

现在的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缺乏一种“咬咬牙就挺过去”的能力,根源就在于体质健康上。

姚明说:“我不相信,一个坚强的意志,会建立在一个虚弱的躯壳上。”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新课标心得体会感悟 | 教师新课标心得体会 | 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上一篇:比赛获奖心得(合集14篇) 下一篇:最新休闲渔业心得报告(实用七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