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2024上课心得报告三篇

2024-02-27 08:03:04 上课心得报告 上课心得

上课心得报告(篇1)

余音绕梁,潮涌心田

——听余映潮老师上课及报告有感

隆回县岩口镇中心学校范文

千载难逢,百年不遇!2011年10月26日至28日,湖南省初中语文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创新展评活动在武冈成功举办,特别邀请到了成果丰富、教艺精湛、课堂教学创意研究的领军人物——余映潮老师。余老师在武冈市展辉国际实验学校现场授课并做专题报告,与其说是“听课”,不如说是“品课”;与其说是“倾听报告”,不如说是“享受语文之美”。

我作为一名不懂语文的普通教师真可谓是“三生有幸,受益匪浅”。

以教书为生、以创新为乐的教师余映超

从武冈归来,余老师的“神奇”驱使我对他做进一步认识, 敬仰,余映潮老师原来是荆州市教研室的中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现年过花甲,但仍坚持授课与讲座,并且讲座中必须讲评自己刚刚上了的课,将自己的教学创意与理念完美结合。从1993年起,他在《中学语文》上开辟“教例品评”专栏,连续8年发表一百余篇作品。

这是中学语文界第一个由一个人坚持了八年的专栏,迄今发表各类教学文章1200余篇,1996年,他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艺术例谈”18篇。从1998年起,他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开设了非常有创意的“别出心裁读课文”专栏,至今已写了5年而且还在不断地写着。2002年,他的“阅读教学艺术50讲”专栏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亮相,受到好评。

近几年来,他还在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上连续发过“教学设计思路”方面的系列文章,其系列稿《论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型创新》、《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路的创新》、《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等也陆续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的“本刊特稿”栏中。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映潮同志已经开始出版他的一系列教学记录。

余老师的课是的课

这一次,有幸听了余映潮老师的《期行》和《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两节示范课和讲座《例谈教材研读与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余老师在上《期行》这一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品评,要求学生说:这是一个的故事。

如:这是一个开门见山的故事,这是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这是一个戛然而止的故事,这是一个守信重礼的故事……我顺着这一问题,一直在思索:余老师的课是的课。

认真翻看听课笔记,余音绕梁;仔细回忆课堂情景,潮涌心田。

一。余老师的课简单实用。

这两节课都是直接介绍。《期行》教学创意是:朗读、辨析、品评。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教学设计是:概说能力训练、品读能力训练、辨析能力训练。简洁、精炼!

然后根据两个明确的教学思路,循序渐进,从而实施学生实践活动。在多**运用上,两节课更是简洁明快、朴素自然。仅使用三或四张幻灯片显示需要黑板书写的多个内容,黑色字符和白色背景,并且要干净整洁!

它使人感觉简单实用,易于模仿、学习和实用,并能立竿见影。

2。余老师的课很有效。

《期行》这一课,“朗读”活动,余老师第一句就说:“大家读,我来听。”学生的主体作用自然凸显。

学生们被要求读三遍,第一遍:读课文的水平,第二遍:读故事的味道,第三遍:

要阅读情况,带着感情,展示人物。每一次学生的朗读之后,余老师都进行具体的指导与点评:“语速要慢”;“要读出‘彬彬有礼’、读出‘愤怒’”;“要注意在‘愣一下’前停顿一下”……学生在第三遍朗读完毕之后,余老师颇为中肯地评价道:

“刚才的朗读达到了训练的效果”。显然,在这种有效的训练中,学生们已经发展了朗读的能力。“辨析”活动,余老师出示了一系列的任务:

“两个意思比较难以理解的字”,“两个分别表示敬与谦的词”,“两个同形而意义有区别的字”,“两个字形不同而意义相近的字”,“两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的字”。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展示,逐步完成这些任务。这组练习有效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不仅区分了有特点的字,而且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更重要的是,在练习中,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度和广度,教师让学生“活动”了起来。

“品评”活动,将本节课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从文章中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乃至整篇文章中,你能读到什么?”,“这是一个的故事?”两个开阔、没有束缚的话题涉及文本中隐含的语言、文字、文章、文学等各个方面。

让学生在课文中自由驰骋,自由发现。这种开放式的训练是不是没有效果?

三。余老师的课是动静结合的。

“外静内动,动静结合的课是一种最高境界。学生在课堂上能否安静,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习惯。试想,如果一个老师在教师里问和答,一堂课要问几十遍,这样的教学一定是浮躁的,教师一定是缺乏安静的。

”余老师在报告中这样说,在教学中也这样做。《期行》这节课的“辨析”活动,给每位学生三分钟的读书思考时间,五分钟的小组讨论时间,八分钟的学生展示时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这节课中,概说能力训练,要求学生利用“危言耸听”、“不言而喻”这两个含“言”的成语概说文章内容。首先给每个学生五分钟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是一般能力的培养;后面的品读与辨析训练也是如此,每一个板块只提一个问题,抓住关键,切中要害。

“静”让学生自由的学习,独立的学习,沉思的学习,正是因为有了“静”的蓄势和酿造,才有了思维活跃的“动”,充满信心的“动”,师生融洽的“动”。此乃“动静结合”也!

四。余老师的课是一节很好的课。

余老师的报告中详细解读了关于好课的八个方面的评价角度,其中之一就是:得体的课,得法的课。余老师说,课文有文体的不同,有语体的不同,有长短的不同,有深浅的不同,有教学中的地位不同,在设计教学思路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教学设计不要老是千“课”一面,不要显得呆板和机械,要针对这些不同而精心运筹,巧妙组合,使各课的教学思路有各自的特色与风采。

让其成为得体的课,得法的课。如:

《紫藤萝瀑布》是精短的散文,可对其设计“整体感知—整体理解—整体赏析”的教学思路。

《桃花源记》是奇美的文言散文,可设计“景美—人美—人情美—故事美”的教学思路。

《再别康桥》是优美的诗歌,可设计“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美美地诵”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最精作品,可设计“有味地朗读—有味地分析—有味地欣赏”

《纪念白求恩》的教学创意:理解一篇,精读一段,背诵一节。

《说“屏”》的教学创意:选词,选句,选段(积累字词、提取信息、品析精段。)

《刷子李》教学创意:说奇、论妙(说“刷子李”之“奇”;赏《刷子李》之妙。)

《散步》的教学创意:建议你这样把握文意,建议你这样朗读课文,建议你这样欣赏语言。

《孔乙己》教学创意:课中比读(第四段:孔乙己出来,第十一段:孔乙己离开)。

《中国石拱桥》教学创意:请同学们证明《中国石拱桥》结构非常严密精致的特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边城》的“读出文中的美丽,读出文中的忧愁”

《行路难》的“欣赏课文中的美句,解析课文中的难句”、

如此等等,余老师一下子例举了十多个教学实例,篇篇都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得体得法。

5个。余老师的班级是一个敢于挑战的班级。

听余老师的《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感到非常惊震。在“辨析能力训练”中,余老师抛出一个惊人的话题:请同学们研读课文,分析本文中语言表达不太准确的语句。

“选入教材的文章也会有表达不准确的语句?”我第一次听老师这样向教材叫板。“若能将它们(全部)捕捞出来”、“满足三百亿人的(一天)需要”……听了学生和老师的分析,我心悦诚服!

特别敬佩余老师的睿智与勇敢。

6。余老师的课精神不一样。

“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最能说明课堂设计的灵活。不同教学思路的“一课多案”,不同教材处理角度的“一课多案”,不同教学手法与活动方式的“一课多案”常常在余老师手上产生。《狼》的八种教案、《说“屏”》的六种教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四种教学设计等大大开阔了我们的欣赏眼界,无数的年轻教师因之受益。

近年来余老师还成功设计了几种“读报课”的教学方案以及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年级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的、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地区进行教学的不同方案等,让人耳目一新。

在他的教学中,创新和变革是丰富多彩的。仅课堂朗读活动的设计就有:技巧指导式,如《三峡》的“读好领起字的拖音,读好四字词语的节奏,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效果要求式,如《再别康桥》,要求读出“惜别感,节奏感,宁静感”的效果;虚拟角色式,如《散步》,“读好文中的故事,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读好课文的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虚拟空间式,如《七颗钻石》中的“进入录音棚”“畅游智慧泉”“来到创作室”;主持引领式,如《紫藤萝瀑布》中老师引导的段落跳读;表情演读式,如《安塞腰鼓》的角色演读等,可谓摇曳多姿,灵活奇巧。

掩卷沉思,我折服余老师的诲人不倦,折服余老师的精湛教艺,折服余老师的独具匠心……子曰,见贤思齐,让我们学习他如何历练生命,学习他如何教书育人。

上课心得报告(篇2)

作为一名学生,上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的心得体会。下面我将就此问题给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看法和感受。

首先,上课需要做好自己的心理准备。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因为上课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老师的要求,更是为了促进我们自己的学习进步。所以我们在上课之前要清楚自己的目标和任务,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好专注的状态,以从中受益。

其次,上课需要认真听讲。作为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听老师的讲解并掌握知识。因此,上课期间要尽可能做到不偏离老师的思路,全神贯注地听讲。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这也是加深自己对知识理解的一个过程。

另外,上课还需要积极思考。例如,在听完一节课之后,我们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加深理解。我们也可以在课下讨论、交流、请教同学或老师,以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上课还需建立良好的互动氛围。可以在上课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知识背景,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讲解和表达,也可以与同学一起形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这有助于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口头沟通能力。

最后,上课的效果还要考虑到复习的过程,因为认真听讲和思考虽然能增加我们学习的收获,但它并非是完全可靠的记忆形式。所以我们还要在课下认真复习,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做好笔记,查找资料等方式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总的来说,上课心得与经验是在实际学习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的,我们应当根据自己的实践情况不断地调整方法和策略,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益。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上课只是学习的起点,更有价值的是我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以此推动自己的进步和发展。

上课心得报告(篇3)

上课心得报告


在这学期的课程中,我收获颇丰,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收获了不少感悟。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上课心得。


我要感谢老师的用心教学。老师既是我们的知识传授者,又是我们的引路者。在课堂上,老师总是耐心地解答我们提出的问题,同时还会结合实际事例进行讲解,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而且,老师还会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增强我们的学习动力。在老师的带领下,我渐渐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掌握了更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我要感谢同学们的互帮互助。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互相讨论,帮助解决彼此的问题。有时候,我遇到了困难,同学们总是会伸出援手,耐心地给予帮助和指导。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我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结交了更多的朋友。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也培养了我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我要感谢自己的努力付出。在这学期的课程中,我经常会利用课余时间复习知识,做笔记整理课堂内容。我还会主动参加课外活动,拓展自己的视野。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和实践,我发现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仅知识水平有所提高,连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勤奋和努力的重要性,也对自己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小编认为,这学期的课程充实而有意义,我在老师、同学和自己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收获。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我会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状态,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感谢上课心得报告让我更深刻理解了学习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视每一次学习机会。愿我们都能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走得更远更好!

推荐阅读

上一篇:关于秋游的心得体会精选 下一篇:网络管理员培训心得精选(3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