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教育理念心得(合集十四篇)

2024-02-09 10:27:04 教育理念心得 理念心得

【#心得体会范文# #教育理念心得(合集十四篇)#】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心得体会?当我们从工作中的一件小事中获得启发时,选择写心得体会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撰写心得体会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复盘,下面是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整理的“教育理念心得”类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希望这些建议有助于你在团队协作中更加高效!

教育理念心得 篇1

在阅读《教学新理念》这本书时,引起我最大关注的,是有关数学的教育。

之前从来也没有特别地深究过,于是直到看到这本书时,才明白数学的本质竟然是“无中生有”。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从具体的事物里抽象出所谓的信息,进行抽象的加工处理成为我们所要的结果,能帮助解决问题的一个结果。那么,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通过由浅入深的学习、积累,不断学会新的思考方法(而不是新的知识),用以解决问题。所以,数学应该是一门开放的学科,用积累的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创造性的解决社会中的数学问题。在我们小学阶段的课里,完全背离课本而进行彻底的开放教学是不可能的。孩子们要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必须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具备一定的数学思考方法才行,所以我想,可以利用教材中所编排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地安排、组织,从中培养孩子们初步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实践活动呢?我思考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活动目的,写好活动计划

每一次实践活动,都绝不可以是无目的无计划的,它必须是为了配合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是为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服务的,必须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组织的。同时,每次的实践活动之前,教师必须如同上课之前的备课一样,为它制订一个详细的活动计划,当然还要顾及计划的合理性、可行性。只有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二、帮助学生做好相关的知识准备

每次实践活动,都需要学生以相关的数学知识作为活动的基础。那么在活动之前,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把所需的数学知识理一遍。

帮助学生作相关的知识准备,可以安排在活动之前,也可以落实在之前的课堂教学中,要看具体的教学实际而定。

三、准备好实践活动必须的素材

数学实践活动,是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的活动,这必然要动用许多素材。有时是一些资料,如图片,文字描述,数据统计表等;有时是一些实物,如彩球、细棒等等;有时是一些工具,如器皿,卷尺,以及其他学习用具;有时也会用到相关的多媒体素材,如视频录像等等。在讨论要准备哪些必须的素材时,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思考,集齐大家的智慧,这不也是一个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么?为了能够使数学实践活动顺顺利利的开展,一定要提前把必需的用品准备的妥妥当当,并及时的分配到学生手里,避免手忙脚乱引起混乱。

四、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要使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极高的参与热情,作为教师还应当精心为实践活动创造一个合适的情境,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买什么电话卡划算”“压岁钱怎么花”;可以说一个故事,把需要解决的难题融入到故事中去,激起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可以开展角色游戏,如“小小快餐店”;当然也可以把学生领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去发现简单的数学问题,并通过观察、测量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一个学习的情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情境是否有趣,是否有吸引力,决定着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热情。

五、做好实践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从烦闷枯燥的课堂学习走进活泼有生趣的实践活动中,难免他们会出现主动性过强,情绪激动的情况,也就是常说的“收不住”,那么教师就要做好活动的组织者,在实践活动之前就应当提出相关要求,制订一些与活动有关的规则,活动中更要加强督促和学生之间的互相督促,使学生做到张驰有度。

六、及时做出实践活动的总结

每次实践活动结束前,一定要及时对这次数学实践活动中每个学生的表现,如学习情绪、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一定的表扬、肯定和鼓励,以激发他们以后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要对这次数学实践活动所解决的问题,或者是研究的结果,都要进行一个精确的概括,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个总结可以由教师来说,当然教师也可以把这个机会放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陈述自己的研究成果。显然后者优于前者。

总之,实践活动是十分重要的,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多少的反馈,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实际运用。在活动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培养。

教育理念心得 篇2

近期,我院组织全院干警学习了最高人民法院“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电视电话会议”,通过此次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再学习、再教育,我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又有了新的认识、新体会。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思想基础。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优良的传统之一。要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我们要端正学习和工作态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服务人民大众为宗旨,总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加强教育、管理、监督,用制度促进干警在执法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制度促进干警开展换位思考,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用制度促公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确保审判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客观需要。人民法院必须树立司法为民理念,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为构建

教育理念心得 篇3

根据学院的总体安排,结合学习活,开展了研讨活动。通过学习,深受启发。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高职教育理念和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重在从观念上更新广大教师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理解,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努力改革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得替代的作用。如何在高职教育领域中立足,在众多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如何创新、办出特色,真正为社会输送有用人才,应该是我们当前应该探讨的,我院提出的“创建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的省内一流职院”的奋斗目标,正是顺应了高职教育的发展。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我院由三校合并近十年来,经过整合和融合,取得了可喜成绩,也面临诸多难题,尤其面临加快发展的艰巨任务。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我们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有待进一步更新,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教师,还存在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的情况。所以学校要严格管理制度,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把优秀教师和教学资源向教学倾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强化素质教育,明确培养目标。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的最基本特性,也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把精神文明教育同道德品质教育紧密结合,使受教育者能够自觉遵守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树立守法、用法、护法的法治观念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从业观念。

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又培育其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品和过硬的技能,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

三、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把实际应用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途径。

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始终把实际应用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途径,以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职人才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目标。

四、校企合作,加大投入改善实习实训条件。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加大投入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现代化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国内外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高职学生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模拟实训——实际应用”的链式培养模式进行,充分利用现代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使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成长,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实人才定位和培养规格的必由之路。

五、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灵魂。

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是实现人类社会文明发达的源泉,是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动力,也是青年学生成才与成功的保障,更是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的灵魂。

为此,要在学科专业建设工作中,体现学科专业建设与现代职业岗位群相结合,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的原则,实习产、学、研一体化,从学科专业建设入手,精心打造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是高职教育的自身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如办学体制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学科专业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等。二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呼唤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职人才。三是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高职人才。要培养高职学生的事业开创能力,运用已掌握的职业技能投身经济建设的大潮,甚至能够以独特的视角、独有的技能、独立的见地在某一技术和管理领域一显身手,为经济发展做出更突出的贡献。

作为高职教育战线的一员,人人都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作为财务人员,要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意识,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和为教学、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为湘潭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作出我们的不懈努力。

教育理念心得 篇4

本学期我拜读了袁振国教授编写的《教育新理念》一书,由于工作繁忙时间仓促,虽然未完全精读领会,但是书中很多东西还是令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特别让我感动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书中提出的“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使我感触很深。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当他们走进教室时,他们充满了问题。在回答学生的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打算通过情景、故事、问题等来激发更多学生的问题。

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问题能力在于学生,带着问题贯穿教学的能力在于教师。如果教师用问题引导、贯穿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其次,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落到实处,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从教学观念到课前准备、学中点拨的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意识,

确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具有对自身认识和掌握客体的活动的自主支配权的观念,并且落实到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发起和主动推

进的行动上。教师必须明白:“学生的自主学习”表现并实践着参与学习的学生个体的独立性、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塑造学生独立人格,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一条件。

“自主学习”也是学校一直以来积极提倡教师学习的一种先进教学思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多次在会议中阐述过它的优点,并且组织教师去其他学校观摩学习。 “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一先进的教学思路,在我校通过教师的学习和理解,已经运用到了教学实践中。

第三,袁教授在《教育新理念》一书中指出,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成长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的问题。因此,在当今社会,良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包括平等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心理关系和公平的工作关系。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平等的人际关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从传统的教育观来看,教师与学生之间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体现在控制与被控制上,并带有强烈的“支配—服从”的色彩。

但现在老师不再高高在上了,他们为学生服务,

给予学生帮助的。只有老师讲清楚了,学生的人格才能得到尊重。

教师控制学生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应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这就要求教师应摒弃说教、灌输的教育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生创造精神。教师还

要善于自我克制。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尊重学生,甚至伤害学生的行为,往往是由“恨铁不成钢”时引起的盛怒或者是急躁之下发生的。这不仅不利于德育学生,而且会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

此时,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抑制学生的急躁情绪。

二是和谐的心理关系。建立和谐的心理关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一般来说,学生对教师心理接触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接近阶段,由生疏到熟悉;亲近阶段,由被动接近;在共鸣阶段,它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信任阶段,能主动与老师交谈,希望在困难时期能得到老师的帮助。

这是师生心理和谐的最高境界。教师掌握并遵循这一规律,在与学生交往中,就会针对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交往方式,从而建立起真诚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心理交流中,主动权在于教师。

为了获得学生的信任,教师必须成为学生认可的权威。教师良好的专业素质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也要有科学公正的评价学生的手段和方法,注重表扬和批评的艺术性。教师只有掌握了沟通的主动性,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是公正的工作关系。师生交往中尽管各自的角色和所承担的任

不同的东西,但目标是一样的,使教育对象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公平的工作关系。教师的工作作风要民主,打破教师主导课堂、学生主导的观念。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要严格、适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承受能力。教师要能公正地评价学生,不以自己的好恶来支配对学生个体的情感,不管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听话的程度,都能做到一视同仁。这样有助于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学生也会对你的判罚和处理心服口服,甚至可以令你更加有人格魅力,从而去感染学生。

以上是我读《教育新理念》一书的个人收获及感想,我要把这些先进的理念用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武胜县普兴学校李联成

教育理念心得 篇5

几天的高招服务工作结束后,没有一点停息,们就又投入到新的一周的工作中了。周一的工作才刚刚展示,就接到学校负责新的王的通知:本周进行学期末的新活动展示。接到这个任务后,每个老师都马上开始了活动的准备工作。虽然临近期末考试,在紧张的复习的同时,校园中不时地回荡着不少班级时而高亢、时而柔美的诵读。

经过积极的准备,今天下午终于欣赏到了四、的新教育展示。

当我们来到第一个进行展示的班级——四一班时,孩子们正以信心百倍的姿态静候着我们,那胸前的红领巾飘动着,似乎正在展示着新教育的魅力。

来到四二班,一股清新的气息吸引着我们。小主持人沉静地引领着本班将诵读活动进行到底。

当四四班的展示活动还在进行的时候,四五班的教师谢老师就迫不及待地来到四四班了解展示的进度。新教育以它独特的魅力不仅影响着学校的老师,不少的老师也被感染着,谢老师就是其中一个。四五班的展示开始后,吸引我们的不仅有那精心的活动设计,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对诵读内容的扎实掌握,还有谢老师的认真态度。

来到五一班,那里的布置与学生的着装都在传递着这样的信息:这里正在进行一次隆重的庆典。五一班的马老师作为一名年龄较长的数学教师,但仍积极参与诵读活动的精神同样感动着我们。

五二班的杨老师在身体不方便的情况下仍亲自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五三班老师的精心指导,五五班的语数老师不仅参与诵读,而且且诵且舞……

行走在新教育的道,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意想不到的感动。让我们携手在新教育的道,不停地走下去。

教育理念心得 篇6

读《那些被冷落的“教育常识”才是真教育》有感

当邓慧婷看到李镇西老师文章的题目时,我对被忽视的教育常识很感兴趣?那是一些怎么样教育理念才会被冷落?为什么真正的教育常识被忽视?带着疑问我认真读下去。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越来越多清醒的教育工作者呼吁教育回归本源,遵循常识。***据说,所谓教育常识,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教育真理。那既然是人所共知的为什么反而被冷落?

是的,现在这个社会什么都讲速成,教育也不例外,各种成功学,速成学充斥着教育领域,从学生家长到老师,甚至整个教育系统都在追随着“快”。这个现象在社会上非常常见。大学时代我经常做家教老师就有这种感觉,小孩子才小学一二年级,家长就迫不及待要找家教老师,各种补习。

还记得当时一家长让我帮他小孩提高语文作业水平,才三年级的学生,都是写那么几句话的,很正常。但是家长却说阅读那些方法不行,快要期末考试了,这个星期给他恶补一下,速成语文作文高手。我当时只能很无语,学生的成长都是有阶段性的,忽略了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想要揠苗助长往往适得其反。

有些家长说可是那样恶补确实有效果啊,是的,一定程度上是这样的,但是可能会让孩子再也对写文章没兴趣甚至讨厌,或者再也写不出有自己想法或思考的文章,都是“作”出来的作文。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确实是教育的常识。可能是因为这是常识,但却被很多人忽视了。***说,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教育是一个理性的世界,只有用爱来浇灌。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

”教师的这种爱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应该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对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教师是学生一生中最崇拜和最依赖的人,一个好的教师让学生缅怀终身。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爱戴,更别说那些后进生了?

同时,他们接受来自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多重压力,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在这个时候,如果老师能真诚地爱他们,帮助他们,也许能帮助他们找到自信,提高学习成绩。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做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社个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中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李镇西。

教育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没有爱,教育是不可能的。你的教育起点是什么?这很重要。如今,幼儿园老师虐待儿童的案例太多了。 这些事实值得我们反思。

我不认为这些幼儿园的老师对她们的心和学生有任何的爱。否则,她们怎么会做出如此过分和恶毒的行为呢?我是觉得一个老师如果是爱学生的,不管学生做出什么样不良的行为,我们都会可以耐心让自己冷静而不是去伤害学生。同样,我认为当老师的前提是要热爱学生。没有爱心的教师,无论其教育能力有多高,都是不合格的。

当然,李镇西先生说的也很对。只有爱才能对学生没有严格的要求。这样会纵容学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予渔。最好的教育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最好的学习是让学生与他人交谈。因此,教育应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学习接受,以及课堂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

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自己学习,懂得怎么应用所学的知识,那才是真正教育的目的。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孩子都是特殊而独特的,所以教育应该因人而异。特别是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家庭影响。

当然我们学校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也不可以夸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因为父母的影响也是非常非常地大。事实上,一个孩子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他的父母。至少,孩子的智力取决于父母的基因,我们不愿公开承认这一点。

我们不要总是认为“优生”都是教师教育出来的。就行为而言,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还是父母的家庭教育。一个孩子举止粗俗,言行不一,满口脏话,不讲卫生,懈怠懒惰……不能说和学校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关系实在不太大,而和他家庭教养太糟糕有关。

对于这样的孩子,教师只能用职业良知来引导和教育他们。希望把所有的责任都担在肩上,企图单凭学校力量而彻底改变一个孩子,这就违背了常识。

“名师名校无法速成。”名师名校无法速成,这是常识。叶圣陶好像说过,教育是农业。

那么农业是什么呢?就是该松土就松土,该播种就播种,该除草就除草,该施肥就施肥……一切都顺应庄稼生长的规律,而且每年都重复做同样的事。不会一年一个新花样,一年一个“创新”之类。

试想,如果一个农民扛着锄头来到田边,差个牌子,上面写着:“我今年要种一亩有特色的庄稼!”我的天!

这样的庄稼,谁敢吃?教育也是如此。我们每年都做这些事情——只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等。把这些事情办好了,这所学校不是很好吗?

所以,就如***说的,不要忽略了那些被冷落的教育常识,那是是真正的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变得多么浮躁,教育系统变得多么急进,我还是会坚持自己认为是真的教育,哪怕已经被冷落的教育原理甚至已经不被认同的。我从不想改变世界,只是尽量不让世界改变我。仅此而已。

教育理念心得 篇7

职业教育理念心得体会

在当代社会中,职业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提供培训机会,还是为学习者提供实用的职业技能,职业教育都对个人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在过去,职业教育可能被忽视或贬低,而更多的关注放在传统学术教育上。然而,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将探讨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和个人的体会。

首先,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实践导向。与传统的学术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强调学习者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实践经验。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帮助学习者建立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并促使他们能够在工作场所中具备所需的实际技能。通过实践导向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并具备成功就业所需的具体能力。

其次,职业教育的另一个核心理念是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需求。职业教育致力于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并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培训和教育方案。个性化教育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并实现自我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供的培训和教育内容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

还有一个与职业教育相关的重要理念是产学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被认为是更好地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一种方式。通过与行业合作,职业教育机构能够更好地了解目标行业的需求和要求,并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产学结合可以确保教育内容与实际工作环境密切相关,并提供符合行业标准的培训。此外,通过与行业的合作,学习者还能够获得实习和就业机会。这种紧密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并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个人体会方面,我认为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非常贴合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传统的学术教育主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术研究,而职业教育更加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对实际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职业教育正是提供这种实际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机会。

此外,职业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理念也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着独特的学习需求和职业志向。职业教育的个性化教育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和需求,提供符合其职业规划的培训和教育方案。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还能够为他们的个人发展和职业道路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总结来说,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实践导向、个性化教育和产学结合方面。职业教育强调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实践经验,个性化教育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并使他们能够发挥潜力,产学结合确保教育内容与实际工作环境密切相关。在我个人看来,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与现代社会的需求高度契合,并且为个人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教育理念心得 篇8

袁振国教授编撰的《教育新理念》一书从我们教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作为出发点,用较通俗的语言对教育新理念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为我们教师提供一本具有全面性、启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用书。全书包括五部分,宏观教育理念部分从理论上较详细地论述了当今教育领域的两大宏观理念: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它是其他层次教育理念的基础,对其他教育理念居于支配地位;一般教育理念部分对环境教育、生态教育、合作教育、全民教育、建构主义教育等教育理念进行了介绍,较好地体现了当今时代的特点;有关教与学的理念部分是更为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对指导我们教师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本书,可以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的特点为背景,以现有教育教学理念为起点,以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借鉴。如:书中阐述到“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美国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

怎样让这些教学理念由从抽象到具体,内化为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呢?我觉得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终身学习。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素质的学生。当然,没有成功的教师,成功的学生也就无从谈起。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面向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面向未来的学校,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是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学习型的教师,能善于获取、创造、转移知识,并以新知识为指导,勇于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不断超越自己,培养全新、前瞻、开阔的思维方式。新课程改革是一项观念和实践相统一的系统工程,其中观念的变革是最基本的。“观念领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更新教育理念,首先是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没有现代教育思想就不可能有现代教育行为。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于者,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不断实践。

没有获得实践的教育理念不过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变成现实,就要把教育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由实践来检验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提炼出真正适合教学的教育理念。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思想是缺乏生命力的;不断根据时代的特点调节我们的思想、发展我们的观点才能成为教育改革的主动者。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可以努力成为一名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关键在于要有自己对教育独立的理解,有自己对教育的理想,有自己对教育的持久的追求,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由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意识,把更多的教学活动让位于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有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活动,创设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的真实情境,打开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通道。”

自觉提升教育理念表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和生活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创建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强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关注学生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教师教学的组织形式。

总之,面对新课程,我们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多领域涉猎知识,而且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建立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其核心是师生平等。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要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

教育是生命的火炬,是智慧的桥梁,是通向文明的阶梯;教育事业是一项激动人心的事业,它为我们提供了实现理想、激发智慧的宏大舞台;为实现师生双方的生命价值、获得内在的幸福提供了无限空间。

我们教师肩负着课程改革的历史重任,新课程的理念要内化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漫长的路要走。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将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因此,我们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

用新理念提升教学的品质;

用新理念重塑教师的行为;

用新理念改变学习的方式。

教育理念心得 篇9

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必须被视为贯穿于人的一生和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一个连续的过程。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理念的内化来指导实践;随着观念的更新,我们可以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习信心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一个富有情感和人格尊严的活生生的、主观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逻辑起点。

一。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尊重学生,核心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的人才,而不仅仅是基于当前的需要。教育的目的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师应当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健康。

2。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意志

在教学中,要尽量保持学生的良好学习情绪,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如激发能力强的学生解决难度大的问题,对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要适当地“让其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当孩子理解有困难时教师要说“再想想,再看看”的鼓励话,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燃起他们自信的火种,激起他们前进的热情。

激发我们的学生的创造性。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习者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此,教师知识观念的自我更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吸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 改变课堂的教学方式

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改革,而教学的实施必须在课堂,要改造我们的课堂,首先应冷静地反思我们的教学,一直以来,教学更多地重视知识的传授乃至灌输,轻视创造精神的培养,把活的学科教成死的学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化,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割裂等等,这种封闭、僵化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泯灭了生命的活力,因此,在反思课堂教学现状后,改造我们的课堂教学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1.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

袁教授在《教育新理念》一书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中国的孩子放学回家以后,家长们问孩子的第一句话从黑龙江到海南岛,差不多是一样的:“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

”家长们关心的是学校既定的任务完成了没有。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特别关注下一代的教育,那就是以色列民族。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长问他们的第一句话几乎是一样的:

“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问了吗?”如果孩子得意的说:“我今天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没有回答出来!

”那家长会像孩子一样得意,会喜形于色。可是中国孩子回家来对家长说他提了一个问题把老师难住了,绝大数家长会感到尴尬和为难,甚至会斥责孩子:“你逞什么能!

”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而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

2、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走向“**式”学习。

过去,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单调、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主动思考和发展能力。因此,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教师应尽量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学、提问、讨论交流和阅读。

长期培养,学生会有一定的**意识和能力,能学会主动,学会投资。

3、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从“繁锁分析”走向“导学、导悟”

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教学的一个重要失误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厌其烦地分析讲解,不顾学生的感受,忽视学生的主动学习、亲身实践。我们的学生普遍考试成绩都不低,但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很低,而解决这些问题的知识他们是完全拥有的,只是不能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从新课程标准中,我们领悟到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学、**问题,组织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四、提高信息技术

《教育新理念》一书中《把握信息技术教育》这一章节,给我很大启发。“信息技术在改变着知识的数量观念的同时,又改变着知识的质量观念。”一名大学生进校第一年所学习的知识,到他毕业时75‰已经需要重新审视。

这对于正在接受教育的大学生来说是真的,更不用说那些离校多年的老师了?如果我们不紧跟时代发展,墨守成规,死捧教科书不放,为教参所局限,势必误人子弟,背上千古骂名。“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说到学习,人们会立刻想到老师、书本和生活经历;一提到教育,人们立刻会联想到教师对学生的面对面的单向交流,联想到固定的教育对象、固定的班组和教室、固定的教学内容、固定的教学速度、固定的评价标准。可是信息技术却从根本上改变着这种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教育过程在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过程,电脑和网络以及其他多**设备成为教育的中介,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发送信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接受信息。

这里教师的“发送”包括从声音、文字、图像、演示、讨论到模拟**等多种形式;学生的“接受”包括从不同程度、不同速度、不同时间、不同指向的主动选择,包括生一机、生一生、师一生的个别的和群体的相互论辩。网络时代的教师可以从次要的知识和信息传授的任务中解放出来,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源,我们需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渠道,学会对知识信息的判断和选择,凸现教师的功能

理论需要实践。我坚信,这本书将给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新启示。我将继续学习、反思、进步和实践,努力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支生力军和一名成功的教师。

教育理念心得 篇10

我自觉是个爱买书、爱读书的人,而我买的、读的书几乎都是《意林》、《读者》、**之类的,对于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几乎很少问津。这学期,当我刚拿到《教育新理念》一书时,甚至连书名都没看清就放在一边了。后来,为了完成任务,我很被动,不愿意拿起书来读。

但当我读到它时,我觉得这本书真的很好!从这本书中,我了解了以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惑;我也学到了一些关于教育和教学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同时,我也对书中不可理解的地方和一些新的思想方法有些困惑。

但我还很庆幸自已看了这本书,它使我对教育教学的看法、想法有了一些改变,使我对教育教学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和想法!

在我读《教育新理念》一书的第四章——“素质教育”时,使我对素质教育有了一次具体的认识。然而,当我想写点体会时,又感到对这本书读得太“急”,太粗糙,对书中的理念理解的并不透,有的只是表面的了解知道,有些还不明白甚至困惑。所以,我也只能把我从书学到的点滴加之自己的理解来谈谈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1、 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价值和境界。

1、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

“任何教育都是功用性与理想性的结合。教育事一项理想的事业,没有它就没有理想的教育。”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教育都有其教育的理想,这种理想支配着教育活动,也指导着教育行为。

现在,面对21世纪社会经济和知识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由于主观和客观等原因,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进行一声深刻的变革。这种改变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已经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追求的共同理想。而素质教育是这样的一种理想:

首先,它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第二,它提倡教育中每个人的发展,不只是一部分人,而不仅仅是少数人;第三,素质教育提倡每个学生都能在教育中得到全面、全面的发展;第四,素质教育提倡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也就是说,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全面发展与个人特性发展较好的结合,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不但有统一标准,重视基础性,又有不同的评价方案,重视多样性。所以,把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目标,作为一种方针,作为一种理想,它是引导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和目标,有着明显的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

2、素质教育又是一种价值:

要想理解“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就必须思考:“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

怎样一种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的问题。这是教育的基本问题,也就是教育的本质。

但是,对教育的不同理解,对教育的不同理想,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不同。但是,毫无疑问,教育的价值观会影响教育的整个过程以及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而素质教育就是对应试教育价值观的否定和更新,是根据时代变化、社会发展的形势 ,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

首先,素质教育是一种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人的发展性的教育。其次,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第三,素质教育注重可接受性和发展性。

最后,素质教育是指大众化教育。所以说,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可发展性为本位和以大众教育为本位的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价值观,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从单一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的转变。

3、素质教育更是一种境界:

素质教育是要创造这样一种境界,学生好学、爱学、乐学,教师喜教、爱教、乐教。这个学生的学习压力主要是学习内部的压力,而不是分数和生学的压力。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是互通有无的关系。

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是一种整体风格和特征,是一种完整人格的培养,而不是众多个体要素的总和。这里所说的品质,其实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品质:心胸开阔、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气质;自尊、自信、谦虚、自立的精神;关心人、社会和自然;求实致远、质朴高雅的品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

这样一种气质,一种精神,一种情怀,一种品位,一种人格,需要相应的教育境界的濡化,需要一种真诚、公正、平等、友爱的教育氛围才能养成。

2、 我对素质教育的现实性和操作性的认识。

我们说,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一种价值、一种境界,不是说它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素质教育根植于现实教育的土壤中,已经蕴含着素质教育的先进思想和成功经验。如: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陈鹤琴的“活教育界”,到当代的“爱的教育”等。再如,近几年的重庆的“特色学校”教育,都是对素质教育成功探索。素质教育就是对这些思想和实践的概括和推广。

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是因为素质教育本身既是一个目标、方向,也是一个过程。它给我们提供了一明确的目标方向,但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它是开放性的,多元取向的,它允许各地区、各校根据自己的实际去创造,去实践。所以说,它是可操作的。

3、 关于素质教育的若干思考与困惑。

1、文中提到《中共**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这里所说的“相对滞后”是相对“谁”滞后呢?差在**呢?差多少?

这里所提到的如果改革应该从哪改起呢?

2。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价值和境界。一提到“理想”,就使我有种很遥远、很难实现的感觉。这里所说的“理想”,包涵了“教育的所有方面”、倡导注重教育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较好的结合。

这种理想要实现我们该怎么做呢?从哪做起啊?感觉好难啊!

素质教育的“境界”——学生好学、爱学、乐学,教师喜教、爱教、乐教,在什么样的制度下才能实现这种境界呢?

3、我们都知道,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良好发展,美国教育下的人才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世界公认很强的。那么美国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吗?我们也知道美国教育有它的缺点。

现在,美籍华人蔡美儿中国式的“虎妈”教育不也引起美国人对自已教育的一场反思吗?我想知道我们能否把中国的教育方法和美国的教育方法结合起来,创造出更好的教育方法。

4、我国的教育可以说到非改变不可的时候了,素质教育也提了很多年,但说来说去都是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师、学生”身上做文章,而制约这些的“制度”却很少有人去想法改变。《教育新理念》一书中,就提到了“教育制度的创新”。书中提出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开辟道路。

”第一,实现多元化的高考制度。第二,建立弹性教育制度。第三,不拘一格的人才标准。

四是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目标。如果没有制度上的变革,那么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一定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昨天,我们不还亲眼鉴证了中国学子们几乎决定一生的“高考”吗?

教育理念心得 篇11

袁振国先生所著的《教育新理念》一书,是其近年来在国内影响颇大的“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之一,一直广受中小学教师的喜爱。该书“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用生动的故事讲深刻的道理”,以全新的视角扫描新世纪的学校教育,在教师的眼前展现了一个完全别样的教育新天地,给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师带来了新世纪教育的新思考、新要求。其中,“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依托”一节,更是恳切地阐述了教师文化在学校文化中的关键作用,指出了学校建设教师文化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一是促进“教师的发展”,二是“形成教师讨论的气氛”,读来让人深受鼓舞和启发。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深深地感到我想成为一名文化教师。 固然,袁文“教师文化”中所指“教师”,乃是集合概念;文中所说学校的“教师文化”一般理解为:以校园为背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被多数人认同的职业意识、教育理念、思维方式、行为作风、生活信念、人际关系以及情绪反应等群体行为表现。

但是本人本人以为,学校群体的教师文化是以个体的教师文化为基础和单元建设而成的,没有个体的教师文化,就没有群体的教师文化。学校教师个体文化的优劣影响着教师群体文化乃至整个学校文化的优劣。因此,对于学校任何一个教师来说,要对建设学校教师文化乃至学校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其选择莫过于——做一个有文化的教师。

做一个有文化的教师是容易的。其中的“文化”,虽专指教师应有的文化,但依然涵义广泛。其中,既有狭义的学科知识,又有广义的道德观念、职业素养等;既有传统的民族文化,也有现代教育的科学思想。它们包罗万象,千差万别,这很容易让人害怕。

但本人以为,牢记教育既有的普世原则,学习古今中外大教育家的言传身教,再结合现代教育的结构特点,做一个有文化的教师,不妨从以下五个方面尝试修炼。首先,我们应该倡导教师的无私奉献道德。“德为才之首”,做一个有文化的教师,首先要增进自己的教师道德。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正是凭着“捧着一颗心去,不带半根草回”的道德精神,才筑起了高山仰止的教育大厦。如今,时代已经改变,但是教育的本质和精神却没有改变。选择教育就是选择无私奉献。

因为我们相信“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教师的风范对学生来说是就最好的榜样,教师崇高的品德对学生品德的形成起着无可替代的奠基作用。而崇尚无私奉献的教师道德,在今天说来,就是要爱岗敬业,就是要牢固树立对工作的责任感,就是要不断增强对国家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强烈使命感。其次,要培养具有灵魂塑造的教师观。

教育首先是“人文”的,而不是“科学”的。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隐喻清楚地表明,教师从事的是一项无比崇高的职业,目的是塑造学生的灵魂。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更要注重学生思想的发展,灵魂的塑造,使学生首先成为明白事理、重情重义、思想独立、灵魂高尚的人。

如今的教育,落后的“应试”模式泛滥,虽受社会诸多顽固势力所囿,但作为有独立思想的中学教师,如果屈服于落后思想或顽固势力,甚至受惑于片面的“分数的辉煌”,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淖,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来教育,其结果必然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巨人,灵魂的侏儒,从而彻底背离教育的真谛。 培养灵魂塑造的教师理念,眼下说来,重在三个“增强”。一是增强发展意识。

教育的目的不是检验成绩和文凭,而是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自由和谐地发展人的个性;教育不再只是为了就业,而是为了终身发展。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思想,变单向的灌输为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实现“过程和方法”的课程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增强人本意识。

新课标所强调的三个维度之一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要求在情感领域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培养其热爱生活的情感,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教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以人为本、生活化的。三是增强民主意识。

即所有教师都要创设必要的课程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放弃居高临下的“师道尊严”,倡导师生民主、人格平等、尊重主体的现代精神,“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道路的环境条件”。 第三,提升厚积薄发的教师素养。俗话说,给人一杯水,就得有一桶水。

新时期教师应坚持学习,完善知识体系,实现专业性深广、知识面广的内在知识素养。不仅知道知识的起源和发展,而且知道如何运用基本方法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应掌握知识结构的三个方面:

一是本体论知识,即教师具有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等知识;第二,条件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如如何评价学生;第三,背景知识是指教师在具体知识之外的知识,如教师的生活经验、实践经验甚至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四是激发教师创新研究的情感。我国正处育肩设创新型社会的历史时期。学校教育肩负着建设创新型社会的特殊使命。

而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学生的创新学习必须依靠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这种教师除了具备一般优秀教师的基本特征外,还必须具备健全的“创新”人格和较强的教育创新能力。要实现自身的解放,成为创新型教师,教师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来教育,导致了对学生成长的严重忽视。现代创新教育观念则追求学生的健康成长,即在人性固有的基础上,使各方面都得到有机和谐的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而不是畸形的、一个充满活力的和富有个性的而不是死抱教条和思想僵化的新人。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

学生的主体性越突出,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与、独立探索的机会越多,创造性情感越强,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越有可能得以培养。从而使其特长得以发扬、个性得以张扬、成为学习的主人。二要培育创新精神,开展创新实践。

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安全自由、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坚持正面的激励、宽容和理解学生,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不求全责备,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创新学习动机。把继承性学习提升为创新学习。三是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

教师应遵循创新教育的提问原则,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定的怀疑状态,进而提出诱导创新思维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实现创新。 四要淡化学科本位意识。

现代科学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淡化学科本位意识,淡化化学学科之间人为的差异,注重交叉渗透。既要注意学科内部教学内容的纵向联系,又要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交流。 第

五、强化合作发展的教师意识。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疑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也是新时期教师文化的新内容。

它要求教师必须强化合作发展的教师意识,注重内在学习需求和学习动力,注重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完善,注重教师发展方式的“与时俱进”。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要增强教师的合作发展意识,应着重从两个方面着手:意识积极沟通与合作。

不仅在老师之间,而且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可以是个体的沟通与合作,也可以是通过教研组、备课组或专门小组进行的。沟通带来理解,理解带来合作,合作带来每一位教师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沟通合作也是一个目标明确、相互激励、协调一致、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过程。

二是开展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即“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通过深入反思,有利于教师掌握实践性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有利于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的转变。

可以说,主体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甚至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根本,而教师成为反思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 上述文字,来自于读袁振国先生所著《教育新理念》有感。“做一个有文化的教师”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命题,要说的还有很多。

教育理念心得 篇12

“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教学。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这是袁振国先生的《教育新理念》第一章“课堂教学的革命”中关于“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的一段阐述。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袁教授的这一理念就是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要从课堂改革出发,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读到这里,我不禁要反思:身为人师的我们“会问”、“善问”吗?

由此我联想到这样一则笑话:某地理老师见校长来随堂听课,便将地球仪往讲台上一放,问:“同学们,今天教室里多了个什么东西呀?”没想到学生齐答:“多了个校长。”老师急了,又问:“校长是个东西吗?”学生齐答:“校长不是东西。”笑话虽有些夸张,但反映了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只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设计好的“标准答案”上来,问题一经提出,便极尽其“循循善诱”之能事,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仔细分析,这其实是一种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式。试问这样的课堂提问何以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何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所以说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的提问不是随意的,我们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形式,内容应具有典型性,反映教学的重点、难点,否则就偏离了课堂教学中心,达不到提问的效果。那么如何设计提问呢? 下面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铺台阶,难为易】

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在我们教师看来比较简单的问题,到了学生哪儿却总是回答不到位,或者答非所问,以致耽误教学时间。这种情况的产生,往往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大而空,使学生找不到抓手。所谓“铺台阶”就是化难为易,化整为零,分层设问。如苏教版第九年级(上)中李森祥的《台阶》是一篇反映农民问题的小说,对于初中而言,理解其中的父爱是不难的,但要挖掘出深刻的主题颇有难度,在授课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全面概述情节,为此我先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1、父亲为何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如何造起了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在此基础上再概括出情节: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寸积铢累,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可父亲为此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再如:为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塑造父亲这一形象要表达怎样的主题?可以先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1、有了高台阶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吗?

2、父亲有没有赢得别人的尊重呢?

3、但是父亲赢得你的尊重了吗?

4、那么父亲靠什么赢得你的尊重的?

5、对作品中父亲,作者寄予怎样的感情?崇敬,怜悯,抑或其它?

最后归纳出这样的主题:赞扬中国农民的坚韧,审视前辈的生活价值观,提出关注农民、关注农村的问题。

【投石子,愤而启】

苏小妹与秦少游的新婚之夜,苏小妹为考新郎官出了这样一则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让新郎官对出下联方可入洞房,秦少游思妻心切一时就是出不来,这时苏东坡令家人向水中央投去一石子,听到石子入水声,看到水中波光,少游思路活了,对道:“投石冲开水底天。”东坡这种启发式用得好!在妹夫发窘时令人向水中央投去一枚石子,可谓适时、适量、准确,这正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如讲授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了帮助学生欣赏哈尔威船长的形象,我是这样设计的:刚上课时我们欣赏的那首《我心永恒》作为《泰坦尼克号》的主题音乐,如今已成为全球家喻户晓的世界经典名曲,每当听到这缠绵哀转的旋律,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罗丝和迈克迎着风浪相拥于“泰坦尼克”号船头的那个美丽瞬间,可见音乐与文学的相通性。那么,如果我们现在将《“诺曼底”号遇难记》也改编成电影,也需要给他配上一首主题曲,请问用《我心永恒》行吗?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畅所欲言,都认为用这个曲子不妥。就在这时我又抛出下一个问题:既然《我心永恒》不妥,那你认为选怎样的曲子比较妥当呢,请阐述理。短瞬的寂静后教室里又热闹开了,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用《上甘岭》的插曲《英雄赞歌》,有的建议选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有的说不出乐曲名,干脆自己描述乐曲的的基调旋律,总而言之同学们的回答都说出自己对人物形象的赏析:船长的敬业、尽责精神,坚定、刚强的意志,以及宁死不渝的对轮船和大海的执着的爱,可谓瞬间的举动,永恒的形象。到这里一个伟大灵魂的化身,不仅巍然屹立于大海上空,更铸刻在每个读者心里。在这种提问方式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卖关子,产动力】

即设置悬念,卖点关子,以激起学生学习语文动力,这种动力有时是一节课的,有时可能是一阶段的,有时甚至是一生的。

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一课是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这是一篇书序,更是一篇美文,就文章本身的语言、章法以及文学的内涵而言,这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来说,无疑是困难的,但如果仅从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的角度来讲授这篇课文,教者以为该文不失为一座引导学生通向文学殿堂坚实的桥梁。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语文课我没有急于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内容,而是先讲了几个故事,这些故事都出自中外文学名篇,但都只有高潮,没有结局,只有梗概,没有具体情节,故事讲到高潮时戛然而止,留下几个悬念: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那苦命的祥林嫂后来过上了好日子了吗?还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于勒等人最后的结局如何?契诃夫笔下的小公务员又是怎么死的?没想到还真有几位同学能说出结局,但我让他们立即打住。可以想见,能在此时回答出问题的同学该有多自豪,而尚不知答案的又该怎样羡慕和着急。就在这时大屏幕上赫然出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这样一段话:“认为阅读好像还债务,那一定读不好。要保持着这么一种心情,好像腹中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才会有好成绩。”

事实证明,在后来三年的语文学习中我班的学生与文学阅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也明显高于同一阶段的其他同学。现在想来,这种阅读兴趣的产生应当归功于我一开始的卖关子。

【找毛病,善质疑】

现在的教辅资料可谓五花八门,其中包括一些多媒体音频视频资料,这些音频视频资料有不少的确为精品,可也不乏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善于运用资料,让资料“为我所用”。比如有一段关于《春》的朗读视频,其中“春花图”中的“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视频上实实在在显示了累累的桃儿、杏儿、梨儿,播放前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注意找茬,结果不出我所料,学生竟然就发现这一画面与文中的“仿佛”一词不吻合,由此自然归纳出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这种“找毛病”的课堂提问法往往可以运用于借鉴资料辅助教学的课型中,当然,事前教师一定要熟悉资料,考证资料,切不可随意否决,弄巧成拙。

【唱反调,学而思】

课堂的提问切忌直来直去,启发性不强。假如我们故意唱点反调,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社戏》一文中,对于理解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理念心得 篇13

当今许多父母很难忘却自己高高在上的身份,他们把孩子当孩子看,是需要管束的对象;把孩子当学习机器看,是需要填鸭的对象,但绝不会把孩子当人看,是需要尊重的对象。他们不愿意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除了庞大的期望和沉重的爱心,父母根本就是蛮横不讲理,他们反而一天到晚都跟孩子讲道理。

一份调查显示,孩子最最反感父母的就是唠叨,“一天到晚就讲些破道理”“大事小事都要讲一百遍”“从幼儿园讲到现在”,这给孩子带来什么感受?

人是情感动物,他只相信自己的感受,从心理学上说,并不是真理照亮了我们的成长,而是感受引导着我们前进,孩子尤其如此。

当孩子说“我饿”时,父母说“才吃的,不饿”;当孩子说“我热”时,父母说“今天不热”。除了否定孩子的感受,父母还会把更多负性情绪带给孩子。当你问玩笑地问“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孩子满脸疑惑地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他的感受是:爸爸还是妈妈做了什么坏事吗?当你说“我花那么多钱供你上学,你知道吗?”孩子的感受却是:家里的钱都被我用来读书了,爸爸妈妈为此很痛苦,我可能就不应该读书。当你说“这次考试那么差,不许玩!”孩子的感受是:我学习学不好,玩也玩不好,我是无用的人。当父母天天吵架时,孩子的感受是他们不爱我。当父母随意侵入孩子的个人空间时,他的感受是世界末日,这个世上没有属于我的东西,我是没必要存在的!

我们都说,“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堆教育”,亲子关系不好是从哪里开始的?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可以说它是亲子障碍的第一杀手!当孩子的感受被否定时也就是他的情感流动被阻断,他的沮丧对成人的不理解对世界的恐慌将长久地笼罩在心头,不要说学习了,他对一切都没有兴致,像软骨病一样瘫痪了,父母把心掏出来,孩子无动于衷!

不在于你说什么,在于孩子听到什么,不在于你做什么,在于孩子感受到什么。注意孩子的感受,体验孩子的感受,肯定孩子的感受,表达孩子的感受,你就是伟大的父母!

中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学习素材5

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与老师和各位家长交流孩子教育体会。下面我就孩子的教育谈三点感想。

首先,我想感谢学校和各位老师对学生学习的关心和投入。经过前两个月的学习,虽然孩子还有一些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他在学习观念积极性上都有很大进步,也取得了较好成绩。孩子这些好的表现是与我们学校好的教学理念教育措施分不开的,也说明他较好地接受了我们的学校,融入到了我们学校。在教育方法上,我们学校的确有一些很好的措施,如英语学习,学校让孩子强化阅读,每天至少读20分钟。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语言学习的最基本途径,也可以说是一个最成功的途径。英语课本在前言中也是这么强调的。我也观察了社会的一些有名的英语培训机构的教学方法,不管如何变,大体上也就是读,而且大量的读。不管是那一门课,如果教育措施或者方法对头了,孩子的学习就不会多么吃力,如果孩子也能有很好的坚持,好成绩就不用去强求。我与我爱人也曾经就具体课程的学习方法进行过很多讨论,甚至争吵,但在英语课要加强阅读这一点是完全一致的。当然,如何让孩子长期认真坚持下去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学习首先是方法的学习,在这一点上,看来学校和老师是非常重视的,在各科课程中也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对孩子学习起到了明显促进效果。所以,作为家长,我对濮阳开发区学校是非常有信心的。

其次,我们要不断检讨和改进对孩子的观点。因孩子正处在青春期的关键阶段,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人对事对社会都有了自己初步的看法,所以初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十分关键。相应,在这个阶段,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必须采取符合孩子具体情况的教育方法,正确地教育引导。如何做到正确引导,我的看法是,要让他在既有一定压力又能比较自信的环境中干好自己的事。学习是孩子的主业,孩子还有很多副业,如兴趣爱好交往能力等。作为家长,特别是学校,目前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主业,就是学习。应该认识到,一个人的魅力和成功,文化知识最重要,但是兴趣爱好等副业常常影响到或者决定个人的成长和成功。美国的乔布斯上大学不能算成功,但他逃学时研究文字字体的经验和成果直接影响的他的一生,为他成为历最伟大的产品创造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不是去培养大量的偏执狂,我们的孩子大多也不可能成为开辟新天地的人物,但绝对要在这方面尊重一下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给他一定的自由空间,有一个个人特质,说不定会对他未来创业产生某种重大作用。从我个人考虑,多关注孩子的副业,尊重孩子兴趣个性方面的东西,主要还是让孩子在努力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有一个放松的时间和空间,让他感到自己能够做好一些事,是增强自信心上的一个培养方式方法。就张之农这个孩子来讲,性格上我不想说了,他是一个要强的孩子,也是一个不愿意吃苦的人,但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个小天地,他非常想去关心他自己的事。按照我们家长的思想,说到底他就是想多玩一会儿。但是,我们家长要认

识到,因为文化学习,他已经放弃一些兴趣爱好,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小小的打击。据我观察,大家都遇到了这种情况。有的还发生了兴趣逆转,后果比较严重,比如沉迷电脑等等。那么我们该如何去面对去化解呢?目前,我家对孩子兴趣的培养是支持的,充分让孩子有一个个人的空间,主要想提高他各方面的能力,不过效果不太明显。我在这里提一下这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助讨论一下,如何才能学习兴趣相得益彰,让孩子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发展。

三我们家长要以身作则。有一个好学校,有一个好老师团队,有一个好教育理念,还远远不够。孩子的心理感受是因环境而异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巨大。我将对孩子发生影响的环境分为三种上。社会不用说,我们管不好。学校老师不用说,他们都很敬业,都爱孩子。我们自己最需要做也能做好是创造一个好家教环境,搞好家校配合,配合学校老师把孩子教育好。什么是好家庭环境,这个题目太大,我说不好。个人认为,所谓的好家庭环境,就是我们家长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的一言一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无形中影响了他,是一层意思。还有一层最为关键,我们如何创造一个好环境,去主动影响孩子。好的生活习惯,如坚持学习不酗酒等等。至于如何创造好的家庭环境,如何以身作则,说实在的,我只是有这样一个感觉上的认识。

再次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个好的交流机会。以上说的可能有不正确不合适的地方,希望老师和各位家长不要见笑。

教育理念心得 篇14

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陈希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各种思潮此起彼伏,教育理念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作为教育事业重中之重的基础教育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比如主体性教育、生命教育、创新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尊重的教育、多元智能理论等等,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变化,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做到并且强化以下几点:

一、为人师表,从端正师德做起

师德,顾名思义,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育领域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素质的总和。师德自古有之。如封建时代就讲究师道尊严。

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孔子也提出了“仁者爱人”,“有教无类”的师德要求,就现在来看,这些也还闪烁着真理的光芒。教师是学生思想进步的向导,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传道、教书、为师的职业使命,规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要求。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教师之道在于师德。所谓师德,是教师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一部分,是青年学生道德修养的典范之一。我们应以端正的师德师风,向学生、向社会展示教师的良好的职业形象,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贡献的自己的光与热。

2、 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优秀的教师是高水平科研和高质量教学的根本保证。教师必须根据个人不同情况,进行学习、补充、提高,不断深入地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及知识水平,这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教师应具备的最低素质要求。教师应全面不断地深入学习,更新思维理念,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才能更有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的基础在于学习、学习和再学习。学习有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理论知识,二是学习专业知识。第一,理论方面要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党章》及“师德师风”建设,牢记“八荣八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

二是在业务方面,要通过学习丰富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求实精神。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功能首先体现在教书,因而要求教师学识相对较为渊博,以及具备从事文化科学教育事业所必须的求实创新的良好品格。当今时知识和信息时代,人力资源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

教师再也不能仅限于知识的传授和解惑,而要唤醒未知晓或沉睡中的能力,使得每一个人都能分享到人们完全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快乐。我们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重视学生对获取知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新时代的教师理应成为通才,通识型人才,既要具备专精的专业知识,又要拥有广博的宽厚的基础知识。

三、关爱学生,要以学生为本。

老师爱他们的学生。首先,他们应该尊重学生。人们和学生亦样需要被尊重。尊重学生就是承认学生的独立人格;我们的世界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学生的个性特点也是各具形态的,有的内向,有的外向,有的反应敏捷,有的思考深刻,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喜欢踢球,凡此种种,我们都要尊重之,接纳之。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而控制学生的喜好。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权利,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决权。尊重学生,就得把学生放在与我们平等的位置,我们要学会“蹲”下来与学生说话”,让学生感到自己的重要,感受自己的尊严。

学生有了自尊,才会有自信;有了自信,我们就有勇气面对生活,战胜困难,不断发展。尊重学生,是“爱学生”的灵魂、核心。

其次要信任学生。学生虽然在知识、经验、能力等诸方面不及**,但作为发展中的人,学生已具备程度不一的学习的能力、做事的能力,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然后才能信任学生。信任学生的,就得要老师敢于放权于学生,不包办、不扼制,给学生学习、做事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我能行“的快乐,从而塑就学生强有力的自信心。

信任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人际关系,体会到老师的浓浓爱意。同时,在信任的氛围中,容易培养学生的诚信美德。

再者,要与学生交心。老师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的学习、校内外生活中去,与学生们广泛地接触,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做知心朋友。尤其对于那些学习或思想后进的学生,应该用加倍的真诚和热爱来同他们沟通情感,让学生在“爱心”的浇灌下得到转变和提高。

另外在与学生交谈时,要善于选择方式、技巧以及态度,并且营造恰当的气氛,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让学生无所顾虑地吐露真言,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教育学生。

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一个人对自己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人是不可能找到自己的能力和美貌的,更不可能展现自己的能力和美貌。

老师应该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长处,使每个学生学会喜欢自己,在自我悦纳的基础上,培养自信心和适度的自尊感,用正确的方式对待自我。

四、坚定理想信念,爱岗敬业

因为教师的信念,教师的思想政治修养和理论修养,对学生人生道路的选择,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我时刻要求自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始终保持乐观的生活、工作态度,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时刻影响学生。艰苦奋斗、兢兢业业,既是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党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在工作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备课要先备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状况,上课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快乐地学习,对后进生要给予鼓励、帮助。我们不仅要做学生的严格老师,更要做学生生活中的朋友。我们不仅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应该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

总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推荐阅读

上一篇:最新文明创建心得体会锦集 下一篇:劳动实践心得体会(经典十一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