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最新曾国藩读书心得(必备14篇)

2024-01-12 16:33:46 曾国藩读书心得

【#心得体会范文# #最新曾国藩读书心得(必备14篇)#】在一些事情上,我常常有着深刻的感受和体会。如果将这些体会写成心得,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写心得时,一定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现在,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曾国藩读书心得”的相关内容,请大家认真阅读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曾国藩读书心得 篇1

历史就像灿烂的烟火,稍纵即逝,但它总是萦绕在我们的心头,像**,或悲伤,或宏大,或渺小。这就是它如何慢慢汇成一条看不见的大河,却流淌在我们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心中,历史已成为一条浩瀚的大河。

不过历史看似浩瀚却也是由一个个故事构成的,而故事的中心却永远是人。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积极实践的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能人。

曾国藩(1811-1872)具有伯函的性格和涤生的名字。湖南省双丰县23岁的学者、28岁的进士,从此走上了仕途。作为一名政治家,他在北京的十年间七次被提升到十级。他是两江总督,第一个勇敢果断的侯爵,第一个官吏。

作为文学家,他是湘乡派的创始人。他的古文博大精深,气宇轩昂,可用于汉赋。作为战略家,他在晚清建立了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维护了官邸的稳定。

曾国藩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位备受争议的人,深谋远虑,沉稳持重,是国之栋梁;贬之者蔑视其:老奸巨猾,深不可测,是官场中的老狐狸;他被称作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又被叫作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他被视为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又被斥为汉奸,**贼,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我认为这种自相矛盾的评价足以表明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曾国藩对中国的发展做过很大的贡献,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他也是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他自称:“鄙人训练之才,非战之才”,教导士兵“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滴杜鹃之血”。

曾国藩用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他所做的《爱民歌》是毛泽东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蓝本。蒋介石曾把他的《爱民歌》传发下去演唱。

曾国藩的修养和治国之道备受推崇。他被称为这个时代的第一个完美男人。在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之说,不过真正做到的却没有几个人,但曾国藩却是其中之一。蒋介石多次子弟僚属”曾文正公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

梁启超曾说: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中国必由其手获救。

由于曾国藩处于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动荡年代。正因为如此,曾国藩为维护清朝统治所作的一切,在他的立场上并没有错。毛泽东评价曾国藩说:

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杨、洪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此完美乎?还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毛泽东对曾国藩的评价很高。我认为他应该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完美的男人。

虽然历史上对曾国藩的评价是好是坏,但我认为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立场和角度不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看人看主流。我们应该辩证地对待和分析它。不能简单地单方面否定或完全肯定,这是不客观的。

相信历史是公平公正的,我们后人看到其好的一面就去学习,坏的一面就予以抛弃。这是符合唯物主义辩证观的。

曾国藩读书心得 篇2

“有识有恒” 一旦树立了远大理想,就要对它负责,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谈到有识,他说:“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少年文字总贵气象峥嵘”,少年当“蓬蓬勃勃,如釜上气”,“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过时不试为之,则后此弥不肯为矣”。然“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为师当严而有恒,为人父母当严而有恒。曾国藩就是这样的有志有恒之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读书学习日不间断,坚持用小楷写日课(即日记),一有什么想法就记下来,以使自己随时克服过失。他不仅自己这么做,而且告诫自己的弟弟们:“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

“业贵于精”,他信中反复告诫弟子们“兼营并鹜,一无所得”,他指出艺多不养身,掘井多而无泉饮,不专之咎也。而他自己就是“穷经比专一经,不可泛鹜”。“日积月累,如愚公移山,终久心有豁然贯通之侯,愈欲速则愈锢蔽矣”如此高标准要求,曾家英才辈出的奥秘可知一二。

“安分修己”,他信中反复教导“恃才傲人,萎靡不振,潦草轻薄”实乃人生大忌,讲究“言语容止,规模气象”,推崇“笃实刚毅”, 一个有作为的人,无不是高度自律的人。 一生中强调静字,他平日里坚持每日自省,就是给自己一个可以清静下来的时间和空间自查己身,并强调说老庄,管子,佛家皆提到如此,一定是有道理的。记得以前看蒋介石传时,蒋先生也是如此,他每日给自己定了一个功德格,记录下每天所做所想的点滴,并从中反省,几十年如此从不间断。勤于劳动,生活自理,礼让谦恭,明白人与人的关系,明白自己的身份,应该尽什么义务。“含雄奇于淡远之中,含刚强于柔弱之中”以柔克刚是老庄的精神,但几千年来能发挥地淋漓尽致,曾国藩也可以算是首屈可指的了。做人做事万不可太过锋芒毕露,否则让自己举步维艰;同样也不能太过软弱,一味退让,让对方总是有机可乘,自个儿把自个儿逼到悬崖边上。

曾国藩读书心得 篇3

一、慎独

曾国藩是一个严格自律的人。每天需要散步、练习书法和阅读。毅力非常人能比,立下每日写日记的规定后,即是临死前一天也还坚持在写。在日记中,他每天都在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成功与失败。

如果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他不惜痛责自己,并在今后有意识地加以改正。

二、勤勉

从曾国藩成名的过程来看,他并不是一个很聪名的人,但他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奋进入皇家学院的。从曾国藩灭太平天国的过程来看,他是受文臣命令进行团训和指挥作战的。他历尽千辛万苦,几经生死,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两个过程都是从无到有、跨行业、跨专业的事情,但曾国藩做的很好。

用曾国藩家训中的话来解释就是“***神钦”。

三、用人

曾国藩非常擅长识人和用人。在曾国藩的指麾下,不仅有辅导员,还有可以自立的人。也有敢于奋战的将领,如赵烈文、李元度、李鸿章、彭玉麟、胡林翼、曾国荃等。为什么大家愿意跟着曾国藩建立功业,我认为这与曾国藩自身的德行是密切相关的。

曾国藩个人修养极高,礼贤下士,尤其是尊重有才有德之人,曾国藩最后给家人的遗言中,“求仁则人悦”表明了他的见解,一个人的成功是让别人成功。

曾国藩读书心得 篇4

最近我阅读了湖南作家唐浩明的力作《曾国藩》,这是一套三卷本的长篇历史小说,是中纪委向全国党员干部推荐的 56 部图书之一。作者写作态度很严谨,尽量客观反映历史,客观描写曾国藩。他对曾国藩这个复杂的历史人物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一方面赞赏曾的的学术文章,对他的治家和文采以及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做出很客观的描述,同时对曾的恶行也有讽刺和批判。曾国藩是一介文人,指挥打仗不行,跟太平军打仗基本上是屡战屡败(他自己给皇帝上书,改成屡败屡战,这样性质就不同了)。在军事上他比左宗棠胡林翼差得很多。而且人品也很差,极其虚伪,同时又阴险歹毒,是个伪道学先生。作者在这方面的描写可谓入木三分。但同时曾又很善于用人,对诗文也颇有造诣,他对子女的教育也颇下功夫,煞费苦心。如果他不从政不从军,当个大学校长什么的可能比较称职。但他对家人的所谓教育似乎仅限于子女,而对几个弟弟做得并不好,那几个弟弟都不咋地,比如曾国荃之流,既凶残又歹毒,而且贪婪无比,这些恶习显然都跟曾国藩家教不当有关。曾国藩后来被誉为晚清中兴名臣,早年的毛泽东,后来的蒋介石都很推崇他。但我觉得曾国藩的成功是八分运气二分能力,要不是太平天国内讧,曾国藩肯定没有机会。

作者对左宗棠和胡林翼基本上持赞赏态度。一个是爱国,才华横溢,一个是军事指挥极有造诣,而且为人宽厚。但对整个清廷包括湘军,作者则持基本否定态度。当时的清廷包括湘军腐化堕落,纪律败坏,祸害百姓,凶狠残暴,杀人如麻,贪婪之极,清朝的腐败已经无可救药了。除了革命和推翻。没有第二条道路。

作者明显同情太平军,描写太平军纪律严明,百姓拥护,下层将士有很多理想主义者,艰苦奋斗,英勇善战。只可惜天国高层腐败,头号腐败分子就是洪秀全。杨秀清虽然精明强干,但骄横跋扈,逼迫洪秀全让权,结果酿成天京事变,被野心家韦昌辉杀死。之后韦昌辉在京城大开杀戒,滥杀杨秀清部三万多人,还杀死翼王石达开全家,虽然洪秀全又杀掉了韦昌辉,但依然任用小人,猜忌排挤石达开,使得石达开被迫出走,造成天国分裂,元气大伤,最后被清军消灭。天国的内讧使摇摇欲坠的清朝躲过了一劫,得以继续危害百姓几十年,太可惜了。作者把太平军描述为失败的英雄,这点深合吾心。书中有些段落描写得非常感人,比如康禄为了理想英勇就义的场景就令人震撼又令人敬仰,同时对照现实也让人深思。

说实话,尽管曾国藩大名鼎鼎,受到许多名人的推崇,但我过去对他了解并不多,主要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对他比较厌恶。读了这本书,我算是对曾国藩及其家族有了比较立体和全面的了解。

曾国藩读书心得 篇5

领导者本人不是事必躬亲,他本身的能力也不足以把所有的任务都圆满完成,因此领导者需要选拔优秀的人才,从而使高效地达到目的。曾国藩是一名公务员。他没有作战经验,也不精通士兵的使用。但是,他提拔了一大批忠诚有才的人。他善于发现人才,善于运用人才。在镇压太平军的前七年中,胡林翼是曾国藩的挚友和有力的支柱,曾国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他的帮助和建议,后来病逝;塔奇布曾在与匪帮的作战中表现出勇气,当长沙和湘潭告急时,曾国藩将他召回,引领了湘潭大捷;左宗棠在长沙遭到围攻时参与了城防,几年后通过曾国藩出山,率军先后在江西、浙江与福建作战;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李鸿章也因曾国藩的帮助建立了战功并在这场战争中出名。

另外,这场战争中受到曾国藩重用的名将还有江中源、鲍超、杨载福、彭玉麟、李翰章,以及他的弟弟曾国荃等。

领导者的决策是有效实现领导活动目的的关键,因此领导者必须具备正确决策的能力,决策一经作出,就要坚决贯彻执行。在曾国藩训练新军八个月后,太平军已越过安徽、溯江而上,朝廷颁发一道又一道上谕催促曾国藩火速进兵,但此时的曾国藩正在创建水师,并且湘军刚刚组建,财政经费不足,再加上土匪四起横行乡间,不能急于出兵,因此曾国藩写了一份长长的奏疏,陈明五条暂不出兵的理由。在这个问题上,最终赢得战争是关键。如果我们没有充分准备,我们就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由此可以看出,曾国藩能够把握问题的本质,比别人看得更远。他还可以在危机情况下保持稳定和明智的决策。另外曾国藩善于采纳有价值的建议。在湘军成立初期,他听取了著名将领江中源的建议,建造军舰,招募水手,组建海军,使湘军得以平定长江地区,阻止太平军到达金陵。

他还听取了无能的塞尚阿的提出的“新式”军队的观念。可见他对意见的采纳与否,不是根据提意见人的才能,而是通过仔细思考和认真权衡,来判断其是否有价值。

曾国藩无疑是一位成功的领导人。他是一位学者,但他领导了太平天国镇压战争的胜利。在这个过程中,他需要克服许多困难,但曾国藩最大的特点是坚持不懈。他能理解问题的本质,坚持到所有障碍消除为止。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品格,具有选拔优秀人才的能力和正确决策的能力。

而一个伟大的领导者,必须具备超越普通人的素质或能力,能够进一步看到和把握领导或洞的全局。

曾国藩读书心得 篇6

曾国藩发迹史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毛主席当年说道,平生最佩服的人,唯独湘乡的曾国藩。写曾国藩的书很多很多,特别是有很多人专门针对曾的家书大做文章。读了本书后,曾的前半生奋斗史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人们常说:从政要读曾国藩,经商要读胡雪岩。曾国藩在人们心目中视乎就是一个神话,实则不然,曾也是一凡人尔,成就他的除了其自身的素质外,就是“时势”二字了,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满清的无能,外夷的入侵,只有汉人能臣才能挽时局于危难。曾国藩的高明不在于升官之快、官位之高,也不在于他的清正廉洁和创办湘军,而在于他能认清时局,认清汉人在当时的地位,汉人位再高,也不过满清腐朽王朝的一颗棋子而已。于是乎,曾国藩率领湘军平了太平天国后,激流勇退,主动裁剪湘军,交出军权,得以善终。最后,我还想说的是,曾的伟大,还有他后来一批赫赫有名的弟子和幕府,如李鸿章、郭松寿……湘江北去,不舍昼夜。读书万卷,神交古人。曾国藩便是曾国藩……

曾国藩读书心得 篇7

曾国藩初建湘军,为严肃军纪,杀人甚多,狠!被称“曾剃头”。其弟曾老九打安庆屠杀一万多太平降军,一次100人,砍了一天一夜,心有不安,以“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自慰。

先曾国藩看不惯官场昏庸、不作为,后遇挫,深刻思考,找到自己的处世之道。二次出世以《道德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处事。为国引进洋务,本“思夷智以制夷”理念成立制造局、军械所,发展制造、船政、办学等,为国家工业强大做出巨大贡献。

其练兵可,打仗多败,曾两次兵败自杀,终以九弟平太平军,以李鸿章平捻立大功,识人任人为一绝!其一生节俭,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轻度抑郁,善用冥想,解决问题能抓住关键;忧国忧民、恢复科举、重视教育、开国家送幼童留学(詹天佑)的先例!把两江治理得一片生机,为民做了很多实事,终为世人所推崇。太平军失败内耗为主因,时也势也人也

!曾即将去世时锻炼得对人世的一切洞若观火,对天地沧桑了然在心。以上为个人肤浅轻狂的理解。

曾国藩读书心得 篇8

后来大学养成了泡图书馆的习惯,看到书架上陈设了很多有关曾国藩的书,出于好奇阅读了曾国藩的传记,也略微看过其家书,懵懵懂懂。但后来随着知识量的增加,不论是从影视剧还是一些相关书籍,隐隐约约感觉到曾国藩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对其越来越感兴趣,于是终于下定决心,啃了这部《曾国藩》三部曲。

首先是这本书的写作风格,语言平实,尽量把当时情景出现的诗词都引入书中具体环节,可见唐浩明先生所下功夫之大,用心之细。书中对曾国藩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不禁让人感觉到,即使取得如此丰功伟绩的曾国藩也不会有神机妙算的智慧,同样会有失策的时候,同样会有被人忽悠的时候,每当遇到阻力、遭到官场排挤猜疑,也会心情抑郁焦虑。

曾国藩不仅有古代文人积极出世的儒家传统思想,而且有抑郁、犹豫甚至几度自杀的感觉。曾国藩虽然取得巨大事业,但也一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再加之蛇皮癣奇痒难忍,缠身几十年,感觉他一生中几乎没有心情舒坦的时候,一直都处于隐忍的心理状态和忧虑苦闷的情绪当中,一个十足的焦虑型人格。

还有曾国藩本人。除了在史书中的政治地位,曾国藩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此三事是传统中国人最为追求的事情。

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做如下阐释”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这是中国古代官方的意识形态,也是士子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一个是明朝的王阳明,另一个是晚清的曾国藩。

从曾国藩的经历来看,他修身齐家,治军治国,用一生的时间做到了三立,此番毅力和胆识令人激赏。

其实曾国藩的人生没有丝毫浪漫,没有少年英雄,没有轰轰烈烈、没有仗剑天涯,也没有红颜佳人。有的是”打掉牙和血吞”的时时隐忍,有的是谨小慎微,有的是克己坚持,有的是用笨办法下苦功夫的为学态度……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晚上屋檐下潜伏了一个贼,想等主人睡下了之后偷点东西,而曾国藩想往常一样背诵课文,直到天快亮了依然没有背会那篇文章。那贼人终于等不得了,忍无可忍跳出来,愤怒地对曾国藩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把那篇文章从头至尾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曾国藩读书心得 篇9

明志修身

读《曾国藩成功密码》有感

曾国藩在其青年时期就立下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立下志向后,他慎独修身,自强不息,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美妙的理想,最终达到了立德、立言、立功的“三立”境界,引得无数后辈广为称颂。他的人生哲学也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给我们很多启示。

我读了《曾国藩的成功密码》一书,他的经历让我有很多的感触。

人的成就的高低,与他的志向很有关系。十几岁的年纪,大概很多人都会有“我想去做什么”的念头。可是很多人都只是一念之间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并没有立下清晰的目标和实践的方式。

最终还是免不了随波逐流,继续过着庸碌无为的生活。也有很多人,常常自嘲地对别人说,自己的目标太难实现,环境不允许,或者自己不够聪明。结果目标就变成只是“说说而已”的一句空话。

有些人碰到了些许困难就忍不住想要放弃。说到底,那是他们的修行还不够。

曾国藩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追慕圣贤,立志要成为杰出之人。他秉持儒家传统,有坚定的意志力和自律能力。其品质实乃吾辈之榜样典范。

文正公曾提出要把志向和修养结合起来。即首先要立志,继而采取行动,根据自己的志向规划人生,并随着个人的成长和实际情况分析志向和适时改变实现志向的具体方案规划。

当然,如果你想实现你的抱负,你一定会经历很多困难。如果你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它会帮助你成功。

曾国藩主张“诚”、“敬”、“谨”、“恒”,以此来达到“慎独”的境界。即对凡事都应有所敬畏,不可一意孤行,行事须谨慎,生活要有规律。曾国藩的“自制之力”让人惊叹。

即使没有任何监督,他也可以以圣徒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个人情感,他都能控制并坚持原则。曾国藩每天都在反省自己,总结自己的所作所为和不足,提醒自己必须及时改正错误。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应该学习文正公淡泊、平和的精神。同时要清楚:慎独并非追求空间上的独处,而是追求心理、人格上的卓尔不群。

外界的确是有很多**,而倘若我们能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早早立下坚卓之志,保留内心的一份坦然。那么,我们就可以超越自我,成就一个“大我”。

曾国藩说过:“何必择地?何必择时?

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尔!”、“莫问收获,但务耕耘”。想要成就一件事,确实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统一,可是有很多事情却是我们没有办法去掌控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实现我们的目标。除此之外的部分,就看老天的了。我们要有强烈的进取心、坚强的毅力、坚强的自信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地把自己推向前进。

我们还年轻,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冒险和挑战,所以不要错过任何锻炼自己的机会。对我们自己来说,我们应该有非凡的期望。无论外界是支持我们,还是嘲笑我们,我们都应该遵循真实的内心,敢于尝试,坚持认同的方向。因为,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是力量!

在实现抱负的过程中,当我们面临暂时的成功时,我们也必须保持和平的态度。平和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做到宠辱不惊。这样,当我们成功的时候,就不会因为过度自信而迷失自我,也不会停滞不前;当我们失败的时候,就不会因为被打击而丧失前进的信心。

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也能使人保持身体各项功能的平稳运行,促进人在良好的状态下不断向目标前进。所谓积极的意识对物质活动有促进作用。当外部条件对我们不利时,我们应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要害怕或害怕,不要狂躁。

把一切磨难当作是一个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使内心经历挣扎后变得更加强大。面对外界各种**时,我们亦须自持自重,不为名利所牵累,斩钉截铁地继续前进。

从曾国藩的经历中,我找到了一种保持平和心态的方法。曾国藩说:“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陶、白、苏、陆之趣也。

”可见我们平时可以阅读一些诗词歌赋,试着用圣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陶冶情操,从中体会诗人的豁达、恬静,以此淡泊明志。如果常常吟诵诗词歌赋,久而久之我们自然能将这些诗词与自己的心灵连接起来,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豪迈旷达的处世哲学。在潜移默化中,我们自身的修养也就会慢慢提高。

少年,应立志;少年,应慎独修身;少年,应自强。若此时不思进取,当我们老了的时候,大概只能剩下悔恨了。我们须日日养心、养身、养神,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

成功,贵在心灵的强大与成长。

曾国藩读书心得 篇10

初读《曾国藩传》前,觉得曾国藩只是个众人皆知、无人不晓的“**贼”,勾不起我的阅读兴趣。但翻阅数页之后,似乎有点爱不释手了。

从国家和民族角度而言,曾国藩的确是个置民族的安危、人民利益不顾,屈服于西方列强对华政策而又竭力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贼”。

我认为他一生的罪过不应归咎于他的个人品质,而应归咎于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这是地主阶级在他出生的半殖民地条件下所决定的。从个人角度看,我认为曾国藩是一个有修养、有智慧、有远见、有策略的人。

他的人生经历大致可分为七个阶段:加入六曹,建立湘军,被困江西,在安庆决战,攻占天京,镇压曲折失败,死于忧郁症。可以说,人生有起起落落,变数无穷,读起来颇为感人。

首先,曾国藩精通古文,广泛猎读,在学术上向很多当时有名人士请教,这些不仅增长了个人方面的见识,也大大提高了个人声望。

曾国藩能如此顺利成为二品官,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勤奋好学和聪明能干,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穆彰阿的垂青和举荐。也许是这一切对于曾国藩来说太顺利了,造就了他当初锋芒毕露、自恃清高的性格,使他在坐困江西期间处处碰壁、受到地方**的百般排挤和刁难。

其次,曾国藩经过一年的大彻大悟再度出山,受命为钦差大臣和两江总督,为其大展夙志提供了舞台。

事实上,曾国藩被清**任命为两江总督,是迫于形势所迫。由于清**镇压太平天国所依赖的江南阵营此时战败,只能依靠曾国藩集团创建的湘军镇压太平天国。不难看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再次,湘军攻陷天京以后,曾国藩自剪羽翼,释清廷疑忌,自保末路,足见其经验丰富,政治嗅觉之灵敏,审事详明,处事果断。

归根结底,曾国藩是一个求贤若渴的人才。行军打仗,每到一地,必广为访案,凡具一技之长者,必设法延至,收为己用;闻有德才并兼者,更不惜重金,驰书礼聘。

他还可以虚心,鼓励员工直言,敢于谏言,这样才能收到集思广益的效果。他事业上的成功与此有很大关系。

读此书不仅让我对曾国藩有了更为全面、细致的了解,从中受到不少启迪,而且加深了我对近代清朝历史的认识,同时引起我对那拉氏——慈禧太后的兴趣。

曾国藩读书心得 篇11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范本

读书使人成长。读书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和生活。

读书的美妙无法用言语完美的诠释。

《曾国藩家书》主要收录了曾国藩从年轻时代到去世前一百多篇比较有代表性的家书,通过这些家书我们可以窥斑见豹的探索他一生的行为和思想。

下面是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一

《曾国藩家书》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前不久,我读完此书,深深感受到了勤俭节约乃是修身立人之本。

勤俭自持,不分官宦黎庶。

余服官二十几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曾国藩位至宰辅,不当自己俭朴,远离奢华。

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

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

曾国藩要求以低成本、勤俭持家,并发誓不给部队家属寄钱。

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因一生***苦,厉勤从俭,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勤俭自持,重在严于律已。

孙等在京,别无生计,不能备仰事之资寄回,不胜愧悚,曾国藩常常因为没钱孝敬父母而内疚,因没钱养家而深感揪心,而当时曾国藩刚刚蒙皇上天恩,得会试分差,按理说应该有络绎不绝的****送过来,何至于连家里都无法接济呢?不经商、不收**赂,处处严于律己,以至于穷到连回乡省亲的资费都没有的地步。

勤俭自持,更好兼善他人。

家中有人做官,则待邻里不可不略松,而家用不可不守旧,曾国藩不仅以身作则,宁穷不贪腐,还为身边人树立了榜样,立下了规矩,保持清贫。

正因为在朝为官,就更要宽人严己,更要约束亲戚邻里,做到了慎微,慎独,慎权。

家书的箴言,放在当今世界,有多少领导干部因为管不好自己,管不好身边的人,而落在反腐的利剑下。

勤俭自持,是家兴之基,更是国强之本。

自从党**倡导节约以来,全国人民积极行动,仅光盘行动,每年在餐桌上节约的脂肪量可达800万吨,相当于1500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被视为微不足道的餐桌残余却能减少每年1000多万吨的大豆进口。

曾国藩读书心得 篇12

曾国藩冰鉴读后感(一)

这些天,我一边忙着回答考试,一边利用业余时间读我感兴趣的书。作为一个未来的人力资源,我一直认为人是人是非常重要的。我把这个想法和我父亲交流了,他十分同意我的想法,并且把曾国藩的《冰鉴》推荐给我,他说曾公的冰鉴是十分不错,值得研究。

我以前就知道,曾国藩冰书中提到的交友艺术,最早是梁启超和蒋介石崇拜的,他们喜欢曾国藩的识才艺术。然而,数数几页,拗口的古文让我觉得其中道理难以捉摸,不过还是硬着头皮读下去了。

一月份,我在图书馆收到了冰激凌的原著和欣赏文章。当时还写了一篇笔记文章,大家可以看看:曾国藩《冰鉴》始读有感

然而,当时的理解只能通过言讲本身和书中的理子来理解。至于去追究看人看神,如何看神,如何识别人之骨髓,都不是很清楚,也无法细究过去。

到目前为止,我想我有一些自己的经验,也许和曾公自己的想法有一些不同,但我是从自己的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理解和阐述的。

曾国藩的冰鉴是一门关于道和法的学问:

所有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第一个原则是追求效率。同样,在对待《冰鉴》其书上,我想要去**怎么办的问题?而对是什么的问题显得不太关心。

《冰鉴》给我们的启发,让我们转到道这个层面上来。对于第一次模拟考试的知识,显然在操作层面没有太多的介绍。其实,我们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特别是在招聘模块中,过于关注如何做的问题,而强调过程。我们真正忽视的问题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什么样的特征是我们的职位所需要的。在面试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人,如何区分哪些是优秀人才,哪些不是优秀人才?

所以,要学***以道制定法则,懂道才能有法。

相人是一个观察的过程:

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周围的少数人不很了解他们?冰鉴强调相人首先要察言观色,不动声色的在几言几语中将对方的言行特征把握清楚。就如同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除非十分亲密的人,每个人都会为其他人而塑造一个不是他自己的形象,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种假象,而真正透视他内心的,就是通过观察。

相人就是一个观察的过程,观察是否入微和准确直接导致相人的成功或者失败。

训练自己使用鉴别工具的能力:

怎么样让一个人真实的把他自己展现出来,这需要很高的技巧和能力。比如说,a君是一个商人,你作为人力资源师和他谈生意,就必须去揣度他的性情、喜好以及意志力等方面的情况。如何快速了解,当然需要借用一定的鉴定工具。

朴实的问题最为隐秘。我曾经用过这个问题。你觉得桂香园食堂的饭,在当时面试学校某系某个职位的应聘者怎么样。结果让我高兴的是,这些肤浅的问候可以让人们放松警惕,回应内心的声音。

压力问题问出真东西。我经历过压力面试,我试过用这种方法面试。紧张的气氛会让面试者没有时间粉饰和包装自己。最好的办法就使用原生态的方法来回答。

这些大抵就是我读《冰鉴》的一部分体会吧,之所以说是一部分,是因为时间局限,没能一一论述。希望大家也能爱上这本书。

曾国藩冰鉴读后感(二)

在这本书中提到,通过刚和柔将人的性格分为了十二中,简单点说有的人刚的成分多点,柔的成分少点。而有的人可能正好相反。

从这个问题我想到了,其实不仅仅是性格,来判定一个人,很多东西都是正的方面有一些,反面的东西有一些,绝的人很少。就像八卦,没有全白,没有全黑,有黑有白,有白有黑。人没有绝的的好,也没有绝的坏。

罪恶滔天的人心中也许也有善良的成分。同时我也相信就像雷锋这个的楷模,心中也存在一丝自私和**的成分,只是比我们一般人要少很多罢了。

因此,我们中国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总是:这个人不是坏人就是好人。坏的人会完全坏掉,好的人会很好很完美。其实真实的世界不是这样的。坏人不总是一天24小时做事情,好人也不总是保持完美的姿势。

当我们看待人和事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用绝对的眼光看待问题,但也有必要判断哪一方的成分更多。那么我们在表现上更倾向于这个方向,但我们不应该忽视对方的存在。

曾国藩冰鉴读后感(三)

《冰鉴》是清朝重臣曾国藩署名的一本书,之所以说署名,因为它是一本伪书,也就是说,这本书是别人写的,署了曾国藩的名字。因为曾文正公是清末中兴通讯的公是,他在当时中兴通讯的官账上排名第二。(第一种是官方文献。事实上,他的能力、表现和道德都不如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

曾国藩名气很大,所以署了他的名字。这样现象,自古以来就很多,不足为奇。

《冰鉴》讲的是用人的学问,如何识人、用人之相术。书中有许多迷信的东西,但也有许多地方值得肯定。曾国藩也的确很会识人、用人。

他是一个书生,带兵打仗的能力可不敢恭维,他第一次亲自带兵打太平天**队就以失败告终,多年苦心经营的军队毁于一旦,自己也是跳河自杀谢罪,幸亏身边有忠心的幕僚跟踪才得以相救。最后一次带兵打仗,也是被太平天国的水军烧了主船、亲手组建的长江水师折损大半,不然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曾国藩家书可能还有丰富好几倍。

然而,曾国藩却从一片狼藉中接手。可以说他是白手起家的。从湘勇到湘军,一批名将逐渐聚集在他身边,为挽救晚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冰鉴》也有一些曾国藩如何识人、用人的痕迹,在他那个战争年代,这本书也可以说些实践经验的积累。

读后感就是写了一首所谓的诗,完全是读完此书后有感而发,各位就姑且一听吧。

曾国藩读书心得 篇13

读《曾国藩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名臣曾国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丽最温馨的善良之光的闪现。那一封封家书,无论长短,字里行间充满的是对亲朋好友的挂念、关心和关怀,字里行间充满的是中华民族最完美的道德——孝悌。一代名人重臣透过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养。看曾公的家书,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对家人的浓浓亲情。作为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给祖父的一封家书中写到,“在京为官之人都是东拆西借的过日子……”曾公在家书多次提到生活的艰难,但是总是尽力的帮忙家人和亲朋。看到这些,我感动了,而且感动的想流泪。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物质生活十分富足,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许我们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们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样的亲情和友情。

也许是因为此刻的这个世界诱惑太多,也许是因为人人都忙于追名逐利,如今,人与人之间以前拥有的浓浓亲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渐变得淡薄,维系人与人之间感情联络的纽带越来越脆弱,感情的深浅和好坏全维系在利益的天平上。一旦利益的天平严重失衡,以前浓厚的亲情和友情就会变得寡淡如水。古人所云的“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的人间百态,在当今物质极度礼貌的社会上更加凸显。我们将一切都归咎于穷和富这两个字,似乎有点偏薄。《曾国藩家书》一书中,从很多家书里我们都能够看出作为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艰难,有些时候冬天要靠外官进献的炭资钱过活。这样的生活境况也许此刻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不敢相信,但是,当时曾公的生活境况就是如此。即使如此,他还时刻不忘尽努力接济家人和亲朋好友。看了曾公的家书,我有点顿悟了,维系亲情和友情的金钥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熏陶。

曾公在家书中,上千次的提到他的弟弟们学习状况,从中能够看出曾氏家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曾公家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来源于曾公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积淀。所以说,改变人的素质,真正的根源还在于教育和文化。这天,现代人缺失的正是物质的超前发展和教育的相对滞后,物质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如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

当下的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迫切的问题是发展文化和教育。经济能够改变人的生活状况,而文化和教育能够改变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素质。民强方可国富,民强首先强的就应是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没有文化和道德修养的人,即使披金戴银,拥有万贯家财,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动物而已。因为人毕竟是靠感情维系的动物,没有感情与禽兽无异。

曾国藩读书心得 篇14

《挺经》这本书主要以理论阐述和示例证明结合来介绍曾国一生中所坚守的一些信仰和自己的感悟,涉及的主要方面包括:内圣、砺志、家范、明强、刚柔、英才、廉矩、勤敬、诡道、久战、廪实、峻法、外王、忠疑、荷道、藏锋、盈虚等。

在这里就与大家分享一下我读这几个部分时的一些感悟。

刚柔,太柔则靡,太钢则折。刚柔相济天之道。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该强的时候就要强硬,可是有些时候需要的是一些忍让。所谓退后一步,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克制,使冲突升级等恶性后果。曾国藩在这里写了几个字:

敬、静、纯、淡。“敬”是“尊敬”的“敬”,恭谨,泰而不骄,威而不猛。静,不静不能反省自己的错误,做事不小心总会出错。

淡,得之淡然失之坦然。

内圣是通过自我道德修养来达到圣人的道德境界。

受此启发,曾国藩深受儒家忠君思想的影响,所以别人毕生的志向是振兴清朝,一大目标。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每天给自己布置了很多作业。我认为这就是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远的目标是由短期的目标一步一步累加而达到的。而长期目标就是为这些短期目标设定方向,仅此而已。

在总结书中,曾国藩严于律己,也就是说,他对自己总是严于律己,为下属和亲戚树立了榜样。

峻法:良好的制度和***让坏人变好

英才:用人先识人,如何识人?所谓就业,其实就是通过为人们安排一定的工作来解决相应的问题。曾国藩认为,一般来说,从人的长短来判断,如果夸大了,就不可能有很大的用处。

的确,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他择取人的方式,以有节操而没有官气、条理清晰而又不说大话为关键。在办事方面,他力行“五到”:身到:

事必躬亲;心到:凡事苦心剖析;眼到:仔细观察;手到:

随手记笔记;口到:苦口叮咛

在工作中,倡导“五勤”:身勤:亲事体验;眼勤:遇人详察、公文详阅;手勤:随笔收拾、随手笔记;口勤:对平辈规劝,对下属劝导;心勤:苦思竭虑

综合此章的识人内容,我们要认识一个人,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了解一个人的品德。

人的道的品质包括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体现在工作中,即富有同情心,与同事关系融洽,尊重上下级,充分发挥工作才能,注重廉洁。2。提出对错问题,观察他们的价值观和职业倾向。

3.是否具有应变、变通能力。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作为领导,如何才能让下属竭尽全力,尽职尽责的工作是我们永盛的各层领导要思考的问题。各区储备人才至关重要,人是第一要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将愈加明显,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就会赢得加快发展的主动权,作为永盛的各区高层必须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人才储备这个问题。

他曾用八个字总结自己的经验:广泛运用、慎用、勤于教书、严绳。

本人给我的启示:

一。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犯错误的能力,而在于他从错误中学习和避免错误的能力。因此,我们要不断地、认真地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及时纠正,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我们应该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灵魂丑陋的一面,不去掩饰,不去推卸责任,不去寻找原因,而要深刻反思,努力改正,努力做新的自己。

2、只有确立了志向,我们才能不为流俗所动摇,不再为一些蝇头小利而患得患失,发愤进取,持之以恒,有所作为。

3、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很多人之所以无法做到坚韧不拔,往往是因为自己先把自己的精神给压垮了,想象中的问题,永远比真实存在的问题严重得多。良好的心态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重要前提。有什么样的想法和行为。

四。要注意挫折,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更好的改进办法。知道下一次怎么样可以做得更好一点,然后把这个教训牢牢地记在心中,并且永远不要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用最快的速度行动起来,全力以赴地去做下一件事。

行动是摆脱沮丧最好的办法。

5、对别人不妥之言不计较,容得下话;对别人的优点虚心学习,容人之长;对别人的缺点正确看待,容人之短;对别人的错误不记旧账,容人之过……这些都是做人的美德。要有宽阔的胸襟、容人的雅量。

6、 在用人方面要不拘一格用人才。突破学历论、经验主义、资历论的束缚,用真正有才华、有勇气、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敢于任用有缺点的人。

不因求全责备而埋没人才。发现人才的长处,大胆使用。合理配置,使人们尽最大努力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7、注重培养人才。采取有效措施,舍得投入,建立人才梯队。人才培养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树立全面培养的理念。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8、为了实现战略目标,敢于大胆地管理。辅助董事长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恩威并用,两手都要抓。

以上是我读《挺经》所收获学到的内容。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曾国藩读书笔记 | 曾国藩 | 最新读书月读书活动总结 | 曾国藩升官
上一篇:小学家长育儿心得体会 下一篇:如何写好感恩心得体会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