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关于学先进学榜样心得体会1000字

2024-01-10 14:12:22 先进榜样心得体会 榜样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关于学先进学榜样心得体会1000字#】经过我们的细致打磨和不断优化这篇“关于学先进学榜样心得体会”已经完美无缺,希望您能从本文中获得一些实战经验。当我们遇到棘手的事有了些感想后,不妨将内心的感想与见解形成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和复盘人生,从而变成更加优秀的自己。

关于学先进学榜样心得体会(篇1)

连日来,武汉市委原常委、组织部长杨汉军的先进事迹传遍神州大地。他像一个陀螺一样高速旋转,最终倒在了他心爱的工作岗位上,把一生都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献给了他热爱的武汉。他崇尚“把官做淡、把事做精、把人做大”的理念彰显出强大而深厚的人格力量。

要汲取他把官做淡的奉献精神。梳理杨汉军生命中的最后13天,他完全就是一个“超级猎头”,一个为了武汉发展集聚人才的“超级猎头”。其实,他完全可以安排别人去跑这10天1.8万公里的行程,但他完全没有把自己当官,只是把它当作自己的分内事。党员干部要学习他把官做淡的奉献精神,始终保持对党和国家事业的进取之心,始终保持对人民赋予权力的敬畏之心,始终保持对个人名利地位的平常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坚决杜绝那种没有着落的空谈、不切实际的妄谈,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抓住关系社会发展、民生福祉的关键事,立足本职、扎根奉献,以实实在在的成绩给予群众更多获得感。

要汲取他把事做精的工匠精神。一天之内,全国各大媒体聚焦武汉选拔“狮子型”领导干部,反响热烈。但很少有人知道,杨汉军在这项工作背后做出的大量而又细致的工作。17个调研组、137家单位、4000多人次谈话记录,他一组组谈、一个个核,并要求每位候选人都要有2-3件实例佐证,最终才圆满完成。党员干部要学习他把事做精的工匠精神,不仅在学习中要专注耐心,注重在读原文中悟原理,在执着钻研中融会贯通,还要在工作中专注耐心,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规范地完成每一道“工序”,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实现职业取向和价值取向的高度统一,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要汲取他把人做大的担当精神。自古忠孝难两全,但杨汉军“有爱、有情、有义、有担当”。他有对群众的大爱,武汉市委组织部联系帮扶的贫困村新洲区凤凰镇毛冲村,在杨汉军的直接关心帮扶下,以前的贫困户年均收入突破5000元,成功脱贫;他有对妻子的真情,“在妻子住院时,无论多晚,他都会到病床旁边,陪她说几句话”;他有对家人的大义,“儿子29岁了,没有工作,他从来没跟组织开口”,“93岁的老父亲,只要有时间,杨汉军就会下厨为老人煮面条,端到床前”,这些都反映了杨汉军为官、为夫、为父、为子的担当。党员干部要学习他把人做大的担当精神,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赋予我们的权力用来造福人民。要严格要求自己,决不用手中的权力来牟取私利,放弃小我、成就大我,做一个有爱、有情、有义、有担当的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杨汉军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力量必将得到传承和发扬,也必将影响和指引着更多人前进在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道路上。

关于学先进学榜样心得体会(篇2)

时代楷模卢永根,他一生极简节约,朴实无华,居住的房子里都是老旧的物品;他有独到的眼光,曾破格提升华农八大金刚,打破了论资排辈的风气,极大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他热爱祖国,不仅把青春献给了国家,离开了还把自己仅有的一切都留给了国家热爱祖国。在祖国危难的时候,身在异国他乡的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卢院士就是这么地无私奉献,爱党爱国,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看《时代楷模》,让我看到了平凡的卢永根院士所做的不凡,让我看到了不同的世界,在梦想中追求激情,在温暖他人牺牲自己中,获得满足。

在里面,我看到了卢永根院士的无私。他卧病在床,却把自己的8八百多万元钱全部捐出,那是他与妻子一生中的全部积蓄,而自己却不假思索地全部贡献给社会,自己却生活简朴,自己与妻子还准备在死后遗体捐献,这是他的最后一次对社会的贡献,而在他不断奉献的过程中,我更能感受到一种大无畏的精神,足以撼动我们每个人的心。

关于学先进学榜样心得体会(篇3)

17日上午,苏庆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岱岳区政府大楼举行。报告会采取视频形式召开,岱岳区区政中心设主会场,各乡镇(街道)、园区设分会场,岱岳区有关部门和天平街道相关负责人、村干部代表、村民代表、苏庆亮女儿在会上分别作报告,从不同角度向大家讲述了他们眼中的苏庆亮。

村民都把他当成自己的依靠

苏庆亮是岱岳区扶贫办公室原副主任、岱岳区天平街道办事处大陡山村原党支部书记,还是全国劳动模范。20xx年7月24日下午突发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46岁。

1994年,24岁的苏庆亮同志服从组织安排,毅然放弃天平乡机关工作,回大陡山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励精图治、艰苦创业,顽强拼搏20xx年,把一个荒山秃岭、贫穷落后的“荒陡山”“穷陡山”变成了山青水秀、物阜民康的“绿陡山”“金陡山”。苏庆亮去世后,数以千计的村民和认识他的人都自发悼念、缅怀和追思。

大陡山村村民代表李云,四年前嫁到大陡山村。李云在报告会上说,她印象中的苏庆亮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在大街上见到小孩,他要亲热地逗一逗;路上遇到长辈,他关切地问候一声。村民也都把他当成自己的依靠,家人生病,孩子上学,婆媳不和,邻里纠纷,谁有难事都找他,他也都热情地帮助解决,把群众的事情看得比自家事还重。村民霍守平的孙子吃花生呛了气管,苏庆亮知道后,顾不上吃饭,亲自把他送到医院,帮着挂号,和家属一起守在手术室外,直到孩子脱离危险才离开,临走还留下了200元钱;村民刘光荣的儿子考上大学,凑不齐学费,找到苏庆亮想预支点工资,因预支工资不符合规定,苏庆亮自己掏500元钱塞到她手里“他是村民的贴心人。”李云说。

“大陡山人民不会忘记你”

孟广波是大陡山村“两委”委员,从小和苏庆亮一起长大,一起共事20xx年。孟广波说,1994年苏庆亮接任村支书时,大陡山村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乱村。村里遗留的棘手问题一大堆,村集体负债近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只有千余元。

苏庆亮处事公道,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乡亲们尽早富起来。经过一系列挫折和失败,最终,苏庆亮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本村实际,发展绿色产业的路子:20xx年开始,用两年时间,把1800亩荒山变成了“花果山”,变成了全村的“绿色银行”;20xx年春天,发动13名党员和干部集资13万元,流转村民10亩地搞起了苗圃;20xx年发展茶园,并注册“泰山极顶茶”,取得了成功。随后十几年里,苏庆亮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进行大规模土地调整,建成绿化苗木基地460亩,有机茶园600亩,建起了茶厂、砖厂、旅游接待中心、青少年拓展训练中心等集体经济实体,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大陡山村成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发展苗圃的时候,他干脆在地边搭起窝棚,连续几个日夜在那里守护,两个月体重就瘦了十来斤,换来了5万元的利润。苏庆亮手捧上任以来村里赚的第一笔钱时,回想几年来的酸甜苦辣,他放声大哭了一场。”孟广波说。

20xx年苏庆亮离任时,大陡山村集体资产已经超过亿元,经营性收入突破5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万元。现在,凡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都安排了合适的工作。不论男女老幼,都享受到了发展成果。“大陡山人民不会忘记你。”孟广波说。

他是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

苏庆亮心里时刻装着村民,村民心里自然也装着他。有一回,苏庆亮生病在家,李云90岁的祖奶奶赵玉珍听说后,用手绢包着几个饼干,踮着小脚,颤颤巍巍地从村西北角走了一个多小时,来到村东北角的苏庆亮家,拉着他的手说:“孩子,谁生病也不能叫你生病啊,这病要是能替多好哇,俺就替你,让你好好的,领着全村人过好日子。”一句话,感动得苏庆亮热泪盈眶。赵玉珍临走的时候,还偷偷塞到苏庆亮枕头下面带着体温的50块钱。

岱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高明法在报告会上表示,全区、全市发出号召,向苏庆亮同志学习,称他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是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典范,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记者从报告会上获悉,岱岳区印发了《关于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广泛开展向苏庆亮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区党员、干部向苏庆亮同志学习,并安排区委宣传部认真筹备、组建苏庆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进一步宣传和学习他的先进事迹,17日上午举行的就是报告团的首场报告会。

推荐阅读

上一篇:物业心得体会13篇 下一篇:2024纪律心得体会(精选十二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