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抗疫心得体会【篇1】
自2019年起,我们与病毒斗争了整整三年。病毒最凶猛的时候,全国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助力打赢武汉保卫战;德尔塔变异株到处肆虐,迅速采取防控措施处置20多个省的聚集性疫情;奥密克戎变异株席卷全球,全国上下同心经受住了又一轮严峻的防控考验。2022年年底,国家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病毒毒力已经明显减弱的科学判断基础上,陆续出台了疫情防控“二十条”、优化措施“新十条”,进一步提高防控政策的科学性、精准性,使防控措施更加具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于是从12月初开始,全国各地相继解封,人们的生产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抗疫逐渐走向尾声,疫情带来的影响还将持续。“只有反思才能进步”。抗疫三年,到底有哪些得与失,无论从一个国家的角度,还是从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视角,都有一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
第一,面对未知病毒的威胁,无论采取何种防控措施都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性。新冠病毒的发现,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感染性强不强?重死率高不高?后遗症有没有?都是未知数。面对未知病毒的恐惧,选择躲和防,而不是选择面对和接受,这是本能反应。在2020年疫情爆发的初期,世界上许多国家跟我们一样,都采取了较为严厉的防控措施,只不过许多国家因为各种原因做不到这们国家这么彻底和持久而已。
。第二,任何决策都有成本和代价,三年抗疫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三年来,我们国家付出巨额的财政开支,惨重的经济代价,将感染人数控制在一个极低的水平,累计确诊900多万人。换句话说,每1000中仅6人感染,绝大多数人自己和身边的亲友都没有被感染过。14亿人的生命健康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这就是三年抗疫的成果。至于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打个比方,当一个人生病了以后,你是选择拿着钱去医院看病,还是躺在床上等着病情自行好转呢?我想,绝大多数人自己会有判断。因为,这场疫情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置身事外。
第三,不能因为现在逐渐放开,就否定过去的严格防控。“二十条”“新十条”的陆续出台,各个地方的迅速跟进,现在的“宽松”与过去三年的“严防死守”相比,很多人觉得过于突然,于是发出“国外早解封了”“还不如一开始就放开”的质疑。换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我们付出惨重的代价才取得如今的抗疫成果,所以才会在制定放宽措施的时候更加谨慎。也正是因为长期坚持“动态清零”才争取到了时间,对国外放开以后状况的判断分析,基于对病毒毒性已经大幅减弱的科学判断下,制定更加稳妥精准的放开政策,而不是拿14亿人的生命健康去“豪赌”“冒险”。所以,不能拿现在的放开证明之前是错误的,现在能够放开恰恰是建立在之前严控的基础上。
最后,感谢在这场疫情中无私付出的一线抗疫人员。
三年抗疫心得体会【篇2】
全国上下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际,一则科普视频广为流传。画面中,一排火柴密集扎堆,点燃其中一根,根根都会被点燃;但只要挪走旁边两根,火势就能被阻隔。这不仅展示出隔离救治的意义,更生动说明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只有环环相扣、人人尽责,才能及时阻遏疫情蔓延的势头。
2月3日,中央常委会召开会议,特别强调“进一步培养居民健康生活习惯”。这也说明,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主体。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白衣天使冲锋在前,建设单位连轴施工,生产企业开足马力,爱心人士捐款捐物……无数人都在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在非常时期,对普通人来说,“宅”在家中也是一种责任,保护好自己就等同于保护好他人。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新春佳节,有人放弃全家团圆,有人按捺住呼朋唤友的心情,有人“全家总动员”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如果说努力提高治愈率是医护人员的职责,那么努力降低感染率、遏制疫情蔓延,则需要每个人从我做起,筑牢健康防线。正是在居家期间,不少人发现好好洗手原来如此重要,经常触摸的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地方也是防控疫情的重点。勤通风、勤洗手、不聚会、少串门、戴口罩……各地各部门给出的“口诀”“指南”,既是阻断病毒传播的科学方法,也包含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健康理念、提升疫情防控知识水平,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千家万户抵御疫情的方式。
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态势,适度的焦虑可以理解,也能够敦促人们采取更严格的防护措施。但是,焦虑过度,也可能为形形色色的谣言传播提供土壤,引发不该有的“过激反应”。谣言止于智者。不信谣、不传谣,保持理性、尊崇科学,我们就能更加坚定战胜疫病的决心和信心。
以非常之战役应对非常之疫情,防控之网必须织得密而又密,政策措施必须施行得严而又严。政府部门出台严格举措,也需要社会公众多一分理解、多一些配合,形成同舟共济、群防群治的合力。比如湖北黄冈、浙江温州等疫情相对较重的地区,都果断采取了出行管控措施。这虽然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不便,但绝大多数人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在一些地方,出现个别人在公共场所不戴口罩、粗暴对抗防控人员等现象,遭到网友批评。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既需要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防控、备好预案,也离不开每个人的理解、遵守和执行。唯有如此,才能筑起一道保护自己、惠及他人的生命防线。
三年抗疫心得体会【篇3】
从武汉到南京,从吉林到西安……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党中央领导亿万人民同舟共济、团结一致,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
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让党旗在抗疫第一线高高飘扬。医护工作者“白衣作甲”、向险而行,与病毒赛跑、与病魔较量;建设者们废寝忘食,让一座座方舱医院在短时间内拔地而起;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奔波忙碌,默默守护保障老百姓的生活。
近三年来,我们拥有了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医疗救治、病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能力在持续提升,疫苗研发和接种取得了积极进展,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明显提升……
近三年来,我国有效处置100多起聚集性疫情,在病毒最凶猛的阶段,有效保护14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6。46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63万例。而我国的新冠发病、重症和死亡比例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
强化对65岁以上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服务保障;加快推进发热门诊建设、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调整完善疫苗接种策略,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一系列政策接连出台,反复印证:疫情防控措施不断进行优化调整,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放在首位。
千万条线拧成一股绳,中国把一次次的“艰难险阻”转化为共克时艰的“磅礴之力”。
三年抗疫心得体会【篇4】
如何看待我国近三年抗疫斗争?关键要算大账,算总账。
——抗疫斗争要算经济账,更要算生命账。人命关天,生命无价。在大流行的疫情面前,保障更广范围、更大人群、更为长远的利益,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疫情不可避免对经济运行造成冲击,但是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医疗资源数量、医学技术水平虽然都有一定差距,但这两年人均预期寿命稳步上升,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93岁,较2019年上升0。63岁,2021年则提高到78。2岁。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科学有力的疫情防控政策举措功不可没。
——抗疫斗争要算眼前账,更要算长远账。从短期看,每次以快制快处置突发疫情,严防外溢扩散和规模性反弹,难免会对发展造成一定的暂时影响,但放眼长远,换来的则是更健康持久的发展。疫情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国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巨大成长潜力,网络购物、生鲜电商、在线教育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为科学防控、复工复产、民生保障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能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
——抗疫斗争要算局部账,更要算整体账。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就必须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疫情一定程度上给生产生活造成不便,但是随着疫情防控优化调整措施的逐步有序推进落实,中国经济增速将会持续回升。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变。
让世界瞩目的是,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近三年来我国走出了一条精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之道。不仅保护了亿万人民的生命安全,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我们用中国的制度优势和坚实国力,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就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成绩。
三年抗疫心得体会【篇5】
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
2022年2月4日,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拉开帷幕,向全世界发出“一起向未来”的和音。这是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在这么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举办了一次伟大的冬奥会,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果。
2022年11月30日,“天宫”。神舟十五号乘组与神舟十四号乘组“胜利会师”,6名航天员在中国人自己的“家园”里留下一张大合影。激动万分的时刻,承载中华儿女对浩瀚星空的向往,标注中国航天的坚实足迹,续写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回首过去,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但我们在战胜一次次考验中成长,在克服一场场危机中发展,让希望的阳光照亮未来。经受世纪疫情大考的中国人民,更加懂得“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也更加明白“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凝聚奋进伟力,拥有14亿多人民的东方大国必将战胜艰难险阻;坚持团结奋斗,走过5000多年文明历程的古老民族必将永葆生机活力。
党的二十大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力扫除新冠疫情阴霾,全力促进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胜利终将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三年抗疫心得体会【篇6】
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在同不断变异的毒株较量中,坚持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走小步、不停步,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也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重要经验。从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再到迎战德尔塔、奥密克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实事求是、因时因势、科学决策,九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先后印发,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优化措施先后出台,确保了疫情防控的科学路径、正确方向。
——正确的战略策略,为应对疫情提供了根本遵循。常态化疫情防控后,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为总策略,以“动态清零”为总方针,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守住了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2021年,德尔塔变异株疫情短时间内多点发生,一度波及20余个省份,我们全面激活应急指挥系统,迅速扑灭30余起本土聚集性疫情;今年3月份以来,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我们与病毒赛跑,快速有效处置了吉林、天津、陕西等地的聚集性疫情,打赢了大上海保卫战;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们先后及时制定了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优化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实践充分证明,我们的抗疫战略策略是符合我国国情、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举措,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方案。
——精准的战术措施,为应对疫情提供了行动指南。2020年至2022年,疫情防控经历了突发疫情应急围堵、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全方位综合防控等不同阶段。从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到科学划定中高风险地区和管控风险人群;从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模式,到“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治尽治”“应管尽管”……根据病毒的演进变化趋势,根据实际防控能力的改善和提升,以及积累的临床治疗的经验和认识,不断优化和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必然选择。疫情越是复杂,形势越是多变,越要坚持因时因势、以变应变。实践充分证明,我们的抗疫各项措施是科学精准、及时高效的,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
抗疫实践启示,尊重科学是我们抗疫的有效武器。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我们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我们实行中西医结合,先后推出九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的中药西药和治疗办法,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无论是抢建方舱医院,还是多条技术路线研发疫苗;无论是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溯源和健康码识别,还是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都是对科学精神的尊崇和弘扬,都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抗疫实践启示,实事求是是我们抗疫的重要法宝。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根据病毒毒性、社会经济、治疗手段等综合评判再制定相应政策、采取行动措施。我们不断优化防控措施,每一次优化都十分审慎,都建立在此前防控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实践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论证;每一次优化都更加科学精准,聚焦病毒特性、国际国内疫情形势和国内外防控策略变化,因时因势进行调整;每一次优化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更好地为老年人、婴幼儿等重点人群提供保障。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根据对疫情趋势的研判、对防控措施的成效评价,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我们及时出台的新十条优化措施,通过加强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群免疫接种,加强药物和医疗资源的准备等,进一步提升防控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新特点,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使防控更具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更高效地利用防控资源,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卫生需求。这正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具体实践,将为今后继续优化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最终战胜疫情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抗疫斗争贯穿求真务实的实践品格和科学精准的防控要求,我们不仅保护了亿万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且探索出了疫情防控的“中国方案”。实践充分证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这是中国战疫的根本支撑。
三年抗疫心得体会【篇7】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三年以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里,我看到了太多太多的勇士,他们的人生或许平凡,他们的职业也许普通,但他们的精神却很伟大,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最闪耀的灵魂和那颗最纯粹的心!
2020年初,一场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在美丽的樱花圣地武汉爆发了,来自全国各界的人民群众闻令而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驰援武汉,支援湖北共战疫情。我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亲眼见证并参与了这场全民战役。34天的抗疫经历带给我许多挑战,也让我收获了太多的感动和震撼,给我的人生书写了绚丽多彩的篇章,也成为了我此生永不褪色的难忘记忆!
2022年已经成为抗疫“老同志”的我参加了援沪培训、援兰等三次支援任务,经历了从最初的恐惧、担心到从容、淡定。也从最初对防控知识的一知半解成长为今天的一名院感人,深刻的体会到院感人的责任、担当和不易!7月和10月两次以院感人的身份参与了兰州新区方舱医院的医疗救治任务,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同时又感到自身的责任重大!10月12日我再次踏上了前往兰州的大巴车,在车上我一遍又一遍的为自己加油打气,提醒自己肩负着60名队员的感控安全,我坚信自己也一定会和每一次的支援任务一样最终会安全回家。。。。。。
要切实落实院感防控工作,就要将每件事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做到防微杜渐!我们的成员虽然来自不同的医疗机构,有着各自的习惯。但是组队之初的我们便秉承着同一个理念:院感防控是重中之重,是一切行动的基础。我们更拥有着同一个目标:众志成城,共渡难关。正确的理念指导我们少走弯路,相同的目标体现了我们战胜疫情的决心!
这次经历不仅让我学习了院感、践行了院感,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感控工作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传播,要把感控的措施要求都完整的装到医护人员和大众心中,并在临床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践行。我也特别希望有更多的同事能够更深刻的认识到感控的作用,并认真践行感控的理念和措施。同时,我想为院感人发声,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得以让我们的医疗工作顺利进行,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让有趣的感控知识、有感染力的感控故事传播的更远,从而吸引更多人看懂感控、理解感控并支持感控!
三年来,我亲眼见证了新冠的发生、发展、变异到最终的结束。虽然,是以“定义为普通感冒”这样的方式结束,但它就像是一面照妖镜,看尽了人生百态,个体的力量就算再微乎其微,也能让成千上万人的努力功亏一篑!
我坚信,所有的不便,所有的困惑、所有的阴霾、所有的危险、都是暂时的。疫情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人生海海,不过平凡一人!只要努力,只要坚持,无论是疫情还是人生的困难,都会冬去春来!
奋斗路上的你,请千万不要怕吃苦,每一份经历,无论是顺境还是坎坷,都会增加你生命的厚度!等到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一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