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会计心得精选六篇#】每个人对于所做所想的事情都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当我们想要记录下自己的感想时,可以采用撰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写心得体会就是将自己对于所经历和学到的事物进行思考和总结,然后将这些思考和总结转化为文字。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写心得体会呢? 首先,要对所经历的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仔细思考自己从中获得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感悟。回顾整个过程,思考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找出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其次,将这些认识和感悟转化为文字。可以先列出关键点和要点,然后逐一展开。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避免冗长和啰嗦。可以运用一些举例、比喻或故事来更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另外,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凝练性。不要随意使用词汇,要选择恰当的词语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同时,要尽量避免重复和废话,力求用简短明了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最后,要注意整理和归纳。写完心得体会后,要进行一次仔细的整理和修订,确保文章的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可以将相似的思考和结论进行归纳,将观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总之,写心得体会是将自己对所做所想事情的理解和感悟转化为文字的过程。通过深入思考、准确表达和整理归纳,可以更好地写出有价值和有触动力的心得体会。
学习会计心得(篇1)
《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是整个会计学学习的开始,它向我们展示了会计的无穷魅力。为期一周的会计认识实习,是对《会计学基础》的实践,它让我们初步接触了会计帐簿,亦初步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会计的喜怒哀乐。
上学期的管理学把我们带入一个概括的宏观的世界,而会计学把我们带入了管理的一个微观世界,让我们感受到这些知识是在用细微的力量影响一个企业。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知道,学习会计学绝对是一项不容马虎的过程。它绝不是一个靠背背定义就能解决问题的学科,要想学好这门课,还得做出严密的分析、还记得刚学习如何做账时,许多人都不知所措,但坚持下来就是成功,现在我们也做完了自己的第一份账。
会计学习与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1、 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
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对于它的学习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只有弄懂了每一种方法,才能掌握方法之间的联系,才能掌握整个方法体系。对于具体业务的账务处理、账簿组织、账表结构以及有关数字的来龙去脉,都要细致地了解和掌握,不能嫌琐碎,不能烦躁,必须要踏踏实实地学。例如,我们在确定费用是管理费用还是制造费用时,一定要认清是厂部发生的,还是车间发生的。再如,只有当购入材料验收入库注明后,才能记入物资采购。而这样特别对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许多内容、概念都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但精细之心是必要的。我想,“细节决定成败”便是会计作帐的最好写照。
2、会计学精细但不复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我们从理论上对会计有了基本认识。通过对基础会计的逐步系统学习,使自己了解了会计要素,对会计要素进一步细致划分,产生了会计科目,了解了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会计是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出现的,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和产物,进行会计核算从根本上说是为相关人员的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而日常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对日常的经济业务和事项,按一定的要求和方法进行分类,从而产生了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一种粗线条的大的类别划分,因此在会计要素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地划分,出现了会计科目。而会计科目中的数字与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样还需要会计核算程序,对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归类入科,编制会计记账凭证,然后对会计凭证逐条登记到会计账簿,再由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从而最终生成决策有用的信息,也从而完成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的职能。
3、会计学在经济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系统,它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它的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建立和实施会计制度规范了单位的会计核算,提供了真实完整会计信息,规范有序的会计环境和有效的会计制度对经济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会计部门是企业的信息中心,为了规范单位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设计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满足会计规范管理需要,适应单位生产经营特点,能够指导具体业务操作的具有内部约束力的会计制度,从而适应经济环境的发展要求。
4、会计学要求学习者将理论与现实经济活动相联系
基础会计中的会计业务的核算是以工业企业为主的,而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就是供济业务比较全面,了解了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流程,对其他行业企业的会计核算也能触类旁通,有利于会计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作帐时是小组合作的,记得刚开始时,我们都不知该如何下笔。就以明细账为例,在课结束后,我们便进行了成员分工,首先便是作资产负债表。草表作出来以后,我们在检查时发现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不相等,于是,我们又一个一个检查。明细账是我们作的第一份账,当时,看到一串一串的数字,还有一个一个小小的格子,就有点傻眼。每一张都写得小心翼翼,也免不了出错。虽然会计认识实习只有短短一周时间,但我们的收获却不少。毕竟理论的学习和实际的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作帐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巩固了理论知识,也熟悉了实际操作,我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
总的来说,这一学期我们收获不少。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到自己所学的专业,让我们对会计有了较深层次的理解。对我个人来说,会计学是一门很有吸引力的学科,我相信有很多人也和我一样会渐渐爱上自己的专业。用自己的那一份耐心,一份信心,一份责任心做好帐簿,学好会计。
学习会计心得(篇2)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经济中的一个经济范畴,是商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
成本的内容往往要服从于管理的需要。此外,由于从事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成本含义也不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要求的提高,成本概念和内涵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人们所能感受到的成本范围逐渐地扩大。
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的行业特点,对成本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成本的经济内容归纳起来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成本的形成是以某种目标为对象的。目标可以是有形的产品或无形的产品,如新技术、新工艺;也可以是某种服务,如教育、卫生系统的服务目标。二是成本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发生的耗费,没有目标的支出则是一种损失,不能叫作成本。
成本与费用是一组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正确区分成本与费用成本会计的重要前提。
成本是指生产某种产品、完成某个项目或者说做成某件事情的代价,也即发生的耗费总和,是对象化的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获取当期收入的过程中,对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产的耗费,是会计期间与收入相配比的成本。成本代表经济资源的牺牲,而费用是会计期间为获得收益而发生的成本。
成本会计关注的是成本而不是费用。
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混合物,是计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会计方法。
财务会计要依据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而成本的形成、归集和结转程序也要纳入以复式记账法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总框架中,因此,成本数据往往被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用于对企业管理当局业绩的评价,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同样,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成本数据,往往被企业管理当局作为决策的依据或用于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业绩评价。
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由于现代成本会计与管理紧密结合,因此,它实际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在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中,成本核算是最基本的职能,没有成本核算就没有成本会计。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在全过程中发挥作用。
一份细心+一份耐心+一份责任心=人生价值的诠释
虽说学习的过程会有点累,但是真的希望学校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尤其是会计专业,毕竟会计吃的是经验饭,只有多做帐,才能熟能生巧,才能游刃有余。
学习会计心得(篇3)
会计课程设计心得 有一种“东西”一去不复返,不因人的主观意念而改变。她既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期待,也留下了记忆的伤痕,金钱没了可以赚回来,但这个所谓的“东西”是用金钱买不到的,那就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用的时间,而我们却不知道她的珍贵。
工程成本会计,这个学期接触的一门新功课,说新但并不陌生。会计是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算计形式或方式。会计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做账,对开销进行一个汇总,以便让自己对目前的经济情况有个初步了解,哪里需要进行改善,进行如何改变,对目前的财务的如何做下一步计划。
经过这次课程设计,教会了我如何做基本的初步的记账法,如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一种复式记账法,这里面的基本要点,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借贷记账法把每一账户的左方规定为“借方”,右方规定为“贷方”,因而账户的基本结构就划分为借方、贷方和余额三部分。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为了确定账户的对应关系,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在未记入账户之前,先要编制会计分录。所谓会计分录,是指对每项经济业务按复式记账的要求,列示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会计记录。编制会计分录的基本要求是:在分析经济业务的基础上,确定应记账户的名称及记账方向;借方账户写在上行,贷方账户写在下行,账户后面列示金额。还有我也对会计凭证、账簿与记账有了初步认识,自己动手感觉有点经济者的味道了。会计凭证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为记载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具有一定格式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会计凭证按其用途的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从这里面我学到了如何收账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等。
时间过得还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又快过完了,而我在这个学期留下了什么值得回忆的记忆,不经由的感叹,世界事物的变化往往和自己的想象大相庭径,计划赶不上变化。好好珍惜眼前,把自己该做的事用自己好的态度去完成。
学习会计心得(篇4)
由于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使《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变得更加有难度,为了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笔者总结出了“账户联系法”、“趣味故事法”、“新旧准则对比法”和“案例分析法”,这些方法对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现介绍如下,也许对参加考试的同行们有点帮助。
在学习到第二章第二节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时候,对会计实务中为什么要设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这两个明细账户不是很理解。而且对把交易费用作为投资损益处理也不是很理解。在个人炒做股票的软件中总是把交易费用作为成本来处理的;而股票增殖的部分是在资产价值中反映的。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为什么不一样呢?
无奈之下,把《初级会计实务》P72例2-3到例2-5的所有会计分录都登记了“T”形账户,并且结算出了各个账户的余额。结果发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三个账户的期末余额都是零。原因是它们都进行了必要的转帐业务。投资损益贷方发生额为115万元;借方余额30万元。115万元—30万元=85万元,就是本次交易性资产赚的全部利润。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发生额2715万元,贷方发生额2630万元,2715—2630=85万元。这是本次交易性资产核算带来的现金净流量。到此为止我们终于明白,作为一个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要和企业所有资产的核算一样,既要实行“历史成本原则”,又要反映公允价值变动。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通过以上利用“账户联系法”进行学习,让我们理解了会计实务的精华,那就是在坚持会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计算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利润是多少。
在学习“坏账准备”这个账户的使用时,总是对计提坏账准备的数额举棋不定,为了理清思路,更好地掌握账务处理的全貌,我们采用了“趣味故事法”,即编撰了一个故事的五个情节来理解和记忆坏账准备计提金额的确定思路。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刘老板开办的方圆工厂聘用我们当会计,我们想说服刘老板计提坏账准备,我们应该如何给他解释坏账准备的金额确定方法呢?根据计算应该计提的金额是1000元,可以有以下五个故事情节:故事情节1、坏账准备账户已经有贷方余额500元,需要计提500元;故事情节2、坏账准备账户有借方余额300元,应该计提1300元;故事情节3、坏账准备账户余额为零,正好计提1000元;故事情节4、坏账准备账户余额是贷方1000元,那么就不用做账务处理了;故事情节5、坏账准备帐户是贷方余额1200元,多了200元,那么需要做借记坏账准备200元。通过这个有趣的情节设计小故事,让我们理请了坏账准备计提金额确定的基本思路,也使我们对这项会计业务的全貌有了一个完整的了解,使我们基本上掌握了坏账准备账户的核算方法。在《初级会计实务》的学习中还可以编撰许多如此的小故事,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的会计实务内容。
三、“新旧会计准则对比法”定能帮助我们记忆会计实务的理论在学习《初级会计实务》的时候,还有一种方法是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会计实务的内容的,那就是“新旧会计准则对比法”。比如对自己研究开发无形资产的核算新旧会计准则的规定就是不同的:在旧的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照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借记“无形资产”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及借款费用等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借记“管理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而在新会计准则中把企业内部无形资产开发研究项目所发生的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资本支出”科目。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期末(月末)应将“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归集的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借记“管理费用”,贷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对比新旧会计准则的时候,我们找到了二者的重要区别是在对待研发支出中的资本化支出的处理上面,新会计准则把资本化支出单独分离出来进行核算,最后计入了无形资产的价值,这样有利于准确计算无形资产的价值,有利于自行研究开发无形资产和购进无形资产在价值构成上的可比性,也有利于无形资产价值的国际对比。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关于无形资产核算的业务就牢记在我们的心中了。可见,新旧会计准则对比分析法是帮助我们记忆初级会计实务理论的好方法。
在我们学习《初级会计实务》的时候对于比较复杂的业务题目,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法来解决,对一个企业综合业务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初级会计实务的有关内容,这方面的例子篇幅比较大,就不举例说明了。总之,以上介绍的学习《初级会计实务》的四个小技巧,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总结和积累起来的,经过反复使用效果不错,如果能够给初学者的考试有点帮助,那么,我们会感觉十分幸福。
学习会计心得(篇5)
为了使学生较系统地练习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会计系于12月20号开始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践教学。
我是深圳的.朱荣振老师,因为有教学生手工做账的课程。就尽量给你说说:
你既然问这个问题,我估计你的会计经验不会很多,而对会计新手来说,能够经历手工做账这个过程,其实对以后的会计之路是有帮助的。
您的会计老师一定有教你根据原始凭证审核后编制记账凭证,根据审核后的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账簿登记完毕进行试算平衡,平衡了根据记账凭证汇总表登总账,总账核对后出报表。
那么手工记账可以完全亲身经历以上的过程,让你知道何为登帐,过账,试算平衡,对账等等。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账登错了,该如何更改,我们学会计的都有相关的方法。
相反:电算化(软件做账)基本上你就只有凭证录入的工作,剩下的过账,平衡等等就是按钮完成了,上面的会计流程完全由电脑完成。对初学者来说确实不能更好地体验和享受过程。
此次实践教学以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为实训资料,核算的是企业12月份的往来业务。由于大二下学期的实训中已将上中旬的业务记录到记账凭证中,为保持会计账目的连续性,此次实训的任务是填制和审核12月下旬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明细账弄清楚、日记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紧张而又忙碌的十天实训时间转眼就过去了,同学们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我觉得在实训中,首先要了解综合实训中企业的重要信息和基本情况, 弄清楚企业的类型和经营范围、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方法。其次,对会计做账的基本程序要清楚。开始做什么,接着做什么 ,最后做什么。如果不了解的话就很难下手,不知道怎样开始。通过这次手工做账,我大概知道了会计做账的基本程序:第一,建立帐套资料 ,包括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各类明细账,填写期初余额。第二,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再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根据记账凭证填各类明细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最后结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最后,装订凭证和各类账本。
实训结束之后,看到装订成册的记账凭证、总账、明细账,很有成就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不足:一是自己不够细心,经常看错数字,或遗漏业务,最后对不上,核算出错,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特别是日记账,
因为要日清月结,每一步都必须特别仔细认真,出一点错误就可能导致最终结果不对。二是在实训过程中,每笔经济业务的分录都有参考答案,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自己编制,所以在今后要加强练习。三是必须加强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完美结合。
说实话,学会计两年半了,一直不是很清楚会计到底是做什么事情的,而这次实训让我明白会计的具体工作。由于条件的限制,这次实训十综合性训练,既是会计、审计、出纳,又是原始凭证的填制人。虽然任务很重,却很充实,更深刻地理解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进行了综合运用,掌握了从理论到实际的转化,开拓了视野。我已明白了会计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细心+一份耐心+一份责任心。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在不久的将来就要面临就业问题了,我认为,这次实训让我更有信心面对今后的就业,因为手工做账实训为我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学习会计心得(篇6)
大学两年年即将结束,伫步回首,会计专业学习步履维艰,于我而言,经验没有,更多的是教训和遗憾。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里提出读书治学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就此之说,细琢我的会计专业学习,虽未曾达到第三境界,但第一境界和第二境界已使我感悟良多,当然,感慨也颇多。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初识会计,是源于自我第一感:不就数钱的嘛。想得简单,所以学习之前的准备也非常简单。万没料到,深入接触之后,远没有那么简单,才发现那第一感是多么肤浅和幼稚的想法。我吃了一惊,决定去探个究竟。会计,不仅仅是一把钱,一堆数字,更是一种信息,一个信号,甚至是一项决策。我顿时慌了,感觉到它的复杂如此深奥,使我无法理清数字与信息之间的关系。而决策,更是不知所云。头一次,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是个白痴。
然而,这一切并未将我吓倒,越是感到它的深不可测,刨根究底的欲望越是在我的心中膨胀。我要去挑战它,征服它,那种快乐是多么妙不可言的呀。
人的指引,很想得到,却总是感到莫名的无助。没有方向的依托是缺乏安全感的,唯一的办法便是自强。悻悻然的,便一股脑儿跳进求知的大海中。沉入海底,才知道怎样才叫黑暗的世界。前行,再次受阻。那时候竟不晓得是怎么一回事。
而今看来,真是哭笑不得!大学第一学期,还未开始上专业课程,可是我已经去图书馆借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书籍来看。一个字:难!可还是一头雾水地坚韧着细细啃下去,不懂,也当留点字面记忆。哎,这些课程到第五学期才讲的啊,可想而知,那时我的勇气可嘉!可是,谁曾告诉我,对一个会计白痴来说,应该先看哪些书籍呢?白花了时间和精力去理解那些深奥的理论,竟是到真正学习时,连字面记忆都没有!悲哀。
茫然和艰难中,走到了第二学期,开始基础会计的学习了。兴奋!那时我已经经过了上一个学期对会计其他相关信息的了解,比如“四大”,他们是干什么的,为何那么出名;比如“CPA”,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何那么多人拼命追求;再比如“会计职称考试”,怎么连非会计专业人士都视之为明星一样地追。对于会计,我在一个人的探索中算是具备了一些感性认识,以至于对会计就业前景的了解和自身职业发展的道路有了大体的规划和设计,便下了决心考取“ACCA”。还没等老师带进会计的殿堂,我已经搜集和借阅了一大堆ACCA的资料和书籍,开始了个人的ACCA之旅。
可是,越学越觉得自己白痴。问题像惊涛骇浪一样奔涌过来,将我这个旱鸭子压将得几近窒息。老师明明有讲课的呀,可依然是一知
半解。我发现自己有太多太多的问题,却并非听老师讲课能解决的。而且,老师讲的似乎都是我在课本上能看得懂的,搞不明白的问题怎么课本上都没有详细的描述和解释?问题究竟在哪?强迫自己在网上不停地查阅资料,却无果而终,还是硬着头皮去看会计相关的新闻和信息。会计专业术语像沸腾的水泡一样涌现,烫得使人无法下咽。渴,也只能耐心等待。可偏偏我这人心切,加之喜欢独立思考,于是毫不畏惧地自我探索。当完全弄明白一个问题的时候,那种快乐幸福来得比任何事情都要美妙。然而,为此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使我落下了老师讲授的课程。拼命地补啊补,却总是轻易地陷进自我的思考当中。艰辛的,又是令人陶醉的。
问题在解决,可总是比不上问题出现的速度,便是越积越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有时候极其悲观失落,就干脆停止一切思考。此时,学习上的问题无穷无尽,生活上的问题也在沉默中爆发了。第二学期临终,我彻底崩溃。终于,放弃了一切希望。会计专业学习,因此夭折!ACCA之旅,被迫斩断!
第一境界,独上高楼,却是未望尽天涯路,我就失足了,摔得遍体鳞伤。
等我养好伤,逐渐恢复过来,那已经是大三快要过去一半了。在现实就业竞争压力的驱动下,我重整旗鼓,一鼓作气,继续会计专业学习。我深知道路的艰险,不仅仅要加倍努力弥补落下的所有课程,还要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会计作为一门科学理论的伟大精髓,构
建知识体系,融会贯通所有的学科知识,培养专业的精神和素养。知不易,行更难。道之所在,泪洒一路;理之所往,血溅一地。待到天涯望尽时,我以我心求真理。
温故而知新。我重拾旧课本,依然孜孜以求,过往的问题竟都在我从零开始的心间一一得到解答。更让我欣喜的是,会计知识体系的脉络开始有了痕迹。虽然学习步伐跟不上别人,学习成绩比不上别人,但我依然乐于陶醉在这种学习状态中。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美。而这一次,信心和勇气都更加坚定,再没有任何困难挫折能将我击垮!虽然ACCA之旅不再继续,学习之路依旧孤独,问题来得更加棘手,但我愿“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开始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昂首前进。
虽然未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但亦绞尽了脑汁冥思苦想,差点害得神经衰弱。累,苦,但值得。我明白,天道酬勤;我坚信,苦尽甘来。因此,我要不断努力,努力,再努力!
伊人何处?在水一方。隔江相望,两眼泪汪。请与我盟,待我凯旋。终生不悔,为尔断肠。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今方才进入第二境界的最佳状态,对于第三境界,只能是静心期盼。耐心求之,不得急切。但,愿站在第三境界的高度去俯视曾经的得与失,理性分析和总结,以求更大的进步。因此,在这里,请允许我从教学理性的角度去阐述我内心的一些想法。
锁链上的铁圈一样,一环扣一环。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非常清晰明朗。不过,这似乎只是它的内在本质。表象上可见的东西,貌似要复杂晦涩得多。而这些,正是会计作为一种理论,或者说一种经验的传授,所显露的结果。往往,这些结果又具有多变性、可操作性,学起来自然要费心费神了。问题也就来了,我们学习的是它的结果,还是本质?
接受过好多位会计专业老师的教学了,可总感觉得到的结果的学习远远多于本质的学习。举个例子,关于坏账准备的计提,用百分比法。老师总是说要根据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进行计提,多余的冲销,不足的补提。我们听得很蒙:什么时候多余?什么时候不足?一直搞不明白真正的原因,可依然还是有人会做题,会拿高分。牛!这个问题原本我也没发现的,直至第二个学期再遇到这个坏账准备问题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提问,连班上学习成绩最优秀的那个同学也答错。老师再重复讲题,我方才焕然大悟:噢,要保持科目的账面价值前后一致!这句很简单的话,一语道破会计做账的本质,而老师一直没跟我们提过。课本上能让我们一眼看懂的东西,实在没必要对我们耳提面命。追根溯源,解释内在的原因和动机,结果人人都可预料,而且出错的几率非常小。最重要的是,这种“由下而上”(如果没记错,应该是这个。英文“downtotop”,因为还有“toptodown”的教学方法;我记得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casestudy,现仍处于前沿研究探索阶段,好像在某些国家某些学校有试行。没有深入了解,不是因为没有兴趣,而是非己专业,花不得太多时间深入研究。
不知老师知道否?)的教学方法,最容易让受教者理解,并且记得非常牢固。
对此,我没有故意挑老师的教学毛病的意思,只是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想想,考试成绩最好的同学都会答错的简单问题,难道真的是学生学习不够?教学相长。我想,是双方相互促进的。而往往在学习一门科学理论之初,传授的一方是起关键作用的。照本宣科,死记硬背,只会加重我们的学习负担,更加危害的影响,可能就是抹杀我们的学习性和创造性了。我想,谁都不愿这样。
也许,是某些体制的问题吧。比如,课本编得就不怎么好。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很少,使我往往冥思苦想,都想不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有时候很痛苦,纠结得自卑起来:蠢货,难怪学习成绩这么差!在这方面,我自身有很多原因,所以,总是觉得自己是一知半解,断章取义。不停地回头翻看以前的课本,收获很大,弄懂了很多“本质”,对一些知识点还是独具见解的。可时间和精力又那么有限,来不及总结,又是一大堆事情排山倒海的压将下来。学习之旅,奈何坎坷?生活即是如此,问题叠着问题。惟有不断更新思想,调整心态,想方设法,积极进取,才可在坎坷征程上披荆斩棘,稳操胜券,勇夺神灯!
为了我们的目标和理想,请改造我们的学习!谨此,愿我们携手共创,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