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流浪地球观后感精华

2023-11-06 14:27:41 流浪地球观后感

【#实用文# #流浪地球观后感精华#】出色的电影或电视作品经常能够带给我们新的收获。撰写观后感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梳理能力,而且可以将观影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写成文字。在写作品名观后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对电影或电视剧的内容进行准确而简洁的介绍,同时注明导演和主要演员的姓名。其次,要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谈论观影的感受和体验,并结合具体的场景、剧情和角色,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还要注意用词恰当,表达清晰,语言流畅,避免使用太过夸张或模糊的描述。最后,可以适当引用电影中的台词或电影相关的文化、历史背景等,来丰富文章的内容。希望您会喜欢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好工具范文网已经为您提供,别忘了将本页加入浏览器收藏夹以便您方便地访问我们的网站!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1

在看过最近大热电影《流浪地球》后,感觉还不错,就上网搜索了原著小说。以前很少读科幻小说,认为太虚无缥缈了。但是读过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后,我就被深深吸引了进去,他通过平凡的方式写出了不凡的科幻!《流浪地球》也是作者的短篇科幻作品合集,但是不要因为短篇而小看它,作者雄浑的想象力在短篇里一样展现的淋漓尽致。

《流浪地球》以丰富的想象贯穿全文--20年前,地球航出了冥王星轨道,航出了太阳系,在寒冷的外太空继续着它孤独的逃亡生涯……读到这里,让我不禁佩服起作者,佩服起他对宇宙的认知,他真是把科幻描绘的像真的一样;通过他的想象,他发明了地球发动机,它的威力非常大,可以照亮北半球,当在太阳爆炸的时刻地球发动机能够帮助人类逃亡太阳系,逃到其它恒星上寻找可生存的地方。“地球派”和“飞船派”是两队死对头。这些“角色”在情节中不断闪现,而就是这些“角色”为文章增添了许多色彩。

人就要有丰富的想象,想像是成功的一半,只有美好的遐想是不行的,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才能够驶向成功的彼岸!也许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写出了我们不保护地球的严重后果,虽有地球发动机给予我们的帮助,但它也需要资源,如果地球真的灭亡了,那我们就要坐着超音数速汽车到别的星球生存,爱护地球,别让他离我们而去!

全书8个故事,当中有关联的有两个,虽然它们因为篇幅和架构的原因,比不上三体的气势磅礴,但是很多时候它给人们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后味反而更浓。

以书中一个小故事为例。小说开篇非同寻常,你不会以为这是一个科幻小说,你肯定会以为这是一个现实小说,反映在穷乡僻壤的地区的教育问题,我们看到了熟悉的可敬老师,看到了熟悉的愚昧村民,要不是这本书明明确确的认定为科幻小说,我真的怀疑我看的是现实小说——当然,从一半开始,风转急下的剧情突然让人了解了作者这样安排的用心,从科学的角度讲,人类绝不是什么进化完美的生物,但是人类的发展动力,人类传承的制度虽然低效,但是却是可敬的,如果没有乡村教师最后的坚持,也许文明都会自此消失,这种戏剧的安排,其实很有意思,让紧张感保持到了最后一刻。同时,这部作品又是反映现实的,它不仅反映了人性,也反映了一些现实问题,该作品不同于其它科幻作品的最大差别,就是不是信马由缰的想象乱飞,而是以现实和人性为基础的幻想,幻想可以满天飞,但是没有基础的沉积,那样的科幻并不会打动人,也自然不会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共鸣。我想这正应了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部不错的科幻小说,值得拜读。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2

今日看了电影《流浪地球》,是根据刘慈欣的一部小说拍摄的。以前对刘慈欣并没有太多了解,只是略有耳闻,记得我们班长经常拿着他的《三体》看。故事讲的是地球未来的状况,由于太阳老化会吞噬地球,不得不从太阳系中逃出来,采用动力“搬家”到另一个星系。没想到地球在逃脱途中经过木星时候却犯了难,被木星强大的引力吸引,从而偏离原轨道,引起灾害,人类竭尽全力拯救地球的故事。本片拍的异常像好莱坞大片,视觉效果实在是太震撼了!走出影院后心境也久久不能平静。

这次的地球拯救行动叫做“流浪地球”,意思是地球从此脱离太阳系,走上长久的流浪之路,就像一叶小舟,漂泊在无边无际的宇宙当中,直到到达另一个“太阳系”。一开始,对影片呈现的场景感到有点惶恐——那是一种落寞的白色,白茫茫的,是没有目的地的那种迷茫感,把观影的人都麻痹了。

接下来的剧情还是很具感染性的,情节的承接渲染的很好,节奏紧凑。结合影片开头呈现的雪景一样,几十年后的北京破败不堪,一片荒瘠,零下八十多度已成了常态。人类不惜巨资在地球上建了一万个地下城——地下几千米的生存空间,供给给遇难的人,供他们及时避难。所以,能到地面上瞅一眼都成了难事。看到那里,我的心境有些沉重,为影片中地球的惨状而痛心不已。

影片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贫瘠的,毫无生机的。由于迁徙距离太阳越来越远,几十年后的地球表面已经不再适合人居住了,环境恶劣地惊人,让人可怕,毫无人活过的痕迹。只能在“地下城”中感受着麻木的、机械的生活,滴答滴答地,等待着自然规律的终结。

主角刘启的父亲刘培强是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了十七年,做地球流浪的指引工作,即将面临服役到期而回到地球。走之前,他陪着刘启最终一次观星,指着木星告诉年幼的刘启说:“爸爸会变成天空中的一颗星星,在天空中看着你。当你看到木星在你眼前的时候,爸爸就回来了。”这是一个谎言,因为在北京处于逃离太阳的阳面,根本看不到星星。在影片的最终,这句话终究也只是个留下的念想而已,因为爸爸回不来了,最终自我牺牲变成了“星星”。

影片中有些情节让我异常感动。记得主角的姥爷韩子昂在参与救援经过被雪覆盖淹没的上海市的时候说过:“在那个时候,人们根本不会关心太阳呀什么的,只关心一种叫钱的东西。那时候我赚不到钱,可是我每一天都是很开心的,每一天回家就吃你奶奶做的面,其实你奶奶根本不会做饭,她做的面呀,太咸了,可是我啊,一点都不敢剩。”这才是最滋润的小日子,不会为钱而活,可是并不代表活得没有意义,其实对于物质的藐视不是做作的表现。人类并不明白这个“毁灭”从何而起,或许是一次坍塌,一次火山喷发,一个物种的销声匿迹,只可是人类没有注意到而已——人类太注重所谓物质的输入,这才是最可悲的。其实地球早就开始了发出抗议的警报,然而无人问津,所以它撑不住了,生命迹象已化为乌有。

然而,“我们根本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这是刘培强最终发出的感叹。地球濒临死亡,顷刻间会被木星吸引过去并且进行自行“解体”,很多人真的不忍心,在于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当已经到了无可挽救的紧要关头,所有人的沉寂了——

根本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东西多自然好,可是真的把握地住吗?以往以为地球是所有人永远的乌托邦,可惜没有人聆听地球的呻吟,人类只会不断地夺取,夺取,夺取,却从未感激过馈赠给我们物品的那个被我们自以为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库。

在这个时候,要想让人坚持理智,实在是一种奢求。所以刘启最终提出了一个计划避免地球和木星相撞,所剩不多的救援人员开始实施。得知消息的刘培强恳请联合政府批准派救援队支援,联合政府准许后进行全球播报,正在撤离的救援队听到播报后果断转头返程,放弃了最终一次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只是为了为地球争取可能的机会,看到那里我的眼泪又不自觉的留了出来。

既然如此,又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期望。影片中主角的妹妹韩朵朵在呼吁救援的时候说:“我原本不相信期望,可是经过今日,我相信了,期望是一个比钻石更珍贵的东西,是回家时的方向。”不一样于开头是教师提问的时候回答的不真实,相反,这是没有掺杂虚假的真实。可是,为什么成功率为0的计划仍然要执行?是因为失去的够多了,不怕再失去了。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只要有一线期望都不要放弃。可是期望究竟是什么?我突然想起了之前的一节政治课,教师在讲生命这一课,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马航370明明已经隔了那么长时间,根本不可能找到飞机遗骸和乘客尸体,可是仍然在继续进行徒劳的寻找?再找下去,岂不是浪费时间?之后教师解释是因为生命至上,敬畏生命,对生命给予尊重的态度,这是对生命的敬重和爱护,更是一种安慰,对遇难者的亲人,家庭的安慰。我一向觉得这句话异常玄乎,太哲学,实在是搞不懂。结合马航370事件来看,我认为“流浪地球”计划是一种家国情怀的坚守,是对地球的职责感使然,无法摒弃对地球的不舍,所以宁可拖着地球走也不扔下它不管,有一点新的可能就放手一搏,总之大不了都死罢了,这是一种深深地眷恋。

影片还提到了“家”,像韩朵朵在爷爷死后在雪地里哭喊着:“没有了爷爷,我们能去哪啊?哪里是我们的家啊?”嗓子里堵着苦苦的,咽不下去的都是咸咸的泪水。在爷爷死的时候叫着了韩朵朵的名字——那是他死去的女儿的名字,这个捡来的女孩是他想念女儿的载体,他想着,在零下八十多度的铅色天空和有些发黑的雪堆中冻僵了。看到那里,我哭了,我看到很多人趁着黑,转过头向我投来鄙夷的眼神,似乎在说“这孩子太入戏了”。而我不解的是大多数人难道对“家”没有一种发自于心的自然情感吗?昨日我在咖啡馆偶然听到两个姐姐在小声议论,其中一个时不时地照镜子,兴趣颇浓地拨弄着卷曲的头发,然后说“我真想找个有钱的干爹,要不然我都没钱整容了”,另一个则附和着:“真是的,过年期间我妈非让我串门去,天天见七大姑八大姨,整的我都不认识我祖宗了”,我打心底很排斥这种叛逆期过早唤醒的惨绿“社会人”,不由的把椅子挪得远了点。

《流浪地球》看完之后,影片中呈现的东西:家园、团结、亲情、爱、自我牺牲、期望……让我流了很多次泪。我忽然发现我对地球家园爱的那么深沉,对外面的很大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和憧憬,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近乎于本能的不舍——因为2500多年后,一百代人的接力都在贝加尔湖畔等待着“冰”化成“水”呀!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3

《流浪地球》在无数质疑声中诞生,现在又在无数欢呼声和赞誉声中大放异彩。毫无疑问的,以后会在无尽的回味中成为经典。这就是一部好电影的一生,亦是每一个电影追梦人的一生。

《流浪地球》仍在毫无疑问的统治着春节档。做为中国的第一部科幻大片,完全可以和好莱坞科幻巨制媲美。它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也让上映前所有的质疑声哑口无言。这部电影被时代赋予了许多光环,其中最耀眼的,无疑是它终于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从此以后,人们一提到科幻电影就不仅仅是好莱坞了,而应在脑海中浮现一抹中国红。

除了电影本身的光彩,很多人都在关注主演们和编剧刘慈欣。确实,如果没有演员们的精湛演技,也没有如此完美的作品,而没有刘慈欣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硬核严谨的科学性完美结合的剧本,更何谈《流浪地球》的诞生。这都不错,但在闪光灯的阴影里,摄影机的后面,却很少有人将聚光灯照在一个人身上。他就是这部电影的导演,一个在榜样的力量下追逐科幻梦想的80后导演——郭帆。

电影的主演吴京爆料说,自己本来是不在摄制组里的,有天郭帆找他喝酒,说“京哥来我们这客串呗。”吴京说”好啊。”于是这位导演简单的一句话就请到了吴京。拍着拍着,郭帆说:“京哥,我们没钱了。”吴京又道:“好的,那片酬我不收了。”又拍着拍着,郭帆:“京哥,超期了,你得客串31天。”吴京又说:“好,那就客串着呗”。还没客串完。郭帆:“京哥,我们超支了”吴京又投了六千万。这一系列的对话不禁让我们感叹,究竟是多么大来头的导演,让刚刚凭借《战狼2》大火的吴京不仅不要片酬,而且还带来六千万呢?但是当真正了解郭帆时,才明白他就是一个平凡人。但是往往不凡就是在平凡中涌现的。

1995年,郭帆还在上初中,偶然间就看到了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2》。正是这部科幻片,成为了郭帆一辈子的梦想。其实,当时的好莱坞正是科幻片的天下,优秀的科幻电影层出不穷,千帆竞发。而在国内来看,这样的电影可谓之是震撼。而郭帆就是被震撼的其中之一,不仅仅印在了他的眼中,更印在他的心里。某部电影对于某些人来说,就是一场洗礼,受洗的人看到这部电影,就犹如看见神迹。而詹姆斯·卡梅隆对于郭帆来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他立志要拍摄属于自己的科幻电影。这个梦想,是在光影里映射出来的,是从他放大的瞳孔中灌输进来的,一直一直下落,砸到他的心底深处,就再也没有改变过。只是将这个梦想封存,而这一封存,就是五年。1999年。郭帆高中毕业,考上了海南大学法学院,决定为了法律专业奋斗终身。可在仅仅一年后的千禧年,郭帆就放弃了这个想法。终于,五年前的那颗由詹姆斯·卡梅隆种下的种子,长成了大树,这使得郭帆不得不直面它。有一天,正在郭帆为是否成为职业导演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时,他陷入了一个梦境:自己双鬓雪白,躺在摇椅上,金色的阳光洒满全身。问自己这一生是否有什么遗憾,他自己会回答到:“想拍部科幻片没拍成,可惜现在已经老了,拍不成了。”想到这里,他从梦中惊醒,因为这太可怕了。于是,他开始拿起摄像机,将自己从光影中获得的梦想,重新倾注于光影中。千禧年,郭帆终于决定以梦为马,而正是这一年,刘慈欣发表了《流浪地球》。20xx年的这一个巧合,在冥冥之中决定了今天这部电影的诞生。果然如爱因斯坦所说:“巧合是上帝保持匿名的方式”。

从法学院毕业了之后,郭帆进了中国旅游卫视《亚洲音乐中心》担任节目包装监制。在这里,他学习到后期制作的相关知识和底层逻辑。而郭帆还酷爱画画,他从小就有很好的美术功底,11岁就拿过全国少儿书画大赛绘画组的冠军,20xx年,还拿到了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公益广告大赛金奖。在他迄今为止的人生中,两样东西从未放弃,一是画画,二就是电影。后期制作和美术漫画的经历,并没有将他推得离电影越来越远,反倒坚定了他拍电影的决心——郭帆决定考研。20xx年,他便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的研究生。而后指导了《同桌的你》,口碑很好。在初露锋芒之后,郭帆真正开始了他的科幻梦。

20××年,中影找到郭帆,给他摆出三本小说的版权,都是刘慈欣的,郭帆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其中的《流浪地球》。因为他很早就看过这部小说,对它有很大的兴趣。在选择导演时,制作方一直都在郭帆和其他人身上游移不定。但是刘慈欣说,郭帆是有科幻导演的情怀的。他说道:“在做这种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大胆尝试中,情怀比技术重要,勇气比经验重要。”这话,没说错。这一年,《流浪地球》项目正式启动,最开始的时候,团队仅仅有两个人,一个是郭帆,另一个就是郭帆的好朋友,制片人龚格尔。两个人开始写剧本,拉动投资。郭帆的书架上摆满了诸如量子力学、相对论之类的书籍。他曾经自嘲自己是一个“短腿导演”,但就是这样一个短腿导演,一步一个脚印,走的踏实。

能让无数观众坐在电影院中被《流浪地球》深深震撼,这部电影肯定不是仅仅写在纸上的文字就可以完成的。为了使整个故事符合科学逻辑,郭帆甚至找到了中科院的教授,为了使整个故事在剧作上没有大的漏洞,他们的编剧团队写了上百万字的百年编年史。他还是一个不相信“灵感”的导演,在他的法则中,做好万全的准备是唯一的方法!八千多张分镜图,三千多张的概念设计图,十万延展平米的实景搭建……全片共20xx个镜头,每一个镜头少说要修改几十次,百分之七十五的特效,都是由国内的公司完成的。制片人龚格尔甚至把车都卖了,就是为了保证这部电影的质量,电影上映到现在,仍然有团队中的人住进医院,单纯地是因为劳累而倒下的。郭帆在制作的这四年时间里,每一天都在对自己的质疑和对这部电影的期待中交替度过。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靠大量的烟草来提神,脑海中只有电影和镜头。有人称他为“疯子导演”。确实如此,他为科幻电影而疯狂,他也属实称得上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先驱者。

五十多年前,14岁的好莱坞科幻电影明星导演卡梅隆看到了斯坦利·库布里克指导的电影《20xx太空漫游》,从此,一个科幻电影的种子种在了卡梅隆的心田。终于,卡梅隆的科幻大树开花结果了,于是,二十多年前,少年郭帆看到了卡梅隆导演的《终结者2》,这颗种子同样种在了郭帆的心中。如今,20××年,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又席卷银幕,仅仅上映三天,就斩获了十四亿的票房。相信会有更多的追梦人,在看到这部《流浪地球》后,同样能够在无尽回味的同时,仰望星空,在群星闪耀时为自己也许下一个如恒星般耀眼的梦。

有些人为了梦想而忙,有些人却忙的忘了梦想。郭帆,从十五岁与卡梅隆通过光影的桥梁在精神世界中的邂逅,到今天卡梅隆在微博上为《流浪地球》加油。他从未忘记深埋心底的梦想。郭帆证明了,只要不忘初心,循着传奇的脚印,自己也会步入金色的殿堂。

如果把中国科幻电影比作一艘停泊的大船,吹动这艘大船的第一阵风终于来了,中国科幻电影已经杨帆起航。相信会有无数人感受到这阵风,来为这艘大船保驾护航。而这阵风的源头,只是一个目不转睛的看着《终结者2》的15岁少年。

他只是看了一部电影,他只是读了一本小说,他只是拿起了一部摄像机,他只是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4

最近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电影《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演的是某一天,太阳开始膨胀,很快要将地球吞没,人类为了自保提出并实施了“流浪地球”计划。

目的是将地球推离航线,移动到另一个地方,使地球不受太阳影响。在计划开展之前,人们建造了地下城,抽签决定谁可以进入地下城,我感觉这种方式还是很残酷的。

男主刘启在爸爸的谎言下长大了,决定带着妹妹到地表。

这天,地球发生了地震,因为木星的引力,而偏离了航线,并且被木星吸走了大气,刘启的爷爷为了将孙子孙女带回安全地带拼命往回赶,车却被救援人员临时征用。

在一座高楼内运送燃料时,刘启的爷爷不幸身亡,当一切救援都是徒劳时,地球将要毁灭,人类也将随之灭亡,刘启想到了爸爸告诉过他木星含氢量达90%,如果点燃可以将地球推离木星,这一线生机重燃了大家生的希望。

然而就要成功时,发动机的燃料不足,无法将炸弹推到可以引爆木星的范围内,在太空站工作的刘启父亲为了将生的希望留给孩子们,毅然决然带着太空站燃料直冲点火点,让炸弹成功到达预定高度,爆炸产生的推力使地球成功脱离了危险,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

看完了影片,感触很大,科学真得很神奇,能够给人类带来生的希望,但是高度的文明,对资源的大量破坏终将受到自然的报复。虽然影片是国内首次尝试的科幻片,但是也很值得我们这一代人思考,我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认真保护我们的地球,因为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栖息地。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5

小时候,你说你要飞向远方,只要我抬头,就能看到你,可是,我想说,我真的看不到啊

后来,你果真去了远方,只留下我们爷孙三个,你知道么?所谓的平安地下城生活,那是多么黑暗,多么闭塞,多么无聊的啊!我不知道对你什么敬仰,我只知道,你抛弃了妈妈,留下了我,我恨你!

不知什么时候,宇宙危机四伏,机缘巧合下冲击了留在地面的爷孙三,我不想听你所谓的平安安排,我是男子汉,我不靠你,我可以做到!我一定要带他们回家,我要保护他们!

再后来,我明白,即使我回家了,地球灭亡之后,我还是没有家,我必须为了我们的小家,世界的大家,奋力一搏,你可以做到的,我也一定会做到!

哪怕我们的计划想象的多完美,命运总是喜欢捉摸人的,在我们绝望的时候,你告诉我们不要放弃,是啊,在你驾驶空间站飞向木星时,我们明白了,那确实是希望,那确实是一束带来光明的希望啊!

可是,爸爸啊,我不想你去,你回来,你回来我陪你一起变老好不好,我不要你当什么世界主角,你只给我一个拥抱就好,你回来

爸爸,我看到了,真的,我看到了!你亲眼看到你乘坐五千里的火焰,到达了了那颗星,成为浩淼星空中最亮的星,也成了我心中永远最敬仰的星!

流浪地球观后感,科幻的旅程,“流浪”的地球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6

《流浪地球》是我读过的第一部刘慈欣小说。十好几年前在网上读的,当时大刘还不怎么出名——至少我不知道此人。结果我一读就被他吸引住了。从此,我成了他的fans,追读了我能找到的他的所有作品。《三体》等小说还读了、听了不止一遍。

前几年就听说他的《三体》等将会被改编成电影。我十分期待。没想到第一部成为电影的大刘作品是《流浪地球》。没话说,当然要去电影院支持一下我的idol。

毕竟已读过原著了,我以为自己要看的主要是特效,就像一个京剧发烧友,所欣赏的不是折子戏的内容,而只是演员的表演一样。没有想到的是,我所看到的,是一个几乎全新的故事。我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完全不知道故事的走向。

说“几乎全新”,是因为,电影还是使用了小说的大框架——太阳将出现能蒸发掉地球的氦闪,为应对此危机,人类成立联合政府,制造行星发动机,把地球开出了公转轨道,走向了星际流浪之旅——尽管讲的是完全不同的小故事。我记得小说以科学应对方法为背景(重核聚变技术、地球发动机),写的主要是哲学的故事(如做出预测的科学家因为氦闪没有如期发生而遭到处决)、伦理的故事(成为宇宙流浪者后,地球人婚恋观的改变),而我所看到的电影,展示的基本是一个灾难故事。

改变地球走向和人类命运的全球人类联合行动,怎能没有争议,怎能无阻碍地进行?这其中当然会发生很多很多的故事。作为不同的媒介,电影发挥自己在视觉冲击力方面的特长,讲几个与小说不同的故事,当然也是可以的。爱情的故事、亲情的故事、革命的故事、人类勇气智慧和能力的故事......这些统统都可以讲。

本片选择的是讲一个灾难的故事——因没有充分考虑到木星引力导致的地震对行星发动机的冲击,失去40%以上动力的地球将被木星吞没,只是因为几个小人物的偶发事件而于最后一刻得救。应当承认,电影的画面是令人震撼的。作为灾难片,它虽然还难及好莱坞大片《20××》、《后天》等,但它还是拍出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高度。有人称它是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我觉得也还是可以的。

让我不满的是,它在情节设计上的一些不合情理之处。在2040年左右,也即距今仅20年后,人类就发展出重核聚变技术,令石头成为星际航行的燃料,推动地球这么大的飞船行动,并将达到千分之五的光速。如此科学技术,实在是太黑了!科幻当然得有想象力,这是可以的,事实上,原小说就是这么设定的。让人难以容忍的是,拥有如此黑科技的人类居然还要利用木星的引力为地球做一点微不足道的加速。利用一下木星的引力当然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但怎么能让地球遭遇与木星相撞那么大的风险呢?这么大的风险,人类居然没有应对预案,居然在灾难发生前几天才知道,这太不可思议了!

看到灭顶之灾后,人类联合政府,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智库、权力机构、科学家基本是束手无策,在地木发生碰撞前一周就放弃了一切努力。这种人类,也未免太没毅力了!而中国一位十几岁的叛逆少年,以及他的宇航员父亲,却轻而易举地想出了对策,并不惜牺牲自己成功地加以实施,最终挽救了地球,这未免太令人难以置信了!事情往往不是那么顺利,在实施救援的过程中,高达11km、可以推动地球的发动机有些卡壳。他们不是运用别的机械的力量,而是花几十分钟或几小时组织了百十人“撸起袖子”,靠人力将其推过去,这也未免太low了!

中国拍科幻片,以中国人为主角,让中国人去拯救世界,这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让我感觉羞愧的是,里面的中国人,脾气太暴躁,爆了太多的粗口——譬如,男主角不但不肯认父亲,开口骂父亲,居然还叫养育自己的外公为“老东西”。中国人为什么要这么不冷静、不礼貌,为什么要这么暴躁呢?

虽然存在一些不如我意之处,但作为中国科幻起步阶段的作品,《流浪地球》还是及格的,就算是科学上的硬伤,也不比《x战警》、《钢铁侠》之类美国电影多。我愿意推荐这部电影。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7

“无论黑夜如何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题记

说起科幻片,无论想到哪个国家的都不会想到大陆的科幻题材电影。可这一次,看到一部科幻片竟然好评如潮,这不由得让我感到好奇,究竟是怎样的影片可以让口味刁钻的观众赞不绝口。

本片主要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并且威胁着地球的存在,于是人类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在地球设立了上百万的地球发动机来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的故事。主人公少年刘启与自己姥爷和妹妹走出地下城,阴差阳错背负上了拯救地球的使命。最后远在太空的父亲牺牲自己,改变了地球与土星相撞的事实。

丰满的背景,逼真的特效深深吸引了我。其中,当地球人已经被放弃时,刘启等人依旧没有放弃拯救地球。在联合国的呼吁下,本已经放弃生命的救援队们再次加入了拯救地球的队伍。当无数个不同国籍不同性别的陌生人一起推动发动机“撞针”时,这个镜头传达出的是团结的力量,是在危难面前仍旧燃烧的希望。

世界集资建造超级发动机,全世界三百名宇航员飞向太空,世界不同的救援队为发动机运输燃料,在最后一刻拧成一股绳的人类……

正如其中所说,希望的人类生命中最重要的钻石。希望便是燃料,它推动这人们前进,也在故事中推动着地球脱离苦海。在如此恶劣悲惨的世界中,希望与盼望是在地下城居民们唯一的念想。

刘启的爷爷曾说过:“在我们那个时代,还没有人在意过太阳,所有人都在在意一种叫钱的东西。”想想看现实中的我们不也是如此吗,追逐个人的利益,甚至伤害他人。自私自利,把个人的收益永远放置第一位。而当有一天困难真正降临时人类才想到了丢失已久的坚毅与团结。那时人们的脑中只有拼命活着,一切仿佛都变为身外之物。所有角色一边拯救这冰冷的世界,一边在盼望着回家,盼望着春天,盼望着阳光。人类渺小富有丰富的情感而又伟大,绝望与希望在内心交织,也许只需要一丝花光便可以点燃人类在绝境中的坚强与坚毅。也许是刘启等人心中有着信念,有着重要的东西,才使得他们从始至终不轻言放弃,也是这坚持不懈的火焰点燃了人类心中的希望。

活着便有可能,团结便有力量。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8

在广阔无垠的宇宙里,一抹淡蓝色的光照亮了永夜,数万个行星推进器推动者地球前进,这是地球流浪的序章。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自它在荧幕上上映以来就广受欢迎,堪称中国史诗级科幻大片。刘慈欣以其独特的角度,熟练地将各种物理学知识和对地球的未来的预知相融合,给我们呈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地球拯救计划”。

影片以一场灾难开场,急剧萎缩的太阳标志着太阳系逐渐走向衰亡,并且向我们预告着地球的命运。

在这场毁灭性的危机面前,地球上所有种群的未来似乎被一条看不见的绳索所勒紧。各国之间开始停止战争和对立,逐渐走向融合。联邦政府的成立不仅仅代表着人类这个种群的联合,更向我们展示着在当今风云变换的国际社会中,各国共同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影片主要通过主人公刘启和其多年未见航天员父亲两个角度来展开叙述的。刘启在一次意外中,带着其妹妹韩朵朵离开地下城来到早已荒废多年的地面,危机在静谧中上演。与此同时,国际空间站检测到地球受木星引力影响,逐渐偏离原来的轨道,并有多台行星发动机被迫关闭,注定着地球的命运的未知。

影片开头以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来展开,以亲人战友的死亡来渲染,始终将以家国情怀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民族精神贯穿全篇。在面对巨大的灾难面前,离别是对希望的最好阐释,也是推动他们前进的不竭精神动力。在无数次绝望面前,刘启始终坚定信念,哪怕在成功率早已在人工智能精密测算之下变得微乎其微,活下去,已经成为他内心的那道光。

影片的最后,因为发动机所喷射出的火焰的高度远远不及点燃木星的距离,而洛希极限的距离在不断缩短,木星似乎在宣布着地球的厄运,失望和恐惧笼罩在每一个人之上。他们翻过高山,越过地狱,一步步地爬出来,向着山的那边,路的尽头,却发现终点一无所有......而在黑暗即将笼罩的那一刻,破晓所带来的光撕裂了整个长夜。

影片始终将刘启和父亲刘培强之间的矛盾冲突作为整部作品的核心,向我们展示着一个父亲对孩子最纯真的爱的同时,也向我们诉说着一位军人在面对国家危亡和亲人之间的艰难抉择。刘培强在面对着地球的毁灭时,他再一次义无反顾地走向了世界,用炽热的火光迎来了整个地球的希望。一段段离别在危机中上演,一个个希望在晦暗中展现。在迷茫散尽后,终是星河长明。

从木星爆炸所产生的巨大的冲击波反推着地球,也推动者人类在爆炸所产生的灰烬里走向重生

人类生于信仰,人类毁于信仰,人类在信仰的灰烬里重生。

——后记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9

最近由吴京等人主演的流浪地球,在国内取得了很高的票房堪称国内影片史上第一。

是由山西作家刘慈欣写的一部科幻小说影片中讲述的是未来地球可能面临的处境未来地球地表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都在地下生活,想让到达地表需要获得认证并穿上厚厚的服装。用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来推动地球在宇宙中前行。地球在流浪的过程中在路经木星时由于木星引力的作用地球可能会与木星相撞。一群人为了保护地球,不与木星相撞,努力奋斗的故事。其中吴京饰演在空间站的上校,为了保护地球牺牲自己的生命。用空间站30万吨燃料加上地球中所有发动器的能量引燃了木星中90%的氢气使冲击波推动地球离开木星的引力范围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未来人们所面临的处境,很有可能就是这样的,我们必须要好好保护地球减少污染,加强对科学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在危急时刻想出解决的办法,让人类文明延续下来。另外告诉我们要永不言弃,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也要不放弃希望。希望就像钻石一样灿烂。人们有了希望才有无限可能。

单从影片的特效来看,不亚于好莱坞,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正在富强起来,相信有一天中国会雄于地球。

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10

观《流浪地球》有感

真是不可思议!于是,我带着满满的好奇心,想去看个究竟。

《流浪地球》这部影片主要讲了未来的太阳迅速衰老,极度膨胀,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许多推进器,希望能帮助人们渡过长达2500年的漫长时间,从而找到新家园生存下去。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当太空站在全球宣布“流浪地球”计划失败时,外国人彻底放弃了拯救地球,准备回家看看父母,再面临死亡,但我们中国人却锲而不舍,千方百计想出办法,希望带着自己的家逃离危险。

相反,当地球即将在外国电影中被摧毁时,最终的结果要么是超人拯救地球,要么是寻找其他星球移民并建造新家园。当外国人看我们的电影时,他们可能永远不会理解中国的家族式越狱。在他们看来,只要他们活着,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而中国人看来,没有家就没有一切,与其孤独的苟延残喘,不如尽力之后坦然面对死亡。不管什么时候,中国人绝不愿意放弃家庭,不管是舍不得用一辈子换的一套房,还是情感的归属。相濡以沫永远是中国人的第一选择。

有家就有希望,家在身后,是永不会变的支持;家在前面,是努力的归宿。

我们一路奋斗离家千里,是不是为了更好的家?

当地球脱离木星引力时,人们纷纷拥抱着,叫喊着:“地球活了!地球活了!”因为有了必定守护家园的决心,人们团结一致;因为人们团结一致,守护了大家的家园“地球”。

现在回家过年已成为全中国人的习惯。和家人聊天、喝茶会给他们带来幸福。

家,是我们永恒的根,无论我们走多远,即使是天涯海角,也走不出它的心,对它的呵护;家,有着我们最美的梦,最美的童话。

昨天,我们看了电影《流浪地球》。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地球原本是一颗围绕太阳的小行星,但由于太阳即将毁灭它,它将吞噬地球。与此同时,地球表面的温度已经达到零下80度,就像整个南极一样。人类只能住在地表层负一百多层电梯的地球里面,人类决定将整个地球打包走,亡命宇宙。

为此,人类在世界各地制造了1万多个大型推进器和舵机,帮助地球在2500年内改变方向,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新家。

他们在前进的路上遇到了朱庇特。木星有很大的引力,它吸引着地球的大气层,强大的引力会与木星相撞并使其崩溃。人类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法让地球不撞到木星,很快就要到世界末日了。全球**也发布通知让各国救援先锋的人都回家跟家人相聚等待着地球灭亡时刻的到来。

中国救援队在最绝望的时刻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因为木星上有大量的氢,所以点火点燃木星上的氢,这样火的力量就把地球推开了,使木星不受撞击。为此其中几位队友,在执行这个任务中丧命,还有几位身受重伤,历尽千辛万苦,可惜已发射的火力离木星还差五千公里。

就在最后一丝希望破灭的时候,一位中国的宇宙飞行员决定点燃宇宙飞船,然后自己带着飞船上的燃料飞到木星上点燃木星,可是国际**因为那个飞船里有很多重要的文件和人类的文明种子,让他放弃地球。这位飞行员为了地球上的三十五亿人类还是独自将飞船飞到了木星上,引爆氢气黑洞并且光荣牺牲了,他的牺牲换来了地球的获救。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觉得人类真的团结起来,为我们共同的家园而战。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昨天,爸爸带我去看了寒假新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

这是一部中国科幻片。故事的背景是未来太阳急速膨胀,会吞噬地球,人类被迫在赤道附近装上推动器,由空间站引导,带着地球离开银河系,经过2500年,去到新家园。但是在中途,由于几个推进器没有燃料,地球将在7天内与木星相撞。

为了生存,人类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们用推进器点燃了木星,逃离了危机,继续他们的旅程

“太宏伟了!”在走出影院时,我不禁感叹。在过去两个小时中,我仿佛置身在科幻世界里,亲身游历了一番。

浩瀚的宇宙,充满了高科技的空间站,巨大的推进器,一片废墟一片一片的地面景象,纷繁而不乱。虽然整个故事发生在未来,但并不影响我们现在的细心品味。

希望是什么?我在电影中找到了答案。电影中,面对着地球、木星相撞这一事实,无数人绝望了,他们有些低头不语,有些唉声叹气,还有些哀声痛哭……可是,他们的行动改变不了任何现状;有一小部分人还对脱险抱有希望,制定出了点燃木星的计划,当联合**声明对这个计划不抱希望时,他们依然希望满满;当他们的计划眼见就要失败时,他们不绝望,仍然耐心坚持,奋斗到底,最终拯救了整个地球。

所以,希望是通往成功的一条坎坷的路,也是一条必经之路。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饭,只要心存希望,便可越过去,并引导你走上一条平坦的大道。但是这还不够,要想成功,还应懂得取舍。“取”很容易,“舍”却很难。

人人都懂“舍身取义”“舍己为人”,但真正做到的有几人?电影中,由于推动器燃料不足,以至于所产生的火力不足以让木星被点燃,与此同时在空间站里还有30吨燃料,于是刘培强中校不顾生命危险,驾驶空间站撞击木星,使得木星被点燃,使地球脱离险境,他也因此丧生了。人人都说“舍是为了更好地拥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连舍去一些小利益都十分困难,何况是性命?

放弃是一个人必须学习的东西,因为它不仅是为了自己,更经常是为了全局。做事不能只想自己,要从大局出发,多为他人着想。

这部科幻电影的情节不仅令人兴奋,而且告诉了我很多真相。此次观影,我受益匪浅。

推荐阅读

上一篇:员工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 下一篇:2023志愿者服务活动总结十四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