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赠从弟课件

2023-11-06 12:06:37 从弟课件

【#实用文# #赠从弟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和课件,现在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和课件的完善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形象,写教案课件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小编为您整理了“赠从弟课件”,或许可以给您带来一些新的想法。感谢您的关注,希望您能够收藏我们的网站,以便更多有趣的内容!

赠从弟课件【篇1】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板书)。上节课我们解决了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大家得到了一根带着生肉的骨头,那,这节课我们再结合一些问题对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把这根骨头给它加上佐料,煮成排骨……

(首先让大家齐读课文,老师提问一些小知识点,温习上节课的所学:序、注释字词)

一、好,现在请大家默读一遍课文,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1、本文所写进行夜宴的原因有哪些?朗读时每条理由应读出什么情感?(讲完可以让学生体验示范着读一下)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短暂,要及时行乐。

(2)“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古人有先例。

(3)“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春景的召唤,对自然的热爱。

板书:

夜宴原因: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一句要读得稍稍低落一些,因为相对于天地、光阴来说,李白认为人生太短暂、太脆弱,随时都可能梦一般破灭,享乐的日子太少了,要及时行乐。因而要明显读出与前两句不同的低落情绪。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既是对古人夜游原因的领悟,又是自己夜宴效仿的范例。因而可以读出(恍然大悟)若有所悟,也可读出理直气壮。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是夜宴的另一个理由,“召我”“假我”写出了春景诱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激。要读出对春天美景的向往,禁不住诱惑、压抑不住的喜爱。

2、这是一次怎样的宴会?应带着怎样的情感来朗读这一层?

“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板书:

宴会盛况:

应带着“美好”“浪漫”“欢乐”“高雅”的情绪朗读这一层。

3、面对如此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李白在宴会中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读这一层应该读出李白瞻首群秀,得意潇洒,豪放不羁的情感。

板书:

宴会要求:

二、文章主旨的理解:

上面我们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做了简单的探讨与介绍,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同学们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本文的主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那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说是人生像梦,梦的特征是——“短暂”,所以这句话简单来看就是“人生啊.它像做了一个梦那样短暂,我们为什么不及时行乐呢?”其实啊——李白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不仅仅是世俗的及时行乐,尽管诗人说过“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样的话,其中虽然有淡淡的哀愁,但这或许也是一种“逝者如斯”般的生命渺小、面对博大自然时的自然感慨,这里的潜台词、隐藏的真实意思应是“不舍昼夜”般的对生命与人生的珍惜,就像《古诗十九首》中说的那样“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就是说我们应该抓紧时间享受美好人生,珍惜光阴做一些事情、事业,它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热爱与执著,这才应该是全文的主旨。

板书:

文章主旨:人生如梦,秉烛夜游

三、文章语句品评:

同学们,据说李白少年时侯,梦见自己的毛笔头上生了一朵花,后来就天才俊逸,名闻天下。所以现在人们常常以妙笔生花一句,夸奖人文章写得好。那么就李白对本次宴会的描述来说,也是着一字则境界全出,删一字则神韵全无,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富有华采和神韵。既能体现诗仙的生花妙笔,又能表现本次宴会不同凡响呢?

例如:

A:“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是万口传颂的名句。他说这是春季的“夜”,“阳春”用她的“烟景召唤我”,“大块(天地)”把她的“文章”献给我,岂容辜负!它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春天的阳光,暖烘烘,红艳艳,多么惹人喜爱!“春”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了,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春天地气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它所有自然景物,都分外迷人,就像弥漫于空气之中的袅袅轻烟。这不仅让我们想起了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名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其次,这两个句子还把自然事物拟人化。那“阳春”是有情的,她用美丽的“烟景”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既然如此,“我”又岂能无情!自然应该及时享受……

B:“会桃李之芳园”中的“芳”字,照应桃李,点明生机勃勃,芳香四溢。

C:高谈转清“清”是清觞谈,是超脱俗世,可见李白超拔脱俗的人生态度和情调。

D:“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两句,集中写”春夜宴桃李园”,这是宴会的高潮,尤其“飞羽觞”一句,实在写得好!李白生动地用了个“飞”字,就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若有时间,则总结一下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意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老师提示,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板书):比喻……排比……对偶……拟人……

四、小结:

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对文章做一个简单的小结。本文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快心情。虽然流露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感伤情绪,但其飞扬高蹈的奋发精神,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豪情逸兴却溢于言表,整体基调是积极向上的。那.老师自己作了一首七言绝句诗,题目是“读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有感”,用来对李白这篇文章做一个总结,下面我给大家读一下:

坐花醉月咏高情,

畅叙天伦宴阳春。

天地悠悠达者谁?

桃花园中谪仙人。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当年李白与诸从弟桃花园中宴饮的佳作皆已散之,请你根据当时宴饮的情景为其补写一二雅句。或自创,或化用,甚至借用古诗词中的名句皆可,唯一要求是合乎当时的情境。写景,叙事,抒怀,花月诗酒,高谈清论,欢畅皆可。

例如:

①“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桃李芳香沁人心脾)

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月,美好的时光太少,当然也包括不得志的愤懑)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自信、及时行乐的思想)

④“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热爱自然,追求心灵自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葡萄美酒夜光杯。

⑤谪仙人坐花醉月,俊秀才咏歌抒怀。

赠从弟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背诵全文。

2、疏通文意,品味鲜活优美的语言。

3、理解“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所流露的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言知识,鉴赏优美语言。

2、理解李白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春天,即使是料峭的初春,也挡不住绿意染枝头、红蕊吐芬芳,再加上鸟鸣悠悠、细雨蒙蒙,大自然正展开一幅如诗的画卷,撩拨着我们的心弦。阳春三月,今人远行、踏青,将自己融进美好的春光,那古人呢?尤其是有着浪漫情怀、狂放不羁的李白会如何面对这美好的春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去了解李白在这融融春夜里的情怀。

题意:李白为在某个春日的夜晚在桃花园宴请自己的堂弟们写的一篇序文。

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李白,看《学案导学》。

1、找一学生读文本,教师纠正字音。

2、听课文录音,再读文本。

1、“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2、“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学生写成赏析性文字,教师引导、点拨,指点赏析诗句的方法。

1、李白用如此美的语言讲述夜宴的快乐,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对亲情的珍视。

2、如何理解“浮生若梦”?

明确:正因为“浮生若梦”,才让作者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以此表达珍惜时间、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从“为欢几何”到“乐事抒怀”也正体现出李白对待人生的旷达与洒脱。(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结合杜甫《春日忆李白》和余光中《寻李白》及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诗歌,说说“我心中的李白”。形成文字,100字左右,要求语言生动流畅、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赠从弟课件【篇3】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李白是一个浪漫的人。浪漫的人的具体表现为思想跳脱,如水流奔腾,任意东西,不可遏止。读其《行路难》,读罢“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苦闷抑郁,马上就转变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跌宕起伏。读其《蜀道难》,说景观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说地势则曰:“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想象奇特。而其文亦能见浪漫风格。相比于苏轼、陆游等人的以文意作词,李白则是典型的以诗境为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便是其中典型。

要读懂这样一篇文章,首先要对其中几个词语和几个典故要有所了解。逆旅、过客、秉烛夜游、大块、文章、惠连、康乐、转清之“清”、金谷酒数。此处不具体展开,只在具体论文时候,略言之。

读文先观题——《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体裁上是序文。序文很多种,此处很显然是诗文序。类似于《兰亭集序》。内容是什么呢?春夜时分,桃园开宴,从弟入席,各抒己志。诗言志,抒发己志,诗歌最宜。以此序文,引诸佳作。

第一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感慨人生,若生若死。仿佛视死若归,却明显有着一种低沉的意味。于是下一句顺利总结“浮生若梦”。在此基础上,纵然是及时行乐,又能为欢几何?但聊胜于无。遥想古人抱着烛火,继续白天未竟热情。昔日如此,今日依旧如此。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然行为也有共同之处。秉烛夜游。不尽兴,不放弃。这样一种极端的'做法,却是一种别样的奋斗。在一种逆境下的某种反抗。由此再看,后文由阴沉压抑到欢乐尽兴就顺理成章了。行文至此,我们看到了作者夜晚游玩开宴的内在原因——人生苦短,不得不“日以继夜,夜以继日”。

下一句开始,又是另一番境况。“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况且阳春烟景烂漫,造化万物奇秘。外在风光如此美妙,当飞思其间,神飘意荡。作文以记之,作诗以咏之。如斯美景,岂可不盘桓?更需于此刻抓紧,漫笔抒写。此为夜间开宴的造化原因——天时地利,不得不“时刻必较,只争朝夕”。而从弟聚集,天伦难得。又“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才华横溢,足揽风采。开宴之人和亦业已具备。此皆外在原因。

当此天地人和之际,内外共商之时,“幽赏之事”再合适不过了。幽赏是赏,止于赏则浅,莫若升为鉴。是为赏鉴。故清谈之风从魏晋时期吹到此处,言语谈玄,目光深邃。于花,于月,于酒,于宴,朦胧恍惚,若是若真。但求佳作,记录抒怀。此间欢乐,何可言哉?何可言哉?何可言哉?

从文章来看,初始低沉,颇多及时行乐之语。后综以大化风光,人文风采,化低沉而高昂。待到幽赏转深,更思哲学,便转平和。李白情绪总是在两个极端飘荡。此间欢乐,却归于平和,殊为难得。更难得的是作者在化低沉之困境为美境,化美境为神境之能。言语诗画在眼,情感在人更在仙。俗事成雅事,俗情成真情。浪漫情怀,充溢于纸。

李白,真诗仙也。

赠从弟课件【篇4】

1、导入:

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老师现在给你们每人一个风景秀丽、芳香四溢的桃花园(板书),你们要吗?(要的人举手)嗯,肯定要,谁还不想贪点小便宜……那么你们会用这个“桃花园”干什么呢?(示意,提示:举手回答,老师总结)…其实不仅是你们,在历史上也有很多美丽的故事和这个“桃花园”有关,比如说陶渊明没有实现的乌托邦理想、才子佳人暧昧缠绵的幽会,而且还有家喻户晓的英雄故事“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等等……可见古往今来有很多故事都在这个“桃花园”中发生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序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看看我们的谪仙人、诗仙李白在春夜的“桃花园”中做了何事、面对短促的人生发了什么感想。(板书)

2、李白简介:

对于作者李白,我想大家肯定不陌生。那位同学能站起来告诉老师你所知道的李白的一些基本知识——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祖籍:甘肃静宁县(也就是老师我的家乡);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他少壮时期即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虽然人生失意,但总有一颗积极乐观、浪漫狂放之心。下面老师就给大家吟唱一首李白的《行路难》,一起来感受一下李白诗歌的独特之处。

吟诵《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同学们注意,老师要提问了。大家学过的、或者知道的李白的诗歌作品还有那些?(《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老师提示,学生作答,可要求每个人所说的不能有重复)好,看来大家知道的都很多,相当渊博。

的确,我们知道的李白素来以诗著称,他的文章确实不常见,但老师认为李白的“诗歌固然好”,但他的“文章也不差”,究竟老师这句话是真是假,请大家看课本99页这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且听老师一一道来。(我们首先看题目……)

3、解题: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前后,这个时侯整个大唐王朝正处于国力鼎盛、太平盛世之中。这里的桃园在今天的安陆兆山桃花岩。内容记叙李白与他的堂弟们,相聚在桃花园中,饮酒赋诗、畅谈天伦的情景。全文句式以骈句为主,笔触流畅自然,风格清新洒脱,是传诵千古的名作。题目《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大体意思是说:在春天的一个美好的夜晚我李白和堂弟们设宴饮酒赋诗,作成了一本诗集,我为这本诗集写了一篇“序”。题目——巧妙的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那么这里的“序”……)

4、序文体的介绍:(板书)

“序”和本单元中的传、书、箴一样,是一种文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前言、引言之类的小篇幅文章。大致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书序、赠序、宴集序。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序》、《自序》等。

赠序──是指亲友间,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时相赠的文章,如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唐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等。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说明情况,并借此来表达一些人生之感,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以后要学习的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腾王阁序》等等。

问题:那么由此可见,李白这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是一篇什么序?宴集序。

5、诵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翻译文章:

(1)老师范读一遍。

(2)若干学生自读,读前注意“琼筵(yan)”和“羽觞(shang)”的读音。说明本文基本上是骈文:四六句、押韵,要读出高昂豪放乐观的气势与韵味来。

(3)众生齐读两遍。

(4)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刘伶故事、画羽觞图、石崇金谷园的故事、生年不满百…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5)老师引导学生翻译文章。

(6)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次齐读文章两遍。

(7)尝试当堂背诵。

6、总结:本文所用到的几个典故(古代的故事,在文章中用现成的、众人皆知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叫做“用典”或者“用事”)

本文用典颇多:

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庄子》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又《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表达的是: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

2、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古诗十九首》其十五:“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3、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惠连,指谢惠连(397?-433),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得谢灵运爱赏。世称小谢。谢灵运(385-433),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是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这几句是李白夸奖自己的堂弟才能杰出,各个都像谢惠连;而自己作诗却赶不上谢灵运。是一种自谦,实际上李白比他们厉害多了。

4、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西晋石崇,官至卫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曾在洛阳金谷涧中宴客赋诗,他写有《金谷诗序》说:“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乾,罚酒三斗。”李白所说的“金谷酒数”,即三斗。

赠从弟课件【篇5】

一.导入

配图咏诵诗句导入:

滚滚长江淘尽盛唐诗千篇

多少丹青化长卷颂你在浩浩千古间

冥冥青天映你逍遥饮花前

任青史轮番转唱不完这清弦

谁能长剑挑尽人间知冷暖

纸扇墨客回眸间随口的唐诗传了千年

李白的诗歌是豪情万丈的诗歌,李白的人生是潇洒浪漫的人生。那么李白缘何浪漫?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希望大家在学习这篇文章后能够找到自己的答案。

二.诵读文章,初步感知

教师范读,注意读音;

学生齐读,感受文章。

三.释题

幻灯片展示标题,学生尝试解读标题中所含信息。

明确:春夜――季节,时间。万物复苏、暖风和煦、花香遍地的春天的夜晚。

引出疑问:为什么要在夜晚摆开宴席呢?

宴――活动、事件。宴饮。

从弟――对象、人物。堂弟。

四.诵读文章,解读文本,鉴赏语言美。

学习文言文,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读懂篇章,积累文言知识,这是理解赏析文章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一定要重视。

大家从小学开始接触文言文,又在初高中学习了大量的文言文文章,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现在面对这么一篇只有119字的短文,应该是信心满怀了吧。

桃花园――地点、场所。在桃花盛开的园中。

序――文体。宴集序(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

赠从弟课件【篇6】

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领会诗歌的情感,透过字面意思体会背后的意思及真实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有关知识

2、有感情的反复朗诵,熟练背诵,积累诗文语句。

3、品味语言,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古诗,熟练背诵,积累诗文语句

难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精神瑰 宝。今天我们就随《赠从弟》这首诗来感悟古代诗歌意境

二、走进诗人:

刘桢(?-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的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作品流传很少,现仅存十五首。

三、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从弟:堂弟。亭亭:高貌。 瑟瑟:风声。一何:多么。 盛:大,凶猛。罹:遭受。 凝寒:严寒。

四、教师范读读全诗。

五、自读全诗,感知诗意。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与山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像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三、四两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意思是风声是多么的凶猛,松枝在风中又是多么的刚劲。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的可贵品格。五、六两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的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

六、学习全诗,探究讨论:

问题一:诗中的松柏树有什么特点?

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

问题二:诗的题目是“赠从弟”,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诗人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问题三:如果把这首诗赠给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做?

七、齐读全文。

八、总结全文。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赠从弟课件【篇7】

一、译文

天地是万物的旅舍,时光是百代的过客,人生漂浮无常,好似梦幻,欢乐的口子能有多少呢?古人拿着蜡烛,在夜间游乐,确实是有原因的!何况清明温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来召引我们,大自然又给我们展现锦绣风光。现在聚会在桃花芬芳的花园里,畅谈兄弟间的乐事。诸弟聪明过人,都有谢惠连的才华;大家咏诗歌唱,唯独我不能和谢康乐相比而感到惭愧。静静地欣赏春夜的景色还没有完,纵情的谈论又转向清雅。摆出荣华的筵席,坐在花丛中间;酒杯频传,醉倒在月光之下。没有好的诗篇,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如作诗不成的,按照金谷园的先例,罚酒三杯。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2.理解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3.比较阅读同类“宴序”文章,理解本序与古人作的“宴序”一类文章的不同之处,领悟李白飘逸潇洒、豪情纵情的诗意。

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理解,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朗读李白《将进酒》。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借酒抒情,挥洒个淋漓尽致。饮酒赋诗,自古是文人一大乐事。这篇散文,洋溢着诗情画意,像一首优美的诗,长期以来,脍炙人口。明代大画家仇英还把它转化为视觉形象,绘成图画,流传至今。

二、破题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李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李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三、文体常识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四、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五、自读,不明白之处、重点字词梳理

六、比较阅读。文章最后四句,《古文观止》的编者说:“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请结合所给课外阅读材料,谈谈李白的文章与同类作品相比,有何不同。

提示:注意文中粗体字所表达的情感

《金谷诗序》:“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情调很悲凉;

《兰亭集序》前文虽说“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结尾却“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发出“悲夫”的慨叹;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乐与时去,悲亦系之”,与王羲之序如出一辙;

《游斜川诗序》“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调子是低沉的。

最近学过的《滕王阁序》“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古人作的宴集序多有“兴尽悲来”的情绪转换,开始写乐,继而写悲,成了一个套子。李白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全文充满着春天的生机,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高雅,格调明朗,虽有“浮生若梦”一句,但不会因这一句而生出消极情绪。

七、简单探讨作者性格与文风

李白性格豪放不羁,他的思想驳杂而矛盾。在儒家“达则兼济”的思想影响下,李白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抱负;在道家思想影响下,他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愤世疾俗的叛逆精神,有道家尤其是庄子思想的鲜明印记。入世和出世、积极和消极的矛盾都统一在李白“功成身退”的思想之中,他希望辅时济世,建功立业,然后啸傲山林,浪迹五湖,全身远祸。

游斜川诗序作者:陶渊明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记乡里,以记其时日。

后人评:文章短小优美,点明出游的日期和地点,以游览斜川、观赏山水为题旨,着意刻画了近观远眺之佳景,突出赞美了独秀于泽畔的障山,抒发了对山水美景的浓厚情趣和爱恋,并由此引发出“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的慨叹。

兰亭集序作者:东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金谷诗序〔晋〕石崇

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金田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

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

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孙绰

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故振辔于朝市,则充屈之心生;闲步于林野,则辽落之志兴。仰瞻羲唐,邈已远矣,近咏台阁,顾深增怀。为复于暧昧之中,思萦拂之道,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永一日之足,当百年之溢。以暮春之始,禊于南涧之滨,高岭千寻,长湖万顷,隆屈澄汪之势,可为壮矣。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咸畅。于是和以醇醪,齐以达观,决然兀矣,焉复觉鹏?之二物哉!耀灵纵辔,急景西迈,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原诗人之致兴,谅歌咏之有由。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包弟课件 | 小狗包弟课件 | 赠汪伦课件 | 包弟教案
上一篇:家访日记(范文十五篇) 下一篇:企业与个人的租赁合同通用版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