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纪念馆观后感

2023-11-05 15:48:38 纪念馆观后感

纪念馆观后感(篇1)

为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增强领导干部的廉洁意识、自律意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山东省地矿局纪委组织了局机关各处室主要负责同志到孔繁森纪念馆参观学习。虽然与孔繁森有着多年的交往,但作为一名从事纪检工作的领导干部,再次来到孔繁森纪念馆,专程学习他的先进事迹,所受的触动和教育更加深刻,对孔繁森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新的提升。我认为,孔繁森精神集中体现在他的权力观和金钱观上。

孔繁森的权力观。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对如何对待和使用权力,孔繁森始终有着清醒的、正确的认识。孔繁森认为,权力是人民给的,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勤务员,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自己负责,绝不把职务当成捞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孔繁森始终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在组织安排面前,首先考虑的是工作大局需要,不计较个人得失。1975年,聊城地委任命他为宣传部副部长。他找到组织说,他当不了,不合格,要辞掉去做团的工作。他想的是事业。连续20xx年的副县级,两次援藏,期满后又服从组织分配,到条件更差的阿里地区工作。无论到哪里,他完全服从组织分配;无论到哪里,他都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孔繁森同志的金钱观。关于孔繁森如何看待钱、得到钱、使用钱,在他殉职后,聊城的老干部概括了两句话:孔繁森是把自己兜里的钱往外掏,掏给有苦有难的藏族人民,一掏就光,没有了和家里要,甚至去卖血;而有的人,把公家的钱、受贿的钱往自己兜里装,还总装不满,对人民群众是吸血。这句话体现了孔繁森金钱观的实质。

孔繁森的经济来源,只有工资。他对金钱的看法、使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为了帮助别人,把钱看得很轻,慷慨解囊,有时倾囊而尽。他殉职后,清理家产时,只有8.6元和几件旧衣、几床旧棉被。

二是他对自己花钱处处节约,甚至是吝啬,不舍得买件像样的衣服,却给上学的通讯员买了身西服,还给零花钱。就是公家的钱,也处处节约,出差三人住一间两床位的房间,他睡在地板上,省一个人的钱。为寻找阿里发展优势,在高原跑县、到乡,饿了吃方便面,喝融化了的雪水;第一次从西藏回来,给家里带来一个不值10元钱的木菜墩。

三是对不义之财弃而远之。他认为,不义之财不可取,它会腐蚀一个人的心灵,让人一步步陷入深渊。在阿里任地委书记时,内地一个包工头拿20xx元钱见面礼,想承担阿里一项建筑工程。孔繁森说,“这些钱在你身上不算多,在我身上不算少。实际你这些行贿的钱,还是我们的建设费。我们有些干部就是被你们腐蚀坏了。你有建筑能力去招标”。他把包工头赶了出去。他还说,“你把钱塞到任何人手里,你别想在阿里砌一块砖”。他日记中有许多诗,“家贫命穷志不短,不可因财昧良心。”由此可见,孔繁森真正把金钱和财产视为身外之物。

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能吃饭、有睡觉的地方就满足了。一个人,有能力、有本事,为国家、为大家、为社会、为后人多留下点财富,多做好事。人生的价值就是创造与奉献。

孔繁森的权力观和金钱观,是他人生观的集中体现,更是孔繁森精神的核心所在,充分彰显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孔繁森精神以其崇高的境界,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做人为官的标杆。

纪念馆观后感(篇2)

进入聊城这个英雄辈出的土地,我感到聊城一种特有的气质,今天教育科学学院组织新生参观人们的公仆、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一个多小时后步行后,我们终于进入了纪念馆。在学生会主席的带领下,我们做了庄严的宣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儿女一名共青团员,面对这位伟人,我们今天带着一颗真冲的心来怀念一切,三分钟的默哀有让我们思考了很多。

走进摆满花圈的大厅,顺着长长的走廊向里,孔繁森同志那可爱可亲,慈祥而又热情的面孔呈现在我们面前,每一张照片都表明着他那颗善良的心,每一件物品都表明他的舍己为人,扑素而又热情的奉献精神。西藏人民对孔繁森的离开有些不适应,看着照片才知道,原来西藏人民有一位好儿子,老弱病残的守护神,日喀则发展的推动者。照片上老人们与孔繁森在一起的幸福表情,让我们看到了这位善良的共产党的心。馆中摆列的物品虽然简陋却代表一个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我思想澎湃,为过去没有多了解孔繁森同志而感到惭愧,为今天能认识一位为人而感到兴奋,油然而生的敬佩之情激发了我有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崇高理想并愿为实现理想踏踏实实努力拼搏。

短短的一个小时,让我加深了对共产党员先进性得了解,体味到那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让我做到了思想的反省,有了强大的学习动力,立志做孔繁森一样优秀的好儿女。

纪念馆观后感(篇3)

生在重庆这座有着丰富革命历史文化内涵的山城,我们从小就对“红岩”二字印象深刻。

小学时,大家人手一本《红岩》,里面的故事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小萝卜头、许云峰……一个个名字深深地烙在我们的脑海里,并激励着我们不断进取。

红岩,一直是重庆最为响亮的“名片”,这两年更是吸引了一大批全国各地的群众前来瞻仰、学习。

几经沧桑,小院依旧。寒假中,我们循着先辈的足迹再次来到这里,感知那永远存留在这些楼里每寸空间的红岩精神。尽管是临近春节的严冬,慕名而来的访客依旧络绎不绝。

一位年过八旬的老者,在小孙子的搀扶下,颤抖着抚摸墙上的照片,依稀可见他干皱的眼眶中噙着泪水,让年轻的'我们深受感动。

参观红岩革命纪念馆,遥想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我们心潮澎湃,心头涌现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使命感,就如工作人员所言:“红岩精神,最需要的就是你们这些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去传承,去发扬光大”。

纪念馆观后感(篇4)

八一纪念馆是中国红军的起源地,是一座极具历史意义的博物馆。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无穷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红色记忆的力量。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我的观后感。

当我走进八一纪念馆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面积的红色,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代表色,也是代表着无数革命先烈为实现中国共产主义事业流下的鲜血。我感受到了无数无名英雄的意志、感召和时代的责任。

八一纪念馆常年展览着以中国工农红军和其他革命先烈为主题的历史文物、图片和实物。一楼展厅展出了王若飞等红军将领、先烈们的生平事迹、战斗经历等。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鲁迅为革命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他在文学界的影响力,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二楼展厅整体布置得很典雅,并且主要展示了当时中国共产党风雨飘摇的历史瞬间。我深深地体会到了革命先烈们的坚定理想与信念,他们即便遭受艰辛和磨难,依然骨子里散发出的信念光芒。此外,馆内还展示了红棉衣、木屐、弹壳、手推车等生活用品和战斗工具,这些实物传递出生动的历史记忆,触及到了我的内心。

最后,我进入了八一纪念馆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红军广场。广场上树立着各种纪念碑和雕塑,其中最震撼人心的是“红军长征胜利光辉丰碑”。广场上巨大的雕塑、波澜壮阔的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无不表达着革命先烈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

在八一纪念馆的参观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可敬与功勋,他们不仅为我们保卫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且还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和我的同伴,不断奋斗,将革命先烈的革命梦深入我们的心底,今后也能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做出应有的贡献。

纪念馆观后感(篇5)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感悟恩来精神

淮安,一座古朴的小镇,正是这个古老的地方孕育出了一个又一个伟人,而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然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自然,总理更是每个淮安人的骄傲。在淮安,浓烈的周恩来精神一经染遍了整个城市,也为苏北这个小镇增添了一种气质。

想及少时,老师每每问起“谁是你最崇拜的人”时,我总会不假思索的答出三个字:周恩来,更会想到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就在今天,班长带着我们班的人去参观了这个纪念馆。

在去的路上,我因为对周总理憧憬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来到纪念馆的门口看到那纪念馆中总理雕像肃穆庄严而又不失恬静祥和,那些黑白**更是让我们回想起那个峥嵘岁月,也让人不由自主的随着**与影像静静的追思总理的戎马一生。即使是在当时那样内困外绝的艰难岁月,总理依然举重若轻,将党政军的相关事务处理的入条入理。在这里,从总理童年时期一直到去世都有很详细的介绍。

看罢这些珍贵的资料,我更深地体味到了总理勤勉的求学态度,凝炼、谨慎地为人处事风格,也让我明白了总理少年即胸怀大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广场**也是一座总理全身雕像,抬头端详雕像,剑眉之下是总理那双饱含忧国忧民情愫的眼睛,正是这双眼睛洞察了半个世纪前中国的国风民情,也正是这双眼睛一直逼视着反动国民**,逼视着蠢蠢欲动、胡作非为的异族侵略者。留恋于西华庭前,我更加向往北京,更加想望出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能与伟人一起出生入死,夫复何求?

周恩来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他把自己的一生都融入“为中华之崛起”的理想和实践中。他没有自己的荣辱得失,连同他的灰都撒进了祖国的大地江河,他一生抚养了无数个孩子,但没有一个是他自己的亲生儿女,他的品格是至高无上的,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美德的集合,智慧的结晶。

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无私无我的奉献着。他务实,脚踏实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他团结同志,广交朋友,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共同做好工作。

周恩来精神是道德情操与中华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大力弘扬周恩来精神,对于我们良好情操的培养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的。

恩来精神大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进取精神。周恩来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坚持理想、永葆青春、不断奋斗、不断进步的一生。首先,是追求真理,崇尚理想。

周恩来少小求真之心极盛,目睹患难之中国,年仅13岁的他就庄重地确立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为了追求真理,虽几经反复,但毫不气馁。一旦信念确立,便坚信不疑,矢志不渝,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从日内瓦到万隆,他走遍了世界各地;从西双版纳到天山,他走遍了全国各地;为了富民强国,他埋头苦干,反复探索,躺在病床上,仍在谋划祖国的统一和四个现代化,他从未停止战斗。

(2)刻苦好学精神。周恩来一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善于应用,不断充实自己,改造自己,进而改造社会。周恩来 “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诗句,集中地表现了他对学***用、知与行、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的深刻理解和一生践履。

年轻的周恩来意识到,他读书不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为了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学以致用,成为周恩来一生的思维“定势”,不仅为他提供了学***法,而且为他提供了孜孜以求的动力,激励着他活到老、学到老。

(3)甘当公仆精神。周恩来的一生就是为人民服务。他把自己作为人民公仆,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出发点和终身追求。视人民为国家的主人,自己为人民的公仆。

把人民放在国家主人的位置,是他愿意做人民公仆的思想基础。他总是以公仆的形象出现在人民面前,虔诚地向群众学习,真诚地为群众服务,这是共产党人所倡导的主仆关系最典型的表现。这也是他永远赢得人民爱戴的重要原因。

其次,视为人民服务、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人民的苦难常常使他陷入痛苦的自责之中。这是何等崇高的境界!

他的一生是无私、不知疲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是为人民服务的典范、楷模。

(4)团结协作精神。周恩来胸怀宽广,决心结交最大的圈子,结交朋友,善于合作,努力团结大多数人一起奋斗。首先,是胸怀广阔。

其次,是广交朋友。周恩来不仅有“划一个最大圈子”的气概、胸襟,还有广交朋友的办法。共产主义世界观确立后,要更加自觉地与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相结合,多方面、多层次地交朋友,进而扩大党和同盟军的影响。

第三,是善于协调矛盾。无论是在内政还是外交上,他总是试图分析冲突各方的共同利益,然后争取冲突各方的力弊平衡,求同存异,求同存异,求同存异处理共同点。

(5)求真务实精神。周恩来一生是求真务实的一生,他趋重实际,躬行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对事业极端负责。首先,是趋重实际。

周恩来从学生时代起,就逐渐养成了实事求是、言行一致、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创造性地发挥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次,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是谨慎稳重。周恩来年轻时养成了成熟、谨慎、务实的习惯。

(6)勇于创新精神 。周恩来认真思考和论证,反对迷信和盲从,敢于独立思考,提倡科学,敢于创新。他对科学与迷信有着明确的区分,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重要命题,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光辉。

周恩来不仅勇于自我批评,而且善于自我批评。三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勇于创新。周恩来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敢于创新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不断地进行理论概括,在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上取得了更多的成就。

(7)严于自律精神 。周恩来严于律己,勇于自我改造、自我批评、自我约束、自我调控、自觉地过好“五关”。他坚持自我改造。

周恩来认为,要改造客观世界,共产党人首先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他也勇于自我批评。周恩来认为,除了学习和实践,自我批评是思想改造最重要的方法。

他更是自觉地过好“五关”。周恩来认为,自我改造应该随着新环境的变化而提出。他提出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政治、社会、亲属和生活等“五关”。

(8)无私奉献精神 。周恩来的一生是大度、无私、淡泊名利、执著公德、死而后已的一生。他一心为公,淡泊名利。

他顾全大局,相忍为党。在半个世纪的革命中,他献身于人民和祖国,却没有了自己。他真正地成为世人钦羡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学习“取长补短”精神,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的思想要有新的进步,世界观、人生观要有新的飞跃。只有这样,才能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才能更好地深入研究周恩来,从而达到对周恩来思想和精神实质的准确把握。

其次,我们要学***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精神,坚定信仰,自觉与党**保持高度一致;高举旗帜,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再次,我们要加强修养,做良好社会风气的倡导者。周恩来的一生是不断加强个人修养的一生。要学***度重视和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精神、学***真务实精神、学***私奉献精神,洁身自好,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和良好行为影响和带动他人构建我们共同的和谐社会。

最后就是学会将自己所学的回馈社会,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努力奋斗。

通过班长这次举办的这个活动,我相信我们班上的人对周总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相信同学们对周恩来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只有携恩来精神同行,我们才能胸怀祖国、心系社会,确立远大人生理想,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矢志不移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做新世纪的文明先锋!

欢迎您的**,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纪念馆观后感(篇6)

回顾任弼时的一生,正如叶剑英在追悼任弼时时所评价的: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走着漫长的艰苦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

今天,有幸能够参观任弼时先生纪念馆,在参观纪念馆之前,我只知道任弼时这个人是谁,却不曾了解。怀揣着一份新鲜感与敬畏感,踏上了前往汨罗的路途。

道路上依旧穿梭着忙碌的车辆,呼号着从我们身旁经过,大家排着整齐的队等候在纪念馆门口,享受着纪念馆外围所带来的盛大气势,宏伟的建筑算不得高大,却隐约地透着威严。

跨进了这向往已久的大门,逐渐融入了一种和谐安详的氛围,心飘飘乎,仿佛跟着任弼时先生又重新见证了历史,仿佛又重见了这些事件的前身。曾几何时,这位伟人为我中华如今的繁荣昌盛和平安宁付出了多少鲜血、多少代价。

虽然纪念馆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层,但里面的历史事件却让我们不得不开始对任弼时先生肃然起敬。

1921年春,任弼时与刘少奇等一同赴苏联,通过赤白军交战的火线,历经种种艰辛到达莫斯科,进入培养革命干部的东方劳动者大学。大革命失败后,任弼时长期担负着到各地恢复党的地下组织的危险工作。1928年末,他作为中央巡视员到安徽接头时被捕,国民党当局却未搞清他的身份。在押解途中,他巧妙地把被捕消息和预定的假口供托人带给在上海的妻子陈琮英,以便配合组织营救。审讯时,他受到头顶窑块、膝跪铁链和老虎凳等酷刑,为保护我国党地下组织,一直坚持咬定所编造出来的假身份。他的这份坚守是我们这些后辈所远远不能体会的。

热血沸腾,赤诚英勇,如泣如诉,如歌如诗,弘扬于世,铭记在心。

纪念馆观后感(篇7)

昨天,我们五年级的学生都参观了黄海大学雷锋纪念馆。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开心极了!

一下车,我们就看到一个雷锋的雕塑,上面写着“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刚进入展区,我就看见五个斗大的字“苦难的童年”。“同学们,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雷锋是个伟人。他用短暂的生命写下了一首壮丽的生命诗,树立了一座可敬的思想道德丰碑。

但他的童年是不幸的。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望城一个贫农家庭。当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战争的战火已经烧遍了全国。但是,国民党的消极抗日和积极抗日运动,使日本侵略者践踏了湘鄂广大地区,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在深水中。

几年的时间里,雷锋的爸爸、爷爷、哥哥、和小弟弟都相继死去,就只剩下他和妈妈两个人了。后来,雷锋的妈妈在唐四滚家做女工,受尽了**,怀着满腔的仇恨,悬梁自尽了。解放后,雷锋参了军,在乡亲们那里找到了可爱的亲人,找到了一个大家。

雷锋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一向以艰苦为荣,奢侈为耻,克勤克俭,厉行节约,把一切能节省的都节省下来。雷锋的袜子已经补好了。我不知道修补了多少次,但我还是拒绝扔掉。他的搪瓷脸盆和漱口缸用了多少年,上面的瓷掉了许多,也舍不得买个新的······”

雷锋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闪烁着社会主义的道德光辉。学习雷锋,重在行动。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点一点地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努力做到:

在家庭,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少年,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纪念馆观后感(篇8)

20xx年5月6日可能是一个平凡的日子,太阳一样的升起,天气还是一样的炎热,但是在8点的福师大南区的场地上,一群衣着整齐的青年们就聚集在一起,他们是软件学院11级数字媒体技术第二团支部的部分成员。他们在讨论什么呢?原来,他们今天要进行一次团支部立项活动,他们将前往位于乌山路口的林则徐纪念馆,去感受一个爱国之人的所带来的感触。

在活动中,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在书本之外的林则徐,心里有种激情澎湃的感觉。他是一个民族英雄,他那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的感动着我们每一位同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他为祖国、为民族不计较个人境遇的坦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 刚。”这是他的胸怀。这样的榜样才是我们这个祖国未来接班人应该学习的。我们要了解中国的昨天、今天,更要关心祖国的明天。

纪念馆观后感(篇9)

在这次参观林则徐纪念馆的活动中,我们感受到林则徐作为伟人的那份伟大,那份爱国精神从根本上深深的打动着我,唤起内心的爱国意识,学***就是以史为鉴,并从中发现并传承其伟大的精神。

这次参观活动中,感受到比过去从课本等资料上中国鸦片战争的冲击更为强烈,那一幅幅中国人民被鸦片毒害的**,上至官吏,下至士兵百姓,无不在吸食鸦片中慢性自杀,感受到了鸦片给社会带来的种种恶性后果,中国大量**外流,经济发展缓慢,国民消沉堕落,社会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等等。林则徐不怕苦,利国利民。他写信给皇帝,在虎门卖香烟。这种无畏的精神也通过林则徐纪念馆陈列的物品得到了升华。

在参观到禁毒展示厅时,那展示都是现在社会所吸食的毒品,那些的危害性程度远远在鸦片之上,紧接其后的是那一个个鲜活的例子,真实的**,直观的展示了毒品对我们生活的危害,毒品直接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犯罪,也会毒害自己的身体。旧中国,我们曾受鸦片的泛滥,而被称为“东亚病夫”,使民穷财尽、国势险危。吸毒于国、于民、于己有百害而无一利!

毒品摧毁的不但是人的肉体,也是人的意志。“远离毒品,关爱未来”,对每一个人而言,这决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总结:在短暂的课程实训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从实践的角度不仅仅对所学的知识做到增添新的认识和感触,并且还可以增强自身的一种爱国精神和人文素养,让自己逐步塑造成一名富有爱国情怀和品格坚毅的大学生。我们秉着一颗诚挚的心参观冰心与林则徐的故居中,那一幕幕情景带我回到了过去,宛如身临其中,他们的爱国情怀,伟人事迹,冲击着我,感染着我,丰富我们的内心,充实大学生思想精神。

今后,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我们将缅怀过去,弘扬伟人的爱国精神,把实践与书本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更好的自我。

纪念馆观后感(篇10)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九一八纪念馆。纪念馆 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柳条湖桥,就是84年前“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为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残历碑”,1999年又扩建成“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随着导游姐姐的讲解, 1931年9月18日,是中国最耻辱的一天。当天,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发动武装进攻,接着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武装侵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为了重温历史,我们今天观看的“九一八事件事迹”,让我感触很深照片上我们好多的老百姓被杀害,日本人真残忍。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犯下了滔天罪行:平顶山的居民被无原无故的活埋;七三一部队的残酷迫害;白色恐怖下的东北被折腾的血痕累累。东北人民抗战十四年,终于结束了抗战,赶走了日本鬼子,结束了这些可怕的生活。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反抗,不屈的中国人民共产党联合抗日,虽然共产党的武器没有日本先进,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也被抓住很多,不过共产党员曾说过一句话“竹签是用竹子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杨靖宇、赵一曼等等的抗日英雄,就是凭着这种意志、气魄,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历史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纪念馆观后感(篇11)

南湖纪念馆观后感

南湖纪念馆位于浙江嘉兴市南湖区江南大道。纪念馆以中国现代散文文学之父徐志摩为主题,展出了徐志摩的文学作品和生平事迹。我有幸参观了南湖纪念馆,对徐志摩先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为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大师所驻足的美丽城市嘉兴而自豪。下面就让我来和大家分享我的游览感受。

首先,南湖纪念馆的建筑设计和布局十分别致,宛若一座小山庄,既有东方文化的气息,又融入了西方建筑的优美和精致,使整个纪念馆显得格外典雅。在建筑外部,馆口上方有一幅彩色国画,是徐志摩的肖像像,配以几个大字“南湖纪念馆”,显得十分庄重而又温馨。而馆内的设计更是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一楼展厅是以徐志摩的诗句为主题,配以各种灯光和声光效果,眼前一亮。展厅中展出了徐志摩的多件文学珍品,如70余件手稿、数百张家族珍贵历史图片、笤帚、面具、宣纸等等,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徐老先生的生平和写作作品,不禁让人感叹他的才华和文化素养。

其次,馆内还有不少追忆徐志摩先生的文学作品的展厅,配以各种艺术形式的,包括摄影、声音、影像、文字等多种艺术形式,用最生动的方式展示了徐志摩先生的多个经典文学作品,例如《再别康桥》等,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徐志摩文学的魅力,更让人更进一步地了解到了徐志摩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读者在别样的体验中也对徐志摩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我坐下来在展览中心的长凳上静静地欣赏,这里显得特别安静,让我产生了一种与先生亲近的感觉,仿佛徐志摩就在我身边默默地分享着他的故事。

最后,展览馆为游客们提供了很便利的各种服务,例如离押、观后资料、解说服务等等,可以十分方便地了解到徐志摩先生的生平事迹,并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同时,在纪念馆的文化商店上,也可以购买到各种与徐志摩先生相关的图书、纪念品和艺术品,对文学和艺术爱好者来说是个不可多得的机会,更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总之,南湖纪念馆不仅是一座融合了文化气息,还是一座网罗了中西方建筑之精华的建筑,其中各个展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徐志摩的生平和文学作品进行多角度展示,以最真实的方式让我们更好地领略到了这位文学巨匠的风采。在南湖纪念馆的参观中,我从各个方面了解到了徐志摩先生的故事,感受到了他文学的魅力,也对他所处的历史时代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同时也为他才华横溢所驻足的美丽城市嘉兴而感到骄傲。

纪念馆观后感(篇12)

在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形势下,深入学习和大力弘扬孔繁森精神,对于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工作观、地位观,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正能量,推动地矿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孔繁森精神,要学习他坚强的党性观念和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孔繁森有着坚强的党性和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在组织与人民群众的利益面前,始终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个人问题乃至个人生死安危摆在服从的位置。他响应党的号召,服从组织决定,两次进藏,历时十载。他工作岗位几经变动,哪里需要到哪里去,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这种高度自觉的党性观念,是每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地矿系统的领导干部更应强化这种素质,在组织安排和岗位变动问题上,始终坚持服从地矿发展大局的需要,不计名利,不计得失,将个人价值的实现深深融入地矿事业的发展中。

学习孔繁森精神,要学习他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作风。孔繁森同志能够正确对待权力和金钱,淡泊名利,廉洁自律。他从不把权力作为捞取个人好处的资本,从不以权谋私。他从不计较权力的大小,从不向组织伸手要权要官,自觉服从组织安排。无论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他都勤勤恳恳为党工作。对待金钱,他看得很轻、很淡。他身为地委书记,生活上要求很低,从不追求奢华,一直保持着俭朴的优良作风。他的工资虽然不高,却经常慷慨解囊,救济贫困藏民和有困难的干部。每位领导干部,一定要以孔繁森同志为镜,经常检查对照自己,加强党性锻炼,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

学习孔繁森精神,要学习他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面对阿里地区的贫穷落后面貌,孔繁森说,“阿里的贫穷,是我们的耻辱;率领群众致富,是我们的天职”。为了寻找阿里地区的发展优势,为了寻找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他深入调查研究,在阿里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跑遍了全区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8万多千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阿里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在孔繁森的领导和带动下,阿里地区有了较大的发展。孔繁森为阿里地区的经济建设,为阿里人民的脱贫致富呕心沥血。在他遇难的前4天,他还在考虑阿里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写下了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这是他去世前留下的最后一份文字材料。

发扬孔繁森的这种艰苦创业、真抓实干精神,是当前推动地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地勘行业是一个艰苦的行业,广大干部职工长年工作在野外。当前,山东省地矿局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发展的基础总体上还比较薄弱。新一届局党委制定了《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三年夯实发展基础、五年打造产业优势、十年成就地矿品牌”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了“打造百年地矿”的目标任务,为推进全局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要实现这个蓝图,需要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大力弘扬孔繁森精神,继续发扬“三光荣”精神和新时期山东地矿精神,团结一致、艰苦创业,敢于担当,抓住机遇,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推动地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烈士纪念馆观后感 | 参观纪念馆观后感 |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 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上一篇:自查报告存在的问题十四篇 下一篇:银行工作总结18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