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史记项羽本纪读后感(优选六篇)#】研读书籍能够使我们远离焦虑不安的情绪,当我们阅读作者的作品时,也会因为作者的情感有所共鸣。在阅读之后,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总结自己获得的收益和经验。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了一篇与“史记项羽本纪读后感”相关的文章,非常精彩。我们会在网站上随时发布最新的相关信息,请大家持续关注!
史记项羽本纪读后感 篇1
《史记》读至此,我就知道该停下来写点什么了,或许,不单单是为了我心目中英雄――他,还有他的她吧!他是项羽,他唤他的她为“虞姬”。
于是我穿越这千年蹉跎岁月的层层阻挡,走进与司马迁一起尘封的那一册汗青,走进只属于他与她的那个夜晚,走近他与她于乱世之中的那段并不仓促的对白。
我来的那个夜晚,垓下有一个出人意料的好月色。只是,无论是垓下还是天下,楚霸王的夜晚都来得太早了。
月色初上,寂静了这一片狼藉的战场。项王的乌骓马静静地立在帐外,与旷野里的风一起陷入伸手可触的落寞之中。身经百战的项王转身进帐的那一刻,留给身后的明月一个过于落寞的背影,一如他的沉默无言。他累了,是的,他太累了,以至于可以暂时忘记这还是楚汉争雄的一片杀场。
“王,你回来了!”
虞姬迎了上去,却心疼的一眼看穿了他眼中一望无际的孤独。
项王笑了笑,没有解下战甲,就径直上了床。帐里的灯越发亮了,是了,夜又深了。
不久,项王就睡着了,不知梦中他又回到了他昔日的战场,独挡着千军万马,还是回又到了他与她的初见,碧月映西楼,总之他笑了,并且用一个充满孩子气的声音轻唤:“虞姬!虞姬!”
坐在他身边的虞姬征了一下,一滴泪不经意落到了她的王的脸上,睡梦中的项王并没有被惊醒。虞姬充满爱怜地轻轻地为她的王拭去。
“王,我在啊!王,我怎会离你而去?”
帐外歌声骤起,楚韵独有的相思与缠绵似一味温柔的毒药,喂给每一个站在帐外的士兵。虞姬站起,于仓皇的夜色中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或许,这一仗真的不用再打了,胜负之数,任何一个人都已了然于胸,她又凭什么不知道。
项王醒了,他明白这歌声意味着什么,他自己尚且无法抵御,又凭什么要求他的士兵。在那一片交织的楚歌声中项王为自己默默地置了酒。连眼神的交流都不需要了,虞姬则拔出项王的佩剑舞动起来,舞出这个英雄末路的旷世悲凉。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王击案缓歌,把每一个字都敲进了虞姬的心里。
虞姬啊!我该拿你怎么办啊?她的王落泪了,面对着千军万马这红尘的战场,他可以称王,面对着他最心爱的女人,他却落泪了。
而虞姬,这个处于乱世的女子,此刻却出奇的清醒了,因为她可以允许她的王失败,却不允许她的王绝望。他是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神,所以她不愿给他倒下的机会。
这一支舞所拥有的决绝和悲壮已远远凌驾于她的西楚霸王之上,因为这是一支死亡之舞。舞的尽头,灯灭了,虞姬倒下来,带着对这个世界,对这个男人的最后的一丝牵挂。
“虞姬!”他抱着她,泪如雨下。
他忽然明白,原来这场战争一被开始就不再只属于他,也属于她。
“王,你的剑。”她说,“突围吧!”
他哽咽着,接过剑,不去看她的眼睛,却终究点了点头。
突围?没有你,我的突围又在哪里?
帐外,敌人的号角已然响起,他的对手是谁,再也不重要了。失去牵挂的项王变得无比强悍,又变得无比绝望。而他留给她的那个点头,是男人给女人的一个永远无法兑现的诺言。
项王又跨上了他的乌骓马,一如他的第一次出征,战马还在嘶鸣,而手中的剑却早已折断了。他将走近了他历史的最后一个篇章,带着一个王者的所有未卜和必然。
我知道,我只是一个多情的旁观者,我可以穿越千年的历史,却无力改变这个故事应有的结局。
王的她死了,她的王也会死,纵然上天还会给他一次机会。
好想看看乌江,看看乌江上那个如血的残阳,看看那个最后一刻仍然固执于“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的男人的脸上的最后一份坚毅。
他注定是英雄,却注定得不到天下,但他与她却曾经拥有唯一的彼此,这就够了。
我叹了一口气,知道逃不出历史的黑字白纸,只好重重地合上了翻开的汗青。
史记项羽本纪读后感 篇2
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高度——《史记》项羽本纪读后感600字:
《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其叙述的主要是在鸿门宴会上,刘邦赴宴,而项羽没把握住机会而导致刘邦逃脱的故事。自此,楚汉相争便开始了,最终也是以项羽的失败为结局,而项羽也在江边以死谢罪。
那么为什么堂堂西楚霸王竟一败涂地呢?项羽自杀前说:“天之亡我,非吾用兵之罪也。”也就是说项羽认为他的失败是命运不济:也有人说,项羽的失败是应为他的性格缺陷和他对待手下的态度。对于这两种观点,我更同意后者。
的确,不得不肯定的是项羽是破秦的中坚力量,很大作用于推翻秦王朝,但是提刚愎自用,妄自尊大的性格也似乎在冥冥之中注定了他的失败。
项羽一生之中最严重的失误毫无疑问就是在鸿门宴上没用听从谋士范增之言,导致刘邦最终逃走,这无异于放虎归山。宴会之前,项羽通过曹无伤了解到刘邦欲称王的消息,便勃然大怒,这种喜怒形于色而不会隐藏的性格让她容易被人透析,怒罢,便集结兵力欲取刘,而此时的得知即将要面临强敌的刘邦并没有选择也项羽正面硬刚,而是以柔克刚,笼络项伯,以他来转达自己对项羽的敬意,讴歌项羽,以致在鸿门宴上,项羽数次将范增的数目置之不理,而导致刘邦逃脱。
项羽对待手下唯一的谋士范增可以说是不以为意,与刘邦对于张良的重用形成巨大反差,可谓是天壤之别,这两种对待贤士的态度也为其兵败自刎埋下伏笔,刘邦的善问,善用对于项羽的刚愎自用,有勇无谋是巨大的优势,帮主一句话就将其手下的卧底忠臣曹无伤置于死地,而对于樊哙的理论,他就无言以对。
无论是相遇的失败抑或是刘邦的成功,一切皆取决于性格和态度。
史记项羽本纪读后感 篇3
读史,本是为了修身养性,但若是为了杂念则万万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放假了,我终于有机会与书为伴,在史书中寻找另一片天地。题记
梦得一江春水向东流,不求醉生梦死。
我一身素衣立于帐前,见你伫立在乌江亭边,你在想什么呢?长袍掩不住你的魁梧,话语诉不尽你的忧伤,如此方显你男儿本色。但,你在担心什么呢?秦始皇帝游览会稽时,你不是豪言壮语道:彼可取而代之!吗?
是啊,现在不比从前,如今你已被困在汉军的十面埋伏中,又岂是当年的情形呢?乌江的水滚滚向东流去,宛如白绫转身,回过头,四目相触的那一霎,我明白,外表平静的你,此刻必定心如刀割。
于是,亭边孤独的影子又多了一个,沉默良久,转身回帐,再出来时,手上竟多了一卷书。你转身,微怔片刻,又点点头,乌江亭畔,响起了你响彻苍穹的声音,居然是《项羽本纪》,这,可能是生平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不过,这就够了。
朗朗书声中,我听出了你对生与死的无奈,感受到了你的困惑与无助,体会到了你的悲哀与绝望!你不懂,是暴虐坑杀十万秦兵导致你人心尽失,还是鸿门宴上的优柔寡断使你将天下拱手相让。你困惑,为什么纵有盖世武功,却连最心爱的人也保护不了?你愤怒,拼搏一生,却为小人所害。这声音虽然洪亮,但却透着一种凄凉与无助,隐隐中,有着一丝绝望。你漠然起身,在你转过头的那一刻,我的泪,决堤而下。
闪着银光的剑,在夜里更冰凉,你兴起于民间,带着吴中八千子弟,转战天下,只用了三年时间就率领诸侯灭掉了秦朝,自号霸王,如此丰功伟绩,近古以来谁曾办到?但人无完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爱过一次,心如止水,从此便可笑看红尘散场,纵使一切结束,项王,你也一定要在心里疼惜那个人儿,不要让这个因风而瘦的名字,打湿千年风月无力拯救的凄美,如此,便好。去战吧,只希望在多年后一个无法言说的意境中与彼此那盏灯隔空隔水地望着
垓下,汉军已经会师,今天怕是闯不出去了吧!既然如此,那便痛痛快快的杀一场吧!让天下人之都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战之罪。
剑起,人亡,寂寞的乌江亭边,盛开一朵洁白的梨花,恍惚中,听到项王那响彻天穹的怒喊,同时听到的,仿佛还有书声,那寄托无限情与语的声音,那应该是项王读给虞姬的吧!,我打了个激灵,没错,就是《项羽本纪》。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力拔山兮声音越来越弱,最终,消散在了天地间。
史记项羽本纪读后感 篇4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纪传体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给人们展现了丰富多彩、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史记》“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司马迁《报任安书》)司马迁在这一百三十篇中刻画了帝王将相、谋臣策士、游侠商贾等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众多人物形象,在这一百多个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中,或许这两位人物是最让人记忆深刻,不能忘怀的——西楚霸王项羽、汉之高祖刘邦。
在《史记》中,司马迁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来更充分、集中地刻画历史人物形象,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命运,赋予了历史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太史公的笔下,我们看到的项羽、刘邦,虽然同为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却具有着迥然不同的人物性格以及人物命运——沛公刘邦,机智果断,能屈能伸,贪财好色,狠毒阴险,最后威加海内,成就一代宏业;西楚霸王项羽,率直磊落,勇武过人,刚愎自用,寡谋轻信,最后自刎乌江,失去一生霸业。太史公以细腻的笔触精致地雕琢刻画出了两人复杂的人格特征。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善于将人物置身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他们各自的行为显现个性特征。如在《鸿门宴》中通过展现紧张、复杂的矛盾冲突,揭示了项羽与刘邦两人的不同性格。先看项羽,当曹无伤派人将刘邦“欲王关中”的野心告诉给项羽时,项羽大怒,准备“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可是在鸿门宴上,刘邦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席温顺言语对项羽讲过之后,他不但不杀刘邦,而且竟然说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幼稚、轻信,缺乏最起码的政治斗争的意识,是个莽撞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樊哙进来保护刘备,进来后“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种剑拔弩张的情势,项羽丝毫没有看出来,反而称赞樊哙是个壮士,并赐给酒食。再看刘邦,当得知项羽要来攻打时,虚心听取了张良的建议,想利用项伯度过难关。刘邦问张良何以与项伯有故,了解关系的深浅,考虑是否靠得住。接着又问项伯的年纪,想出一套逢迎项伯的办法。精细老练、会拉拢人、会利用人,表现出刘邦机智权变的性格。刘邦鸿门宴脱险后,立即诛杀了内部的叛徒曹无伤;可是,项羽对项伯的通风报信、吃里爬外的做法不闻不问,表明两个人政治警觉的差异。通过这个戏剧性的情节,成功地展示了项羽和刘邦两个历史人物的个性:一个豪爽、无谋和轻敌;一个机智、老练和精细。
《史记》善于通过一些细节琐事展示人物性格,看似闲笔,但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刘邦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的座次,表现了项羽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性格弱点。又如在韩信平定齐国后,派人向被敌围困的刘邦请求封他为假齐王时,刘邦很生气,《史记》记载:“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与自立为王!’”可是,当张良、陈平一蹑其足,他立刻就醒悟过来了,马上话锋一转,“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为假!’”“复骂”得多么妙,一点痕迹都没有。但诚如清代何焯所说:“人见汉王转换之捷,不知太史公用笔入神也。他人不过曰‘汉王怒,良平谏,乃许之。’”正是太史公对这两个细节的客观描述,显示出了刘邦的头脑机警;也表现出了刘邦的雄才大略。这也恰恰正是他最后能战胜项羽、统一中国的才识和性格上的原因。
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独白,成功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高祖本纪》写刘邦与项羽对峙于荥阳时,项羽的部下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口,而刘邦当时竟“乃扪足曰:虏中吾趾!”这生动刻画了刘邦那种聪明绝定,那种像是条件反射一样迅捷而自然的随机应变,同时又是“恢宏大度”、好骂人、好调笑的性格。又如写刘邦和项羽都看到秦始皇出行的场景,项羽在观看秦始皇渡浙江时,脱口而出说:“彼可取而代之也”,显示出了他的雄心壮志,又看出了他的无所顾忌,心口如一的坦率性格。而当刘备在咸阳看到秦始皇出行的场面时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说得委婉曲折,垂涎于至尊之位的心思也揭示无遗。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常采用对比描写的手法,多角度烘托主要人物的性格。还是以《鸿门宴》为例——在鸿门宴上,项羽在杀不杀刘邦这件事前后不一的态度上,反映了他的有勇无谋和优柔寡断;另一方面是项羽与刘邦的对比,反映了项羽的盲目自尊和夜郎自大的心理;再次是项羽与范增的对比,如结尾对刘邦所送礼物的不同表现:项羽安然收下,范增摔在地上,并用剑剁碎。范增的坚决果断,反衬了项羽的优柔寡断、自命不凡;范增的老谋深算,更体现出项羽的幼稚轻率、不善权谋。
司马迁善于运用多维透视的手法刻画人物,使他笔下的人物显露出多方面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血肉俱全,丰满立体。如司马迁塑造的英雄人物项羽具有多重人格。他喑恶叱咤,又言语呕呕。他爱人礼士,又忌贤嫉能。他是残暴的,焚烧咸阳,坑杀俘虏;他又是仁爱的,鸿门宴是有恻隐之心,不杀刘备,还顾虑百姓疾苦。他有时与部下同甘共苦,分衣推食;有时又吝啬,已经刻好的官印不肯发给功臣,放在手里把玩。至于和虞姬悲歌唱和的场面,则兼有风云气势和儿女情长。
史记项羽本纪读后感 篇5
过了漫长的一天,今天总算把《史记》中的《项羽本纪》给读完了,之前我读《五帝本纪》《周本纪》和《秦始皇本纪》的时候都感觉没什么好写的我还在发愁今天看完啦《项羽本纪》终于有了灵感,我就轻松了许多。项羽是个英雄。
项羽的血流入家乡的水,这水的一旁是他曾经守护的地方,而他也将在这萦绕千年,不禁为他叹息,不禁责问历史为何选择了刘邦,但我只是站在历史长河的边缘,无论这里多么汹涌,多么绚烂,我都是一个过客,无法涉足去改变命运的轮迹,乱世的光华似乎就在瞬间,乌江流水已滔滔而去,只是未曾惊醒了沉睡的霸王。
安息至永生,是经历了时间所遗留的,项羽似乎在千年之前便已沉睡,但他的灵魂在时间中得到永恒,他化为江东子弟心中亘古的传说。
一切已过,英雄也有江水这归处,也许这是一种荣耀。长江边李清照是否为项羽叹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否亦是多少人的感言?只因那乱世不灭的光华。
项羽有太多的遗憾,或者说本该成为英雄的人却无法成为真正的英雄。但他在乱世中绽放了未有的光华,他的传奇让人觉得刘邦、韩信只能做乱世的配角。
有人说项羽除了打仗其它都不行,于当时的百姓无益,这样的人出任首领注定就是个悲剧。
他本可骑马追风。他的自负让人羡慕,但风中的低语却诉说着自负所带来的危难,项羽的死是历史的遗憾,他未能有完美的结局,毕竟这不是故事。
史记项羽本纪读后感 篇6
《大学语文》课程论文
题目:
学生姓名刘跃学号年级专业13英语任课教师
提交日期成绩评定
中国计量学院人文学院
读《史记.项羽本纪》有感
13英语1班刘跃
摘要: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历程,它从项羽少年、巨鹿之战、垓下之围、史官论赞四个方面来刻画项羽胸怀大志、勇敢善战、儿女情长、义重如山但又刚愎自用、目光短浅的性格特点。司马迁用自己流畅、细致的文笔刻画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真英雄,展现了一个独特、有人格魅力的项羽。
关键词:项羽;《史记.项羽本纪》;性格;人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如果说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打开了我通向项羽国度的大门,那么《史记.项羽本纪》才是真正带我走入了项羽的内心世界,使我认识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真项羽。有人说,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然而,无论后人如何评价项羽的功过得失,都不能否认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真英雄,至少在我心里,我深深地敬佩这个两千多年前在历史长河中抹上浓重一笔的项家英雄。
一、少年有志
《史记》中有记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1]项羽无论是长相还是性格,都有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固然一个人的相貌特征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项羽能在短短三年内灭掉强大的秦国,并且成为号令天下的西楚霸王,与他从小立下宏图壮志密不可分。有人说项羽性情暴戾,我并不否认这一点,但正是他的暴戾造就了他的勇猛和不可抵挡的力量,而这股力量的根源在于家仇国恨。项羽的祖父项燕死的时候,项羽才十岁,而他起兵的时候已经二十四岁了。正是这个矢志不渝的理想,支撑着项羽在漫长的等待中度过了十四年的光阴。这不禁令我想起了一部追了多年的动画片《秦时明月》,里面的项羽小小年纪,就得背负家仇国恨的包袱,他机智得令人不得不折服,坚强得令人心疼。就是这个十来岁的少年吧,从小立下了与自己年龄格格不入的志向,经历了平常人无法想象的童年。他唯一的选择只是忍耐并且期待。他坚信自己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这就是理想的力量。反观当今社会的小孩子,父母爱护有加,嘴里含着怕化了,手里捧着怕摔了,十几岁的孩子还不会自己洗衣服,独立生活能力差,没有为之坚定不移的人生的奋斗目标。环境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的就是如此。
二、破釜沉舟
古典名著《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曾作了一副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其中上联赞扬的就是项羽这个创造了以四万军队打败拥有三十万兵力的强秦的奇迹的一举成为名震天下的西楚霸王。面对实力如此强大的对手,项羽的第一反应不是退缩,而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俗话说得好,“陷之死地然后生”,所有[1]司马迁著,来新夏主编.《史记选.项羽本纪》.中华书局,20xx.58.
.
的楚军将士都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已经完全没有退路了,唯有胜利才是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除了拥有非同寻常的勇气之外,项羽还懂得如何激发团队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挫折甚至灾难,每当我们感觉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种迎难而上的精神。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勇敢的人才能渡过生活的难关,驶向胜利的彼岸。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团结的力量。我认为,团结一心才是最重要的,项羽就是巧妙的利用了这一点,才使此次的巨鹿之战获得了巨大的胜利。当今社会,我们也越来越注重团队精神,因此,我们更需要团结,更需要友爱,更需要这股强大的力量。
三、霸王别姬
项王曾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驹不逝。驹不逝
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2]项羽反复吟唱,虞姬洒泪相和:“汉军已略地,
四面楚歌声。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虞姬唱罢,拔剑自刎。面对此情此景,这位铁骨铮铮的西楚霸王也不禁泪如泉涌。虞姬的坚贞品格固然令人敬仰,但是项羽的行为又何尝没有体现了他的男儿柔情呢?项羽和虞姬的英雄美人事迹传颂千古,留下许多佳话,令人歆羡不已。我总是喜欢这些凄美的爱情故事,即使男女主角的历史地位不高或者赞赏不多,也没关系,我所关注的只是他们之间纯粹的感情,与政治、经济等一些繁华的外象无关。动人的故事总是凄美的,因为悲伤的结局令人更加印象深刻,回味无穷。生活不是拍喜剧片,它拥有人生的百态,包含了我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感情也不是都一帆风顺、幸福到底的。我们总是高估了爱情的重量,所以才会有一系列的矛盾和争吵,美好的爱情总是让人仰望的,因为我们很难抵达,所以我们才会更加为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感到惋惜和震撼。
四、乌江自刎
我一直觉得很疑惑,即使四面楚歌,爱姬自刎身亡,百万雄师只剩下了八百人,但是按照项羽的性格,应该是不会这么轻易认输的。当亭长冒着生命危险保证项羽安全过江时,项羽为什么不答应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待日后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呢?后来,我从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他之所以选择死,是因为他不想以一个失败者的形象踏上故乡的土地,他的血管中流淌着贵族的鲜血,而这种贵不是权贵,不是盛气凌人,这种贵包含着责任、尊严与荣誉,这是我们中华民族血统中最宝贵的东西。”我恍然大悟。是啊,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其长短,而在于它本身的价值,它对社会做了多大的贡献。项羽的个人魅力不仅表现在他的生,更表现在他的死。他的死并没有留下失败或悲伤,只有悲壮。我们敬佩他有这样的勇气,敢爱敢恨,拿得起放得下。而有些人却截然相反,即使他们在你背后说了不知多少你的坏话,表面上还是可以戴上虚伪的面具和你谈笑风生,演绎一出精彩的戏码。相比而言,我更喜欢项羽的直率、真实。那正是我们缺少的骄傲,因为人不能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当然,人无完人。项羽的缺点与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他缺乏政治远见和谋略,并且刚愎自用,不听忠臣范增的劝告,还要自恃其高,爱慕虚荣。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酿成大错。我想倘若人生能够重来一次,项羽一定会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改写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生命不相信如果。作为一个历史的继承者,我们无法正确的评价英雄的得与失,但我坚信,项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1]司马迁著,来新夏主编.《史记选.项羽本纪》.中华书局,20xx.79.
就凭他少年时立志图秦的正气,破釜沉舟时锐不可当的势气,痛别虞姬时表现了真爱的勇气,乌江自刎时书写了壮士的豪气,就足以令成千上万的人敬佩不已。
不同的选择决定不同的人生,项羽的人生是一个传奇,我们不一定要拥有像他那样的人生,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向英雄项羽学习,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且为之矢志不渝地奋斗,做一个勇敢、真实的人,在合法的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做最好的自己。没有人能十全十美,对自己的不要太过苛求,你将收获到一个圆满的人生!也真心地希望后人能够了解真实的项羽,让英雄的美名流传千古。
参考文献:
[1]司马迁著,来新夏主编.《史记选.项羽本纪》.中华书局,20xx.
[2]李清泉解读.《英雄项羽》.江西人民出版社,20xx.
[3]程步荐.《真项羽.勿错如此》.青岛出版社,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