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工业设计课件(推荐九篇)#】作为教学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实现学习目标的系统性过程,其核心在于优化学习效果,并直接影响课件的质量。要提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应遵循一套科学的设计理念。以下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业设计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三两段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
2、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区分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8、12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和留恋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继续前往广东省新会市,追随巴金爷爷去鸟的天堂感受那美丽和谐的景象。
二、生自主学习,师巡视,提供帮助(时间依生实际确定)
1、出示问题:
作者先后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色却截然不同。第一次去看到了什么?第二次又看到了什么?
请你读一读这部分内容,说说课文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什么特点?又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联想?
2、小组同学相互交流,谈谈你的想法。
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点拨。
三、组织交流
这是一株怎样的大榕树? 你是怎么知道的?
1、介绍大榕树:
⑴ 大:许多棵
叶:多、密、绿 (堆、簇、缝隙)
枝干:枝上生根、数不清(投影,指出根、枝、干、叶联系生长特点)
生命盎然:全部展示、颤动(看录象)
⑵ 有感情朗读相关的语句:
你喜欢作者描写榕树的那些句子,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让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
① 叶多;
② 枝干多;
③ 生命力强;
④ 作者由衷地赞叹(评价)怎样读好?
(当学生谈到第 8自然段时,可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试背诵。)
a、作者在描写榕树这一部分用的是什么描写?
(静态)
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联想?
b、这棵榕树生长得这样茂盛,还和什么有关?
(当地农民的保护)
⑶ 师生合作叙述所喜欢的景象:
投影:
夕阳西下,灿烂的红霞染红了河水。我们的小船在宽宽的河面上静静地流动。小船渐渐前行,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株 的大榕树。朋友告诉我这里是“鸟的天堂”,而我却没有看到一只鸟,我感到 ( )。
2、进入“鸟的天堂”:
⑴ 同学们,当“我”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却没有看见一只鸟,“鸟的天堂”里真的没有一只鸟吗?让我们再去看一看。
请同学们读10~14自然段,说一说你看到了怎么样的景象?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当我在第二天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却____,我感到____。
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课文有关内容。
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大榕树是鸟儿的安居之处、聚会之所。作者第一次经过是黄昏,鸟儿都在枝叶浓密的大榕树里栖息,所以难以发现。第二天,作者再到这里所看到则是另一番景象。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去鸟的天堂。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仿照刚才我们叙述介绍大榕树的方法,试自己学习并体会众鸟纷飞的情景。
⑵ 鸟多:到处、到处、大、小、花、黑、应接不暇
快乐:叫、飞、扑
(生谈到哪儿就练习读一读,可以试背诵第12自然段。)
⑶ 仿写句子:
模仿第12自然段描写鸟儿多而热闹的句式写几句话。
⑷ 提问:
你觉得在这里鸟儿生活得怎么样?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众鸟纷飞的场面吧!
⑸ 提问:
你认为这个地方怎么样?
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
⑹ 师生合作叙述所喜欢的景象:
朝霞落在了树梢,朝阳照亮了河面,我们的小船又来到了“鸟的天堂”。起初_____,后来_____,接着 _______。我虽然注意地看着,但是_______。忽然我看见了鸟儿生活在这里,这使我__________。
鸟儿幸福地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感到了它们的幸福和快乐。
你还有什么疑问?
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试背诵。
3、结语下课:
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更有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能真正成为鸟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四、延伸作业
1、搜集一些人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2、课后读读巴金先生的其它文章,比如《海上日出》、《草原》、《随想录》等。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文中描写大榕树和鸟的段落,试练写一篇解说词,介绍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
【板书设计】
3、鸟的天堂
叶 多 密 绿
榕树 大而茂盛
枝干 枝上生根 数不清
美不胜收
到处 到处
鸟 多而快乐
有的 有的 有的
应接不暇
工业设计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工业与我们生活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工业,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要尊重从事工业劳动的人们,爱护工业设施,自觉抵制不文明的行为。
[智育目标]: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工业、工业产品,破坏电力设施是犯罪行为。
[素质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在探索与交流中了解工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工业、工业产品,破坏电力设施是犯罪行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在探索与交流中了解工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
学生活动设计
小组学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由原来的农业社会转变成了工业社会,工业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二)、新授:
1、说一说: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工业产品?
学生们自由发言(电灯,帽子冰箱空调)
2、出示幻灯片进行总结分类
教室里--电扇、日光灯、课桌、凳子、门窗、班训、垃圾桶等
学习用具--书包、课本、本子、笔、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
个人穿戴--衣服、帽子、鞋袜、红领巾等
家里用品--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沙发、电脑、餐桌、炊具、餐具等。
3、教师导言: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的东西都属于工业产品,那你对"工业"有怎样的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工业;指采集原料,并把它们在工厂生产成产品的工作和过程
4、教师:我们对工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可以把家里的生活用品进行一下分类
(面包-食品业 衣柜——加工业 服装——服装业 冰箱——家电业)
生自由发言:电扇微波炉——家电业 床椅子——加工业
教师总结:看来我们家庭中处处都有工业产品,工业已经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三)、和我们紧密相连的工业产品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制造一个工业产品需要多少行业的人付出劳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讨论一下我们最爱吃的冰激凌是怎样生产的。
1、议一议:冰激凌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当你吃到甜美的冰激凌时,你知道有哪些行业的人付出了劳动?
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一个美味的冰激凌需要很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对于工人叔叔辛辛苦苦做出的东西我们是不可以浪费的。
(四)、画一画:
选择你喜爱的另一种工业食品,说一说这种食品的生产过程。
(五)、穿衣与工业:
教师围绕服装的历史与发展、衣料的成分与生产过程、服装的生产过程等内容组织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六)、吃饭与工业:
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各种食品需要什么原料?
2、讨论:食品与工业的关系。
(七)、住房与工业:
师:也许同学们会问,住房与工业有许多的关系吗?其实住房所用的各种建筑材料,都是工业产品。你能举例说明吗?
(八)、出行与工业:
1、师:现代化的交通让我们走遍世界的每个角落,现代工业的发展使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快捷。
2、试想,假如没有工业,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3、观察我们学校的各种设施,与工业有关系吗?
4、电力工业的.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什么?
5、停电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不便?
6、电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对待这些电力设施,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九)、总结全文:
通过今天我们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工业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工业和我们的生活已经紧密联系再一起了。每一个工业产品是由无数行业的人们共同制造完成的。我们应该珍惜大家的劳动成果。
教后反思:
通过了解、观察学生自己的日常生活环境,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我们生活在工业化社会之中,我们的生活与工业有着很多的联系,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工业,工业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而且随着工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了解一些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感受社会协作的必要性,并从体验中体会到合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
工业设计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准备:
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工业设计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溶解现象,从微观的角度了解溶液形成的两种变化过程和吸热、放热现象。
⑵、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其关系,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溶剂。
⑶、了解乳浊液的形成,知道几种常见的乳化现象,并能简单地区分“溶液”和“乳浊液”、“溶解”和“乳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实验介绍和思考,学会对实验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⑵、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溶解现象及其和“乳化”的区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叙述】同学们喝过糖水吗?尝过盐水吗?他们有什么味道?为什么他们和清水的味道不一样呢?因为糖水和盐水中溶解了糖和盐。今天我们来学习“溶液的形成”。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溶液的形成
活动一:认识生活中糖水的形成
【回忆思考】生活中大家都喝过糖水,糖水是怎么形成的?你能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这个过程吗?
【总结交流】师生共同总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教材中的实验,教师可以简单的介绍这些实验。)
活动二: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讨论交流】生活、生产中你见过哪些有关溶液的用途?(化学实验中在溶液中反应可以加快反应;植物的无土栽培技术;医疗过程中的注射现象;鱼池中的鱼较多时用喷泉的形式增加含氧量等。)
2、乳浊液的形成
活动三:认识生活中乳化现象
【讨论交流】结合教材中的`实验,回忆生活中使用洗涤剂的过程,讨论乳浊液的形成和乳化现象。
【总结交流】共同总结乳浊液的概念,了解生活中的乳化现象。(用洗涤剂清洗油污)
活动四:区分“溶液”和“乳浊液”、“溶解”和“乳化”现象
【讨论交流】根据教材的介绍和自己的理解,讨论“溶液”和“乳浊液”、“溶解”和“乳化”有什么区别?
【师生总结】“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扩散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当中所形成的混合物,而“乳浊液”则是一种液体被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并不聚成较大的油珠而存在于水中所形成的一种混合物。“溶解”与“乳化”是一种过程,具体区别如上。
3、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
活动五:探究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实验设计】学生根据教材第30页“活动与探究”内容,设计实验。
【阅读教材】学生阅读教材中第31页的内容,了解溶解过程中的“扩散”和“水合”过程。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思考练习】完成教材第33页中的“习题”内容:第1、2、3、5题。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学完本节课,我们知识了哪些内容?
【拓展资料】教材第31页的“资料”内容。
五、布置作业
1、教材第33页“习题”第4题。
2、教材第32页的“家庭小实验”。
工业设计课件 篇5
思想品德教学设计,有人称之为备课,但它要远比传统的备课考虑的因素复杂。在新的形势下,教学设计之所以得到人们的青睐,是因为它追求的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多边形和多层次性,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思想品德教学设计模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老师爱学生,为教育学生成长而辛勤工作。
2.知道学生应当爱老师,尊敬老师。
情感:
1. 对老师的关心、爱护产生感激之情。
2. 产生敬爱老师的情感。
行为:
1. 尊敬老师,听老师的话。
2. 对老师有礼貌,做到进校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致意,放学向老师说再见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中,第二德目是“孝亲敬长”。这一德目中的教学内容有一项是“尊敬老师”,与此内容相对应的基本要求的认知部分有“知道老师爱学生,学生也应该爱老师,尊敬老师”。行为部分有:“对老师有礼貌,上下课起立,进校时见老师主动行礼、问好,离校时说再见。”
一年级小学生刚进入学校学习,他们对学校生活有陌生感,畏惧感,也有新鲜感,此时要及时对他们进行热爱学校生活的教育。首先要教育他们热爱老师,对老师有亲近感,有敬爱之情。因为学生在老师教育下一天天成长,及时地进行爱老师的教育。师他们愿意听老师的话,接受老师教导,有利于他们成长。学生爱老师,也就更容易喜欢学校生活。
教法建议:
1.在本课教学中要抓住爱的情感线索,使这一线索贯穿全课。本课的课题就是富于情感的,尤其是看图讲讲这个环节,更要挖掘教师对学生的爱,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爱。行为指导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行动表达对老师的爱,要从始至终抓住情感的线索。
2.由于一年级小学生刚入学,还不识字,主要通过看图体会,所以本课插图较多,要防止逐一看图,就图说图,要以图为依据,让学生体会图中的内涵,用图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时要通过问题的设计把学生带入图中、融入图中。
3.这一课设在学生入学第二周,学生还不大熟悉学校生活,不懂学校规矩,因此要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正面引导和具体指导,帮助学生知道行为要求,明确行为方式,并鼓励学生课后坚持做下去。要多肯定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如一年级学生对老师真诚热情。对学生由于不懂得规矩,做得不够的地方,不要简单的`批评指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老师爱学生,为学生成长辛勤工作着,激发学生热爱老师之情。
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怎样做才是爱老师。
教育过程:
一、 认一认。(启发学生认识老师。)
1.师:公园里,有很多美丽的花,大家争着看花,在花坛前照相,你们一定也很喜欢这些花。
(1)想想: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花是谁培育出来的吗?
(2)小结:
培育花的叔叔、阿姨们天天要给这些花浇水、施肥、除虫,经过他们的培育,花儿才这样美丽。大家把这些辛勤培育花的人成为园丁。
想想:同学们好比是祖国的花朵,培育你们的人就好比是辛勤的园丁,他们是谁呢?(对,是老师。)
板书:老师是园丁,我是花
过渡语:让我们来认一认这些亲爱的老师吧!
2.出示投影片。("认一认"中的4幅图)
(1)提问:
你知道这些老师在上什么课吗?
给我们班上这些课的是哪位老师呀?你还认识哪位老师?
(2)小结:学校里有很多老师给同学们上课,教同学们知识,同学们可高兴了。
过渡语:老师为了学生的成长,辛勤地工作着。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辛勤培育我们的呀?
二、 讲一讲。(引导学生了解老师。)
出示图一。
1.小组交流:
(1)老师在上什么课?上课时同学们坐着,老师是什么姿势?
(2)老师一天要站着上好几节课,工作辛苦不辛苦呀?
(3)从开学到现在,你们还上过什么课?在这些课上你们学会了什么?
2.出示写有汉语拼音,数学题,图形卡片,并引导学生说老师怎样教自己学汉语拼音、学数学。
3.小结:
老师教你们学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教你们学习很多知识。虽然他们每天要站着上课,十分辛苦,但是看到你们进步了,学会了这么多知识,心里十分高兴,因为老师爱你们啊!
过渡语:下课了,同学们该休息了,老师休息了吗?
出示图二。
1.小组交流:
(1)操场上,同学们在做什么?此时,老师在做什么?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2)课间活动时,老师是怎么照顾你们的?老师在照顾你时,你心里怎么想?
(3)老师上完课已经很累了,还要照顾学生活动,这说明了什么?
2.小结:老师对学生关心、照顾得很周到,说明他们爱学生不怕辛苦。
过渡语:老师白天辛苦了一天,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晚上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图三。
1.全班交流:
(1)这是什么时候?你怎么知道的?
(2)每天这时你们在做什么?此时,老师在做什么?
(3)老师在灯下批改了一本又一本作业,都已经批改了这么一大摞了,老师辛苦不辛苦呀?
(4)老师脸上是什么表情?老师工作这么辛苦,为什么还笑呀?
2.小结:老师爱学生,看到学生的进步,再辛苦也高兴。
三、 说一说。(激发学生热爱老师。)
1.想一想:
(1)不仅图上这几位老师爱学生,所有的老师都爱学生。开学以来,你们的老师是怎么爱你们的?
(2)你们的老师真爱你们呀!在这里你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小结:"我们爱老师"是同学们共同的心声,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向老师问一声好。
引导学生齐说:"老师,您好!"
板书:老师您好
3.同桌说说:
我们在什么时候问"老师您好"呢?
4.小结:早上进校要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上课要起立向老老市问好;在校外遇到老师要停下游戏,向老师问好。我们要用问好表示出真心爱老师、尊敬老师。
5.想一想:你们知道9月10日是什么节吗?
6.出示投影片。("说一说"中的图3)
师:9月10日是教师节,同学们一大早就来到操场为老师庆祝节日。看!他们有的敲锣,有的打鼓,这几位同学还给老师献上了鲜花。
(1)全班交流:
你猜他们会对老师说什么?如果是你,你想对老师说什么?
老师辛勤地培育学生,学生给老师献花,这说明了什么呢?
板书:老师爱我,我爱他
(2)说说我们学校是怎么庆祝教师节的。
(3)放视频:九月十日教师节庆祝场面
(4)小结:老师特别爱自己的学生,学生也非常爱他们的老师,在老师的节日表示真诚的祝贺,热情地问一声:"老师,您好!"
过渡语:爱老师就要尊敬老师,做到对老师有礼貌。
四、做一做。
1.指导学生尊敬老师。
分组交流:
(1)下课了,老师和同学们要走出教室,同学们应该怎样做?
(2)在校园里,你看到老师拿着很多东西应该怎样做?
(3)办公室里,老师和你说话时你应该怎么做?
(4)放学离校时,你应该和老师说什么?
2.师生共同即兴表演。
(1) 下课了,老师和同学同出教室……
(2) 在校园里,看到老师拿着很多东西……
(3) 办公室里,老师和同学说话……
(4) 放学了,老师把同学送到校门口……
3.现场采访。
请同学说说为什么这么做。(给表现好的同学一朵"爱老师"的小红花,希望大家都来像这些同学一样爱老师。)
4.小结:爱老师就要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老师的爱。
五、全课总结 激发情感
师:老师爱学生,为了学生的成长、进步,不怕苦、不怕累,辛勤地工作着,我们每个学生也爱老师,要对老师有礼貌,尊敬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出对老师的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为老师唱一首赞歌吧!
1. 师生同唱《老师老师您真好》。
2. 现在下课铃就要响了,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做?
(1)学生起立、站直,大声说:"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2)学生请老师先走。
工业设计课件 篇6
教学目的
知识: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二者的转化;了解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的“浓”、“稀”的关系与区别。
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学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重点难点
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分析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
综合启发式。
教学用具
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药品:食盐、硝酸钾、氢氧化钙。
其它:火柴、水。
教学过程
附1:课堂练习一
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否?为什么?
附2:课堂练习二
3.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什么方法?
4.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欲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
附3:课堂练习三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5.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6.在一定温度下,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附4:课堂练习答案(略)
附5:投影片设计
附6:随堂检测
1.__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__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在一定量的溶剂里,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到60℃时,其它条件不变,该溶液还是饱和溶液
D.对同一溶质的溶液而言,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3.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
A.非常浓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增加该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增加该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工业设计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4)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 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教学工具
教师用具:投影仪、烧杯、玻璃片、玻璃棒、五试管溶液(品红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钾溶液)、硝酸铵固体。学生用具:仪器:小烧杯、玻璃棒、小试管 、药匙、滴管、酒精灯、火柴、温度计; 药品:食盐、蔗糖、碘、高锰酸钾、汽油、水、乙醇、植物油、洗涤剂、洗衣粉、纯碱、硝酸铵、氢氧化钠
教学过程
学习情境
展示五种液体:红色(晶红溶液),蓝色(硫酸铜溶液),黄色(氯化铁溶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无色(氯化钾溶液)。
[设问]看到这五种液体,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发言]如:
1.想知道这它们各自的`味道。
2.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3.想到它们可能是不同颜料与水混合而成的。
4.它们颜色各不相同,可能是混合物。
[引入]通过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探究化学奥秘的愿望很强。同学们都知道海水又苦又咸,它同这五种液体一样,都属于溶液,学完了本节课后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工业设计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读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
3、通过朗读,想象,同作者一起感受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质疑激趣
1、板书:鸟的天堂
学生齐读题,再个别读题。说说: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这个课题的,为什么?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带着愉悦的心情读课题。因为天堂里很美,小鸟生活在天堂里很幸福、、、、、、)
2、通过课前自学收获,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天堂的美或是小鸟的幸福生活。
3、个别质疑,相机引出下环节。
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读通课文,读完后,针对疑惑同桌讨论,能解决的问题同学间解决。
2、建议由几名同学读课文,为什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可以多样。最后共同确定,因为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所以由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3、带问题,听朗读。
(1)同学读的句子是否通顺,每个字的字音是否标准。
(2)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何不同?
4、生字词巩固。
针对问题,重点指导。如“枝干”“不可计数”“应接不暇”“拨”等
5、解决问题
第一次: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
第二次: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二课时目标:
一、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动静态的细腻描写,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 进入氛围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个特别的地方——鸟的天堂。还知道了那里——有美丽的南国的树,自由快乐的鸟。(学生自由回答)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鸟的天堂看看,出发!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当你出发了,坐上了船,你的感觉会是怎样呢?
2、个别谈感受,有感情朗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朗读,创设一种平静的氛围。
3、从文字中,明确出发的时间——傍晚,为下文做好铺垫。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二、深入阅读 对比感受
(一)、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
在美妙的乐曲中,我们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学生反馈,教师相机板书:一株榕树,这株榕树怎么样?划出描写榕树的句子读一读,感受美,体会心情,说说自己此刻的心情。再想象小鸟如果在这样的环境里,又会是怎样的?
(二)、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
1、快速朗读有关自然段,说说小鸟在这里是怎样生活的,从哪里可以感受到。
2、研读第十二自然段。作者描写了怎样的情景?(鸟儿的活动)
3、指名朗读第十三自然段,要求读出群鸟纷飞的欢快情形。联系文中句子,理解“应接不暇”,并用这个词说说话。
4、感受写作手法。作者为什么特别写一只画眉鸟?你能理解画眉鸟的心情吗?(从一群写到一只,细致刻画)
三、提炼升华 小结美
1、师:巴金和朋友两次与鸟的天堂相约相会,第一次是在黄昏,看到的是一棵静悄悄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看到了群鸟纷飞的热闹景象。下面,我们通过朗读来展示他们看到的静态之美和动态之美。女生朗读7-8节,展示静态的美;男生朗读12-13节,展示动态的美。(开始准备--)
2、听大家朗读,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作者和朋友置身于鸟的天堂,感慨万千。文中什么地方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感?
3、生齐读最后一句:昨天……鸟的天堂啊!
①指导读好的确。
②这句话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③讨论引号的用法,理解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
四、巧设情景创作美
1、学到这里,对于鸟的天堂,大家肯定有很多话想说吧?想说些什么呢?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抒发自己此时此刻的情感吧。
2、教师小结:请同学们把鸟的天堂那优美动人的情景介绍给身边的朋友。有机会,还可以亲自到广东新会市的鸟的天堂去走一走,看一看!
工业设计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梢、暇、恋”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②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
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____________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②“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③“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1: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再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①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②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
(3)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三)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二)目标完成过程
1.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别。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2.投影出示自学提纲:默读思考
集中交流、整理
(1)时间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没有看到鸟,因为天晚了,鸟儿们已经在树上栖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鸟儿,因为早晨,鸟儿开始活动了。
(2)因为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安宁,正适合鸟儿做巢生活、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保护,便于鸟类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鸟儿生活的“天堂”。
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1)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①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②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如:“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③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或热爱鸟类,保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如:学了这篇课文,我懂了观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动态的变化。)
(四)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用“---------------------”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线画出短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可机灵了。我把它刚放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腿向后一划,“唰”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起点点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