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澳大利亚教案精华

2023-10-20 09:18:18 澳大利亚教案

澳大利亚教案(篇1)

六月三日,有幸参加了旗教研室组织的全旗地理教师基本功比赛,通过抓阄抓到了第一个讲课,课后感触颇多。从总体上看,我完成了教学任务,贯彻了新课标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本理念,也算是本次基本功大赛的一个亮点,学生锻炼了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在教学中,给了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合作的空间、探究的机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认为这堂课不能算是一堂成功的课,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予以借鉴。

首先,教材备的不充分。

课前,我过多的把时间用在了美国一课的设计中,对澳大利亚一节准备不充分,忽略了柳金华老师的合理建议,认为选课的可能性较大,以至于抓到阄以后有些茫然无措,不能正确的处理教材,照搬了姜小杰老师的学案,以他人设计的课型来实施自己的教学,期间的出入很大,取得的效果小,意料之中。以他山之石去攻玉,在自己还没有充分了解“他山之石”的基本性能、基本思路前,贸然用之于自己的教学中,效果如何,可以想见。在课前,自己应该有自己的思路,有自己的设计意图和解决一系列问题方案,才能从容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问题,处变不惊,从而更好地调控课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基本没有背学生。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高效课堂,是我校正在试验的一个崭新的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已经基本成型,学生适应了这种授课方式,而且效率很高,尤其是实验班的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大大加强,读图析图的习惯也已经养成,教学进度也超过了兄弟学校,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对三中的学生能不能接受这种方法,考虑不足,片面的认为县级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定很高,又是实验班的学生,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是小菜一碟。可是,事与愿违,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大部分感到很突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一时之间还很难形成,以至于成效不明显,好学生尚可勉强接受,学习较差的干脆束之高阁,对教师的合理点拨也置之不理,有相当多的学生没能按时完成教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再加上三中的班额过大,很难全面的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在后面的教学中师生也很难配合起来,一度出现教师单打独斗的局面,最后很伧俗的结束教学,没有让学生充分的掌握本节课所应该掌握的知识,是教师教学的失败!痛苦的反思、无言的结局!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我把“淮南”王爷府初中的柑橘,错误的种在了“淮北”锦山三中的肥田沃土中,其结果是结出了有苦又酸的枳,不能不令人心痛。

第三、先进的教学手段没有用之于教学中。

网络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各式各样的教学资料,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没有深入的挖掘教学资源,没有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在一定的情况下,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先知卓见,在大赛中,与其他教师相比较,明显的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教学效果也逊于他人。新课标明确指出: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需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发展学生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中境,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地理教学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对所学地理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保证教学的弹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及“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在这方面,本人明显的落伍,今后,要拿出足够的勇气和耐心去加以弥补,从而提升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反思。如何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是摆在我面前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

澳大利亚教案(篇2)

澳大利亚(Australia),是全球占地面积第六大的国家,是世界上唯一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也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澳大利亚不仅国土辽阔,而且物产丰富。澳大利亚国境东南邻近新西兰,西北邻近印度尼西亚,北边靠近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和东帝汶。它是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陆,也是地球上最大的海岛及单一国家的大陆,总面积769.2万平方公里。

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国土,约70%,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带,中部大部分地区不适合居住.澳大利亚有11个大沙漠,它们约占整个大陆面积的20%.由于降雨量很小,大陆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积实际上被沙漠覆盖.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平坦、最干燥的大陆,中部洼地及西部高原均为气候干燥的沙漠, 能作畜牧及耕种的土地只有26万平方公里.沿海地带,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带,适于居住与耕种.这里丘陵起伏,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除南海岸外,整个沿海地带形成一条环绕大陆的“绿带”,正是这条“绿带”养育了这个国家.然而,澳大利亚内陆贫瘠干旱地带却蕴藏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澳大利亚铁矿储量占世界第二位,各种矿产为澳大利亚带来大量的财富.

澳大利亚的平均年降雨量为465毫米,每年雨量的变化幅度很大,分布很不均匀.最干旱的地区是艾尔湖流域盆地,平均年降雨量不足125毫米.最湿润的地方是东北热带地区和塔斯曼尼亚州西南地带.澳大利亚的沿海水量充足、土地肥沃,大部分人都居住在沿海一带.澳大利亚人各地的气候很不相同.大陆北部地区是湿润的热带气候,东部中央地区和西部沿海有温暖而不太炎热的气候,而大陆南海岸和塔斯曼尼亚州则较凉爽.整体而言,澳大利亚各地都有温暖的夏季和不太冷的冬季.在澳大利亚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的地方是东北部内陆的克隆卡里,1889年克隆卡里的气温曾高达摄氏53度;而最寒冷的地方是夏洛特隘口,1994年,科西阿科斯山附近的雪野中气温最低纪录为摄氏零下23度.

澳大利亚气候比欧洲或美洲温和,尤其是北部,气候与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相近.在昆士兰州、北领地及西澳大利亚州,一月份(仲夏)的温度白天平均为摄氏二十九度,夜间为摄氏二十度;而七月份(隆冬)的平均气温分别约为摄氏二十二度及摄氏十度.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塔斯曼尼亚州及南澳大利亚州一月份的白天平均气温约摄氏二十六度,夜间为摄氏十六度,而七月份则分别为摄氏十五度及摄氏七度.

澳大利亚教案(篇3)

在“澳大利亚”这节课的教学中,为遵循“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我从新课引入开始,就引导学生以读图的方式来学习,引导学生自学、思考、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回想这节课有如下特点:

1、新课以读图回顾旧知,引入新课的方式

以读图的方式回顾已经学习过的地区和国家,引出学生本节课所要学习国家澳大利亚,使学生在地图上能初步形成澳大利亚的大致地理位置。

2、教学过程中以先学后练,以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自学文本、完成练习、探究交流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1)学生阅读地图和文本,完成填空练习,以培养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

(2)教材中的“活动”是由教育专家组经过精心规划设计的结晶,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用好教材中的“活动”,活动是用探讨的方式完成, 然后用解疑的方式,让学生知其然,还想知其所以然。至此使“活动”层层深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也随之层层递进,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3、整节课采用了电脑课件的直观演示,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让学生自己先从图片上去体验澳大利亚的相关知识,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探究、交流,使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探讨问题,思维活跃,联想丰富,教师也参与到学生讨论过程中,走到学生中去,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与学生一起分享学习的乐趣,最终体现课改精神,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内容来源于教材,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有所选取舍,科学加工,合理组织,使教学效果更优化。

4、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

通过对澳大利亚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发展经济的讨论分析,自然而然地形成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要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

当然,课后仍然感到有许多不足之处:

1、师生活动仍不够充分,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面不广。

2、教学过程流畅,人地关系这一主线贯穿整节课,但在拓展学生视野方面做得不够。

3、课后结尾时,让学生来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平淡。是否可以在归纳的基础上,设计课外探究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入,视野更加开阔。

澳大利亚教案(篇4)

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有一座蝴蝶雕塑纪念碑,并建有一座蝴蝶纪念馆。这是因为当地人将一种夜蝴蝶视为澳大利亚的救星,特意为它它修建的。

1860年,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从美国、墨西哥引进了两种仙人掌,人们想用它作为牧场四周的绿篱栅的。可万万没有想到,生命力极强的仙人掌一遇到澳洲极为适宜的温度和肥沃的土壤,便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蔓延开来,几棵仙人掌不用多久便成为一大片带刺的丛林。只xx年时间,3000多万公顷的土地全被这些多刺植物占领,并且以每年50万公顷的惊人速度向外扩展它的地盘,大片的沃土变成对畜牧业和农业毫无用处的荒野。

当地政府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展开了对仙人掌的大规模斗争。人们用刀砍,用火烧,连根拔,但都收效甚微。没等老的除尽,新的又生长起来。用尽了各种方法之后,陷入困境的人们将眼光转向专吃仙人掌的昆虫。一位昆虫学家发现阿根廷有一种专门在夜间活动的蝴蝶,它翅长4厘米左右,灰褐色,它只以仙人掌为食,而且胃口很大。于是他将几千粒这种夜蝴蝶虫卵带回澳大利亚繁殖、放养。果然,夜蝴蝶成为有效的仙人掌克星,它们所到之处,成片的仙人掌被吞噬、消灭。到了1935年,3000万公顷的土地又重新成为丰沃的农耕地和牧场。

如今天澳大利亚虽还可常见仙人掌的踪影,但夜蝴蝶决不会给它们大量繁衍的机会。虽然这种夜蝴蝶其貌不扬,远不如其他蝴蝶五彩缤纷,惹人喜爱,但是人们对它感恩不尽,怀有崇敬和感激之情。大家知道,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夜蝴蝶在20世纪初从仙人掌的毁灭性灾害中拯救了澳洲大陆。

澳大利亚教案(篇5)

1、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中部,澳大利亚主要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最大的河流是墨累—达令河。读图8.38 p75,了解澳大利亚的经纬度位置、地形。读图8.39 p76,了解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

2、澳大利亚有许多特有的古老生物,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代表动物有袋鼠、鸸鹋、考拉、鸭嘴兽等(前两种出现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

3、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是世界上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此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形成四个不同的农牧业区,读图8.37 p74。澳大利亚又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人口密度小,农场规模很大,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并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

4、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20世纪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服务业已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主导产业。

澳大利亚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训练学生学习如何使用底图和**解释澳大利亚特有物种的生存原因

2使学生学会运用底图和资料,讲解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现象

3.初步学会运用底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概括总结某种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判断和分析底图的能力,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特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澳大利亚农牧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比较、综合讲解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5月18日使什么日子吗?----世界博物馆日,纪念日前后,各种**都在作关于世界各地各种特色博物馆的报导,今天我们也到一个特殊的博物馆去看看

[讲授新课]

活动1老师:首先,请看这张国家博物馆的海报

课件展示:澳大利亚海报

老师:这是哪个国家的博物馆?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澳大利亚袋鼠考拉

老师:让我们以游客和学者的身份参观澳大利亚博物馆

板书:第四节澳大利亚

教师:去之前我们要做番准备

课件展示:图8.35澳大利亚在世界上的地位

教师:我们选择哪种交通方式去以及该带哪些衣物?

师生讨论得出:可以坐飞机和轮船,因为澳大利亚四面环海,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我们可以带夏天和秋天的衣服,虽然澳大利亚在南半球与我们的季节相反,但是它位于低纬度地区,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老师:准备好之后,我们出发去澳大利亚

活动2老师:来到澳大利亚后,我们发现了许多特别的动物博物馆。让我们依次进去看看他们吧!

课件展示:鸸鹋、鸭嘴兽、袋鼠、考拉、鹦鹉,给学生充分的情感知识,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澳大利亚教案(篇7)

新南威尔士,澳大利亚辖州,简称新州或NSW。该地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维多利亚州以北、昆士兰州以南,东濒太平洋,首府在悉尼。

新南威尔士是澳大利亚人口最多、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州,拥有世界最大之一的天然良港悉尼港。

从地理区域上可分成沿海低地、大分水岭与西部平原。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农牧业发达,农畜产品在澳大利亚占有重要地位。

工业部门多,钢铁工业最为突出,机械制造业、纺织业等都很发达。

主要城市有悉尼、纽卡斯尔、卧龙岗等。著名景点有:悉尼歌剧院、海港大桥等。

昆士兰州(Queensland)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北部,东濒太平洋,西与北部地方及南澳大利亚州相接,南邻新南威尔士州,北濒卡奔塔利亚湾。是澳大利亚的六个州之一。

昆士兰州约有54%的面积位于南回归线以北,降雨量少,气候温暖、阳光明媚,有“阳光之州”的美誉。

昆士兰州有许多著名景区,例如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昆士兰州有多个主题公园和国家公园,是澳大利亚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矿产资源丰富,农牧业发达,矿业、农业和旅游业是该州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

昆士兰州的首府为布里斯班,是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

维多利亚州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沿海,西北部分别与南澳大利亚州和新南威尔士州相邻,是澳大利亚最小的大陆州。东北部是峰峦耸立的山区,海拔多在1000米至米之间,东南部分布着广袤的森林、众多的岩洞和湖泊,西部是广阔的丘陵、草原,素有“花园之州”的美誉,被称为“澳洲缩影”,是澳大利亚传统经济大州,也是澳大利亚人口最密集、工业化程度最高、农牧业生产最为发达的一个州。

南澳大利亚州是澳大利亚面积第四大州,位于西澳大利亚州以东,北领地和昆士兰州以南, 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以西, 南冰洋(South Ocean)和大澳大利亚湾( Great Australian Bight)以北,也是澳大利亚大陆唯一一个与所有的州和领地接壤的州。

首府是阿德莱德。

西北部为澳大利亚西部高原一部分,多沙漠和半沙漠,人口稀少。东北部为 大自流盆地区域,地势低洼,有 艾尔湖等盐湖。

西澳大利亚州位于澳洲大陆西部,濒临印度洋,面积相当于整个西欧,占澳洲总面积1/3,是澳大利亚最大一个州。该州多沙漠和盐湖,地广人稀,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自然风光与生态环境仍保留原始状态,是澳大利亚最富有原始自然景观的一个州,是最能领略澳大利亚风情的地区之一,也是澳大利亚最富裕一个州。

澳大利亚联邦唯一的岛州,同时也是澳大利亚最小的州,距离墨尔本有 240公里,与澳大利亚主岛中间隔了一个巴斯海峡,从上方看塔斯马尼亚州呈一个心形,因此也被誉为是“世界的心脏”。而塔斯马尼亚州再往南就是南极了,由于这片陆地与南极不相连,因此这里也被称作是“世界的尽头”。

塔斯马尼亚州的气候温和宜人,被称之为“全世界气候最佳温带岛屿”,四季分明,各有特色。酒杯湾、摇篮山、惠灵顿山、皇家植物园、亚瑟港等景点是塔斯马尼亚州的著名景点。塔斯马尼亚州还有南半球知名的薰衣草园,每到盛开之际便紫海飘香,薰衣草小熊更是国民手信,基本上每人都要带一个回家。

首府是达尔文市。

红土、巨石、丛林峡谷、原住民图腾……关于北领地的元素总能让冒险者热血沸腾。这里是澳大利亚大陆上一个待解锁的宝藏,将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当地的文化遗产完好保存。澳大利亚地理与精神的心脏乌鲁鲁巨石引人朝圣,呈现野性大陆地貌的卡卡杜国家公园则是户外爱好者的天堂,随处可以邂逅的原住民艺术令人着迷,而海港城市达尔文散发的异国风情同样让游客难忘。

以堪培拉为核心的2358平方公里土地,19前,堪培拉只是一个代名词,这里的山丘、草地也只是山羊和袋鼠的家园。今天的堪培拉已是澳大利亚拥有众多现代化建筑的、发展最快的城市。与那些由早期的殖民地或由于风景优美而发展起来的城市不同,堪培拉从一开始就是经过周密计划而建设的。不同一些在城中建造花园城市,堪培拉可以说是一个建在花园里的城市,它的中央是一个11公里长的人工湖。绿地占市区面积一半以上,重要公共建筑绕湖而建,整座城市掩映在一片绿色之中。

澳大利亚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澳大利亚是位于南半球的地广人稀的国家;

2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水文、动物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澳大利亚丰富的资源条件;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规律;了解“坐在矿车上”和“骑在羊背上”的含义。

3.初步理解澳大利亚气候分布与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的关系,以及气候对人口分布、植被、农牧业发展的影响;

4.通过阅读、分析澳大利亚地形图、农牧业分布图,进一步培养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能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探究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2.通过澳大利亚的农业、牧业和矿业发展的案例,分析说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国旗、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澳大利亚的过会上怎么会有两只动物标识?它们是什么动物呢?这说明澳大利亚动物一定非常多,而且动物非常可爱。那么,我们现在就准备开始我们今天的澳大利亚之旅!

(设计理念:通过国旗、国徽,尤其是国徽上的两个动物,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我们现在去澳大利亚(6月),澳大利亚是什么季节?该带什么衣物?

3.我们可以是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去?

引导读图:出示“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并闪烁澳大利亚部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其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澳大利亚位于东半球,是南半球国家,南回归线从大陆中部通过;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我们现在是6月夏季,可澳大利亚现在是冬季,因为澳大利亚横穿那回归线,气候以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为主,所以衣物不用带的过于厚了。我们可以坐飞机、火车等等交通工具去。

(设计理念:以一个澳大利亚之旅的情景,贯穿整堂课。关于澳大利亚的海陆位置,以及一些准备工作)

观看影片欣赏动物,感悟澳大利亚生物的古老性和原始性,萌生探究澳大利亚生物原始性的欲望。

师:同学们边看图片边思考,澳大利亚为什么这么多古老的生物呢?这是和什么有关呢?

师:1.澳大利亚大陆大约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大陆分离的?

2.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的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这对生物的进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3.实际上,长期处于孤立的大陆,不仅仅是澳大利亚,还有南极大陆。为何南极大陆没有那么多的特有生物呢?

分析1:澳大利亚很早与其他大陆分离,大约在6500万年前,长期孤立,海洋阻隔了生物的传播,致使大陆上没有其他动物与它们进行生存竞争,动物缺少天敌;澳大利亚形成后没有发生过大的褶皱运动,地壳一直比较稳定,自然条件比较单一,故动物进化缓慢。

分析2:南极大陆由于自然条件太恶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没有留下大量的特有生物。

澳大利亚尽管古老的动物很多,但如果从数量的多少来说的话,澳大利亚在世界上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个国家尽然有将近2亿头羊,是世界上拥有羊最多的国家。下面我们去澳大利亚的羊毛博物馆了解一下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家史吧。

(设计理念:在这一小节里,我准备了大量的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的图片,让大家在一个轻松、自然的环境里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大量的图片可以提起大家的学习兴趣。进而了解澳大利亚多古老动物的原因。)

教师(展示课件:澳大利亚养羊业占世界的比重及地位):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为羊特别多,所以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让学生学习了解76页阅读材料,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历史。

教师小结:我们了解了澳大利亚的养羊业的发展史,是由于自然环境适于绵羊的生长,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本国的自然条件:提示从地形、气候等方面来考虑。

(一)出示气候图: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及适于发展养羊业的条件。

教师指导学生读澳大利亚气候图。

(1)找出南回归线,看看它穿过澳大利亚的位置,说出澳大利亚在五带中的位置。

(2)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讨论分析其分布特点。

生: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及适于发展农牧业的条件。

师:中西部、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较干燥,适宜牧畜过冬和繁殖。

师:澳大利亚70%的羊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为什么?

师: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西南部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干燥,这些既适合于畜牧业又适合农业。

(二)教师展示课件: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分析澳大利亚的地形适于发展养羊业的条件。

③西部低矮的高原:海拔200-1000米。西部的低矮高原和中部的大面积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天敌,可以四季放牧。

指导学生读图:澳大利亚地形图上找出墨累河──澳大利亚最大河流,北艾尔湖──地势最低,澳大利亚盆地──大自流盆地。

课件展示大自流盆地录像,让学生了解在大自流盆地问什么井水会自己往上喷,知道大自流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淡水资源,为澳大利亚的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资源。

引导学生分析农牧业与地形的关系。(西部的低矮高原和中部的大面积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天敌,可以四季放牧。地形不同,放牧的方式和发展农业与牧业也不同。)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的人民充分利用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并且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也很高。下面看一段录像,了了解一下自动剪毛、机械化耕作的农场情景,并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有发达的农牧业,主要的农牧产品,大部分供出口,其中是世界上绵羊数最多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此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同时澳大利亚的牛肉、小麦出口也较多。

(设计理念:这一小节的设计是让同学们自己读图、自己讨论、自己总结,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澳大利亚不仅有发达农牧业的优越条件,发展工矿业的条件也得天独厚。

教师展示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重要矿产?说出它们各自的分布地区?

教师小结:铁矿,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煤矿: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铜矿:分布在东北部;还有金矿、石油、铝土矿、铅锌矿、锰矿、镍矿等等。

澳大利亚确实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具有埋藏浅、质量优、储量大等特点。

二战后澳大利亚利用丰富的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了采矿业、冶金业和机械制造业,现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澳大利亚的工业是建立在丰富的矿产资源之上的,澳大利亚开采的矿石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由于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有人称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多媒体出示悉尼歌剧院、首都堪培拉等城市景观图片。

总结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气候湿润,交通便利,开发历史较早,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集中。

师:多媒体回放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牧场、工矿业、城市等景观图。

生:谈本节课的学习体会(获得的知识、学会的方法、形成的观念等)。

教师总结:用顺口溜的形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带着成功的快乐结束学习。

独占大陆的国家,库克船长发现他;

特有动物大袋鼠,澳洲草原闲溜达;

鸭嘴鸸鹋和考拉,远离大陆慢进化;

气候环状多样化,咱是冬来他是夏;

地广人稀好牧羊,农牧生产机械化;

煤铁资源储量大,三个美名传天下;

人口集中东南部,暖湿气候好安家;

港口悉尼墨尔本,首都却在堪培拉。

(设计理念:用轻松、简单、便于记忆的顺口溜总结本课,加强学生对本堂课知识记忆的加深。)

澳大利亚教案(篇9)

②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能力目标:①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②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气候类型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为以后的生活服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我们应珍惜和爱护人类的家园;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导入新课: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今天就让我和同学们随着唐僧师徒去印度看一看。

提问:①印度位于我国的什么位置?南部濒临哪个海洋?

②印度位于亚洲的哪个地区?

提问:①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临国,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②地形分布有哪些特点?

总结:西北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绝大部分海拔在1000米以下。

过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活着多少印度人呢?

②从1951年到20印度人口大约增加多少亿?

③读图分析最近印度人口增长速度是加快了还是放慢了?

讨论:阅读课本36页材料和自学材料,说一说人口增长会给印度带来什么影响?总结:人口的增长制约着印度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使粮食、土地、水资源、环境、就业、教育等成为难题。年2月15日,印度颁布新的人口政策,希望到2045年实现人口零增长。

我们多么不希望看到这些画面!然而大自然是无情的。印度人民采取了很多措施和自然斗争,如庞大的灌溉系统、防旱贮水池等,但灾害仍不断,损失惨重。是什么原因造成印度多水、旱灾呢?

②孟买各月降水量分布有何规律?

③该地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讨论:西南季风的强弱和登陆时间的早晚对印度降水多少有何影响?

总结:我们破解了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原来是西南季风搞的鬼。

①如果自己是印度的官员,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水、旱灾情?

②如果自己身处在连降大雨的印度,怎样做才能最好的'保护自己?

布置作业: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画一幅简单、形象的漫画,反映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经济

发展的关系,并用简单的语句提示其寓意。

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进行地理课教学,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它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丰富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越来越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并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其地位越来越重要。下面,我就应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谈几点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和情感状态。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兴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巨大内动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凭一张嘴、一支笔、一幅挂图,手段单调、呆板,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因而学生在学习中兴趣容易转移,产生课堂不融洽的气氛。而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不爱学转变为爱学、想学。例如:在讲《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课前的2—3分钟,我先播放西双版纳风光,如“多姿多彩的雨林植物园”、“可爱的雨林动物——野象”等影视片,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集中到课堂上来。用一段影视片导入新课,让学生觉既轻松又新颖。当讲到西双版纳每年为什么能够吸引国内外许多游人纷至沓来、观光旅游时,再播放一些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和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参加云南傣族泼水节的情况,学生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回答: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和各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是吸引国内外游人的主要原因。所以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难点一般是指相对学生的接受程度而言的比较抽象、复杂且难以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的内容,它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认知障碍。教学难点不突破,便会影响学生的深入学习。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地理原理、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是比较抽象的,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而应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如讲“四季更替”时,它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这一课的难点,怎样解决这一难点呢?我首先将地球自转、公转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模拟演示,不断分解其运动过程,直观立体地展示阳光直射点的回归移动、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等运动过程,然后出示字幕,供学生思考:

学生根据前面的演示,积极思考,不但很快化解了这个教学难点,而且学生还会对所学的知识铭刻在心,永久难忘。

思维能力是我们在学习中继承人类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种种问题的能力,它是我们一切能力的核心。所以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将思维着的心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地理课是一门文理兼容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材中涉及许多地理原理、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它的教学过程较为复杂。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学生看不到地

理事物的运动变化,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这就影响了学习的兴趣,窒息了课堂活力,阻碍了自身思维的发展。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把抽象的静止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动态的直观的感性材料,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素材,建立表象并引导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前面讲的“四季更替”的形成,应用多媒体演示,再设问引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有的放矢地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知识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唤起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使之以最佳兴奋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地理教学与其它学科相比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每节课都离不开地理图表,它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这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可是一般的教学地图,尤其是区域地理图,内容十分繁杂,针对性不强,主题不突出,不易被学生掌握。而多媒体则具有化繁为简、化整为零的功能,它可将一幅完整地图根据教学需要分解成各部分,可绘制在数幅投影片上,使知识具体化。如讲“南方地区”一节时,可先制作一幅南方地区轮廓彩色底片,然后分别制作它的位置、行政区划、地形、气候、矿产、工业区及农作物分布等多幅投影片,将插图和文字分别绘成复合片。讲课时根据不同问题在底片上复合相应内容的投影片。课前提问,课堂训练时可将带文字说明的复合片掀开即变成空白图,可让学生互动,进行理解图、填图训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强化学生读图与识图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诚然,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中确实起到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但也不能完全代替其它教学手段,教师的主导作用仍不容忽视,在使用多媒体时,教师的语言、表情姿态、板书始终是联系各种教学手段最重要的因素。和教师相比,多媒体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使多媒体应用对现代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澳大利亚教案(篇10)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排第六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和巴西。澳洲大陆面积769万平方公立,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最小的大陆,南北长约3,700公里,东西宽约4,000公里。

澳洲平均海拔仅330公尺, 是平均高度最低的大陆。 最高峰科西科山也只有2,228公尺高。 地形虽然不高, 但澳洲的地形地貌却相当丰富多样。 无论是雄伟的乌鲁汝(艾尔斯岩), 或东澳鬼斧神工的蜂窝山, 都令全世界的观光客趋之若骛。

澳洲地表风光的差异极大, 中西部遍布着巨岩、沙漠于高原, 往东则是倾斜的台地、平原以及狭窄的海岸地形。 澳洲的海岸地形相当丰富, 从悉尼以西悬崖峭壁的蓝山, 布里斯班以西耸立着火山口岩颈的玻璃屋群山, 到阿德莱德西部平坦的南岸大草原, 让澳洲的海岸区除了有广阔的沙漠以外, 还以多变幻的地表风貌孕育出丰富多样的植物。

毛利与达令河是澳洲境内最长的水系, 它所灌溉的毛利达令盆地范围达100万平方公里, 相当与澳洲大陆面积的14%。 在澳洲大陆中央的艾尔湖, 是个广达9,000余平方公里的大型咸水湖, 大部分时间都呈现干涸状态。

澳洲约有1/3的陆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北, 其余地区则延伸至南纬39度。 澳洲大约70%的地区都是干燥或半干燥地区, 中部地区大多不适合人类居住。 澳洲的11个主要沙漠, 即已占据澳洲陆地20%的面积。 而因为雨量过少, 澳洲1/3以上的地区几乎都可以称作沙漠地带。

澳洲的平均降雨量为465公厘, 但每年降雨量差异很大, 降雨的地点也极不平均。 艾尔湖盆地是最干燥的地区,平均年降雨量不到125公厘; 塔斯马尼亚东北部与西南部的热带地区, 则是雨量最丰沛的地区。

即使如此, 澳洲沿岸地区仍有灌溉良好的土地。 而这些地方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带。 澳洲人在自己的国家内就能体验多种不同的气候, 从最北端炎热而潮湿的热带气候, 到中部东西海岸的温暖宜人, 甚至更凉爽的南部海岸和塔斯马尼亚。 澳洲各地都有温暖的夏季与相当温和的冬季, 在人口密集区也几乎不下雪。 澳洲的最高温记录于1889年出现在东北部内陆的科隆古里, 为摄氏53度;而最低温为零下23度, 于1994年出现在科西科山附近雪原的夏缘蒂隘口。

澳洲共有三个时区: 位于东海岸的各州(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维多利亚州、首都特区、塔斯马尼亚州)和中国的时差为2个小时(北京时间+2小时),中心地区(南澳州和北领地)与东部时间时差为30分钟(北京时间+1.5小时),西部地区(西澳洲)与东部时差2个小时(与北京时间相同),另外, 原则上从10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到3月份的最前一个星期天为止,在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首府特区, 塔斯马尼亚州(该州从10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天开始)实行夏令时(被称为“白天节约”制)。 这时候这些州和中国的时差又将增加1个小时, 也就是说实行夏令时的悉尼和中国的时差将会是3个小时。 但是,夏令时的实行和起始时间各州每年都又规定, 需即时确认。

1、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上,东临太平洋,西面和南面临印度洋,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澳大利亚

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

2、澳大利亚人口密度小,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3、澳大利亚地形分为三大部分,西部是低矮的高原,中部为大面积的平原,地下水丰富,有典型的大

自流盆地(澳大利亚大盆地),东部为大分水岭。

4、墨累河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从东南部注入印度洋。

5、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气候具有半环状分布的特点,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分布面积大。

6、由于澳大利亚长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所以其生物独特性非常突出,特有的动物有袋鼠、鸸鹋、

鸭嘴兽,考拉等。

7、澳大利亚羊的数量特别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8、澳大利亚农牧业占重要的地位,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四个不同的农牧业区。

9、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品出口比重大,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0、澳大利亚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澳大利亚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培养学会运用地图和图片说明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生存的原因。

2. 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3. 培养运用地图说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并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4. 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培养读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概括总结某种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判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特点。

3.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教学难点】

1. 用大陆漂移学说解释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的存在。

2.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3. 澳大利亚工矿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澳大利亚的国兽是什么动物吗?澳大利亚的国徽上有哪两种动物?袋鼠和鸸鹋作为澳大利亚的骄傲和象征,成了世人认识澳大利亚的窗口。

板书:第四节 澳大利亚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除了袋鼠和鸸鹋,大家还知道澳大利亚哪些珍奇的动物呢?我们一起来看几张图片,P73图8.36。

给大家介绍一下袋鼠、鸸鹋、鸭嘴兽、考拉。

提问:为什么只有澳大利亚才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古老动物?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活动提来回答这个问题。

P73活动2。

小结: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四面环海,面积76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几千年前,澳大利亚大陆就同其他大陆分离,孤居一方,独立发展,长期以来,动物进化缓慢,又没有大型食肉天敌的侵袭,许多珍奇的动物生生不息,一直繁衍至今。

大家一起朗读P72活动2。

过渡: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

1.位置

南、大、稀、远、独

讲解一下这几个字的含义。

2.地形特点:

凹字型的特征。

3.气候P76活动2

转折:提到澳大利亚,我们的脑海里可能会浮现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在碧蓝的天空下,绿茵茵的草地如地毯般展开,人们有的“骑在羊背上”,有的“坐在矿车里”,由一群欢快的动物簇拥着,乘上悉尼歌剧院那气势恢弘的帆船队,浩浩荡荡地从南大洋驶来。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14000万只)最多的国家,羊毛产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和出口量(占世界的二分之一以上)均居世界第一位,因此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板书: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提问:澳大利亚盛产羊和羊毛,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比如说,在一些羊毛衫的标签上会有100%澳毛的字样,就说明这些羊毛衫全部都是用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羊毛织成的,那么澳大利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养羊业?又是谁最先把这种澳大利亚大陆原本没有的动物引入这块乐土的?

学生阅读P76阅读材料,找出答案。

过渡:从阅读材料可以看出,养羊业之所以在澳大利亚得到迅速发展,是得益于这里的自然条件适合绵羊的生长和繁殖。那么农牧业在澳大利亚是一种什么样的分布状况呢?

P74图8.37,先认识一下图例。

补充材料:根据投入生产资料或劳动力的多少,将农业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如果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扩大土地面积成为增加农业产出的主要手段,这样的农业称为粗放农业。粗放农业一般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的地区,因此粗放农业是一种低投入低产出的农业。密集型农业,也就是集约化农业,大型工厂化集中饲养,机械化种植。

讲解:澳大利亚利用不同的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形成了四个农牧业区。粗放牧牛带和粗放牧羊带主要分布在西部、中部和北部地区,而混合经营带主要分布在本区的东南角和西南角。

提问:那么农牧业分布和地形的关系是什么?

P76活动1。

那么农牧业分布和气候的关系是什么?P76活动2。

P77活动3。

小结: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炎热干燥,地形明显分为东中西部三部分,地形与气候的组合成了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所以澳大利亚人因地制宜形成了不同的农牧业区,除羊毛外,还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小麦出口国,农牧业在澳大利亚的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过渡:我们知道澳大利亚国土面积排世界第六位,地广人稀,澳大利亚的农场规模很大,一般可以达到几千公顷,这么少的人要管理这么大的农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呢?(高度的机械化)

过渡:高度机械化的农牧业又是建立在先进的工业化的基础之上的。澳大利亚又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那么它都有哪些矿产呢?(P77图8.40)

这些矿产在世界上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呢?P78活动2,阅读材料。

讲解: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上,澳大利亚的采矿业、冶金和机械制造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澳大利亚开采的矿石主要用于出口,比如铁矿石主要出口到日本,我国上海宝钢也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

小结过渡:现在澳大利亚已不单纯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而是一个工业化程度较高且服务业发展迅速的国家。服务业已经超过了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

过渡:澳大利亚这个后起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城市人口分布是一种什么情况呢?

在图8.40上找出堪培拉、悉尼和墨尔本。

小结:澳大利亚城市集中于东南沿海,因为东南部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发展较早,是人口主要集中的地区,而且澳大利亚是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其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城市里,所以人口分布和城市分布特点相似。

推荐阅读

上一篇: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下一篇:广播站的申请书5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