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2023技术方案(精华11篇)#】我们需要通过一个方案来综合分析整体工作情况,特别是在面对棘手任务时。为了写好这份工作方案,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我推荐大家阅读这篇名为“技术方案”的文章,它会给你带来很多收获。这篇文章总结了许多实用的知识和技巧,欢迎大家借鉴和学习!
技术方案 篇1
活动主题:电脑与我们的生活
一、问题发现:
在社会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为现代发展的第一资源,世界上最伟大的科技产物之一计算机。电脑作为这个时代的科技产物,已经广泛应用到军事,科研,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并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电脑的身影无处不在。但是对于它是怎样产生的?它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它对我们有没有危害?我们又该怎样去预防这些危害?是现在学生们应该深思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与学生们进行一次全面的实践活动,找出答案。
所以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共同确定为《电脑与我们的生活》
二、活动目的:
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如何收集数据和总结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史。了解电脑在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正确判断计算机对我们的危害。通过制作课件,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办公软件之一的实用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可以通过收集和整理材料来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三、活动准备:
通过学生的分析和自主选择,本次活动分为四个小问题。课后,我们收集资料,回答问题,整理知识。学生们一起完成并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
四、课程类型:
展示课五、学具准备:
班级电脑,各组制作的课件
六、活动过程:
1、课前三分钟新闻播报
2、教师导课: 在社会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为现代发展的第一资源,而且通过知识,出现了最伟大的科技产物之一的计算机。电脑作为这个时代的科技产物,已经广泛应用到军事,科研,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并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非生活中。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到处都是电脑的身影,他在生活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方便着我们的生活。
针对电脑我们上节课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大家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各组并对问题进行了分类和选择,课下进行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所以本次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电脑与我们的生活》的第一个话题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电脑的产生。有请3组进行展示。
3、展示汇报与交流
⑴三组课件展示并介绍:
算筹与筹算:各代为了计数
算盘:中国发明的第一个辅助计算工具
手摇计算机:查尔斯巴贝奇
大型计算机:eniac
微型机算机: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全面
各组点评并补充。
⑵教师:人类发明电脑是想解放自己的大脑,那么电脑在现代社会都起到了哪些的作用那,请看2组的汇报。
⑶二组课件展示汇报:
工厂:计算机辅助工作,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生产
医院:电脑辅助检查,**系统,医生开处方
各组点评并补充……
教师: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计算机都起到了什么作用哪,请看4组为我们带来的答案:
⑷四组课件展示汇报
玩游戏:丰富生活,开发智力
听**:放松心情
网上购物:方便,便宜,有选择性
订车票:快捷……
各组点评并补充
老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可以说电脑的作用太大了。电脑真是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
但是任何的事物都有两面性。计算机给我们带来方便和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危害。让我们听第一组的报告。
⑸一组汇报
辐射症状:电脑皮炎、电脑**血液病、坏血病。
电脑眼病:视力模糊;视力下降;眼睛干涩疼痛。
电脑躁狂症:感觉心情烦躁;精神紧张焦躁不安;诱发癫痫。
颈肩综合症:颈、肩部酸痛;颈部转动不灵活;肩周炎、脊椎疼痛。
鼠标手:手部麻木、灼痛;影响手的精细功能。
小组演出网络猝死事例。
各组点评并补充
七:教师总结:
首先,我要祝贺同学们,因为这次综合实践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问题的发现锻炼了大家的分析能力,通过资料的查找和整理让同学们学会了合作学习,掌握了知识,了解了电脑在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通过案例总结和辩证分析,了解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计算机。
最后,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能够对计算机有一个新的认识,让它们真正成为我们的好帮手和合作伙伴。
在世俗的世界里奔波,不知何时,漂浮着一股溪流,逼着每个人都变得优秀。
人过四十,已然不惑。我们听过别人的歌,唱过自己的歌,但没有人能逃脱时间的审视和现实的残酷。如果你抛开心中的杂念,你的日子也会无比诗意。
借一些时光,寻一处宁静,听听花开,看看花落,翻一本爱读的书,悟一段哲人的赠言,原来,日升月落,一切还是那么美。
洗不净的浮沉,留给雨天;悟不透的凡事,交给时间。很多时候,人生的遗憾不是因为它没有实现,而是因为你太悲伤,错过了打开心结的机会。
有人说工作忙、应酬多,哪有那么多的闲情逸致啊?记得鲁迅有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
不明花语,却逢花季。一路走来,在渐行渐远的时候,命运会一次又一次地洗牌,但打牌的总是你自己。
坦白的说,我们遇到困扰,经常会放大自己的苦,虐待自己,然后落个遍体鳞伤,可怜兮兮地向世界宣告:自己没救了!可是,那又怎样?因为大多数人关心自己。
一个人成年后最幸福的事就是经过一番努力,认识并改变自己。学会了独处,沉默,不好说。因为,更多的时候,诉说毫无意义。
伤心也好,开心也好,过去了,都是曾经。每个人都要追求生活的理由,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期待一颗美好的心。世界并不是那么糟糕。
或许,你也会有这样的情节,两个人坐在一起,杂乱无章的聊天,突然你感到无聊,你渴望安静,你想一个人咀嚼内心的悲与喜。
透过窗格,在发呆中,走神,找不到匹配的单词。那一刻,你明白这世上并不缺少饮茶者,而是一个与你同步的灵魂。
没有期望的理解,或者把故事留给自己!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颠沛流离,浪迹天涯。有时候,你以为你找到了知己。事实上,你们是来自两个世界的人。
花,只有在凋谢的时候,才能明白永恒是在落红中重生;人们,只有在跌宕起伏的时候,才能明白力量在破土动工中崛起?.
因为防备,因为经历,我们学会了掩饰,掩饰自己内心的某些真实,也在真实中,扬起无懈可击的微笑,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困扰。
人生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把逝去的人看成最美的风景。所以,不要活在虚无的世界里,不要以为曾经有过,也不要对别人期望过高。
有些情,只可随缘,不可勉强;有些人,只可浅交,不可入深;有些话,只可会意,不可说穿。
也许,有这样的爱,陪你度过漫长寒冷的冬天;有这样一个人,给你郁闷的天空画上春日暖暖的阳光。
但时光,总会吹散很多往事,把过去一片片分割,移植到不同区域,并贴上标签,印着不同的定义,也定义着自己的人生态度。
正如庄子所说:“唯至人乃能游于世不避,顺人而不失己。”外在的世界,只是一个形式,而你内在的世界,才是真正的江山。
充实自己,取悦自己,追随命运,顺应形势,你的心会敞开,会接受更多的可能性。这样的生活,眼中的微笑,都是脚踏实地、真实的。
小时候,那些对蓝天白云的梦想早已被风遗忘,再也飞不到枝头的岁月。褪去稚气与懵懂,我更喜欢现在的自己,心里撑着宽阔,却不动声色。
即使,安静的平静是多么困难,但我仍然期待。我相信生命会很长,会永远相见,但最美的,一定是那明天的自己。\
技术方案 篇2
炼铁部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实施方案--
推进炼铁改革发展
科技创新是中国发展的硬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1、 深化创新意识教育树立全员创新观念
当前,钢铁企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炼铁部的发展也正处于攻坚破难的关键时期,只有营造尊重创新、勇于创新的工作氛围,大力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提高全体职工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在推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群策群力,才能共同实现新的发展。
观念的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创新管理“职工是主体、思想是动力、技术是核心、创新是灵魂、阵地是基层、发展是目标”。广大职工要真正认识到“学理论是提高自己;学技能是武装自己;搞创新是发展自己。
”要树立“创新靠责任的观念;问题就是课题的观念;用心就能创新的观念。”
2、 成立群众创新领导小组。
组长:董香
副组长:孙其德
成员:李军会、李建飞,创新研究室成员,各部门车间领导。
创新研究室负责制定炼铁部群众性创新活动实施方案,督导群众性创新活动的开展,为各项创新活动提供资源性帮扶、技术性指导,落实各项奖励方案。
(一)群众性创新活动的核心是“金点子合理化建议和职工先进操作法”,但内容包括“技术革新、创新发明、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先进操作法”等多项。要重点围绕“查找创新课题”、“实施创新攻关”、“落实创新总结”开展活动。
(2) 各单位以团队为单位,成立群众创新活动小组;各科室分别成立创新小组。鼓励有经验、有文化、有技能的劳动者加入创新队伍。
(三)开展党员干部“一创一带”活动。也就是说,所有党员干部度必须参加创新小组,每季度都要提出或参加一次金点子合理化建议或先进操作方法的报送和报告。
3、 明确创新目标,找到创新方法
查找创新课题。坚持把问题点作为改进点,改进点是工作思路的创新点。要以全行业最好的指标进行创新攻关;面对影响效率的关键问题,创新攻关;面对改善工作环境,减轻劳动强度的关键。
按照职能和职责,对生产过程的关控进行细分,找出影响效率的关键环节作为创新学科;要把影响成本的全部因素找全,逐项分析影响原因,未完成的找原因,已完成的对标行业最好指标,找出创新的课题;把本单位的各种故障、事故、问题,作为一门创新性的课题,进行梳理是十分必要的。
实施创新攻关。确定课题后,要动员全员开展创新活动。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解放思想,大胆尝试;要让每一名职工发表意见看法,搏采众长,群策群力;要充分采取“发散思维法”、“逆向思维法”、“换位思考法”、“脑力风暴法”等思维方法,召开“诸葛亮会”;要坚信只想敢想敢干,就一定能找到办法。
落实创新总结。很多时候,我们采取了创新的办法解决了许多的实际问题,可是由于不善于总结,导致没有形成书面的创新材料,既没有受到表彰奖励,也没有总结经验,举一反三,取得更多的创新成果。认真总结的过程是一个消化再吸收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和再创造的过程。我们必须学会写摘要材料。
四、具体要求
1创新研究室不定期对各小组进行监督,每月26日前收集并评估金点子合理化建议和员工先进操作方法项目;下月2日前公布完成情况,实行奖励,使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进入良性循环。对责任人每不符合项考核50元。
2、创新研究室要根据情况组织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交流、发明创造展览等活动,每季度组织交流活动一次,选取优秀创新小组、优秀项目进行经验交流汇报。对责任人每不符合项考核50元。
三。各创新小组每半月召开一次创新推进会,每月召开一次总结会,并做好会议记录。不符合项由考核单位负责人支付20元。
4各车间每月组织一次会议总结和推进,并形成会议纪要。不符合一项的,考核单位负责人20元。
5党员干部要主动承担创新责任,找准课题,制定措施,当好创新活动的模范和模范。创新项目的完成情况将作为年终考核的否决项目。
五、奖励制度
1、课题扶助。对已确定创新主体并获得车间和工厂部门确认的,由工厂部负责指定相关部门进行专业协助。
2、申报奖励。申请员工金点子合先进作业方法项目合理化建议,经炼铁部确认的,每项奖励200元。
3、效益奖励。项目实施取得经济效益的,按照炼铁部技术创新劳动竞赛有关方案执行。
4每月创新项目最多的团队将获得200元奖励。连续三个月创新项目团队奖励200元。本季度未完成创新项目的组长、科长、党员将被取消考核资格。
5每季度评选群众创新理念之王、优秀先进操作方法之王,分别奖励200元。
6每月创新项目3个以上,在6个车间(人均)中排名第一的,给予单位负责人200元奖励;当月无项目的,考核单位负责人100元。
7、创新项目获得公司级以上荣誉,按公司级200元、市级500元、省级1000元、国家级2000元进行再奖励。
备注:(1)本实施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2016年1-5月份金点子合理化建议及职工先进操作法申报项目,由综合科汇总并经部领导批准后,按上述标准对项目进行奖励,对单位负责人进行挂奖。
(2)本方案下发后,各单位根据实际,成立多个创新小组,并填写报名表,报名表于六月十日前上报创新研究室。
附件:炼铁部创新小组报名表
二〇一六年六月五日
附件:炼铁部创新小组表报名表
单位:高炉一车间(车间)
注:人员名单中应标明党员。
单位:设备科(科室)
注:人员名单中应标明党员。
技术方案 篇3
《建筑弱电系统安装》课程标准
系(部):机电工程系
执 笔 人:
审 核 人:
制 订 日 期:
修 订 日 期:
学院教务处制
1.课程简介(四号黑体)
1.1 课程信息表
课程信息表
课程名称
建筑弱电系统安装
开课系(部)
机电工程系
课程代码
考核性质
考试
前导课程
《建筑概论》、《电工电子技术》、《建筑电气控制系统》、《建筑供电与照明系统》
后续课程
《建筑电气工程招投标》
总学时
45+20(课程训练)
课程类型
理论课
是□
实践课
是□
理论+实践
是□
理实一体化
是R
适用专业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
课程特色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
1.2 课程标准开发团队
课程标准开发团队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
1
2
3
4
注:指参加课程标准制定的主要成员,包括校外专家。
2、课程功能定位
课程功能定位分析
对接的职业岗位
培养的职业岗位能力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知识指标
能力指标
其他指标
弱电工长
(二级造价
工程师)
1.能分析出建筑弱电系统的系统组成;
2.能按规范完成建筑弱电系统管、线、槽的敷设;
3.能按规范完成建筑弱电系统盒、箱的安装;
4.能进行典型建筑弱电系统的安装调试;
5.能进对行典型建筑弱电系统的设备进行选型;
6.能对典型建筑弱电系统进行运行维护。
具备典型建筑弱电系统安装调试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
能完成建筑弱电系统施工指导、修改弱电设计图纸
1.具有确切的汉语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具备劳动组织与专业协调的能力;
3.具备资料搜集与汇总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3、课程目标(能力目标描述)
(要求:结合本学习领域课程利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对教学目标进行具体描述。目标定位准确合理,文字简明扼要,建议采用“能、会或具有+动作要求(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
(常用动词有: 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使用、挑选等
程序类:连接、制造、调整、安装、排序等
知识类:掌握、了解、应用、理解等
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
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
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找等)
知识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
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目标
1.掌握建筑弱电系统的识读方法;
2.了解常用建筑弱电工程材料的种类及规格;
3.通过识读施工方案,了解建筑弱电系统安装方式、弱电设备的选择、弱电设备的调试;
4.理解建筑弱电系统典型子系统安装方式;
5.理解典型建筑弱电系统调试原理;
6. 掌握典型的建筑弱电系统运行与维保
1.能识读建筑弱电系统施工图和系统图;
2.能识别和选用常用建筑强弱电工程材料;
3.能根据施工方案,确定建筑弱电安装项目;
4.能根据典型弱电系统确定设备选型及安装;
5.能按照不同的弱电系统分别调试;
6.能对不同的建筑弱电系统进行分析,掌握各系统的运行规律,掌握维护方法。
1.具有确切的汉语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具备劳动组织与专业协调的能力;
3.具备资料搜集与汇总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4、课程内容和要求(四号黑体)
建筑弱电系统安装课程(45+20学时)(小四号宋体)
序号
项目
【工作对象+动作+补充或扩展(需要时)】
工作任务
(课题、案例等)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1
建筑弱电系统概述(2学时)
1.建筑弱电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建筑弱电系统的组成子系统分类
3.建筑弱电系统安装总则
1.具备建筑弱电系统系统概述技术知识;
2.具备资料搜集与汇总能力。
2
公共建筑有线电话系统及建筑弱电系统设计规范(10学时)
1.有线电话系统的组成
2.建筑弱电系统管线槽的敷设要求及敷设
3.盒体、箱体的安装要求和方法
4.有线电话系统施工图及系统图的初步绘制
1.能完成有线电话系统施工图的识读及系统图的绘制;
2.具备资料搜集与汇总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3
公共建筑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4学时)
1.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
2.有线电视系统设备选型
3.有线电视系统传输方式的选择
4.有线电视系统施工图及系统图的绘制
1.能完成有线电视系统施工图的识读及系统图的绘制;;
2.具备资料搜集与汇总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4
公共建筑广播及会议系统设计(4学时)
1.广播及会议系统的组成分类
2.广播及会议系统的设备选型
3.广播及会议系统施工及系统图的绘制
1.能完成广播及会议系统施工图的识读及系统图的绘制;
2.具备资料搜集与汇总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5
公共建筑大屏幕显示与信号呼叫系统的设计(4学时)
1大屏幕显示与信号呼叫系统的组成分类
2大屏幕显示与信号呼叫系统的设备选型
3. 大屏幕显示与信号呼叫系统施工及系统图的绘制
1.能完成能完成大屏幕显示与信号呼叫系统施工图的识读及系统图的绘制;
2.具备资料搜集与汇总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6
公共建筑安全防范系统设计(19学时)
1.安全防范系统的分类
2.安全防范系统各子系统的功能及原理
3.安全防范系统各子系统的设备选型
4.安全防范系统各子系统的施工图布置方式;
5.安全防范系统各子系统的系统图绘制;
6.安全防范系统集成设计
1.能完成安全防范系统施工图及系统图的绘制,完成各子系统系统集成的设计;
2.具备资料搜集与汇总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7
公共建筑弱电系统课程设计(20学时)
1.新建单位工程
2.建筑图纸识读
3.根据建筑构造进行施工图点位布置
4.施工图各系统管线路由标识
5.施工图各系统箱体、盒体设备安装布置
6.各系统系统图的绘制
7.各系统设备选型、功能介绍
1.能完成建筑弱电系统工程设计;
2.具有确切的汉语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备劳动组织与专业协调的能力;
4.具备资料搜集与汇总能力;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5、项目教学方案设计
项目一 建筑弱电系统概述(2学时)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主要内容
教学媒体
教材、图纸、黑板、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
综合利用多种教学工具与教学媒体,采用集中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分组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安排
以专任教师为主,企业专家为辅,定期开展由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学研讨。
教学场所
教学现场(多媒体教室或机房)、教学工具、教学媒体。
考核评价方式
阶段性考核。
考核时间
第四教学周。
项目二 公共建筑有线电话系统及建筑弱电系统线路敷设规范(10学时)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主要内容
教学媒体
教材、图纸、黑板、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
综合利用多种教学工具与教学媒体,采用集中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分组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安排
以专任教师为主,企业专家为辅,定期开展由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学研讨。
教学场所
教学现场(多媒体教室或机房)、教学工具、教学媒体。
考核评价方式
通过教师检查及评价单、学生工作页、自评单、组内互评单等进行过程性考核。
考核时间
过程考核。
项目三 有线电视系统(4学时)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主要内容
教学媒体
教材、图纸、黑板、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
综合利用多种教学工具与教学媒体,采用集中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分组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安排
以专任教师为主,企业专家为辅,定期开展由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学研讨。
教学场所
教学现场(多媒体教室或机房)、教学工具、教学媒体。
考核评价方式
通过教师检查及评价单、学生工作页、自评单、组内互评单等进行过程性考核。
考核时间
过程考核。
项目四 广播及会议系统(4学时)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主要内容
教学媒体
教材、图纸、黑板、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
综合利用多种教学工具与教学媒体,采用集中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分组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安排
以专任教师为主,企业专家为辅,定期开展由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学研讨
教学场所
教学现场(多媒体教室或机房)、教学工具、教学媒体。
考核评价方式
通过教师检查及评价单、学生工作页、自评单、组内互评单等进行过程性考核
考核时间
过程考核
项目五 大屏幕显示与信号呼叫系统(4学时)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主要内容
教学媒体
教材、图纸、黑板、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
综合利用多种教学工具与教学媒体,采用集中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分组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安排
以专任教师为主,企业专家为辅,定期开展由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学研讨
教学场所
教学现场(多媒体教室或机房)、教学工具、教学媒体。
考核评价方式
通过教师检查及评价单、学生工作页、自评单、组内互评单等进行过程性考核
考核时间
过程考核
项目六 安全防范系统(19学时)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主要内容
教学媒体
教材、图纸、黑板、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
综合利用多种教学工具与教学媒体,采用集中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分组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安排
以专任教师为主,企业专家为辅,定期开展由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学研讨
教学场所
教学现场(多媒体教室或机房)、教学工具、教学媒体。
考核评价方式
操作竞赛
考核时间
过程考核
项目七 公共建筑弱电系统课程设计(20学时)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主要内容
教学媒体
教材、图纸、黑板、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
综合利用多种教学工具与教学媒体,采用集中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分组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安排
以专任教师为主,企业专家为辅,定期开展由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学研讨
教学场所
教学现场(多媒体教室或机房)、教学工具、教学媒体。
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训练:投标最高限价文件(或投标文件)
课程答辩: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
考核时间
课程训练最后2学时
6、实施要求
(根据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1.教学要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等方面)
2.教材编写要求(体例、内容编排等)
3.考核评价要求(考核评价改革、考核评价方式等)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5.其它
序号
实施环节
实施内容
实施要求
1
教学要求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讲授、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对教师的要求
以教师工作页、教师检查单及评价单等多种课业单为媒介开展教学活动
对学生的要求
以学生工作页、自评单、组内互评单等多种课业单为媒介进行学习活动
2
教材编写要求
体例
■目录参考体例(需与正文完全相同)
项目一 ××××××(占一行)
任务一 ××××××(占一行)
一、××××××(占一行)
■正文参考体例
项目一 ××××××
任务一 ××××××
□□ 一、××××××(占一行)
□□(一)××××××(占一行)
□□ 1.××××××(占一行)
□□(1)××××××□××××××××××××××××××。
小结
思考题
内容编排
任务介绍(任务描述)→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任务实施→归纳总结→[拓展提高]→安排练习→课外学习指要
3
考核评价要求
考核评价改革
1.突出过程评价,结合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学生工作页、课后作业、任务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
2.强调工作目标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最终养成自主工作能力;
3.强调工作过程结束后的综合评价,结合一个实际工程的清单编制、计价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评价方式
见附表1
4
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在线开放课程
按照共享型在线开放课程进行开发,要包括过程测试、章测试及课程测试,在线开放课程的内容应与课程标准一致
5
教学条件
场地要求
多媒体教室,一体化平台实训室
软件要求
无
附表1 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项目
考核方法
考核比例
过程考核
遵章守纪、学习态度、职业精神
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
10%
项目一 建筑弱电系统概述
通过教师检查及评价单、学生工作页、自评单、组内互评单等进行过程性考核
3%
项目二 有线电话系统及建筑弱电系统线路敷设规范
通过教师检查及评价单、学生工作页、自评单、组内互评单等进行过程性考核
16%
项目三 有线电视系统
通过教师检查及评价单、学生工作页、自评单、组内互评单等进行过程性考核
7%
项目四 广播及会议系统
通过教师检查及评价单、学生工作页、自评单、组内互评单等进行过程性考核
7%
项目五 大屏幕显示与信号呼叫系统
通过教师检查及评价单、学生工作页、自评单、组内互评单等进行过程性考核
7%
项目六 安全防范系统
阶段性测试
50%
结果考核
课程训练
投标最高限价文件(或投标文件)
60%
课程答辩
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
40%
7、课程管理
7.1 课程管理委员会
组成如下:
1)教研室主任:
2)主讲教师:
3)企业人员:
7.2 责任
1)负责课程的整体建设、项目的调整、课程的持续发展;
2)负责协调课程的授课过程;
3)负责监督课程的实施。
8、其它
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做说明。
技术方案 篇4
交底内容:
一、施工前准备
⑴ 在施工前应认真并熟悉设备安装平面图、接线图、系统图。
⑵ 安装人员应熟悉相关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二、钢管内穿线、布线、校线
⑴ 工艺流程:
选择导线→扫管→放线→导线与导线的绑扎→带护口→穿线→导线接头→包扎→线路检查绝缘摇测
⑵ 在管道内穿线应在建、构筑物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穿之前,应先将管道内的积水和杂物清除干净。要求埋管到位,引线畅通,否则向甲方报告,办理洽商。
⑶ 管内扫管穿带线:管内扫管穿带线其目的是检查管路是否畅通、准确,清扫管内积水和杂物,用空压机吹扫后,用棉布条两端牢固的绑扎在带线上来回拖拉。穿线时须放适量滑石粉,以便线路滑行。
⑷ 穿线、布线前,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选择导线型号,应对导线的电缆种类、电压等级及是否有断线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⑸ 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
⑹ 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箱连接。导线外径总截面不应超过管内面积的40%。
⑺ 不同用途的导线,应采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但同种用途的导线颜色应一致。@
⑻ 管路穿线前,应首先检查各个管口的护口是否齐整,如有遗漏或破损,均就地补齐和更换。
⑼ 管线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等),应采取补偿措施,导线跨越变形缝的两侧应固定,并留有适当的余量,一般为15~20 m。
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导线敷设后,应对每个回路导线用500v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0mω。
⑾ 外围设备及主机外接线预留长度:
① 探测器底座外接导线预留长度不小于15cm;
② 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模块等预留长度不小于10cm;
③ 进入主机的导线及电缆芯,应留有不小于20cm的余量。
⑿ 线路检查及绝缘检测:本系统导线敷设完毕后,管内穿线结束后,应按规范及质量验评标准进行自检互检,不符合规定时应立即纠正,检查导线的规格和根数,检查无误后再进行绝缘检测。其绝缘电阻值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规定的要求。应对每个回路的导线用500v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0mω,待所有回路校线全部完成,即可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线槽内配线施工方法:;
⑴ 工艺流程5
弹线定位→膨胀螺栓安装→支架安装→线槽安装→槽内配线→线路检查及绝缘摇测
⑵ 配线前,应清除线槽内的积水和污物。
⑶ 在同一线槽内(包括绝缘在内)的导线截面积总和应该不超过内部截面积的40%。
⑷ 线槽口向下配线时,应将分支导线分别用尼龙绑扎带绑扎成束,并固定在线槽底板上,以防导线下坠。.
⑸ 导线较多时,除采用导线外皮颜色区分相序外,也可利用在导线端头和转弯处做标记的方法来区分。
⑹ 在穿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导线应留有补偿余量。
⑺ 接线盒内内的导线预留长度不应超过15 cm;盘、箱内的导线预留长度应为其周长的1/2。
⑻ 放线前应先检查管与线槽连接处的护口是否齐全;管进入盒内外根母是否锁紧,确认无误后再放线。
一、外围设备及主机安装:
消防控制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不合格者,不得安装。
外围设备安装:
⑴ 工艺流程
① 报警设备及器具安装
测定设备位置→探测器安装→模块安装→端子箱安装→被联动设备压接→消防控制设备安装→系统调试开通→验收
② 消防广播安装
控制电源 话筒
↓ ↓
扬 声 器← 控制器 ← 端子箱 ← 扩音机 ← 增音机↑ ↑ 收音机子 唱机
⑵ 探测器安装:现场实际安装时,经常与空调排烟口,照明灯具,喷淋头等,在安装位置上发生冲突,不可能完全按着设计图纸施工,因此,施工中在相应规范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必要的调整,尽量保证安装的探测器“横平竖直”,探测器安装应遵守如下规则:
① 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小于0.5m
② 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
③ 探测器至空调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④ 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探测器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不应超过15m,不应大于探测器距墙距离的一半。
⑤ 感烟探测器最大保护半径小于5.8m,感温探测器最大保护半径小于3.6m.'⑥ 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必须倾斜安装时,倾角不应大于45度。
⑦ 探测器底座安装应牢固,其导线连接必须可靠压接或焊接。'⑧ 探测器底座的穿线孔宜封堵,安装完毕后的底座应采取保护措施。
⑨ 探测器的确认灯,安装应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在调试前,应加防护罩加以保护。
⑩ 探测器吊顶吸顶安装时,采用木螺丝将底座固定在配套的接线盒上。
○11 探测器的底座应固定牢靠,其导线连接必须是可靠的压接,涮锡时,不得使用带腐蚀性的助焊剂。
○12 探测器的“+”线应为红色,“—”线应为蓝色,其余导线应根据不同用途采用其它颜色区分,但对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的导线的颜色应一致。
○13 探测器底座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5cm的余量,且入端处应有明显的标志。
○14 探测器在即将调试时方可安装,在安装前应妥善保管,并应采取防尘、防潮、防腐蚀措施。
⑵ 手动报警按钮安装
① 手动报警按钮壁装,安装在墙、柱距地面高度1.4米处,且有明显的标志。
② 手动报警按钮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
③ 手动报警按钮安装原则是从一个防火分区内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报警按钮的平行距离不应大于30m。
④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0cm的余量,且在其端部应有明显标志。
⑤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安装在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
⑶ 消火栓报警按钮安装2
① 消火栓报警按钮正常安装于消火栓内,位置在消火栓口上方,便于操作者敲击。
② 消火栓报警按钮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操作者按下按钮可直接启动消火栓泵,并且泵的启动反馈信号可在按钮上显示。
⑷ 模块安装)
① 独立安装的模块常规安装在棚下300mm靠近控制对象附近,或者管井及控制箱内;集中布置的模块应安装在模块箱内,靠近被控对象。
② 模块安装应牢固,标高一致,且便于观察其运行状态。
③ 模块安装,不论吸顶、还是壁装,都应端正、严密并与墙面平。成排安装的,应平齐。
⑸ 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安装:
① 民用建筑内扬声器应设置在走道和大厅等公共场所,每个扬声器功率不应小于3瓦,其数量应保证从一个防火分区内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距离不大于25m,走道内任何一个扬声器至走道末端不应大于12.5m。
② 设置在吊顶内嵌入式喇叭,用螺丝将喇叭固定在吊顶支架板上。采用弹簧固定喇叭,将喇叭托入吊顶内再拉伸弹簧,将喇叭罩勾住并使其紧贴在顶棚上,并找正位置。
③ 按产品说明书要求,正确连接三根广播线。
⑹ 端子箱的安装施工方法:
① 据规范要求的高度及位置,采用金属膨胀螺栓将箱体固定在墙壁上(明装),管进箱处应带好护口,将干线电缆和支线分别引入。
② 剥去电缆绝缘层和导线绝缘层,使用校线耳机,两人分别在线路两端逐根核对导线编号。
③ 将导线留有一定长度的余量,然后绑扎成束,分别设置在端子板两侧,左侧为控制中心引来的干线,右侧为火灾探测器及其他设备的控制线路,在压接线前应再次摇测绝缘值。
④ 原则上先压接消防中心引来的干线,后压接火灾探测器的支线。
⑺ 消防专用电话安装:
消防专用电话分机主要安装于消防水泵房、备用发电机房、配电室、主要通风和空调机房、排烟机房、消防电梯机房等其它与消防联动控制有关的且经常有人的值班机房,重要的操作室等。电话分机及电话插孔距地高度为1.5m。
⑻ 火灾报警系统主机安装:
① 火灾报警器采用落地安装方式,其底边宜高出地坪0.1~0.2m,控制器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
② 引入控制器的电线和电缆符合如下要求:配线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靠。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端部,均应标明编号。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子,接线不得超过2根。导线应绑扎成束,导线引入线穿线后,在进线管处应封堵。控制器的主电源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
③ 控制器的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主电源应有明显的标志。
④ 控制器的接地应牢固,专用接地干线采用铜芯绝缘导线,线芯截面积不应小于25mm2,接地板至各消防设备公用接地线应选用铜芯绝缘导线,其线芯截面积不应小于4mm2。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不应小于4ω;采用联合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不应小于1ω。
⑼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安装施工方法:
① 消防控制设备在安装之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不合格者,不得安装使用。
② 消防控制设备的外接导线,当采用金属软管做套管时,其长度不宜大于1.0m,且应采用管卡固定,其固定点的间距不应大于0.5m;金属软管与消防控制设备的接线盒(箱),应采用锁母固定,并应根据配管规定接地。
③ 消防控制设备外接导线的端部,应有明显的标志。
④ 消防控制设备盘(柜)内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端子,应该分开,并应有明显的标志。
⑽ 系统接地装置的安装施工方法:
① 工作接地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不得采用镀锌扁铁或金属软管。
② 联合接地,其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ω。
③ 工作接地线与保护接地线,必须分开,保护接地导体不得用金属软管。.
一、消防系统设备调试及系统联调:
消防系统设备调试:
⑴ 调试前准备: ①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调试,应在建筑物内部装修和系统施工安装结束后进行;
② 系统调试前应具备规范规定的文件及调试必需的其它文件;
③ 调试前应认真检查各系统,各回路线路,对于错线,开路,虚焊和短路应及时进行纠正。
④ 检查外围安装的设备是否齐全,若缺少应补齐,并查验安装设备是否与图纸设计的规格、型号相符。
⑤ 调试负责人必须由有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所有调试人员应职责明确,并应按着调试程序逐项进行。
⑥ 调试前按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要求检查系统的施工安装质量。对施工安装中出现的问题,应会同有关单位协商解决,并有文字记录;
⑦ 调试前应按设计要求检查验明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备品备件等。
⑧ 系统检查:
○a 在导线接入控制器之前,首先使用万用表交流档检查每对导线之间以及每根导线对地是否有强电电压。
○b 用万用表检查每对层线的两根线之间以及每对导线与其他导线之间是否存在短路或接近短路现象;用万表mω档测量每对导线对地的绝缘电阻,阻值应大于20mω。
○c 控制器通电之前,测量交流电压,检查其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检查接线端子有无松动,电缆是否插牢,带插座的集成电路是否松动。
○d 不接任何外部负载,将控制器开机自检,检查面板上所有指示灯、显示器、音响器件、打印机(如配置)工作状况;检查控制器总线输出电压是否在27v左右。
○e 按规范要求检查系统线路,对于错线、开路、虚焊和短路等应及时进行处理。
⑵ 设备单机调试:
具备上述条件后,可对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等全部外围设备,报警控制主机,广播主机,消防电话主机等逐个进行单机通电检查,全部正常后方可进行报警系统内调试。
⑶ 报警联动系统设备调试:
当单机通电完成后,将模块连接的外控设备解除,进行报警系统整体调试。对报警主机主要进行下列功能检查:
① 火灾报警器自检功能;消音复位功能;故障报警功能;火警优先功能;主备电自动切换功能;备用电源欠压、过压保护功能。
② 自动状态各连锁关系调试,动作应正常无误,必要时反馈信号可人工模拟。
⑷ 火灾报警系统联调:
首先编制系统调试方案,依照方案,将系统划分为几部分,有步骤进行调试,按照从局部到全系统的顺序进行.
火灾报警系统联调应在整个工程各个系统全部投运后方可进行。火灾报警系统联调应由总承包单位及业主代表组织,各有关单位共同参加完成。联调前应具备如下条件:
① 火灾报警系统设备调试完成.
② 各连锁控制对象独立系统调试完成,各子系统正常运转。
③ 模拟各主要部位火灾等信号,按照编制的逻辑顺序模拟。
④ 在调试过程中应按照公安部颁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规范》,深入检查各部件和设备安装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在各种设备系统联接与试运转过程中,应由有关厂家参加协调,进行统一调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详细的统调记录。
⑤ 报警系统的调试,应分别对各种探测器,集中(区域)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装置和消防控制设备等逐个进行单机通电检查,正常后方可进行系统的调试。
⑥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电后,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火灾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及要求,对报警控制器进行下列功能检查:
○a 火灾报警自检功能;
○b 消音、复位功能;
○c 故障报警功能;
○d 火灾优先功能;
○e 报警记忆功能;
○f 电源自动切换和备用电源的自动充电功能;
○g 备用电源的欠压和过压报警功能。
⑧ 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其容量应分别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在备用电源连续充放电三次后,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应能自动切换。⑨ 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的抽验,应按实际数量的10%~20%抽验联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功能、信号均应正常。
⑩ 通风空调和防排烟设备(包括风机和阀门)的抽验,应按实际安装数量10%~20%抽验联动控制功能、信号均应正常。
○11 消防电梯的检验应进行1~2次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功能检验,其控制功能、信号均应正常。
○12 火灾事故广播设备的检验,应按实际安装数量的10%~20%进行下列功能检验:
○a 消防控制室选层广播;
○b 共用的扬声器强行切换试验;
○c 备用扩音机控制功能试验。
○d 上述控制功能应正常,语音应清楚。
○13 消防通讯设备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消防控制室与设备间所设的对讲电话进行1~3次通话试验;
○b 电话插孔按实际安装数量的5%~10%进行通话试验;
○c 消防控制室的外线电话与“119台”进行1~3次通话试验。
○d 上述功能应正常,语音应清楚。
○14 应采用专用的检查仪器对探测器逐个进行试验,其动作应准确无误;
○15 应分别用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供电,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各项控制功能和联动功能;配合消火栓、屋顶水箱、送排烟系统、消防电梯等各个专业进行总体试运转。
○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连续运行120h无故障后,按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规定填写调试报告。
一、火灾报警系统竣工验收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竣工验收,应在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监督下,由业主主持,设计、施工、调试等单位参加,共同进行。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向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提交验收申请报告,并附下列技术文件(下列文件,主要由施工单位完成):
⑴ 系统竣工表;
⑵ 系统竣工图;
⑶ 施工记录(包括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
⑷ 调试报告;
⑸ 管理、维护人员登记表。
火灾报警系统验收主要包括如下装置:
⑴ 火灾报警系统装置;
⑵ 灭火系统控制装置(包括自动喷水等);
⑶ 通风空调、防排烟及电动防火阀等消防控制装置;
⑷ 火灾事故广播、消防通讯、消防电源、消防电梯和消防控制室的控制装置;
⑸ 火灾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控制装置。
技术方案 篇5
一
设计概况
二
混凝土概况
三
施工特点及要求
1、施工特点
1)梁截面尺寸较多,模板支撑架搭设高度频多
2)模板支撑架搭设高度较高:最高处支撑架高度达到4.85m。
3)梁集中线荷载大。
4)梁的跨度较大,存在1300mm~10500mm不同跨度的梁。
2、施工要求
1)确保模板在搭设及使用过程中安全、稳定、牢靠。
2)加强施工过程控制,随时检查纠偏,确保现场严格按照方案施工,使模板搭设及拆除符合工程施工进度限制及质量要求。
3)模板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严禁盲目施工。
4)要求墙柱垂直度及梁的定位满足质量验收要求,墙、柱、梁满足设计截面尺寸要求。点我:领取工程大礼包
5)当梁板跨度大于4m时,模板安装应按设计要求起拱,本工程设计起拱要求为:对于跨度不小于4m及悬挑长度不小于2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非悬挑梁、板起拱2/1000,悬挑梁、板起拱3/1000。
四
施工工艺
1、模板搭设技术参数
170厚板搭设参数
130厚板搭设参数
600×600、500×600、500×500、400×400、300×300、200×600柱搭设参数
600×900、600×800柱搭设参数
200×700、300×600、200×400、250×400、250×700、250×500、200×500、200×500、250×450、200×820、200×850、200×800、200×650、300×500、300×400、200×600梁搭设参数
300×700、300×800、300×830、200×1830、300×750梁搭设参数
2、施工工艺及流程
1)模板及支撑架搭设流程:
2)基础处理
本工程模板系统支撑是以楼地面底板,故模板支撑架搭设基础不需作特殊处理,架体搭设时只需在立杆底部垫木方或模板对楼面混凝土进行保护即可。
3)测量放线
采用铅垂仪、全站仪、卷尺等测量工具在楼面上放出定位轴线,弹出墙柱、梁等构件的边线,及模板控制线(详见下图),根据满堂支撑架立杆纵横向间距弹出立杆定位线,根据定位线搭设满堂架及模板。
4)架体搭设
立杆
立杆间距应按照盘口式钢管脚手架搭设,搭设过程应根据每一块楼板的实际面积排布立杆,局部需要增加立杆或者横杆时,需要加设立杆或者水平横杆,保证立杆、横杆间距不大于搭设参数。
立杆接长应采用对接,采用可调底座或可调顶托精确调整立杆高度,可调底座或可调顶托插入钢管的最小长度应大于150mm,可调顶托伸出长度不能大于200mm。
严禁搭接,相邻两对接接头不得处于同一步距范围内,接头宜设置在h/3处,h表示步距,且两相隔接头应相互错开不小于500mm的距离,如下图:
立杆图示
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端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不同支架立柱不得混用,避免扣件无法扣接或立杆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梁和板的立柱,其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详见下图),以确保满堂支撑架的立杆排布成列、不混乱,便宜材 料搬运。
立杆平面图
水平杆
在距地面不大于200mm处,沿纵横向设置纵下横上水平扫地杆。可调顶托托底部、立杆顶端应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按照步距要求设置水平拉杆,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均需设水平拉杆。
每步纵横向水平杆必须拉通,在盘扣式钢管水平杆件不够长时,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水平对接接头宜设置在la/3处,且两相邻接头应互错开不小于500mm的距离,详见接头图示:
接头图示
梁模板立杆应与楼板模板立杆应通过水平杆相互连接,形成整体。
所有水平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墙、柱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5)剪刀撑点我:领取工程大礼包
竖向剪刀撑的设置
架体外侧四周设置竖向剪刀撑;框架梁底顺梁方向设置竖向剪刀撑;按1)、2)设置后,如剪刀撑间距大于6m,再在板底加设竖向剪刀撑,使剪刀撑的间距不大于6m;竖向剪刀撑由底至顶的连续设置;剪刀撑与楼层之间的斜角为45~60°。
水平剪刀撑的设置
在满堂架体的扫地杆和竖向剪刀撑顶部各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宜设置在与竖向剪刀撑相交的部位。剪刀撑接长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0mm,并应采用不少于3个 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
6)一般规定
架体搭设应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相互位置的正确。
多层支撑时,上下二层的支点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应设底座和垫板。
支架搭设按本模板设计,不得随意更改;要更改必须得到相关负责人的认可。
u型顶托采用双钢管不允许放单根钢管或木方(尤其是跨度较大时),且端部丝杆长度不能超过300。
7)墙柱模板支撑
安装墙模时应先在底板或楼面上弹出墙的中线及边线,按照线的位置安装门窗洞口模板,待钢筋绑扎完成后根据边线立侧模,侧模面板板与板之间的拼缝应密实,不漏浆。
墙模板的面板应预先跟小梁(40×80的矩形木方)钉成大块模板,墙、柱模板竖向小梁中心间距不大于200且摆放均匀,主梁与小梁垂直,主梁用“3”形卡及对拉螺栓固定。外墙模板顶端向下150左右预埋对拉螺杆间距为600,支上层模板时模板和木方必须下伸至少200,控制错台。
剪力墙模板采用m14对拉螺杆,第一道水平对拉螺杆离地间距不大于150,第一道对拉螺杆以上的螺杆间竖向间距分别不大于450,每排对拉螺杆间的横向间距不大于450。穿墙螺杆应注意两侧穿孔的模板对称放置,以使穿墙螺杆与墙模保持垂直,室内通长螺栓可以套pvc管,以便回收利用,对于地下室外墙,对拉螺栓应采用止水对拉螺杆,不用穿pvc套管。
墙柱模板必须设置可靠的斜支撑,斜支撑设置在混凝土面或柱脚上,严禁直接连接在满堂架上。
墙柱端部必须用垂直于该端面的对拉螺杆对拉,并在接口处贴双面胶防止漏浆,l型墙体也用垂直于端面的螺杆保证端面不胀模。若对拉螺杆长度不足,可采用中间焊接钢筋的方式进行接长。
预留门窗洞口的模板安装支撑牢固,且便宜拆除;墙模板上预留的小洞口,当遇到钢筋时,钢筋可在洞口处局部绕开,其它地方应保证钢筋的数量和位置正确,不得将钢筋截断。
当模板安装校正完成后,应检查扣件、对拉螺栓是否紧固,模板拼缝是否严密,门洞边的模板是否安装牢固等。
8)梁模板支撑
梁下支撑架与板下支撑架连成整体,采用扣件式钢管连接搭设,梁下间距不满足盘扣式模数时,采用扣件式架体进行搭设,其立杆的间距、横杆步距等应按照相应的模板技术参数进行搭设。
根据墨线安装两侧模板、压脚板、斜撑等。两侧模板的高度应根据梁高及楼板模板碰帮或压帮(详见下图)确定。
梁底木方与梁垂直摆放,间距不大于200且摆放均匀。
梁底钢管两侧加扣件固定,保证梁不移位(梁两端必须加,中间段大于4000mm加一个跳步加)。
墙、梁、柱模板内均匀放置內撑条,接缝处、梁口向下150位置处必须放置,且內撑条必须是带卡槽的(或者必须绑扎在钢筋上)。
高度大于700的梁必须在梁的中部增加一排对拉螺杆,间距为600mm。
9)楼板模板支撑
楼板模板安装时,应先拉通线调节支架的高度,将主梁(钢管)找平,再在主梁上布置木枋,然后铺设模板,模板铺设完成后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并将模板清扫干净。
楼板模板一般是整张铺设,局部拼补的方法,模板的接缝应设置在小梁上,应严密不漏浆,当不满足接缝要求时,可用橡胶条或海绵条嵌缝,避免漏浆,或采用腻子填补,腻子可用石灰、粉煤灰、水泥、锯末等拌制。
板底木方中心间距不大于150且摆放均匀。
10)钢筋绑扎
模板上的钢筋成品及其它施工材料应均匀堆放,放平放稳。
为使钢筋绑扎正确,对于剪力墙、楼板钢筋等应先在模板上用粉笔画出钢筋间距线;对于柱箍筋在两根对角线纵向受力钢筋上画点标明;梁箍筋在架立筋上画点。
梁钢筋的绑扎与模板安装之间的配合关系:①梁的高度较小时,梁的钢筋架空在梁顶上绑扎,然后再落位;②梁截面高度≥1.0m 时,梁的钢筋宜在梁底模上绑扎,其两侧模板或一侧模板在梁钢筋绑扎就位好后安装。
11)泵管及布料机架设
泵管架在底层和施工楼层的垂直转角和水平转角处必须与楼板可靠固定,在其它楼层处为每层固定一次,以此保证泵管固定牢固。管道接头卡箍处不允许漏浆。
为了减少泵管对模板支撑体系的冲击力,砼泵管之立管不得与拟浇筑砼楼层的模板支撑体系有任何连接,泵管立管在该层必须另行搭设架体进行加固。楼面上泵管水平管在楼层架设时,可以在梁筋或板面钢筋上铺设整张模板,再在模板上放置汽车旧轮胎,泵管水平管搁置在轮胎上,这样可减少水平管对模板支撑体系的影响。
12)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采用工地搅拌站集中搅拌,经混凝土运输车运送到施工现场,泵送至楼层,坍落度以160±20mm为宜,必要时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添加相应的外加剂,但须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及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
混凝土浇筑期间,应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为防止施工过程中突然临时停电,事先应与供电部门联系或现场备用发电机组,以防止突然停电造成质量事故或安全事故。
墙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根据振捣方法而定,采用振捣棒时,不大于振捣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平面振捣器振捣厚度不大于200mm。
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分层离析,混凝土的倾倒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米,竖向结构浇筑高度超过3米时,应采用导管、溜槽或串筒进行浇筑,且浇筑竖向结构前,底部应先填以50mm-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防止烂根或接缝处出现裂缝。
梁板混凝土应同时浇筑,梁混凝土浇筑采用由跨中向两端对称扩展的浇筑方式,板混凝土浇筑采用由中间向两侧对称扩展的浇筑方式,由标高低的地方向标高高的地方推进。
搭设满堂支撑架开始至砼施工完毕具备要求的强度前,该施工层以下至少2层支顶不允许拆除。
梁和板应同时浇筑,高度较大(1米以上)的梁应分层浇筑,必要时亦可独立浇筑,但施工缝应设在板底。
在混凝土浇筑时应监测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洞口等的变形、移位情况,若变形、移位超过要求时,应立即停止浇筑,进行矫正、加固后才继续施工。
13)模板拆除
模板拆除前必须办理拆除模板审批手续,经项目总工、监理审批签字后方可拆除。
支拆模板时,2米以上高处作业设置可靠的立足点,并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拆模顺序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从上往下的原则。
模板拆除前必须有混凝土强度报告,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拆模。
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柱模拆除,先拆除拉杆再卸掉柱箍,然后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然后一块块往下传递到地面。
墙模板拆除,先拆除穿墙螺栓,再拆水平撑和斜撑,再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离开墙体,然后一块块往下传递,不得直接往下抛。
楼板、梁模拆除,一般可先拆侧模,再拆除楼板底模。楼板模板拆除应先拆除水平拉杆,然后拆除板模板支柱,每排留1~2根支柱暂不拆,操作人员应站在已拆除的空隙处,拆去近旁余下的支柱使木档自由坠落,再用钩子将模板钩下。模板全部拆除后,集中运出集中堆放,木模的堆放高度不超过2米。有对拉螺栓的梁,应先拆除对拉螺杆,再拆除梁侧模和底模。
当立柱的水平拉杆超过2层时,应首先拆除2层以上的拉杆。当拆除最后一道水平拉杆时,应与立柱同时进行。
当拆除4~8m跨度的梁下立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对称地分别向两端拆除。拆除时,严禁采用连梁底板向旁侧拉倒的拆除方法。
五
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标准
砼结构观感质量符合相关验收标准,少量的缺陷修补完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详见下表: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详见下表:
2)成品保护
模板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不准碰撞墙、柱、梁、等混凝土,以防模板变形和损坏结构。点我:领取工程大礼包
模板安装时不得随意在结构上开洞,不得用重物撞击已经安装好的模板及支撑架。
与混凝土接触的模板表面应认真刷脱模剂,不得漏刷。
模板搭设好后,应保持模内清洁,防止调入砖头、砂浆、木屑等杂物。
搭设脚手架时,严禁与模板及支柱连接在一起。
不得在模板平台上堆放大量的材料、重物乃至行车。
六
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1)模板安装安全保证措施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计算方法进行模板支撑系统的设计计算,并按有关要求审批后方能施工。
施工过程中模板支架应充分利用框架柱作为支撑系统的附着体,增强支撑架整体稳定性。
模板支撑搭设过程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改变支撑间距。
施工前管理人员须及时对施工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支模应按施工顺序进行,模板支撑系统须及时设置附着设施,防止支架倒塌,保证已搭设支架的稳定和搭设过程中的安全。
立杆之间必须每步设纵横双向水平横杆,确保双向足够的设计刚度。支架采用逐排搭设方法,逐排搭设时,应随搭随设置纵横双向水平横杆和剪刀撑。
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水平横杆的水平偏差符合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应不小于45n·m,且不大于60n·m,支架搭设过程中要随时用扭力扳手检查扣件螺栓等配件的连接、拧紧情况,发现有松动、损坏等情况应及时拧紧或撤换。
操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防滑鞋,高空作业应系好安全带。
安装模板时,高度在2m及其以上的临边高处作业时,应遵守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作业面孔洞及临边须做好防护措施,高处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系安全带。
高度超过4米及其以上的模板安装时,外脚手架应随同搭设,并满铺脚手板、设置防护栏杆及张挂安全网。若外脚手架未与施工同步,必须及时设置临边防护措施。施工作业人员上下须从专用施工通道或斜道,禁止利用支架水平横杆攀爬,以防止高处坠落。
在支架上进行操作时,应在水平横杆上铺设脚手板,以便于支架上作业人员安全地进行扣件拧紧及杆件搭设工作,防止作业人员和物品从架上坠落。
交叉作业避免在同一垂直作业面进行,防止伤人。模板在装拆过程中,除操作人员外,下面不得站人或作业,无法避免时,应设置隔离防护措施。高处作业时,扣件、工具、小配件等必须放在箱盒或工具袋中,严禁随手乱丢或放在模板或脚手板上,扳手等各类小工具必须系在身上或放在工具袋内,防止掉落。
不得将模板支架等固定在脚手架上,脚手架或作业平台上临时堆放的模板及施工操作人员的总荷载不得超过脚手架或作业平台的规定承载值,不得超载;同时,在支撑上面不要集中堆载,以免超过支撑设计荷载而引起支撑变形,造成失稳。
为防止破坏模板成品,施工中应避免让重物冲击支好的模板、支撑;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模板支架上方堆放过高,不准在模板上任意拖拉钢筋;在模板上方进行钢筋焊接时要在模板上加垫铁皮或其它阻燃材料。
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搭设支架的人员必须系安全带、穿防滑鞋。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必须站在安全的工作面上操作,精力要集中,不得酒后上岗。
架子工等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且不得让非本工种人员从事特种作业。
模板材料堆放分布应均匀,存放高度不要超过1.6m;模板堆放区与其他材料堆放区域隔离开,并设材料标牌、防火警示牌。
2)模板拆除安全措施
拆模时应按顺序逐块拆除,模板拆除应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拆除顶板时,应设临时支撑,确保安全施工。
拆除模板一般应采用长撬杠,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正拆除的模板上或站在已拆除的模板上进行操作。
支架的拆除顺序是从上到下,逐层拆除,自一端开始延伸向另一端,要随支架的拆除逐步拆除加固杆,拆除时不能将拆除的杆件乱丢乱砸,损坏支架。拆模时应先逆时针打松上托的螺栓,让模板与砼脱离,再拆除支架。
拆除时应逐块拆卸,不得成片松动、撬落或拉倒。在门窗洞口边拆卸,更应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落伤人。
拆模间隙时,应将已松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
在楼板上有预留洞时,应在模板拆除后及时将洞口盖严或做好防护栏杆防护。
拆除时每人应有足够的工作面,数人同时操作时应合理分工,统一信号和行动,严禁在同一垂直面上进行拆除操作。
高处、复杂结构模板的拆除,应有专人指挥和切实的安全措施,并在下面标出工作区,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区。
拆除模板、支架时,地面应设围栏或警戒线及明显的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监护,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工作前应事先检查所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扳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工作时精力要集中,防止钉子扎脚和从高处坠落。
已拆除的模板、钢管、扣件等应及时运走或妥善堆放。
3)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堆放各类材料,不得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设施。实行计划进料,随用随到。
对现场材料堆场进行统一规划,不同的进场材料设备进行分类合理堆放和储存,并挂牌标示,重要设备材料利用专门的围栏和库房储存,并设专人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材料管理办法,进行限额领料。
模板、支架等在安装、拆除和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上下、左右有人传递。
支模和拆模等各项施工任务完成后,应及时清理现场,做到工完场清。对废料、旧料做到每日清理回收。
使用电锯切割时,应及时在锯片上刷油,且锯片送速不能过快。
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严格管理,采用有力措施控制人为的施工噪声,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扰民。在夜间进行模板作业时,应按规定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扰民情况出现。
七
突发事件分析及应急预案
1)模板防止变形,坍塌措施
严格技术交底制度,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在整个施工阶段要从人员、设备、材料和制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旦遇到险情能及时迅速投入到抢险工作中。
加强监测,随时掌握架体变形情况、模板变形情况、对拉螺杆松动况等,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架体坍塌处理
发生塌方后,不要紧张,保护好现场,并及时通知现场管理组织抢救工作。
救援人员不要盲目进入架体内抢救受伤人员,以免架体发生二次坍塌。必须通知消防部门营救。
施工人员应准备好氧气包、医用消毒药水及纱布对受伤人员进行简单处理。
及时组织车辆将受伤人员就近送往医院治疗。
若坍塌继续发生,为防止周围桩孔发生意外,及时疏散周围桩孔作业人员。
对塌方的架体待塌方稳定后及时组织人员重新搭设。
3)高空坠落
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剌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等固定。
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4)物体打击
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重点放在对伤者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部位的行处理上。
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伤者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技术方案 篇6
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抓紧好课堂教学,还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课外活动。信息技术活动是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能充分展示师生的才华,教师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给和谐校园增添活力,使学校教风、学风、校风、校貌得以改变,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本学期,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计划成立信息技术协会。为顺利完成活动,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基本差异的特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目的与任务
1通过组织信息技术活动,继续对师生进行美育,提高我们的信息技术意识和计算机生产水平。
2培养师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完美和人格。
3.把一些对信息技术感兴趣、有特长的师生集中起来,为他们创设特定的环境、氛围,让他们在一起相互交流、**、观摩,从而扩大他们的视野,增长知识,发展个性。
4通过开展信息技术活动,发挥点对面作用,从而全面推动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建立和利用校本资源库,建立班级电子相册、电脑绘画、动画制作
要求:教师和学生应能使用教学软件提高自己的教与学能力,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三、具体措施
1确定受训人员,召开小组会议,选举组长,向学生讲解信息技术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每学习一项内容后进行总结。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全校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三。运用引导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 活动评价通过展示教师和学生的作品,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技术方案 篇7
单位:广厦集团安徽创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交底日期:年 月日
工程名称:华地·润园三期16#楼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工种:泥工
施工安全基本要求:
1、班前检查工作周围环境;
2、班中检查不安全的问题;
3、班后检查工完料净场地清;
4、严格遵守十项安全措施;
5、自觉维护现场安全设施;
6、遵守施工现场文明施工规定;
7、不懂机电不动机电;
8、时时注意不安全行为;
9、人人关心他人安全;
10、生产必须服从安全。
安全技术交底要求
1、本交底书由工地技术负责人交底;
2、施工方案交底针对性要强,要全面;
3、施工员、安全员、班(组)长接受交底后签字;
4、本交底书一式四份,交底人、施工员、安全员、班(组)长各持一份备查。
本部(项)工程特点:
针对性安全技术交底内容:
一、施工准备:
1、工具准备:振动棒、铁锨等
二、混凝土的浇筑
a)混凝土施工时,首先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合格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施工;
b)远距离运至的混凝土,现场如果发现有离析现象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重新搅拌均匀,满足坍落度要求时才能入模;
c)混凝土浇筑时,自由倾落高度小于2m,避免发生混凝土拌和物出现离析现象;
d)当倾落高度大于2m时,设置串筒使其滑落;倾落高度在10m以上时,设置减速装置;
e)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能超过1m;
f)混凝土浇筑时,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保持1.5m以上;
g)在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同时保持水平分层;
h)混凝土分层厚度不宜超过30cm。
2混凝土捣固
交底人:被交底人:1、施工员:2、安全员:3、班(组)长:
1.振捣工艺
(1)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10cm。
(2)表面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能覆盖已振动部分的边缘。
(3)附着式振动器的设置间距和振动能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与模板紧密连接。
(4)机械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和预埋部件。
(5)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
2.振捣安全注意事项
(1)使用前检查各部应连接牢固,旋转方向正确。
(2)振捣器不得放在初凝的混凝土、地板、脚手架、道路和干硬的地面上进行试振。如检修或作业间断时,应切断电源。
(3)插入式振捣器软轴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50cm,并不得多于两个弯,操作时振动棒应自然垂直地沉人混凝土,不得用力硬插、斜推,拔出时应缓慢垂直拔出,将气泡带出,也不得全部插入混凝土中。(4)振捣器应保持清洁,不得有混凝土粘结在电动机外壳上妨碍散热。
(5)作业转移时,电动机的导线应保持有足够的长度和松度。严禁用电源线拖拉振捣器。
(6)用绳拉平板振捣器时,拉绳应干燥绝缘,移动或转向时不得用脚踢电动机。
(7)振捣器与平板应保持紧固,电源线必须固定在平板上,电器开关应装在手把上。
(8)在一个构件上同时使用几台附着式振捣器工作时,所有振捣器的频率必须相同。
(9)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绝缘胶鞋和绝缘手套。
(10)作业后,必须做好清洗、保养工作。振捣器要放在干燥处。
3.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的养护包括自然养护和蒸汽养护。混凝土养护期间,要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尽量减少表面混凝土的暴露时间,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可采用篷布、塑料布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2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此时应注意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2)混凝土的蒸汽养护可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静停期间应保持环境温度不低于5℃,浇筑结束4~6h且混凝土终凝后方可升温。升温速度不宜大于10℃/h。恒温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大不得超过65℃。恒温养护时间应根据构件脱模强度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等通过实验确定。降温速度不宜大于10℃/h。
(3)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或通蒸汽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后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以上时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再按表1的要求继续保湿养护至规定龄期。
(4)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应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裹。包裹期间,包裹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有条件地段应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包裹保湿养护时间
(5)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混凝土终凝后的持续保湿养护且不小于混凝土潮湿养护的最低期限。
三、安全注意事项:
a、按规定正确佩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口罩、胶鞋、手套。
b、检查所用的工具设备,确认完好方可使用,夜间作业点是否有足够的照明和安全电压工作灯。
c、使用振动棒应穿胶鞋,湿手不得接触开关,电源线不得有破皮漏电。低压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铜线或铝线架空线必须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杆、脚手架上。电缆线沿地面敷设时不得采用老化脱皮的电缆线,中间接头应牢固可靠保持绝缘强度;过路处要穿管保护,电源端必须设漏电保护装置。
d、混凝土振捣人员的作业场所,脚手板、栏杆等安全防护设施必须齐全可靠。下混凝土时速度应缓慢,且必须等吊斗停稳后方可下料,要避免吊斗碰撞平台上作业人员的现象。
四、文明施工措施:
施工完成后,把所用的工具都按类别规格品种堆码,放置整齐。及时清理路面遗漏的混凝土残渣,并用水清理。遵守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加强对职工的管理教育,努力建设文明工地。
技术方案 篇8
设备区装修材料技术要求
一、 总则
1.1、所有用于本工程材料均要求防火、防潮、防蚀、防滑、耐久、无毒、环保、无异味、防静电吸尘,放射性指标满足国家有关规定便于施工、维修和清洁。
1.2、各材料必须要有有关部门对各项理化指标的验收合格证、检验报告和生产单位质量检查合格证及使用说明。
1.3、各材料涉及到的结构部分,均应经注册结构工程师验算,确定设计合理,满足《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中规范要求,并提供相应的安全系数、荷载或是拉拔力数据计算文件。
1.4、以下检测规范未注明年号,表示执行最新版本的相关技术规范。
二、 主要材料
2.1、非公共区金属铝板吊顶及龙骨系统
2.2、非公共区地面砖(瓷质地面砖、预制水磨石地面、耐酸砖)
2.3、门(普通钢门、钢质甲级防火门、特级防火卷帘门等)
2.4、非公共区防静电地板
2.5、防水材料
2.6、耐酸砖
2.7、预制水磨石
三、 主要材料的技术要求
3.1、金属铝板吊顶及龙骨系统
3.1.1使用部位:
车站非公共区:设备用房、走廊等区域的顶部。具体详见设计图纸。
3.1.2规格要求:
1)吊顶平(弧)板规格:
600mm×600mm铝穿孔板(平板),厚度≥1.2mm ;300mm宽条板(设备区卫生间)等,厚度≥1.0mm,表面喷涂或辊涂,其它详见设计要求。
3.1.3技术要求:
1)铝合金板材采用 3000系列或比其性能更优异的板材,铝合金型材采用牌号6063铝材,并符合国标GB/T 3190的要求。
2)在铝合金平板面积过大时应加肋处理,以保证板面的平整度。
3)吊顶结构体系的设计由各厂家根据设计要求完善,要求结构体系完善合理,安全稳固。
4)吊顶体系应方便施工及运营维护要求,检修口的结构形式,要求充分满足检修的功能需要。
5)吊顶悬挂系统应与各设备系统设施等相协调,如有需要,应加设悬挂支承以避免与各设备系统设施相抵触。
6)要求厂家深化完善结构构造图纸,就深化图纸做详细的结构安全及稳定性说明,附有注册结构师审定的结构计算书。
7)吊顶材料及龙骨系统必须满足相关国家防火和环保要求。
8)吊顶材料规格尺寸最终依据设计图纸要求确定。
9)金属吊顶颜色、质感及图案均应满足设计技术要求。
10)吊顶板进行开孔、裁切等后必须进行收边收口的处理,并满足设计要求。
3.1.4检验引用标准及性能指标:
1)检验引用规范标准:
所有使用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但不限于下列国家规范、标准与要求。
◆《金属及金属复合材料吊顶板》GB/T 23444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GB/T 3880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 GB 8624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GB 5237.1-2008
2) 性能指标:
表1:铝合金平板检验项目表
检测项目
标准指标
检查方法
外观质量
板材边部应切齐,无毛刺、裂边。板材不允许有开焊等。外观应整洁,图案清晰、色泽基本一致,无明显擦伤和毛刺;装饰面不得有明显压痕、印痕和凹凸等痕迹;
辊涂:涂层不得有漏涂、波纹、鼓泡或穿透涂层的损伤。
目视检查
GB/T 11186
喷涂:涂层应平滑、均匀,不允许有皱纹、流痕、鼓泡、裂纹、发粘。
铝合金基材 厚度偏差mm
符合标准要求
GB/T 3880.3
力学性能
符合标准要求
GB/T 3880.2
涂层厚度
平均膜厚≥25μm
GB/T 4957
硬度
不低于2H
GB/T 6739
尺寸精度
长度、宽度允许误差0~-1mm
翻边高度30~50mm,偏差±0.3mm
用卷尺、游标卡尺检查
GB/T 23444
表面平整度
2mm
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
抗冲击强度
不小于5N·m
GB/T 1732
光泽度偏差
光泽度
±4
GB/T 9754
30≤光泽度
±5
光泽度≥70
±6
涂层附着力
(划格法)应不次于0级
GB/T 9286
燃烧性能
防火A级
GB 8624
耐酸性
无变化
GB/T 23444-2009
耐碱性
无变化
GB/T 23444-2009
耐油性
无变化
GB/T 23444-2009
涂层耐久性
中性盐雾试验(720h)要求不次于1级
GB/T 10125
耐湿热性(720h)要求不次于1级
GB/T 1740
耐人工候加速老化性(600h)
色差
ΔE≤2.0NBS
GB/T 23444
光泽保持率
70%
粉化
不次于0级
其他老化性能
不次于0级
3.1.5其它配合材料(金属吊顶龙骨系统)
1)材料规格要求
(1)吊杆和龙骨表面进行热镀锌处理。
(2)龙骨的具体尺寸要求详见设计要求。
2)龙骨体系的技术要求
(1)结构体系应保证自身吊顶体系自重的荷载强度要求;
(2)保证接口设备在吊顶体系上的承重,如风口、广播喇叭、灯具等;
(3)应保证吊顶体系在维护时产生的有效荷载;
(4)应保证在地铁运行环境中动荷载的强度要求;
(5)吊挂件与结构基础的力学性要求在满足结构强度及稳定性等要求下,最低不能小于5000N。
3)材料检测引用标准及性能指标:
(1)检验引用规范标准:
所有使用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但不限于下列国家规范、标准与要求。
◆《冷弯型钢》 GB/T 6725
◆《紧固件机械性能》 GB/T 3098
◆《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13912
(2)性能指标:
表1:未经离心处理的镀层厚度最小值
制件及其厚度/mm
镀层局部厚度/μm
min
镀层平均厚度/μm
min
钢厚度≥6
70
85
3≤钢厚度﹤6
55
70
1.5≤钢厚度﹤3
45
55
钢厚度﹤1.5
35
45
铸铁厚度≥6
70
80
铸铁厚度﹤6
60
70
表2:经离心处理的镀层厚度最小值
制件及其厚度/mm
镀层局部厚度/μm
min
镀层平均厚度/μm
min
螺纹件
直径≥20
45
55
6≤直径﹤20
35
45
直径﹤6
20
25
其它制件(包括铸铁件)
厚度≥3
45
55
厚度﹤3
35
45
3.2非公共区地面砖
3.2.1瓷质地面砖
1)使用部位
1车站非公共区走廊、房间地面,卫生间地面等。
2)规格要求
(1)通体瓷质砖:600X600mm,厚度不小于9.5mm,详见设计要求。
(2)通体瓷质砖(卫生间地面砖等):300mm*300mm等,厚度不小于7.5mm,具体颜色满足设计需求。(注:破坏强度平均值应≥1300N。)
(5)其余非标准及特殊砖材详见设计要求。
3)技术要求
(1)设备区地面以米色为主色调,质感柔和、光泽自然、触感细腻温润;色彩及肌理丰富,能满足并配合设计要求进行多种变化,可结合艺术图案。详见技术要求。
(2)砖体采用厚度不小于9.5mm的通体微粉瓷质砖,亚光砖要求采用表面施耐磨釉,有良好的光泽,自然、细腻、温润。
(3)要求满足地铁地空间使用对强度、耐磨、耐污等性能的高要求。
4)检验引用标准及性能指标
(1)引用的检验标准规范
所有使用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但不限于下列国家规范、标准与要求。
l 《建筑放射性核素限量》中A类装饰材料要求 GB 6566
l 《陶瓷砖》 GB/T4100-2006 附录G
l 《陶瓷砖试验方法》 GB/T3810
l 《建筑装饰用微晶玻璃》JC/T 872
(2)性能指标
瓷质地面砖检测项目和技术指标
检测项目
检验要求
检验方法
尺寸偏差
边长
每块砖的平均尺寸相对于工作尺寸的 偏差±0.5%,抛光砖还应满足±1.0mm
GB/T3810
每块砖的平均尺寸相对于10块工作尺寸的偏差±0.4%
GB/T3810
厚度
每块砖厚度的平均值相对于工作尺寸 厚度的偏差±5%
GB/T3810
平整度
中心弯曲度
(非抛光),±0.4%,(抛光)±0.2%,且≤2.0mm
GB/T3810
翘曲度
(非抛光),±0.4%,(抛光)±0.2%,且≤2.0mm
GB/T3810
边弯度
(非抛光),±0.4%,(抛光)±0.2%,且≤2.0mm
GB/T3810
边直度
(非抛光),±0.3%,(抛光)±0.2%,且≤2.0mm
GB/T3810
直角度
(非抛光),±0.5%,(抛光)±0.2%,且≤2.0mm
GB/T3810
吸水率
平均值≤0.3%,最大值≤0.4%
GB/T3810
破坏强度
平 均值 应 ≥3000N
GB/T3810
断裂模数
平均值 ≥ 35MPa ,最 小值≥32MPa,
GB/T3810
表面质量
至少95%的砖距离0.8m远处 垂直观察表面无缺陷
GB/T3810
抗热震性
10 次循环无炸裂或裂纹
GB/T3810
抗冻性
100 次循环后无裂纹或剥落
GB/T3810
GB/T3810
耐磨性
磨损体积≤150mm3
GB/T3810
GB/T3810
摩擦系数
≥0.6
GB/T3810
抗冲击性
报告平均恢复系数
GB/T3810
GB/T3810
耐化学腐蚀性
100g/L
氯化铵
不低于 U A 级
GB/T3810
GB/T3810
20mg/L
次氯酸
钠
不低于 U A 级
GB/T3810
GB/T3810
耐污染
不低于5级
GB/T3810
放射性
A 类
GB6566
注:300mm*300mm的通体瓷质砖,厚度不小于7.5mm,破坏强度平均值应≥1300N。
3.2.2预制水磨石地面
1)使用部位
变电所等房间。尺寸600mm(长)x600mm(宽),厚度≥20mm。
2)材质要求
名称
允许偏差(mm)
外观要求
长度宽度
厚度
平整度最大偏差值
水磨石板材
+0
-1
+1
-2
长度:
≥4001.0
≥8002.0
表面要求石子均匀、颜色一致,无旋纹、气孔
3.2.3耐酸砖
1)使用部位
用于污水池。标准砖尺寸:300X300mm,厚度不小于15mm,具有防腐性能,且耐压,耐腐,易清洁,耐酸碱的要求。
2)检测项目和技术指标
耐酸砖检测项目和技术指标
序号
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
单位
检测方法
1
外观质量:分层
用质量适当的金属锤轻轻敲击砖体,应发出清音。
2
外观质量:背纹
≥1
mm
GB/T8488-2008
3
尺寸偏差:边长
200±2
mm
GB/T8488-2008
4
尺寸偏差:翘曲
≤2.5
mm
GB/T8488-2008
5
尺寸偏差:大小头
≤2.5
mm
GB/T8488-2008
6
尺寸偏差:厚度
15±1
mm
GB/T8488-2008
7
吸水率(%)
≤0.2
GB/T8488-2008
8
弯曲强度
≥58.8
MPa
GB/T8488-2008
9
耐急冷急热性
温差100℃试验一次后,试样不得有裂纹、剥落等破损现象。
GB/T8488-2008
10
耐酸度(%)
≥99.8
3.3门(普通钢门、钢质甲级防火门、特级防火卷帘门等)。
3.3.1钢质甲级防火门
1)使用部位
车站设备区用房。
2)规格要求
1200*2100、1200*2300、1500*2300等,详见建筑专业设计图纸。
3)技术要求:
(1)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及设计要求。
(2) 防火门应具有国家消防产品检测机构认定的合格证。
(3)所有防火门均为钢制甲级防火门。
(4)防火门的门框、门扇及加固件应采用冷扎薄钢板。门框及加固件的钢板厚度为1.5mm,门扇采用1.2mm厚钢板,铰链板厚度不小于3.0mm,不带螺孔的加固件厚度不小于1.3mm,带螺孔的加固件厚度不小于3.0mm。工艺表面无焊接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及外观质量。
(5)防火门表面采用静电粉末喷涂处理,光泽度为:20~30度,与公共区相邻门颜色应满足公共区装修设计要求。
(5)外观应平整、光洁、无明显凹痕或机械损伤;涂层、镀层应均匀、平整、光滑,不应有堆漆、麻点、气泡、漏涂以及流淌等现象;焊接应牢固、焊点分布均匀,不允许有假焊、烧穿、漏焊、夹渣或疏松等现象,外表面焊接应打磨平整。
(6)安装在防火门上的锁、合页、插销、闭门器等五金配件均采用防火性,耐火时间不应小于防火门的耐火时间。
(7)安装在防火门上的合页不得使用双向弹簧,单扇门应设闭门器,闭门器为内置(位于房间内)。
(8)双扇门设有闭门器和(常闭的防火门除外)。闭门器为内置(位于房间内)。
(9)双扇门间必须有带盖缝板,盖缝板与门扇连接应牢固,盖缝板不应妨碍门扇的正常启闭。
(10)闭门器应经国家认可授权机构检验合格。
(11) 疏散通道的防火门不需配置门锁和插销。
(12)防火门框与门扇、门扇与门扇的缝隙处应嵌装防火密封件,密封间应经国家认可授权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其性能应符合GB16807的规定。
(13)站台轨行走道防火门、区间防火门及五金配件应满足抗风压要求,详见建筑相应图纸要求。
(14)防火门所用其他材质材料应对人体无毒无害,应经国家认可授权检测机构检验达到GB/T 20285-2006规定产烟毒性危险分级ZA2级要求。
(15)防火门所用其他材质材料应经国家认可授权检测机构检验达到GB/T 8625-2005第7章规定难燃性要求或GB 8624-2006规定燃烧性能A1级要求,其力学性能应达到有关标准的相关规定并满足制作防火门的有关要求。
(16)防火门所用粘结剂应是对人体无毒无害的产品。防火门所用粘结剂应经国家认可授权检测机构检验达到GB/T 20285-2006规定产烟毒性危险分级ZA2级要求。
(17)门扇与与上框的配合活动间隙不应大于3mm;双扇门的门扇之间缝隙不应大于3mm;门扇与下框或地面的活动间隙不应大于9mm;门扇与门框贴合面间隙,门扇与门框有合页一侧、有锁一侧及上框的贴合面间隙均不应大于3mm。门扇与门框的平面高低差不应大于1mm。
(18)防火门扇启闭灵活、无卡阻现象,开启力不应大于80n。
(19)在进行500次启闭实验后,防火门不应有松动、脱落、变形和启闭卡阻现象。
(20)设置门禁的防火门,其门体上闭门器、顺序器的位置、形式应与门禁专业相协调,避免发生冲突而无法正常使用。
3.3.2无机纤维特级防火卷帘门
1)使用部位
换乘通道两线分隔处、便民用房临公共区一侧等防火部位。
2)技术要求
序号
检验项目名称
标准要求及标准条款号
1
材料
防火卷帘主要零部件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
2
夹板厚度≥3.0mm
3
座板厚度≥3.0mm
4
导轨厚度:掩埋型:≥1.5 外露型:≥3.0
5
无机纤维复合防火卷帘帘面的装饰布或基布应能在-20℃的条件下不发生脆裂并应保持一定的弹性;在+50℃条件下不应粘连
6
无机纤维复合防火卷帘帘面的装饰布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GB8624-1997B1级(纺织物)的要求;基布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GB8624-1997A级的要求。
7
无机纤维复合防火卷帘帘面所用各类纺织物常温下的断裂强度经向不应低于600N/5cm,纬向不应低于300N/5cm。
8
导轨尺寸公差
槽深:±2.0mm
9
槽宽:±2.0mm
10
帘面
无机纤维复合帘面应沿帘面拼接缝的个数每米内各层累计不应超过3条,且接缝应避免重叠。帘面上的受力缝应采用双线缝制,拼接缝的搭接量不应小于20mm。非受力缝可采用单线缝制,拼接缝处的搭接量不应小于10mm。
11
无机纤维复合帘面应沿帘布纬向每隔一定的间距设置耐高温不锈钢丝(绳),以承载帘面的自重;沿帘布经向设置夹板,以保证帘面的整体强度,夹板间距应为300mm~500mm。
12
无机纤维复合帘面上除应装夹板外,两端还应设防风钩。
13
导轨
洞口宽度(B)大于等于3000mm、小于5000mm时,每端嵌入深度不应大于50mm。
14
滑动面应光滑平直。帘面、滚轮在导轨内运行应平稳、顺畅,不应有碰撞和冲击现象。
15
电动卷门机
防火卷帘用卷门机应是经国家消防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定型配套产品,其性能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16
控制箱
防火卷帘用控制箱应是经国家消防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定型配套产品,其性能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17
防烟性能
防火卷帘导轨和门楣的防烟装置应符合6.3.4.5.6.3.5.1的规定
18
防火防烟卷帘帘面两侧差压为20Pa时,其在标准状态下(20℃,101325Pa)的漏烟量不应大于0.2m3/(㎡·min)
19
运行平稳性
帘面在导轨内运行应平稳,无脱轨和明显的倾斜现象;双帘面卷帘的两个帘面应同时升降,两个帘面之间的高度差不应大于50mm。
20
噪音
防火卷帘启、闭运行的平均噪音不应大于85dB。
21
卷帘启闭平均速度
垂直卷卷帘电动启、闭运行速度应为2m/min~7.5m/min。自重下降速度不应大于9.5m/min。侧向卷卷帘电动启、闭的运行速度不应小于7.5m/min。水平卷卷帘电动启、闭的运行速度不应小于2.0m/min~7.5m/min。
22
两步关闭性能
安装在疏散通道处的防火卷帘应具备两步关闭性能。
23
温控释放性能
防火卷帘应装配温控释放装置,当释放装置的感温元件周围温度达到73℃±5℃,释放装置动作,卷帘应依自重下降关闭。
24
耐火性能
TF3类:耐火极限≥3.00h
3.3.3特级防火卷帘(双轨双帘无机/钢质复合型)
1)使用部位
临轨行区一侧。
2)技术要求
序号
检验项目名称
标准要求及标准条款号
1
材料
防火卷帘主要零部件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
2
夹板厚度≥3.0mm
3
座板厚度≥3.0mm
4
普通型帘板厚度≥1.0mm;复合型帘板中任一帘片厚度≥0.8mm
5
导轨厚度:掩埋型:≥1.5 外露型:≥3.0
6
无机纤维复合防火卷帘帘面的装饰布或基布应能在-20℃的条件下不发生脆裂并应保持一定的弹性;在+50℃条件下不应粘连
7
无机纤维复合防火卷帘帘面的装饰布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GB8624-1997B1级(纺织物)的要求;基布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GB8624-1997A级的要求。
8
无机纤维复合防火卷帘帘面所用各类纺织物常温下的断裂强度经向不应低于600N/5cm,纬向不应低于300N/5cm。
9
主要零部件尺寸公差
帘板
长度:±2.0mm
宽度:±2.0mm
厚度:±2.0mm
导轨
槽深:±2.0mm
槽宽:±2.0mm
10
帘板
钢质防火卷帘相邻帘板串接后应转动灵活,摆动90°不允许脱落。
11
钢质防火卷帘相邻帘板两端挡板或防窜机构应装配牢固,卷帘运行时相邻帘板窜动量不应大于2mm
12
钢质防火卷帘的帘板应平直,装配成卷帘后,不允许有孔洞或缝隙存在。
13
帘面
无机纤维复合帘面拼接缝的个数每米内各层累计不应超过3条,且接缝应避免重叠。帘面上的受力缝应采用双线缝制,拼接缝的搭接量不应小于20mm。非受力缝可采用单线缝制,拼接缝处的搭接量不应小于10mm。
14
无机纤维复合帘面应沿帘布纬向每隔一定的间距设置耐高温不锈钢丝(绳),承载帘面的自重;以保证帘面的整体强度,夹板间距应为300mm~500mm。
15
无机纤维复合帘面上除应装夹板外,两端还应设防风钩。
16
导轨
导轨间距离(B)大于等于3000mm、小于5000mm时,每端嵌入深度应大于50mm。
17
滑动面应光滑平直。帘面、滚轮在导轨内运行应平稳、顺畅,不应有碰撞和冲击现象。
18
电动机卷门机
防火卷帘用卷门机应是经国家消防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定型配套产品,其性能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19
控制箱
防火卷帘用控制箱应是经国家消防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定型配套产品,其性能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20
耐风压性能
120型帘板B=3m,跨中挠度≤60mm。
21
防烟性能
防火卷帘导轨和门楣的防烟装置应符合6.3.4.5.6.3.5.1的规定
22
防火防烟卷帘帘面两侧差压为20Pa时,其在标准状态下(20℃,101325Pa)的漏烟量不应大于0.2m3/(㎡·min)
23
运行平稳性
帘面在导轨内运行应平稳,无脱轨和明显的倾斜现象;双帘面卷帘的两个帘面应同时升降,两个帘面之间的高度差不应大于50mm。
24
噪音
防火卷帘启、闭运行的平均噪音不应大于85dB。
25
卷帘启闭平均速度
垂直卷卷帘电动启、闭运行速度应为2m/min~7.5m/min。自重下降速度不应大于9.5m/min。侧向卷卷帘电动启、闭的运行速度不应小于7.5m/min。水平卷卷帘电动启、闭的运行速度不应小于2.0m/min~7.5m/min。
26
两步关闭性能
安装在疏散通道处的防火卷帘应具备两步关闭性能。
27
温控释放性能
防火卷帘应装配温控释放装置,当释放装置的感温元件周围温度达到73℃±5℃,释放装置动作,卷帘应依自重下降关闭。
28
耐火性能
TF3类:耐火极限≥3.00h
3.3.4钢制防盗门
1)使用部位
票务室,财务室等房间。防盗级别乙级,防盗安全门的技术要求要满足GB17565-2007的规定。
3.3.5钢质防火窗
1)使用部位
车控室及公安安全室临近车站站厅公共区一侧。
2)技术要求
序号
检验项目名称
标准要求及标准条款号
备注
1
外观质量
防火窗各连接及零部件安装应牢固、可靠,不得有松动现象,不应有毛刺、裂纹、压坑及明显的凹凸、孔洞等缺陷;不应有明显的堆漆、漏漆等缺陷
2
防火玻璃
防火窗上使用的复合防火玻璃的外观质量应复合GB15763.1-2001表4的规定,单片防火玻璃的外观质量应复合GB15763.1-2001表5的规定。
防火窗上使用的复合防火玻璃的厚度允许偏差应复合GB15763.1-2001表2的规定,单片防火玻璃的厚度允许偏差应符合GB15763.1-2001表3的规定。
3
尺寸偏差
窗框高度偏差:±3.0mm 窗框宽度偏差:±3.0mm 窗框厚度偏差:±2.0mm 窗框槽口的两对角线长度差≤4.0mm
4
抗风压性能
防火窗的抗风压性能不应低于GB/T7106-2002表1规定的4级。
5
气密性能
防火窗的气密性能不应低于GB/T7107-2002表1规定的3级。
6
热敏感元件的静态动作温度
活动式防火窗中窗扇启闭控制装置采用的热敏感元件,在(64±0.5)℃的温度下5.0min内不应动作,在(74±0.5)℃的温度下1.0min内应能动作。
7
活动窗扇尺寸允许偏差
活动窗扇高度偏差:±2.0mm 活动窗扇宽度偏差:±2.0mm 活动窗扇框架厚度偏差:±2.0mm 活动窗扇对角线长度差≤3.0mm 活动窗扇与窗框的搭接宽度偏差:0mm~﹢2mm
8
窗扇关闭可靠性
手动控制窗扇启闭控制装置,在进行100次的开启/关闭运行实验中,活动窗扇应能灵活开启。并完全关闭,无启闭卡阻现象,各零部件无脱落和损坏现象。
9
窗扇自动关闭时间
活动式防火窗扇自动关闭时间不应大于60S。
10
耐火性能
A1.50(甲级): 耐火隔热性≥1.50h,且耐火完整性≥1.50h
3.3.6其他:
1)设备区其他种类的门体均采用钢门,其门框、门扇及加固件采用材质、厚度、外观等要求均同防火门的要求。
2)隔声门及防火隔音门计权隔声量≥35db。
3)隔音门及防火隔音门外观同普通防火门,为便于成品保护,不宜采用软包吸音面层,建议从门体的其它构造方面解决隔音问题。
3.3.6检验引用标准及性能指标
1)引用的检验标准规范
所有使用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但不限于下列国家规范、标准与要求。
u 防火门技术按GB12955-91《钢质防火门通用技术条件》执行。
u 膨胀防火密封条按GB16807执行。
u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u 《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u 《防火门》GB12955-2008
u 《门和卷帘的耐火试验方法》GB/T7633
u 《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GB/T5824
u 《建筑用安全防火玻璃 防火玻璃》GB15763.1
u 《钢质防火窗》GB16809-2008
u 《建筑用安全玻璃 防火玻璃》GB15763.1
3.4陶瓷面防静电地板
3.4.1使用部位
车站非公共区综控室等地面,详见建筑图纸。
3.4.2规格及描述
1)陶瓷防静电地板采用600×600×10mm陶瓷地砖作为面层,颜色按设计要求,基层是复合无机复合材料及钢板材料,每块地板四周用导电胶条封边而成,整板的厚度为40mm或45mm。
2)基材:国产冷轧钢板冲压模壳,内充发泡水泥。钢板厚度: 上板≥0.7mm ;下板≥0.6mm钢板。
3)架空高度150mm-600mm,防静电地板骨架的选择应与承重类型相匹配。
4)承重类型:重型
5)符合国家环保的相关要求。
3.4.3技术要求
所有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
1)陶瓷防静电地板技术标准应符合《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SJ/T10796的要求。
2)所有材料防火等级符合《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 8624)的A级标准。
3)承载力:包括集中载荷、均布载荷、极限集中载荷要求达到国家标准及 设备专业要求。
4)钢板基层的背板应防腐防锈处理。
5)所有配件包括钢支架及横梁应作镀锌处理,镀锌厚度满足《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13912要求。
3.4.4技术标准及指标
1)技术标准
所有使用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但不只限于下列国家规范、标准与要求。
《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SJ/T10796
2)陶瓷防静电地板检验项目及指标
检验项目表
检验项目
检验要求
检验依据
系统电阻
导静电型:≤1ⅹ1011Ω
测试电压: 100ν
SJ/T 10796
机械性能
集中载荷:N/m2
挠度:≤2.0mm
SJ/T 11236
Q =2950N
均布载荷:N/m2
挠度:≤2.0mm
Q=12500
极限集中荷载:
Q≥8850N
外观
尺寸
板幅极限偏差:±0.40mm
板幅极限偏差:±0.30mm
表面平面度: 0.60mm
相邻边垂直度:0.30mm
质量
无破损、不开胶、色差小
燃烧性能
A级
3.5防水材料
3.5.1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
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序号
检测项目
指标
Ⅰ
Ⅱ
1
拉伸强度,MPa≥
1.9
2.45
2
潮湿基面粘接强度(试件饱和状态),MPa≥
0.5
3
断裂伸长率,%≥
550
450
4
撕裂强度,N/mm≥
12
14
5
加热伸缩率,%
-4~—+1
6
低温弯折性,-40℃
无裂纹
7
不透水性,0.3MPa 120min
不透水
8
固体含量,%≥
80
9
耐碱性,Ca(OH)2,饱和>7d
拉伸强度保持率,%
60~150
断裂伸长率,%≥
500
400
10
涂膜表干时间,h<
12
11
涂膜实干时间,h<
24
注:当涂层用在平面时,采用Ⅰ类产品;当涂层用在立面上时,采用Ⅱ类产品。
3.5.2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物理力学性能
序号
试验项目
性能指标
Ⅰ
Ⅱ
1
安定性
合格
2
凝结时间
初凝时间,min≥
20
终凝时间,h≤
24
3
抗折强度,Mpa≥
7d
2.8
28d
3.5
4
抗压强度,Mpa≥
7d
12
28d
18
5
潮湿基面粘结强度,Mpa≥
1
6
抗渗压力(28d),Mpa≥
0.8
1.2
7
第二次抗渗压力(56d),Mpa≥
0.6
0.8
8
渗透压力比(28d),%≥
200
300
3.5.2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
技术指标
检测项目
JS-II型
技术指标
1
固体含量,%
≥65
2
拉伸强度,Mpa
≥1.8
3
断裂延伸率,%
≥80
4
不透水性,0.3 Mpa,30min
不透水
5
干燥
时间
表干时间,h
≤4
实干时间,h
≤8
6
低温柔性,ø10mm棒
―――
7
潮湿基面粘结强度,Mpa
≥1.0
技术方案 篇9
通用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和应用能力为主,鼓励学生手脑并用与知行合一,增强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发展工程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解决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的一门课程[1]。通用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要培养学生用工程的观点分析和思考实际问题,学生只有对工程实际问题建立起工程的思维方式,才能真正获得可用在一些研究领域的日常知识和社会技能。
一、工程思维的内涵
工程思维是指在系统思想指导下对系统内在结构、功能、要素、关联性等进行分析、处理、解决实际问题,并以追求系统最大化(最小化)为目的。
工程思维是以系统分析和比较权衡为核心的一种筹划性思维,形成和发展于工程的整个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需要从工程思考、要素分析、整体规划、方案设计、实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通用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
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建立起工程意识,学会用工程观念和思维方法去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在实践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从设计到完成方案,突出思想和方法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指导学生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处理问题,一个创新项目的完成使学生能够认识系统与工程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
三、教学案例设计——多功能收纳盒
根据必修一模块,以制作“多功能收纳盒(教师用)”为例,谈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能力。
1.创设情境,确定项目
每天我们都要工作和学习,经常看到老师的桌面上都是凌乱不堪的,都无暇打理。创设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并提出一些问题,如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们要怎样解决?
同学们进行观察,明确所要收纳的物品。小组讨论明确设计要求:稳定性好、易于搬动;易于制作、经久耐用;美观、色彩搭配合理;占用空间不宜过大。
技术方案 篇10
袈为了实现“消灭亡人事故”、杜绝“一通三防”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综掘一队基层工会要在提高员工安全素质上下功夫,主要任务是积极开展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制定了《职工岗位学习技术训练与武术训练方案与措施》
肇一、领导小组:
螂组长:
罿副组长:李凯祥张加祥
羇教师:
蒆二、参加班组及员工:
蒂四个生产班组及电钳班组,主要技术工种:输送机司机、矿井电工、矿井钳工、掘进工、耙斗机司机、凿岩机司机等岗位工种。
羁三、责任划分:
荿理论培训及考核由技术员李凯祥负责,每月一次员工安全培训和岗位练兵培训,按培训计划有目的有选择的进行重点培训,力争在理论上有所提高,取得好成绩。
袆实践现场由***、***、***、***共同指导,***负责刮板输送机、矿井钳工培训与指导工作,并负责发展本工种新生力量的责任。***xx负责平时对矿山电工的培训和指导,并负责发展这类工作的新生力量。***、***、***、***、***、***、***负责各班组全体支护工、综掘机的平时培训与指导工作。
芃按照主要工种重点培训的原则,以点带面,达到预期目的,力争为矿技术比武选送优秀人才,同时为提高我队员工技术水平做出应有贡献。
肂四、培训安排和要求:
1.2条。每季度举行一次技术竞赛。
3.4条。每名学生必须按时参加,任何参加者将被罚款50元。
5. 6. 羃要求每名学员培训时认真听讲,做好培训笔记。
8训练期间不准聊天、睡觉和躺着。不遵守者罚款10元。
袀五、奖励措施:
螅为了认真搞好这项提高员工技术素质的基础工作,队里已召开了专门会议,对具体工作都做了详细分工,我们将按期、按工种进行培训与考核选拔,以竞赛的方式选拔出优秀人员参加矿比赛活动,同时为鼓励员工学技术,采取以下奖励措施:
螄1、对获得队工种技术第一名的人员队给予奖励200元,并列为下半年评选技术能手的择优条件,同时参评各种先进优先考虑。
二是对该队工种技术第二名给予100元奖励,同等条件下的先进评选将优先考虑。
三是对该队工种技术第三名给予500元奖励,评选先进者优先于一般工作人员。
膄4、对参加矿、公司取得名次的员工视成绩情况队予以奖励500元、400元、300元,同时优选优先做为评优条件。
5、凡班组获得2名以上参加矿技术能手比赛的奖班组500元,获得名次的另外加奖。同时,也是选拔先进队伍的条件之一。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merciales.
技术方案 篇11
电机检修技术比武方案
技术比武时间:2017.03.08
一、分组:(组长由各组推荐)
1、
2、
3、
二、前期筹备:(对各组要求)
1、电机检修比武所用工器具:班组只提供各组铜棒1个、拉码1个、卡簧钳1个、兆欧表1个、双臂电桥1个、游标卡尺1个、风葫芦1个、油盆1个、3锂基脂1盒、带电清洗剂盆其余工具由各组自行配置。
2、各组需策划自己组比武场地的布置。
3、电机解体检修步骤和工器具清单一份。(电机解体检修步骤可在比武中使用。)
4、比武中的组内人员分工。
三、裁判:×××
四、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1、文明施工要求(10分):场地布置要有工器具区、作业区、耗材区、做到三不落地(工器具与量具、设备零部件、油污不落地)、三无(无污迹、无漏水、无灰)、三齐(拆下零件摆放整齐、检修工具摆放整齐、材料备品堆放整齐)。
2、电机外观清理、修前、修后试验(10分):清洗、检查电机外观、电机绝缘的测量(正确使用兆欧表)、电机直阻的测量(正确使用双臂电桥)。
3、检修速度(10分):第一名检修结束得10分,第二名检修结束得7分,第三名检修结束4分,第四名检修结束得1分。
4、电机解体步骤(50分,每项2分):
① 做好记号。
② 拆下风扇罩,定位弹簧卡,用专用工具卸下轴上的风扇。(拆卸风扇使用撬棍时,应使风扇根部“吃力”,勿使风变形,损坏。拆卸过程要平稳,勿碰伤定子线圈和转子轴颈,拆卸前进行相对位置标记。)
③ 拆除电机两端端盖,做好“负”或“反”标记。
④ 抽出转子,用专用工具将转子抽出,设专人监视定、转子间隙。做好防止轴颈损伤的措施,抽出的转子放在道木上,做好防护措施,用塑料布将电机本体和转子分别包盖好。(抽出转子时应平稳,定转子勿磕碰,防止碰伤端部线圈。)
⑤ 定子检修,吹灰清扫,无水压缩空气,将定子各部及端盖等附件清理干净。(各部无灰尘、油污等杂物。)
⑥ 定子铁芯进行详细检查。(铁芯紧固、平整、无毛刺和锈斑现象,无定转子擦痕,铁芯压紧和固定机构良好,焊口无裂纹,通风道干净畅通无杂物。)
⑦ 定子绕组检查:主要检查定子绕组的固定、绝缘、形状、磨损、腐蚀等情况,端部线圈的绝缘固定情况。(绕组表面漆膜良好,无变色裂纹,端部固定良好,绑线无断裂松动现象,线棒出槽口处无磨损,端部线圈绝缘良好,强度高,固定良好。)
⑧ 槽楔检查:用敲击方法检查,槽楔是否松动,垫条是否跑出。(紧固、无过热破损。)
⑨ 引线和接线盒检查:仔细检查电机引出线绝缘和瓷瓶,接线柱及线鼻子。(引出线绝缘良好,无损伤。瓷瓶无裂纹和电闪络现象,接线柱无脱扣烧伤现象,线鼻子容量与电流相匹配,焊接应良好。)
⑩ 端盖及附件检查:主要检查端盖及各附件的外形,固定情况,配合情况。(端盖附件外形良好、无变形裂纹,螺孔无脱扣现象,各部清洁无油污,杂物。)
⑪ 转子检修。清扫、清洗转子各部,无水压缩空气进行。
⑫ 铁芯、笼条检查:主要检查短路环和笼条的固定、焊接、铁芯的紧固及固定件的紧固性。(铁芯紧固无张口,变色、毛刺、锈斑现象,笼条与短路环焊接良好,强度足够,笼条无变形变色现象,焊接良好。各紧固件防松措施良好,无松动。铸铝笼条无熔化裂纹。)
⑬ 转子风扇检查及转子其它部分检查:主要检查转子轴颈,转子上紧固件,平衡块,外观检查良好。(外观检查风扇无变形,无损伤、裂纹,固定良好无开焊等情况,转子轴颈各部良好,轴颈应完好光洁、无锈斑、毛刺、无损伤。转子上各紧固螺丝无松劲,止动垫片无松劲,焊口无开焊现象。平衡块固定良好,无磨损松劲。)
⑭ 拆卸转子两端轴承。
⑮ 转子其它部分检查:主要检查转子轴颈。(转子轴颈各部良好,轴颈应完好光洁、无锈斑、毛刺、无损伤。转子上各紧固螺丝无松劲,止动垫片无松劲。)
⑯ 轴承清洗检查:清洗轴承,压轴承间隙,见电机检修记录表。(轴承应清洗清洁无异物,滚珠及滑道光滑无麻点,锈斑,保持架无变形,铆钉无松动,轴承转动灵活。)
⑰ 其它部位检修:检查外风扇和风扇罩。(风扇无裂纹变形损伤,固定环健式螺栓无变形、损伤。各部无积尘油污。)
⑱ 回装前仔细检查电机各部件。(电机定子、转子各部应清理干净,各部件正常,设备见本色,各种标记齐全、无误。电机定子绕组绝缘及直流电阻符合标准要求,轴承检测及装备符合标准。)
⑲ 回装转子,穿转子顺序与抽转子相反。(勿碰坏铁芯和静子端部线圈,转子、定子铁芯中心对齐。)
⑳ 轴承加新润滑脂。(轴承室容量的1/3-2/3,润滑油应清洁无杂物,质量可靠。)
21 回装轴承端盖。(按标记进行回装,紧固轴承盖螺栓应对应进行,用力均匀。)
22 回装电机风扇。
23 回装风扇罩。
24 手动盘车。(电机应转动灵活无异音,无卡涩现象。)
25 修后试验后回装口线盒。
五、电机检修记录表(20分)第 组 组长 (下发至比赛组填写)
滚动轴承允许间隙对照表(2分)
轴 承 内 径
mm
径 向 间 隙 mm
新滚珠轴承
新滚柱轴承
20—30
0.01—0.02
0.02—0.05
35—50
0.01—0.02
0.05—0.07
55—80
0.01—0.02
0.06—0.08
85—120
0.02—0.03
0.08—0.10
120—150
0.02—0.04
0.10—0.12
名称
驱动端轴承
自由端轴承
轴承型号(不计分)
径向间隙(每空0.5分)
是否合格(每空0.5分)
1、 修前绝缘试验(2分,每空0.5分)
测量部位
摇表稳定后读数(MΩ)
温度(不计分)
A-B、C
B-A、C
C-A、B
A、B、C-外壳及地
2、修前直阻测量(2分,每空0.5分)
测量部分
电阻值(Ω)
温度(不计分)
U1U2
V1V2
W1W2
相差(%)
二、修后试验验
1、修后绝缘试验(2分,每空0.5分)
测量部位
摇表稳定后读数(MΩ)
温度(不计分)
A-B、C
B-A、C
C-A、B
A、B、C-外壳及地
2、修后直阻测量(2分,每空0.5分)
测量部分
电阻值
温度(不计分)
U1U2
V1V2
W1W2
相差(%)
五、电机检修记录表(20分) 第 组 组长 (下发至比赛组填写)
定子检查情况描述(3分)
转子检查情况描述(3分)
电机组装前检查描述(4分)
六、评分表格 评委:
序号
项目(分值)
得分
扣分原因
1
文明施工(10分)
第1组
第1组
第2组
第2组
第3组
第3组
第4组
第4组
2
电机外观清理、修前、修后试验(10分)
第1组
第1组
第2组
第2组
第3组
第3组
第4组
第4组
3
电机解体(8分)
第1组
第1组
第2组
第2组
第3组
第3组
第4组
第4组
4
定子清理检修(12分)
第1组
第1组
第2组
第2组
第3组
第3组
第4组
第4组
5
转子清理检修(14分)
第1组
第1组
第2组
第2组
第3组
第3组
第4组
第4组
6
电机组装(16分)
第1组
第1组
第2组
第2组
第3组
第3组
第4组
第4组
7
电机检修记录(20分)
第1组
第1组
第2组
第2组
第3组
第3组
第4组
第4组
8
检修快慢(10分)
第1组
第一名检修结束得10分,第二名检修结束得7分,第三名检修结束4分,第四名检修结束得1分。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七、总分计算说明
1、取所有评委六、评分表格里前6项得分相加除以评委人数(X)计算出平均数。求得的平均数加上六、评分表格里第七、八得分与平均数相加计算出总分。
2、以第一组为例
评委1:前6项得分为:A1、B1、C1、D1、E1、F1
评委2:前6项得分为:A2、B2、C2、D2、E2、F2
评委3:前6项得分为:A3、B3、C3、D3、E3、F3
评委4:前6项得分为:A4、B4、C4、D4、E4、F4
第7项得分为:G
第8项得分为:H
第1组总得分为:
[(A1+B1+C1+D1+E1+F1+A2+B2+C2+D2+E2+F2+A3+B3+C3+D3+E3+F3+A4+B4+C4+D4+E4+F4)/X]+G+H